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的故事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王进喜的故事范文

铁人王进喜故事讲稿

铁人王进喜

大家好,我是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冷昕玥,高中毕业于大庆铁人中学,而我今天带来的故事就和我母校的名字有关。没错,就是大庆铁人王进喜。一名出生在贫困农民家里成长为领导干部却功高不自傲的共产党员。

他说过:“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于是,他投身开发油田的队伍来到了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大庆。

他说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最终仅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

他说过:“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于是,在用水泥压住严重井喷却没有搅拌机的时候,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整整三个小时,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却累得站不起来了。从此,“铁人”这个名号传开了。

天当房,地当床,风霜雪雨常作伴,历尽生生死死,尝遍苦辣酸甜 泥满身,油满脸,老少爷们流血汗,是这无私的奉献,才使荒原变油田 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铁人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铁人的精神永不过时,没有了人拉肩扛,饥寒交迫,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正是需要我们拥有这种敢于吃苦,勇于奉献,不计较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铁人精神。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如何能让生命过得更有价值,如何能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我想那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都要将铁人精神进行到底!

踏着铁人脚步走(歌词) 高举红旗去战斗, 踏着铁人脚步走, 雄赳赳,气昂昂, 泰山压顶不低头, 为革命,献石油, 胸怀祖国望全球, 甘为革命挑重担, 我们是无产阶级硬骨头 我们是无产阶级硬骨头

第二篇:铁人王进喜的事迹

王进喜 ,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王进喜干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责任制,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

英雄。

第三篇: 日本紧盯铁人王进喜 从报刊中破解大庆油田的秘密

中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发大庆油田初期,日本为了确定能否和中国做成炼油设备的交易,迫切需要知道大庆油田的情报,但是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对外是严格保密的。而当时出于鼓舞人心等政治需要,中国各种报刊常常有宣传“大庆精神”的报道,其中有“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口号,以及以肉身搅拌混凝土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等等。就是这些看似寻常的报道,却在不经意间泄漏了重大的天机,日本人就是从中国刊物的公开报道中分析出了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王进喜到马家窑,泄漏了大庆油田位置

日本情报机构从1964年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题为《大庆精神大庆人》的报道,从而判断出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以此为线索,日本情报机构开始全面搜集中国报刊、杂志上有关大庆的报道。

在1966年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日本情报机构看到了王进喜站在钻机旁的那张著名的照片,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服装衣着确定,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大庆油田可能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北部地区。之后,来中国的日本人坐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日本情报机构得出了“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的结论。

日本情报机构又对1966年10月《人民中国》杂志上发表的王进喜的事迹介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知道了“最早钻井是在北安附近着手的”,并从人拉肩扛钻井设备的运输情况中判明:井场离火车站不会太远。

在王进喜的事迹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说:„好大的油海!我们要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情报机构从旧地图上查到:“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村子,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

经过对大量有关信息严格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日本情报机构终于得到了大庆油田位置的准确情报。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大庆油田的规模

为了弄清楚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对王进喜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报道说:“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1959年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志愿去大庆的。”日本情报机构由此断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

对于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分析后认为:“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岭西南的大赉,南北四百公里的范围。”估计从东北北部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

大庆油田的加工能力

为了弄清楚大庆炼油厂的加工能力,日本情报机构从1966年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找到了一张炼油厂反应塔照片,从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一般为一米多)与塔的相对比例推知塔直径约五米,从而计算出大庆炼油厂年加工原油能力约为100万吨,而在1966年大庆已有820口井出油,年产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大庆年产量可增至1200万吨。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通过对大庆油田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情报分析后,日本决策机构推断:“中国在近几年中必然会感到炼油设备不足,买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是完全可能的,所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要满足每天炼油一万吨需要。”

掌握了这些准确情报之后,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不久之后,当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第四篇:铁人王进喜

不朽的丰碑 永远的动力

——《铁人》观后感

记得在上学时,读过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在观看了影片《铁人》后,我对铁人王进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影片《铁人》中,导演用“老电影”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环境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展开的“大会战”。旧时的火车站,高耸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头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历史通过银幕在我们眼前再现。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昏暗简陋四处透风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粮,就是在这样及其恶劣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王进喜在“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说:伟大的工人阶级,是任何困难也压不垮的!为了建设富强的国家,我们石油工人下定决心,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解放前就进了玉门矿,吃不饱饭,一直觉着头晕是饿的„„从来不知道人还有贫血的病!去年我上北京,看见汽车驮了个煤气包在路上跑,我就蹲下来走不动了„„人吃不饱贫血,国家吃不饱也贫血啊!„„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

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铁人王进喜同志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拚搏、奋斗了一生。

影片中有一幕我个人觉得很真实,也很感动,好多人也都留下了眼泪,就是过年的时候王进喜违反纪律用油换了一些肉回来,却发现自己最看重的徒弟刘文瑞不见了,他想刘文瑞可能当了逃兵,就到处去找,最后,在一节车厢里看到了哭的泪流满面刘文瑞,口中还痴痴的念着“我受不了了”,王进喜呆呆地看了他半天,失望,痛苦,震惊种种感情涌上心头,最后狠狠地说:“受不了了,那就滚。”然后走到另一个徒弟身边,抢过他手中的干粮,又把自己的干粮袋,衣物都交给他,怜惜地说:“回去好好活着,不管到了哪里,都活出个人样来。”这个场景的拍摄,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一个疼惜徒弟的师傅,恨铁不成钢的那种失望、心痛和即使心痛而又出于父爱般的关心更让人感动。

影片中还有另外一位主人翁,他就是刘思成。做为大庆石油工人刘文瑞的后代,同是楷模的他,在物欲横流的新时期,对着茫茫无际的戈壁,干着每日重复枯燥的工作,他困惑过,彷徨过,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踪的突发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寻找工友的征程。这样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们铁人精神并未泯灭,他在新时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

影片通过新老两代石油工人的对比,显示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影片展现了中国石油工人的英雄气概,“铁人”们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 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更是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看完影片,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种铁人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王进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忘我拼搏、无私奉献,他重视调查研究,团结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

质量是航天事业的生命,航天产品的质量不仅事关航天科技工业本身的和航天应用领域的长远发展战略,而且事关祖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事关国防强大和祖国统一大业,事关民心和民族尊严。

50年来,几代航天人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积淀了深厚的质量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航天特色的质量文化。“保质量就是保安全、保战斗力、保胜利”,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就是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

我们作为航天战线上的一线工人,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只有对每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确保航天产品高质量,才能确保最终产品无故障,才能确保型号任务万无一失。追求“零缺陷”,是完成型号任务最主动、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途径。航天事业输不起,航天事业容不得失败。我们肩负人民的期望,时刻牢记国家赋予航天人的使命和责任,要在工作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第五篇:铁人爷爷王进喜

《铁人爷爷王进喜》说课稿

教育幼儿园

陶静静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铁人爷爷王进喜》下面我将解说设计意图,说活动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评价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意图

《铁人爷爷王进喜》是一节小班社会领域课,在当今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时代,孩子们更多的感受来自家庭及各方面的宠爱,成为家中的“小太阳”,物质需要有了不同程度的满足。为了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让幼儿初步了解老一辈石油人的艰苦创业史。培养幼儿勤劳简朴,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让我们的孩子对“铁人精神”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知。能够震撼孩子们的心灵,涤荡他们的情感。将对老一辈石油人的崇敬,对做为铁人后代的自豪之情,潜移默化地植入幼儿心中。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

1.认知:认识铁人爷爷了解铁人爷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能力:能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1 3.情感:感受铁人爷爷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幼儿大胆连贯的讲述,因为小班幼儿的语言还不是很丰富,所以要教师引导和教授幼儿用艺术的语言表述情感作为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引起幼儿注意。训练听说能力,主要采取直观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根据幼儿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直观看图,多媒体引起幼儿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了解铁人爷爷,同时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做充分的准备,通过提问法可以刺激幼儿的表达欲望。又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发展的特点,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对话能力,学法:欣赏法、讲述法。

四、说活动准备:

铁人爷爷教学图片及其他人物图片若干张,铁人爷爷工作及生活图片,铁人爷爷工作视频,《敬爱的铁人爷爷》教学大书,礼物。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中,为了围绕目标,动静交替,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我是这样设计活动过程的:

1.教师介绍铁人爷爷(这样直接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铁人爷爷的图片

提问: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铁人”

2 王进喜)他是老一辈石油工人,他是我们大庆的英雄。也是我们国家的英雄,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知道他的名字。小朋友们都是大庆石油人的后代,是可爱的小油娃,我们都要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

2.教师引导幼儿观看铁人爷爷的图片,(让幼儿对铁人爷爷有一定的了解,为以下的环节做好铺垫工作)

(1)幼儿观看铁人爷爷的图片,观察铁人爷爷的体貌特征。

提问:铁人爷爷戴的什么?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铁人爷爷的表情怎样?(引导幼儿说出铁人爷爷的体貌特征,如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手拿白毛巾,很高兴等)

(2)教师在前面放若干张人物图片,让幼儿指出哪个是铁人爷爷

3.观看教学图片、视频,了解铁人爷爷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了解铁人爷爷的创业史,激发幼儿对铁人爷爷的崇敬之情)

(1)出示教学图片,教师边叙述边引导幼儿讨论。(铁人爷爷生活的年代条件很艰苦,住的是干打垒、地窖子、井场,井场上没有房子,铁人爷爷说:“天当被,地当床,北风当当电扇,大雪当炒面”一年四季不分白天和黑夜铁人爷爷都在打井,可是铁人爷爷从来不叫苦,不叫累)

(2)讨论: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住的、吃的都是什么?天热了,天冷了我们都在做什么?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从哪里来的?

(3)观看铁人爷爷工作视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3 4.游戏:铁人爷爷我爱你(通过游戏,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表达内心的情感)

选一件礼物送给扮演铁人爷爷的老师,并说一句表达心情的话,在游戏中,我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

5.引导幼儿翻看《敬爱的铁人爷爷》教学大书并作简单的讲解(进一步了解铁人爷爷,激发幼儿对作为铁人后代的自豪之情)

6.活动延伸

亲子小制作:铁人宣传报,并将宣传报粘贴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让更多的幼儿和家长感受铁人精神)

六、说活动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一定会激发幼儿对作为铁人后代的自豪之情。当然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评委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4

上一篇:物流法规复习范文下一篇:完璧归赵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