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莫斯科保卫战有感

2024-05-01

看莫斯科保卫战有感(通用4篇)

篇1:看莫斯科保卫战有感

看莫斯科保卫战有感——任总2008年2月15日在埃及代表处的讲话纪要

今年是我们把计划和预算权力下放到地区部的第一年,这一年是很关键的一年。如果我们走错了路,我们可能三到五年都纠正不回来;如果走对了路,那我们发展的速度会非常快,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光碟,《莫斯科保卫战》上集,下集扔了。只给你们看上集。这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上苏军早期在西线全面溃败的情景。在苏德战争初期,除了斯大林同志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没有做战略准备外,还有斯大林时代清洗了八百万红军和党的干部,从而使苏联红军不成熟,教条主义横行,苏军的中层不决策,执行中的僵化教条,也是使得希特勒以闪电战攻击的时候,苏军毫无还手之力,在西线是全线溃败,让德军合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共死亡3500万人,其中2500万是军人,多数应该是在早期西线溃败的时候牺牲的。这个错误是以数百万军人生命为代价的。敌人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应该不应该做战争准备?保管员甚至以签字不完成为由不打开武器库;不会打仗的军事委员们,一件小事都要等大本营的指示,恰好电话线已被德军炸断……;这样一个状况跟我们今天很相像。

在我们这个体制里面,中层不决策的情况还是很严重的,我们干部队伍里面中层干部不决策的情况是跟西线的苏联红军一样的,苏联红军就是很多中层不决策,一定要等到斯大林的命令,敌人打到眼皮底下,打不打还要等命令,所以说苏联红军的教条主义情况和我们这么多年的情况很相似。我们很严重的是中层不决策,中层也不承担责任,所以高级领导直接指挥到作战基层。高层领导听不到炮响,他的指挥会存在一定问题的。决策重大战略问题是一个很漫长的时期,高层的决策可能是对的,但在攻取一个山头的问题上,高层未必比听到炮响的领导更正确,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指挥权下放给你们。下放给你们以后,我们就发现有几个问题,基层拿到权不知道该干什么用。莫斯科保卫战最终虽然胜利了,真实的历史就是大冰雪。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温,德军坦克凝固了,德军的机械化作战部队运作不起来了,应该说老天帮了很大的忙。但是华为公司可是没有上帝,没有一个人会帮我们的忙,一旦我们出现溃败的时候,是没有人会帮忙的。所以说我们的计划权力下放给你们是正确的,不下放是错误的!但是过去没有给你们决策权也是正确的,在我们公司没有建好一个体系、一个队伍、一个制度的时候,我们权力下放的结果是更糟而不是更好。在我们这个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上层做了很大的推动力量,导致中层干部不承担责任,等待决策,跟苏联红军一样。现在我把权力放给你了,其实你们还不成熟,但是你们要挑起这个责任来,你们挑不起来,你们这个地区就会出大问题。

这次我听汇报,我发觉各产品线各地区部非常关注的是数字,我认为所有数字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关注数字不错,千万不要忘了清晰的目标。二十年前我们从创建走到今天,我们的数字非常好,为什么?因为我们是打出来的,我们打赢了,一算下来,数字一定会好。打输了,怎么凑,数字都不会好。我们也看到有些地区部短时间增长上来了,从这次汇报上来看很多地区部增长速度是低于公司平均增长速度,公司平均增长速度是40%,而我们很多地区部的增长速度是20%左右,20%在业界也是令人震惊的速度,怎么增长那么厉害,但在华为是低于平均线。我们不过分强调增长,这次增长慢一些的地区部,就是前两年增长快了。对于这样的地区部一定要强调精细化管理,强调有效的管理,将来为担任扩张的部队提供干部资源,提供方法的管理。任何一个部门扩张到一定程度以后都会扩张不动了,这个时候就要回过头来进行精细化管理,但这并不是说前进的部队就不加强精细化管理。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计划体制是用来作战的,而不是用来向总部汇报的,一定要谨记。这一点一定要重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公司会逐渐萎缩的。华为公司是非上市公司,有比较灵活的财务制度。我们讲过非上市公司必赢这场战争,因为上市公司是关注三到五个月的财务报表,不然出问题股价就会跌下去;我们是关注三到五年后的财务质量,最终当然是我们厉害。这次计划权下放给地区部,担任主攻的部队部门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方向,一定要有成功的策略,而且要敢于奋斗,对增长目标达不到公司平均线的部门要加强精细化管理。

第二个我们作战方式要发生改变,要从过去的农村包围城市转变到对大T的突破,转变到对中央城市的突破上。因为以前我们考核是销售额导向,只要拿到销售额,不管他是哪个地区都算进去。这样导致的结果,重要城市不好进,就缓进了。我们一定要突破这个心理障碍,但是大家也要搞清楚,我说的是三五年,而不是说从明天开始。我们也要加快适应这个方法的干部成长。而且我们在主攻战场上去培养干部和选拔干部,要使工资奖金各种杠杆起到作用,那职务杠杆也就没有问题了。队伍是打出来的,就不会再犯苏联红军的错误,低级错误就不会再发生了。一些不懂战争的人来指挥战争,这又怎么能成功呢?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就讲这一点。

第三,我们要选一些好的运营商、好的中心城市作为目标。比如在GSM这个网上,我们攻不进上海移动,但是我们攻进了上海联通,那我们在上海这个地区的战略伙伴就是上海联通,那我们就要把优秀的服务经理、优秀的销售经理、优秀的融资经理派过去。什么叫战略伙伴?就是我们的资源优先向他配置。我们对他优先配置,我们的服务质量就好了,那他就会多抢一些客户,多抢一些粮食,战略伙伴在这些问题上要加强体现。

第四,我再次强调,当你得不到任何指示孤立作战的时候,你以利润为中心是不会错的。你有权力去做这个事情。这个项目,可以产生利润,他们都顾不过来,谁都没给我指示,那我至少以利润为中心来做是不会错。我们的态度是你得不到任何指示的时候,以利润为中心,地区部是完全有独立的决策权的。但你的战略问题要加强请示汇报,战略往往是以牺牲短期利益为代价,来获得长期利益。你不请示,谁给你补贴呢?战略问题也不急到你不汇报就死人这种程度,因此你应遵循一定程序。在这个授权体制上,我们认为这个中层不决策的问题慢慢就会体现出来了,我们这个要加强转变。

第五个问题我讲干部问题,我们还是要强调公司的奋斗精神,我们不可想象不奋斗公司还能活下去。首先我们不是中石油,也不是中移动,我们没有任何稀缺资源。华为公司有一天发不出工资,就树倒猢狲散了。我们没有什么可依赖的资源,唯一的就是奋斗。我没有强调所有人要奋斗,只是强调华为公司要奋斗。有人说他不同意奋斗,我同意你这个观点,那你可以做一个普通员工。我们只选拔有奋斗精神的人做干部。在北冰洋建设基站,在中东的沙漠里安装铁塔是客观存在,你不能吃苦可以离开华为公司,有些公司的条件比华为好。当然,我们对那些奋斗后身体不好的人,要关怀。特别是那些经过紧张项目下来,实在太累的人,给以两三天的度假安排,在海边、在风景区休整一下,恢复体力。对那些弦

绷得太紧的人,适当给予休整。铁军是领袖对士兵关怀而产生的,队伍的对外坚韧,是对内的柔和而建造的。我们要奋斗,也要对奋斗者充分关怀。

篇2:看莫斯科保卫战有感

在公司的推荐下,非常有幸能接触观赏这部影片。影片中的苏联卫国战争场面让我深感战争残酷,此外影片也描述了那个时期苏联高层领导人对战争全程指挥决策的过程,以下五个方面是我观后得出的一些感悟,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首先从德军和苏军的军事备战情况来看,德军准备充分,频繁的调动部队还运用了虚伪报道等手段,作战思路清晰。相比苏军,虽然司令部也进行了演戏来检查战争初期部队的掩护和行动计划,但一些司令员却丝毫没有危机意识,认为演习不过跟打牌一样,是个游戏而已。我认为这与目前社会上企业之间的竞争情况有些类似,每个公司都时刻面临着被淘汰被吞并的危机,包括我们也一样,我们要时刻警惕,不能将这这种危机当作一场游戏,更不要认为这种危机与自己无关,所谓国破则家亡,公司的兴衰也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我们都应该去尊重,去敬畏,时刻保持勤奋敬业、警惕而又亲和的态度来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也不要逃避对手,好的对手也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向竞争者学习,赶超竞争者。

从军事判断来看,西方面军(后大将)朱可夫认为当前苏联全部坦克师都在整编且这些坦克大部分就旧型号的,新型极少,他认为德军的进攻要开始了。而西方面军(前大将)巴甫洛夫大将则认为德国签订过不侵犯条约,也不会在两条线上作战。所有人认为要在国境线上做单纯防御,朱可夫主张进攻,以攻为守。他并没有去相信已经签订的各类条约,而是以现实中已经出现的各类情况作出判断,实施证明朱可夫对整个战争局势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工作中我们也应如此,随时保持警惕,沉着冷静,预防应对突发事件,在思考问题做抉择的时候,不要在一个条件下去下结论,一定要多掌握线索,多方面思考。

从任命角度来看,在司令部演戏结束后,朱可夫直接替换了威列斯科夫被斯大林任命为总参谋长,一方面是由于斯大林欣赏朱可夫的军事判断力,体现了能者上,庸者下,但是也反映了当时苏军所谓的政治部不过是斯大林一人独权,由他直接发布命令,可以说有利有弊吧,由于斯大林的集权,清换一大批领袖才导致了保卫战的被动局面,但又不得不承认由于他的果断刚毅,对士兵的团结予以了很大的士气。现在很多企业也面临这种境况,就是是否放权的问题。企业把经营管理权集中在高层的这种集权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实也很多好处,比如政令统一,指挥方便,便于管理等。但是也缺乏活性,下级容易产生依赖思想,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创造价值。比如从影片中加夫里诺夫与中尉的对话可以看出,中尉认为加夫里诺夫提出的战争警惕性是高层才该考虑,而他去想这些是违反原则的,从这些可以看出苏军在军事意见方面的死板。很多公司包括我们公司也有这种情况,业务基本都是老板一人拉的业务,底下的人只是去执行,比较依赖,缺乏创造业务的能力。但是每个组织都有它特定的时期,就像在保卫战中,如果斯大林权力没有集中,则各个司令部之间的指令很难统一,只会加深矛盾,我认为我们公司也一样,如果急于放权,会出现中高层拿到权力却不知如何用权的窘境,也容易造成各自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矛盾冲突。如果不放,由于缺乏活力创新,公司的前进步伐会逐渐缓慢。随着公司越做越大,企业需要激励创新,放权是有必要的,前提是目标要清晰,体制要完善。我认为还是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的公司还应加强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到条件成熟,一定的放权是公司发展必经之路。

从情报问题来看,德国放出许多虚假的情报,比如:进攻苏联的日期发生在五月十五日、六月十五日、五月底、六月二十二日,从而打乱了苏联情报总局的判断,侦查陷入被动。工作中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不能单方面相信我们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情,一个判断往往影响关乎很大,我们应多调查,多分析,跟着心走,不能应某些外部条件而丧失了判断力。了解一个人也是这样,不要从别人眼中或口中去判定一个人,想真正了解他就和他接触,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从行动指令来看,在德国入侵后,罗科索夫斯基向西方面军司令请求部队撤到防御较好的地段,组织更好的防御措施,同时也能修整作战,但遭到司令员的反对,其认为后撤就是退却,坚持要死守,最后罗科索夫斯基上诉,他的建议传到了高层,高层认为建议可行被批准了。这个年轻的军官在面对强大敌人的时候展现出的自信冷静以及针对局势做出的判断力值得我们学习,工作中也是如此,一百个、一千个想法组在一起一定能形成一套可行的方法。所以不管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多多思考,针对各个问题多多提出自己的看法。此外,上层领导对于下层的建议不要立马做出回绝,每个提出的想法都有相对应的理由,应予以重视。

篇3:看莫斯科保卫战有感

1.1 空间尺度与城镇群发育

莫斯科市为俄罗斯联邦国家首都, 联邦直辖市, 俄罗斯联邦行政主体之一, 有10个县级行政区, 共管辖125个乡镇级行政区, 面积为1081平方公里。此次规划并入莫斯科市的区域为现状莫斯科州列宁斯克区、拿洛-福明斯克区、波多黎斯克区、托罗茨克、谢勒宾可等地区, 称莫斯科都市圈西南扇区, 面积1503平方公里。莫斯科市外围的莫斯科州也是俄罗斯联邦行政主体之一, 总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 有36个县级行政区, 33个州级直辖市, 和5个封闭行政区域 (见图1) 。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 市域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 辖6个城区组成的中心城和10个郊区区县。北京中心城面积1085平方公里, 与原莫斯科市面积相当 (见图2) 。

北京市中心向外半径在30公里范围内有6个规模在20~60万人口的新城, 30到50公里处有河北省的廊坊、固安、涿州等城市及十余个中小城市, 100公里处涉及中国另一个直辖市天津。莫斯科市中心向外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没有超过30万人口的城市。在新并入莫斯科市的西南扇区, 只有一个人口规模不到5万人的城镇托罗茨克 (见图3) 。尽管京津冀城镇群的发育仍逊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城镇群, 但莫斯科市周边缺乏中等城市更明显。

1.2 人口与人口密度

莫斯科州2011年总人口为709.2万人, 城市人口占81%。莫斯科州人口占全俄罗斯人口的5%。莫斯科市2011年总人口为1155.2万人。在全国以及莫斯科州的人口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 莫斯科市的人口仍呈增长趋势。当前, 莫斯科市集中了全国总人口的9.2%, 预期到2030年, 莫斯科市人口将达到1860万, 占全国人口的14.1%。北京2011年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达2018.6万人, 近十年一直保持高增长率。北京市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比莫斯科市占俄罗斯的人口比例低。

北京市中心城1085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1万人/平方公里, 核心的东西城92平方公里内的人口密度为2.35万人/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分布符合城市经济理论模型中城市密度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而下降的规律。莫斯科市1081平方公里内的人口密度为1.07万人/平方公里, 且分布较均匀 (见图4) 。莫斯科市各个行政区均有其主导的产业功能, 其中老城就业密度最高, 东北部和北部次之, 就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北部地区, 而居住人口则呈现为愈发分散状态, 职住空间分离现象有所加剧, 交通出行距离和时耗有所增长。

1.3 经济与产业发展

2008年莫斯科GDP总量321亿美元, 人均GDP3万美元, 与主要世界城市 (纽约7.3、伦敦6.6、东京4.0) 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见表1) 。北京2011年的人均GDP为1.2万美元。莫斯科集中了俄罗斯10%的就业, 22%的经济总量和65%的外国投资, 是首位度极高的首都。

从产业结构看, 莫斯科三次产业比例为0:24:76, 与北京相似。二产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 主要产业包括化工、冶金、食品、纺织、家具、能源制造、软件和机械制造业。三产以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为主, 批发与零售业高于其他城市水平, 旅馆业占比较低, 说明城市经济的外向性不强。

1.4 交通状况与症结

在IBM发布的通勤交通痛苦指数排名中, 莫斯科排在北京、墨西哥城、约翰内斯堡之后, 列第四名 (见图5) 。人口、机动车增长势头迅猛带来交通需求日益增长, 交通系统承载力超负荷。通勤交通压力巨大, 潮汐交通现象明显。

交通出行结构以公共交通主导, 但是服务水平较低。地铁网络中41%的线路 (125公里) 高峰时段实际客运量超过设计能力1.1~1.3倍 (每平米5.3~6人, 而设计能力是4.5人) , 90%地铁换乘站超负荷, 地铁客流强度高于其他国际城市的3~5倍, 市郊铁路客流超过设计能力的1.2~1.3倍, 铁路车站周边接驳条件较差, 地面常规公交发挥作用不大。

道路网密度低, 且干道路网功能不完善。道路总里程3600公里, 干道里程1322公里;干道系统中350~400公里需要维护;80%道路网流量超负荷;全网6~20点运营速度为23.6公里/小时;欧洲主要城市为30~35公里/小时;道路网密度仅为4.2公里/平方公里, 低于国际城市2.2~3.6倍。

静态交通环境差, 停车设施不足, 停车需求管理政策缺失。一方面, 机动车停车位缺乏, 大量路面被占用;另一方面, 停车需求管理政策缺失, 停车位建设和经营市场化动力不足, 此外, 政府对于随意停车管理力度不足。根据一项调查显示, 由于居民家庭没有固定车位, 将近60%的车主将车停在附近马路上, 占用机动车通行车道, 进一步加剧了道路拥挤。

交通换乘枢纽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步行环境差。步行交通网络连通性差;既有规划的交通换乘枢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无障碍设施缺乏。交通尾气和噪声污染严重, 影响市民身体健康;货物清关涉及的中转运输车流, 占用大量道路空间资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1.5 发展目标与职能判断

俄罗斯2020年要达到的基本社会经济目标:经济将进入世界五强,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13700美元~3万美元, 增长1.2倍, 三口之家的住房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中产阶级在总的居民结构中最低限度不少于60%, 也许不能少于70% (而全世界从目前的30%上升到2020年的52%) , 经济主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至少要提高3倍。上述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实现:2008~2012年为跨越准备阶段;2013~2017年为跨越阶段;2018~2020年为巩固与扩大阶段。

莫斯科城市发展愿景是宜居、可持续、创新的全球城市, 其城市职能包含:政治中心、经济商务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育科学医疗中心、文化历史旅游中心、体育娱乐中心、交通枢纽和会展中心。北京的发展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等城市职能。

1.6 莫斯科与北京的特点小结

莫斯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京, 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三产的比重与北京相同。与主要世界城市相比, 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产业结构偏重, 经济外向性低, 在人力资源, 金融流动性、机构效率和实体资本上落后。

两个城市都处于人口高速增长期, 人口增长属于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率偏低, 老龄化严重。莫斯科在全国的首位度远高于北京, 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 外来人口的压力就更大。

现状莫斯科市的面积和人口均与北京中心城相当, 平均人口密度类似, 但人口空间分布不同。北京的人口密度分布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而下降, 而莫斯科在市界内的人口密度比较平均, 市界外陡然下降。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莫斯科中央区, 莫斯科市外围和莫斯科州其他地区能提供的就业数量明显不足, 与北京相比, 周边城镇群发育不足, 造成了劳动就业人口过度地钟摆式迁移, 存在职住分离的情况, 对莫斯科市进出交通系统、莫斯科的生态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压力。莫斯科市当前的主要课题是寻找发展所需要的新资源。扩大城市面积, 加快莫斯科都市圈的发展, 是解决多年累积问题的现实途径, 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2、十家参赛方案的特点总结

2012年1月13日, 莫斯科市政府就制定莫斯科新版图发展构想宣布公开招标。21个国家的67家团队提交申请。2012年3月1日, 确定了10个竞标团体, 负责制定10个方案, 最后由莫斯科规划院进行综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邀参与综合咨询工作。入围的十家联合体中有四家是以俄罗斯团队为主, 五家来自欧洲, 一家来自美国。最后胜出的是5号联合体, 法国大巴黎战略规划的参与者ANTOINE GRUMBACHЕТASSOCIES事务所。8号巴塞罗那RICARDO BOFILL事务所和10号美国UDA事务所进入前三。现综合十家方案的异同, 就几个主要讨论的问题做个小结。

2.1 入围的十家联合体

1) 莫斯科奥斯托热尼卡建筑室、巴黎ATELIERS LION ASSOCIES等法国事务所及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合体;

2) 莫斯科切尔尼霍夫建筑设计工作室及丹麦、美国、克罗地亚、保加利亚、英国事务所联合体;

3) 莫斯科建筑学院及爱尔兰DEVEREUX Architects事务所联合体;

4) 俄罗斯建筑和建设科学院、日本NIKKEN SEKKEI Ltd及英国RTKL事务所联合体;

5) 巴黎ANTOINE GRUMBACHЕТASSOCIES等法国事务所及俄罗斯联邦政府金融大学、莫斯科水平线建筑设计工作室联合体;

6) 巴黎LAUC等法国事务所、比利时Bureau Bas Smets及莫斯科城市经济院联合体;

7) 荷兰OMA建筑事务所、俄罗斯梅加罗姆设计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麦肯锡公司、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体;

8) 巴塞罗那RICARDO BOFILL等西班牙事务所联合体;

9) 意大利米兰STUDIO ASS SECCHI-VIGANO事务所联合体;

10) 美国URBAN DESIGN ASSOCIATES、加拿大BEASLEY&ASSOCIATES及英国、阿联酋及俄罗斯事务所联合体。

2.3 针对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莫斯科位于欧亚大陆桥与中亚-北欧通道的交点, 区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见图6) 。

大多数方案认为莫斯科市不应是单一方向的向外拓展, 而是以莫斯科市为核心, 形成多条向外辐射的城镇走廊。不过, 对于走廊的选择和建设时序有不同认识。1号方案认为应避免城市仅向西南方向发展, 将西南扇区的发展作为第一步, 之后向多个方向拓展, 形成大都市区多中心结构。2号方案同样认为西南并非唯一拓展方向, 应在莫斯科大都市区的发展框架下考虑城市西南地区的发展规划。这个大发展框架与北京的空间结构类似, 中心城区外围是绿化隔离地区, 再向外一圈是位于莫斯科州内的二级城镇组团, 莫斯科州边界以外是区域城镇组团。4号方案选择沿莫斯科河的生态景观发展带以及东北-西南文化商业发展带, 构成区域十字结构。其他几个方案也都强调了坚持现状环加放射的空间格局。5号和8号方案还提出了环加放射的伞状区域空间结构, 分散发展各类职能中心。 (见图7)

01方案:奥斯托热尼卡建筑室有限责任公司 (俄罗斯)

02方案:切尔尼霍夫建筑设计工作室有限责任公司 (俄罗斯)

04方案:联邦国立机构“中央科学研究和设计规划院” (俄罗斯) 和"RTKL" (英国)

05方案:巴黎ANTOI NGRUMBACH ET ASSOCIES

08方案:RICARDO BOFILL (西班牙)

2.4 针对新区建设

共识是采用组团式发展。城市向外拓展的边界有的认为应保留在现状莫斯科市以内, 也有认为以CKAD为边界, 还有方案是拓展到莫斯科州边界。按照标书要求, 城镇建设应在CKAD以内, 但由于增量建设用地资源有限, 有的方案只得向外扩展, 以实现标书要求的总规模。因此, 不同的用地方案造成新区人口、用地和投资规模各异。10号方案最具代表性, 在对外放射线和机场联络线的交点Kommunarka安排副中心, 新区组团混合发展, 各具特色。 (见图8)

2.5 针对区域交通

大部分方案主张将现状莫斯科市西北和东南两个机场的联络线作为重要交通走廊。向外放射的轴线采用TOD模式进行开发。获奖的5号方案尤为突出在低碳交通发展策略指导下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建立一条西南方向的交通发展轴线The new Moscow line (NML) , 沿线进行多样性的功能规划建设。 (见图9)

2.6 针对政府职能外迁

只有4号方案坚持在西南扇区建设一个集中的行政中心, 承担起全部联邦政府的职能。其他方案都采取搬迁和保留内外结合的策略。

3、思考与启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各地新城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世界瞩目。向外疏解和战略转移成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生活条件、减缓交通拥堵、减少人口压力、为外向型的城市新功能开辟空间等现实的规划思想。莫斯科市政府充分肯定中国另建新城的成就, 力邀北京参与工作。回顾中国近年的新城建设历程, 特别是北京的经验教训, 再看面临战略转移的机遇与挑战的莫斯科都市圈发展规划, 可以从人口与产业的疏解、区域城镇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引导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启示。

3.1 关于战略转移

中国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及战略转移的案例很多, 例如广州、南京、杭州、天津和北京等城市。在国家层面, 作为带动区域乃至国家崛起的开发开放大战略, 形成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城市层面, 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战略调整, 整合资源、建立高度适应性和巨大承载能力的空间结构, 为老城功能的腾挪和优化、人口的疏解提供新空间, 增强城市竞争力。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1993年提出了“两个战略转移”的规划策略, 人口和产业由市区向郊区转移。当时市区人口占总人口的58%, GDP占78%。十年之后的2003年, 市区人口不降反增, 达64%, GDP占比维持在76%。2004年修编了总体规划, 强调了新城发展, 加之城市的机动化时代到来, 近年来郊区城镇人口和GDP的年均增速均高于中心城地区, 到2010年, 市区人口占比为60%, 市区GDP占比为70%, 转移效果初现但依然不理想 (见图10) 。城市仍处在中心区进一步集聚的阶段, 新城作为中心城反磁力系统的实力尚未形成。

北京的新城建设过程中就业岗位增长缓慢, 中心城职能疏解困难。中心城部分居住、工业功能外迁的同时增加大量商业办公等职能, 仍然是最主要的就业中心所在。与此同时, 城市空间增长的转移要先于人口和GDP的转移, 新城建设以房地产开发带动为主, 职住分离现象进一步加剧。实现老城向新城的战略转移是任重道远的过程。促成战略转移的启动要靠政府的推手, 新城的生存与活力还需要市场更好的配置资源。新城的发展速度除了自身的资源禀赋之外, 同中心城之间的交通条件及由此形成的依附程度具有密切关系。独立指数低、对中心城依附强的近郊新城发展较快, 而远郊新城作为中心城之外的游离个体而存在, 发展较慢。

从北京之路看莫斯科的启示是新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要有与之适应的条件。在未来发展中如仅靠西南扇区的发展, 难以承载未来莫斯科都市圈这一世界级城市人口及功能发展的需求, 因此需要在区域发展中统筹进行考虑人口与功能的布局。

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相互协调的区域发展规划方案。此次莫斯科扩区, 为莫斯科市市政负荷再分配、通过城市中间区域和周边区域的综合重建将多余人口迁移到当前的城市边界外、减轻历史中心的压力提供了机遇。

现状莫斯科市有1150万人, 莫斯科州700万人, 莫斯科市加莫斯科州组成的莫斯科都市圈总人口1850万人。以相对保守的人口增长率估计, 都市圈总人口在2062年可达到约2200~2400万人, 主要分布在原莫斯科市、西南扇区, 以及周边其他核心城镇, 人口分配如图11所示。

3.2 关于莫斯科都市圈的城镇空间发展

莫斯科都市圈将沿袭现有的环形+放射城市空间结构, 沿区域发展轴向各个方向拓展, 环形+放射空间结构将进一步强化单中心的吸引力, 不利于形成多中心城市, 但可以形成城市主中心及多个次中心与外围城镇协调发展的模式, 这也是目前世界大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应强调政府引导, 强调交通引导发展, 鼓励沿交通走廊发展的模式, 在交通廊道上布局区域次中心, 形成区域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发展廊道之间的绿色空间, 形成轴楔共轭的发展模式。

莫斯科都市圈的几条发展轴都连接区域重要城市, 西北连接圣彼得堡, 西连接白俄罗斯, 南连接图拉、乌克兰, 东南连接Ryazan等内地城市, 东连接金环城市, 东北连接Yaroslavl等城市及White Sea出海口。莫斯科区域传统的发展轴线中西北和东南方向较强, 东北方向次之, 而西南方向最弱, 不处于区域主要发展轴上, 未来不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因此即便动用大量政府力量实现了搬迁和再造新城, 未来城市缺乏活力也会影响发展, 即容易出现“长的出来, 活不下去”的问题 (见图12) 。

西南扇区与其他城市发展轴在发展模式、功能定位、建设要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加上发展基础欠缺、区位无优势等原因, 难以形成与主城平衡的副中心。西南扇区的开发建设只能是政府政策支持的一种拓展模式, 需要俄罗斯联邦和莫斯科市、州等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和其他资源方面进行集中的支持。

3.3 关于新区建设

莫斯科西南新区将建设行政机关以及科教文卫等公共设施, 并可为200万莫斯科市民解决总面积为1.05亿平方米的住房, 并新提供100多万个专业技术就业岗位。新区应该建设低层住宅, 应该禁止使用陈旧的建筑技术。新区建设的生态前提是必须保护本来存在的环莫斯科森林带。森林将达到500平方公里, 相当于新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规划10个以上的自然保护区。莫斯科市新获得的地区将规划为三个地带:靠近莫斯科的地区将进行部分城市化, 建设行政和商业中心, 中间地带是拥有部分自然环境的区域性住宅和社会服务设施, 外围是旅游休闲区, 将会保留现有的自然环境。保护其中现有的林地, 既是参赛方的共识, 也是标书的要求。由于莫斯科州的土地已经私有化, 拆迁现状建设有难度, 因此新增建设用地只能来自现状农田 (见图12) 。

西南扇区的用地空间布局应遵循相对集中、形成规模、邻近发展、逐步外推的原则, 图13中西南扇区扣除林地和部分现状建设用地, 可建设用地资源160平方公里, 其中CKAD以内仅108平方公里, 难以支撑新区发展的目标。此外可利用土地比较分散, 使基础设施开发成本较高,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也难以支撑TOD的开发模式。要想实现站点周边高层高密度的开发建设, 应考虑在主要节点处现有建设用地与林地利用相结合。

交通方面以发展区域轨道公共交通为主, 以便在整个都市圈内形成多中心结构, 促进整个都市圈和周围区域的相互联系, 共同发展。采取重点发展策略, 以Kummunarka为核心进行重点发展, 主要功能包括政务办公、商务金融、综合服务、会展休闲、生态居住等, 应建设为西南新区的亮点和带动地区发展的旗帜项目。

西南扇区的发展中还应注意与主城边缘地区内外联动, 调整优化, 同步发展。统筹考虑棕地改造, 类似方案8, 强调西南新区发展与主城棕地改造相结合。新区建设与主城边缘地区统筹协调发展, 形成统一的区域次中心。类似方案9强调西南新区与MKAD以内城市边缘地区的统筹发展。

4.3 关于基础设施引导

根据北京经验, 应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带动作用, 依托轨道站点建设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联系中心城与新城以及新城之间的多模式交通走廊。协调多层次 (不同速度、运能等) 的轨道交通网络以及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来支撑不同圈层的新城发展, 使得新城沿着辐射状的轨道面向区域发展, 并在主要枢纽形成新城的中心。结合综合性的枢纽建设新城的公共中心: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地铁、轻轨等多层次的轨道交通在新城形成综合性的多线换乘枢纽, 并同新城公共中心在空间上相互融合, 提升其区位优势, 并通过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强化副中心对周边城市的服务功能 (见图13) 。

宏观层面TOD实现轨道建设引导空间结构拓展。北京近年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现, 初步形成“中心成网、外围成轴”的轨道线网格局, 基本达到有机连接重大功能区、便捷联络重要交通枢纽、引导支持新城发展、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的目标。

中观层面TOD实现轨道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一体化。依托轨道站点进行功能复合的高密度综合开发, 高度重视地下空间开发, 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加强沿线土地控制与提前储备, 发挥轨道交通的综合效益;部分城市采取了“地铁+物业”的开发建设模式, 缓解建设和运营的资金压力。北京中心城中心地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服务范围和线网密度接近国际先进城市的水平。2015年中心城范围线网密度达0.69~0.81公里/平方公里, 2015年中心城线网覆盖率为54~69%。

轨道站点的直接影响范围一般在500~1000米。在亚洲主要城市, 每站500米半径最低人口覆盖指标约5万 (含居住及就业人口) 。若要达到站点覆盖人口5万人, 500米腹地地块平均容积率应在3.0以上。地铁站点房地产在100~600米范围内, 随着站点级别、距离和业态等的不同, 一般增值在10%~30%之间。这些要求对于莫斯科西南扇区相对分散和破碎的用地现状是一个挑战。

土地储备是政府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的管理手段之一。应加强轨道交通设施、公园绿地等公益性项目周边用地储备的协调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返还机制。北京过去的轨道交通建设往往是开发完成再配给公共交通, 目的是解决已发生的交通拥堵问题, 对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重视不够。

5、小结

篇4:莫斯科保卫战

World抄底石油

虽然国际油价一路暴跌,至今尚未跌至底部,但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国际投资大佬们已经开始躁动起来,并纷纷看好现在廉价的石油资产。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宣布将收购Charter Brokerage公司,后者是服务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国际大型投资公司黑石集团及凯雷投资也开始看好石油资产。分析人士指出,自2014年年中以来,国际油价一路走低,不断刷新多年低位,并录得金融危机后最长一波“熊市”。不过,即便这波“熊市”何时是头仍不确定,也已经有众多华尔街大型投资机构开始看好能源领域投资。

Danmark独霸北极?

12月15日,丹麦外交部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了对格陵兰海岸以外约9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主权要求,成为首个正式对北极地区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目前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也均有意对北极提出领土要求,丹麦此举可能使围绕这一资源丰富地区的主权之争进一步白热化。

Greece卖岛偿债

想在爱琴海上拥有自己的小岛?这已不再是梦想。为了偿清债务,希腊最近正在出售超过20座小岛,其中一座美丽小岛售价80万欧元(约616万元人民币),这一价格仅能在美国曼哈顿买一间小型公寓。

希腊出售或长期出租部分岛屿的举措,有望使其国库资产大幅上涨。卖岛偿债的背后,是希腊当前的困境: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经济产出缩水了四分之一。在经济失速、通缩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偿清债务简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俄罗斯富豪曾于去年出手购置希腊岛屿,而中国企业近年来的海外并购狂潮风起云涌,中国个人购房者的海外置产热情更是异常高涨,因此中俄两方被认为是两大潜在“购岛人”。

Ireland爱尔兰“水战”

爱尔兰人最近比较烦,他们分别于11月和12月两次发起了十数万人的大规模街头游行,而具体原因是,他们视如空气的自来水,在明年将不再免费了。 根据Global Water Intelligence的统计,爱尔兰是目前全球仅有的两个居民用水免费的国家(另一个是土库曼斯坦)。

爱尔兰政府在2010年就公布了征收水费的计划,但一直阻力重重。爱尔兰人一直认为,水是上帝赐予的,是大自然的馈赠,不是政府制造的,所以政府无权收水费。

China马拉松经济学

World纠结年代

上一篇:一单元课时备课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高中二年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