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方法1

2022-08-01

第一篇:读后感的写作方法1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

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 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 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

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 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

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

第二篇: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一、题目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你要弄清文章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三、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

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初学者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四、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 最简单、基础的格式

1、我在什么时候读了《„„》。它主要写了„„

2、文中的„„令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概括该内容。它让你想起了什么(结合实际谈)。

[或:当读到“„„”的时候,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概括该内容。它让你想起了什么(结合实际谈)。]

3、回应开头,说说应怎样做。

例文:

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有感

今天,我读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文章,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精神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

这篇文章讲了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6.2级地震,中国政府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赶去救援,经过十几天的艰苦奋斗,救援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阿尔及利亚群众赞誉的故事,赞颂了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无私帮助的高尚品质。

这就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四川汶川刚刚发生过的8级地震。震后,美国、新加坡、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救援队来到中国参加救援。俄罗斯救援队救出了一个生还者,中国人民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送给了俄罗斯救援队一面锦旗;中国台湾救援队尽管没有没有救出生还者,但是他们救出了2条小狗,这2条小狗同样反映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血浓于水的感情。这些人来中国救援,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尊重。

我体会到了他们有颗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心,他们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要向他们一样挺身而出,竭尽所能帮助别人,做新时期下最棒的少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老师叫我们先读一遍课文,我读了后很是生气。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很久以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很美丽的山村,这儿的空气很清新,人们过着犹如世外桃源的日子,可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儿的人们都有了斧头,他们也用斧头到山上砍树木,建房子、做家具。他们都利用斧头砍树木建了漂亮的房子。可是过了很久以后,有一次这儿下起了暴雨,由于 没有树木的抵挡,暴雨摧毁了他们的房子和所有的一切。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很多,现在我们的社会都在搞环保,要爱护花草树木,也是为我们以后的子子孙孙造福,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要为以后的人着想。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一定要做到自己要爱抚自然环境,还要呼吁家人和周边的人们 一起来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能给予生存。

《长征精神代代传》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长征精神代代传》这本书,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给了我深刻印象。他们的武器只有普通的步枪,甚至是大刀,而敌人却拥有飞机、大炮„„但他们却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红军们虽然武器装备简陋,但却懂得智取。在占领遵义城的过程中,他们乔装成败退的敌军,巧妙地喊开遵义城门,解放了遵义城。

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深厚的感情。红军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帮助穷苦人民翻身解放。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帮助红军战士解决了许多

困难。强渡大渡河时,船工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每到一个地方,红军战士们就受到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红军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

最使我惊奇的是,在红军队伍里活跃着一批十多岁的少年,他们的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他们却胸怀远大的革命理想,投身于激烈的战争,每样事情都参加,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想一想他们,我们的学习条件该是多么好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这些英勇的革命前辈,为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仰,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今天,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生活得非常幸福,这幸福是千千万万英勇的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时在生活上对我们非常关心,许多事情都不需要我们亲自动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以至于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例如挑吃穿啦,乱花钱啦,父母不答应我们的要求就乱发脾气啦,读了英雄们的故事,我觉得真不应该。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从小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习上,生活上,要发扬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张大报效祖国。

第三篇: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

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

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 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以《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题》作文题为例,具体说明读后感的写作流程。

32.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章。

回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

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啊!”

例文:

回声的启示

上海考生

对着小山尖声喊叫,便得到尖利刺耳的回声;而对它和和气气,便的到柔和温婉的回声。得到什么样的回声,全取决于我们在小山面前发出的最初的声音。

人们常说“世事难料”,其实并不如此。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

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这便是回声的启示。面对他人,如果我们捧出“真诚”,就能收获“友情”;如果付出“猜妒”,比、便只能品尝“孤独”。《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其心计可谓举世无双,但过多的心眼纵然让她在贾母前落下个好名声,却终究摆脱不了寂寞无伴的悲哀。即使对贴身丫环平儿,她也一概以猜忌相对,这当然不能以心换心了。连曹雪芹也不由发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慨叹,其原因便在于她没有付出应有的“真”,便当然得不到“真”的回声。

面对人生,如果我们付出“努力”,便能收获“成功”;如果付出“享乐”,便只能得到“哀叹”。伟大文学家鲁迅一生的努力可谓光照史册,他不厌其烦地做着“一木一石”的工作,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即便在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之后,他仍一

刻不停地在努力。当我们翻阅《鲁迅全集》的鸿篇巨制,仰望先人的成就时,常常流连于先生的“回声”,却忘了看一看先生当初那一声声顽强、坚毅的奋斗的呐喊。有的人在临终之际,哀叹自己今生一事无成,抱怨命运的不公,但他们却忘了这“平庸”的回声正是对他们青壮年时沉溺享乐,不思进去的最公正的回应。

回声是公正的。因此,它最“无情”,却又最“有情”:捧出“奋进”,便收获“成就”的回声;捧出“拼搏”,便收获“胜利”的回声;捧出“自信”,便收获“坚强”的回声,捧出“勇敢”便收获“坚毅”的回声。相反,若你付出的是自私、懦弱、沉沦„„你便决计只能得到孤独、悲伤和失败的回声。

让我们记住那位母亲的话,捧出爱,捧出心,收获一曲“真、善、美”的回声。

写作分析:

综观全文,本文能很好地把握《回声》这篇材料的内涵,抓住回声的性质和“母亲”的话,准确定位感点: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在论证方面,也多种角度、多种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深入论证中心论点;文章也体现了作者相当的文化底蕴,平时没有对名著、对鲁迅有一定的了解,开卷论题是不可能信手拈来如此贴切的例子的。

本文第一节复述材料,是述读,用精简的一句话概括《回声》的内容,并紧扣材料,用“得到什么样的回声,全取决于我们在小山面前发出的最初的声音。”为下文感点的提出蓄势、铺垫。

第二节,紧承述读,顺理成章地亮出感点——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四节是发感,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论证中心论点,从“面对他人”和“面对人生”两个角度,选取典型人物王熙凤、鲁迅的典

型事例,分别从反面和正面来论证中心论点,论证充分,具有较大的说服力。

第五、六节概括强化中心,发出号召:让我们记住那位母亲的话,捧出爱,捧出心,收获一曲“真、善、美”的回声。

文章六节,按照“述感——感点——发感——结感”的写作流程,完密地构建了读后感的结构,本文在结构上堪称是一篇典型的读后感

第四篇: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一、读后感的概念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今一天要讲的是第一种。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像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范文一

勇敢面对,收获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本周,我看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它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文章讲述了“我”和五个小男孩一起去爬悬崖,可是,胆小的“我”却蹲在石架上不敢下来,最后,在父亲的引导下,终于从石架上下来的事情。

当“我”感到头晕目眩,而且十分恐惧的时候,父亲终于找到了“我”,并告诉“我”怎样脱险,而“我”却总是不敢去尝试,。父亲安慰恐慌的“我”:“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就这样,莫顿·亨特每次只移动一小步,终于爬下了悬崖!

莫顿·亨特父亲的话使我受益匪浅。是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把它看做一小步,想着自己已经距离目标不远了,这样便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和信心。走了这一步,再去走下一步,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这使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次经历,那一次,我忘了带红笔,刚好,我的同桌有2支,我又想问他借,但是我又有一点胆怯。我心里面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耳边似乎有两种声音:“不要向别人借东西,如果人家不借给你,你一定会很丢脸”,“如果你不问别人借,你就没有红笔用了。”我鼓起勇气,去向同桌借。“你可以借我一支红笔吗?”他爽快地答应了。

在人生的道路中,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足够的勇气,足够的毅力,足够的努力,不论有什么困难,都一定能够闯过去的!只要学会面对困难,不逃避,不退缩,就一定会收获成功!

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精简的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令人受益终生的道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由俄国着名诗人普希金所作,当时作者被流放,过着凄离悲凉的生活,现实令他倍感愁苦,此时此刻,一个小女孩的玩耍中流露出的童真与善良,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作者紧锁的心门。普希金的心中顷刻间升起一盏明灯,点燃了他内心的希望,更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此后,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他也因此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他在他那伟大的一生中,每一刻都在创造价值,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流芳百世,被后人所赞颂。

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告诉我们要乐观向上。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他便冲你哭;你冲它笑,他便冲你笑。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乐观的人,把挫折时为梯子,一步步攀上人生的高峰!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坎坷,磨难与失败。再平的路,也会有石子,同样,再顺利的人生,怎会没风雨雷电呢?

诗的第二部分则告诉我们要怀恋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过去总是会有许多美好难忘的回忆,但过去已成为历史,不能失而复得,所以,我们更应珍惜美好的现在,万万不能虚度光阴,“今日事,今日毕”,万不可“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正所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珍惜现在的同时,我们还要未来充满希望,“一颗充满希望的心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因此,我们更因憧憬未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告诉我们四条生活准则:乐观生活,怀恋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乐观生活使我们快乐;怀恋过去是我们幸福;珍惜现在是我们充实;憧憬未来使我们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谨遵这四条生活准则,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轻松,生命将更加充实,并缔造出辉煌的人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荀子在《劝学篇》中曾说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就是告诉人们要坚持。这句话便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这本书告诉了人们要坚持,坚持,胜利的彼岸就在前方。

本书生动地讲述了主人公,一个名叫保尔。柯察金的男孩,他生活在乌克兰的舍佩托卡城。他的家中十分贫穷,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保尔便参加了红军,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侦察兵。但上天总对他不公平,让他再一次战争受伤,康复后,被派去修筑铁路。保尔在严寒中修筑铁路时,旧病复发,差点死去,经历了九死一生,但结果却是让人失望的————他失明了!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还在这种情况下,靠自己那顽强的意志力,坚持写作,最后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令我震惊,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让我试想一下,假如哪天我也和保尔一样失明了,残疾了。我还会和他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自卑,勇敢地继续生活下去吗?不,不会!因为我和保尔不同,我一定会活不下去的,因为我的信念不够顽强,因为我没有保尔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他的勇气。他持之以恒,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自己双目失明而感到自卑,而感到气馁,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看完了保尔的故事,便让我想到了我国着名的女作家张海迪,她和保尔一样,残疾,她甚至比保尔的命运还要悲惨——全身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知觉。但她依然乐观面对,她笑对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这是她说过的话,这就是她的精神,也因此,这句话被选作为我的座右铭。因为她有这种精神,所以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等书,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轮椅上的梦》便是她的作品。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坚持了,所以她获得了成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光辉的一笔,让所有人而为她喝彩,让我们而为她感到骄傲,与自豪。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说过的话顿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的坎坷,而我们则要勇敢面对困难,笑对人生,不被困难所束缚。我们要在逆境中生长,向夏洛蒂。勃朗特一样,做逆境中的坚石,沙漠中的仙人掌;像海伦。凯勒一样,用坚强的毅力,去面对困难,敢于和命运抗争。让我们用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不要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自卑,不要因为自己的不满而半途而废,我们要像保尔。柯察金与张海迪一样,笑对人生,不向命运低头,不怕困苦,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就一定会成功。

我坚信:“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第五篇:读后感写作的方法指导和

读后感写作复习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在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一篇文章就叫“读后感”,也叫读书笔记。

写读后感的作用:经常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提高分析文章和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

读后感的题目:

1、可以直接以读《

》有感,《

》读后感为题。

2、也可以以自己的感受为正标题,以读《

》有感为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伟大的父爱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阅读材料:

一粒种子的信念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

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她被学生轰下台,灰头土脸的回了家。母亲为擦泪,安慰她:“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外出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手脚太慢。母亲又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读书,怎么快得了?”

女孩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然而每次女孩失败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

30岁的时候,女孩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一位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残障学校,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孩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您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回答朴素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些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母亲的话,女孩落了泪。她明白了,实际上,母亲恒久不绝的信念和爱,就是最坚韧的一粒种子。

写作案例:

1.读《一粒种子的信念》有感

自从读了《一粒种子的信念》后,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上课不到一周被学生轰下来台。后来,外出打工又被轰了回来,原因手脚太慢了。

女孩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然而每次女孩失败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

30岁的时候,女孩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残障学校,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孩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您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回答:“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撒上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生活上有许许多多困难我们也要学会勇敢地去面对它,坚持过后,将来就会有你的一片蓝天。

2. 《一粒种子的信念》读后感

今天读的一篇短文《一粒种子的信念》非常感人。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女儿工作失败后,母亲一直鼓励和安慰她,经历了千辛万苦,女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开办了连锁店。

文章中的女孩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但她并没有自杀,而是不断地尝试另一种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我妈妈就是一个成功人士,她在广东开了三间厂,很有钱。去年六一节的时候,妈妈特地从广东回来,带我们去逛商场,买东西,吃小吃。我们还去游乐场完了大半天,直到累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今年的六一节又快到了,我想,作为成功人士的妈妈肯定也回来陪我们的。

当一名成功人士真好!我也要像短文中的女孩一样,不怕失败,勇敢尝试,走向成功。

3.天生我才必有用

——读《一粒种子的信念》有感

“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会总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读完《一粒种子的信念》后,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句话了。

这篇短文讲的是一个在职业生涯中频频失败的女孩在母亲不断安慰与鼓励下勇敢尝试最后走向成功的故事。

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人总是会遇到失败的,总要去面对失败和困难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挫折而选择了退缩。我们要抬起头来面对失败,收拾好心情,再次踏上征程。我相信,无数次的失败过后,你一定会迎来黎明的曙光。

这让我想起了六岁那年,妈妈看到同事的孩子都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并学有所成,就让我去学习电子琴。我学习了一个多月,连最简单的几个音也弹不出来,只好作罢。后来我又去学画画,可是学了一个学期,什么也不会画。妈妈没有责怪我,说,女儿,你想学习什么就去吧,我支持你。最后我选择学习书法,在书法班,我如鱼得水,进步非常快。到现在,我已经参加了好几次市级、区级书法比赛,每回都获了头等奖。

现在想想:在失败面前,只要我们不灰心,坚持下去,定会在这偌大的世界中,找到一条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4.读《一粒种子的 信念》有感

今天读了《一粒种子的信念》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了: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接二连三地做了好几份工作都没有成功,在母亲不断的安慰和鼓励下,后来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并自我创业,最后功成名就的事。

“女孩干过很多工作,但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了。然而每一次失败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文中的这位母亲让我十分敬佩。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失败一次两次并不会说什么,但接二连三地失败的话,就算是很爱自己的孩子,多多少少也会抱怨和责骂,露出不耐烦的神色,甚至会挖苦孩子。这让我想起我的妈妈来。

这个学期的一个晚上,我对妈妈说,学校的少年宫活动又开始了,我想报名参加舞蹈班。妈妈听了,没好气的说,语文数学天天学,日日练,你才考得那么一点成绩,你去学舞蹈能学会吗?我向妈妈保证,一定努力学习,因为我喜欢跳舞,语文数学的成绩我也想办法提高。谁知话音刚落,妈妈就指着我的鼻梁说,提高提高,从一年级到现在,哪一次你考得好,提高了没有?不要学什么舞蹈了,我看你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放完学就早点回家看弟弟吧。我听着母亲的话,眼眶湿润了,心想,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

今天读了《一粒种子的信念》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在失败的时候得到亲人的理解和安慰是多么的重要,我真心希望我的母亲也能够给予我。

写读后感的一般模式:

开头:简介所读作品主要内容,总的感受、体会 中间:具体感受、体会

(1)针对原文重点句子,谈对人物或事物的看法

(2)联系生活实际的人、事作比较,谈感受 结尾: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愿望,总结教训或得到的启示等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材料,写一篇使你感动、受到教育、启迪的读后感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

2、用上上面的写作模式。

3、注意写读后感的事项。

4、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有真情实感,400字以上。

阅读材料:

天下父母心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

“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开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

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上一篇:第2章烷烃高职高专下一篇:本周安全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