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2023-03-20

第一篇: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大班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侯晓文

6、7岁儿童逐渐了解小学校园的环境,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有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来。正因为小学的教学和幼儿园相比,有更严格的课堂秩序要求,同时绝大部分学校都安排有课外作业,使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生活从此少了一些无拘无束。可以说,

6、7岁儿童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逐渐分化成各种行为表现的群体。有些家长会不理解,为什么会分化成各种群体呢?这里恰是由于同龄孩子心理表现不同导致的。

心理特点一:大部分儿童的秩序感较差,缺乏纪律意识,需要重点加强培养

在幼儿园阶段,由于课堂教学不涉及到期末考试,孩子们没有学业负担,老师也不会严格要求孩子们端坐静听。但是进入小学后,由于开始系统学习课本知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要坐好,不得随意乱动,否则会被视为问题学生。结果问题随之而来,很多在幼儿园阶段没有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孩子,根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秩序感,也不懂何为纪律,更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结果就会表现出上课爱动,注意力保持时间过短的现象。

秩序感差还体现在

6、7岁儿童在队列纪律方面,如果你站在校园门口看孩子们上体育课,或者放学时孩子们在校园里站队往校门走的过程,你会发现队伍秩序非常糟糕,需要老师不停地喊,不停地把个别总往队伍外面跑的孩子给弄到里面去。有些乘座公交车回家的孩子也会像小鸟一样,在公交车里随意说笑,打打闹闹,直把车箱里弄的乌烟瘴气。在参加公共场合的活动时,孩子们也大都不顾及秩序的安静,有说有笑,这动动,那摸摸,完全不会顾及周围人怎么看,甚至会不会影响他人的心情。在家里呢,常会看到孩子该吃饭时仍在玩儿,或者吃饭时边吃边玩儿,在起床时磨磨蹭蹭,在写作业时不催促不到书桌边等。

由于绝大部分家长不懂家庭教育,甚至自身尚且没有良好的秩序感,根本不会在幼儿园阶段就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孩子秩序感上面来。结果,当接到小学老师反应孩子上课爱动,不遵守纪律的反映时,才开始着急,试着寻找解决的办法。那么如何解决类似问题呢?我给大家一些小办法。

一是要从好孩子意识灌输入手,简明扼要地把好孩子应该做到的要求列出来(不详细列举,我以前的文章中没少讲过)。二是要培养孩子时间意识,结合家里制定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尝试自主支配时间(以前的文章也讲过)。三是要从家里做注意力保持训练,不断增强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四是从平时生活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姿,让孩子手脚有地方放,让孩子眼睛有目标地关注事情,既而逐渐静下来。五是要教给孩子一些队列知识,比如站队时,要眼睛盯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再往前看,看不到更前面同学的后背)。

心理特点二:大部分

6、7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强烈,反抗意识明显

正因为孩子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前凡事都对大人言听计从的现象开始有明显的改变。比如常有家长反应,说自己的孩子开始学会顶嘴了,越让干什么越不干。其实,孩子拥有自我意识本身并不是坏事,就看家长用什么样的观念去看待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这件事了。如果能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时反而能了解孩子,合理调整做事的顺序,比如有些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必须要先完成作业,但孩子却非要想看动画片,或者用电脑游戏,或者做户外活动,这时你如果不同意,非要坚持写完作业才能做其他的事,会看到孩子尽管听从你的安排,但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常会边写边玩儿,或者磨磨蹭蹭,直让你恼羞成怒。

在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让孩子听话仿佛成了不变的法则,如果把这条法则拿来应对

6、7岁儿童的话,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给孩子养成很多坏毛病,坏习惯。而有些家长却全然不知,总以为自己的坚持是对的,错都是孩子的。当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你恐怕会不爱听了吧?比如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如果你强迫孩子必须要听你的话,必须要按你的指令做事时,一旦孩子不去执行怎么办?当亲子矛盾冲突不断加剧时你又怎么办?这时我建议你回头学习心理特点一中的内容,再补充上几点。一是给孩子自事的权利,明确告诉孩子,好孩子如果每天总让大人指挥着做事,多被动啊,为何不自己主动安排事做呢?这样一来,即使你不会做某事,可以寻求爸爸和妈妈的帮助啊。二是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事给孩子有步骤地做演示,然后让孩子做,你旁观,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事后做总结。三是要尊重孩子,千万别总认为你是对的,因为孩子做事时常会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如果你的观点和做法是错的,你还要继续坚持,孩子反对你时,谁对谁错呢?

心理特点三:玩伴儿时期来临,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逐渐减少 随着孩子对空间对环境的不断了解和熟悉,家里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孩子玩耍的要求,这时孩子就会把目光放在家庭以外的空间。如果你身为父母不了解这些,整天在孩子放学后,仍然把孩子关在家里,可能孩子很快对单人游戏(独自玩玩具,或者看动画片,或者用电脑游戏),或者双人游戏(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游戏)逐渐不感兴趣了,因为此时孩子对同伴的关注更加强烈。有很多父母常忽略儿童人际关系培养,而孩子们恰是通过与玩伴儿建立关系的基础之上,获得了人际关系最初的印象。一个没有玩伴儿的

6、7岁儿童,他(她)的童年是缺乏色彩的,因为孩子们之间的游戏玩耍,不仅表现在游戏本身,更有相互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带有模仿的性质。我经常观察孩子们在户外玩耍时的情景,发现即便玩儿时,孩子们也会有游戏规则,也会彼此互相教游戏的方法,有时甚至还探讨一些自然和科学类的话题,这种互动的氛围是家里完全看不到的,因为是同龄小伙伴之间的自然沟通和交流,不带有强迫性。孩子们完全是带着浓厚兴趣,带有强烈的好奇心进行的,自然学的特别专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们在一起玩儿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注意力保持时间呢。

随着安全教育的深入,孩子对室内外活动时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果你是理性的父母,一定要学会壮着胆去逐渐放开对孩子的束缚,一点点扩大孩子活动的区域,在放手的过程中去教孩子如何做好自我安全保护。放飞的过程,既是对孩子的信任,也是对身为父母的您的挑战,如果你放不开手,你必然会过度保护,而

6、7岁儿童对这种过度保护恰是最反感的,一旦发现你不停地紧盯着他(她),就会想着办法躲开你,这样反而不利于安全保护。通过我对大量家长的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父母,缺乏家庭教育的素质,自己本身就缺乏自信心,更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由于过度担心已经强烈要求自由的孩子,常会让很多家长内心不安加剧。这种心理一旦占据你的内心,可能会更加放不开手,对孩子的心理依赖反而更明显,看看,矛盾凸显出来了吧?本来孩子由于渴望和玩伴儿无拘无束地玩耍,对你的心理依赖逐渐降低,而你却怕孩子出现意外而增强对了孩子的心理依赖,这种矛盾常常让亲子关系蒙上阴影。

心理特点四:

6、7岁儿童是非判断能力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需要加强培养

很多7岁儿童由于自我意识比较强,又受玩伴儿的吸引,同时自控能力较弱,常会受到同伴的影响,不管其他孩子做对的,还是做错的,统统都会模仿。这种模仿一旦不加分辩,很容易让孩子从同伴身上学会坏习惯,时间久了,对孩子的人格品质培养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常听一些家长谈论哪些孩子品质非常差,而自己的孩子却又经常和这个孩子一起玩耍,这样下去的话,自己孩子学坏怎么办?面对这种心态,我要告诉家长们,你完全可以逆反思维,把孩子玩伴儿身上的坏习惯当成反而教材来引导孩子,可能效果会更好。只有让孩子亲眼目睹什么是坏习惯,坏行为,坏品质,然后加以正面引导,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哪些事咱不能做,如果你做了,你也会成为坏孩子,坏孩子可是大家都不喜欢的,你愿意做人人喜欢的好孩子呢?还是心甘情愿去模仿别人身上的坏习惯,成为坏孩子让大家都讨厌你呢?

是非判断能力并不难培养,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社会,很多生活细节随手可得,只要你成为你心的父母,不管陪伴孩子走到哪,都可以用心去观察,只要发现一些是非对错的情景,都可以拿来做例子,做教材,通过分辩和引导,让孩子也有目标去观察那些错的人和事,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是非分辩,不断增强是非判断能力,既然自觉按正确的方式去做人做事。当然,这需要强大的内心自信来坦然面对孩子的成长,千万别目光短视,否则,你的患得患失很容易失去自信,更无法用良好的心态去启发和引导孩子。但很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是非判断意识非常淡薄,常把一些潜规则,不良风气当成是很自然的事,不仅自己难于从其中抽身而出不去参与,反而也盲目从众,这样你焉能做个性的自我?出色的自我,又焉能教育孩子从小就养成极敏锐的是非判断能力呢?

我在教育和培养自己儿子小路的过程中,在这方面感触非常深刻,信任孩子,鼓励孩子做最出色的自己,坚持久了,非旦没有让孩子学会别人身上的坏习惯和坏品质,反而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做自我,不轻易受周围玩伴儿坏行为的影响。当然,光教孩子学会是非判断和分辩还不行,还要结合礼礼貌、感恩、孝心、友善、宽容、接纳、助人、挫折等方面的情感习惯加以教育和培养,才能让孩子成长的落落大方,人见人爱。

心理特点五:

6、7岁儿童认知理解能力虽然增强,但课堂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孩子成长需要

我从大量的实践案例中发现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就是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最初受口语发展的影响。在很多家庭里,由于家长不懂家庭教育,或者没有更多时间做亲子陪伴,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培养孩子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机。一个口语发展相对滞后的孩子,必然会使认知和理解能力跟不上。口语发展落后,反馈到课堂学习中来,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孩子听力跟不上,思维能力跟不上,其结果是孩子学习效率比较低,成绩不理想。很多学习产生困难和障碍的7岁儿童,还受制于父母的亲子沟通方式,比如有些父母常爱灌输式教孩子如何做事,这种只注重口头说教的方式很难形成双向的沟通,时间久了,会发现在家里只有大人说,孩子听的份,这可是非常糟糕的事,你不让孩子说话,那不等于人为扼杀孩子表达的欲望了吗?如果孩子不大量说话,口语发展怎能跟得上呢?

如果有必要,请你认真观察家人与孩子交流的情况,看看有没有上述我所说的情况,如果有的话,我建议你做如下改变,一是不要随便打断孩子正说的话,只要孩子在说,不管有没有道理,说的是对是错,一定要让孩子完整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二是在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眼睛看着孩子的脸或者眼睛,必要时弯下腰,或者蹲下来,如果孩子和你对话时,手脚不老实,目光游离四处观望,或者总是跑来跑去,你必须要告诉孩子,好孩子应该怎样和别人说话。必要时,可以教孩子如何保持正确的沟通姿态,沟通距离,这些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写过。三是要允许孩子参与家务事的交流,既然锻炼孩子口语发展,又增强孩子家庭责任感,何乐而不为?四是要提醒脾气急的大人,在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放慢语速,尽可能不要频繁催促孩子做事,一旦你经常这样做,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可就明知而故意为之,你越让他快点做,他就越把你的话当做耳旁风。

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必须要重视孩子的识字兴趣和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可以结合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杂志进行。只有孩子感兴趣了他(她)才会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但是我观察过很多家长,常把一些教辅材料当成课外阅读的资料,这可是很糟糕的事,这些东西并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建议你选择接近孩子生活的阅读素材,像自然类和科学类的杂志或者读物,都是孩子非常喜欢的,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时,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悄然间就把知识吸纳了。当孩子口语发展得到重视和培养,当孩子阅读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时,就为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很轻松地听懂学会。

结束语:

6、7岁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快,有很多在

6、7岁时表现来的认知、行为、习惯问题,如果你能结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去加以教育和培养,在下一年度会发现问题明显减少。但如果孩子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你必须要认真做自我评价和分析了,看看是你的育儿能力跟不上?还是你的家庭教育环境需要改善?因为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与环境密切联系的。像隔代教育、夫妻教育观念分歧、家校结合不好、过度关注成绩本身而忽略对孩子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等现象,都会造成教育的缺失,甚至是错误的教育,你越想教育好孩子,其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搞好儿童的心理卫生工作,已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托、小班幼儿基本动作特点及发展水平

婴、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整体水平比较低。下面从走步、跑步、跳跃、投掷、攀登、钻爬几方面具体分析这一年龄段幼儿动作的发展状况。

一、 走步。

1、正常走:幼儿基本掌握走步的要领,能够在走路的时候放松、自然,

上体保持正直、步幅稳、有节奏、脚位正确,摆臂协调,只有少数的孩子走路发展欠缺。

2、持物走:在这一方面幼儿的发展出现了个体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孩子发展比较好,知道持物的时候要放慢速度走步,会很小心,很平稳的走到目的地;第二种孩子无法在控制自己行动的时候照顾到手中的物体,如小三班的孩子C1,他在端奶的时候,知道要走得很慢,知道要小心,可是他还是无法把奶平稳的端到桌子上;

第三种孩子则没有意识到持物走时应该注意协调,如婴一班的孩子C2,他在端汤的时候,只顾着走路,根本不会去注意手中的碗。

二、跑。幼儿跑的动作整体水平比较差,只有比较少的幼儿能够掌握跑步的全部要领,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欠缺:

1、

全脚掌着地,落地重,缺乏弹性;

2、

不摆臂或摆直臂或摆单臂;

3、

不能控制跑步的路线,不会跑直线;

4、

灵敏度差,不会躲闪,不能急停;

5、

速度上出现男、女孩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男孩少快于女孩;

6、

四散跑居多,虽然也能一个跟着一个跑,但坚持性差。

三、跳跃。

跳跃的动作在婴、小班出现较大的分化,个体差异较大: 发展好的、练习多的幼儿能够协调配合双臂的摆动和腿部的蹬伸动作,落地的时候能够屈膝;发展不好的、练习较少的幼儿无论始终跳还是双脚挑都不能控制双腿的蹬伸、腾空、以及落地的屈膝。

整体上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跳跃的时候,落地普遍比较重,还不能有意识的去控制身体;另外单脚跳的能力普遍比较差,可能是由于度愚笨年龄段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四、投掷。婴、小班幼儿的投掷能力可以说是几项基本动作技能中,发展最欠缺的,表现在:幼儿对于挥臂、甩腕、投掷的时机把握不准确,不能很好的协调投掷的方向、速度和力度。

分析原因,不是幼儿的能力不够,而主要在于练习的匮乏。投掷这类动作一方面本身技巧性比较强,不容易掌握,一方面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能频繁练习,这就减少了幼儿在这方面的进行练习的机会,所以发展就显得滞后。

五、攀登类。

这是婴、小班幼儿发展最好的动作之一,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有机会接触滑梯、攀爬架等器械,攀爬的动作得到了经常的、反复的练习。小班的孩子能够熟练的在攀爬架上进行双脚交替的攀爬,引班的孩子虽然要做双脚的合并然后在交替,但相对与其年龄来说,已经是发展很好的了。

六、钻。

婴小班幼儿以正面的钻爬动作为主,他们能够掌握一系列的屈膝、下蹲、低头弯腰、蜷身并移动双脚的动作。这与平时经常玩钻小火车的游戏有很大关系。

总的来说,婴小班的幼儿基本动作能力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原因有:第

一、生理基础。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所以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第

二、心理因素。婴小班的盖子年龄小,经验少,任何一种主动发起的动作、行为都有一定的冒险性和危险度,所以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认知能力、意志、毅力的发展水平就会影响到幼儿运动的水平。

婴小班幼儿动作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非常显著,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第

一、运动经验的不同。不同的幼儿在0——3岁时所经历的运动过程是不同的。而年龄越小,幼儿的动作可塑性就越大,所以差异就越显著:运动的越早,练习得越多,发展就越好;相反,运动的越晚,练习得越少,发展就越有可能滞后。第

二、幼儿的性格气质。一般情况下,乐观活泼的孩子,经常运动,动作发展比较好,而内向胆小的孩子,多数情况下运动比较少,因而能力相对比较弱。(当然也有例外。)

婴小班幼儿运动的兴趣及需要

幼儿对运动本身就怀有很大的兴趣。因为运动本身能够使人身体兴奋,从而促使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不同的幼儿趋向选择的活动和游戏互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儿童在选择运动类型时有以下几种趋向:

一、自己比较熟悉的运动,能够熟练操作的运动。有的幼儿对攀登架非常熟悉,他能够非常熟练的在攀登架上攀爬,那么他可能就会常常去玩攀爬架;同样如果孩子非常善于玩秋千,那么他选择的秋千可能性就更一些。

二、难度适中的新鲜运动,即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危险性较小的运动。对于不经常玩的游戏或器械,对幼儿来说会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新鲜感,如果难度不大,且危险性较小,幼儿也会比较愿意选择这样的运动。

三、能获得成就感的运动,也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不熟悉,但只要幼儿能通过该运动获得自我满足感或得到老师的支持,孩子就回趋向于选择这样的运动;

四、有一定趣味性的运动。孩子都喜欢富有情节的好玩的游戏,比较有趣味性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选择的一种趋向。

我们在实习中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时,常常会觉得幼儿园的大型设施太少了,太单调了,而且总是划定范围,孩子们每天玩得都一样,没有新意。其实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师大幼儿园的户外器械其实还是挺丰富的:滑行类的有滑梯,攀爬类的有攀爬架、有云梯,颠簸类的有木马、小鳄鱼,摆动类的有秋千,钻爬类的有小火车等等。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说,它的资金来源是有限的,这就限制了幼儿园运动设备的齐全与更新,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幼儿户外运动器械都买到幼儿园,而且场地也有限。其实器械的花样、数量固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怎么利用这些器械。如果只是每天带孩子们来到场地就任由孩子自己玩,长此以往,在丰富的材料也会显得枯燥。所以因该在运动中融入故事,在器械中赋予情节,让所有的器械都活起来,让不会讲话的器械都生动起来,那这些其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幼儿带着一个童话故事来到活动场地,把攀爬架当作大森林,把滑梯当作高山,把“大青虫”当作地下隧道,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运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发展。

婴小班体育活动状况

总的来说,婴小班的体育活动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

以自由活动为主。让幼儿进行自由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婴小班的体育活动几乎全全由幼儿自由活动代替了。在户外活动时间里,教师基本上不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的或小组的体育游戏,大多是幼儿自己选择器械自由活动。

二、

集体活动的种类少数量少质量低。婴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发展不完善,组织集体游戏比较困难,适合于该年龄段幼儿的集体游戏本身就很少,再加上孩子到了户外很难集中精力,老师很难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所以老师一般不愿意在户外进行集体游戏。

三、

教师过于注重安全问题。幼儿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毋庸置疑。但是为了安全而 阻止幼儿进行有益的体育运动显然是“因噎废食”之举。在幼儿园里,老师常常把户外场地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器械的使用也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哪些那些是大班孩子的器械,哪些哪些小班孩子不能碰,老师都看管得非常严实。老师更多的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稍微有一点冒险性的活动,教师就会阻止幼儿,老师基本会尽可能得避免幼儿对本班规定以外的任何活动的尝试。

这些特点显示出了婴小班幼儿体育活动还有很大的不足。孩子年龄越小,其体育运动越应得到重视,所以,老师应该在婴小班的体育活动上投入更多的注意,时幼儿的身心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

第三篇: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加强,骨骼更坚硬了些,但骨化过程还未完成,容易变形,神经细胞脆弱,易疲劳,大脑皮层在形态上继续分化。在功能上逐渐成熟,到了3岁大致定性,但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较弱。

3~4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由。喜欢用笔画画,进入涂鸦期。幼儿能根据物体特点和功能,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操作,摆弄和建构简单造型。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自豪感。他们对鲜明的色彩、线条、音乐、节奏、律动有浓厚的兴趣。能用动作表达其感受。伴有情感地愉悦性体验。这阶段幼儿是音乐感受力和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3~4岁幼儿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惊喜动作。喜欢接触外界环境。练习大肌肉运动技能。能自然地走、跑、跳、学骑三轮车、玩球。

3~4岁幼儿能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并有初步的自我保护和规则意识。幼儿随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心理发展的各种变化,使其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迅速发展。

3~4岁幼儿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但他们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先做后想,不会想好再做。不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初步掌握分类,喜欢自然界。喜欢操作活动。爱模仿别人,有一些独立性。需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其认识活动非常具体。他们能理解具体的事物,不会做复杂的分析,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各种心理活动仍以无意为主。

3~4岁幼儿已掌握一定口语,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对同意的理解肤浅具体。语言的形成发展使幼儿能用较恰当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思想和需求,喜欢听故事,学习儿歌,能安静听别人讲述并听懂语意。

3~4岁幼儿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所支配。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强。但对成人及熟悉的人仍有依恋情感。但他们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喜欢用语言的动作与人交往。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题。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

针对3~岁幼儿年龄特点,成人应注意保护幼儿身体。走,坐姿势端正的时间不宜过长。成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树立好榜样。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的机会,进行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其主动性,目的性和友好交往行为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第四篇:幼儿绘画特点、目标(小班)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与内容

小班上学期

一、特点

1、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观察笼统,一形多义是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圆圈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涂鸦符号。幼儿用圆表示一切想要表现的事物,且大多数的圆圈涂鸦为不封闭的圆形。

2、个体生理、心理发展速率的不尽相同,使幼儿之间的差距很大。部分幼儿尚无创造图形符号的意识,部分幼儿作品已出现不规则的圆形,有的已能将圆形和线条组合表现物体的一些特征。

3、偏爱鲜艳的颜色,能区分3~4种或更多差异明显的颜色。对差异不明显的颜色常易混淆,如蓝色与绿色。喜爱用各种颜色在纸上随意涂鸦,但在表现图形符号时,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单调。

4、缺乏辨别方位的能力,思维缺乏稳定性。在纸的任何地方都能随意涂鸦,且涂鸦的符号缺乏联系,各自独立,不断重复同一种图像,作品显得杂乱,没有固定的方位。

5、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工作和材料,并从中体会乐趣。以手臂动作带动手腕操作,不能控制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关注摆弄的过程,对结果不在乎。

二、目标

造型:

1、制地表现各种线条。

2、运用封闭圆形添加线条创造简单符号。

3、变化圆形和线条的位置,创造等多的符号。 色彩:

1、感知常见的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尝试调换各种颜色进行涂鸦。

3、主动调换颜色,感受色彩的变化。 构图:

1、在画面任意地方粘贴添画。

2、分辨画面上下方位。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与内容

小班下学期

一、特点

1、无意注意仍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有意注意开始萌芽。观察力和辨别能力较之前有明显进步。小班下学期初幼儿的观察无顺序,多遗漏,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已积累一些简单图形的变现经验,并有意识地通过线条、图形的简单组合表现事物大致特征。

2、逐步能控制手的动作,使手眼一致。从无控制涂鸦转向有控制的涂鸦,从以“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活动开始向以“想象”为特征的绘画活动演变,会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愿望。动作逐步精细化,幼儿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

3、能说出更多常见颜色的名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画,但对颜色的深浅尚不敏感。在创作过程中能主动调换颜色,对鲜艳、明亮的颜色有偏爱。

4、空间知觉逐步发展,初步能辨别上下等方位。思维的稳定性有所增强。通过重复创造图像使画面变得丰满。

5、乐意尝试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已不满足于单一的水彩笔盒炫彩棒,对新奇的表现手法充满兴趣,从手臂控制逐渐过渡到手腕控制,操作材料的能力逐步增强。

二、目标

造型:

1、尝试在图形上添加线条创造符号。

2、运用各种图形和线条表现熟悉物体,开始有较明确的命名。

3、图形组合创造简单图像的意识开始萌芽。 色彩:

1、感知更多的常见颜色的名称。

2、有意识地调换颜色使作品色彩鲜艳。

3、尝试用炫彩棒涂色,初步体验涂色的乐趣。 构图:

1、以散点构图的方式安排画面。

2、关注整体画面,用重复添加方法使画面丰满。

第五篇: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习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会自己用勺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解会扣较容易操作的扣子,会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会自己洗手等,这表明小班幼儿已开始能适应集体生活了。

二、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小班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但是较之3岁儿童,他们已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真正控制。

小班幼儿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得到亲近成人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在幼儿园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程度,会说:“x老师喜欢我,x老师不喜欢我。”愿意和喜爱的教师接近,在喜爱的教师身边,往往情绪愉快,行动积极。

三、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敏感性增强

小班幼儿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站住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看见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会表示同情,在老师启发下,会作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

小班幼儿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受到成人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发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羞耻感的出现,为儿童遵守集体规则提供了动力基础。

四、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教师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老师的衣服.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与老师交往的意愿。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时,才会相顽追逐、奔跑、喊叫,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小班后期,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儿童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

五、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小班幼儿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还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动作.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电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

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

七、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

小班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例如猫就是专指自己家中的那只猫。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

八、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小班幼儿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他们的认识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

九、模仿性强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问伴的样。游戏时喜欢与问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十一、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与需要

现在的孩子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虽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儿童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叙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独白时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这时的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

十二、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

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十三、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唱自编的歌。

上一篇:校长赴北师大学习体会下一篇:西班牙语分类词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