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事迹

2024-04-15

王进喜事迹(精选8篇)

篇1:王进喜事迹

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日子里,目睹列强的经济封锁,面对国家建设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石油的严峻形势,以王进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立誓“早曰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终于拿下了储量丰度高、含油范围广的大庆油田。在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中,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仅用124个小时就打完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钻井速度最高纪录。正是在铁人精神的鼓舞下,我国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先是在短时间内使我国石油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2万吨一举突破4000万吨大关,继而挥师渤海湾和大西北,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石油生产和供应基地。如今,我国石油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五位,年产量达到1.67亿吨。这些,无不浸透着铁人精神所发挥的巨大鼓舞作用。

铁人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铁人王进喜是一个把平凡工作、忘我劳动与建设祖国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典范。他曾经说过:“我这一辈子就是要为国家办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快快地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中国的石油工业,充分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博大胸怀和大公无私、舍生忘我、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新一代石油人正继承和弘扬“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铁人精神,决心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铁人精神是科学求实精神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实践中的升华。铁人常说:“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事业“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这种科学求实精神和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在铁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结合。他是人人皆知的“钻头迷”。长期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收集资料,刻苦钻研,了解和掌井下钻头的运转情况,采取多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钻井奇迹,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他最早成为石油工人出身的钻井工程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的进程中,既要学习铁人不怕困难、攻坚啃硬、艰苦奋斗的精神,又要像他那样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讲求科学,依靠科技推动企业发展。王进喜同志光辉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缅怀铁人,更要学习铁人,把铁人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铁人王进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铁人精神永存,将永远激励我们。

篇2:王进喜事迹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王进喜干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责任制,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

篇3:名人事迹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1.发现摆的等时性;

2.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 (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 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错)

2.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错)

3.伽利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 (包括数学推理) 和谐地结合起来 (对)

4.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 如果没有摩擦, 在水平面上的物体, 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 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对)

胡克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胡克定律 (请温习该定律) .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 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对)

牛顿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1.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 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 (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 体系, 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2.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对)

2.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是改变物体的速度, 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对)

3.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对)

卡文迪许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测量了引力常量.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错)

2.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 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对)

库仑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

2.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错)

奥斯特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对)

2.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错)

法拉第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1.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

檪2.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3.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对)

2.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对)

3.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 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 (错)

4.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方法和规律 (对)

安培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1.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作用力 (安培力) , 并且总结出了这一作用力遵循的规律;

2.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安培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对)

2.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错)

汤姆孙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1.发现了电子 (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

2.建立了原子的模型———枣糕模型.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对)

卢瑟福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1.指导助手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 (记住实验现象) ;

2.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记住内容) ;

3.发现了质子.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汤姆孙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后来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 (错)

2.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 (错)

3.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对)

4.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 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 (对)

波尔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波尔原子模型 (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于原子系统上, 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 (对)

2.玻尔理论是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 (错)

3.玻尔氢原子能级理论的局限性是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 (对)

贝克勒尔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 (对)

2.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错)

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1.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2.发现了正电子.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 (错)

2.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 (对)

爱因斯坦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1.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

2.相对论 (广义和狭义) .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 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 (错)

2.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对)

3.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 提出了光子说 (错)

4.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 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 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 (错)

麦克斯韦

一、对物理学的贡献

1.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2.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 (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

二、考试中经典题目

1.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对)

2.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 (对)

篇4:“铁人”王进喜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解放二街,有一座“铁人王进喜同志纪念馆”。1960年5月20日,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在大庆石油会战中打出的第一口油井,就在这个地方。

2006年7月,在王进喜的家乡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另一座由当地几位民营企业家筹资修建的铁人纪念馆举行了奠基仪式。在家乡人民的心中,王进喜早已是他们心中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

“钢铁钻井队”队长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玉门市赤金镇和平村。因家境贫寒,王进喜没有上过一天学,6岁时就用棍子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1938年,王进喜进玉门石油公司当上了一名学徒工。在矿上干了十几年,王进喜一直是干杂活的工人,没有上过一次钻台,没有摸过一次石油钻机的刹把。

1950年春,解放后的新玉门油矿开始招工,王进喜报名当钻工。第一次考试时,王进喜力气活干得很出色,但因他没念过书,念报纸、笔试题都卡了壳,没考上。后来,还是他的好朋友找钻井工程师“走后门”,让王进喜第二次参加考试,主要考察动手能力。王进喜提卡瓦、上天车、开阀门,样样都做得很出色,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灵性和机敏。这次考试很顺利,王进喜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钻井工人。

1956年,由于工作出色,王进喜被提拔为贝乌钻井5队的队长。1958年初,玉门油矿准备组织一批先进钻井队“大战白杨河”。正带领钻井队在山沟里打井的王进喜听到一则消息,说新疆的张云清钻井队月进尺突破千米,超过了玉门最好的井队。一向不服输的他立即找到大队领导,要求上白杨河。大队领导不同意,他就找油矿管理局局长焦力人。焦力人和其他领导商量后同意贝乌5队去白杨河,参加大会战。

到白杨河以后,王进喜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目标。后来,为迎接石油部克拉玛依现场会,王进喜又将目标改为“月上五千,钻透祁连山,快马加鞭进军吐鲁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进喜一天24小时都住在井上。他还打破常规,通过优化钻井参数、开双泵等措施,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1958年9月,贝乌5队创造了月钻井进尺5009.47米的纪录,成为当时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贝乌5队由此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

当年10月,王进喜作为贝乌5队代表,到新疆参加了石油部召开的克拉玛依现场会,受到了表彰。时任国家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说:“王进喜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带动了全国钻井事业的发展。”

1959年10月,已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王进喜被甘肃省推举为国庆观礼团代表和出席“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在京期间,王进喜亲眼看到由于缺油,连首都的公共汽车上都背着又笨又难看的煤气包,心如刀绞,“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远在东北的松基3井开始喷油。这个特大油田的发现,让王进喜喜出望外。从北京一回到玉门,他就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松辽石油大会战。

大会战的第一个英雄

1958年2月,石油部对松辽平原进行石油地质普查。同年11月24日,在松辽平原一个叫大同的小镇,石油部批准松基3井钻探。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首喷工业油流,这一幕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世界级特大砂岩油田!

当时,恰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提议,将大同镇改名为大庆。中央决定抽调全国优势兵力,在大庆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仅仅两个月,相继有4万人从全国各地聚集荒原。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与他的贝乌5队在玉门登上了东去的列车,10天以后到达萨尔图车站。王进喜一下车,就问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我们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听说新疆的张云清也来了,王进喜说他们来了好,我要和他们好好比一比,创它几个高纪录。

来到大庆后,贝乌5队被编为1205钻井队,他们的井位在离萨尔图十几里远的马家窑附近。几天以后,钻井设备抵达车站,可运输工具还没到,钻机还是无法运到井场。在全队职工大会上,王进喜说:“我们30多人就是吊车、就是拖拉机、就是大卡车,绝不能等!”于是,王进喜领着全队人拉肩扛,用3天3夜的时间,把钻机搬到井场,并将所有的设备都组装起来。

当时,王进喜住在赵大娘家里,可钻井队进屯后,他只在赵大娘家住过一天,第二天起床走了以后,就再没回来睡过觉。井架立起来以后,王进喜还是没有回赵大娘家睡觉,赵大娘不放心,用柳条筐提着做好的饭到井上看王进喜。在井场的一个泥浆槽子边,赵大娘找到了正在睡觉的王进喜。赵大娘感慨地说:“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唉,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这件事儿传到了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宋振明的耳朵里,宋振明听完汇报高兴地说:“大娘叫得好,王进喜当之无愧!我们要立即向上级汇报!”余秋里部长听了汇报后,当即对宋振明说:“好!这是一个好典型,我们就借用老百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叫他王‘铁人’”。余秋里还说,王进喜代表大会战的方向,铁人就是我们的旗帜。我看可以下决心,大会战的第一个英雄就树他。

“铁人一口井”

1960年4月9日至11日,大庆油田第一次技术座谈会召开。余秋里最后做总结发言时大声问:“王进喜来了没有?”王进喜被大伙推了出来。余秋里指着他说:“这就是王进喜,大会战中的第一个英雄,我们的王铁人……”

座谈会以后,各单位开始开展学铁人、做铁人的活动,这对于1205钻井队是个很大的鼓舞,王进喜的劲头也更足了。

打井离不开水,当时每口井大约要耗水60多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水是专业供水队专门接管线输送的,可当时马家窑的管线还没接通。王进喜又一次将他的队员集合在一起说:“活人不能叫尿憋死。还是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就是尿尿也要开钻!”于是,大家找来脸盆、借来扁担,先从屯子的井里打水,把所有的井掏干以后,他们就到井场西边一里多远的大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用这种土办法,他们一天一夜端了50多吨水,保证了第一口井的准时开钻。

1960年4月14日,1205队到大庆打的第一口井——萨55井开钻。4月28日,萨55井正式喷油。这一天,上级领导、附近井队的工人代表都来参加,周围几个屯子的乡亲也都来看热闹,井场上人山人海。当黑色的油柱像黑龙一样腾空而起时,整个井场欢声雷动。当时还没有计量装置,用一个木斗土法量油,计算出萨55井每天产油100多吨。

如今,人们把这口井称作“铁人一口井”,后来的“铁人王进喜同志纪念馆”就建在这里。

第一口井钻完后,王进喜指挥放架时,被钻杆砸伤了脚,当时就昏了过去。等他清醒过来一看,几个工人围着他抢救,井架还没放下来,就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

1205队打的第二口井是油田试验区“开山井”,这里地处高压区,打到700多米时,突然发生了井喷,一场大事故眼看就要发生。

当时压住井喷的惟一办法是往泥浆池中加水泥和黄土,可是,几十袋水泥和黄土加到池里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大量的水泥沉入池底,泥浆溶和不好,比重上不去,而且还糊住了池底的上水管口。现场又没有搅拌机,连个泥浆枪也没有。

这时王进喜脚伤还没好,拄着双拐在现场指挥。看着水柱越喷越高,情况危急,王进喜突然扔掉双拐,跳进两米深的泥浆池中,手划脚蹬,用自己的身体搅拌起了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工人也跟着跳进泥浆池中。

井喷终于被压住了,这时仍在池子里的王进喜已经精疲力竭,伤腿上的绷带纱布早已不知去向,伤口被碱性很强的泥浆浸泡冲涮,变得血肉模糊。

曾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大庆党委书记的陈烈民回忆当时的情景曾说过这样的话:“那样艰苦的大会战,需要有个带头人。面对种种困难,领导上有了指导思想,但必须得有人体现,有人贯彻,有人带头干。革命战争时期,打仗要有先锋官。搞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有人打冲锋。铁人就是这样打冲锋的先锋官,他带动大家把会战打了上去。”

最大的业余爱好

对王进喜来说,不识字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一开始,王进喜不会写字,只好自己想办法。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时,王进喜不会写“矛盾”两个字,就在本子上画一个贫农代表自己,画一个地主代表曾经的压迫,用它们表示“矛盾”。当上队长之后,材料员需要领铁锹和捞沙漏勺,他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一个长把铁锹和捞沙漏勺,也算一目了然。王进喜的记忆力非常好,每个班的日进尺、月进尺,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每次都是他口述,技术员记录,工作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纰漏。后来,他每天不管早起还是晚睡,都默默地记几个生字,最终还是搬掉了文化“拦路虎”。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王进喜却喜欢做打油诗。据说他先后编出了20余首诗作,其中“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和“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等,已成为那个时代标志性的语言。有一次,王进喜看到外面一尺多厚的大雪铺天盖地,北风呼啸,就对工友们说:“我们大家做首诗吧!”大伙一听就乐了,异口同声地笑道:“咱们都是大老粗,还做什么诗?”王进喜当即以“北风当风扇”开头,大伙你一句我一句地凑,最后还真做成了:“北风当风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不过,王进喜最大的业余爱好并非做诗,而是看秦腔、吼秦腔。生长在西北大地的王进喜从小就是秦腔迷,和他一起在玉门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休息的时候,只要他不在宿舍,肯定是去看秦腔了。1955年,组织考虑发展王进喜入党的时候,有人还指出了他的一个缺点:“不请假就去看秦腔”,要求其改正。不过,秦腔更多的时候带给王进喜的是力量和快乐。大庆石油会战的时候,每当凌晨到来,荒原上总会响起苍凉高亢的秦腔吼声,工人们便知道,是王进喜起床了。

一个时代的象征

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这一年,王进喜代表大庆工人出席了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并同陈永贵、邢燕子等劳模一起,应邀参加了毛主席71岁生日便宴。

1965年,王进喜升任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可他说:“我当了干部,仍然是个钻工”。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油田上一些人提出要“停产闹革命”,王进喜对他们说:“‘抓革命,促生产’,是毛主席给我们工人阶级下的命令,我们的生产一分钟也不能停。”

1968年5月,大庆革命委员会成立,王进喜被工人们一致推选为革委会的副主任。1969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他以工人代表的身份当选中央委员。

自从以“铁人”形象成为劳动英雄后,王进喜的名字不仅响彻全国,而且传到了国外。

大庆油田的发现,当时对国际社会是保密的,1966年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根本没有大庆市这个名字。大庆人对外通信,地址也一律称“安达市农垦总场第X分场”(1979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大庆市)。但是,随着王进喜事迹的广泛传播,日本人通过中国公开刊物上登载的王进喜照片的衣着、身旁钻机的高度以及相关文字表述,经过推理分析,掌握了有关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等准确情报,从而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他从出身于石油世家的时任驻华联络处主任、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布什口中知道,中国有个叫王进喜的“铁人”,表示想见一见王进喜本人,可惜的是,王进喜此时已经病逝。 毛主席当时对尼克松说:“我们中国有个铁人叫王进喜,他说过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我们中国人说话是有分量的。”

王进喜病逝时年仅47岁。由于长期过度劳累,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虽然作为劳动模范,他曾有过多次疗养和治病的机会,但他总是去不了几天,就匆匆返回油田。1970年4月,王进喜在玉门参加石油现场会回到大庆,感觉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经医生检查确诊,竟是胃癌晚期。同年11月15日,王进喜在北京去世。

篇5:王进喜先进事迹观后感

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色调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现在眼前,那个时代,工作环境坚持,物质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呵~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啊。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我觉得铁人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估计是编剧编出来的吧。不过我觉得写得很好。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篇6:王进喜事迹

自学内容:学习铁人王进喜、“大庆新铁人”李新民的石油英模事迹

1、王进喜的英雄事迹介绍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国家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宣告大庆油田正式发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迎着寒风奋战3天3夜,把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树立在荒原上。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王进喜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2、传承石油魂,托起中国梦——大庆新铁人”李新民的石油英模事迹

篇7:道德模范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

王进喜,1923年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亦金镇。6岁时因家贫,用棍子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8岁时给有钱人家放羊。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1938年他进玉门石油公司当徒工、干活时被砸伤了腿,被厂主赶出大门,伤好后才顶了别人的名字混了个差使。当时,玉门油矿的美国技帅垄断了采油技术,王进喜在矿里干了十几年没有上过一次钻台,没有摸过一次石油钻机的刹把。他作为一个干杂活的穷工人,多少年里连铺盖卷也没混上,盖的是破羊皮,铺的是稻草。直到玉门油矿解放。

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玉门石油管理局1259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油田钻井司钻队长、指挥部副指挥,大庆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5000米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完成年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四十二年钻井进尺的总和。同年所领导的1259钻井队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那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以禁运方式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而我们的国产石油量又很少,中国政府每年人得不拿出极其有限的外汇从苏联进口油料。50年代末经济进入困难时期。王进喜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北京街头的公共汽车因缺油背着煤气包,作为采油工人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因在黑龙江发现了大庆油田,中央决定抽调力量展开石油大会战。王进喜从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到当地的马家窑,于1960年4月14日经苦干五夜五夜后,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不久即喷出原油。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第二口油井在即将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没有重晶石粉,他当机立断用水泥代替。当时由于没有搅拌机,水泥沉在泥浆池底。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经过三个多小时,井喷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工进喜身上却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房东老大娘见他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井场没有回来,就感慨地说“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字传遍了油田,并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响彻了全中国。1966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评价。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

篇8:铁人王进喜的故事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王进喜两句话: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什么叫人拉肩扛: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

什么叫;“盆端桶提”: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第一口生产井。

想知道“铁人”名字来历吗?

1960年5月,打会战第二口井时,王进喜被砸伤的腿肿得很厉害,他两次从医院跑回井队,拄着拐坚持工作。

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大喊一声“跳”,便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制服了井喷。王进喜累得起不来了。房东赵大娘心疼地说: “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

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不愧为共产主义的先锋战士!)

时传祥:掏粪工人

名言:“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

党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感到了尊重与平等。(只有在新社会,与刘握手)

焦裕禄:

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

名言: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路线教育,看电影,流泪

镜头1:一把破藤椅(“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镜头2: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鱼水深情。民爱民亲民,充分反映了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公仆情怀。

镜头3:自己的子女不“照顾”:大女儿守凤去学校教书、“邮政局当话务员,都不中,要他到食品加工厂当了一名临时工,安排到酱菜组,改造她的思想有好处。”临走时,焦裕禄又强调一句:“你们不要以为是我的女儿,就另眼相看,应该对她严格要求。” 当时,焦守凤不认为爸爸让她经受劳动锻炼是关心她,让她养成自食其力的本领,心中“实在不满意”。而今,已经退休的焦守凤满含感谢之情地说:“现在想想,爸爸对我们兄妹的爱是一种大爱,他是在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生活啊!”

今年4月,习近平同志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省兰考县时,提出一个问题:“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大家来这里学习,要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写于1990年7月15日。

党员干部怎么学习焦裕禄精神?

从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把焦裕禄精神当镜子照照自己。,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

刘云山:敢向好人主义说不 真正红红脸、出出汗

古人说,“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他抱着病痛的身体,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地,置身于群众之中。每当风沙最大时候,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每当雨下得最大的时候,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他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焦裕禄同志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孔繁森的事迹简介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 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邓平寿:生前被称为“泥脚书记”、“田坎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

他下乡从不坐车,他的办公室永远都向群众敞开,他让虎城镇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的群众,佩戴白花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邓平寿喜欢下乡,除了镇上开会和赶场,他都要往下跑,不坐车,用脚走,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一路。虎城的老百姓都说他“不架势”(没架子),给他编了一个 “四子歌谣”:不坐车子,不戴(草)帽子,不摇扇子,手上有块汗帕子。夜晚他总在做两件事:一是打电话,17个村的村主任挨个打一遍,询问各村的情况,交流他白天看到的问题。第二件事就是读书,特别是农业技术书籍。

邓平寿的节省出了名。他在县里开会,总是当天赶回。1999年,他带领镇干部职工10多人到宜昌、武汉考察,原计划6天的行程仅用了3天,节省开支5000多元。然而,镇里有块“永不消失的光荣榜”,榜上公布的都是捐款人员及数目,邓平寿的名字总是排在第一,每年不少于5000元。而到他去世为止,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900多元。

病逝后竟有数千名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护送他的灵车回家,靠的正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失去了一位自己的亲人

牛玉儒:这是牛玉儒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日子:

化疗刚结束,牛玉儒就于当日下午六点半回到呼市。此时,牛玉儒经过手术和化疗体重已锐减26斤,腰围从2尺9缩到2尺3,1米76的个头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可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一早,牛玉儒拖着病体,以顽强的毅力检查了东河工程、呼伦路改扩建工程、火车站广场建设工程、新华广场改扩建工程;

6月30日,牛玉儒第二次回呼市,出席全市基层党组织庆祝“七一”大会;

7月16日,他最后一次返回呼市,参加市委召开九届六次全委会议,做了近三个小时的工作报告;

8月4日,牛玉儒病情恶化。他让李理拨通了主管经济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吴浩峰的电话,布置了工作。

8月6日,牛玉儒全身水肿,生命进入倒计时。他仍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李理打电话报告自治区党委领导,他一定回呼市参加自治区党委中心小组学习活动,他对呼市的经济社会建设还有许多想法和建议;

8月8日,牛玉儒生命垂危。当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吴浩峰赶到北京看望他时,牛玉儒已经进入肝昏迷状态。

吴浩峰原本只想看一眼牛书记就走,可是牛玉儒一见老吴,就不让他离开,示意他汇报呼市经济工作。在吴浩峰汇报工作的短短20分钟时间里,牛玉儒就昏迷了数次。

8月14日,牛玉儒走了„„ 51年的人生,对于有着火一般工作热情的牛玉儒来说,实在太短。

在牛玉儒眼中,群众利益无小事。面对生死关头他却说:“我没事”。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光辉写照。呼市的一位干部说:“我们入党时都面对党旗宣过誓,牛玉儒实现了自己对党的庄严承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牛玉儒属于这样一种人,死亡对他们来说似乎无可奈何。他的全部精神反映在他的工作中,贯穿于党的事业里。尽管他已经逝世,但知道他的人,与这个充满激情的人交往过,回忆起他来,就感到,他仿佛还活在人们的心间。

郭明义事迹简介

郭明义,当选2010感动中国人物,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敬业爱岗、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感动了亿万群众,被亲切的誉为 “爱心使者”、“当代雷锋”。

他先后捐款20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孩子;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第一批加入鞍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行列。无论是身边工友、同事,还是社会上素不相识的群众遇到困难,他都毫不犹豫伸手相帮,有什么送什么。而自己的家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至今还住在鞍山市郊,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水泥地、白灰墙,没有任何装修。最值钱的电视机,还是团市委听说他捐献了3台电视机后,专门送给他的。22岁的女儿至今住在只有4平方米的门厅里。

2010年8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对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 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随着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的广泛传播,郭明义爱心团队迅速发展壮大,从2010年8月的40个分队、5800多人,猛增到如今的160多个分队、6万多人,每天都有志愿者通过网络、电话、书信等多种形式,源源不断的加入。

上一篇:天楹环保下一篇:预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