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2024-05-16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精选8篇)

篇1: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

施办法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管理,保证各部门单位公务用车,合理调配资源,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逐步使车辆管理正规化、规范化,本着“方便管理、节约开支、提高效率、优质服务”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车辆为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机动车辆。第二章车辆编制

第三条各部门各单位公务用车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

第四条各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遵循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保障公务、节约使用的原则。

第五条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编制数依据《县党政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各部门主要职责、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实际工作需要加以核定。第三章车辆购置 第六条各单位、各部门更新、购置编制内车辆时,需要县财政局提出申请。申请中注明:

1、更新车辆的理由;

2、更新车辆的资金来源。申请报告由县监察局、审计局审核后由县财政局统一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审核同意后县财政安排专项购车经费。

第七条单位处置车辆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办法》由财政处置,单位不得自行处置。

第八条各单位无论是财政性资金或单位资金购买的车辆,还是无偿调拨、捐助的车辆,都必须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帐目,严格国有资产管理。

第九条各单位未经同意擅自购买、处置、调拨的车辆一律追回收缴县财政局,并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办法》给予处罚。

第十条各单位公务用车严格按核定的车辆编制数配备。

第十一条车辆配备严格按国家有关公务用车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车辆配备原则上为国产车。第十三条车辆更新原则上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行驶里程达30万公里或年限到期的; 因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报废无法修复的; 破损严重无法正常行驶的; 其它。

第十四条凡经批准更新车辆的部门和单位,在购置新车和处置车辆前,将需要更新和处置的车辆上交县财政局。对经车管所鉴定,达到报废标准的,由县财政局委托州国有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价格变卖,并将变卖款上缴国库,对未达到报废标准的,由县财政局提出意见,报经县政府批准后统一调剂使用,或由县财政局委托州国有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后由社会中介机构实行公开拍卖,拍卖所得上缴财政。

第十五条所有车辆的购置必须通过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

第十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在车辆编制内,购置更新越野车和轿车的,经县政府批准后,财政每辆补助分别不超过10万元和5万元,超出部分由购置和更新车辆单位自行解决。

第十七条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的单位,优先安排购置车辆。

第四章车辆经费预算管理 第十八条车辆费用包括:机动车辆保险费、燃料费、修理费、审验费等。

第十九条根据工作量大小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车辆分为五类:即县委、县政府正县级为一类;县人大、县政协正县级,县委、县政府副县级为二类;县人大、县政协及县委常委副县级为三类;乡镇、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为四类,事

业单位为五类。

第二十条车辆费用标准核定为五类,经费按不同类别分别核定。

第二十一条编内车辆费用按不同类别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公检法司车辆费用因已包含在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内,另外不再增加车辆费用。

第二十二条编外车辆费用财政一律不承担费用。

第五章单位日常管理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车辆的调度、维修、保养、加油等统一由分管车辆调度的领导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第二十四条车辆使用按先上级、后下级;先急事、后一般事;先满足工作任务、接待任务,后其他事的原则安排。除各单位领导或各部门到有关部门、单位办理公事外,单独一人在城区办事,原则上不安排车辆。

第二十五条外单位借车,需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安排。

第二十六条各单位车辆驾驶实行专人

专车,专车专管,由专职驾驶员统一领油、维修、持有手续、承担责任。如有临时安排,其他部门用车,在用车期间内承担责任,保持车况完好。坚决杜绝司机因饮酒或非工作时间用车。

第二十七条车辆用油各单位推行公务油卡,油卡由办公室负责统一调配使用。第二十八条车辆实行定点维修,需维修的项目由驾驶员列出清单后,由办公室报本单位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九条车辆在外加油须经各单位领导审批,否则不予报销。

第三十条车辆在下班后或节假日严格按规定停放入库,严禁驾驶员擅自将车开回家私自使用或停放在不安全的地方过夜,严防车辆被盗。

第三十一条违规与事故处理

1、下列情况,违反交通规则或事故的经济损失及责任 由驾驶员承担: 无照驾驶;

未经许可私自将车借予他人使用;

违反交通规则引起的交通肇事;

违反交通规则,其罚款由驾驶人员承担,不予报销;

未按照规定妥善使用、保养、停放车辆的。

2、意外事故、不可抗拒原因造成的车辆事故由各单位 酌情研究处理。

3、发生上述违规情况的驾驶员,由各单位依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分别处以批评教育、警告、记大过、调离、开除5种处罚,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十二条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车辆的派遣、使用、维修、加油等相关制度,并报县财政局备案。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往出台的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篇2: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管理,保证各部门单位公务用车,合理调配资源,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逐步使车辆管理正规化、规范化,本着“方便管理、节约开支、提高效率、优质服务”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车辆为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机动车辆。

第二章 车辆编制

第三条 各部门各单位公务用车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第四条 各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遵循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保障公务、节约使用的原则。

第五条 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编制数依据《祁连县党政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各部门主要职责、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实际工作需要加以核定。

第三章 车辆购置

第六条 各单位、各部门更新、购置编制内车辆时,需 要县财政局提出申请。申请中注明:

1、更新车辆的理由;

2、更新车辆的资金来源。申请报告由县监察局、审计局审核后由县财政局统一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审核同意后县财政安排专项购车经费。

第七条 单位处置车辆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办法》由财政处置,单位不得自行处置。

第八条 各单位无论是财政性资金或单位资金购买的车辆,还是无偿调拨、捐助的车辆,都必须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帐目,严格国有资产管理。

第九条

各单位未经同意擅自购买、处置、调拨的车辆一律追回收缴县财政局,并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办法》给予处罚。

第十条 各单位公务用车严格按核定的车辆编制数配备。第十一条 车辆配备严格按国家有关公务用车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 车辆配备原则上为国产车。

第十三条 车辆更新原则上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行驶里程达30万公里或年限到期的;

(二)因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报废无法修复的;

(三)破损严重无法正常行驶的;

(四)其它。

第十四条 凡经批准更新车辆的部门和单位,在购置新 车和处置车辆前,将需要更新和处置的车辆上交县财政局。对经车管所鉴定,达到报废标准的,由县财政局委托州国有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价格变卖,并将变卖款上缴国库,对未达到报废标准的,由县财政局提出意见,报经县政府批准后统一调剂使用,或由县财政局委托州国有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后由社会中介机构实行公开拍卖,拍卖所得上缴财政。

第十五条 所有车辆的购置必须通过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车辆编制内,购置更新越野车和轿车的,经县政府批准后,财政每辆补助分别不超过10万元和5万元,超出部分由购置和更新车辆单位自行解决。

第十七条 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的单位,优先安排购置车辆。

第四章 车辆经费预算管理

第十八条 车辆费用包括:机动车辆保险费、燃料费、修理费、审验费等。

第十九条 根据工作量大小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车辆分为五类:即县委、县政府正县级为一类;县人大、县政协正县级,县委、县政府副县级为二类;县人大、县政协及县委常委副县级为三类;乡镇、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为四类,事业单位为五类。第二十条 车辆费用标准核定为五类,经费按不同类别分别核定。

第二十一条 编内车辆费用按不同类别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公检法司车辆费用因已包含在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内,另外不再增加车辆费用。

第二十二条 编外车辆费用财政一律不承担费用。

第五章 单位日常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车辆的调度、维修、保养、加油等统一由分管车辆调度的领导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

第二十四条 车辆使用按先上级、后下级;先急事、后一般事;先满足工作任务、接待任务,后其他事的原则安排。除各单位领导或各部门到有关部门、单位办理公事外,单独一人在城区办事,原则上不安排车辆。

第二十五条 外单位借车,需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安排。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车辆驾驶实行专人专车,专车专管,由专职驾驶员统一领油、维修、持有手续、承担责任。如有临时安排,其他部门用车,在用车期间内承担责任,保持车况完好。坚决杜绝司机因饮酒或非工作时间用车。

第二十七条 车辆用油各单位推行公务油卡,油卡由办 公室负责统一调配使用。

第二十八条 车辆实行定点维修,需维修的项目由驾驶员列出清单后,由办公室报本单位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九条 车辆在外加油须经各单位领导审批,否则不予报销。

第三十条 车辆在下班后或节假日严格按规定停放入库,严禁驾驶员擅自将车开回家私自使用或停放在不安全的地方过夜,严防车辆被盗。

第三十一条 违规与事故处理

1、下列情况,违反交通规则或事故的经济损失及责任 由驾驶员承担:

(1)无照驾驶;

(2)未经许可私自将车借予他人使用;(3)违反交通规则引起的交通肇事;

(4)违反交通规则,其罚款由驾驶人员承担,不予报销;(5)未按照规定妥善使用、保养、停放车辆的。

2、意外事故、不可抗拒原因造成的车辆事故由各单位 酌情研究处理。

3、发生上述违规情况的驾驶员,由各单位依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分别处以批评教育、警告、记大过、调离、开除5种处罚,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车辆的派遣、使用、维 修、加油等相关制度,并报县财政局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篇3: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二条《条例》第二条中所称“连续工作”的时间和第三条、第四条中所称“累计工作”的时间,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以下简称工作人员) 均按工作年限计算。

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1年、满10年、满20年后, 从下月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

第三条国家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 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工作人员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年内又出现《条例》第四条第 (二) 、 (三) 、 (四) 、 (五) 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不享受下一年的年休假。

第五条依法应享受寒暑假的工作人员, 因工作需要未休寒暑假的, 所在单位应当安排其休年休假;因工作需要休寒暑假天数少于年休假天数的, 所在单位应当安排补足其年休假天数。

第六条工作人员因承担野外地质勘查、野外测绘、远洋科学考察、极地科学考察以及其他特殊工作任务, 所在单位不能在本年度安排其休年休假的, 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第七条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不安排工作人员休年休假, 应当征求工作人员本人的意见。

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人员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 对其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 按照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 其中包含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工作人员年休假工资报酬中, 除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收入外, 其余部分应当由所在单位在下一年第一季度一次性支付, 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实行工资统发的单位, 应当纳入工资统发。

第八条工作人员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计算办法是: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 (261天) 。

机关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 为本人全年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 为本人全年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之和。其中, 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不含根据住房、用车等制度改革向工作人员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

第九条机关、事业单位已安排年休假, 工作人员未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一) 因个人原因不休年休假的;

(二) 请事假累计已超过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 但不足20天的。

第十条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 并考虑工作人员本人意愿, 统筹安排, 保证工作人员享受年休假。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年休假管理, 严格考勤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依据职权, 主动对机关、事业单位执行年休假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机关、事业单位不安排工作人员休年休假又不按本办法规定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 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 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工作人员加付赔偿金。

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 属于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 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并责令支付;属于其他事业单位的, 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并由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或工作人员本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二条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 依照国家有关公务员申诉控告和人事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驻港澳地区内派人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驻外非外交人员的年休假, 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年休假, 参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篇4: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缺陷及解决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事务监督、控制的管理者,与其它企业相比存在自身固有的特点,它的存在具有特殊性。预算管理在其内部管理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事业单位预算有效运行的关键,它能够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即定目标的实现,因此,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体系,提高整体预算管理水平,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国家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为适应改革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创新,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合理规划,促使预算管理的长足发展,完成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作用

1.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业绩的要求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进行规划,以当前的实践工作为基础,运用合理的预算规划为指导,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方向,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将审批资金按照预先规定的范围使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项目,杜绝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合理利用现有的资金,为行政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使提高业绩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2.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预算规划的实现,优化企业支出结构,保证企业内部资金的合理利用,加快预算的执行进程,在企业财务改革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监督手段,通过对预算的计划、编制、执行等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改善原有收支不平衡的状态,不断提升行政事业的管理水平,使其总体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弱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预算的编制工作不够细化,在执行过程中变数太多,监督的力度不到位。许多事业单位过于轻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为预算的编制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达到审批金额,而对于审批通过的预算资金实用性不太关注,预算编制过程是否与满足企业内部经营需要漠不关心,即影响了预算工作质量,也给国家带来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关注度不高,没有将预算管理工作列入决策范畴,致使预算规划与实际工作相关很大,使其在内部执行过程中失去了权威性、重要性,不能带动部门间协调工作,导致资金利用率低。

2.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强

《预算法》规定,预算经过审批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与调整。尽管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法规的规定编制预算计划,但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改变审批资金的用途,导致未经审批的项目,挪用资金的现象经常发生。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只关注资金的审批、分配及取得,而对于资金的使用方向重视不足,使用预算范围内的项目资金发生滞后,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每年年末资金盈余时,事业单位就会突击“消费”,使不必要的支出得不到控制,预算计划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的解决方法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

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在行政事业单位设立单独的预算部门,保证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形成专业化的管理团队,细化审批项目的资金流向,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与支出情况更加清晰,增加使用资金的透明度,及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规范自身的行为,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扩大预算覆盖业务,使行政事业单位形成全方位的计划体系。

2.编制合理的事业单位内部预算制度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制度,目标不够明确,预算的执行过程不能够与预算人员的绩效相结合,执行力度不强,致使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将预算执行标准落实到每个部门,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预算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时反馈出预算执行偏差,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保证内部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对内部管理发挥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步迈,具有战略意义,因此,细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责任制,明确预算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使行政事业单位从内部控制出发,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技能,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改革、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炼.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构想[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7,(04):115-116

[2]苏李萍.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5,(07) :108-110

篇5: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2福建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加油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福建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用油采用“福建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加油卡”(以下简称加油卡)加油,为保证加油卡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森美福州分公司)为加油卡的发卡方。负责制卡、发卡、加油、结算、设立热线电话为持卡单位提供咨询、投诉,以及加油卡查询、预分配、持失、换卡等相关服务。

第三条、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省直属的党政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及其下属编制经费单列单位)为加油卡的使用单位,公务车辆用油必须使用加油卡,在全省中石化系统任一卡机联动加油站(以下简称定点加油站)加油。

第二章 发卡

第四条、符合定点加油条件的用车单位申请办卡及新增用卡,须填写《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定点加油申请表》报送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经确认后,持表到中石化森美福州分公司指定的发卡网点办理开户办卡业务。

第五条、对于车辆较多需集中管理的单位,可办理多用户卡,包括一张主卡(车管人员持有)和多张副卡(每辆车办一张副卡),主卡通过对副卡分配加油额度、查询副卡详细交易记录等,同时,每张卡可设置多种限项:限车号、限油品、限油站、限日加油次数(数量或金额)等。

第六条、加油卡损坏或遗失,可凭持卡单位证明和车辆行驶证到中石化森美福州分公司指定的发卡网点办理换卡手续。

第三章用卡

第七条、加油卡可在定点加油站加油,如有限制加油站,只能在限定的油站内使用。

第八条、持卡单位的持卡人应妥善保管和使用加油卡,不得将密码外泄,加油卡忌弯曲、沾水、沾油污,保持卡片的清洁。如加油卡不慎遗失,持卡单

位应及时到中石化森美福州分公司指定的发卡网点办理书面挂失手续。挂失自发卡网点经办员确认之时起48小时后生效。

第九条、各定点加油站在受理加油卡加油时应检验加油卡的真伪性,发现假卡要予以没收;加油前要严格核对加油卡限定的车号与实际加油车辆车号的一致性,对不一致的要拒绝加油。

第十条、新购置的车辆需要加油的,应使用单位加油主卡在定点加油站加油(可对主卡进行授权),办理机动车注册上牌手续后,应及时按规定办理加油卡加油。

第十一条、持卡单位发现定点加油站有油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计量和计价不准等行为,应要求定点加油站复核,并可向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第十二条、对于虚假挂失及恶意使用伪卡或用其他欺骗手段进行加油消费的情况,中石化森美福州分公司或定点加油站有权拒绝加油并及时通报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管理部门,有关管理部门对当事人按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提交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

第四章结算

第十三条、持卡单位在充值时根据充值额直接开取发票,车辆在定点加油站加油后不另行开票。

第十四条、加油卡实行“插卡加油、自动扣款、按月对账”的方式,加油时按政府采购的优惠价格结算。

第十五条、次月初中石化森美福州分公司按单位分车号打印出用油的明细及汇总表寄送各持卡单位进行对帐,若持卡单位对加油清单数据有异议,应于10天内与中石化森美福州分公司联系,查明原因。若有差额,次月予以调整。

第五章 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国家如对油料价格进行调整,中石化森美福州分公司应及时书面通知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篇6: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修订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节约型政府,高效运转,降低行政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规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行为,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和《荆州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配备用于从事公务管理活动的载客汽车。

第三条 公务用车配备原则:坚持严格标准、勤俭节约、逐步到位的原则;坚持先调剂后购置的原则;坚持以满足本单位职能需要相适应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区内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第二章 定编和购置

第五条 公务用车编制按下列原则核定:

(一)按领导职数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二)按人员编制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三)按工作职能需要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1、具有固定标识的特殊业务用车,可根据国家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工作需要,适当增加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2、财政拨款单位的19座以上载客汽车经过审批,纳入编制管理,不占车辆编制。

3、社会捐赠或上级下拨、奖励的车辆纳入编制管理。

(四)根据财力,以优先购买性能优,油耗低的省产车为主,对购买国产其它车辆的要严格控制。

第六条 公务用车配备标准:

(一)区“四大家”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可相对固定1辆公务用车。

(二)区直党政机关,按编制内人数每12人配备公务用车1辆;12人以上的,按12人的递增倍数配备车辆;不足12人的根据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大小可配备1辆公务用车。

(三)镇、办事处、管理区可配备公务用车1辆,经济发达地可增配1辆。

(四)一个单位有10名县处级离、退休干部的,可增配1辆车。

(五)检察院、法院办案工作用车,按编制内人数1人1座配备;其他执纪执法机关公务用车,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任务大小按编制内人数2人1座配备。

(六)抗洪抢险、救灾等应急工作可以另外配备专门用车。第七条 配备公务用车价格标准:

公务用车的购车价格包括购置车辆价格、交纳购置附加税及办证费用。

(一)区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包括执法执纪办案用车),可购买价格在20万元以内的车辆。

(二)事业单位配备的业务用车,只能购买国产经济型小汽车,价格控制在8万元以内。

第八条 公务用车编制管理的原则:

(一)公务用车编制是管理公务用车的基本依据。各单位配备公务用车应根据财力允许和工作需要在公务用车编制内逐步配备。不准超编配备车辆,车辆空编不作为财政安排购车资金的依据。

(二)撤、并或升、降格单位,原公务用车编制作废;新组建单位的公务用车编制须重新核定。

(三)由国家投资、单位承担或参与实施的各种科研、援助、工程等项目的用车,按项目实施方案或项目合同有关车辆配备使用 3 的条款,报区政府常务会审批购置,纳入非编车辆管理,车辆费用单项列支。

第三章 经费来源

第九条 单位购车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财政拨款;

(二)本单位资产收益;

(三)上级部门专项补助;

(四)其他符合政策规定的经费来源。

第十条 单位不准挪用国家建设资金或项目资金购车;不准贷款购车;不准向企业、下属单位摊派、索要款项购车。单位有预算外收入任务未完成、欠发职工工资、欠缴职工社会保险费等负债行为、报批手续不齐全或不符合购置小车规定的,一律不准购置小车。

第四章 报批和采购程序

第十一条 凡符合配备公务用车条件的单位在购置公务用车时,按以下程序报批:

(一)购车单位向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提出购车申请,领取《公务用车购置申报审批表》并填写相关内容;

(二)购车单位落实资金来源;

(三)区财政局、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区纪委监察局根据有关规定负责审核;

(四)区政府审批(指定一名区政府主要领导签字);

(五)购车单位将按照有关程序规定已经办理完毕了的《公务用车购置申报审批表》上交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根据单位购车意向、资金来源和相关部门意见,与购车单位会商确定单位欲购车辆品牌、型号、价格;

(六)购车单位持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公务用车购置申报审批表》中的确定的有关车辆品牌、型号、价格等,会同区政府采购中心到指定供应商购买。

第十二条 购车单位用本级财政资金购车的,由单位提出用款申请,报财政局审核、区政府审批后由财政局办理;用财政补助以外的资金购车的,必须将资金转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第十三条 购车单位完成采购后,凭购车发票到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领取定编证,购车单位凭购车审批表和定编证等相关手续到交警部门办理车辆入户。

第五章 使用管理

第十四条 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必须分车建立公务用车费用专帐,核算油耗、维修、保险等费用,定期在单位内部公示,接受监督。

第十五条 各单位对购买、社会捐赠或上级配备的车辆必须登记固定资产台帐,并按一车一卡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明确车辆管理责任人。

第十六条

除区级领导干部按规定配备的相对固定用车外,其余车辆由单位统一调度使用。

第十七条 各单位公务用车运行、维修费用,由区财政局按定编车辆核定标准,单位编入部门预算。

第十八条 各单位车辆的相关证件必须齐全,必须按国家规定购买保险。

第十九条 对车辆发生事故或损失的处理办法:

(一)对不按规定停放车辆或指定地点存放,发生盗抢或财产损失的,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相关责任人员要承担保险公司赔付以外的经济损失,其中:直接责任人赔偿70%,分管负责人赔偿20%,主要负责人赔偿10%。

(二)对不经批准私自出车或不按规定出车,发生交通事故、意外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车辆损失的,由驾驶员承担保险公司赔付以外的全部经济损失。

(三)单位车辆被盗或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划清责任,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相关人员,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区纪委监察局及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作出相应处理。

第二十条 严禁公车私用,公车私驾。不得向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事业单位长期借车调车使用;不得弄虚作假,以下属单位名义购买车辆和与下属单位换车;不准公车入私户或私车入公户。违反规定的,按照纪检监察部门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领导干部调离不得长期借用原单位车辆或者带走车辆。

第六章 报废、调配和维修

第二十一条 车辆报废、调配和变价出售等处置,由区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批;经批准后一个月内,要及时办理车辆过户、报废和国有资产帐目变更等手续。公车变卖给私人的必须在15天内办好过户手续。

第二十二条 单位车辆累计行驶达到30万公里(含30万公里)以上或者使用年限五年以上(含五年)的,单位根据财力可申请调剂或更换新车的,须附相关报废的车辆的技术鉴定证明材料);累计行驶达到50万公里(含50万公里)以上的,按照规定程序予以报废,报废证明作为单位购车申请的依据。第二十三条 单位符合前条更新车辆条件的,旧车要上交区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由区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调剂或按照有关规定公开处置,其调剂或处置收入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分单位建立专帐,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国资办公室负责办理车辆的资产核销和车辆的资产登记。

第二十四条 单位现有车辆超编的,区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有权有偿调剂超编车辆。凡是需要处置的车辆都必须经中介机构评估后,交区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公开拍卖处理。严禁单位自行处置。

第二十五条 购买旧车辆必须手续合法。不准购买无证照的旧车辆。

第二十六条 车辆维修和购买保险必须在区政府统一招标采购指定的单位进行。审计和财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出现违规、违纪问题。公务用车定编管理和政府采购部门要加强对中标单位的监管。

第七章 车辆驾驶管理

第二十七条 公务用车一般由专职司机负责驾驶。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不得违反规定私自驾车。除执纪执法等部门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因特殊业务和工作需要驾驶公车的以外。第二十八条 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驾驶公务车辆要按规定程序申报批准。先个人书面向本单位申请,本单位张榜公示,后通过单位集体讨论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区“四大家”领导和党政机关“一把手”驾车申报批准,由区委常委会议决定,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备案。其他领导干部和干部驾车由各单位按照有关程序严格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 不准用公款和公车学习驾驶技术,以及公费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驾驶执照年审费。因违反规定驾驶公车或公车私用造成事故的,一切费用由肇事者本人承担。

第八章 实施与监督

第三十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监督本办法的实施,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

第三十一条 各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严格购车标准,强化编制管理,控制资金使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对不履行监督职责、监督不到位的要追究责任。

第三十二条 二级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过去的有关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本办法由区纪委、监察局负责解释。执行过程中,上级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区党政机关小车定编初步方案表

0一0年十月二十日

篇7: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榆林市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政府同意市财政局拟定的《榆林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榆林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依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由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按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资产使用行为;建立资产监督管理机制,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监督用于经营的资产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用于经营的资产管理,产权登记、界定及纠纷调处,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统计报告、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等。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地区和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配置标准,负责资产配置、处置事项的审批,负责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产权纠纷调处,资产评估监管,资产清查和统计报告等基础管理工作;

(四)审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产权变动事项,组织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负责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改制中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五)负责行政事业单位用于经营资产的审批和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和收缴;

(六)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七)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绩效管理;

(八)监督、指导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九)向本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报告工作。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财政部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组织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三)负责审核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资产产权变动事项的核实申报工作;

(四)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用于经营资产的审核和监督,督促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的收益收缴;

(五)负责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调剂的审核、审报工作,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推动资产共享、共用;

(六)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并向其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维修保管等日常使用管理工作;

(三)负责建立完整的财产管理体系,实行资产的账、卡、物管理。财务会计(会计核算中心)、财产管理、财产使用等三个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别建立账卡,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单位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及时办理采购、捐赠等新增固定资产的入账;财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卡片,卡片一式两份,一份留财产管理部门,一份随实物交使用部门保管,三个部门之间必须做到账账、账卡、账实三相符;低值易耗品实行实物登记管理;

(四)负责资产清查、产权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五)负责办理本单位国有资产购置、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申报工作;

(六)负责用于经营资产的使用管理,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收益;

(七)负责本单位存量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公共研究平台建设工作;

(八)接受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管理机构,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工作交由有关单位完成。

第三章 资产配置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配置资产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

(三)科学合理配置,优化资产结构;

(四)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第十三条 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按其履行职能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配置。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编制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经审批的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具体程序为:

(一)在部门预算编制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建设、维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主管部门审核;

(二)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的资产购置计划,根据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和配置标准,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三)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依照财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该单位资产存量和配置标准,对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审批;

(四)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购置计划,单位方可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部门预算,并在上报部门预算时,附送批复文件等相关材料,作为财政部门批复部门预算的依据。未经批准的,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五)各行政事业单位对购建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办理入库、领用手续,持资产购置审批文件、购置发票和验收单到会计核算中心(单位财务部门)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且必须做到资产与发票、账、卡相统一。

第十五条 经批准召开的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需要购置资产的,坚持能调不租,能租不买,节约使用,有效管理的原则,由会议或者活动主办单位按本办法规定程序进行报批。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向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申请的专门项目经费,在下达项目经费前,应将所涉及的资产购置事项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用其他资金购置资产的,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购置政府采购目录内的资产,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形成的国有资产,也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作价入账。

各级主管部门应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结果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资产使用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设置总台账和分类明细账,定期组织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并对本单位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工作人员调动时,在办理所使用和保管的资产移交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对于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资产优化配置的要求,进行合理调剂使用。

第五章 资产处置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无偿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需处置的国有资产范围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产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出售、出让数量较多或价值较高的资产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有形市场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市场竞价方式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资产处置。

第二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意见,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经单位领导签字后,向主管部门提交资产处置申请,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并提供有关文件、证件及资料;

(二)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报损、报废的资产需要评估的,应当委托资产评估机构或专业技术部门对其进行评估或技术鉴定,评估、鉴定报告书须按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

(三)审批。主管部门、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审批;

(四)处理。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资产处置批复进行资产处置。资产处置价低于评估价90%的,须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五)备案。经财政部门同意自行处置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资产处置后10日内,将资产处置结果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5万元(原值、含5万元)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财政局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由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各县区涉及资产管理的有关权限自行确定。

第三十条 对于车辆及特种专项设备等国家有强制性规定的资产报废事项,行政事业单位按国家有关强制规定处置后,凭相关部门的处置文书到同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备案登记;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土地的处置,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按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处置结果报同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撤销、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划转资产的,由原占有、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在组织资产清理,提出资产处置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办理资产划转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罚没资产,执法单位只有清缴权,没有处置权,执法单位必须对罚没资产进行详细登记造册,妥善保管,集中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按照资产处置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处置收入上缴同级财政。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行政事业单位调整相关资产、资金账目的凭证和资产配置的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第三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收入包括资产转让收入、资产报废、报损残值变价净收入等。资产处置收入属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上缴同级财政。

第六章 经营性资产管理

第三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将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用于经营活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其主要方式包括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

第三十六条 下列资产不准转作经营使用:

(一)当年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资产(国家另有规定,从其规定)和当年上级补助形成的资产;

(二)维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保证完成行政事业任务的资产;

(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不准转作经营的其他资产。

第三十七条 用于经营性资产的审批程序:

(一)单位申报。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提供担保等经营活动,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必要时召开职代会,征求意见,并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办理申报手续,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申报审批表》及有关材料,需要评估的,按照国家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规定进行评估。

(二)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对单位提出的申报事项进行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三)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根据申报单位提供的文件、证件及材料和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进行审核批复。

第三十八条 行政单位和依(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得将国有资产用于对外投资、创办经济实体和对外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本办法颁布前已经用于创办经济实体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脱钩,尚未脱钩的对其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其使用情况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应充分利用本单位资源优势,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对承担中介服务、生产经营职能以及其他可通过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事业单位,鼓励其通过改制转作企业。

第四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批准用于经营的国有资产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并在单位财务、资产报表中对其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对其实施监管,并加强风险控制。

(一)专项登记。建立资产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这部分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形式等;

(二)专项考核。建立资产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对用于经营的资产进行保值增值考核,对经营和收益分配进行监督,保证资产安全完整。

第四十一条 行政单位用于经营的资产,所形成的收入(收益),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用于经营的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收益)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七章 产权登记与产权纠纷处理

第四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向同级财政部门或经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并由财政部门或授权的主管部门核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以下简称《产权登记证》)。

第四十三条 《产权登记证》是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享有所有权、单位享有占有使用权的法律凭证,是单位办理法人年检、政府采购、单位改制、资产运营与处置等事项的必备材料。对没有依法取得《产权登记证》的,政府有关部门不予办理上述有关事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由财政部统一印制。

第四十四条 产权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名称、住所、成立时间、单位负责人、单位性质、主管部门、国有资产总额、主要实物资产额及其对外投资等使用情况,其他需要登记的事项。

第四十五条 产权登记分为占有产权登记、变更产权登记和注销产权登记。产权登记实行定期检查制度。

(一)占有产权登记。新设立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正式成立后30日内申报、办理占有产权登记手续;

(二)变更产权登记。行政事业单位发生分立、合并、部分改制,以及隶属关系、单位名称、住所和单位负责人等产权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在主管部门或审批机关批准后30日内,持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和批准文件、资料,申报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三)注销产权登记。行政事业单位因依法撤销或整体改制等原因被清算、注销的,应在主管部门或审批机关批准后30日内申报、办理产权注销登记手续;

(四)财政部门按对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产权登记情况、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情况、用于经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收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国有单位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由当事人协调解决。协调不能解决的,应当向同级或共同上一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申请调解和裁定,必要时报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裁定。

第四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与非国有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产权纠纷,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前提下,提出拟处理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与对方当事人协调解决。协调不能解决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

第八章 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

第四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一)资产拍卖、转让、置换;

(二)取得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资产;

(三)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

(四)合并、分立、清算,整体或部分改制为企业;

(五)确定涉讼资产价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评估的事项。

第四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下列行为的,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

(一)经批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整体或部分无偿划转;

(二)行政事业单位下属单位之间的合并、资产划转、置换和转让;

(三)其他不影响国有资产权益的特殊产权变动行为,报经同级财政部门确认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的。

第五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如实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的情况和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公正执业,对提供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资产评估机构独立执业。

第五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核准和备案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以下情形,应当开展资产清查:

(一)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本级政府实际工作需要,被纳入统一组织资产清查范围的;

(二)进行重大改革、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改制为企业的;

(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的;

(五)会计政策发生重大变更,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

(六)财政部门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因特定经济行为需要开展资产清查的,应当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立项后组织实施。但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本级政府工作需要进行的资产清查除外。

第五十四条 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清查、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益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具体办法按照《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办法》(陕财办资〔2007〕3号)的规定执行,损益认定、资产核实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2007〕19号)的规定执行。

第九章 统计报告与绩效考核

第五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报表格式、内容及要求,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状况定期做出报告。行政事业单位报送的资产统计报告,应当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对国有资产变动、使用和结存情况做出分析说明,并对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第五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是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编制和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重要依据。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资产报告工作的指导,认真审核、汇总、分析本地区本部门资产统计资料,向上级财政部门和同级政府报告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第五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资产管理信息化要求,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状况实施动态管理。

第五十八条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和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有偿使用收入收缴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建立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行政事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第六十条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和相关人员,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追溯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

第六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从事下列行为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根据情况缓、减、停拨有关经费,责令其改正,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处分,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尽其职责,资产管理不善,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未按规定程序报批,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或将资产用于经营活动的;

(三)未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的;

(四)不如实进行产权登记、填写资产报表、隐瞒真实情况的;

(五)对所占用资产造成流失不反映、不报告、不采取管理措施的;

(六)弄虚作假,以各种名目侵占资产和以权谋私的;

(七)对已超标准配置、长期闲置或低效运转的资产,拒不服从调剂的;

(八)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第六十二条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配置、处置和资产变动事项及管理国有资产收益中违反本规定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处分。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由财政部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十五条 各县区财政部门、市级各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篇8: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一、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 车辆方面的管理制度不仅对车辆的使用情况有着影响, 还在一定情况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形象有着影响。其中, 在对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对各个方面的都涉及, 这也就导致了车辆调度管理过程中许多问题的产生。

一是车辆配置方面存在问题:在机关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 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对车辆进行配置使用, 就是人们常说的车辆配置。而且, 在许多机关事业单位中, 在对车辆进行配置的时候做不到, 配置的结果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导致一些不安因素的出现。在工作的过程中, 有的部门因为工作原因需要使用车辆, 但是却没有得到配置, 而有些单位不需要配置车辆, 却因为某些原因得到了配置, 这样的情况出现不仅会导致工作的难以开展,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部矛盾的出现, 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的内部发展和团结受到影响。

二是车队的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在日常的情况下对车辆的工作管理中没有有力的监督制度, 这就造成了一些部门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讨领导, 做出公车私用的事情, 而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 相关的管理人员也无可奈何。另外,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对车辆调度日常管理工作的匮乏, 还会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在车辆使用上出现纠纷, 而在这个时候, 大多车辆的管理人员都是相互之间推卸责任。这种事情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的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还对机关事业单位正常管理秩序的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是车辆管理制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在对车辆进行使用的过程中, 由于相关管理制度在开展的时候不够完善, 就导致了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 没有对车辆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使用记录进行完整的等级, 造成问题发生的时候找不到对应的管理记录, 从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的发生。另外, 除了这一类的情况, 在没有完善管理制度存在的情况下, 一些相关的管理人员还会在车辆调度的过程中将车调给与自己关系好的人使用, 从而导致车辆的用途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发生的时候, 不仅会对机关事业单位机关的整体管理情况造成影响, 还会对其以后经营效益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度管理中的模式优化

一是对车辆配置的优化:在机关事业单位中, 想要实现车辆的优化配置, 首先就需要对车辆的购置进行严格控制。在对汽车进行购置的时候, 相关的单位部门要对相关的规定制度进行严格的贯彻落实, 还要注意对本单位车辆购置的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另外,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当地相关的经济状况进行准确的了解和掌握,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按照相关的规定对车辆购置的数量进行确定, 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促使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车辆的调剂使用。

二是加强对车辆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在对车辆进行使用的时候, 还要注意对车辆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使用, 例如, 在车辆上进行GPS的安装, 利用它对车辆的使用记录进行详细的分析。另外, 通过管理工作的高智能化发展, 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公车使用成本进行有效的节约, 从根本上杜绝公车私用情况的出现, 还可以促使办公效率的提高, 从而使资源的浪费情况得到控制, 节省财政支出。

三是对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完善:由于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具有工作质量要求高、任务重、安全压力大以及人员分散执行任务等特点, 在进行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需要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明确以及完善, 从而使工作开展的时候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另外, 机关事业单位在对车辆调度工作进行开展的时候, 在对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完善的时候还要注意根据各个部门的特征, 进行相关工作的合理安排, 从而使多个部门共同合作的管理局面得以实现, 为车辆的调度管理以及行车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车辆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尤其是在机关事业单位中, 对车辆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对各个方面都有所牵扯, 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 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对车辆调度管理的全面了解和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 对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度管理的模式优化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靳建波.论如何提高机关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度管理的效益[J].经营管理者, 2012.

[2]马学, 郑桂媛, 吕俊.从规范和创新入手积极推进车辆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J].行政机关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3]王军.机关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探究[J].江苏科技信息, 2012.

上一篇:龙山小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安排下一篇:马云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