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的月亮散文

2024-04-16

奔走的月亮散文(共8篇)

篇1:奔走的月亮散文

奔走的月亮散文

我说不清这是不是一个梦。

我的脑子里总有一个意象,感觉是一个很含混的山洞,有一个人一直在里面爬,门口有光亮,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人却一直出不来。

那个人并不是我,但我却有一种真实的焦灼感,同时呼吸困难,恨不得用降龙十八掌将洞劈开,又想用哭声将他指引出山洞。

当然,这段话说出来多少有些矫情的成分在里面。

人家说打第一个喷嚏是有人在想你,打第二个喷嚏是有人在骂你,到第三个时,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必定是感冒了。

晚上的时候,月亮像个早产的婴儿般软弱乏力,同时模糊不清。我躺在床上睁大眼睛望着窗外,可我没怎么看月亮,我在耐心地等待第三个喷嚏的大驾光临。没有人想我,而我又不喜欢有人骂我,当然只好期待生病了。

在等待的时候,对面房子里有一个男孩子在嚎叫,他用那种可以媲美野兽受伤后的嗓音反复地吼着:“你就像肺那冬天里的一把火。”也许这是他格外钟情的一句台词。

看在今晚夜色格外柔弱的份上,我原谅了他,并且专心致志地替他数起数来。数到二十一下的`时候,那男孩忽然惊天地泣鬼神地来了一句:“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我差点没从床上跌下去,不明白这男孩的感情怎么一下子就从冬天的火进化成了春天的玫瑰花。

好在,第三个喷嚏终于来了。

半夜的时候,鼻子经过无数次开、关的实验后终于宣告罢工,它安在我的鼻梁上成了一个摆设。旧时绿林好汉遇到突变时往往打出固定的暗语:“风紧!扯呼!”或者是:“陆路不通,走水路。”我不需要谁打暗语,水路不通,自动就改走陆路了,鼻塞不通气流,只好张大嘴巴呼呼吸气,这情形有点像那些倒霉的鱼,无缘无故被搁浅在沙滩上,徒劳地张大嘴巴挣扎着。这时候我恨不得一把拧下鼻头,再安放上一个新的,又幻想着像那些顽皮潜水的孩童一样,凭空伸出一只手去,折一根芦苇管来插在鼻间,好接通外界的新鲜空气。

开始不断地有来历不明的液体试图从这里经过,水龙头既然已经坏掉,我只好扯下一把纸来堵住出口。此时,双眼酸痛发热,不断有水流爬上脸颊。一时间,鼻涕、眼泪纷纷倾巢而出,场面颇为壮观,我躺着,心安理得地欣赏着三管齐下的剧目。我想象着,如果没有伟大的地心引力,那是不是一下子悲剧就演变成喜剧了呢?就像《霸王别姬》里屠洪纲唱的那样:“我的泪向天冲。”鼻涕眼泪漫天飞舞,那样的气场一定很强大。

磨蹭着,始终无法安睡。这时候,终于有了一点悲凉的况味来。如果是在家里多好……这样想,真是太没出息了,重新翻看梁实秋的散文,看到妙处,情不自禁就笑出了声。此时,万籁俱寂,我的笑声突兀而怪异。笑过以后,才发现嘴巴发苦,大概是发烧了,出了点汗,心里空空地茫然,似喜似悲。看着夜色,无可名状,无以遣怀。只好又假装崇高一下,想想人生呀、理想呀、目的呀意义之类的伪命题,又煞有介事地感时伤怀自怜身世了一番,好像不这样做,我理想中憧憬的生活,那些诗意呀浪漫呀美好呀就会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我从来没有得到过它们,近乎天真的迂腐。

一朋友常打电话教训我,她说,你怎么回事呀,大学时,当我们都还在做梦的时候,你总是泼我们冷水;现在,当我们都现实起来的时候,你一个人还在那浪漫呀诗意呀……她这样说我的时候,我真的难受,为我的幼稚和不合时宜。

就像是我每次都有向往光明的冲动,可是我又怕,我想,当我不管不顾冲上去的时候,也许山顶上除了荆棘没有玫瑰,甚至连一株狗尾巴花都没有。但实际上,我没有跨出去一步,我只是坐在原地上托着腮,望着山顶反复地冥想,那上面究竟有没有花呢?但我只是想想而已,因为我真的很懒。

归园田居是一种姿态,意绕山水才是一种境界。我安慰自己说,姿态是可以作伪的,只要心中有山水,何处没有山水?

于此,我是不是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不算无病呻吟吧?因为我的确是病了。

篇2:奔走的月亮散文

在周至县的乡村你会经常看到一个头戴草帽,身背相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的老人,他就是周至县竹峪乡离休老干部——王玺玉。26年来,他用手中的照相机为家乡的产业铺路搭桥,用图片的形式为群众宣传着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事迹,被人们津津乐道着……

一颗五彩的铺路石

事情还得从1982说起,那时候王老从周至县公安局刚刚离休。改革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神州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王老欣喜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决定用手中的照相机捕捉和记录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为家乡的发展变化贡献自己的余热。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背着相机,挎上背包,戴上草帽,骑上自行车开始走乡串户。对于他的行为人们很难理解,“老王都那么大岁数了,瞎折腾啥呢?在公安局照了一辈子相还没照够,现在好好歇歇吧”。遇到这种情况,王老总是微微一笑:“那咱现在还不是照样拿国家的工资?再说那么多的素材,我总不能闲着么。我爱好这照相,为家乡出些力也是应该的。”

他是这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深秋,青化乡1000多吨辣椒销售不出去。菜农们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这可是他们的主收入呀。王老得知这一消息,心急如焚,骑上破自行车,背上照相机,冒着大雨,来到青化乡。看到一脸疲惫满身泥泞的王老,菜农们端上了热茶,递上了毛巾。王老休息了一会儿,和菜农来到田间。看到红彤彤的辣椒,王老忙取出相机,“咔嚓,咔嚓”地照了起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丰产的辣椒毁到菜农的手里。照完相片,他不顾菜农的挽留,骑上自行车又冒雨赶到县城把胶卷送到照相馆,并再三叮咛照相馆的工人员加急洗出。老板笑着感叹地说:“王老师,像你这样的人不多了,你太认真了。他们给了你多少好处费。”王老一脸严肃,“话不能这样说,农民种个庄稼多不容易,咱总不能眼巴巴看着那么好的辣椒毁了。咱只有通过媒体把辣椒推销出去。错过了这段时间,这照片还有啥用?”回到家里连夜他又给照片配了文字,一组辣椒丰产的照片寄望《新闻汇报》。没过几天,四川等地的20多家客商拿着报纸来到青化乡。无人问津的辣椒一下子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多日堆积在菜农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大家怀着感激的心情,来到王老家里,拉着王老的手,擦着眼泪哽咽得说:“老王你真是我们的恩人,我们不知道咋样感谢你才好”。竹峪乡是我省最大的油桃基地,由于它坡大沟深,地域偏僻,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油桃的销路成了人们头疼的事情。王老通过思索,他决定运用他独特的新闻视觉,从面积、品种、产量、质量等方面拍一系列组照。为选好镜头,他头顶烈日,沿高爬低,累得他腰酸背痛。他的关于油桃的照片被20多家报刊采用了,一时间油桃的产销成了新闻的焦点。香港福海责任有限公司买断了竹峪乡的所有油桃。

光阴荏苒,他先后在中央、省、市、县各类4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和消息3000余幅照片,曾创造在全国报月刊发表40张新闻图片的纪录。猕猴桃是周至的立县产业,他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通讯员;竹峪乡东寨村是大葱的种植基地,他主动为大葱宣传……他就像一颗五彩的铺路石,默默地为家乡奉献着……

一个传播文明的使者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提高乡亲们的素质,王老为社会的公益活动免费摄影5000多张。他创办的10多幅“移风易俗、好儿子、好媳妇摄影展”多次在农村巡回展,他把文明的种子洒遍了家乡的沟沟坎坎。

邻村有一个大龄青年王成辉,染上了,村民们谁都不愿意接近他,父母也是对他摇头叹气。王成辉自暴自弃,干脆整天沉迷。王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多么聪明的一小伙子,决不能让毁了一生。他找了一个机会,把报纸上成材人物的事迹讲给他听。“别人为什么看不起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王成辉低下了头,“你越是,越叫人看不起,想叫人看起,就活出个样来,干一番事业。你难道希望就这样一辈子?”王老晓之义理,动之以情。王成辉终于被王老的一番苦心打动了,他决定洗心革面。在得知王成辉爱照相,王老专门抽出了空,开始手把手的教。乡间的小道上多了一个背着照相机小伙子。一年之后,王老帮王成辉在亚柏镇开了照相馆。在成婚的那一天,王成辉拉着新娘的`的手跪在王老面前,泪流满面地说:“叔,没有你,就没有我王成辉的今天……”一时间,王老帮助失足青年重树人生在当地成了一段佳话。

王老不但热心帮助失足青年,他还成了和事老。年轻媳妇刘兰英应家务事和公公闹别扭,执拗的公公一气之下,卧病不起。兰英非常后悔,不知道咋办,找到了王老。王老想了一会儿,背上相机,一进刘兰英的门,就对老人说:“兄弟,老哥哥我来看你来了,你看你家兰英多孝顺的,非要我来给你照相,你还不赶紧下来,外面的光线正好”。兰英的公公忙下了床走到院子,兰英也搬来椅子,“爸,坐这儿”,两代人的矛盾化解了。退休干部王济民因病瘫痪七八年,大媳妇对老人十分孝敬,冬天背老人到外面晒太阳,夏天把老人被到阴凉处。王老非常感动,就拍了一张图名“好媳妇”的照片发在了《陕西农民报》。在王老的倡导下,如今的竹峪乡孝敬老人已蔚然成风,社会风气日益好转。

无论刮风下雨,日晒雨淋,只要人民群众需要他,他就在哪里。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他的事迹登了报,上了电视,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就像一个传播文明的使者……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如今已是80高龄的王老,现在兼任竹峪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竹峪乡离休学习组组长,政协竹峪学习组顾问,竹峪地区老年协会顾问,周至影视协会理事,周至油桃协会顾问、宣传员;近年来,他还被国家、省、市9家报刊、杂志评为生产一线专家,果业咨询委员会专家,特约通讯员、特约摄影记者;1986年被周至县政协聘为文史资料撰写员:他被县科协聘为高级顾问,他的事迹被10家省、市、县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他4次荣获省、市、县报优秀通讯员获二、三等奖;他7次荣获省、市、县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老并没有沉醉在荣誉里,还是和以前一样……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足迹。5.12 四川大地震波及周至,竹峪乡凤凰岭村两名学生遇难身亡,王老知道后,马上赶到学校,拿起手中的照相机计时纪录了受灾情况,他以竹峪乡老年协会的名誉组织老同志开展向灾区捐款活动,他个人捐款400元,组织接受捐款3000余元,义务拍照200余张,向20多家新闻媒体报纸发送照片48张……

王老80岁生日那天,周至、眉县许许多多被王老帮助的人们不约而同来到王老家,向王老表达了他们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并送来“平和载德”的匾牌。《西安晚报》的记者也来了,大家纷纷把镜头对准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篇3:奔走的月亮散文

事实上,自2010年起,我国就启动了“西部太阳观测选址”行动,目的是为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出最佳观测台址。建成后,一个口径为8米的地面望远镜有望在未来20年的“探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日,在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金陵图书馆等主办的“2013天文科普宣传系列活动”上,国家天文台太阳观测站选址大队大队长刘煜讲述了他的“太阳观测选址故事”。

人物简介

刘煜,云南天文台太阳物理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2002年获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主要进行太阳爆发活动观测以及日冕磁场光谱测量研究、

Q:太阳观测站选址,要求是不是很严格苛刻?有哪些要求呢?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天文观测站,比如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盱眙观测站、赣榆观测站。一般的天文观测站,要远离光污染,要参考晴天数,因为晴天数直接影响到可以观察的天数。如果晴天数太少,可以观测的天数就会很少。太阳观测站选址对晴天数也有最基本的要求:可持续观测3小时以上的晴日数大于250天,每年日照时间大于2 500小时。

良好的空气透明度和微小而稳定的风速也是太阳观测站选址的必要条件,同时更强调白天的大气视宁度。所谓视宁度,是指大气稳定程度,是衡量大气稳定程度的光学指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视线方向有火炉或其他热源时,上升气流就会导致图像质量产生如下图所示的衰变,这种视宁度就不好。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太阳观测站多数位于湖边或海边等水域附近,因为巨大的水体可以有效吸收热量,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天文观测的局部气候环境,还能有效防止因为地面热辐射和热传导带来的上升热气流,从而获取最好的大气视宁度。而且水边空气中的灰尘较少,垂直方向大气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观测及仪器保护和维护。

世界最大的光学望远镜选择在夏威夷。夏威夷大岛的莫纳克亚火山可以说是北半球最佳的观星地点之一,它海拔高,因此受空气抖动、水蒸气及尘埃影响很小。周围都是自然保护区,光污染也很小。而且夏威夷方面也为它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及后勤保障。

Q:太阳观测站选址从201 ()年就开始了,至今有没有遇到满意的地方?

自2010年开始,我们就在为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出最佳观测台址而一直努力着。观测站选址是一件非常细致的技术活,我们要先从理论上筛选一些地方。比如说:海拔越高,越接近天空,受到光污染、雾霾天的影响就会小很多。在选择台址之处,我们先把全国各个城市的优点、缺点都一一进行比较,然后选出理想的地点。

我们也勘察过南京、上海、浙江等地,不过这些城市的客观条件都不理想。根据江苏省气象台的统计,受雾霾影响,南京日光强度50年来下降了14%。而且灰霾的污染让南京的天空变得昏暗,能见度较差。有时候即便有太阳,灰霾却像一层厚厚的纱布,让望远镜看得朦朦胧胧。另一方面,PM2.5等细小的尘埃颗粒太多,很影响望远镜的观测清晰度。如果选择在南京建观测站,那就几乎每周都要非常仔细地清洗一次镜片。望远镜都是非常贵重的,而且清洗镜片是技术活,像云南天文台的望远镜大约一年清洗一次,一次花费十几万。而且在气候这方面,南京也达不到标准。上海、浙江等东部城市的海拔比较低,流层比较低,受雾霾等的干扰比较大。2002~2006年,美国宇航局就曾统计了全球雾霾的分布,当时的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城市的雾霾不乐观。

所以我们把希望寄托在西部,为了寻找到理想的太阳选址,我和团队把西部地区的卫星地图研究了个遍。根据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初步筛选出了40多个合适候选点,再对每个选点实地考察。2011年年初以来,我们对位于川滇藏交界的香格里拉地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踏勘测量。我们深入香格里拉无人山区,对其中两个4 000米以上的址点进行了视宁度和水汽观测。后来,又深入西藏腹地进行选址考察,选址队从昆明驱车6 500多千米到阿里地区,途中穿越昆仑山脉、可可西里地区,越过沱沱河,越过唐古拉山,体验雅鲁藏布江,一路翻越了多座海拔5 000米以上山脉。

经过初步分析和对比,藏南阿里地区、扎日南木错和班公错等地区比较适合建立观测点。这几个点,海拔高,望远镜离天空近一些,受雾霾的干扰也小很多。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几个候选点做更为详细的定点观测,力争未来几年完成西部太阳选址这项大工程。

Q:为观测站选址时,最怕遇到的困难或阻碍是什么?

天文学家选中的观测站,往往是综合条件很好的。但现在的信息很发达,很多开发商消息灵通,天文学家们选中的台址,很快被开发商知道。

20年前,中国就开始为太阳望远镜选址。当时中科院方成院士等人在云南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抚仙湖,周边环境开阔,大气视宁度高,没有任何干扰。于是便在那里建了中国目前最优的太阳观测站——抚仙湖太阳观测站,里面配备着世界上最高分辨率的太阳观测仪器。

然而,这个全国观测条件最好的太阳观测站,现在却不得不面对天文观测环境加速恶化的尴尬。这两年,开发商也跟着来了,当时建站时,原本没有名字的山头,被开发商称为太阳山;而那个山谷,被开发商种上樱花后,叫樱花谷。围绕天文台,周边正在建两个五星级的宾馆。随着当地旅游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高尔夫球场、度假酒店、商业街开始进驻这片蓝天下的净土,随之带来的是热闹的人气。但是对于天文观测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光污染一点点地吞噬着观测视野。夸张一点说,当地的天空正遭遇“封杀”。

现在云南抚仙湖观测台站已经被包围了,变成了一个孤岛。每天都会听到炸山的声音。山一炸,我们台的望远镜就晃动,要重新调焦才行,非常费事。其实,这种尴尬也是全国很多观测站都面临的。

所以,我们现在选址慢慢进入一个保密状态,不想被开发商们知道。城市的扩张,逼得科学家们不得不走得很远。国外的一些大天文台,干脆建到南美洲等人烟稀少的地方。

Q:在选址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令您很难忘的经历?

为了能够找到理想的观测台址,我们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从云南到贵州,从青海到西藏,从内陆到边境……一年大半的时间里,选址队伍都在海拔4 000米的高原区域穿梭着。在一次赴西藏选址路程中,我们队伍行进在冰冻的湖面上。没想到的是,车辆行进到湖中心时,看似结实的冰面突然裂开了一个脸盆大的口子,车辆后轮一下就陷了下去。夕阳渐渐落山,室外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我和同事们不得不折返车内,小心翼翼地挤抱在前排取暖。那一晚谁都不敢合眼,就怕冰面继续开裂。幸运的是,由于夜晚温度低,后轮的洞口再次被冻成厚厚的冰块,这才让我们逃过一劫。

Q:在漫长而艰辛的选址过程中,您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为了给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出最佳观测台址,我们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遇到的惊险事情很多,尤其是在西部,去的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有的海拔5 000多米,呼吸都困难。在选址的时候,遭遇泥石流、高原反应都是家常便饭。不过,我们也收获颇多,学会了长期野外生存的高超技艺。

回望为选址而奔走的那些日日夜夜,我写了《满江红——选址有感》一词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回望京都,天地间,茫茫尘埃。跑项目,憔悴心力,何惧雾霾。吾辈不喜功与名,唯望事业无阻碍。只道是,有了些经费,心不哀。

儿女情,且暂埋;勘台址,身不怠。愿同心,踏遍西南险隘。也有一腔侠客血,恰如弘祖转世来。梦想着,架起望远镜,乐开怀。

Q:研究太阳,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切实意义?

今年,被认为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在太阳活动高峰时,太阳耀斑喷发以后往往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粒子,这些粒子对地球外太空的人造卫星会有影响,会造成通讯信号不好,一旦击中地球,甚至还会导致大面积停电。因此,科学家们正努力地试图揭开太阳的更多秘密。别看它离地球有1.5亿千米,但是磁力线和地球是相通的,这是很有意义的。

篇4:草棵上的月亮(散文) 

那是一些生命短暂的花朵,夏天尚未结束,它们的身影就不见了。

那是一些称得上素淡的花朵,颜色一点也不张扬。即使是红色,也不是那种热烈激越的。这样的颜色极容易被混淆与覆盖。当正午的阳光稍稍强烈一些的时候,我们的眼前就只有阳光在晃动;而月色溶溶的夜晚,我们只看见月光在跳跃,即使是一阵微风,也能够让这些颜色素淡的花朵转瞬湮没在它所掀起的细小波浪里。因此,这样的花朵,只有走近了才能够发现;只有驻足一会儿,仔细观察,才能够体会它所拥有的那种苦心孤诣的美丽。

其中有一种花曾经让我特别感兴趣。每当这种花开放的时候,田里的泥鳅就活跃起来。父亲常常不顾白天的劳顿,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在田野里寻找泥鳅。我提着家里仅有的一只小木桶,站在田埂上。被父亲用钢钎扎来的泥鳅因为疼痛难耐,或者是急于求生,在木桶里挣扎,发出一种沉闷的声音,在无遮无拦的田野上传递,而溅起来的泥水几乎将我的半个身子打湿,我的心里有了隐隐的害怕。但这种心绪转瞬即逝,因为过不多久,就有一团燃烧的火把从黑暗中游弋而来,那是另一伙照泥鳅的人家。大家碰在一起自然要比一比谁抓的泥鳅多,这样的比较蕴藏着无比的幸福与快乐。然而这样的夜晚也显得格外短暂,不知不觉夜就很深了,母亲开始在远远的屋檐下催促我们回家。一年中,这样的夜晚也并不太多,因为转眼功夫,田里的禾苗就蹿上来了,密匝的禾苗给了泥鳅最好的庇护。

这种花就叫泥鳅串花。我对它感兴趣的原因,并不是它能够勾起我对照泥鳅的夜晚的向往与怀念。我喜欢它,是因为它具有月亮的造型,具有月光一样的光泽。

许多个白天,我喜欢独自一人坐在田埂上。田野里,是劳作的父亲。父亲的整个身心几乎都被劳动占据了,所以无暇顾及我的存在。我近乎无聊地注视着身边的田埂和田埂上的草。我只认识其中的几种草,或者说,我只能叫出其中几种草的名字。大多数草是没有名字的,大概因为草无关紧要,它们是否有名字也就无关紧要。我久久注视着身边的泥鳅串花,这是一种和向日葵形状差不多的花朵,它俨然是脸庞一样的圆盘,只不过向日葵是金黄颜色,它是淡白色;只不过它比向日葵要小许多许多。在久久注视之后,我突然觉得那是一轮小小的月亮,悬挂在草棵上。

啊,一轮月亮升起来了。对这些草而言,对草下面爬来爬去的蚂蚁而言,它带来的是类似沐浴的照耀,带来的是触动心灵的梦想。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似乎觉得那些蚂蚁停下了匆忙的脚步,它们停下来,久久地注视着草顶端的花朵,脸上布满了我们人类无法看见的幸福神情,眼睛里盈满了晶莹的泪水……每次总有那么一只或者两只蚂蚁,顺着草棵不停往上爬,终于,它爬到了高高在上的花朵上面。这只蚂蚁莫非就是蚂蚁中的嫦娥?那么,还有多少蚂蚁拥有奔月的梦想呢?我陷身在无边的揣想中。

记得有一次,我和父亲在一座大山里行走。那是一个阒寂的夜晚,一路上,迫于生计的父亲走得心急火燎,仿佛被什么驱赶着似的。猛然抬头的时候,看见远处的山巅上有一轮月亮。那是一轮刚刚从山后面爬上来的月亮,浑圆,皎洁。山巅上的树木远看就像一些草,月亮就仿佛悬挂在草棵上。刹那间,整个山谷都被月亮照耀得如同白昼。我怔在那里,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欣喜。我以为父亲也会停下脚步,久久地仰望,但是出乎我的意料,父亲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便继续前进,转瞬消失在山峰投下的巨大阴影里。事实上,蚂蚁对这些花朵依然是视而不见,其情形,和父亲一样。

除了惋惜,我们还能够说一些什么呢?好在月亮依然夜夜升起;好在每当夏天到来的时候,田埂与水渠边的草依然情不自禁地开花。

篇5:山上的月亮散文

提起中秋,就想起了一阙词:“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中国诗词文化源源流长,借中秋抒怀的更是不胜枚举。

中秋节本来是举家团圆的喜庆日子,然而由它衍生的哀伤似乎要远远大于它本来的主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哀婉凄凉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绵绵不断,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它便成了一种动人的美,一种沉甸甸的生命美学。

此月曾经照古人,不见今人照古月。还是这一轮明月,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成为了一种永恒。中秋节是团聚的日子,家人要团聚,恋人更要团聚。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中秋节,我和她约好了在山上见面,共渡中秋。我来到山上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夜幕就要降下来。因为天气很晴朗,抬头看时一尘不染,只有丝丝白云悠闲地在天庭散步,时而疏缓;时而紧密,象是用画笔随意地在上边轻轻一抹,然后那乳白色的颜料就流散开来,形成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案。而西方则是大团大团的白云,象刚采摘的新鲜棉花堆积在了一起,被太阳的余光镶了血一样的金边,背面还直射出道道红光。这红光却使遥远的东方也染成了几朵红云,整个天空静谧而热烈,似乎都在昭示着在今晚,将有奇迹发生。

天很快暗了下来,除了还有一丝红云外,四周的景物开始模糊起来。北边是一望无际的槐林,北边的北边便是连绵的山峰,紧靠着槐林是大片大片的松林。这时望过去就有点幽深了。山上空无一人,举杯换盏的声音从我背后飘来,我举步向槐林走去。这无边的幽静属于我一人,这山风编织的美丽属于我一人。

我来到我们互相留言的槐树边上一棵古老的菩提树下,那枝叶繁茂的大树冠见证着我们的爱情,它象一所天然的房子,我们在里边演绎了许多嘻笑怒骂的故事。我预感到她还没有来,于是我写了一个纸条:“我已来!就在山上。”然后压到树下那个方方正正的石块下面。我在四周焦躁地转了几圈,没有任何动静,城市的灯光把半个山岗都浮华起来。等我再回头向东方望去的时候,盘子一样的月亮已经冒出了地平线,我记得那是我迄今见到的.最硕大的一轮月亮。桔黄色的,飘浮在槐林的上空,象浮在海上的一个汽球,它似乎没有发光,只是透亮,但它周围却被一层洁白的静光笼罩着,环绕着它,象供奉着一位高贵圣洁的公主。

这就是中秋的月亮,这就是醉倒过无数文人骚客的月神。那轮廓分明的桂树清晰地印在她的左上方,桂树之下嫦娥正在翩翩起舞。

我沐浴在月亮的光辉里,刹那间觉得自己虚空了许多。心头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象被淘空了一样,这样一个人站在月光里,站在幽凉的山风里,思想也变成了一具空壳,语言也成了一种摆设,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个天使,无比怜爱地注视着眼前的城市,任繁华流淌。

月亮由桔黄变成圣白之时,天空明静如洗,象是碧波万顷的湖水,深不见底,却透亮如情人的眸子。她还没有来,我带着缕缕月光来到一棵叶子血红的树下,我只管叫它枫树了。我折了几十枝树叶,然后在上山的路上和所有显著凸出的地方依次插了下去。等全部插完了,再举目望去,便满山红叶了!风一吹,象无数只旗子,唰啦啦响。在月光的照射下,亮晶晶的闪着麟光。这是一种宣示,它和嫦娥孤寂的舞蹈遥相呼应,使中秋之夜充满了神秘,使中秋之夜溶入恒久的传说。

篇6:扬州的月亮散文

扬州的月亮,一定很圆,很亮,很温馨。

这轮月,照过吴宫,照过“街垂千步柳”,照过“入郭登桥出郭船”,照过白衫飘飘的杜牧,照过落魄江湖的姜夔。

这轮月一定很白,清亮如水。在这样的月下,有菱歌声,有采莲女归来,她们的身影,在月下,如一粒粒浮萍,青葱水嫩。她们的心,在月下,如一茎水草,轻盈飘摇。

扬州女孩是最美的,轻轻一笑,让人自失。扬州女孩,苗条如柳,轻盈如风,纤腰一握,临风起舞,让风流小杜,多年之后,赞不绝口。扬州女孩,能歌善舞的,“千家养女先教曲”,朱唇一启,吴侬软语,温润生春。

扬州女子,是扬州最美的一轮明月。

扬州明月,是扬州最美的一个女子。

她们,相互映衬,相伴相随,须臾不离。

扬州女子坐船,那轮月亮,就照在头顶,“小艇出港白衣湿”,映一层水色,使她们如荷花映水,弱柳扶风。扬州女孩清夜歌唱,那轮月亮,就挂在檐前,“霜落寒空月上楼”,白白一轮,剪下她们轻歌曼舞的影子。扬州女子相思时,那轮月亮,映衬着她们的泪光,映衬着“萧娘脸薄难胜泪”,让人心疼。

这轮月亮,曾映照着扬州女子所住楼台,“红楼月上时”,美丽着近水楼台,也美丽着远方游子的梦。这轮月亮,曾照耀着扬州女子的窗户,“高楼开窗玉腕横”,引得她们开窗望月,纤手微扬,让人断肠。

扬州月亮,总那么多情,那么水色氤氲,那么情致万千。

扬州女子,在这样的月下,总是那样的翩若惊鸿,净若白云。

这轮明月,照了高楼,照了板桥,照了阡陌小巷,也照了扬子桥。凡有扬州美女的地方,就有明月如霜,如水,如昨夜之梦。

扬州女孩夜游,月光泼洒一身,“月明衣上好风多”,伴随清风,吹衣飘飘,恍若仙子,清幽如梦,落尘不生。

扬州女子轻歌曼舞,月光,就“银床露冷侵歌扇”,裁下她们的影子,映照在粉墙上,纤细,清晰,自然曼妙。

扬州女孩“灯前互巧笑”时,月光,流洒窗外,白白一地,纤毫毕现。

难怪杜牧一来,忘记归去。

难怪人言“天下三份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难怪孟浩然要雇一只船,挥别友人,孤帆远影,“烟花三月下扬州”。

因为,扬州有明明之月,有如月美女,有如许风韵美景。

尤其那一夜,那个遥远的`唐朝夜晚。

二十四桥,一片水光,一群女孩,衣袂飘飘。一支长箫,一缕箫音,飘摇如丝,袅娜高空。这时,一轮明月,高挂柳梢头,高挂亭子的一角,千里银光,满天挥洒,空中流霜,皓皓一色。箫声,如一丝银线,在月光下泛起层层涟漪,逗起一个个银色的水花,打湿了杜牧的诗,也打湿了我们后世人的心。

这样的韵致,这样的月光,只属于扬州,属于扬州的女子。

杨花三月,春光如酒,清风如纱,草色如毯,花儿如眼。这时,不敢下扬州,下了扬州,让人断肠。

三月的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水色温润,清清一片;三月的扬州,“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让人衣袖生香,木屐沁绿;三月的扬州,“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让人神驰心软,醉卧不归。

下了扬州,你,就不想回家,就忘记了归家的路,就会如唐人一样长叹,“游人只合扬州老。”

当然,其中让你最痴迷的,是扬州的月亮,扬州月下的女子,她们柔顺如水,“纤腰间长袖”,长带当风;她们清新自然,“画船飞过衣香远”,犹如白鹤横空,给你留下一撇美好的想象;她们多情,婉转,轻轻皱眉,“颦蛾价倾城”,那种情态,婉约如雨。

这时,你会疑惑,是扬州的月亮优美了扬州女子,还是扬州女子优美着扬州的月亮。

篇7:矿山的月亮散文

人生际遇真的是奇妙的,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能和煤矿结下这样深的缘分,更没想到有朝一日能走进地底深处的矿井,和一线矿工近距离接触攀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春夏秋冬……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内心深处却有极大的感触,那种感触与震撼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

初冬时节的矿山,在白雪的掩映下,有些静默、清冷和肃杀,于是就主观地臆断,这个时节矿工心情应该也是有些懈怠,甚至有着其他季节所没有的那种疲倦与沉闷吧。人的心情,毕竟是要受环境影响的。

一下井,才知道自己错了。

井下的矿工们个个精神饱满,在矿灯的映照下,在乌金的辉耀下,显得那么神气十足、那么斗志昂扬,俨然主宰地底世界英雄。

那日复一日的单调而枯燥的劳作,还能保持这么好的精神状态,动力何在?

“头上一盏灯,心中一轮月啊!”和龙煤矿宣传部中心的一位同行颇有诗意地说。

哦?

头上一盏灯,好理解——就是那盏照耀底层深处的矿灯;那么,心中一轮月呢?

“那让他们自己说吧。”

“嘿嘿,就是…就是心里面有个惦记的呗……”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不好意思的笑笑,手下意识地想去摸脑袋,抬了一半才想起来是戴着安全帽呢,就又放下了来。

“是女朋友吧?”我笑着问。

“嗯”。小伙子有些腼腆,“是,一想起来她来,心里就有使不完的劲。”

“你女朋友也很惦记你吧?”

“那是啊,老惦记了,每次下井前,老是和我强调安全、安全的,开始吧,感觉有点絮烦;后来呢,她不唠叨几句,心里还空得落的呢。”小伙子语气中透着幸福与自豪。

“开始,他对象的父母还不同意呢。”旁边一位看上去40左右的汉子笑着搭了腔。

“班长,你说这干啥啊?”小伙子有点不好意思了。

“哦,为啥不同意啊?”

“还能为啥,就因为咱在井下干活呗。她爸妈总是用老眼光看俺们井下工人,说女儿嫁给矿工,尤其井下作业的矿工,就是嫁给了担心。说啥也不同意。”

“后来咋同意了呢?”

“后来啊,咱们矿上组织了一批家属下井参观,等大伙看了咱们井下的安全防范措施,到处都是宣传安全的展板画廊啥的,就井下工人另眼相看了。正好那批参观的人里,有我对象的娘舅,回去那么一宣传,说现在的井下不比从前,是现代化矿井,安全着呢。他父母就同意了。”

“呵呵,看来你的爱情还有点曲折呢。”

“我们这小伙子的爱情,叫好事多磨啊。是不是啊?”班长笑着逗那小伙子。

“得了,班长,你结婚这么多年了,还少磨了啊?”看来这个班长平时一定和大伙处的很融洽,看,这小伙子也打趣起班长来。

“哎,咋扯到我们身上来呢。”班长脸红了。

“班长你就说说呗,反正现在是暂休时间。”

“有啥说的啊,怪丢人。”

“咋回事啊?”

“也没啥,就是俺们班长嫂子有点厉害,俺们班长气管有点不好。”

“也别说我,你小子到时候还不一定赶上我呢。再说,怕老婆也不是啥缺点,那是幸福。”

接着,班长讲起了他的家庭小故事。

原来啊,这位姓刘的班长,脾气比较暴躁,但有一点就对妻子特别疼爱特别尊重。而妻子也对他没的说。每次下井前,也总是唠叨上半天。有一段时间还在家里焚香祷告——求神佛保佑丈夫平安。而刘班长,是名党员,虽然也理解妻子的苦心,但极不赞成妻子焚香祷告的迷信做法,但有说服不了。为此两人经常吵架。后来,矿上组织生产一线的50对夫妻开展了“夫妻共植平安树、家庭平安幸福长”和“家属代表讲安全”等活动,还组织一线矿工家属下井参观,妻子的观念变了:“现在安全措施这么好,安全氛围这么浓,烧香真是多余的了。原来你一到下井的时候,我总是提心吊胆的,现在好了,满眼都是安全文化的氛围,心里头啊,踏实了不少,虽然也还是惦记,但比以前放心多了。”也不知道从啥时起,刘班长感觉妻子比以前更温柔体贴了。当然,还是时常给丈夫吹讲安全的.枕头风。另外呢,她还时刻想着替自己排忧解难呢。这不,前一阵子,一名矿工因安全与生产的矛盾与刘班长产生了一点小摩擦。脾气暴躁的刘班长,想发火,但又想到自己是个小领导,不能发火、不发火呢,心里总是感到有些别扭——我好心好意地讲安全重视安全,都是为大家好啊,咋还有人不理解呢。回家时,他就和妻子随口发了几句牢骚,就把这事忘了,寻思过一阵找机会再说吧。哪知到,第三天那名矿工竟然主动找他道歉了。两人的疙瘩就此解开了。但刘班长纳闷啊,那名矿工也倔强出了名的啊,咋这回这么痛快就想通了呢?仔细一问,那矿工就说了:“你家我嫂子找我媳妇唠了,说咱们都应该互相体谅,不能带着情绪下井,那样不安全啊。”哦,是这么回事啊!

刘班长回家一问,可不得了。媳妇又给他上了一堂安全课,说你当领导的,不大度一些咋行,不体谅那帮一起摸爬滚打的哥们哪行啊,安全大于天啊,带着情绪干活,多危险啊……刘班长呢,没啥说的啊,人家都帮你扫清工作上的障碍了,说你两句,不就是得听吗,何况人家说的在理啊。后来了,班上的哥们在一起吹牛,班长夸自己媳妇时,把这事说了出去。大伙在翘大拇指夸嫂子的同时,也把小拇指冲向了班长——怕老婆。

但刘班长没有不好意思,反倒是自豪的很。

可不是吗,长年在千米井下上夜班,打连班。不要说没有花前月下的缠绵,而且每天见面的时间仅有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还叫啥真啊!

再说那也不叫怕,叫服啊。人家说得真是在情在理,不服行吗,有这样的好内当家,安全就等于多了一道门啊!有这样的好妻子,谁能不自豪呢。

升井了。

这时,夜色已经悄悄地降临了。

一轮皎洁的月升起来了,照在在巍峨矿山,显得那么圣洁那么温暖,好像要把皎皎月华直接照进地层深处矿井里去……给那些正在劳作的矿工兄弟们带去平安带去好运……

忽然就想,这矿山的女人,不也正像那明亮的月,用自己默默的光辉,照耀和温暖着底层深处矿工的心么?

日月轮转,春秋易序。

矿山在前进,在发展,而一代代女人对矿山的爱,对矿工的爱却是永恒的。

矿山上的爱情故事与都市的花前月下相比,也许有些吐气、有些过时了。但,在煤矿的发展与腾飞里程碑,她们的功绩同矿工一样是不会被抹杀的,不会被忘记的,还有那月华一样的力量和光彩,激励无数为矿山腾飞而忙碌的人们奋勇向前……

篇8:奔走大地的身影

作为一个生命,我每天也在奔走,但已是必须依附拐杖。我每天丑态百出的奔走,全为了一种低级的需求。我这样仅为一己自私的奔走着,索取的是一路内疚。回报这个词对我形同虚设。很想背离一次自我,给心灵一点慰藉。这样空想多年,未曾想脱离自我的一次奔走却是为亲情的一场灾祸。这灾祸改变了自我的轨迹、目标和方向,将我推向一个无休无止的地方。

坐在一辆以车代步的公交车上,一副拐杖横竖找不到安放它的位置。“位置”,我久久思考的一个词。妨碍成为最好的解释,需求纯属个体。无论如何我已坐进没有差别的公交车里。无需腿脚,健与残借着驱动的车轮奔跑在同一条路上。差距无需拉拽,融合得没有了丝毫缝隙。平等,很自然的展现。展现连接着短暂,差距注定着久远。久远中,我常常拄着双拐低着头小心翼翼看着脚下的路,失去了饱览旅途的人流物象和美丽的风景。

透过一层薄薄的车窗玻璃,看见街道上奔走着缓急各异的人群、时速不同的车辆。差距在奔走中缩短或拉长。看着那些奔走的腿脚、飞奔的车辆,怎也辨不清那行进中的方向。奔走,目光抵达的一种表象;奔走,一个难以定向的动词,使所有的思考陷入混沌的抽象。奔走,蕴含着私欲、疯狂、良知、高尚;奔走,展现着清爽的干净,也展现着腐朽的肮脏。街边清洁工手持扫帚不时调换着方向的奔走,富有与权力阶层借助滚滚车轮飞速的奔走,使我常常思考着他们的高低贵贱和美丑。我知道一个贼的奔走和一个警察的奔走,其目标是伸与抓的反向。

公交车在目的地缓缓停下,等我多时的表妹快步奔至车前。车门,一道难以舒展的出口,深知所有的出口从不会如此简单。不知一个乡下农妇,一个暂居城里的残者,以什么形式和力量撬开一个小小出口?先我一步钻出的是横着的拐杖,可我必须作一次艰难的伸缩运动。看着公交车驶离很远,我才小心翼翼的移拐挪步,一拐一拐的向着那道面朝大路体现着威严的大门靠近。小心前行的同时,不时听着表妹说着自己无能和歉意的话。我不敢看她,不敢看她那双深陷如洞的眼睛,不敢看见从那深陷的眼

睛里涌出的体现人类固有情感的泪水。泪水,一种多么美好的物质,它不需要寻求,也不需要奔走;它可以储藏,也可以喷涌;它可以欢乐,也可以悲伤。它是属于自己一笔私有财富。它以湿润、滚动、滴落、细流的形式尽情的展现。

重复着走进一道门,叫做家门;重复着走进另一道门,叫做单位之门;偶然重复着走进的那道门,只能以门上挂着的招牌为准。重复,生命的展示,人生的体现;重复,年纪的增长,日子的累积;重复,希望的过程,生活的浪费;重复,愿望的驱动,判断的违背。违背着进出一道道大小不一的门,违背着面对一些绕不开的人。我几次费心竭力走进这道威严之门,全为了割舍不下的亲情,为了寻找道理的骨髓。宽阔的大院标有“公安、交警”的车辆,静动有序的体现着权威;宽阔的大院奔走着乱中有序威震一方的交警,奔走着越走越多进出无序的身影。光亮如镜的大院,让我总是想着一个词:如履薄冰!

我与拐杖依附着一面院墙时,表妹说着“你等等,我到楼上的事故科看看人多不多”就迈步离去。看着表妹瘦小的身躯被豪华的大楼上的那个空洞的大口吞吸进去后,我的大脑就仅剩她一张苍白的面孔。表妹被那张大口吐出时,弱小的身躯似乎又弱小下一圈。表妹说事故科人很多又没机会了。事故科人很多,我心头一阵惊悸。又没机会,意味着一再失去机会。当机会在恶性的底盘上诞生时,这机会就陷入黑色的旋涡。

机会是个复杂的词语。一个举着刀的杀人犯,一个举着枪的警察,机会在瞬间必争。机会是需要理由的,可机会往往靠近理由又背离理由。所有走进事故科的人都有一个理由:事故!事故是一个碰撞的词语,又是一个虚脱的词语,虚脱在奔波、寻求、争辩和考验意志的隐忍中。它又是一个摇摆的词语,摇摆在曲折离奇,迷乱无绪。事故,是一个让人情感尽情宣泄的词语,它让人的个性有力张扬,让人的才智有效发挥。事故科,不是战场的战场,是简单与复杂纠缠的地方。这样的阵势,将表妹心中那些真实的话语吓得跑了个净光。为了伤难的表弟,表妹想借我残体上那张可倾吐语言的嘴还原事实的真相,岂不知草率的决定将机会一次次错失在身旁。

没有经历过事故的表弟突然填补了事故的空白。一直站着行走的表弟突然横卧到床上,一直清醒的表弟突然陷入深度昏迷。世上很多事物需要由浅入深的认识,唯独事故愿其永远陌生不要熟悉。不想,不等于它不来。一个人倒下,打破了亲友正常的脚步。奔走,需要健康的体魄;呼求,需要呼求的能力。我架拐站在缠着一头血染的纱布的表弟病床前,面对昏迷不醒的表弟,我大脑的屏幕上就不时的出现表弟被撞时惨烈的场景,猜想一个生命从清醒到昏迷那个瞬间切换的过程,猜想那个肇事司机将表弟甩在医院一扭身离去的身影。事故,最可显露人心的善恶美丑。表弟的脸肿胀如鼓,双眼各留下一条如线的缝隙。表妹贴着表弟的耳朵一声声呼唤,想以此唤醒昏迷的表弟,可表弟像块冰冷的铁没有丝毫反应。

30年前,我伤残后的并发症频频复发,我一次次住进那个叫做公社的医院。同样是一张病床,同样是血染的纱布,不同的是,我是病患,表弟是车祸。那时我这个表弟才十多岁年纪,他为了我放弃了对知识的吸取。冷变热,生变熟,他以弱小之躯肩负起伺候我的重担。今天,我面对倒下的表弟,却无能为力为他寻求一个公正。

站在表弟的病床前,我猜想着表弟如不是车祸把他击倒在这张病床上,他此刻是奔走在养育生命的土地、还是奔走在送子女上学的路上?还是奔走在工头手下的建筑工地?猜测永远背离着有情无情的现实。

医院,到处是车祸倒下的躯体。殷红的血迹,染红的纱布,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轻重有别,部位各异,但都离不开曾经完好无损的躯体。这里听见最多的两个字叫“逃跑”,知道书面语叫“逃逸”;这里听见最多的一件事是欠费,欠费的结果是停止治疗;这里看见最多的眼神叫期盼,听见最多的声音叫无奈的叹息。一张张病床接纳一个个倒下的躯体,一个个四壁合围的病房,成了目光处处碰壁的天地。倒下,事故的质地。所有的倒下,将所有的亲友连为一

nlc202309011206

体。看着病床前忙碌的身影,我问自己:如不是车祸,他们在这样的时间,是以何种的步伐奔走在宽广无边的大地?!

拐杖、残体,构成我在马路边等待返程的姿势。表妹一次次举手向公交车做着示意停车的摆动。一次奔向目标的启程,一次怀揣失望的返程,都是经宽敞的大路完成。看着一辆辆公交从身边不停的驶过,我想着我的存在是个错误。经验告诉我,不能和表妹站在一起,身边一个残者,那司机永远不会停车。缓慢,增加司机的成本。在这宽敞的大路上我真正理解了作为残疾人的自己。奔跑的车轮停止、车门打开,就是一种人生的机遇。

一对夫妇争吵着从那道叫做交警队的大门走出。隐约听见妇人对丈夫的埋怨。表妹和妇人的对话,让我知道了妇人的父亲被车撞伤司机逃逸的不幸遭遇。妇人埋怨丈夫无能,埋怨丈夫舍不得给交警送礼。

突然,一阵紧接一阵的嚎哭声覆盖了所有的声音。一具棺木,一溜儿披麻戴孝的人群展现在马路对面。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如犀利的刀,将穿流的空气撕扯得七零八碎。一个走过我身边的男子停下脚步,低声说道:哭的最凶的那女子的丈夫被车撞了。男子没有说出那个令人心悸的字,但我知道那女子的丈夫已去了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那个世界只能以死亡的形式才可抵达。一个世界减去一员,另一个世界就多了一员。历史就是这样加加减减向前奔走着。奔走是自然规律,但把死亡交给事故,事故就会狂妄自大。

如不是越走越宽的道路、越走越多的车辆诞生前我就已伤残,说不准我在这宽敞的大路上冷不防会伤残或者死亡。侥幸我提前伤残。万幸,我无车无钱。

表妹仍在向公交车摆动着那只粗糙的大手。放眼宽敞的大路,由西而东、由东而西的车辆如决堤的洪流滚滚向前。目光迷离中,我恍惚感觉在这驱动有序的流动中,在这目光难以抵达的前方,有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岔道口,让这奔涌的车流飞着奔着就突然的一声,让一些鲜活的生命突然消失在那道潜在的岔口。那道岔口是道黑白分明的分界线,线的一边是阳光普照,另一边是无边的黑暗。黑暗让奔走停止,让鲜活腐烂,让生命一去不再复返。因为没有复返,让我们永远难以将谜底揭穿。一个叫胡斌的人,一个叫孙伟铭的人,一个叫刘平的人,很多我不知名的人,都是以同样的疯狂将无辜的生命葬送进那岔口无边的沉寂和黑暗。一个叫谭卓的大学生,一个叫马芳芳的19岁少女,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一个怀有身孕的少妇等等数也数不过来的鲜鲜活活的生命,都是在宽敞的大路上以揪心的惨烈不再回身。从媒体得知,平均每天有175条生命死于交通事故。我凝视着这个数字,不敢随意找个数字或乘或加,我怕那个最后的数字刺痛我脆弱的神经。逝者已逝,大路上奔走的仍在奔走。站在奔流不息的大路旁,我只能为所有的生者祈祷,对车祸中亡故的生命沉痛的哀悼。

坚持就是机会,等待会有结果。终于一辆公交车在表妹的跟前嗄然停下。这样的结果是我与表妹拉开距离给司机造成的错觉。表妹手扒车门向我频频招手,唯恐一松手一个机会从手中失去。我挥拐向近在咫尺的目标拐拐靠近。明确了方向才有进步,一扇门打开一条通道。

公交车缓缓启动,表妹已拔腿向医院的方向匆匆走去。

返回陋室片刻就接到表妹的电话,告诉我表弟的病“又重了”就没了言语。重了!重到什么程度?重,让我想到生与死的搏击。

想着如何缓解危机,却在次日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身心透支的表妹突然加入病人的行列,放倒在医院的病床上高烧不退。一个意外又抢先一步,意外往往占领人生的高地。快慢颠倒,慢者居上,我的残体和拐杖幸运的没有将奔走失去。计划意外打破,目标突然改变,我将拐杖扶助的奔走调转至医院的方向。

大地上仍是奔走的身影,奔走的腿脚,奔走的车辆,奔走在相同不同的目标和方向。奔走,一个世界的气息和生机;奔走,检验着奔走的姿态和意义。

上一篇:教学教案:从现在开始下一篇:税制改革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