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技术与制作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录音技术与制作范文

《制作铃声先录音》教学反思

本课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单元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制作课外活动影片,而第一课则是需要完成录音任务。我将本课分为两个知识点:硬件和软件。通过硬件学习,让学生了解常用录音工具,能够将耳麦与电脑连接。在讲解耳麦时,学生质疑平时所用的普通耳机是否可以录音,耳机和耳麦的区别又在哪里。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我从外形上对两者进行实物对比,又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想一想耳机能否录音。有学生回答,平时我会在家里用耳机进行k歌,活跃了气氛,也解了难题。

录音软件的学习其实并不难,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使学生能够有个安静的录音环境,如果每位同学在同一时间段都去录音,可想而知,不尽人意。同学们集思广益,得出一个最佳办法——小组合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录制一条音频,每位同学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集体读设计的录音内容。每个小组都有独立的7分钟录制时间。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设计的录音内容也有趣精彩,有学生自创的小散文,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幽默,还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一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相信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课!

第二篇:录音报道采访制作心得体会

从上大一开始我就知道我所学的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可是说实话,虽然受新闻方面的理论熏陶已经有两年了,但是,对于一个完整的作品的制作流程从来没有亲身实践过,一直觉得很神秘。广播音响报道这门课确实像李老师所说,是我们所学专业的第一次实践。

第一次作业—失落,打击

前后三次体裁不同,题材各异的录音采访,其中体验的经历和收获的经验是不言而喻的。第一次新闻采访应该是给我打击最大的一次。当时老师限定的体裁是录音新闻。当时我们考虑针对考研辅导班大规模宣传招生这一现象做关于考研辅导班的报道,我想我们的出发点是有积极意义的,想做一个关注社会热点的报道。可是我们却犯了录音报道的大忌,把录音新闻彻底做成了一个录音专访。听着别的同学的作业,对比自己的作业,虽然老师在某些方面给予了肯定,但当时感觉自己很失败,挺受打击的。作为一个新闻人,连最起码的类别都没分清,我们几个决定下一个作业一定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

记者职业角色的思考

---走出学校,关注社会

关于第二次作业录音通讯《最美不过夕阳红》,我们几个吸取上次的教训齐心协力,全力以赴。首先是题材主题的确定,作为一名新闻人,我们决定走出校外,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的生活。于是,我们决定做一个反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题材。我们选准滨河公园这一侧面,来反映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实现。其实,决定走出校外,关注社会是受某组录音新闻作业的启发。他们在做录音新闻时,关注拆迁问题,让我很受震撼。我想作为一名专业的记者,就要有敏锐的视觉,关注民生百态,扩大自己的视野,不能只局限在一个小的圈子内看问题,看社会。人们常常用“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来形容记者。是的,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就是记者的职责。记得原来在学传播学时普利策有句话让我很受震撼:“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我想这段话应该是对记者职业角色定位的概括和表述。这次走出校内,关注社会的采访,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一个新闻人的角色定位和社会职责,使我为我的专业感到骄傲,更加坚定了做一名新闻人的选择。

根深才能叶茂

----闻、听、看、记、想的综合运用

第三次作业《武动青春》录音特写的制作,经过前两次的实践,录音采访的一些规律我们已经慢慢掌握,对做作业不再抵触和害怕,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专业记者的角度来采访,录制作业。为了采访武术协会的训练,我们在寒风中冻了3个多小时,录音,观察他们的训练流程。在采访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认真观察他们训练的每一个动作,仔细辨别哪些现场音响是有价值的素材。为了提高录出来的声音质量,在他们跑步的时候我们就跟着他们跑,边跑边录音。这些虽然让我们感受到新闻工作的艰苦,可是当我们听到我们的作品时,我们乐在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 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们有了可喜的进步。在这次采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记者要两只眼多看、两只耳多听、一双手多记、两条腿多跑、一张嘴多问。闻、听、看、记、想是采访中五个重要环节。这是作为一名记者的真本领,只有采访成功了,才会有客观真实的报道,才会写出优秀的作品,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这次采访我们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直到天黑,我才返回宿舍。打开MP3,大段大段的录音素材,这些材料让我在写稿件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虽然在稿件中并不可能把所有采访到的东西都报道出来,但充足的采访,使我写作的稿件一气呵成,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

记者素养的养成

三次作品的文字稿都是我完成的,在写文字稿的时候,经常觉得词穷言尽,在这一过程中我明白了文字功底的强弱对一个作品至关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必须增强。其次足够的坚持和充分的耐心也是自己应该培养的。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寻找到采用的素材并不是一件易事。加上声音的稍纵即逝,如果仅凭当时的回忆很可能会把采访对象的语言中有价值的部分遗漏掉。所以最笨也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从头到尾不断的听,边听边根据时间线做简要的提示记录。这项工作无疑是繁琐无趣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有足够的坚持和充分的耐心,不怕麻烦,耐得住寂寞,然后在连贯思维,写成文字稿件。

前后三次采访经历,让身为新闻专业的我第一次这么紧密地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几次作业最大的体会是让我感受到新闻采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创作性的工作,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想正是由于这个工作的挑战性,创作性,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专业。作为一名新闻人,我们必须要有执着的职业理想,要具备有追求,不怕吃苦,甘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只有我们对这份职业有充足的热情,我们才能不断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做出好的新闻作品。

第三篇:录音技术

声音: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当震动在一定频率和强度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振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有声传播的空间称为声场。

声波:空气中,声源振动使周围空气质点产生疏密变化,并以一定速度传播出去形成声波。 人耳听觉范围:在频率和声压级方面都有一定范围,频率为20—20kHz之间,当1000Hz时,0dB为听阈,120dB为痛阈。

主观听感三要素: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与声音频率有关,随频率增大而增高。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音色:人们区分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主观感觉。 等响曲线说明听觉对响度的特点:①响度级与声强有关,声强提高响度增加。②与声音频率有关频率不同即使声压级一样响度级也会不同。③在3400HZ附近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响是由外耳道共鸣引起的。④随着云值增大等响频率随频率的变化减小,即曲线变得较平直。 主观音:当声音变强时,人耳主观感到的原来声音中没有的频率的声音。

掩蔽效应:由于第一个声音存在而使第二个声音提高听阈的现象。双耳效应:用一只耳朵听声与用两只耳朵听声在许多效果方面的不同。哈斯效应:哈斯发现的人们不能分辨出某些延迟声的现象。鸡尾酒效应:从嘈杂环境中分辨出特别人的声音效应。耳壳效应:耳壳对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频响曲线不同。

立体声的特点:A有声像的临场感。B有较高的清晰度和信噪比C可人为进行声部平衡的改进。 听觉定位机理:涉及声波传播的物理过程和人的听觉系统,人耳是对称分布在两侧,当声源偏离正前轴级偏左或右时,距离差导致到达两耳的声音在声级、时间、相位上存在差异的现象。 声像:在听音者听感中所展现的各声部空间位置,并由此而形成的画面。

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电声设备所产生的电信号的下限受噪声所制约,上限则受系统的非线性畸变影响(通常称为过载失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态范围,也就是最强于最弱信号电平的差值。 声频技术特性及指标:频率特性:即频率响应曲线。信噪比:对它加以一定阻抗输入信号时它的输出电压与断开输入信号,以同样阻抗连接到输入端时的噪声电压之比的dB值。谐波畸变:一种非线性畸变。互调畸变(互调失真)相位畸变(相位失真)瞬态失真:由于惯性产生的失真。瞬态互调失真:反馈设备中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产生一定的时延和相位滞后产生的失真。 混响时间:当声源停止发声到室内的声能密度下降60dB所需的时间。

室内声学特性:每一个房间具有不同的声学特性,包括两个方面:隔声效果和混响效果。 声音信号的计量:一共有五中计量值来表示声音信号的声压与电压值的强弱其中以下三个是基本计量值:①峰值:指信号在一个完整周期或一定长时间内的最大瞬时绝对值;②有效值:是信号瞬时值平方平均值的平方根值;③整流平均值:声音信号绝对值的平均值。也可用两个到处的计量值准峰值和准平均值来表现变化情况。

听觉特性对电声技术的要求:包括:A频率域要求B时间域要求C非线性失真要求D能对动态范围及声音信号的计量

室内的混响:当声波在室内有限的空间内传播时,由于存在墙壁、天花板等物体,声波将被反射,而产生了混响。

混响声:反射声中与直达声间隔时间大于50秒的后期反射声经过多次反射,其能量较小,而且彼此间间隔比较小,好像混在一起一样的声音。

室内音质设计的基本要求:I无噪声干扰,各种声音应控制在允许值以下。II语言用房应该首先追求声音的清晰。III音乐用房则要求声音圆润丰满和足够的力度。IV立体声效果用房追求立体感空间感和临场感。V整个声场应充分扩散、分布均匀。VI没有回声颤声蛙鸣翁声及声聚焦等明显特异缺陷。

主观听感与客观指标的关系:1.音调与声音频率有关;2.响度与声音的声压级有关;3.音色与声音信号的频谱结构有关。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特点:综合性 艺术性 参与性声音质量的客观指标:诸如声源声速声压级双耳效应掩蔽效应等概念经过计算和测量所得到的数据,通常就称之为指标。

传声器的分类:原理:1.电动式①动圈②特殊类型的动圈③带式2.电容①普通电容式②驻极体③RF电容3.碳粒式4.压电式声波接收方式:1.压强式结构2.压差式结构3.压差压强结构的组合指向性:1.全指向型传声器2.双指向型传声器3.单指向型传声器①心型传声器②超心型传声器③超指向型传声器4.可变指向性传声器。

传声器技术参数:灵敏度、频率响应特性、指向特性、固有噪声和等效噪声级、谐波失真、输出阻抗、最大声压级、瞬态效应、动态范围、传声器的信噪比。

传声器使用的注意事项:1使用专用的屏蔽电缆馈送传声器信号2使用平衡线路传输信号,可有效减少外来干扰3注意防震和防风4主义极性问题5注意近区效应6注意防潮和防尘。 传声器拾音要素:1声音的表现力2声音的距离感3声音的平衡性4声音的连续性

传声器的拾音原则:1传声器适用声压级的确定2传声器指向性的确定3拾音距离的确定4减少声波干涉带来的不良影响

立体声拾音技术:其首要目的就是对声源进行准确自然的声像定位,其空间感主要以现场自然的反射声和混响声来获得,目前使用的立体声技术都是根据人耳对声源定位的基本因素“:是检查和声级差创立起来的。

立体声录音制式:1.时间差方式(A/B制)2.声差级方式(X/Y制和M/S制)

录音方法:单点录音法;主传声器录音法;多路传声器录音法(全/半/不封闭多传声器录音) 拾音技术:远/近距离、直接、活动声源拾音技

为何对录放音过程进行频率均衡:为了保证各个频率的音频记录信号能够以相同的灵敏度重放出来,就必须采用与实际的放音曲线呈竞相对称的反曲线进行信号处理,即均衡。

录音媒体类型及特点:主要盘片和磁带两类。盘片是利用光学记录,磁带是利用磁性记录方式。 磁带录音机类型:按录音结构分开盘式和盒式。

磁带录音机的构成:电路系统,机械系统盒磁带、磁头换能器件三部分构成。 磁带录音机的性能指标:1带速误差2抖晃率3频率特性4失真度5新造币。

数字录音机的功能:1编辑功能2快速搜索功能3SCMS功能4多种信息液晶显示功能5多种适应能力的输入输出接口6遥控功能

数字录音机的特点:1音质优良2卓越的转录性能3各种子码、控制信号的记录4高超的数字处理技术5独特的带盒机构6引入微机控制技术

放音原理:实际是记录的逆过程,通过磁电转换把磁带上的剩磁信息还原成电信号。

录音原理:使涂有硬磁性材料的载体在通过磁头所产生的交变信号磁场中做等速运动,载体便会延运动方向相应地磁化,声音信息以剩磁方式保留在载体上。 数字录音机分类:旋转磁头方式、固定磁头方式。 消音原理:对磁带加一个直流或交流磁场,以便淹没或消去原有的剩磁。

均衡器:一种对频响曲线进行调节的设备,以及对声音信号为艺术创作和适合听众情趣爱好而进行主观意念的处理。

激励器:用在音乐信号中加入特定的失真,增加重放音乐的透明度和亲近感的方法来美化信号的音频的处理设备。

延时器:是一种将输入的音频信号短暂的存贮起来,在输出的专用音频信号处理设备。 压缩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用具有的压缩阀控制输入信号的增益并固定。 扩展器:是一种增益随输入电平的不同而不同的特殊放大器,与压缩器互补。

噪声门:一种将视为噪声的低电平信号衰减到更低,使人耳完全听不到它,从而消除噪声的设备。 主要降噪系统:静态(非)互不降噪系统,动态(非)互不降噪系统。(四种)

混响器:用来模拟厅堂混响声的声音处理设备。

降噪系统的工作原理:把输入信号动态范围进行压缩,再录音,除去饱和失真和磁带噪声后得到放音信号在扩展成为输出信号,这时已有的噪声电平降低而声音电平没有变化。

调音台的功能:接口与接口的配接/输入信号源的选择/输入信号电平与调整/幻象供电/信号放大/电平调整/通道设置可控均衡器/动态处理/调节声像/通道或母线分配/编组混合/声音监听和监视/辅助功能/返送/对讲/转移声道/“跳声道”/哑音功能/提供测试信号/跳线功能。(对信号的混合、分配、修饰和加工处理。)

扬声器技术指标:1频率特性2灵敏度3输出声压级4指向特性5谐波失真6输入阻抗7额定功率8最大功率9额定共振率。

扬声器的种类:换能原理:电动式/电磁式/压电式/静电式/气动式。磁路结构:内磁式/外磁式。震膜形状:锥盆式/平板式/球顶式。工作频率:全频带/低声/中声/高声

扬声器工作原理:将电信号转化成声音信号然后辐射到空气中,包括换能声辐射两大环节。 调音台的分类:处理信号性质:模拟/数字/数控调音台。用途:录音/扩声/直播/外采便携式/dj。 分频器的作用:1使扬声器系统覆盖声源较宽频带2减少互调失真。 音响系统的基本构成:1视听节目源2解码器及功率放大器3音响系统。

环绕立体声系统:杜比环绕声/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THX/DPS/杜比数字AC-3环绕声/DTS/动态数字环绕声系统。

扬声器箱的作用与类型:作用是克服声短路现象。类型:1.封闭式音箱;2.倒相式音箱(普通和迷宫式)3.组合音箱;4.声柱

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构成:1MIDI接口2音乐电脑3音序器4合成器

数字音频工作站:是一种集多种音频处理工具为一体的高效音频处理工具,代替磁带录音机,调音台、效果器和合成设备。

第四篇:同步录音录像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第一条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人员及双岗备份人员需24小时保持联系畅通,并且做到随叫随到。

第二条严格执行《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试行)》,积极配合办案部门进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并应对突发事件。

第三条严格同步录音录像场所的管理,工作时保持同步录音录像控制室内的卫生,每周五清理同步录音录像控制室卫生。

第四条每周对同步录音录像设备进行保养、检修,保证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人员必须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中对设备运行状态全程监控,并且严格遵守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操作规程。 尽快培养复合型技术人员,制定技术人员双岗双责,杜绝在技术保障工作中迟到、漏岗、脱岗。

第五条保证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人员2人,至少还有备份人员1-2人,以保证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检察技术部门在接到办案部门的录音录像通知后,检察技术处负责人应当指派技术人员执行。

第七条录制人员在接受录制任务后,应制作《人民检察院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受理登记表》。并做好录制准备工作,对讯问场所及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因设备等特殊原因无法录制的,应当及时告知办案部门。

第八条制的起止时间,以被讯问人员进入讯问场所开始,以被讯问人核对讯问笔录、签字捺印手印结束后停止。

第十条制人员应当监控录音录像系统设备的运行,因更换存储介质需要暂停录制时,应当提前告知讯问人员。因技术故障等客观原因需要停止录制时,应当立即告知讯问人员。排除故障继续录制时,应当在录音录像中反映讯问人员对中断录制的语言补正。

5、录制人员应当及时填写《人民检察院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说明》中有关录制工作的内容,客观记录讯问过程的录制、系统运行、技术人员交接,以及对使用光盘编号等情况。本人签名后,交讯问人员按要求安排填写,在录制资料副本移交时收回归档。

6、录制结束后,录制人员应当将录制资料的正本交讯问人员、被讯问人确认,当场装入人民检察院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密封袋,由录制人员、讯问人员、被讯问人三方封签,由被讯问人在封口处骑缝捺印手印。

7、案件侦查终结后,技术部门应当将本案《人民检察院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受理登记表》、《人民检察院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说明》等文书材料制作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协作卷宗予以保存。

8、技术部门应当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录制资料正本存放于专门的录制资料档案柜内,长期保存,并做到防尘、防潮、避免高温和挤压,以磁介质存储的资料要存放在防磁柜内。

9、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协作卷宗编号按照档案管理部门相关规定执行。一案多人多次讯问的,在卷宗编号后加编被讯问人号和讯问次数,作为录制编号。每次讯问一个录制编号,当次讯问涉及的全部文书材料及录制资料均对应此编号。

10、案件办理完毕,技术部门应当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录制资料正本向本院档案部门移交归档。录制资料副本应当在收到《人民检察院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说明》时移交委托录制的办案部门签收。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保存期限与案件卷宗保存期限相同。

11、法庭需要对录制资料正本当庭启封质证的,技术部门在收到《人民检察院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档案调用单》后,将录制资料正本移交公诉部门签收。

12、技术部门收到公诉部门返还的录制资料正本后,应当核实签收,归档保存。

检察技术处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第五篇:微课技术的制作与移动终端应用探析

摘 要 微课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微课因为其教学时间短、简单实用、资源占有量小、资源组成情景化等适应当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介绍微课技术的概念、制作方法,并分析微课技术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

关键词 微课技术;制作;移动终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088-01

0 引言

在网络带宽的加大、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的普及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渐流行的时代,互联网连带着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事物风起云涌,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迅速地流行发展起来。在此背景下,微课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地为教育界重视。微课技术对于移动学习时代下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微课的组成及其特点

微课的新颖之处在于其“微”的特点,包括微视频、微教案、为习题、微课件等元素。一般的“微视频”为5-8分钟,最长也不过10分钟。微课视频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问题、现象或者案例展开,其既区别于传统单一课件、案例的教学模式,又在其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微课主题突出,有单一而又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内容更加精炼,主题也更加明确。微课资源丰富,其可以模拟出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景化的“教学场景”,把观众引入一个真实的场景之中去学习。而且微课精髓在于其“微”,短小精悍却使用方便,5-8分钟的视频更符合当代视觉驻留特点和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特点;微课的占用内存小,采用Flv等一般网络系统支持的格式,下载、保存、播放都非常方便,适合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使用。

2 微课的制作方法

2.1 摄像工具拍摄

这种微课录制方法是直接运用摄像设备拍摄教学过程、然后经过后期处理得出视频的过程。第一步要针对微课主题、设计出详细的教学方案;第二步是在黑板一类的展示台上进行教学过程,运用录摄像设备将过程记录下来,注意要保持摄像头清洁,避免强光的刺激;最后是对已经录制的视频进行后期加工、美化和编辑,让其更加美化、精致。

2.2 录屏软件录制

这种方法是在计算机中安装如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运用这种录屏软件直接记录在计算机上演示的PPT课件等教学过程。这种方法第一步还是要进行选题设计,针对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成PPT课件。第二步要准备与PPT课件相符合的教学素材和习题;第三步是进行教学活动。在电脑屏幕上运行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所需要的PPT、Word等软件,演讲者要带上耳麦,将耳麦话筒、PPT课件、录制软件调节好之后开始录制。执教者要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为了使教学过程生动可以用其他多媒体工具或者素材;第四步是对录制完成的视频进行美化和编辑;第五步执教者要对此次微课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反思。

无论是那种制作方法,执教者都要明白微课的功能是解惑而非授业,选取知识点要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和难点,要注意零碎知识的系统化。考虑到听众的多元化,在讲解的时候要尽量口语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把PPT就当演讲稿,语调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能让听众听得进去;录制的时候执教者要适当地看着镜头,保持和观众的眼神交流。

3 微课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

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普及,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学生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通常是在听音乐、玩游戏、上网等娱乐活动。而微课便于在移动设备上进行下载、保存、播放。如果我们将微课运用到移动终端设备上,利用多媒体的丰富性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那么微课技术肯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在技术角度上讲,移动终端以及其配备的应用软件可以支持微课的运用。网络技术与智能平台应用软件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得移动终端的使用越来越简易、越来越快速,移动终端上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很快地掌握这些移动终端上的新技术。不过由于学校考虑移动设备的过度使用可 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目前大多数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智能手机等数码设备。对此学校可以尝试提供对移动设备的保管、充电等服务,让学生可以携带移动终端设备,而且可以正确运用这些新技术。教师也可以建立微课资源交换空间。

当微课运用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运用微课来学习知识。在此笔者要提出几点关于微课在移动终端上应用的策略。以讲授知识为主的微课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对知识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听课质量。当学生在课堂之后看相关的微课,就能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如果你觉得课堂上老师教的内容太过枯燥而不愿去听,那么你可以使用微课进行弥补,微课上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风格的讲解,会运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能更深地理解课本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进行查漏补缺。以答疑为主的微课则是老师专门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而开展的专题讲解,执教者会举出学生易错的典型问题,在丰富多彩的PPT等多媒体展示下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调拨疑难、总结反思。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去听微课,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好

帮手。

无论是摄像机对黑板的录像还是运用录屏软件进行微课的制作,微课的制作技术都在向着简易化和快速化的趋势发展。而学生可以在家里打开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或者在户外环境甚至无聊地时候进行学习,可以养成学生随时进行移动学习的习惯,、幽默而又丰富多彩的微课内容和便捷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满足学生想学就能学的愿望。笔者相信,微课技术可以推动学习和教育的新发展,开辟移动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李晓玲.佛山市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堂”[N].南方日报,2011-5-19(A02).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713.

[3]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247.

上一篇:留学生个人简历范文下一篇:鲁迅野草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