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及因素

2022-12-21

建筑施工是形成建筑实体的过程, 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 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 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 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 都会产生质量变异, 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 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 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1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 再加上项目建筑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 因此, 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建筑工程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等, 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1.2 质量波动大

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的生产, 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 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 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 同时, 由于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 因此, 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例如:

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 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 施工方法不妥, 操作不按规程, 机械故障, 仪表失灵, 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 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此, 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1.3 质量的隐蔽性

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分项工程工序交接多, 中间产品多, 隐蔽工程多, 若不及时检查实质, 事后再看表面, 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 也就是说, 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 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 若检查不认真, 测量仪表不准, 读数有误, 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 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 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这点, 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 应特别注意。

1.4 终检的局限性

工程项目建成后, 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 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 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 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而工程项目的终检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 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

1.5 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检验批的质量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质量检验的基础, 检验批合格质量主要取决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经抽样检验的结果。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检查合格后验收,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资料, 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

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对项目施工而言, 质量控制, 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 坚持“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房屋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使用年限较长, 是“百年大计”, 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 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2 以项目团队成员为管理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在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时, 几乎所有的资源都会固化在最终的工程产品上, 移交给业主。但是, 人力资源却是例外的。相反, 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的锻炼和积累, 项目团队成员会变得更加成熟, 这也正是企业获得项目经济效益之外的收获。

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管理, 包括绩效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 培训和提高等等, 这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 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 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3 以预防、预控为主

以预防为主, 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 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 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 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 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2.4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 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必须通过严格检查, 用数据说话。

2.5 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 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 应尊重客观事实, 尊重科学, 不持偏见:遵纪守法, 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 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3 建筑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

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明确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项目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如图1) 。

3.1 事前质量控制

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 其控制章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

3.2 事中质量控制

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 全面控制施工过程, 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 质量预控有对策, 施工项目有方案, 材料有试验, 隐蔽工程有验收, 技术措施有交底, 图纸会审有记录, 配制材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 钢筋代换有制度, 质量处理有复查, 成品保护有措施, 设计变更有手续, 行使质控有否决, 质量文件有档案。

3.3 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准备竣工验收资料, 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 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 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检验等。

4 建筑施工质量因素的管理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 即“4 M l E”, 指:人 (M a n) 、材料 (M a t e r i a l) 、机械 (M a c h i n e) 、方法 (M e t h o d) 和环境 (E n v i r o n m e n t) , 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 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

4.1 人的管理

人, 是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人员、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对象, 是要避免产生失误, 作为控制的动力, 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 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 健全岗位责任制, 改善劳动条件, 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 还需根据工程特点, 从确保质量出发, 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组织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

4.2 材料的管理

材料管理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 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 正确合理地使用, 建立管理台帐, 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 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对库存要求较高的材料, 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 最好是提高工地临时仓储的防水、防潮效果。

4.3 机械的管理

机械管理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 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 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为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设备运转记录制度、上岗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 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4.4 方法的管理

这里所指的方法的管理, 包含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的控制, 主要应结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4.5 环境的管理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 有工程技术环境, 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 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 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 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 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又如前一工序往往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 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 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 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 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 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 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 道路畅通, 工作场所清洁整齐, 施工程序井井有条, 为确保工程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摘要:建筑施工是形成建筑实体的过程, 也是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 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笔者基于多年从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工作经验, 深度探讨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及因素, 论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而后分析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进而分析了建筑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 最后笔者分析了建筑施工质量因素的管理,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管理重点

参考文献

[1] 张公绪.新编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23~86.

[2] 乔志杰.论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M].科技创新导报, 6, 2:4~6.

上一篇:浅谈职务犯罪初查制度下一篇:历史博客教学新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