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2024-04-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精选6篇)

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发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 【发布日期】2004-06-25 【生效日期】2004-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新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04年6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4年6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本法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四条 国家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其指定的农业机械产品。

第五条 国家采取措施,开展农业机械化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第六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负责农业机械化有关工作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第二章 科研开发

第七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采取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第八条 国家支持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加强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支持农业机械科研、教学与生产、推广相结合,促进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第九条 国家支持农业机械生产者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

第十条 国家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鼓励引进外资从事农业机械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

第三章 质量保障

第十一条 国家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对农业机械产品涉及人身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强制执行的技术规范。

第十二条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根据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可以组织对在用的特定种类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

第十三条 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负责,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零配件供应和培训等售后服务责任。

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在其生产的农业机械产品上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第十四条 农业机械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农业机械使用者造成农业生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农业机械使用者有权要求农业机械销售者先予赔偿。农业机械销售者赔偿后,属于农业机械生产者的责任的,农业机械销售者有权向农业机械生产者追偿。

因农业机械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十五条 列入依法必须经过认证的产品目录的农业机械产品,未经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禁止出厂、销售和进口。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产品。

禁止利用残次零配件和报废机具的部件拼装农业机械产品。

第四章 推广使用

第十六条 国家支持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推广农业机械产品,应当适应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并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农业机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可以委托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对其定型生产或者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测,作出技术评价。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应当公布具有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农业机械产品的检测结果,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选购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信息。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农业区域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并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等建立农业机械示范点,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第十八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根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与加快农机具更新的原则,确定、公布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省级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公布省级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

列入前款目录的产品,应当由农业机械生产者自愿提出申请,并通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进行的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鉴定。

第十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国家支持和保护农民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自愿组织区域化、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水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区域化、标准化种植为借口,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十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应当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管理。

农业机械使用者作业时,应当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农业机械,在有危险的部位和作业现场设置防护装置或者警示标志。

第五章 社会化服务

第二十一条 农民、农业机械作业组织可以按照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为本地或者外地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各项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有偿农业机械作业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

国家鼓励跨行政区域开展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农业机械跨行政区域作业,维护作业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务,并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应当根据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需求,提供农业机械示范推广、实用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化服务。

第二十三条 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

第二十四条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应当具备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和具有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保证维修质量。维修质量不合格的,维修者应当免费重新修理;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维修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维修者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自愿成立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为会员提供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二十六条 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生产者增加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投入,并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和制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当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

第二十七条 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补贴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可以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也可以采用贴息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贷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八条 从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服务的收入,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国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应当建立农业机械化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免费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依照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的,责令改正,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在鉴定工作中不按照规定为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进行鉴定,或者伪造鉴定结果、出具虚假证明,给农业机械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违反本法规定,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对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鉴定的,由上级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截留、挪用有关补贴资金的,由上级主管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截留、挪用的资金,没收非法所得,并由上级主管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所在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法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2012年8月27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于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现已实施8年。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汇报我县贯彻实施《促进法》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促进法》颁布实施后,我县的农机化发展现状 XX县幅员XXXX平方公里,耕地XX万亩,农业人口XX `万,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全省农机化试点县。《促进法》实施八年来,苍溪农机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指引下,紧紧围绕着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总体目标,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管理,在农机政策法规执行、农机推广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农机安全监管、农机质量监督、扩大社会服务等各方面扎实推进,使全县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止2012年6月底,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67.9万千瓦,装备总值3.78亿元,农机总收入3.93亿元,农机从业人员达2.2万人。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等综合

- 1 - 作业机械2.6万台(套),全县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8.14%;全县拥有机电提灌站675处,可控灌面积17.9万亩,保灌率为77%;全县喷灌10处,可控灌面积3500亩;全县建设乡村机耕便民道13497公里(主要是村组道路),通达率为58%;全县共有拖拉机4398台;全县拥有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农机生产企业4家,经销企业7家,农机销售、维修摊点122个。本县生产的红驰牌、农利牌收割机、耕整机、脱粒机全部进入国家推广目录和补贴目录,畅销16个省、市,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

二、《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情况

《促进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农机化法律体系,为促进和规范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自《促进法》颁布实施的八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贯彻实施各项工作。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产品质量及其市场监督、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技术培训及科研开发、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和农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宣传,为贯彻实施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为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快速了解《促进法》的立法背景、作用、意义和主要内容,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方案,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深入开展宣传活动。一是抓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在《促进法》颁布实施之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人大副主任等县领导和农机 - 2 - 局局长分别就《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作了电视专题讲话,引起了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在县电视台播出农机化宣传标语62幅,拍制播放了反映我县农机化成果的电视专题片——《金风扬帆正当时》,并在县电视台《科技之窗》栏目制作了《微耕机的使用与保养》、《微耕机的维修常识》和《联合收割机的使用方法》等农机知识专题讲座,在《梨乡农事》栏目制作了《联合收割机助农增收》和《农机大户的致富路》等多期反映农机题材的节目。在县电视台、《XX周讯》和《XX党政网》上全文刊载了《促进法》的内容和宣传标语以及农户购臵补贴的申报程序。近两年来,有关农机方面的信息宣传,不仅在县电视台和《XX周讯》上播报,还频频见诸于《XX日报》、《XX日报》等报刊。通过电视和报刊等媒介,有效地扩大了宣传面,提升了农机化法规的影响力。二是抓会议宣传。充分利用全县大春备耕、抗旱双抢、平安农机创建推进会以及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会等农村工作会议,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让广大基层干部全面系统地了解《促进法》,进一步增强抓农机工作,发展农机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心。三是抓流动宣传。在《促进法》颁布之时和实施一周年庆典之际,录制宣传磁带,出动宣传车,在县城主要街道和各乡镇巡回流动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在县城和各乡镇街道悬挂宣传横幅226幅;在公路沿线和各村组主要路口的石壁、墙体上书写宣传标语300余幅。四是抓农时季节宣传。在每个农时季节前,抓住农民关心农机、购买农机

- 3 - 具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机、工商、质检等部门,带领农机销售企业深入全县各大场镇,开展“送法律知识下乡、送农机科技入户、维护农民权益”活动共100余场次,发放农机化法规和农机信息、技术宣传资料3万余份,使《促进法》的精神和内容深入基层、深入民心。五是抓信息宣传。我们在大力宣传贯彻的同时,狠抓宣传信息的采集、上报和反馈工作,大力宣传《促进法》在我县的贯彻实施情况以及农机化工作的经验、特色、亮点。做到了报刊上有文、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进一步增强了《促进法》在我县的影响力和知晓面,巩固了宣传效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的宣传活动,为该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领导,确保贯彻实施工作落到实处。为将《促进法》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县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贯彻实施工作的领导。一是按照《促进法》的规定,将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了我县国民经济“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其它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发展。二是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大力支持我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县政府每年都组织召开一次全县农机化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我县的农机化工作,引起了乡镇领导干部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三是分管农业的县领导多次带领农机部门的同志上广元、跑成都,到省市相关部门汇报我县的农机化工作,争取项目资金近1.8个亿。四是县政府将乡村机耕道和机电提灌等农机基础设施,- 4 - 纳入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层层分解任务,纳入对各乡镇和农机部门的目标考核。特别是从2006年起,县政府将农机推广任务下达到乡镇,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实行倒扣分考核。由于政府重视,领导到位,措施有力,我县每年的农机购臵补贴任务都在全省率先完成,大大激发了我县农户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热情,工作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狠抓推广,努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农业机械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我们认真按照《促进法》的规定要求,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努力提高我县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一是狠抓项目投入。为引导广大农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具,激发他们对农机的投入热情,县农机局积极向省市主管部门争取国家农机购臵补贴项目。由于工作积极主动,截止2012年6月底,我县共争取到国家和省级财政农机购臵补贴资金7722.9万元,是全省享受补贴资金最多的县之一。为确保农机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县财政每年按到位补贴项目资金的10%配套工作经费,在补贴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县农机局因地制宜,创新方法,抽派业务骨干带上电脑等办公设备蹲守在农机补贴经销企业现场办公,将购机补贴的资格审查、合同签定、上牌办证、喷号建档等9个程序一次性办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为购机农户户均节约路费成本200元以上,真正做到了惠民便民。我县实施农机补贴的“一站式”服务的做法受到了省、市部门领导的充分

- 5 - 肯定和购机农户的普遍好评,并被省农机局在全省推广。购臵补贴政策实施七年来,共实施补贴农户31000多户,补贴机具31920台(套)。通过项目“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带动农户投入达1.5亿,购臵各类农机具3.64万台(套)。我县率先在全市推广世界名牌联合收割机“久保田”和插秧机,2012年我县推广机插秧机具24台,推广机插秧5020亩,经测算机插秧亩产692.4公斤,比普通水稻亩增产55公斤,增产率达8.6%。二是狠抓示范引导。农机新机具的引进和现场演示,是抓好农机推广的有效措施。七年来,共召开全县性和区域性农机推广现场会56场次,现场操作示范了联合收割机、耕整机和插秧机等新型农机具的作业情况,让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现场观摩、直观感受了农机新科技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巨大作用。三是狠抓技术培训。为使农民能买会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我们依托农机校,大力开展对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培训,共举办农机化培训班16场次,现场培训和以会代训达12000多人次。四是狠抓科研开发。县政府每年都在“县科技三项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农机科研开发。

(四)依法监管,规范农机产品市场。加强对农机产品的质量监管是《促进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的贯彻好《促进法》,每年农闲时节,县农机部门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工作组,大力开展农机质量大检查,全面清理整顿农机生产、销售市场,规范农机维修网点,严格农机产品准入,对全县 - 6 - 112家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摊点)进行拉网式检查,八年共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行为38起,在有效打击经销伪劣农机产品行为,规范农机市场,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强化监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县农机监理部门认真履行《促进法》规定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切实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和事故处理条例》的具体规定,严格执法,全面监理。一是抓源头管理。严把拖拉机和驾驶员入口关,严格办证程序,严格驾驶员和农机操作手培训、考试,坚持超标车辆不发牌、考试不合格人员不办证。认真抓好一年一度的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年检年审工作,每年检审率都保持在95%以上,努力把农机安全隐患遏制在源头。二是抓优质服务。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象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法律常识和安全意识相对较差,仅靠强硬的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是不行的,甚至会引发执法冲突。为此,县农机监理部门转变工作思路:以服务促执法,以执法强服务。在县监理机关大力开展“一杯清茶、一声问候、一脸微笑”“三个一”优质服务;一切从方便群众出发,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并在礼拜天和节日安排值班,方便群众办证取证;将农机监理办证程序、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上墙公示,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一目了然,明白清楚。由于工作出色,群众满意,县农机监理站被评为了省级“文明监理、优质服务”

- 7 - 示范窗口单位。三是抓路检路查。为严厉打击“黑车非驾”、无证驾驶和拖拉机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县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常年奔赴在乡村路上,执法检查,纠正违章。八年共查处“黑车非驾”72起,纠正违章873起,强制报废拖拉机46台。四是抓安全常识培训。为提高广大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操作手的安全生产意识,县农机监理站把对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操作手的安全生产常识和法律知识培训,作为整个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针对我县联合收割机和耕整机等田间作业机械快速增加的实际情况,县农机局多次组织监理人员,在全县原9个片区,分别对所辖区域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手和水利农机员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开展安全生产常识和相关法规知识培训,印发安全宣传资料2万余份,赠送《农机安全法规知识汇编》5451本,在宣传农机法规的同时,有效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截止2012年8月,我县农机安全已取得连续17年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的优异成绩,县农机局也多次被省市主管部门评为农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五是抓内务管理。县农机监理站规范档案管理,及时清理已过期一年的驾驶人员档案,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车辆普查活动,对已报废但又销档案的车辆逐一排查核实。

(六)创新机制,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有效贯彻《促进法》关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定,我们立足县情,坚持“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切实解决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农时季节劳动力紧缺的 - 8 - 矛盾为着力点,积极探寻新时期“农机为农服务”的新途径。以培植发展农机大户为突破口,引导农机户在农机具自用的基础上,还开展对外有偿服务,同时,充分利用我县现有农机资源,积极引导农机户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专合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通过近几年的引导发展,全县现有村级农机协会89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584个,其中生产环节的机收服务队12个,机耕服务队286个,机灌服务队183个;农机装备在1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10164户,5万元以上的1138户;仅靠农机作业服务,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户就达2350户。尽管当前我县农机化服务组织的组织形式还较松散,规模还不大,但已初见成效,并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农机大户王咸秀,投资23.58万元购回一台世界名牌“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并配购了一台价值7万余元的农用货车,用于运载“久保田”,每年参加省机收服务队开展省内外跨区作业,年实现纯收入达12万余元。成立了万丰农机合作社,其作业服务不仅覆盖南充、广元,还远至海南、河南,实现了机收和农户的双赢。

(七)夯实基础,着力抓好乡村机耕道和机电提灌站建设。为把《促进法》关于“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把以乡村机耕道和机电提灌站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来抓。特别是自2001年省政府明确将乡村机耕道建设职

- 9 - 能交由农机部门实施以来,我县的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八年来,共争取国家和省级乡村机耕道建设投入项目资金4963万元,带动群众自筹11000万元,全县建设乡村机耕便民道13497公里(主要是村组道路),新改建机耕道1036公里,整治硬化547公里,全县现有乡村机耕道14330公里(含田间道路),其中整治达标2219公里;共争取机电提灌站建设资金3462万元,新改建90处,10千瓦以上的机电提灌站675处,控灌面积17.9万亩;安装节水灌溉设备10处、控灌面积1729亩;新增农机库棚4.1多万间,共57.6万平方米。到2012年8月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7.9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达3.78亿元,农机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八)农机工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农机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小型四号米机、小型玉米脱粒机、贮粮罐和针灌节水设施等农机具,已获国家专利17项;我县自主研发、生产的红驰牌、农利牌收割机、耕整机、脱粒机全部进入国家推广目录和补贴目录,畅销16个省、市,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

三、《促进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复合型、高性能的农机具较少。农民对畜牧饲养、加工环节、果枝修剪等农业机械的需求空间还很大,对农机新机具推广的速度和力度还需加强。二是国家投入有限,地方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对农机化发展的推动力还不能满足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需求,特别是机电提灌和机耕便民道的项目资金较少,离 - 10 - 实际需求相距较大。三是由于现行农机监理法制体制不顺,农机监理责任重、装备差、手段弱,监管乏力,农机安全生产隐患突出。四是企业贷款难。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投入先进的设备,同时还要加大人员技术的培训,但这些对于一个刚发展的企业来说,需要政府的扶持。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强化领导,加强协调,凝聚农机化发展的合力。继续加大对农机化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深化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并将每年的农机化重点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的综合目标考核,提高乡镇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做好与各级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争取更大的支持与配合;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将本地的农机化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水利农机员职能作用,与县农机部门一道抓好他们的工作考核。努力在全县形成各级重视,上下联动,加快发展的合力。

(二)争取项目,加大投入,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县农机部门要广泛捕捉信息,积极主动地争取相关农机项目资金,特别是争取农机购臵补贴项目,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有力地提升我县农机装备水平,减轻农民负担;争取机耕便民道项目、提灌站项目,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县政府也将在地方财政配套和科技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最大限度地增加对农

- 11 - 机化发展的投入。

(三)围绕新村,突出重点,打造农机化发展示范片。紧紧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在条件较成熟的地方规划农机化发展示范区或农机示范园,在农机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继续探索适合我县山区特点的农机化发展新路子,引导示范区农民优先发展,并通过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其他区域全面发展。

(四)狠抓源头,严格监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要严格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和事故处理条例》,切实加强源头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严把培训考试和入户办证关口,不断改善执法手段和设施条件,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切实开展依法行政。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农机校建设,提高对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手培训的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利用公安交警部门的执法优势,大力支持和配合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实现安全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坚决杜绝农机重特大事故,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促进法》提供保障。

(五)立足服务,创新机制,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要围绕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建设,立足“为农服务”,狠抓机制创新,充分整合农机人才、物质、管理和技术资源,积极引导原乡镇农机站人员改制组建新的农机经营实体,并以农机大户为依托,鼓励农民在农机维修、农机作业和农机加工等方面,大 - 12 - 力发展多元化、紧密型农机专合服务组织,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和农机户“配件、维修”“两难”的问题。县农机局要加强对各种农机作业收费价格的指导和信息服务,努力提高农机作业的普及率。

篇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促进法》的问世经历了几十年的酝酿。1983 年, 我到国家农牧渔业部农机化局修理处工作之初, 就参与了当时称为《农机化法》的有关收集整理农机维修方面资料的工作。由于认识上的分歧等多方面原因, 立法进展缓慢, 在前辈们的努力争取下, 几经波折反复, 直到上世纪末才以《促进法》的名称正式由全国人大列入立法计划。当时, 我已到部鉴定总站任职, 负责鉴定业务。因为工作关系我较多地参与立法外围工作, 配合开展《促进法》起草调研和素材提供, 和全国人大农委、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 有关部委领导及法律草案执笔同志朝夕相处, 翻阅资料研究国内外的做法和经验, 讨论思路和框架, 受益匪浅。当时, 我们的观点一是鉴定和质量监管作为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既需要法律的支撑, 也需要法律的约束。二是农机产品田间试验周期长、成本高, 生产企业不愿意下功夫做, 许多新产品未经过试验就匆忙推向市场, 导致适用性差、故障频发, 用户投诉激增。因此, 在完善推广鉴定制度, 加强监管以保护农民权益非常必要。也有同志有不同意见, 认为要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解决质量监管问题。期间, 不同观点相互碰撞, 经常争辩得面红耳赤, 辩论促使大家从更高层次、更符合国情的角度思考问题、起草有关条款。最后, 有四条涉及农机鉴定的内容正式写入了 《促进法》第三章“质量保障”部分。其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鉴定机构有责任从满足农业机械使用技术要求和推广先进技术的目的出发, 对农机产品进行检测及评价, 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选购先 进 适 用 的 农 业 机 械 提 供 信息”, 从法律层面明确了鉴定与推广的关系。第十八条明确规定, “采用公布目录的形式引导和促进先进适用农机产品的推广。列入目录的产品, 应通过鉴定机构进行的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鉴定后向社会公布”, 凸显了鉴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除了鉴定和质量管理, 《促进法》其他各章节的内容也经历了多次调研讨论、反复修改锤炼, 可谓好事多磨。围绕立法我参加了若干次会议和调研活动, 印象最深的是列席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讨论《促进法》草案。我们作为农业部工作人员分在不同小组, 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许多领导和知名人士、专家的发言, 各组就《促进法》立法的必要性、时机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有赞成意见也有其他意见, 争论比较激烈。我们坐在列席位置上很紧张也有些担心, 平心而论, 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 要不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多年来一直都有不同认识和争论。在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大量进城的今天, 农业不要机械化或许是不可思议的。但当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个论断, 即使我们长期从事农机化工作的人也曾经犹豫彷徨过, 记得 1979 年秋我考入北京农机化学院, 新生入学的第一场重要报告, 就是上面来人宣布 1980 年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需要重新考虑云云。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促进法》最终能够达成共识, 上升成为国家的意志, 由国家最高领导人签署发布, 说到底是因为《促进法》根植于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的深厚土壤之中, 符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颁布《促进法》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意愿, 是非常英明、完全正确的决定。2004 年 11 月 1日生效的《促进法》共八章三十五条, 内容涵盖农机化全程。法律文本逻辑严密、指向精准, 凝聚着农机人和立法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10 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促进法》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对我国农机化发展起到的强大促进作用毋庸置疑。

《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在宏观指导农机化发展层面作用尤其显著。2008 年, 我从部鉴定总站调至农业部农机化司, 负责法规建设和科技管理。当时《促进法》已经颁布实施, 我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司长深入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法》, 重点是参与调研起草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下称“《意见》”) 。我和同志们走访基层、草拟文本和背景材料, 多次参加国家发改委主持的讨论会, 提出对《意见》修改的建议。2010 年 7 月 5 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意见》, 《意见》将《促进法》的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 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推动、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最全面最有分量的文件。提出的促进农机工业和农机化发展的 10 条政策措施,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 《意见》第八条提出把农机农艺融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农机与农艺作为一个产业技术整体对待, 要求探索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 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 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 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 将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最大限度的融合起来, 带动广大农民科学种田。10 年来, 农机农艺融合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为我国粮食十年连续增产做出了贡献。在贯彻《促进法》关于加强安全管理的要求方面有一个重要举措, 是 2009 年 9月 7 日国务院颁布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下称 《条例》”) 。依据《条例》规定, 农业部发布了 《拖拉机安全操作规程》《农业机械安全实地检验办法》《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 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各地也相继出台或修订了 37 部地方农机管理条例和政府规章, 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范围和安全监管措施。

10 年来, 《促进法》和后续出台的《意见》及《条例》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框架, 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的同时, 为落实《促进法》第二十七条“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 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的要求, 中央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 2004 年的 0.7 亿元增加到 2013 年的 217.5 亿元, 覆盖所有农牧县区, 亿万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0 年间全国农机总动力增加 70%, 极大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促进法》的引领下, 农业部提出在巩固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 坚持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迅速发展, 从机收向跨区机耕、机插、机播等环节扩展。10 年来, 落实《促进法》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培育发展主体方面, 农业部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完善有关扶持发展的措施;在加强质量管理方面, 农业部提出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综合管理的多项举措等。2006 年, 农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实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 对农机维修资质和维修质量监督管理等做出了要求, 促进农机维修业健康发展。贯彻《促进法》要求, 农机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了填补空白的步伐。

总之, 《促进法》 实施的 10年, 农机化宏观管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进展, 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指导作用。《促进法》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 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预计 2014 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 收 综 合 机 械 化 水 平 将 超 过60%, 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实现从主要依靠人畜力到依靠机械化作业的历史性转折!

《促进法》的作用不仅仅限于宏观管理层面, 对指导促进农机化各层面的工作都发挥着显著作用。2011 年, 我奉调到部农机推广和监理总站主持工作, 在推广和监理工作方面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10 年来, 各级农机推广机构围绕落实 《促进法》等法规政策要求, 稳步推进农机化向全程化、全面化发展。各级农机推广机构以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为目标, 以突破机械化薄弱环节为重点, 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推广项目, 开展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收、机采棉、油菜和马铃薯机播机收等主要农作物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结合生产实际, 细化技术内容, 总结建立了一系列农机化生产技术规范和机具操作规程, 形成了适宜不同地区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机具配备方案, 加快了机械化薄弱环节突破进程。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方面, 推广机构发挥骨干作用, 集中众智、廓清思路, 启动了一批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项目;建立了一批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甘蔗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县。各地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 开展保护性耕作、水稻直播、垄作沟灌、固定道作业、离子体种子前处理、青贮收获、秸秆捡拾打捆、移动烘干、低温干燥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推广花生、马铃薯、甘薯、番茄、大蒜、生姜、大葱、黄烟、茶叶及林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蔬菜移栽、二氧化碳增施、温室补光和微灌、烟雾机病虫害防治、电磁防霜冻技术, 水果和畜禽产品保鲜等设施农业先进技术装备, 以及机械增氧、投饵、水体活化循环使用和温、光调控、水质测控、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等养殖技术;在特定区域推广激光平地、对靶喷药, 定量施肥;采摘机器人、智能中耕除草、果蔬分选、无人机等智能农机。技术推广由主要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渔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 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油成效斐然。本着“因地制宜、先易后难、适时推进”的原则, 在丘陵山区推广应用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机械装备, 逐步缩小区域间机械化发展差距。各级监理机构围绕贯彻落实《促进法》和《条例》, 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管职能, 创新服务方式, 将农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分解到各级党委、政府, 纳入考核范围,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促进安全生产与农机化健康发展相协调。安全监管“关口”前移, 加强牌证管理、安全检查、实地检验、宣传教育, 将不安全因素排除在作业状态以外, 重拳治理打击非法违规行为。积极改善监理机构装备条件, 在中央投入的带动下, 各地争取地方财政支持累积超过 3.2 亿元, 配备农机移动检测装备, 显著提升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坚持开展“农机安全村”“平安农机”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 开展免费管理, 减轻农民负担, 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10年来, 全国农机事故次数、伤亡人数呈下降趋势, 安全形势平稳。在纪念《促进法》实施 10 周年之际召开的全国农机推广和监理站长工作会议, 提出了贯彻深化改革要求, 做好推广和监理工作的新思路。农机推广在坚定公益性定位、抓好系统建设、强化实施项目带动的基础上, 通过机制和方法创新, 增强“一个意识”, 突出“两个先行”, 深化“三个融合” (即增强技术立站意识, 突出试验示范和培训先行, 推广机制创新与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融合、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农机监理以深入落实 《促进法》和《条例》为主线, 树立红线意识, 强化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创新和农机安全检测手段创新, 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全国农机推广、监理系统十几万干部职工团结一心, 携手并进, 吹响了贯彻落实《促进法》新的号角。

篇4:农业机械化促进机制研究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支持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47-04

一、导言

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政府已经将发展农业机械化列入国家支持政策,提出走符合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近几年来,有关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理论支撑。

(一)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制度的历史变迁

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的,伴随着制度变迁发生了重大波折。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市场需求机制为基本特征,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个体农民拥有和经营农机数量迅猛增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当改革的设计目标还远远没有定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上时,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系列实践清晰地走在市场化道路上,承包制中的农机户是最早的市场活动主体,农机经营服务一经诞生即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买自用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已被打破,初步形成了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个体私有私营农机为主导的历史时期。农民成为农机投资与经营的主体(林万龙,2007)。

(二)农业机械的功用

农业机械是在农业生产中代替人力和畜力来进行农业耕作的现代化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传统农业的劳动强度,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另外,农业机械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现在的购机者主要将农业机械作为资本品投资购置,用于提供作业服务来获取收入,增收致富。另外,农机的购置还满足了购机户自身的生产、生活需求,如完成自己的农田作业,甚至将运输机械还作为交通工具使用,成为生活水平的一种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业机械在农民中所拥有和使用的程度已成为农民致富、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手段。这些都说明了农业机械在我国具有多功能性这样一个独特的特点(2005,侯方安)。

(三)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颇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如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原有农用机械化水平、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程度等因素影响了农机的户有户营发展水平(陈升,1986)。杨敏丽等学者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显著相关,农机化作业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约1个百分点(杨敏丽,2003)。祝华军利用农机净值建立估计模型得出了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同农业劳均农机净值和劳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的结论,即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农机净值增加1元,则全国将有11万农业劳动力被农业机械替代出来(祝华军,2005)。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将进行分析。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与变量设置

(一)数据资料的选取

在样本指标选取上按照全面性、简洁性、可操作性原则,参阅国内相关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选取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选取时段为1983~2006年。这是因为安徽凤阳地区极少数生产队从1978年年底开始试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的大范围推行是逐步实现的。1980年1月。全国只有1.0%的村庄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1980年12月為14.4%,到1983年底,97.7%的村庄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林毅夫。1988),因此,本文认为1983年是我国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时间分界点。

本文数据均取自历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并进行适当处理,其中,2006年的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供的统计数。同时,本文认为在这个时期以1996年为分界时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式和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的影响,本文也有意考察这个政策变化的影响。

(二)变量设置

本文在度量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时,选取了劳均土地经营规模、农民可支配纯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转移比率、农业机械产品价格、政策变化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1被解释变量——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本文关注的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这一概念,对其测算是一个关键,农业部根据耕整地、播种和栽植、收获、粮食、植保和灌溉机械化程度计算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学术界通常取前三项作业机械化程度,按其权重其平均值,但是,这种方法误差很大,业界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计算也颇复杂。考虑到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产环节差异太大,对机械化要求不同,在此不直接测算各项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而是采用亩均农业机械总动力(PAM)的高低来反映农机化发展状况,其高低可以直接测度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这里不考虑农业机械从事非农生产和用于农民生活中的比重,而假定本文所界定范围的农业机械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2解释变量。农业机械的使用目的直接决定其发展的一些因素选择。改革开放前,农业机械以规模经济技术因素投入。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影响其增加的因素显然不同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成为一般的资本品,私人投资成为主体,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从事农机作业服务,获得收益,增加收入,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目的是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活舒适性。因而,农民的收入等个体因素均会对农业机械投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里设定农机作业价格、作业成本以及单位面积作业收入不变,综合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计量分析中考虑以下几个:

(1)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本文以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均经营耕地面积(PFL)来反映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据有些研究和作者的调查表明,地块平均大小(即耕地细碎化程度)比该指标还要小,更适合用在此处分析,但是系统的统计资料并不完整,无法使用,因此,本文借PFL来反映土地经营规模,规模越大,越能充分发挥农机作业的规模效应,降低单位作业成本、地块间转移成本和交易成本。从农业机械发展的总量上看,一些学者预计的由于受到户营耕地细碎化对农业机械化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似乎并没有出现,其中原因值得

研究,难道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背离基本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自然规律”?

(2)农民受教育水平。本文使用农民人均接受教育年限(PFE)反映受教育程度。农民接受教育时间越长,对新技术和信息了解越多,掌握越快,更易于推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会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RPFI)的提高,使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主要经济指标,生活舒适程度的提高创造了对农业机械技术的需求,推动着农机作业服务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民更加有经济能力投资购置农业机械来开展服务,获得过多的收入。

(4)农业机械产品价格。这里取机械化农具定基价格指数(FIP)来反映其影响,该指数越高,农民增加农业机械投资的可能性会越少。

(5)劳动力转移数量。农业劳动力转移越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推力越大,本文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率(RLT)来考察其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6)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文中采用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即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相对比重与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所有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之间的比例这一相对数值来比较研究农业劳动报酬的差别。同时,对其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7)有关政策的变化。虽然1983年后农业机械的生产和销售取消了计划经济下的调拨配给制度,并已按照市场化运行,但是农业机械作业所需的柴油、生产所需的钢材等原材料还维持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价格双轨制状态,因此,该时期内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还维持以物资调拨、平价供应隐性补贴的形式。补贴数据与力度无法按照经济指标来获取统计数据。而市场化改革后,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以财政资金为主但资金分散杂乱,本文认为,此研究期间的国家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力度不变,本文以1995年为界线设立政策变化虚拟变量(D1)进行检验。

除上述因素外,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发展速度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如GDP的增加,改善了农业机械生产和作业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政府采取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考虑到与农民人均收入的高度线性相关性,这里仅以RPFI变量进行考察,以避免引进严重的多重共线;国家整体水平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使更多品种型号和更高质量的农业机械得以设计生产,农业生产的需求得以满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于农业机械研发方面的投人数据如R&D;投入强度没有相关历史统计对比,而且基础理论研究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滞后期难以量化,故本文对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归入随机误差项。

各变量含义及预期影响方向见表1。

三、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模型构建

本研究使用全国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以探究以上解释变量因素可能对农业机械化造成的各种影响及其水平,以及它们中间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首先对亩均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PAM)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经过取滞后期m=1,2,6分别检验,可以看出,PAM不是引起CAP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是,CAP是引起PAM变化的Granger原因,因此,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中不宜排除CAP。本文采用了普通多元线性单方程形式进行回归分析。

(二)估计结果

本文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进行估计,并使用Newey-West异方差自相关一致协方差方法校正参数估计值的标准差,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除了农民人均接受教育年限(PFE)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这两个变量外,其他变量都达到了1%和5%的显著水平。但是,农民人均耕地面积(PFL)这一变量的符号与预期并不一致。

对模型估计的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受到农民人均纯收入(RPFI)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比例(RLT)的显著影响,且都有正向影响关系,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一致。农民收入提高了,一方面代表着农民生活水平上的提高。农民租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完成部分农田劳动的愿望也会随之增强,而且也更具有经济的负担能力;另一方面,农民收入的提高使的农民有经济能力购置更多的农业机械为自己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开展对外作业服务赚取更多收入。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越多,意味着在相对稳定耕地上从事生产的劳动力越少,越需要更多的农业机械来完成更多的农业生产环节,推动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受到农业机械销售价格水平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讲,机械价格越高,租用农业机械的价格也会高,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民对其反应越敏感,会较少购置和租用农业机械,这也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因此,价格水平(FIP)对农业机械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理论预期也相一致。

3从理论和经验认识上看,农民文化水平(PFE)越高,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有利于购置和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但从估计结果看,这一影响不很显著;同样不很显著的还有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理论认为该指标越大意味着农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会越高。农民从种地中获得的收入比例越高,会从根本上鼓励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但估计结果仅在10%的水平显著。

4农民人均耕地面积(PFL)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构成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与理论预期方向不相一致的一个变量,也与众多学者一致认为的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观点似乎矛盾。但就我国农村现阶段的具体发展状况和农业机械功用而言,这一结果具有现实性。因为农民购置农业机械一方面为他人提供作业服务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大量的小型农业机械,如小四轮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等主要是农民自购自用,有的兼用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因此。这一结果说明农业机械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已经出现。

5本文对于政策变化(D1)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的估计结果也是显著的,表明农业机械化对政策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四、结论与启示

从本文对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与对相关政策的启示一并总结如下:

第一。农民收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增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内在力量,国家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尤其是种粮农民的收入也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第二,农业机械的价格水平还是影响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进行直接补贴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可以提高农民的购机积极性,提高新型农业机械的存量水平,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目前不应将小型的行走动力机械纳入补贴范围,通过下面的结论会更清楚其中原因。

第三,本文研究表明,家庭承包制造成的耕地细碎化并没有对农业机械化产生负面影响,表明农民對农业机械的重复投资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效率损失,对此应当引起关注。应从如何引导农机专业户开展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上来寻找解决办法,方式和机制需要发展和创新。

第四。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政策是适宜的,符合我国农民、农业发展现状。但是,政策的调整应慎重,尤其是注意政策的变动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造成重大起伏,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和长期稳定是必要的。

篇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冀政[2010]15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立足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提高农机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提高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推进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的机械化进程。加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产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48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以上,玉米机收水平达到20%,农作物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50%。实施耕作制度 改革,在适宜地区深松耕达到100%。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蔬菜产业、养殖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稳定在620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继续推广机械化深松、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播、机收、化肥深施、水稻机插秧、机收技术,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机械化耕作制度。马铃薯生产90%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水平达到50%,水稻机插秧、机收分别达到40%,农作物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蔬菜产业、养殖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得到完善,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机流通体系和完善的农机售后服务网络。

(二)主要任务

1、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推广轻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加快提升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突出抓好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的组织实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2、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带动农业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联户合作,积极发展农机作业公司和农机跨区作业组织,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培育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扶持引导农机大户及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适用的农机。加强抗旱排涝和统防统治机械化专业服务队伍建设,保证抗灾减灾需要。

3、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大力集成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玉米联合收获、水稻机插秧机收、设施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节水灌溉、精量播种、玉米化肥深施、机械化病虫害防治和以秸秆青贮、压块饲料、生物质能源为内容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同时加强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建立农机和农艺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化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4、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机安全 使用制度,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监管能力。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农机示范乡(镇)、农机示范村等活动,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规范农机执法行为,在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三率”(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的同时,加大力度做好卷帘机、微耕机等设施农业装备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农机安全技术状态和驾驶员操作水平,努力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安全、节约、高效、和谐的发展环境。

5、加强农机质量监督和维修管理。规范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强化对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完善各级农机质量投诉组织,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加强农机维修执法工作,维护农机维修市场秩序,提高农机维修质量。

6、推进农机工业发展。坚持市场为导向,鼓励中小企业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大农机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改善企业研发和生产条件,提高农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水平,落实农机各项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积极开发生产适合家庭经营需要的中小型、轻简化、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机产品,走专业化、科技型发展道路,提高我市农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 息服务平台,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提高维修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各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依法落实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结合本地情况,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有效措施,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和相关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地方财政要将农机推广体系所有人员工资以及农机推广、管理以及安全监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好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合理确定补 贴资金规模,市县财政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宣传、信息档案建立、确定补贴对象、公示、机具核实等方面的支出。加大对新型农机具、新技术研发、制造、推广的扶持力度,市县财政要配套必要的农机推广专项经费,支持在适宜地区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深松整地、玉米化肥深施等农机作业。积极开展农机保险业务,有条件的县区可对参保农机给予保费补贴。

(三)明确部门分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意见。水利部门要做好灌排设备更新改造规划,推广普及节水灌溉设备。发展改革部门要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部门要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监管。商务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流通行业的指导,加快农机流通体系建设。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支持力度。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部门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机信贷、保险业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颁发营业执照的管理。石化、石油部门要保障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排灌及抗旱用油供应。税务部门要落实农机服务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免征农机机耕和排 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继续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进一步落实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其他部门也要根据职责积极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行业协会要当好政府与企业、农户的桥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作用。

(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推广、试验鉴定、维修执法、教育培训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抓紧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落实建设投资。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改善农机保养条件。加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农机销售市场、配送中心电子统一结算、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和区域性售后维修服务中心等农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各类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扶持力度,满足合理信贷资金需求,做好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合理审慎确定抵押率,采取灵活的贷款期限与还款方式,为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多元化融资提供便利。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的农 机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农机制造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为购机农民提供担保。

(六)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启动农机培训工程,定期对农机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维修执法和试验鉴定人员、教学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农机化系统的整体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加强农机技术和农机操作使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大力培养农机手和维修能手,提高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提升农机操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推进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和考评员队伍建设,鼓励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推行农机修理、农作物植保、饲料加工设备维修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和持证上岗。

篇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 者:项冠凡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 刊 名:上海农村经济 英文刊名:SHANGHAI RURAL ECONOMICS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上一篇:伤感爱情诗歌《当我们相互远去》下一篇:自适应压电桁架结构多目标最优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