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催促甲供材料进场的报告

2024-05-11

关于催促甲供材料进场的报告(精选4篇)

篇1:关于催促甲供材料进场的报告

XXXXXX项目部:

由我司承建的XXXX建设项目工程,现已进入施工末期。该工程电气安装作业自2013年正式开工以来,在业主方的大力支持下,经我项目部员工的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本工程已于2014年6月份施工至母线、母线插接箱及配电箱(柜)的安装阶段,由于该部分材料为贵单位提供的甲供材料,我方负责劳务安装施工。施工中我部自6月份起便多次催促该材料尽快进场,但该部分材料始终未到场,因该材料未到货已导致我部电气班组出现局部停工待料、误工、窝工等情况。为避免对后续的投产试运行造成影响,现我部再次提出请贵单位于近期内(11月20日前)及时将材料提供进场,以便我部合理安排作业。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双方的良好合作关系,敬请相关领导予以重视,尽快协调落实该部分材料的进场。

特此报告。

安徽XXXXX有限公司 XXXX项目部 2014年11月10日

篇2:关于催促甲供材料进场的报告

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规定,确保公司开发项目的工程质量,规范材料进场验收管理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用到工程上,制定此制度:

一、材料供货验收:

1、甲供材料:

(1)甲供材料签订供货合同前,采购部根据施工单位提报的材料技术要求及规格型号会同监理单位、预算部及工程部现场工地负责人进行质量确认,书面填写《甲控材料(设备)进场前样品品牌、质量确认单》,合格后依据样品进行《封样标签》、《封样清单》的填写。样品一式三份分别存放于公司、现场工程部及监理单位。

(2)甲供材料签订供货合同后,采购部书面填写《甲供材料(设备)合同及技术要求交底单》通知现场工程部、监理及施工方到货的名称、数量、质量、品牌等基础资料。

(3)甲供材料进场后,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甲方采购部及工程部现场工地负责人在工地直接根据合同要求和样品进行验货、收货。验货要认真审查出厂证明、质保单等证明资料并鉴证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或指定品牌,要仔细核对品种、规格、数量等,按核对的实际情况向施工单位和供货商交接签收,并认真填写《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场验收表》,此验收表由监理单位跟踪填写并统一编号汇总,上报建设方,作为供货单位付款的依据。收

货时要严把质量关,坚决执行国家有关建材的质量标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建材,不得用于工程,由甲方负责通知退货。对出现的问题,采购部组织协调处理,公司可根据合同条款内容进行处罚。

2、甲控材料:

(1)大宗的甲控材料,依据施工单位与现场工程负责人共同确认的《楼盘甲供(单项分包)及甲控材料计划时间节点安排》,由建设单位组织公开招标,确定品牌及价格,并对样品进行封存(样品封存程序同甲供材料),下发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

(2)大宗甲控材料,由施工单位进场前一天书面填写《材料进场时间申请表》,上报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

(3)大宗甲控材料验收程序同甲供材料。

3、单项分包项目牵扯材料部分的封样及验收,均执行甲供甲控材料验收流程。

4、小宗的甲控材料(含地材)及零星材料

二、验收时间要求:验收须安排在材料进场时当日进行,若因夜间进场的材料,须在第二天上班由施工单位及时组织采购部、工程部、监理单位的相关验收人员进行验收,绝对杜绝施工单位在未经三方验收的情况下,将未验收的材料擅自用到工程上去,一经发现,监理单位下达监理通知单,勒令停工,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三、材料验收批次要求:对于大宗甲供甲控材料(设备)需

要分批进场时,第一批次验收严格执行材料供货验收条款,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甲方采购部现场负责人及工程部现场工地负责人确认后方可接收货物。其他批次由监理单位跟踪验收,并通知建设方现场负责人。建设方现场负责人有权对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现场已进材料进行抽检。(钢材、塑钢、保温材料除外需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甲方采购部现场负责人及工程部现场工地负责人逐批次跟踪验收)。

四、送样检测:甲供甲控材料(设备)批量送到施工现场后,施工方2天以内必须送样检测(或督促检测),送检样品由公司工程部工地负责人、监理、施工方及供应商在现场随机抽取,由监理单位监督送达实验室,并由监理单位进行对该样品检测封签的时间统计,检测结果经监理签证后分送监理、甲方存档,作为甲供材料供货商的拨款依据。对于试验不合格(或复试试验不合格的),施工单位无条件全部拆除,并对该次进场的材料全部退场处理。由此造成的工期及其他损失由责任方承担。

篇3:关于催促甲供材料进场的报告

1 检验试验费的定义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建标[2013]44号) 规定: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费用。内容包括:➀管理人员工资。➁办公费➂差旅交通费。➃固定资产使用费。➄工具用具使用费。➅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费。➆劳动保护费。➇检验试验费。其中检验试验费是指施工企业按照有关标准规定, 对建筑以及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包括自设试验室进行试验所耗用的材料等费用。不包括新结构、新材料的试验费, 对构件做破坏性试验及其他特殊要求检验试验的费用和建设单位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费用, 对此类检测发生的费用, 由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列支。但对施工企业提供的具有合格证明的材料进行检测不合格的, 该检测费用由施工企业支付。

2 检验试验项目的分类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1号) , 质量检测的业务内容主要分为专项检测和见证取样检测:

2.1 专项检测

(1)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

➀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

➁桩的承载力检测;

➂桩身完整性检测;

➃锚杆锁定力检测。

(2) 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

➀混凝土、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

➁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➂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

➃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

(3)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

➀建筑幕墙的气密性、水密性、风压变形性能、层间变位性能检测;

➁硅酮结构胶相容性检测。

(4) 钢结构工程检测

➀钢结构焊接质量无损检测;

➁钢结构防腐及防火涂装检测;

➂钢结构节点、机械连接用紧固标准件及高强度螺栓力学性能检测;

➃钢网架结构的变形检测。

2.2 见证取样检测

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

➁钢筋 (含焊接与机械连接) 力学性能检验;

➂砂、石常规检验;

➃混凝土、砂浆强度检验;

➄简易土工试验;

➅混凝土掺加剂检验;

➆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检验;

➇沥青、沥青混合料检验。

通过以上分类可知, 见证取样检测所涉及的项目属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建标[2013]44号) 规定的检验试验费定义范围, 专项检测所涉及的项目不属于该范围。

3 检验试验费用分担

九部委联合制定的《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试行规定2007版) 通用条款之“材料和工程设备”条款明确规定了对承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承包人应会同监理人进行检验和交货验收, 查验材料合格证明和产品合格证书, 并按合同约定和监理人指示, 进行材料的抽样检验和工程设备的检验测试, 检验和测试结果应提交监理人, 所需费用由承包人承担。但对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检验测试费用由谁承担没有具体规定。

结合检验试验费的定义及分类可知, 施工单位仅承担自购材料并按有关标准规定的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但在工程实际当中, 施工方由于对检验试验费的概念不清晰, 往往盲目的全部承担了自购及甲供工程材料、设备的一般鉴定、检查检验试验费用, 同时, 建设单位出于对质量安全的考虑, 经常进行一些超出常规的检验试验项目, 由于建设单位对检验试验费的概念不清楚和合同相关内容的缺失, 认为凡是涉及检验试验的费用都由施工单位承担, 这是不利于双方的正常业务开展的。

比如某风电场建设过程中, 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进行甲供风机设备高强连接螺栓的检测, 并以此项检测费用已包含在检验试验费当中为由拒绝支付, 而此项检测又需要对构件做破坏性试验及其他特殊试验, 属于上述分类中的专项检测项目, 合同中也没有明确规定费用分担原则, 故根据以上检验试验费的定义, 建设单位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应由建设单位承担甲供风机设备高强连接螺栓的检验试验费用。

4 相关建议

检验试验费合理的支出定位应是在国家强制性规范约束范围内。由承包人按规定的项目、数量、要求检验试验, 其费用由承包方承担。在其以外应以“谁责任谁付费”的原则来解决比较合理。首先, 如果承包人对其自主采购材料、设备等按规定程序, 所做的试验检验由承包人承担费用;凡建设单位采购的材料、设备, 所做的试验检验应由建设单位承担费用。其次, 如果其行为超出常规检验的范围, 是为确保质量而增加的试验检验费用, 确实发生亦应由建设单位承担, 其他鉴定鉴测和特殊要求的试验检验也应由建设单位承担。再次, 投标时, 施工单位应根据招标文件及国家关于建筑工程质量保证过程中必须进行检验试验的内容进行自主报价, 以保证该项费用的出处。

参考文献

[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建标[2013]44号) .

[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1号) .

篇4:关于催促甲供材料进场的报告

关键词:施工企业;甲供材料;问题;建议

一、比较新旧营业税条例对材料设备计税相关规定的变化

1993年颁布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而在财税[2003]16号文中明确规定:“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不应包括设备价值”(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列举)。

而按照现行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第十六条是这样规定的:“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通过比较以上条例我们可以看出,设备计税的规定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按照现行的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提供的设备价款(即我们常说的甲供设备)是不需要缴纳营业税的,而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设备价款(即乙供设备)是需要缴纳营业税的;而对于原材料的规定没有改变,无论是甲供材料还是乙供材料都必须纳入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

二、目前建筑市場材料.设备供应方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市场上的甲供材料一般主要为大宗材料,比如钢筋、钢板、管材以及水泥等,建筑安装企业大多数工程的设备供应均由业主提供,而甲供材料一般主要有:消防报警器材,卫生洁具等,少数工程甲供材料会包括电缆、各种阀门、复合风管等。对于甲方而言,甲供材料可以更好地控制主要材料的进货来源,保证工程质量;对于施工方而言,甲供材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材料的资金投入和资金垫付压力,避免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现在许多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招投标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就会规定工程项目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由甲方供应。因为对他们来说“甲供材料”能节约材料采购成本和减少支付给施工方材料备料款,且以后也不纳入工程造价,从而减少税收负担。

在实际操作中,建设方一般会将甲供材料直接计入工程成本,所以建设单位同施工单位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由于建设单位的主动权,对“甲供材料”部分只计取施工单位的相关费用,而不计取项目的应交税金,甚至在进行工程预算确定工程造价时,建设单位对该部分甲供材未按照工程计价程序列入工程造价的直接费或工程量清单计价,也就不可能取费提税并入工程总造价。这样不仅逃避了“甲供材料”应承担的税金,而且减少了施工方应计取的各项规费,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如果税务机关监管不到位,甲乙双方就会利用“甲供材料”偷税漏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其实在这种处理模式下,施工方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我们知道,无论建设方会计处理如何,施工方是甲供材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了问题,要求施工方补税的话,施工方只有缴纳,甚至还会承担偷税而被处罚的风险。

三、财务人员建筑根据上述变化,牢牢抓住政策的方向,改变以往的观念和操作方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我们在财务处理中有几点需要注意把握:

第一,注意材料和设备的划分。因为新的条例甲供材料必须纳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而甲供设备是不需要缴纳营业税。所以,对于材料设备的划分就显的十分重要。在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对材料设备的划分并没有明确规定,既然没有新的规定,因此可以认为财税[2003]16号文中对于设备的列举以及赋予省级地方税务机关对设备划分的规定仍然是有效的。在《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建筑安装工程中的设备若干营业税问题的试行通知》中规定:凡是经过加工制造,由多种材料和部件按各自用途组成的具有生产加工、检测、医疗、储运及能量传递或转换等功能的机器、容器和其他机械等均为设备。并且在浙地税函[2004]436号文中对设备作了具体规定,其中还列举了常用设备、材料清单。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参照相关文件,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正确区分材料和设备。

第二,改变材料、设备的提供方式。首先设备一定要由建设方提供。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按新条例由施工方自行提供的设备是必须要缴纳营业税的。这个在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应该是比较好把握的,因为设备是不是甲供是很容易明确的。甲供设备方式下供货商的发票一般是直接开给业主,由业主直接支付货款的,而作为施工方只是参与验收和保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方应取得建设方甲供设备的清单,并应能对应工程量清单数据,在清单中注明设备甲供。(具体操作可与主管税务部门沟通,做好数据资料的备查工作)另外,在现行条例规定下,作为施工方应该积极争取将材料供应实行乙供或者甲定乙供。因为材料甲供如果建设方税金不计算给施工方,对于施工方来说是增加了一定的税收负担的。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设备并不是由建设方提供,而是由施工方提供的。而施工方提供的设备一般会有两种方式,在新的条例中也有具体规定:第一,设备是施工方提供,且设备是施工方自产的。这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而以前对于生产型企业销售自产货物并提供安装劳务是一并征收增值税的。从实际角度来看,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生产型企业既销售自产货物又安装的,这无疑是一个有利的规定,毕竟安装劳务的税率是3%,如果一并征收增值税,则是17%的税率,而且安装劳务部分又很少有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项目。第二,设备是施工方提供,且设备是施工方外购的。这种行为是混合销售行为,应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来处理。如果该纳税人的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不到50%,则该企业应被认为是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的,此时设备价款和安装价款一并征收增值税。如果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超过50%,而年货物销售额不到50%的,则应就设备和安装劳务价款一并征收营业税。

四、建议与设想

上一篇:大庆豆酱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冲刺全年目标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