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网格化环境监管

2024-04-12

社旗县网格化环境监管(精选6篇)

篇1:社旗县网格化环境监管

明确分工 压实责任

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6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镇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环境监管网格,人岗相适“定人、定岗、定责”,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目前运行良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构筑网格、全面监管。**镇总面积122平方公里,15.8万人,纳入环境监管范围的有10个农村社区96个村,1个居民社区24个居民小区,300余家企业1000多个项目,在册个体工商户1700余家,学校32所,医院及诊所48处,2万亩林场1处,省、县、乡交通干线42条,核辐射源66枚。上述领域分别被纳入16个行业网格和11个属地网格,坚持党政同责,实行行业网格和属地网格双重监管。行业网格,即由镇政府各单位负责人担任所分管行业网格第一责任人,分管单位或企业下设微网格;属地网格,即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所辖社区属地网格第一责任人,配备1名社区网长,各村配备1名环境监管员,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环境监管体系,实现了全面监管的目标。二是压实责任、监管到位。**镇在网格设置上坚持“定人、定岗、定责”,明确了行业网格和属地网格环境监管的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明确了网格的具体岗位和工作职责,做到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在监管的点上,重点针对工业污染源,建立了机关干部包联企业责任制,把监管责任压实到人头,300多名机关干部“一对一”包联企业,指导企业细化量化分工,逐一建立覆盖车间、班组的企业微网格。在监管的面上,镇环委会在指导督促全镇各行业委员会抓好本行业环境监管的基础上,责成镇环安局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夜查制度、节假日升级管理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特别是针对环保夜查当中发现的问题和群众信访举报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查处和反馈,及早消除环境影响。

三是定期调度、反馈整改。**镇坚持定期调度,每月25日前,各包联企业机关干部负责检查上报所包企业环境情况,各村环保协管员负责摸排上报所在村环境情况,分管行业的党政领导干部每周拿出半天时间检查行业的环保工作。各个层面查出的问题,第一时间向执法部门报备情况,约谈责任主体,配合专项执法并跟踪整改落实,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镇环安局每月整理汇总检查情况、每季度整理汇总环保夜查情况,以环保工作简报的形式予以通报。2016年以来,深入企业检查230余次,排查手续不全、存在异味、超标排放等环境问题165项,下达行政告知文书113份。在各司其职、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全镇环保“一企一档”,并在此基础上投资30余万元,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建设了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的环保智慧信息平台,可全面查看企业的位置、项目、生产工艺、主要污染环境、潜在污染风险等一系列信息,并坚持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完善。

四是加强领导、提供保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社区书记为成员的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权安排部署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并下设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办公室,协调调度各级网格单位。建立完善了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督导和考核机制,成立了由镇机关效能办、党政办、环安局等参加的督导检查组,定期对网格内职责履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查办,并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工作列入社区、村、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党员干部评先树优“一票否决”,同时财政提供专项资金保障,进一步推动了全镇网格化环境监管的健康运行。

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立以来,全镇机关干部积极主动、担当作为,扎实开展了环保专项检查、企业排污口明示制、燃煤锅炉淘汰整治等工作,有效提升企业环保水平;全镇各部门相互配合、强化落实,有力推进了热电煤场、建筑工地、公路街道扬尘治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地下饮用水源地保护,废弃坑塘治理,*河综合治理等各项重点环保工作,全镇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篇2:社旗县网格化环境监管

(篇一)

为实现环境监管的精确与细致,和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监察工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环保站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专门抓该项工作。一.以镇环保站为主体,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1、明确分工,完善监管体制。镇对各村进行区域化属地化、网格化管理,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共同运行管理机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管理体系,各村配备环保网格监管人员,负责环保网格化监管工作。2、责任落实到村。要求环境监管人对辖区内的工业企业等实施监管,落实巡查记录,建立巡查台账,做到谁巡查谁签字谁负责。各村对辖区内环境违法现象要及时上报,并协助镇调查取证,对新闻曝光或者通报批评有直排现象的村,将其列入年底镇对村的目标考核里,并进行奖惩。对环保工作要注重提升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切实提高工作效能。二、做好分类,合理调配环境监管力量1、摸清企业环境管理实际情况,根据环保要求,根据各企业排污情况的不同,要求涉及排污的企业建立一企一档。2、针对水环境污染、面源污染、企业污水直排、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充分利用镇、村的管理平台,发挥环保工作监察领导小组监管员的作用,有序推进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三、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全力维护环境安全1、按照区域化、网格化、属地化管理。建立镇村联合执法等明确的监管机制,及时有效的对乱排乱放的现象进行整治,并且积极应对信访工作,做到有问题及时高效解决。2、企业自我监督。各企业先做好自我监督,再由村(社区)上监督,镇上再抽查,一层层向上递进,从根源解决问题。四、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强化基础环保工作的进行,注重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1、我镇召开了村和养殖业主、企业参加的环保工作宣传动员大会,要求全镇各村各企业要按照新的环保法的具体要求,带头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会上镇对村签订了环保责任书。2、为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养殖直排问题,我镇对辖区畜禽养殖进行了摸排,分门别类进行区分。禁养区坚决关闭,适养区进行升级改造,做到达标排放。3、**年,我镇大力开展企业排放备案工作,全镇5家企业都进行了污染物排放治理,并进行备案。

(篇二)

为实现环境监管的精确与细致,牟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监察工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环保办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专门抓该项工作。

一.以镇环保办为主体,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

1、明确分工,完善监管体制。镇对各村(社区)进行区域化属地化、网格化管理,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共同运行管理机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管理体系,在村上设立网格责任人,落实各分管责任人的信息,明确其各自的工作。

2、责任落实到村(社区)。要求环境监管人对辖区内的工业企业等实施监管,落实巡查记录,建立巡查台账,做到谁巡查谁签字谁负责。各村(社区)对辖区内环境违法现象(例:偷排)要及时上报,并协助镇调查取证,对新闻曝光或者通报批评有直排现象的村(社区),将其列入年底镇对村(社区)的目标考核里,并进行奖惩。对环保工作要注重提升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切实提高工作效能。

二、做好分类,合理调配环境监管力量

1、摸清企业环境管理实际情况,根据环保要求,根据各企业排污情况的不同,要求涉及排污的企业建立一企一档。

2、针对水环境污染、面源污染、企业污水直排、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充分利用镇、村(社区)的管理平台,发挥环保工作监察领导小组监管员的作用,有序推进工作,确保不留死角。

三、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全力维护环境安全

1、按照区域化、网格化、属地化管理。建立镇村(社区)联合执法等明确的监管机制,及时有效的对乱排乱放的现象进行整治,并且积极应对信访工作,做到有问题及时高效解决。

2、企业自我监督。各企业先做好自我监督,再由村(社区)上监督,镇上再抽查,一层层向上递进,从根源解决问题。

四、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网格化环境监管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和邛崃市人民政府《邛崃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方案(试行)的函》的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强化基础环保工作的进行,注重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我镇今年上半年做了以下工作:

1、我镇召开了村(社区)和养殖业主、企业参加的环保工作宣传动员大会,要求全镇各村各企业要按照新的环保法的具体要求,带头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会上镇对村签订了环保责任书。

2、为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养殖直排问题,我镇成立了福华畜禽粪便收集合作社,为养殖业主提供方便、快捷的排污服务。这种模式不仅变粪为宝、绿色环保,而且也节约成本,为有机生态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今年上半年经过我们巡查,全镇有5户养殖户有直排养殖粪便的行为,且经多次指出均未改正,经党委政府研究,扣除了这5户三农补贴资金,以示惩戒,并通报全镇。

3、**年上半年,我镇大力开展露天焚烧秸秆禁烧工作,镇村两级成立了秸秆焚烧领导小组,建立了秸秆禁烧严厉处理一把火考核制度,上半年我镇3.4万亩农田均为发现一例露天焚烧秸秆行为。

4、今年上半年,环保局对我镇的每次评分检查等都是在85分-90分,全市排名中等偏上。

(篇三)

根据石府办函(〔**〕75号)文件要求,我乡高度重视,迅速安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乡党委、政府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就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各村村支书为成员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监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明确任务,分工到人。

二、划分网格到人。全乡建立“二级”网格,乡级网格1个,村级网格6个,落实网格监管员共计7人。

三、召开专题培训会。对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员进行培训,再次明确职责和工作内容,并对工作开展提出了详细要求。

四、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了网格化监管员工作考核、培训方案、责任清单等管理制度,规范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确保工作落实,取得实效。

(篇四)

**年我镇按照中央、省、市关于重污染天气的各项应急响应,继续加大重污染天气防控。

镇政府先后组织进行40次涉污染因素排查,全力做好污染隐患治理。坚决取缔不合法卖煤摊点、沙石料厂、商砼,对秸秆焚烧进行防控,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网格化监管责任制,实施重点时期监察报告制度,确保环境防控效果。

(篇五)

**年,**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56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川办发〔**〕47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成办发〔**〕42号)的要求,以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以网格化环境管理工作为实际,进一步加大环境监察工作力度,强化区域环境风险防范管理,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确保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推进,有效保障区域环境安全。现将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方案落实,推动环境监管合力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省市环保部门关于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的工作要求,**区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执法前移、监管下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结合**区实际情况,编制并印发了《**市**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方案》。同时,区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研究网格化工作管理重点和难道,细化分解相关工作任务,形成以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街道办事处环保科属地监管、环境保护部门指导监督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底数摸排,初步形成排污清单

**区结合“互联网+政府”体系建设和街道环保机构建设工作,以全面理清全区排污单位底数为目标,强化部门信息沟通互动,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向环保部门提供本部门掌握的排污单位名单。同时,各街道办事处环保科根据分解到本辖区的清单进行进一步现场调查摸底,核实清单中各类污染源是否正常经营,并对清单外的“三无”污染源进行调查,及时查漏补缺。已收集各类污染源清单3500余条,为我区全面推进网格化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三、探索城区环境网格化管理模式

**区紧紧围绕国家、省、市环境监管工作重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紧密结合中心城区环境管理实际,以行政区域和行业监管为主要划分依据,不断探索中心城区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制度,初步构建“区政府(区环保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驻区企事业单位”四级环境监管网格骨架,初步划分“府河以内区域”,“府河以外沙河以内区域”,“成龙狮子山沙河街办区域”以及“柳江三圣区域”为主体的环境监管网格,逐步实现“区域清、职责清、底数清”及“监管到位、服务到位、沟通到位”的总体目标。

四、执法前移,监管下移

按照区政府要求,区环保局对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开展新《环保法》宣传以及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培训,明确“问、望、看、问、听、查、走、访”的工作方法以及“分批巡查、随机抽查、应急响应”等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了《现场巡查检查记录》和企业档案管理规范,为全面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数量少,持有执法证上岗的人员不足,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业务工作学习和培训不够,高效利用移动执法系统不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以学习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56号)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激励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不断学习环境监察新知识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坚持依法执法和按程序执法,加强作风建设,规范监察执法行为。

二是严格按照《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56号)和省环保厅及市环保局的要求,在局党组领导下,进一步规范区域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推进环境监管工作高效运行。

篇3:社旗县网格化环境监管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最早应用于城市管理领域, 基本概念是, 将基层执法单位管辖范围按一定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 根据网格内工作量大小, 配备适量管理人员和装备, 由网格队员全面行使各项管理职能。这种管理形式将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管理。

青岛市农机局按照“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健全监管体系, 完善运行机制, 规范基层管理, 优化治理结构”的指导思想, 以“一格三网九定”为总体框架, 将网格化管理引入农机安全生产领域, 旨在通过逐级定责、立制和考核评价, 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 把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涵盖到农机生产、销售、培训、使用、维修等各个领域, 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 构建覆盖全市、责任到人、职能到位、流程规范、运转灵活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形成各司其职、相互联动、综合监管的工作格局, 使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 促进农机“三率”水平的稳步提升。其主要做法是:

一、划分网格, 在全市逐级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网格, 把网格化管理涵盖到每个点、每个机手、每台农业机械。

按照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以行业管理为主的原则, 以市农机局为主体建立1个一级网格;以各市 (区) 农机主管部门为主体建立8个二级网格;以各乡镇农机站为主体建立若干三级网格;以村 (居) 、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为主体, 建立若干四级网格, 在每一个网格内建立严密科学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健全“三网”, 即通过建立健全管理网、监督网和信息网,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健全管理网, 即进一步健全以县农机监理站、乡镇农机监理中队 (农机站) 和村农机协管员为依托的三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 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农机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安全责任, 形成“政府主导、农机主管、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制, 强化政府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专项专业监管, 突出对基层的安全监管, 确保在各个区域内安全生产有人抓, 目标责任有人担。

健全监督网, 即整合政府、部门、媒体、群众、行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 形成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的监督监察。一是从社会人士中聘请社会监督员, 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二是以新闻媒体为平台, 在网络、报刊、电视上开设专栏, 对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进行曝光;三是不定期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户和群众代表座谈会, 听取民众呼声;四是设立专门投诉机构, 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受理群众举报, 进行有效监督;五是加强和完善行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 并采取有效措施, 使监督制度有效运作。

健全信息网, 即依托青岛市金宏网和农机化信息网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 及时发布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行业标准, 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传达给基层, 同时对实施网格化监管的信息及时发布, 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 对存有违法行为和隐患的单位及时处置, 对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充分发挥数据库作用, 实现安全监管的精细化和信息化。

三、实施“九定”, 即:健全各项制度, 对基层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规范。

其主要内容是:领导定点。各级网格确定一名领导到下一级网格挂点, 强化对责任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检查和指导。全员定责。各级各类人员严格实行“一岗双责”, 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岗位和个人, 层层签订责任书, 明晰责任主体, 分解责任指标。监管定位。根据职责分工, 逐一明确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实施有效监管。排查定级。根据隐患和风险的辨识标准, 确认等级, 确定治理方案。应急定制。建立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明确体制、机制和编制, 落实队伍、装备、物资器材, 强化演练, 及时处置农机事故。配置定量。明确各级网格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 落实保障措施。培训定岗。对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内从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 进行专业培训, 持证上岗。信息定时。将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汇总上报, 发生农机事故时按规定时限逐级如实报告。奖惩定格。通过督查、检查、考核等形式, 奖优罚劣, 对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和完不成工作指标的, 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

篇4:浙江海事动态网格化监管模式探索

【关键词】 网格化;海事动态监管模式;动态风险

0 引 言

“十二五”期间,随着浙江省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水上交通变得更加复杂,公众对安全出行的诉求不断提高,海事部门面临的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任务更加繁重。目前,浙江海事局全面应用了覆盖船舶管理、船员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舶交通服务(VTS)、闭路监控(CCTV)系统等在海事监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初步形成以巡逻船为主的水上交通立体监管体系;开发集成了AIS、VTS、CCTV等信号源和通航要素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网格化、可视化信息平台,实现了船舶的“可视、可听、可控”。根据浙江省海事辖区网格类型的划分,浙江海事局出台了《浙江海事局动态监管网格化管理办法(试行)》;然而,网格类型在划分后不能够随通航环境、交通流等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改变,存在网格类型划分与实际通航安全风险情况不符合的现象,海事监管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便优化海事监管和应急救助资源配置,提高海事监管和应急救助水平。本文对浙江海事辖区的通航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建立网格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以便根据通航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网格类型进行动态调整,探索实现基于动态网格风险的海事监管新模式。

1 海事网格化管理及其优点

1.1 海事网格化管理

海事网格化管理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海事管理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以顺畅的协调机制和便捷的跨部门业务流程为纽带,实现网格单元与各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责任,对网格内的部件和发生的事件实施有效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和快速反应的管理系统。

海事网格化管理是根据海事辖区进行网格划分,并对辖区内的各类通航环境、船舶、气象信息等信息资源按网格划分来进行管理。

图1 网格与资源的关系

系统中的网格资源采用分级管理,从网格到浙江沿海辖区,依次递归;其他资源信息采用分类管理,各类资源之间单独管理;将各类资源信息根据其地理位置,分配到网格,进行关系关联。借鉴海洋与渔业部门的渔区编码,对于未编码海区按相邻渔区编码进行加位处理。[1]

1.2 海事网格化管理的优势

当前,网格化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海事监管资源所具备的分布性、异构性、自治性和动态性与网格特点相符合,因此,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可有效解决现有海事监管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为海事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海事管理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2.1 实现管理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

通过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使网格中的各个部门实现流程和信息共享。当发生险情或出现违章情况时,网格化管理系统可自动根据各网格单元内资源的使用情况,对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协同调配,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大共享。

1.2.2 实现控制的实时性

通过构建立体化的网格化管理信息传输通道,可使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共信息平台获取相关海事信息,从而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1.2.3 提高海事预警能力

海上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特点,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实时监控和预测功能,可及时发现和甄别仍处于萌芽状态的事故或事件,并发出预警,彻底改变目前海事监管中被动、滞后的局面,为完善沿海水上交通事故或事件的预警机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台能及时综合各方面信息,针对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结合应急预案,可迅速形成相应的行动方案,使预警信息更具针对性和明示性,减少恶劣天气带来的损失。

1.2.4 增强预警互动性

海事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及海上人员能最早发现潜在危机,是预警信息的重要来源。网格化管理方式的推行可为行政相对人提供畅通的信息通道,也可使事故险情和危机等得到真实记录和及时回应。这不但可缩短海事管理机构应急处置的响应时间,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同时可展示海事管理机构对公众举报的重视程度,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2 浙江海事辖区网格化管理现状

2.1 管理成效

随着海事网格化管理的不断推进,海事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同时在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水上交通事故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1)理顺工作职责。通过网格的划分明确各单位职责,消除管理的死角和重复部分;提高发现事故的能力和预防能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海事管理机构只能在事故发生后处理的情形。

(2)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以往通过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长时间才能处理的事故,现在依靠网格化管理在短时间内就可解决。

(3)建立了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通过网格化系统将事故的发现、处理的整个流程自动记录在系统中,使监督评估部门能够快捷、方便地调用,为监督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

(4)增强了海事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处于监督评估部门的监控之下,促使海事执法人员在事故处理中自觉遵守依法行政的要求,规范业务用语和执法流程。

海事网格化管理改变了传统海事管理粗放、低效、盲目的落后方式,使海事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转变;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优化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形成职责明确、执法规范、服务精细、管理有序的新格局,进一步强化了海事管理机构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动态网格化管理尚未完善

目前,在“网格化、可视化信息系统”中,网格风险类型一经设定就无法随通航环境、交通流等实际风险情况进行实时改变,存在网格类型划分与实际通航安全风险情况不符合或不同步的现象。

2.2.2 传统的部门结构影响海事网格化管理效能的发挥

目前,海事网格化管理在海事管理机构内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更多表现在监管手段的变化,通过大量引进信息化技术,实现了海事管理触发机制质的提高,由以往事故发生后触发和依靠相对人报告或举报的被动触发机制,变成了通过AIS,CCTV,GIS等系统监督和预防的主动触发机制。但是,海事管理机构的各职能部门结构没有根据网格化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海事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流程。

2.2.3 新旧体制尚有摩擦,尚未达成统一认识

新的海事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传统海事监管模式造成很大的冲击,虽然大部分执法人员对海事网格化管理报以支持的态度,但几十年的监管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很多人认为海事网格化管理仅仅只是一种手段的变化,对整个网格化管理理念给海事监管工作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认识不足,这也从客观上影响了海事网格化管理的整体运行。

2.2.4 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支持

传统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都是针对传统的监管模式,特别是行政审批、调查取证等方面。海事网格化监管虽然在技术上完全可做到无纸化办公、异地办理各种业务,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支持,不仅没有提高管理效率,反而因为两种体制同时运行,加大了执法人员的工作量,也间接造成执法人员对网格化管理认识的局限性。

3 浙江 海事动态网格化监管模式的提出

3.1 定 义

海事动态网格化监管是指根据海事网格通航安全风险的实际情况和辖区海事监管及应急资源数量,对各海事网格进行海事监管和应急救助力量的统筹分配及资源协调,力求海事监管与应急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监管资源的集约化,有效提升监管效能,确保对关键网格(高风险网格)的重点监管,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2]

3.2 监管流程

实时采集海事辖区内各网格的气象水文、交通流等信息,以现有的通航要素系统和船舶信用系统为支撑,根据网格动态风险评估和分级对各网格的通航风险进行测度、分级[3,4];根据辖区内各网格的风险分级结果,对各网格实施不同的监管模式。

3.3 监管模式分类及应对措施

3.3.1 红色应急管理

组织协调海事巡逻船艇对实施红色应急管理的网格动态游弋值守。红色应急网格归属分支局,充分利用AIS,VTS,CCTV,甚高频通信(VHF)等一切有效动态跟踪监控手段,对网格内的4类重点船舶实施跟踪监控,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及时给予必要的提醒,并提供相应的安全信息服务。

如遇大风、浓雾等恶劣天气而导致巡逻船艇无法出航,网格归属的海事基层单位应做好相关记录,并利用AIS,VTS,CCTV,VHF等手段加强电子巡航工作。

3.3.2 黄色预警管理

根据辖区和黄色预警网格周边的海事巡逻力量,组织协调船艇进行网格巡航;根据网格现场实际决定动态游弋值守或定时巡航(时间间隔不大于24小时),网格归属的海事基层单位利用AIS,VTS,CCTV,VHF等手段加强电子巡航工作。

3.3.3 蓝色预警管理

根据辖区和蓝色预警网格周边的海事巡逻力量,组织协调船艇进行网格定时巡航(时间间隔不大于48小时),网格归属的海事基层单位利用AIS,VTS,CCTV,GIS,VHF等手段进行电子巡航工作。

3.3.4 常态管理

网格归属的海事基层单位利用AIS,VTS,CCTV,VHF等手段进行电子巡航工作;海事巡逻力量巡航时间间隔不大于72小时。

3.4 监管保障

3.4.1 制度保障

制定海事动态网格化监管制度,使海事动态网格化监管有法可依,并形成长效机制。

3.4.2 信息系统保障

对现有海事“网格化、可视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海事网格化动态风险评估系统建设,实现海事网格风险的动态评估和分级。完善AIS,VTS,CCTV,GIS,VHF等信息系统建设,扩大其覆盖范围。[5]

3.4.3 指挥力量保障

在现有指挥中心、交通管理中心中设置专门岗位,完成对巡逻、救助力量的调配和指挥。

3.4.4 巡逻和救助力量保障

完善巡逻与救助力量的建设,对海事监管移动终端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有海事网格动态风险分级的同步显示和预警功能。

4 结 语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系统是时变系统,系统风险随着通航环境、船员适任能力、船舶安全状况和货物属性、海事管理力量的动态投入等的变化而实时改变。在分析浙江海事辖区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浙江海事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系统实际情况,提出动态网格化监管模式,探索对不同网格实行动态分级管理,提高网格风险类型划分的正确性和动态性,动态统筹调配海事监管资源。试行动态网格化监管模式有助于优化海事监管力量调配,提高海事监管效率,减少目前存在的主观性强、缺乏动态全局统筹的缺点,有效保障通航安全。

参考文献:

[1] 浙江海事局.浙江海事局监管网格化、可视化需求研究[R].2013-10.

[2] 浙江海事局,上海海事大学.网格风险评估体系研究[R].2014-12.

[3] 黄常海,胡甚平,郝严斌,等.单船动态风险评估模糊推理系统的设计与模拟[J].中国航海,2011,34(2):68-73.

[4] 黄常海.基于VC与MATLAB的船舶航行动态风险推理系统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11.

篇5: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开发区成立组织,划分网格,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积极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一、网格化管理情况。

确定了由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为双网格长的二级网格化监管机制,根据实际将开发区划分为5个区片,由各副主任、各局办负责人共计10人担任二级分网格长,4区、8村为三级网格,由20名三级分网格长带领5名专职网格员、62名兼职网格员负责分包区域环境监管及疫情防控工作。

二、机制建立情况。

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发区网格化环境监督管理与评估考核办法》,建全了《开发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确定了《开发区网格化监管名单》、《开发区企业、村监管名单》,进一步明确分工,厘清职责,压实责任。

三、环境监管开展情况。

篇6:乡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解决大气、水、土壤、农村环境监管中存在的盲区死角为重点,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构建“政府组织实施、环保办统一协调、各村、乡级各站所办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乡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在全乡10个行政村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环境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

三、具体要求

(一)网格划分

由乡党委、政府统一组织乡、村两级环境监管网格。

1.二级网格。在乡行政区域建立二级网格,责任主体为乡党委政府,统筹负责全乡10个村范围内的环境网格化监管。

2.三级网格。在村委会行政区域建立三级网格,责任主体为村支两委,村支两委成员实行分片负责制,三级网格单元内设置若干环保管理员。

(二)网格内容

1.实行“五定”。

定区域:以10个村为单位,全乡划分为10个环境监管网格单元。

定人员:乡级监督指导为分管领导和综合执法和环境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村级监督指导为联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各村网格巡查人员为各村支书、主任。

定职责:乡分管领导和综合执法和环境保护办公为全乡环境监管督查指导人员,负责统揽、指导、督查全乡各村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牵头处理发现问题;各联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为各村环境监管督查指导人员,负责指导、督查联系村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各村支书、主任为本村环境监管网格巡查人员,负责每周做好一次巡查工作,及时上报发现问题,配合上级环保部门积极处理解决问题。

定任务:严格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好全乡各村环境监管工作,及时发现上报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好问题,确保环境监管无漏洞、无盲区,确保能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环境监管工作任务。

定奖惩:各村网格巡查纳入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并进行公开公示。

2.建立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和奖惩措施,各级网格之间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完善横向之间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和移交移送制度,加强协调联动,认真履行职责。

3.构建环境监管信息系统。近期建立网格内污染源信息收集、汇总、公开机制,做到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并设立污染源管理台账。远期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并逐级联网,完备乡、村级数据库,并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巡查监控,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效能。

(三)巡查计划

1.二级网格的责任主体负责指导和监督,乡环保办一星期监督检查一次四级网格的建立、运行和履职情况;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按要求公开辖区内污染源相关信息;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执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对环保方面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对严重违法排污企业依法实施关停等决定,并责成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到位。

2.二级网格的责任主体对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负主体责任,负责指导三级网格的建立和运行;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秸秆禁烧、垃圾禁烧、杂草杂物禁烧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负责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调解辖区内环境污染纠纷,减少环境信访数量;对网格内污染源定期巡查,及时制止、上报生态环境、排污企业、信访案件、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环境违法行为,并协助环保部门进行调查处理;设立污染源管理台账;填报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等相关信息。

3.三级网格的责任主体负责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设置环保管理员,对网格内污染源每周巡查1次,及时发现焚烧秸秆、焚烧垃圾、焚烧杂草杂物、排放污染物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并予以制止、上报上级网格及协助调查处理;及时向政府和乡环保办反映群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以及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设立污染源管理台账;填报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等相关信息。

(四)网格运行

1.巡查。二级、三级网格的责任人员和环保管理员要对辖区内生态环境、排污企业、信访案件、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定期进行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并向上级网格进行报告。

2.查处。二级网格责任主体或相关部门接到环境违法行为的报告后,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要移交移送,并配合相关单位进行调查。受理单位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查处工作,并将结果反馈移送单位。对需多部门进行联合调查的,由二级网格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联合执法。

3.反馈。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结果要及时答复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公开,并告知下级网格责任主体。

4.监督。乡政府、乡纪检监察、社会舆论等,对环境监管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监督;二级网格对三级网格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不断完善和优化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运行。

5.评价。二级网格每季度对本级网格运行情况进行自评,二级网格对三级网格进行评价,研究改进措施,评价结果逐级上报。

(五)网格监督

1.乡政府监督。充分利用政府监管职能,定期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向各行政村及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2.乡纪检监察监督。发挥乡纪检监察部门行政监督作用,保障四级网格体系正常运行,对失职渎职的、未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环境监管责任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3.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环保管理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利用广播、黑板报、网络等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揭露和批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增强公众环境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乡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其他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派出所、安办、国土所、经发办、农业服务中心、畜牧站、办公室设在乡综合执法和环境保护办公室,乡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乡政府、乡级各站所办要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形成环境监管的强大合力。

(二)畅通监管信息。乡、村两级网格要建立信息报告和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网格化体系建设情况、各级网格的职责和责任人员、排污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查处环境信访问题和区域环境安全隐患等情况,做到制度要上墙,会议有纪要。三级网格对编制情况至少每季度编制一期。

(三)提升保障能力。将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经费列入乡财政预算,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专职环保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四级网格正常运转。

(四)严格责任追究。各村、乡级各站所办积极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落实职能部门的环境监管责任,对未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各村网格责任主体及相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行为,将严格按照《关于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规定》进行问责。对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XX乡网格化环境监管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XX乡网格化环境监管领导小组名单

长:XX

乡党委书记

XX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长:XX

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XX

乡党委副书记

XX

乡党委副书记

XX

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XX

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XX

乡党委委员、政法委员

XX

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

XX

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XX

副乡长

XX

副乡长

XX

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成员:XX

乡党建办主任

XX

乡综合执法和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

XX

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XX

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XX

畜牧站站长

XX

XX镇畜牧站站长

XX

乡综合执法和环境保护办公室工作员

XX

乡综合执法和环境保护办公室工作员

XX

乡综合执法和环境保护办公室工作员

上一篇:巡堤查险工作方案下一篇:宝岛台湾在我心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