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畜牧经济食品安全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业生产从提升粮食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过渡。草地资源在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衍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给人类带来生态与经济利益。通过建立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产模式,对人工草地进行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促进意义。(1)本文首先对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安徽省蚌埠市,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扬州市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草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功能分类与选择评估指标(2)通过熵权法分别对燕麦、金花菜、箭筈豌豆、毛苕子进行适应性评价,测定牧草产量与品质,并分析牧草种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利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品质、牧草产量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建立适宜在淮河生态经济带推广的牧草生产模式。(4)依据田间试验数据以及文献,利用当量因子法、价格替代法、评估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天然草地与人工牧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内牧草种植与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从而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转型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种植生产机遇”、“大众对于生态环保意识加强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社会认知机遇”、“农业食品安全的要求导致饲料粮需求增加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市场机遇”是影响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权重分析分别达到0.2141、0.1279、0.1078。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提供畜牧产品功能(供应草产品)”、“为人类提供食用价值”、“土壤改良”是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权重分别为0.3 102、0.1154、0.0876,以此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指标。(2)依据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评价结果,燕麦品种牧乐斯牧草产量与品质表现最好,干草产量达到1664.35 g·m-2,粗蛋白含量为11.49%、相对饲用价值为137.02,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15%,豆科牧草中,润扬白箭筈豌豆收获干草产量最高为1041.59 g·m-2,淮扬金花菜在参试品种中牧草品质最高,粗蛋白含量达到27.81%,相对饲用价值为176.24。金花菜对提升土壤养分效果最为显著,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平均提升56.25%、49.34%、24.47%、57.19%。(3)建立了“燕麦-金花菜”间作的南方牧草生产模式,可以提高80%的土地利用率,可收获较高的燕麦干草产量与总干草产量2177.42 g·m-2,与燕麦单播相比干草产量增加了 28%。间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间作模式中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燕麦单播,比燕麦单播平均提高了 22.34%、63.88%。(4)在大丰地区盐碱地条件下,“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模式中,干草产量最高达到2116.42 g·m-2,土地当量比最高达到1.70,燕麦粗蛋白含量比单播燕麦提升16.76%。“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混播与燕麦单播相比,对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有促进作用,分别提升了 15.42%~34.05%、2.15%~7.33%、28.71%~50.24%。(5)依据当量因子法,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为1123.05亿元人民币(Chinese Yuan,CNY),其中“土壤形成与保护”的价值在各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指标中最高,达到302.49亿元CNY,娱乐文化功能的价值最低,仅为6.20亿元CNY。淮河生态经济带内人工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中,牧草间作、混播生产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高于牧草单播模式。“燕麦-金花菜”间作模式在扬州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42544.38 CNY·hm-2,“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51198.68 CNY.hm-2。(6)经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进行苜蓿生产,种子费与农机费的弹性系数最大,分别为0.574 6、0.5923,即每增加1%的种子费与农机费投入,苜蓿收益分别可以增加0.574 6%、0.592 3%。在淮河生态经济带苜蓿生产总成本为10178.67元·hm2,与小麦生产成本相比增加了10.58%,然而毛利润增加了 175%。苜蓿、燕麦、金花菜生产肥料费用与小麦相比分别下降了 58.05%、24.62%、58.06%。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草地农业;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模式;人工草地

学科专业:草业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英文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提出和发展规划

1.1.2 草地农业发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意义

1.1.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业发展状况

1.2 南方草地农业系统的建立与人工草地利用模式的形成

1.2.1 牧草的引种应用和适应性评价

1.2.2 淮河流域牧草的引种与品种比较适应性评价

1.2.3 国外草地农业的利用模式对淮河经济带草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1.2.4 草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技术应用

1.3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

1.4 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1.4.1 当量因子法

1.4.2 功能价值法

1.4.3 遥感技术

1.4.4 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问题

1.5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意义

第2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战略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AHP分析法步骤

2.1.2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矩阵构建

2.1.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层次构建

2.1.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因素评价

2.1.5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层次分析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AHP分析

2.2.2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统层重要性分析

2.2.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指标层重要性分析

2.2.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层次排序

2.3 讨论

2.3.1 利益相关者对于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认知

2.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草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2.3.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的发展模式

2.3.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业发展领域的扩展

2.4 结论

第3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3.1 牧草生产性能

3.1.3.2 牧草品质

3.1.3.3 土壤肥力测定

3.1.3.4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生产性能的适应性评价

3.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牧草品质比较

3.2.3 燕麦种植对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壤肥力的影响

3.2.4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的生产性能比较

3.2.5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牧草品质比较

3.2.6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对土壤肥力影响

3.2.7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3.3 讨论

3.3.1 燕麦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价

3.3.2 豆科牧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表现

3.3.3 豆科牧草对淮河流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3.4 结论

第4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淮河生态经济带金花菜与燕麦生产模式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4.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4.2.3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4.2.4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间作模式对燕麦牧草品质的影响

4.2.5 淮河生态经济带间作对金花菜与箭筈豌豆牧草品质的影响

4.2.6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间作模式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4.2.7 “燕麦-金花菜”间作与“燕麦-箭筈豌豆”间作的综合评价

4.3 讨论

4.3.1 间作对金花菜、箭筈豌豆与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4.3.2 不同间作比例对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3.3 牧草间作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4.4 结论

第5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生产性能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燕麦-箭筈豌豆”牧草生产模式对于牧草产量的效应影响

5.2.2 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与混播对于牧草品质的影响

5.2.3 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混播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5.2.4 “燕麦-箭筈豌豆”间作与混播的综合评价

5.3 讨论

5.3.1 不同因素对牧草混播、间作模式中牧草产量的影响

5.3.2 不同牧草种植模式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5.3.3 不同牧草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4 结论

第6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研究区域

6.1.2 数据来源

6.1.3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6.1.4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6.2.2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间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6.2.3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6.3 讨论

6.3.1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趋势

6.3.2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意义

6.3.3 人工牧草生产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与生产意义

6.3.4 合理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产模式

6.4 结论

第7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经济效益分析与比较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地概况

7.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7.1.3 分析模型及方法

7.1.4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与小麦生产的成本和收益比较

7.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种植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

7.3 讨论

7.3.1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的优势

7.3.2 影响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成本的因素

7.3.3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前景

7.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会计学生论文提纲下一篇:小学六年级德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