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

2024-04-30

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共10篇)

篇1: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

关于李姓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李。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李的同学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李姓的来源和李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李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李姓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李姓的来源

李姓的来源:传说李姓的直接来源是商朝官名——大理。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一。李姓在唐朝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耳、李冰、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自成、李大钊……上网

李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一亿。

爷爷的讲述

……

李姓的族谱

在福建连城县蓬峰镇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长的李姓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李姓源远流长,传说东夷组首领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理氏。商朝末年,理氏改为李氏。唐朝时,“李”为国姓,从资料中发现,唐朝开国元勋中,有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因立功被皇帝赐予李姓。我们认为,大量别的姓氏改为李姓,是李姓在唐朝成为第一大性的主要原因,这也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2.在历史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我们为李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一亿。

篇2: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2.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3.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4.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5.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篇3: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2011年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新课标对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做了新的指示:“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数学教师发现,市面上的练习册已无法满足我校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学习数学帮助甚微,再加上泉州的地域特点无法及时在各种练习册上体现,很多信息都需要教师用另外的办法展现给学生,所以,经过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决定,我校开始实行校本作业计划.

一、我校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运行模式

在每学年寒暑假,备课组长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制订下学期的教学进度表,细分到每个知识点的节数,由每个年段较有经验的老师编撰各节课的校本作业,由另外的老师检查并优化,完成了第一版本,在后继的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优化,形成我校校本作业的系统.

校本作业的题量安排要求使大部分学生能在40分钟内完成,分为基础题60%,中档题20%,提高题20%.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贯彻实施了分层教学理念,不同程度的学生可选取适合的题型来做,这样既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基础训练,又满足了较高程度学生的提高训练,做到了物尽其用.

二、全面推行校本作业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基础知识的训练和理解以及拓展训练

从2011年开始,泉州的中考数学卷就以强调初高衔接为主要方向进行改革,其中仍以80%的基础题型为主,而那20%的难度题则相对较难,所以,我校实行校本作业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理解,二是加深对该知识点的拓展训练.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定义时,我校的校本作业中有这么一道题:

下列函数中,一次函数的个数有( ).

①y=2x;②y=3+4x;③y=1/2;④y=ax(a≠0的常数);⑤xy=3;⑥2x+3y-1=0.

A.3个B.4C.5个D.6个

在讲解该题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认得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如①②④,却看不出⑥也是一个一次函数.通过该题的讲解,学生在课内定义的基础上训练了一次函数一般式的变式,也为后面教学并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了教学效率

通过对泉州近年来中考数学试卷的研究,我们发现,试卷中难题越来越难,这对我们日常教学的指导就是,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还要会变通,即化归法.校本作业的实行,为有效教学提供了载体.教师备课时,准备的例题在校本作业里,例题的变式训练在校本作业里,知识点的加深拓展也在校本作业里,时间和精力的节省可见一斑.

把校本作业当作考卷是校本作业服务师生教学的又一大方便点.教师课前将校本作业发给学生,课上用,课后当成作业完成后还可回收批改,一举三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

校本作业集合了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对全校数学教师的智慧进行了整合,教师备课的效率大幅提高,这为批改作业、落实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时间.

(四)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教学

我校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法.分层教学也叫分组教学,是把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分成A、B、C三个小组,其中A组是成绩和能力较好的学生,B组为成绩一般的学生,C组是成绩较差基础不够好的学生.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根据各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出不同的评价,并把分层教学的精神体现在校本作业中.

校本作业的实施,整合了练习册、学习报、书本的知识点,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三、校本作业的发展前景

我校实行校本作业,得到了全校所有数学老师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校各级领导从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但仍有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如教师在使用校本作业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些题型或题目不符合当下的教学,怎样做到及时反馈并更新校本作业题库,成为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的一大挑战;校本作业具有连续性,随着课程改革,或每届教学使用的教材版本不一,有一些知识点的编排顺序不一致,导致前人编排的校本作业,这一届的未必能使用顺畅,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届学情的特点迅速加以修改.另外,笔者发现,由于泉州数学中考“初高衔接思想”的指导,每一届的数学试卷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们不断加入新题、好题,来覆盖以前的老题、旧题.

篇4:于李姓的调查报告

我姓李,但我们的李姓是怎么来的?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姓李的人?历史上有多少李姓的名人呢?我却一无所知。于是,我今天特意对我们李姓的历史与现状作一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 上网了解相关资料。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四、 结论

1.我国李姓源远流长,源自赢姓。传说皋陶也叫咎繇,

裔理征因直谏纣王而被杀害。其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外出逃难,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树上结有一些“木子”,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在今河南鹿邑东)安家落户。为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同时为躲避纣王追缉,又因皋陶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 官),理、李同音通用,自利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2.在历史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李渊:(566-635),即唐高祖。唐朝开国皇帝。618-626年在位。字叔德,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隋末,为太原留守。大业十三年,起兵攻入长安,立炀帝孙杨侑为帝,次年废侑自立为帝,建唐朝,建元武德。武德九年,被迫传位给次子世民,自称太上皇。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李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即老子,字聃,亦称老聃,一说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儒家“仁义”观和墨家“尚贤”说,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篇5:关于马姓的研究报告

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姓马,也包括我在内。由于对马姓的的好奇心,我决定对马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马姓的来源和马姓的历史名人。

2.回老家拜访姓马的老人。

3.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马姓的名人故事和人口分布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马姓的来源先祖是战国的将军赵奢,号曰马服军,子孙就用他的号为姓

书书籍,报刊、教科历史上的马姓名人马钰、马援、马黄师、马致远……上网马姓人口数量有一千多万人

四、结论

1.我国的马姓排名在中国姓氏里的第十九位的大姓,马姓的先祖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赵奢,他屡有战功,号曰马服君,子孙就用他的号为姓。可见后人对赵奢是很尊敬的。

2.在中国历史中,马姓的名人有很多。有著名哲学家马融,东汉文士马良,东汉名将马援,一代名将马武……

3.马姓在全国据统计,总数有一千多万人。

[关于马姓的研究报告]

篇6:关于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我周围有很多人姓赵,有大人,有小孩。我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说不定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呢。有一次语文课上,蝴蝶妈妈对我们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调查研究。于是,我对姓氏有了很大兴趣,决定对姓赵的历史和现状作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报刊、有关书籍查阅,上网浏览,了解赵姓的来源及赵姓历史名人。

2、其它途径,搜集历史上的赵姓名人及故事。

3、走访有关部门,了解赵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三、通过调查研究,我整理出了以下详细的资料,并进行了分析。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赵姓的来源

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的皇帝姓赵,当时正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顺理成章地就拿“赵”来作为众姓之首了。

历史书籍

历史上的赵姓名人

赵公明、赵宣子、赵盾、赵鞅、赵括、赵充国、赵晔、赵婕妤

上网

赵姓人口数量

当代赵姓人口大约在27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2.3%,即1000个中国人中姓赵的至少有23个。

父母的讲述

赵姓族谱

江苏地区58部.

四、结论

1、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宋朝的“国姓”,实际上并非如此。根据考证,赵姓是当今中国的第七大姓。赵姓形成于西周,祖先为造父。 战国时赵姓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发展,秦朝后,逐渐向甘肃、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发展。秦代时,赵佗任南海郡县令,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两广一带。汉以后,赵姓人向福建、四川、江苏、江西等地迁移。赵姓最显赫的时期是宋代。

2、在历史长河中赵姓人才辈出。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以“食客数人”而著称;赵云是三国时蜀名将,勇武果敢,刘备曾赞誉他一身是胆;赵匡胤,河北涿州人,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山西沁水人,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

篇7:关于方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姓方的人,有方多多、有方源……我从课本上知道: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带着重重问题对方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方姓的来源和方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方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方姓的名人故事。

三、结论

1、、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方姓大约有4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姓氏排位第三十五位。当时方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37%,占福建总人口的3.5%。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安徽、浙江,这三省方姓大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西,两省的方姓再占总方姓的12%。全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赣皖湘一片方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方姓大约有44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多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方姓人口的增长几乎停顿。当时方姓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36%)、安徽(19%),这两省方姓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9.4%)、江苏(7.8%)、福建(6.4%)、湖北(5.8%),这四省的方姓又集中了30%。浙江为方姓第一大省,占浙江省总人口的1%。宋、元、明期间,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南向北部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方姓分布特点,方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北移动。

2、方姓是中国最大的八十个姓氏之一,在安徽、河南和辽东半岛最有影响。方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36%,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方的人至少有36个,总人口大约在430万。

3、历史上的姓方的名人有:文学家方豪、方献夫、方泽、方盱、方问孝、方大激、方承训、方学渐、方应选,方文、方象瑛、方殿元、方士颍、方还、方朝、方登峰、方苞、方楘、方棻、方贞观、方式济、方正瑗、方正澍、方芳佩、方积、方成培、方东树、方元鹍、方坰、方玉润、方宗诚,思想家方以智,画家方大猷、方咸亨、方维、方乾、方启蒙、方百里、方策、方琮、方勤、方华、方文湘、方塘等。

出自姬姓,为黄帝神农氏裔孙雷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相传上古黄帝神农氏之裔孙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姓,称为方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应该说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2、出自姬姓,为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姬方叔,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3、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为神农氏第8代孙帝榆罔子雷之后,以地名为氏。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名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省方氏(疑与上“1”款姓源相同)。

4、出自姬姓,为宋初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之后所分。据《元和姓纂》所载,宋初有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姬姓后裔),生有六子,皆进士。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四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5、出自其他小数民族有方姓。如现今的满、蒙、傣、回、土家、朝鲜、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篇8: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调查方法

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张姓的历史名人。

[张氏来历]

张姓之源,可追溯至黄帝。《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的第五子青阳,生子名挥,挥聪颖异常,他通过观看天上的弧星,而仿照其形状制造出弓矢,因此被赐姓张。“张”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即必须用力将弓拉开才能使用弓矢,“张”就是根据此而来的。另外,还有一些史书也有提到张姓的其他来源,但数来源于黄帝的这一支最古老

[张氏名望]

张氏族大支繁,历史上的张姓名人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 战国时魏国政治家张仪,以游说六国连横事秦而闻名于世。西汉大臣张良,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以善出奇谋良计而颇受刘邦重用,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留侯。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西汉还有历算家张苍、诸侯王张耳等张姓名人。东汉的张衡,是一名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精通天文历算,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也叫浑象仪)和用于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在文学方面,则有《二京赋》等作品传世。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他总结了前代的医疗经验,对我国医学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誉为“医圣”。书法家张芝,其书法被称为“今草”。汉以后,张姓名人还出现了如黄巾起义领袖张角,三国时名将张飞、张辽,晋朝文学家张载、张协,北魏教育家张伟,南朝画家张僧繇等。到了唐代,张氏更是英才辈出。张九龄,即是玄宗时的宰相,同时又是著名诗人。文学家张鷟,书法家张旭,画家张萱,诗人张若虚、张继、张籍、张祜、张志和等也为张姓赢得了赞誉。除此之外,北宋词人张先,诗人张耒,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南宋将领张世杰、张宪,词人张孝祥、张炎,书法家张即之,大学者张栻,明朝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清朝诗人张维屏等等都是张氏中颗颗璀璨的明星。历史上的张姓名人不绝于史,张姓家族对我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古老的名

望姓氏。今天,张姓在当代百家姓中位列第三

二、结论

篇9:李姓调查报告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李。“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李”姓来源: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礼官(掌管刑法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理”为姓氏。后来的“李”姓大多来源于此。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武将,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李”姓历史名人: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姓现状:据统计,20xx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传说,“李”性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有些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注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篇10:李姓调查报告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知道自己的姓氏的起源与历史。那么,“李”姓的起源与现状又是如何呢?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通过电子设备查阅资料

3、请教他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李”姓是《百家姓》中的第四大姓。根据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李”姓人口高达1。3亿,大约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

2、“李”姓的起源:相传,“李”姓起源于尧舜时期的大理官——皋陶。皋陶是舜手下的掌管刑法的官员。他的子孙就以官职为姓,将“理”相通为“李”。先有“理”氏,后有“李”氏。

3、“李”姓名人:从古至今,“李”姓英才辈出。比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飞将军李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唐朝著名乐师李龟年;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南唐后主李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原名李尧棠的作家巴金……看来,“李”姓名人还真不少!

4、“李”姓地位:历史上唐朝皇帝均为李氏族人,除去武则天,共20位皇帝。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还对有功之人进行了封赏,其中就有这一项——赐姓。唐朝的这段历史成为了李姓最辉煌的时刻。

四、研究结论

1、“李”姓人口密度很高,全球李姓有1。3亿人,为世界第一大姓。

2、“李”姓起源于上古帝王舜的大理官——皋陶。

3、“李”姓有很多历史名人,需要我们逐步的去探究和发现。

上一篇:五常篝火晚会主持稿下一篇:中考考前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