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女生为人处事

2022-06-24

第一篇:聪明女生为人处事

聪明的女生,请和不喜欢的人说再见

序言:聪明的女生,余生,很长,不要苦了自己,和不喜欢的人说再见吧,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时光之外,聆听季节的风声,萧萧又索索。这尘世,荒凉地没有一点颜色。当风带着最后一片落叶悄然离开,没有告别和倾诉。有时,满心的眷恋,亦抵不过时间的无情。

当一季烟火,吹凉了月色;当倾城的月光,若霜雪般归于寂静,我藏住所有的想念,也藏住所有的感动。一枕空山似远梦,终归凋零于唇齿的约定,也许,草木的荒寂,世俗的冷暖,人心的凉薄,是一场烟碎清冷的空欢。

然,天青色的烟雨,始终是我的贪念。此刻,我依然在等,等月色,等温情,等一朵花开成泪光。

只是,指间一朵流年,研磨了岁月的暗香。那些在素笺里摇曳的情怀,是月白年轮上浸染的幽兰,独自绽放在无人的角落。光阴,终是不曾落定,所有守望,季节的目光里日渐消瘦沉默,以固执的姿势伫立。还要有多久,才能风干一段清的月白?是否,要低于尘埃,这样才好?

我把回忆放在掌心,用心的炽热研磨着那些温情的诗篇。只是,故事已成故事,远方依然在远方。

拾不起的念,依然挂在回望的眼角眉梢。当眺望成为了习惯,还要怎样才能安置一朵落瓣的忧伤?

光阴消瘦,落笔云淡,也许,缘聚缘散从来由不得自己,即使,掌心写上珍惜,终是不能够情深长远。

而这一程,途经的凉薄,路过的悲喜,是否都是岁月所赐予的礼物?若我,全数接纳,那刻骨的往事是否就能变成一个陌生的名字?

匆匆流年,风尘起落,也许我们终将学会,不等候,不挽留。因为,岁月总是向前,你我如是。

安静的光阴里,任些许的落寞与迷茫,隐藏于风声满地的彼岸。当云水的蒹葭摇落了清秋暮色,恍惚间,那半卷闲愁都已经被淡泊招安。

因为懂得,才珍惜;因为珍惜,才珍贵,也许世间事都躲不过因果的无奈,可我依然相信,在每个花开花谢的起落间,都有不曾遗失的梦,若初心般永恒着陌上纤尘。

也许,人生就是一场泅渡,能在云山墨海里相遇一程,同舟一段,已属不易。而我们要学会的就是不去埋怨生活,不去窖藏忧伤,看淡人世恩怨,让诗意弥漫的心境,婉约出更多动人的花朵。

若能,在风雨中舞出最美的笑容,灿烂自己,那便是岁月无悔的从容,如此,便可与美丽,与温暖深情终老,才能让一颗心,在时光的沉淀下,变得平静而安详。

时间匆匆着,一些曾经的情谊已经无法再承载同行的路途,我把那些错开的花期装订进旧月的日历尘封。沿着光阴的脉络,像阅尽千帆之后,只感动于一直都在的温暖。

有些人注定只能相伴一程,伴不了一路一路的携手。也许,生命中的各种存在,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唯有行走途中的互体互谅才是长久之道。

每一天,我们都在为生活而坚持着,有多少的不为人知,有多少的含泪无奈?可是,我们依然要微笑着昂首,因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终会因着美好而清洌;因着深情而素白。

其实很多事,再回眸,已是莞尔,而关于相遇的词牌,我也已经填完,顿笔。以后的山高水长,只和有缘人同行,与不喜欢的人说再见。

第二篇:最聪明的聪明人美文

记忆力好,礼貌周到都不难。难得的是他能掌握分寸,聪明人能不自作聪明,才是真正的聪明。要掌握分寸

有个年轻人,进入某大公司担任收发,他的工作间在地下室,常坐电梯送文件上楼,并且遇上由一楼进电梯的长官们。

先进电梯的年轻人总站在按钮的旁边,虽然才进公司一个月,他已经能立刻叫出每位长官的姓氏和头衔,并且非常准确地说出长官办公室的楼层。

但他不立刻按钮,而总是先确定一下,譬如问:“王经理好,您要去七楼?”

公司上上下下很快就注意到他的记忆力和礼貌,也在闲聊的时候,提到“这个年轻人”。

有一天,总经理进电梯,年轻人照样说:“总经理好,您去八楼?”

“你不是早知道我的办公室在八楼吗?为什么每次还要问?”总经理问他。

年轻人很有礼貌地回答:“是的!总经理,但我不能确定您一定要回自己办公室,说不定您要去别的楼层,所以我不能擅自做主。”

没多久,这年轻人成为了总经理的特别助理。总经理说得好:“记忆力好,礼貌周到都不难。难得的是他能掌握分寸,聪明人能不自作聪明,才是真正的聪明。”

又没过几年,这个年轻人已经挑大梁,成为业务部的经理。

别自以为是你八成在学校读过《冯谖客孟尝君》吧!

冯谖做孟尝君的食客,他什么本事都没有,却一下子要鱼吃,一下子要车坐,一下子要养家钱。

总算有一天,孟尝君需要个懂会计的人去收债,冯谖自告奋勇。没想到他到达目的地,居然把欠债的人召集在一块,用一把火,将借据全烧了。

虽然在《战国策》里,似乎大大赞赏冯谖,说他烧了借据,为孟尝君买了“义”回来,所以后来当孟尝君失势回乡的时候,民众们扶老携幼地夹道欢迎。又说冯谖利用交际手腕,让孟尝君重新获得齐王的礼遇。

问题是,烧借据这件事,冯谖做得对吗?

就算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收揽民心,也得问问孟尝君,不能自作主张吧?如果每个员工都这样,你的单位怎么运转?你的主管怎么领导?如果别的欠债人知道这件事,还会还钱吗?至于那些规规矩矩早已还钱的人,又会觉得公平吗?

忌自作主张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位主管写的短文,说他某天早上非常忙,就请一个职员去帮他买豆浆,同时交代要甜的。

豆浆买回来了,除了加糖,员工还自作主张,在豆浆上洒了不少芝麻。

正因此,主管写了那篇文章,赞美他的员工真体贴,因为平常看他都加芝麻,所以那天他虽然没交代,职员自己就加了。

乍看,那个职员确实细心,能揣摩上意,问题是长官没有交代,会不会那天不需要芝麻呢?

如果他猜长官需要,何不把芝麻放在旁边,由老板自己决定?那样做,不是更妥当吗?同样道理,如果今天长官只说要一碗豆浆,加上芝麻,难道职员也擅自加糖?

长官会不会因为最近血糖偏高,不再能吃糖。职员把糖加进去了,长官是喝,还是不喝?如果怕浪费硬喝下去,血糖不是要飙高吗?

血糖偶尔高一点还没关系,有时候员工揣摩上意讨好的结果,很可能让上级送命。

你听过子反的故事吗?子反跟着楚王去打仗,疲惫地回营,要喝水,副官知道他爱喝酒,刻意以酒代水,送给他喝。

子反喝一口就说:“好像是酒!”

副官说:“不是。”

子反就喝了,喝一口、又一口,止不住,醉倒在帐中,第二天,楚王找子反,下面人说将军病了,楚王不信,自己进帐看,居然酒气冲天。

楚王班师回国,就把子反处死了。

请问,如果你是长官,能用那样指酒为水的下属吗?如果你是员工,又能揣摩上意、黑白不分吗?

史书是没记载,我相信害子反丧命的副官恐怕没等班师回朝,已经被处死了,就算楚王不处置,子反也得把这样的佞仆正法啊!

第三篇:小聪明的媳妇遇上聪明的婆婆纪实故事

儿子小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不久,便与同样是独生子女的倩倩相恋了。两个人谈了一年的恋爱,便走入了婚姻。本来婚前我们跟儿子媳妇商量好,家里房子大,结婚后小两口住家里,但到了筹备婚礼的时候,小健却支支吾吾地提出,想在外头买新房过二人世界。虽然心里有点儿失望,但我们还是倾其所有给他们小两口付了房子首付,装修完后便让小两口搬了进去。我和老伴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小两口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过二人世界,我们理解。

由于新房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小健和倩倩一天午、晚两顿饭,在我们这边吃。吃完后再回他们小家去。刚开始的时候,我很享受这种天伦之乐,但时间久了,问题便来了。

做销售工作的倩倩是个精明的丫头,嘴巴特甜,很会来事,在家里一口一个妈,叫得我直犯晕,但时间久了,我便发现,我这个儿媳妇,是个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懒媳妇”,只会拿好话哄我,家务事,她是能不动手就不动手。吃完饭嘴一抹,油瓶倒了也不扶。

比如我辛苦大半天做一桌子菜,饭菜上桌后,她都会不失时机地送上“糖衣炮弹”,边大块朵姬边天花乱坠地夸我:“还是妈做的饭好吃,这么精致的菜肴,打死我也做不出来啊!有您这样的好妈妈,我真是幸福死了!”我这人不经夸,媳妇的几句暖意融融的甜言蜜语很快便将我哄得找不着北,飘飘然之下便心甘情愿地由着媳妇饭后守着电视与儿子卿卿我我,而自己一个人在厨房刷锅洗碗忙得团团乱转,直到之后无意中听到她给闺蜜打电话的内容才感觉有点不对劲,于是“上当”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那天我正在厨房做饭,她在客厅给闺密打电话,其中几句话轻飘飘地钻进我的耳朵里:“我在婆婆这儿蹭饭呢。在自己小家做饭又忙又累,吃完还得收拾厨房,麻烦死了,不如到婆婆这儿吃省事。在这儿吃饭我可以啥都不用干,吃现成的,而且吃完还不用收拾厨房……”厨房和客厅仅一墙之隔,尽管倩倩压着嗓子打电话,但她的话我还是听得一清二楚。

倩倩的话让我感觉特别扭,敢情这丫头将我当做免费厨娘了。心里有气但又不方便发作出来,只有将郁闷憋在心里,一个人难受。但从此,婆媳之间的和谐被打破了。之后倩倩再过来吃饭,我做起饭来便有点心不甘情不愿。而对于她的只动嘴不动手的大小姐范儿,也会耿耿于怀。几次话到嘴边,却生生地咽了下去,我怕自己掌握不好分寸会伤害到她。

与“懒媳妇”过招

之后将心里的郁闷守着老伴说了。老伴听后一拍大腿,说:“这好办,儿媳妇懒惰,咱改造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懒惰点也正常,不是大缺点。你就当自己闺女一样看待她,该怎么指使她干活就指使,别总是拿她当客人待。习惯成自然,天长日久,她就改过来了。”

老伴的话提醒了我。之后的日子,我便有意无意间为倩倩创造“锻炼”的机会,不让她再耍小聪明继续偷懒。做菜的时候,忙不过来我不再喊老伴来帮忙,而是扬着嗓门叫一声:“倩倩,过来帮妈打打下手。你不是说过要跟我学做菜吗?你观摩观摩,下次也做一个让妈尝尝!”其实我知道,她平时夸我做菜好吃,说想跟我学做菜并不是真的要学。不过,她既然这么说了,我不妨来个顺水推舟,让她参与其中。到了下次下厨,我就有理由要求她将学到的东西“实践”一下。

以前吃完饭,她要帮我收拾碗筷,我总和她客套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你去跟小健看电视吧。”现在呢,她不开口我也不和她客气:“倩倩,过来帮忙收拾桌子!你看我人老了也不中用了,这一天家务做下来我也累得腰酸背疼,这碗筷就由你来帮妈洗吧。收拾完别忘了顺带将地板拖一下!”她是我儿子的妻子,是家中的一分子,我不能再把她当客人款待,我会让她为这个家担一份责任,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当然,这并不表示我忙不过来,只是不想她养成“啃老”的习惯而已。

几个回合下来,聪明的倩倩终于明白了“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的道理。之后再来我这里吃饭便自觉得多了,不再光吃饭不干活了,慢慢地她开始主动上街买菜学做饭,变得勤快懂事多了。看着倩倩忙出忙进操持家务,我的心里满是欣喜。这一场不动声色的“战争”,以我的完胜终结,因为处理得比较婉转,大家也没伤到和气,一家人仍是和和睦睦。我想,我那宝贝儿子可能根本就没意识到,我和他心爱的老婆曾经在暗中交过手。当儿子为自己的老婆忽然变得爱劳动而诧异的时候,我潇洒地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儿子,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人长大了都会这样!”

教“懒媳妇”学育儿

倩倩和小健结婚一年后,有一天小健期期艾艾地对我说,要将他们的房子租出去,和倩倩搬回家来住。儿子的话让我摸不着头脑,还是媳妇聪明,将话说得漂亮而婉转:“妈,以前我们不懂事,执意要搬出去过二人世界,忽略了爸妈的感受。俗话说:养儿才知父母恩,现在我们有了孩子,才明白做父母的多不容易!所以我和小健想回家来多陪陪爸爸妈妈!”

倩倩的话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过来。看着倩倩微微隆起的肚子,我欣喜之余暗暗埋怨自己粗心。媳妇怀孕了,我这当婆婆的竟然会不知道。再过几个月,媳妇就要生了。小年轻没有孕期保健和养育孩子的经验,而倩倩的娘家又远,指望不上,心里惶恐的小两口这是向我们求援啊!

既是求援,就不能推脱,于是我爽快地说:“那好啊,你们就搬过来住吧!这样我也可以给倩倩调养调养,而且坐月子时照顾起来也方便,省得我两头跑。”看到我看穿了她的心思,倩倩不由得脸红了一下,说:“谢谢妈!”我想,她这句“谢谢”应该是真心的。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很快,倩倩就为我生下了一个大胖孙子。倩倩坐月子的时候,我像照顾自己的女儿那样照顾她,一日三餐变着法子给她做好吃的,想方设法为她调养身体。倩倩产后得了产褥热,情势危机,我衣不解带照顾了她三天三夜,她转危为安后,我也将自己累得病倒了。

倩倩虽然精灵古怪,但也不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对我对她尽心尽力的照顾,她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看着我一天到晚围着他们娘俩忙,她总是满怀感激地说:“妈你歇会吧,总这么忙会累垮的,让小健多做点就是。你看你,都累瘦了。”然后转头对怀里孩子说:“儿子,奶奶为了你这么累,长大了可要孝顺奶奶喔!”

倩倩出月子后,我便手把手教她带孩子。刚开始,她还有点儿惰性,除了给孩子喂奶,其他事情,比如给孩子洗澡、换尿片之类的事她都不愿意干,我让她做,她总是为难地说:“妈你看我笨手笨脚的样子,再弄伤孩子。还是你来吧!”这时候我会很坚决地说:“倩倩,你是妈妈,必须学会照顾孩子。不会我可以教你,多做几遍就顺手了。”

我不容置疑的语气让倩倩打消了幻想。之后,她便像当初学着下厨房那样,在我的指点下,慢慢地学着给孩子洗澡、换衣服、换尿片,学着判断孩子的哭泣声所传递的信息,学着观察孩子的便便是否正常,并从中判断孩子的身体的健康状况……看着她终于像模像样地当起母亲来,我欣慰之余也松了口气。

休完产假后,倩倩便回去上班了,将孩子交给我带。到了晚上,我便让她将孩子抱过去自己带。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小,需要母爱,另一方面,我是不想惯着她,想让她担起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婆媳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相处好的情同母女,相处不好的形同陌路,不管是过去还是现代都一样。我认为,作为婆婆任劳任怨是美德,但不可以任劳任怨到把儿子媳妇孙子的事全包揽了。该谁做的谁做,各自的责任、权利都得到体现,才能搞好关系。对于对方的一些坏习惯,一味的包容、忍让,会将对方宠坏。婆媳相处,只要掌握好度,学会相互体谅就可以让家庭和谐。

第四篇:Google:一群聪明人如何管理另一群聪明人

在经历2004年上市之后,Google开始井喷式的发展,一举成为市值最高的企业,企业规模也随之扩张,快速的扩张让Google面临着方方面面的考验,对于一个以人才见长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适应Google的快速发展?能否帮助变成大象的Google一如既往地前行,并支撑这个新巨头的企业文化,这是Google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其实,Google几年来的发展说明,他们已经解决了这个挑战,不断吸纳顶尖人才,远低于同业的员工流失率,创新而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等,都是不同侧面的佐证。

文化管理

不断创新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法则之一,以工程师为主体是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架构的特色。Google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一直秉承着“我们只雇佣最聪明的人”的人才宗旨,Google相信,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领域不断创新。其两位创始人甚至对于所有领域的人才都偏爱有加,如果你是脑外科或是火箭研究领域的博士,也可能有机会去Google工作,现在Google的员工中就包含一名火箭领域的科学家和一名脑外科医生。

“Google是以研发人员为中心的公司,倡导‘工程师文化’。因此Google倡导并鼓励一种创新、民主的企业文化,从工程师的观念创新,落实到产品设计营销,最后延伸到管理,在Google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体现。”Google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邓涛说。

毫无疑问,Google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吸引人才的能力,以及适合新人发挥的企业文化。

Google主张开放自由、民主的企业文化,“Google一直秉承吸引最聪明的人才来Google工作的理念,要想吸引最聪明的人来创新,就要先给人才创造一个非常开放、宽松的环境。管理上的‘民主’就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面对下属的提议不能直接回复‘NO’,而是得说可以考虑如何帮助他发展。”

“Google希望创造一个百家争鸣的氛围,使大家能够和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各种创意一个去试验的机会。可以想象,如果在互联网企业中形成‘领导说不可以就不可以’的文化,企业又怎能领先技术发展?产品又怎能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所以,在Google,我们强调:第一是要允许你做;第二是给你资源帮你做;第三是允许你犯错误。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创新文化,要让每个人的想法、有机会去实现。”

Google拥有Google文化委员会,在督导文化推广的同时,也倡导一些活动主题,由员工来组织相应的活动,比如社区活动、环保活动和资助残疾人活动等。员工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参与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有人把Google式文化创新称为德鲁克式理想——“工作应当体现人的社会价值,如机会、社交、认同以及个人满足,而非仅仅反映成本、效率一类的商业价值”。Google成功证明了德鲁克式理想的先进性,“传统的先对员工产生怀疑,而后防微杜渐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并非最好的解决办法。优秀的管理者应尽全力给予员工信任,并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过分关注眼前利益而做长远打算,才能为企业的发展铺好更宽阔的道路。邓涛认为,“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创新,而且可以有效地节约管理成本,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时间管理

Google的员工从来不用在乎早上闹铃会不会准时响起,员工可以悠闲自得地去上班,如果你看见急匆匆赶往办公室的员工,那绝对不是担心迟到,也许是为了和同事会合去享受Google提供的免费大餐。Google提倡的弹性工作制不同于其他企业,Google充分相信员工,把工作时间的掌控权交由员工,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安排时间。

很多人评价,在Google工作更像在自己家办公,饿了可以去吃东西,中式的、西式的,如果你不怕发胖,可以尽情地吃;困了可以小睡;玩兴大发时可以和同事PK一场桌球;哪里不舒服了,随时可以享受到按摩师的到位服务。在Google看来,这是福利,更是为员工打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我们相信每一位来Google 工作的员工都是聪明人,聪明人都会自己安排好时间,自己主动去工作。”邓涛说,Google有数不清的项目经理,但没有人坐在那里等待上级安排工作,大家都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项目。

自由项目管理

Google鼓励员工用20%的工作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是和手头的工作完全不相干的项目也可以。很多Google推出的产品都是员工用20%的个人时间设计完成的,这些产品都非常成功。以这次四川地震为例,很多员工利用自己20%的个人时间设计了通过Google地图帮助救援人员搜救的产品,也有员工设计了帮助幸存者寻找亲人的产品,“这些都是员工自发组织的,没有任何人去下达这样的工作安排,我们也会充分支持员工的想法。”

员工不但有自己掌控的时间,甚至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项目,员工完成一个项目之后,他便可以和项目主管提出申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一般情况下,项目主管都会支持员工的想法,如果遇到不同的意见,也以协商为主,项目主管会帮助员工分析自身的优势,给员工提出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依旧掌握在员工手中。“要给大家一定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一些员工有一些想法,没有时间怎么办?公司会给员工时间去做。很多员工利用这些事将自己创新的想法变成现实产品,对于这种创新,Google非常鼓励。据邓涛介绍,“公司会根据员工的发明、创造以及给公司带来的回报,对员工进行各样的奖励。”

组织管理

“我们的组织机构非常扁平,而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老板与员工之间,并没有有强烈的职位等级观念,我们更倡导民主的工作氛围。”员工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提出与管理层不同的想法,如果管理者过于专制,马上就会通过Google的方式反映出管理者的方式不符合Google的文化,管理者如果不注意修正自己的做法,很可能会影响其在Google的发展。

在Google,员工晋升强调民主和自由,在每年的一到两次的晋升机会中,如果员工觉得自己合适,就可以在系统中提出申请,不必非要等主管提拔才行,只要同事认可,并顺利通过审核就可以实现。

尽管Google 提供开放、宽松的工作环境,员工可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这些的前提是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公司会给员工提供各种环境,关键是员工自己怎样去安排工作,去掌控时间。工作完成的快速有效肯定会有奖励,完成的正好也很好,如果不能完成,对不起,我们也有绩效评估体系,员工也会受到一定的管理。自律和纪律永远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邓涛说。

人才管理

“我们只雇佣最聪明的人。”既反映出Google对于招聘人才的高标准要求,也折射出苛求完美的人才理念。邓涛说,“从公司出现职位空缺,到招聘到适合的人才,一般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的理念是宁缺毋滥。”邓涛强调。在美国总部,公司创办的初期,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会参与所有人的面试,后因公司规模不断壮大而放弃,但即使到了今天,Google两位创始人仍然会审查招聘委员会每周的工作情况,并对一些应聘者的资格提出意见。

有资料显示,最终获得Google工作职位的应聘者平均需要通过6.2次面试。参与面试的面试官,除了人力资源部和岗位需求部门,也会邀请跨部门甚至跨区域的人员参与面试,如此严谨的招聘流程,是为了确保最终进入Google的员工真正适合Google。

“跨部门、跨区域的人员参与面试,一方面考察面试人员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考察其是否愿意与应聘者共事,同时还考察应聘者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最后每个面试者写下评语,每个人的评语都有可能影响应聘者是否会被录取。”邓涛介绍说。

Google非常鼓励内部员工推荐应聘者,“员工对于公司文化非常了解,我们认为,员工推荐的人才更适应公司文化。”如果员工推荐的人才最终被Google录用,公司会对员工进行奖励。在美国总部,奖金高达2000美元在中国的奖金数额也颇有吸引力。据邓涛说,“现在,Google内部的员工有大约45%是通过员工推荐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招聘方式。”

公司会向新员工提供相应的企业文化培训,尤其对职业经理人,很多职业经理人因为经验和思维的原因,并不能很快适应Google开放、民主的工作氛围,“职业经理人很容易因以往的工作形成习惯,我们在招聘时会注意寻找既符合公司文化又是善于学习的人,如果你有经验,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改变自己,将很难在Google成功,因为Google和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一样,这就要求进入Google的职业经理人要非常善于挑战自己,学习能力要很强。职业经理人进入Google后,我们会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会引导他们适应Google的文化。”

绩效管理

Google具有非常完善的、基于团队的考核机制。员工每个季度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而且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络管理平台,比如,工程师每周的项目做到了什么程度对对所有员工都是透明的,这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

Google的考核分不同的等级,对排在末位的员工有相应的帮助措施,特别重视排名最靠后的5%的员工,公司将集中找出原因,发现问题,建立信心,帮助他们赶上来,但也不排除会将一些人淘汰出局。而对最好的5%~10%的员工,每年都会得到充分的奖励和荣誉。

Google的人才流失率一直低于行业水平,用邓涛的话说,就是“前所未有的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Google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的创新是卓有成效的。

第五篇:为人处事

如何做人和如何处事,最近我老在思索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下面,我讲这么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怎么做人。我读了一些书,感到老祖宗的一些话,很有启迪。被毛主席称为朴素唯物主义者的王夫之老先生,他讲的这么几句话非常好,他认为做人要做到“六然”和“四看”。 所谓“六然”,一是“自处超然”。自己独处的时候要非常超脱,什么名和利都要不去计较,特别是搞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今天更是如此。二是“处人蔼然”。与人相处的时候对人要很和蔼。三是“无事澄然”。意思就是宁静致远,没有事的时候就非常清静,跟“自处超然”是相联系的。四是“处事断然”。不像我们有的时候左右为难,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决而不断,断而不行,这就不对,该下决心就要下决心。五是“得意淡然”。非常淡,被领导看中了,被上级看中了,委以重任,封了高官,淡然处之,就这么回事,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六是“失意泰然”。人不可能天天得意,人生也有失意的时候,天天得意就没有李白,李白失意的时候发出感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那时就是谁也不用他这个才,他仍坚信天生他这个才就必然有用,那么失意的时候就能泰然处之。

这“六然”能做到,做人就做到很高的境界了,这样的人才能够担当大任。所以他接着有“四看”。一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要干大事,揽难事,看他是否担当得起。二是“逆境顺境看襟怀”。看你这个人襟怀如何,有的同志身处顺境的时候洋洋自得,一遇到逆境到来了,处在逆境之中就怨天尤人,想不开,差不多是捶胸顿足,甚至嚎啕大哭。所以,人要有襟怀,襟怀坦白,毛主席告诫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做到襟怀坦白,要真正做到襟怀坦白,何其难也。三是“临喜临怒看涵养”。面对高兴的事,面对愤怒的事,要看人的涵养怎么样,有的人能做到“大喜临门不张扬,无故加之而不怒”,这要有很远大的志向才做得到,有很宽广的襟怀才做得到,我们共产党人也要做到这一步,涵养要好,不为之所动容。四是“群行群止看习见”。跟大家一起相处,一起行事的时候,就要和大家一样,不要额外一条筋,要跟大家搞好团结。

这“四看”是讲得非常好的,从中看到王夫之老先生是非常有志向,非常有襟怀的人,无怪乎被毛主席所称道,赞扬他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大哲学家,做人就要做到这个份上。再过几天就是毛主席为表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亲自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纪念日。雷锋同志怎么做人?工作上向最高水平看齐,向水平最高的同志看齐,可是生活上他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很像毛主席年轻时讲的两句话,“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低之人”。毛主席的心是与雷锋同志相通的。“我是极高之人”,就是看问题看得非常远,非常透,志向非常之远大,追求的境界非常之高,这就是极高之人。 “极低之人”,就是跟最低层的老百姓能和谐相处,能同呼吸、共命运,可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可以向任何人下矮桩,这“极高”加上这一“极低”,就造就了一代伟大的领袖,杰出的领袖。共产党人就应该像上述这些先哲们所讲的那样去做人,你如果这样去做人,同志们,天下还有什么难事大事能压垮我们?我们都敢担当!扶贫攻坚、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都是我们应担当起来的大事难事,如果做人做到这个境界上了,还有什么能够难住我们?面对问题面对困难,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这不是吹牛皮放大炮,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才行。

当年红军从30万之众最后拖得只剩下2万多人,那种情况下你讲是够悲观的,谁知道这2万多人最后又发展成几百万人,把800万蒋家军队赶到台湾岛去了,得到了全国的政权,谁能想得到?所以,我们自治州穷是穷一点,落后是落后一点,但是我们不甘落后,我们不怕贫困,我们要鼓起勇气向贫困宣战,向落后宣战,向我们自身存在的各种毛病宣战,在做人方面达到很高境界,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层意思是怎么处事。处事在做人的道理中已经谈到,处事有这么两点是必须做到的。一是古人讲得好,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去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朱总理脱开稿子念了一段《贞观政要》上记载的一段话,讲了“三思”:“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思考有可能产生危情的根本原因,就可以做到很安然;思考那些有可能产生混乱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治理天下;思考那些有可能导致你垮台或灭亡的根本原因,那你就可以安全地存活着。

作为一个人来讲,你明白自己身上的各种毛病,然后根据医生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可以搞个养生之道,经常注意,改变那些不良嗜好,改善生活方式,崇尚那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活得长些,是同一个道理。那么“三思而后行”,我们在担当一些大事难事的时候都是这么去想,而且研究对策加以解决,排除产生危情的各种各样原因,排除产生混乱的各种各样原因,排除产生造成垮台的各种各样原因,你便可以高枕无忧,否则的话,你就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一事无成。看起来处事之要旨在“三思”,在“思其所以危”,在“思其所以乱”,在“思其所以亡”,这三条把握在手里,你就会百试不爽。二是处事必须遵行的根本准则那就是团结。团结团结再团结,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团结,加强党内团结,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贫困、落后这两座大山完全可以把它铲掉。

我们讲维护团结要做到两句话,一句话叫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一句话叫做不利于团结的事不要做,这两句话虽说讲得非常朴素,但是确确实实是真理。为什么会有个团结问题?这个问题我看不要回避,任何时候都有个团结的问题。可不可以这么讲,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当中,高度一致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是暂时的,发生矛盾与分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且是永久的。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是矛盾的产物,他带着矛盾降到这个世界。有人讲得好,一个人便是一个小社会,老百姓讲得更好,一娘生九子,九子九条心。

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五湖四海搞到一起,我想,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见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站的角度不一样,这本身就意味着一定会产生分歧、产生矛盾。问题在哪里?有这些分歧,有这些矛盾是正常的,是客观的。我们怎么样把它统一起来,以求大同存小异。我们讲的团结都是求大同,允许存小异,那么做到了这一步就算团结了。我讲世上人情,最亲莫过于母子、父子之间,最近莫过于夫妻之间。夫妻之间最近,但是绝对一条心的没有一对,不可能绝对一条心,绝对一条心是理想的说法,一个人一条心也是两条心。但是,有某些好事之徒,他用放大镜来夸大这些客观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把它讲得玄而又玄,神乎其神,并且以此来拨弄是非. 喜欢越级报告的人最易被职场淘汰。以请教的方式与上司讨论工作 可以让上司看到你的谦虚态度而留下良好的印象。

1、要吃苦耐劳!

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在家里都是千金少爷,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生活的艰辛,更是缺乏生活的磨练。而自从你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你就要自食其力,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而不能再一味的依赖父母了。“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在工作中一定要学会吃苦耐劳,要不怕脏不怕累,要深入生产第一线。这样,你才能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融入到工作中去。

2、要学会服从!

社会不是校园,老板不是父母。你为老板工作就得服从企业的规章制度,就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最好的员工不是自作聪明的员工,而是最听话的员工。你作为下属就得服从上级的命令,而不是以各种理由质疑搪塞,更不是自以为是的擅自更改上级的命令。企业需要的是一个统一协调的团队,需要一个高效率的队伍。服从不但是军人的天职,也是职场中必须牢记的潜规则。

3、要不断充电!

你在大学里学习的东西实在是有限,有的甚至是一些过时的东西。进入社会大学,你会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东西许多前卫的观念,学习学习再学习,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计算机行业更新速度更是日新月异,一天不学习可能就要落伍。

4、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有人说商场如战场,我要说:职场也是战场。勾心斗角,你虞我诈,办公室政治更是一场复杂的斗争。作为一个职场新人,面对各种利益集团,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不要随便表露自己的立场,不要随便搀和人际纠纷。尤其和上司更是要搞好关系,不要轻易的得罪上司,不然的话你真的是吃不完兜着走。有一句话这么说:上司说你行你就行你不行也行,上司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你行也不行!可见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多么的重要。

5、不要盲目跳槽!

你刚刚从校园毕业缺的就是经验,所以在你踏上工作岗位后在一年内请不要轻易跳槽,即使你对自己所在的岗位是多么的厌恶!你的翅膀还没硬,哪来的资本?有的毕业生没干几个月就从这个公司跳到那个公司,再从那个公司跳到另外的公司。浪费时间金钱不说,这样跳来跳去根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何况还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端写下败笔!

6、不要怨天尤人!

有的毕业生没出校园时经常摩拳擦掌,总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应该很快就能混一个老总当当。当他面对残酷的现实时,不禁怨天尤人,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这种心态对于毕业生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创伤。社会当然没有你想像中的那么理想那么美丽,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你被染成什么样的颜色你能不能脱颖而出这就要看你的造化了。面对残酷的现实,要么你适应它要么你改变它,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面对困境,你首先要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要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世界上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槛。风雨过后必定有彩虹!

7、不要无理取闹!

有的人在工作中遇到一点点不公平的待遇,就大倒苦水,甚至无理取闹,这种做法是十分幼稚的。要记住,这世界没有决定的公平!有的同事可能工作比你轻松但薪水比你高,这种情况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他有可能是某某领导的亲戚或者有什么社会背景或者他的能力比你强。人比人气死人!作为新手,不要太过于计较这么多,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丰满自己的羽翼。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时,到那时你可以跟老板谈长工资的事情或者选择另攀高枝。

8、不要挑拨离间!

有的人尤其是女人喜欢打小报告,或者在人家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种行为是十分不理智的。对于这种人,大家都是很痛恨的,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你打人家的小报告你或许会得到某些人的宠幸,但如果你哪天有辫子被人家抓住的话你就有可能打包走人。在同事面前千万不要对其他同事指手划脚,即使你对这个同事是多么的信任。谁能保证他的嘴巴永远为你保守秘密?说不定哪天他有可能出卖你来获得利益。少说话多做事,是职场新人必须牢记的规则。

古人云“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无论是“藏锋”还是“露锋”,都是人们在应对事件时的策略,其间蕴含着无限智慧。

记得在近期“头脑风暴”中,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什么样的职员最易被裁?现在正逢经济危机,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即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职场上的风云变化更是瞬息万变,面对裁员危机更是人心惶惶,,适时“露锋”,才能表现出你的优势,告诉老板,任用你是“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从而使得老板不敢轻易找人替换你的位置,这正是“露锋”的智慧体现。

但是任何事都是物极必反,过度“露锋”则是愚蠢的表现。一位嘉宾说“那些喜欢越级报告的人最易被裁员”越过直属上司向上司的上司汇报工作是职场大忌,这类人是“好露锋者”他们的行为表现出的是对上司的不尊,极易引起反感,此时需要的是适时“藏锋”,以请教或是商讨的方式与上司讨论工作,以商讨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上司看到你的谦虚态度,从而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正是“藏锋”的大智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最高的树最易被风折断,这是大自然在教我们“藏锋”的大智慧,“善藏锋者”知道适时的掩盖锋芒可以避开“枪打出头鸟”的悲惨命运,这是智慧的体现,而有些时候则需要“露锋”,藏在蚌壳中的珍珠深藏于海底,海浪将它推到沙滩上等待别人发现,而适时“露锋”如同那海浪,将你的闪光点展现于人前,不再被埋灭。这也是智慧的体现。所以懂得适时的“藏锋”与“露锋”将会在人生道路上得到很大的助力。

现代人认为“善藏锋者”与“善露锋者”都会成大器,是因为他们懂得了该“藏”就“藏”,该“露”就“露”的大智慧,适时的展露与谦隐是人生成功的密决。 善用锋者成大器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但正是因为它开放地太过艳丽,锋芒太露,才会在盛开之时就被人从枝头摘下,结束了生命。菊,花之隐逸者也。也正是因为它总在偏僻无人之处开放,不露锋芒,所以自古以来只有隐士才会欣赏到它的美丽。这就是为何周敦颐独爱莲,因为莲最懂得露锋与藏锋之间的分寸。它出淤泥而不染,它濯清涟而不妖,它让人留恋于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美。

可见,把握露锋与藏锋之间的尺度着实是一门处世的艺术,只有善用自己的优势才能最终有所成就。

在中国古代,这种适度用锋的艺术便已植根于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之中,这从秦始皇陵里的兵马俑中便可窥出一二。只要看过兵马俑的人就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姿势都不尽相同。有的站在马车上,有的站在列队中,有的则是跪在地上。这样的造型不仅是为了真实的反映秦国兵力的强盛和军队编制的完整,更是为了传递一种处世哲学:在露锋以纵其神的同时也不忘藏一些锋来包其气,国家才会强盛。 不仅是国家,更多的时候,只要个人懂得了适度用锋的哲学便能成就大器。曾国藩就是深谙此道的一例。他在清廷的重用下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镇压成功后,他发现自己已掌握了大量兵权,锋芒太露,这必然会引起统治者的担忧。于是,曾国藩开始自削兵权,这样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赢得了统治者的信任,最终成为了一代洋务大臣。曾国藩能够逃过自古以来“功过盖主”之人比遭杀害的宿命,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时机展现自己的能力,更在适当的时候收住了锋芒。如曾国藩这样会善用锋的人必能在不断变化的局势中立与不败之地,成就大器。

在如今,社会常常呼吁人们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韬光养晦。我却认为只有”适度”地展露锋芒才能在社会立足。

正如韩寒,他虽有才华,可正是由于过早的暴露于公众舆论之下,使他变的骄傲浮躁,不思进取。最终只能退学,成为区区一个网络写手。

即使在社会高度开放的当下,我们仍不应该一味地露出锋芒。人生的舞台并非只有主角才能有所成就,所以我们并不必刻意追求展尽锋芒成为最闪耀的一颗星。只要在适度展现才华的同时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就能成大器。 露锋与藏锋

我们若才华横溢、卓尔不群,是藏玉怀瑾,还是锋芒毕露?应该说,一味地卑微、肆意地张狂都是不可取的。为了最好地发展自己,使群体能够和谐相处,我们需要既露锋又藏锋。

露锋与藏锋要看对象。在我们的周围,既有赏才重才的开明君子,也有嫉贤妒能的狭隘小人。在开明君子面前,他们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赏识你、尊重你,而在狭隘小人面前,他们却会因你外露的才华而伤害你、掣肘你,那么,“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的现象就会在你身上发生。

西汉景帝时,有个将军叫灌夫,能文能武,才华横溢,他对没有多少才华的丞相田蚡甚是不服。当时,文武百官都去巴结田蚡,而灌夫不但不去亲近田蚡还常在他面前耍枪弄刀,卖弄技艺。有一次,他当着田蚡的面锋芒毕露、出言不逊,说:“你靠奉承权势起家,不过是椽作梁用,有何荣耀?”由于灌夫过于露锋,终为田蚡所忌,将其处死。

当灌夫遇见了胸襟狭隘的田蚡,又一味露锋,自然是引祸上身。如果灌夫注意揣摩说话对象,适当藏锋,就不致于招来杀身之祸。可见,你有才能和亮节,是藏还是露,要看面前的对象而定。

露锋与藏锋要看时机。一个人拥有才能,如果一味地藏掖,那么,不仅于己无利,也于集体无益。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激烈、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若是让才华烂在肚里,那么,不仅是智慧和资源的浪费,更不合时宜。因此,我们拥有才能,更要选准时机大显身手,博得领导器重,抢占成功先机。然而,倘若我们不把握好露锋的时机,就非但难获成功,而且还会败走麦城。 三国时的杨修,就因为不择时机,盲目露锋而丢了身家性命。曹兵进退维谷,曹操本已心烦意乱,而杨修偏在此时大肆露锋,“妙解”鸡肋,认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擅自命士兵们收拾行装准备回撤。拂逆了曹操之意,杀身之祸倏然降临。可见,露锋须择时机。

露锋与藏锋要看环境。一个人才能的显露,要有相应的平台和合适的环境才能够发挥到极致,要是“气候”与“土壤”都不适合你的才能显露和发挥,而你又露起来没完,那么你很可能就会在这儿走背运或成为孤家寡人。故此,你露锋要适当顾及其时其地人们的感受,在你表现优秀的时候,不要把周围的人们搞得灰头土脸,不要忘了自己的上司和同事们。

旧时,某地有一座砖瓦窑,窑主给工匠们规定,每人每月必须制成1万张瓦片才能领到工钱,超过1万张的工匠按数量的递增领取档次不等的赏金。窑里有个叫牟炳的工匠,每月制瓦1.2万张,总拔头筹。然而,一天,窑主又招来了一名工匠叫徐冲,他上窑场操作了两天,每天制瓦达600张,且瓦面光洁、质地坚固。收工时,他便触到了一道道恼恨的目光,当跑到伙房吃饭时,他的碗筷又被人扔在了一口猪食缸旁。这下,徐冲立刻意识到自己遭人嫉妒了。于是,他便有意放慢了制瓦的速度,制瓦的数量跟牟炳他们相近。接下来,他还接近牟炳等人,告诉他们一些诀窍。经徐冲传授技艺,牟炳制瓦的技能大有长进,每月制瓦达到了1.5万张左右,其他工匠的制瓦技能也普遍提高。这下,牟炳及其他工匠们都开始感激徐冲,请他使出所有本领为大伙儿树标杆。于是,徐冲使出浑身本领,每月制瓦都达到了1.8万张。此后,人们不仅不嫉妒他,还佩服他、尊敬他。 徐冲可算是处世高人,他将藏锋与露锋的环境拿捏得非常恰当。他在露锋的同时“转锋与人”,并与人共利同赢,因此使环境变得优越,更加适合自己露锋。从这个角度说,露锋时除了要看环境是否适合以外,更需要你积极地去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使环境有利于你的露锋,使自己的聪明才智、技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显露和发挥。

上一篇:产品经理自我评价下一篇:产品外观设计合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