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体会感悟

2024-04-13

生活体会感悟(共11篇)

篇1:生活体会感悟

体会军训,感悟生活8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年级***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体会军训,感悟生活》。

带着新奇、幻想与迷茫,初中生活拉开了序幕,迎接我们的是军训。我们深知,军训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行为的操守,更是对精神、意志和思想的考验和磨砺。

迎着刺眼的阳光,每天都是相同的开始。一天下来的疲惫让我想起在凉爽的空调室外还有另外一种生活;让我想起平时充满责备声的家是多么的温馨;让我想起其实自己还很稚嫩。看着两条晒黑了的手臂,就能记起烈日下的汗水。汗水带着我的全部记忆,汗水挥散在空中,记忆永留在心底。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充实着我。在这几天里,一点一滴的收获渐渐地烙在我的记忆深处。军训的内容或许是枯燥的,每天反反复复做着一样的动作,心中抱怨着自己的汗水白流了好几天。在教官的标准指导下,慢慢地发现自己平时的习惯如此的别扭,纠正错误,永远是困难的,炽热的太阳似乎为了惩罚我们这些有坏习惯的孩子,燃烧着我们每一寸肌肤,不过努力的力量是巨大的,错误也不会永恒不灭。虽然还有差距,但进步欣喜地摆在了每个人的眼前。

军训也不总是枯燥的,每天的军歌都是单调训练中的`调节剂。在军歌中听到的除了“原始的吼声”外,就是欢笑声。每一片欢笑声都能将要崩溃的身体唤醒。我们抱着娱乐第一的心态,度过最轻松的十几分钟。

军训中我们要感谢教官,我们流汗,教官比我们流更多的汗;我们辛苦,教官比我们更辛苦,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真正军人所具有的素质。当然,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老师,军训的日子里,无论是烈日下,还是风雨中,老师都如影随形地陪伴着我们,鼓励着我们。

军训生活转眼就成了回忆。回想着这次军训,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的确,军训是苦的,但我们苦中作乐。难忘我们军训时的挥汗如雨,难忘训练时严厉的教官;难忘拉歌时幽默的教官;难忘老师的陪伴与鼓励。

军训已是固化的记忆,但军训留下的余音仍在回响,我们要牢记军人的作风,以铁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以钢的意志来支配自己。只有懂得这样做,我们才对得起每天陪伴我们的老师,才对得起教官的尽心尽力的训练,才对得起我们自己挥洒的汗水!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篇2:生活体会感悟

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得益于国家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子富裕了,生活幸福了。有这样的有车族,他们把自己的小家庭的里里外外经营得井井有条,既尊老又爱幼,小日子过得滋润有色,对生活有情趣,对理想有追求。这样的有车族,我从内心里钦佩。但,有些情况就不容乐观。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收入并不高,花起钱来却潇洒大方,仗着可以啃老,千方百计去啃老。他们还振振有词“做个聪明人,先用未来钱”,“时不待我,过富(负)翁生活”。这些言论,孰是孰非,暂且不表。但显然和传统美德背道而驰。我的儿子就不止一次的跟我说“到我毕业时,也要帮我买车,堂哥他们几个都买了,到时不买,丢脸的还不是你自己。”敲诈,纯粹的敲诈,居然还有理由,什么狗屁逻辑。

可怕的攀比!当攀比成了时尚,攀比就像流感,会传染。

车多了,路就窄。在老城区,没有一条道路是宽阔的。上下班,我最烦的是,要经过一两段“黄金地带”,开着两轮的我又遭遇塞车了,那些开着四个轮子的就更苦不堪言。本来上班到回家的路,步行也就20分钟。索性,安步当车走。权当是锻炼身体,又契合了当下倡导的环保低碳生活。一举两得。

由于汽车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危害极大。很早的时候,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就倡导了“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开展了“步行日”、“禁车日”等等的活动。我曾认为是小题大作,还认为那个带头骑自行车上班的市长是作秀。这些浅薄无知的想法,想想都脸红。他们是这些生活理念的实践者,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也是这一理念的最忠实的践行着。静静的瓦尔登湖见证了他两年多的自耕自足、极其简朴的、近乎原始的隐居生活,也成就了他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他的身体力行也给当下的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不用很多的钱,也能生活得很好。澄明清澈的瓦尔登湖荡涤着俗世的尘埃,陶冶着我们的心灵。同样伟大的陶渊明以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豁然的心态为我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桃花源“成为人们千百年来津津乐道的美好家园和精神乐土。

浮躁喧嚣的时代,需要更多这样的平静心灵的智慧大师,让他们闪耀的睿智的思想光芒驱散前进路上的迷雾,照亮和指引我们美好理想的方向。

篇3:生活·感悟

生活是什么?如果是学生, 生活的意义就是学习;如果是工人, 生活的意义就是工作;如果是农民, 生活的意义就是收获庄稼;如果是父母, 生活的意义就是照顾孩子……那么生活到底是什么?

生活是欢乐?是美酒笙歌, 是得意和幸福?是鲜花掌声, 是成功后的庆祝和欣喜?是悲伤?是失败和跌倒后的泪水和沮丧?都不是, 又都是。

生活是欢乐和悲伤的集合, 是得意和失意的集合, 是成功和失败的集合。

生活是一本书, 书中的每一个字就是生活中的每一朵花,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花”, 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

生活是一面镜子, 如果你总是愁眉苦脸, 生活就会暗淡无光;如果你总是心怀美好, 生活就会阳光灿烂。

每个人其实都是明星, 在生活这场戏里, 我们都在试着演好自己的角色、神态、还有发音。我们很入戏, 甚至在忘我的演戏, 演生活这场戏。喜、怒、哀、乐, 我们都很会演, 有着很好的演技。同时, 我们也是导演, 我们都知道该怎么演好自己。

正值青春年少的时候, 正值事业巅峰的时候, 正值安享晚年的时候, 突然被告知患有糖尿病, 感觉生活是那么的痛苦, 生活是那么的偏心, 生活中充满了痛苦、忧愁和失落。

得病后, 有些人渐渐的明白了很多道理, 只要自己控制得好, 生活还是那么的美好;有些人还是陷入在痛苦中, 没有走出来。有些人努力学习着抗糖知识, 有些人依旧不改以前的生活习惯, 暴饮暴食……

一句富有禅理的话如是说:“你要寻找什么, 你就会找到什么!”

在现实的生活中的确是这样:心中有什么, 世界便有什么。关键是你的心态, 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生活。如果你总用一种灰暗的心情去看待生活, 看待人生, 看待友情, 看待爱情, 那你的生活中就永远是失望和痛苦。如果你能用一颗宁静、祥和的心去发现、去寻找, 你找到的一定是幸福和快乐。

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那么生活就会充满阳光。让生活充满阳光, 也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朋友, 看待亲人, 看待世界, 看待生活, 那么我们便能收获朋友的真成、收获亲人的挚爱、收获无尽的风光, 感受生活的美好, 感受无穷的乐趣, 感受人生的幸福。反之, 我们如果以挑剔与指责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那生活回报给我们的也一定是灰暗和苍白。

学会生活, 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多些欣赏, 少些批评, 这是生活的艺术。

篇4:生活体会感悟

【关键词】数学 生活 联系 密切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

二、对现代数学教学的思考。

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

然而,当前我国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数学教学的这种双重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表现为,学校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落后于当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的发展;学校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的要求。在国外,中小学数学教学也曾面临过类似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在学校数学教学中,要教会所有学生都要学好数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而且要促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更多的数学。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供丰富的数学源泉,特别强调数学的应用和提高一般程度的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水平。

三、教师该怎么办?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讲“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我想,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最好,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儿。可以画几种走法儿让学生们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举一反三。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而且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网络的联系,让我们的工作不在是个人的劳动,它可以让个人的智慧集体化。数学技术是数学与技术以灵巧方式组合而成的二者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

篇5:集训心得体会生活的感悟

大概是2号或者3号的时候,峰总说本次活动邀请我做主持,当时心里挺紧张的,又因为要占用两天的周末时间,所以有点犹豫,但不知道怎么拒绝,于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江总的身上,希望他说:“她?主持不行吧!”或者“别让她主持了,在你们中心选一个吧!”,可江总看了我一眼,压根没有征求的意思,直接说了一句:“去吧,锻炼锻炼,丢人丢到家里!”我再无语了……其实,从内心讲,听了他的回答,我倒没有失落,只是告诉自己,千万不要丢人!加油!!

来公司后,只主持过一个研究报告发布会,个人感觉不太好。所以这次我很是紧张。当天晚上,就开始做准备。认真地看了集训的议程,并结合对公司目前情况和文化的了解,写了一个开场白,算是给主持戴了个帽子。

加上致辞,一共只有11个人上台,按理很简单,但仅仅串场的主持词,我就写了三个晚上,而且基本上没有与讲座内容结合的东西加进去。因为不想让自己每次都说“让我们以热烈地掌声欢迎某某上台演讲”或“感谢某某的精彩演讲”,力求每一个人上台或者讲结束后,都说不一样的话,至少一句话不能重复三次。但当写完串稿词后,我没有丝毫的成就感,仅仅从串稿词来看,太单薄了,而且即使主持词不一样,意思大致都一样,没有什么新鲜感,并且老公也认为我在串场词中应该更丰富一些,与内容结合。

5号晚上,又将串稿词改了一次,后在老公的催促下上床睡觉,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其实,躺在床上,我心里七上八下,还是担心丢人,所以又在脑子里把串稿词过了一遍才安心入睡。在梦中,似乎出现了峰总以前年会主持的情形……

6号早晨去会场约了强总来接我,其实一路我很紧张,除了偶尔回答强总的问题,大部分时间脑子里都在想主持词,也将峰总以前主持年会的情形在脑海中放了一遍。也许是有些答非所问,也许是因为我的心不在焉,或许是因为看出了我的紧张,强总变得很安静。到会场后,看到熟悉的、不熟悉的同事,感觉手都有点哆嗦,自己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有同事惊讶我的出现,同行的强总解释为我是“被主持”了。是,我真是“被主持”了。

8点50分,站在台上,除了紧张还是紧张。因为我听出了自己的紧张,声音在颤。我的目光没有与任何人交流,死死地盯着会场的门。哈哈^_^当听到台下掌声响起,创始人上台致辞时,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走下来的。同事说话筒有问题,让我下次上台时换另外一支话筒,其实她不知道,再换十支话筒,声音依然,因为我紧张依然。创始人致辞、第一位讲师上台,我完全是按照预先写好的词进行的。但听了第一位讲师的讲的内容,我才发现自己如此的紧张,原因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自信!自信!我告诉自己,今天的主持台就是我的,一定要自信!

为了让自己上台能更好地发挥,有自信的资本!我只有认真、仔细地听每一个人讲的内容,稍有启发,就写下来。所有能用上的词,我都做了标记和记录,并将冷冰冰的串稿词丰富,让它逐渐饱满起来。当两天的集训结束后,五张串稿词的纸张上,被我写得密密麻麻。第一天中午吃饭时,有合伙人对我说:“豆豆,主持得不错嘛!”,我暗喜……下午的主持很顺利,我不但可以完全脱稿,并且还能与台下的学员进行眼神交流。第二天的主持更顺利,培训间隙,经常会有同事走到我跟前,对我的主持进行肯定。^_^……集训结束时,我仔细地将这五页纸塞进了包里,因为多亏了它们。当听见台下阵阵掌声时,我竞有些陶醉。。。。

感谢这次主持经历,因为在参加公司以前的年会、培训时,我很少做到全场认真听,但此次集训的十场培训,我基本上全程都认真地听了,他们讲得真好,纵横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受益匪浅。

感谢此次主持经历,因为在集训间隙有同事让我有个口语习惯“这个”,几乎是每句一个。当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有意识地去改正。到最后结束语时,没有出现一个“这个”,当同事给我竖起大拇指时,我竞有些迷恋主持台……

篇6:生活体会感悟

2019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感悟及体会(1)

在前不久结束的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中让我们明白,想要实现垃圾分类,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垃圾分类意识。在新西兰,过多或者不符合规定的垃圾将不会被收集,居民会收到一张卡片告知原因;在美国,各个城市都有细致和严格的法律,而且会定期邀请家长和孩子通过互动方式了解环境保护以及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在瑞典人的眼中,垃圾是“瑞典克朗”,根据“押金回收制度”,喝完的易拉罐、塑料瓶投入超市自动回收机后,消费者可到收银台兑换现金,直接抵扣消费……

垃圾分类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我国很多城市都将面临“垃圾围城”这样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而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它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垃圾分类不仅需要我们的重视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作为小区的居民,我很开心看到我们小区可以为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做一些事情。全体居民还有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可以一起为创造更好的小区环境、城市环境而努力着。做垃圾分类,就是做城市文明!我们竭尽全力为城市文明做贡献!

做好垃圾分类不仅对于小区有所帮助,对于我们小区居民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借机学习到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现阶段,垃圾分类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小区现在只是试行阶段,在这期间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还需要更好地促进垃圾分类各方面的工作。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我们有义务为城市的清洁尽职尽责,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我们无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垃圾分门别类,让垃圾能够物尽其用,该回收回收,该处理处理,这样对我们的生活既造成不了负担,同时也能让垃圾再利用,为我们的环保助力。

垃圾分类不是靠制度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习惯决定效果,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生活习惯,助推垃圾分类成为城市新“时尚”。

2019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感悟及体会(2)

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我们了解到,在新的世纪,我们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环保的家园,渴望绿色、健康、卫生的生活环境,但是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日益遭受人类生活中燃烧煤炭、石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浩劫,导致全球暖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等。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恶化,人类正面临着自然资源的匮乏和短缺的现状。

倡导低碳生活,创造生态家园,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环保可以从点滴做起,我们应该积极去提倡和实践“低碳”生活,把好的经验与建议推广给自己身边的人,将“低碳生活”的绿色概念传递给每一个家庭,营造全社会节能减碳的环保氛围,争做节能减碳的宣传者。

传统社会生活不认为环境是资源,因为那时认为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无价值的、可以无偿使用;是无主的,谁采谁有,因而认为对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是大自然的恩赐,没有枯竭之虑。环境意识的产生,要求改变对环境资源的这种态度。它强调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加以保护和珍惜使用;它是有价值的,必须有偿使用;它是有主的,属于国家财产。

人类要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要强调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强调整体性思维,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认识和对待。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使整个科学技术沿着符合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

环境道德作为人类可持续生活的道德,是一种新的世界道德。它认为不仅要对人类讲道德,而且要对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它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扩展到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从对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权利的确认,制订和实施新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不仅以人类的利益为目标,而且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非常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能减碳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019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感悟及体会(3)

在这次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有些事写在纸上总归是容易的,但真正实践的进程确切困难重重。

正是通过这一次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我们了解到各地针对生活垃圾分类不规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我们一起为了这次生活垃圾分类活动去做各种准备,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表达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感谢组织者能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我们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让我们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此次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中,xxx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新的认识。xxx表示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十分环保,他们基本不会给环境带来生活垃圾污染,他们用完的塑料袋都是舍不得丢的,有的人看到塑料袋还会捡回家继续用,他们买菜也会带菜篮子。早些年包括现在年纪大的一些老人洗碗不用洗洁精,而用丝瓜代替。对垃圾分类方面的工作,大家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制止随便排放污水。每家每户都要有污水池,把污水排到污水池,让其经过自然沉淀从而到达净化的目的。每家每户也都有修建的沼气池,这就保证家畜粪即可以被处理并利用。对塑料袋的使用,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这里的居民那样,垃圾分类其实不难。

我们重视垃圾分类教育,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安置四个垃圾桶,明确注明每一个垃圾桶回收什么垃圾。有时候我们费了很大劲去把垃圾分类,但是垃圾车却把它们混在一起拖走,极大地打击了我们把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就目前而言,国内垃圾分类回收做的不是很好,但我们仍要坚持垃圾分类回收,不能等到国家垃圾分类回收已到达很高的水平,而我们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仍停留在原地。我们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去学习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并把其落实于平常行动中,并积极带动周围的人去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中去,一个人的气力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更多的人的气力会聚在一起,垃圾分类回收又有何难?

很庆幸有这样一群人,在为了垃圾分类贡献自己的气力,为我们守护地球母亲的美丽,让我们加入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垃圾分类感想与体会【4】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的申奥口号吧——绿色奥运,绿色北京,但就在我们不断种树、为北京增添绿色的时候,我们也在消耗着大量资源,制造了越来越多的垃圾,怎样才能减少垃圾的危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洁净美好呢?垃圾分类是的答案。作为一名来自绿色学校的学生,我和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

首先,在家里,我协助父母将生活垃圾分类,每天,我都将不同的垃圾投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如厨房垃圾和灰土等我会投进黄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里,玻璃、金属、塑料等我会投进绿色的可回收垃圾桶里,用完的废电池,我则一定要送到蓝色的专门回收有害物品的垃圾桶里,因为他们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极大的危害。

其次,在学校里,我积极组织同学收集可再生废品并且循环利用书本等学习资源。有人把垃圾比喻成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怎样才能将它化敌为友呢?我在教室里放了一个大纸箱,用来收集同学们废弃的饮料瓶、用完的作业本和旧报纸等,因为它们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我们捡回来的不只是一张张废纸和一个个塑料瓶,而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森林和河流啊!

我们还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将课本、磁带、光盘等学习资料循环使用。

最后但也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主动担任了学校的环保宣传员,动员更多的同学参加到垃圾分类和保护环境的工作中来。我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和展板以及校园广播号召全校同学进行垃圾分类,我们还走进周边社区,向社区居民们宣传如何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响应。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虽然我们还未成年,我们的力量还很有限,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地球增添一抹绿色,抚平一块伤疤,他一定会成为你我最美丽的家园!

垃圾分类感想与体会【5】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它们分别是——绿色的装可回收物的垃圾桶、蓝色的装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和红色的装有害垃圾的垃圾桶。既然把垃圾桶分得这么清楚,那垃圾肯定也是要投到它们指定的“家”中。这种分类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分类。

那么,怎样将一大堆垃圾分类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产生生活垃圾。那些你看起来毫无作用的废纸、饮料瓶等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例如:1吨废纸若被有效地回收利用,就能生产出0。85吨再生纸,可以少砍伐17棵成材大树,节煤1.2吨,节电600度,节水100立方米,并可以减少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此有益的变废为宝行动,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你也别兴奋过了头,把可回收的垃圾投错了“家”——不可回收垃圾桶。这种垃圾桶与前一种垃圾桶又不同了:它只接受不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垃圾。比如说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这些垃圾最后都会根据垃圾的特性用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一幅画:我们的地球上到处堆满了垃圾,地球伤心地哭了。画的下面有一行用绿色水彩笔写成的字:不要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哭泣!

篇7:感悟细节感悟生活感悟美

繁昌县孙村中学王海燕

本学期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用画笔触摸细节》,没上这节课之前我就犯难了。因为这节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技能,让学生学会用线来描绘生活中的物品,要表现出物体的细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但是我所教的中学生基本上没有素描功底,让他们去画静物,用不同的线条表现静物的细节,难度太大了。所以,我打算降低难度,让学生画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树叶。

在上课前,我布置他们每个人要带几片树叶到班上,首先让他们去观察手中的树叶,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同样是树叶,看似一样的每片树叶的细节特点都不相同。我认为只有深入持久的观察物体的造型细节,才能总结出对象细节的特点规律,这是进行物体细节描绘表现的前提。在课堂上,学生很认真的去看自己手上的每片树叶,还有的学生去看其他同学带来的树叶,相互讨论各自的树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有些学生也会认为树叶有什么好看的,有个学生就说:“老师,这树叶到处都有,有什么好看的,而且我带的叶子都枯黄了。”我讲了一个关于“最美的树叶”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徒弟聪敏好学,博闻强记,小徒弟虽然也很好学,但为人木讷憨厚。老和尚一直喜欢大徒弟而不喜欢小和尚。山中无岁月,老和尚也渐渐老了。他决定把衣钵传给两个徒弟中的一个,于是把他们叫到跟前,让他们在日落之前每人带回一个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树叶。到了黄昏时分,两个徒弟都回来了。大徒弟说他找了好久,发现根本没有世界上最美的树叶,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老和尚笑笑,把目光转向了小徒弟。小徒弟有点害羞地从怀里掏出一片颜色有点灰暗的叶子,上面甚至还有两个被虫蛀的大小不一的洞。莫非这就是你找到的世界上最美的树叶,老和尚问道。虽然它可能不是世界上最美的,但我觉得它是我看到的最美的,小和尚坦然答道。

篇8:感悟生活快乐作文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把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有选择地写下来, 不断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充实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说老实话, 做诚实人, 写真人真事, 让习作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 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

一、 走近生活实际, 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是个大课堂。”“生活体验是创作的源泉。”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观察自然, 了解家乡和社会等方面的典型事物, 例如老师夜以继日辛勤培育学生, 交警不怕风吹日晒坚持值勤等事情, 以及日月星辰、风云雾雪、虫鱼鸟兽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景象,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 让学生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阳春三月, 我组织全班学生到快乐农庄踏青观花, 一路上学生们有说有笑。到了农庄, 学生们置身于花的海洋, 仔细观察花形、花色, 感受花香, 向园主人询问花开、花落和果实成熟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最后学生们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 兴趣盎然地谈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并书写成文。其中有同学写到“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花的海洋。桃花一团团一簇簇, 深一点儿的呈粉红色, 浅一点儿呈粉白色。一朵朵桃花在枝头亭亭玉立, 就像一位位身穿粉红衣裙的花仙子, 桃花的花瓣有五片的、六片的、七片的甚至还有八片的。粉红色的花瓣簇拥着浅黄色的花蕊, 美极了, 时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招来了许多蜜蜂、蝴蝶、蜂儿采蜜, 蝶儿追逐, 好一幅春景图啊!”

二、关注情感体验, 产生倾吐欲望

写文章与人的情感有很大关系。如果诗人作诗充满激情, 其诗必豪迈;如果作家写文感情真挚, 其文必感人。学生作文也要为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因素。 例如要让学生写好一次“乒乓球比赛”, 在习作之前, 我便与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乒乓球比赛。 活动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清晰、深刻, 更不乏生动。学生写起文章自然各有千秋, 内容具体, 生动活泼, 就有可读性。又如在一次六一活动前夕, 当听到学生对学校六一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 我便灵机一动, 布置了一次庆祝六一的小练笔。果然不出所料, 就连那些平常“默默无语”的学生, 他们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了“豹尾”, 洋洋洒洒, 言辞中肯, 感情强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感兴趣的, 情感体验较深的, 这样的话题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学生则情动而辞发, 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 展示出小学生天真的心灵和纯洁绚丽的生活世界, 达到了习作的目的。

三、倡导个性表达, 写出真情实感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求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统一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作文与学生成长同步,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自己想写的话, 就是说真话, 吐真情。教师要充分营造写作的情境和氛围, 尊重学生对社会, 对自然, 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鼓励个性化的表达。例如这学期, 我们学校举行了学生体操比赛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教导处以这次活动为主题举行征文比赛。全校同学都写同一内容的作文, 如果不加指导的话, 写出的文章必定会千篇一律, 平平淡淡。因此我要求文章不但要真实, 还要出新, 要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记叙这次活动, 要写出不同的感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从题目入手, 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示范性地给了两个题目:《谁不想》《讨厌的雨》 (由于在我班上场时下雨, 部分同学受影响, 比赛失败。) 同学们看了这两个题目以后, 顿觉眼前一亮, 紧接着就议论起来, 大家设想着围绕这个题目应该写什么。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 我适当点拨, 明确了思路和写作目的。我又给了一个题目《记一次体操比赛》让大家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每篇文章的侧重点应是什么。接着, 我又鼓励大家:谁还想起了什么好题目, 你的侧重点应是什么?沉寂了一会儿, 课堂上又热闹了起来, 大家说出了好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题目, 如《出乎意料》《友爱》《理解万岁》《感受苦涩》《我懂得了理解》等。有了好的题目, 兴趣也就来了, 信心也增强了。我非常激动, 夸奖大家有创造力, 并且告诉他们现在就想看到他们成功的作文。孩子们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角度, 写出了参加这次活动的不同的感受, 从题目到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9:感悟生活 感悟生命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又是人类文化的本体,同时也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凸显了语文的特性。语言是生命之声,语言活动是生命的活动,语文课当然是极富生命力的课程。让语文课张扬生命的活力,充满生命活动的浓浓氛围,让学生感悟生活、感悟生命、感悟生命中如泉水汩汩流淌的生命血脉,是语文课程成功的关键。

新的课程观更加强调、凸显作为语文课程文本的开放性、生成性与多元文化特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具体探讨。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话语权的获得

传统教育中教师被赋予“知识上位者”的角色,成为“道”的载体,教师居高临下的“谆谆教诲”成为教学事件中“表演”的核心,学生甘愿成为接受表演的受众。而新课标的理念让教师的权威遭遇解构,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单向传递的狭隘过程,而追求师生双方在对话、合作、探索中寻求共同理解,拓展学生主体性空间,在客观上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控制理念和手段,打破教室的“寂静”与“归一”,而倡导来自于学生方面的积极干扰和质疑。

教师角色的职能发生质的改变,由课程实施者变成课程创造者;由课堂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知识供给者变为资源提供者和意义构建的辅助者、去掉教学中王者尊严、权威意识,以更多的对话协商、支持与合作,代替以往的灌输、控制和专断。教师自己成为与学生相连接的一部分,忘掉自我,而关注对话本身。教师角色转变为基于主体间的、人格化的、具有很强反思能力的新型权威。

学生真正拥有和掌握了话语权,他们会主动沿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提问,作出多角度、多层次、充满个性色彩的解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充分展示自己的感悟,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同时学生们也期待教师成为交流中的一员,加入他们真诚、自由的对话与沟通。师生关系的重新调整影响着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权威的再生与重塑。

二、文本解读中的生命交流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应该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向人类命运、人类道德、人的价值、人的生命意识开放。教学内容的来源也不应再局限于大纲、教材,而应向教师的人生经验和学生的成长经历开放,向科学前沿开放。

从教学过程看,将学生看成开放性的存在。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已有童年的梦,少年的情,有众多日常经验和知识的积淀,在他面临新问题时,帮助他对问题进行解释,进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有强烈的主观性、个性化色彩。从这个角度出发,任何教学都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预定地看待学生的存在,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反思来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美国后现代课程论者多尔认为:世界知识不是固定的在那里等待发现的,只有通过反思行为才得以不断地扩展和生存。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之带动无知者,而是共同寻求真理。

语文课程中的文本有着鲜活的生命色彩,有着作家生命意识的自我投射。文本的解读,正是读者和作家两种生命的心灵对话,生命韵律的碰撞、交流、契合、共振。读者和作者穿过生命的隧道、时空的桥梁,得到整合与交融,作家的个体生命意识和读者的生命意识交叉、融合而产生火花。每个学生带着鲜明生动的个性色彩、品格差异,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作家,读懂作家,达到心灵与精神的沟通,巧妙地穿过岁月的积尘,活泼地跳动着生命的旋律。

学生将文本的解读作为一种愉快的旅行、体验,去触摸生活,去进行一种角色体验、生存体验、情感体验,去激活他内在的情趣感悟,唤起生命冲动,渲泄深埋于心中的游戏心理、纷繁复杂的种种情感以及难以实现的种种幻想与夙愿。文体的阅读过程是作家、教师、学生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

三、对话的平等化的完美体现

新课程提倡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关系、“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主张发展学生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现代对话理论要求建立的对话,第一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对话,教学参考对文体的解读不存在权威性,文章在解读前,其意义处于未决状态,是潜在的、不确定的,师生都可以向文本质疑,在精神理念上与作者对话。第二是平等互动的对话,师生互相尊重对方的读者权利和地位,允许有意见分歧、看法的差异。学生的读者权利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学生成为课文空白处的补充者、课文矛盾处的质疑者、课文错误处的发现者、课文余兴处的回味者……第三是能够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对话。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引发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氛围,让学生敢讲、愿讲,溅起对话的波澜,产生碰撞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心灵交流和思维碰撞的动态过程。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同时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对文本的见解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对话中,在双方心灵互动时,真正实现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用智慧培育智慧。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作者所体验的生命情感,无论欢乐、无论悲伤、无论振奋、无论消沉,都包含着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平等的对话可以让学生真正领悟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悲伤与欢乐,可以和作者在零距离对话中互相倾诉、倾听心灵的话语,可以宣泄压抑的情感,可以从他人(同学、老师、作者、编者)的领悟中得到更多的相同、相似、相反、相悖的理解与体验。在全方位的交流对话中,寻求共同发展兴的趣点。关注生命、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的空间,再也不要发生花无数时间学习语文而最讨厌语文,读很多鲁迅作品而又最讨厌鲁迅作品这样令语文界震惊和反思的事件。

学生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体存在,而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正滋润养育着千千万万鲜活生命的个体。让语文课程张扬生命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是语文新课程改革赋予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生活随笔:生活感悟

那年柳絮纷飞时,我们还在操场上奔跑,转眼间,我们各奔东西,为着未来奔走。如今又到柳絮扬花时,你我相见,再不复当初的欢声笑语。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大概就是这一肩之隔的长度了…

似乎人长大后就不会交朋友了,哪怕把我们拴在一间屋子里,始终话不投机半句多,道不同不相为谋,居同舍,生不同趣,仿佛是天下最难的处境。

因此我喜欢一个人独处,不必看别人眼色,不必顾别人之心情,一个人的时候我更加像我自己,如此甚好。

漂洋过海,那是风的情谊,我抓不住风,自然不会收获那样浪漫的爱情。我曾幻想着童话般矢志不渝的爱情,现在发现人不断在变,曾经以为永恒的爱情也随着风吹散了。寻梦,撑一支长篙,向人群更深处漫溯,本是为着觅得一知心人,却不想人群中影子越发的孤单,漫长的等待中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嘴脸,善变、虚伪,难得一张纯洁无暇的脸庞。

夏天的脚步近了,这里弥漫着一股香风,风太盛,让人难以接受,在这样一个充满着脂粉气的`环境里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来对了地方。我离她们的世界越来越远,因为自卑,有一丝难过,又因为不屑于那样的生活,有一丝庆幸。

儿时,喜欢就是喜欢,很单纯,很美好。儿时,朋友就是朋友,因为心相近,情相亲,志相投。有时想想,真真羡慕孩童的直言坦率,无半点心机。也许在某个角落里有我们的知音,只是我们还没有寻到。

篇11:生活随笔感悟生活初中

感悟生活初中

1我的初中生涯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我觉得初中生活就像咖啡。牛奶。汽水等饮料。令我回味无穷。初中生活像咖啡,初尝苦涩难咽,再喝则飘扬着淡淡的清香。当我第一次进入校园时,再看看我的母校,一阵酸楚涌上了我的心头。

想想这六年来不经意发生的点滴小事,现在看来,都是值得回忆和反复回味的。刚刚进入校园,刚刚走进班级,刚刚看到课表,天啊;增加了四门功课,政、史、地、生。作业肯定难上加难,多上加多。在小学我的成绩就不算是出类拔萃,现在学习负担重了,压力大了,我的成绩又会如何呢。

哎,这真是个疑问啊。我该怎么做呢。过了几个星期后,我慢慢适应了初中生活,觉得初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是洋溢着充满朝气、活力、拥有梦想的青春。青春,是我们爱做梦的年纪在这一阶段里我们的生活将既充实而又香甜。

就像喝咖啡一样,初尝时觉出的只有苦涩,待你慢慢品尝,却又感觉好爽。初中生活像是纯牛奶,尽管不好喝,但它却滋养着我们瘦弱的身体,丰富我们贫乏的知识。无论初中生活像什么,在我心中,她都是一份珍宝,是一去不复返的时光。是人生中的一段优美的乐章。

感悟生活初中

2眨眼间,小学的六年稍纵即逝,迎来的是初中这个崭新的学习生涯。

比起小学来,初中的任务与压力都要大很多倍,再加上我以及绝大部分同学是寄宿于学校的,生活上的自理也成了一个必要的负担。回忆起小学的轻松悠闲,想象中学的学习及生活压力;回忆起小学在家中的衣食无忧,想象中学求学的背井离乡;回忆起小学同学之间的快乐趣事,想想中学同学之间的磕磕碰碰……稍微提一下,竟然有人流泪,比如室中的七号与八号。一号与三号呢,也有些不快。我虽然有些放不下,但是时间不允许呀!难怪大人们常说:“要是能回到小时候就好!”

想起时间,朱自清的名作——《匆匆》可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啊!在寝室中,同伴们都说:“三年可真长啊!”可你想想:小学的六年一刹那间就去了,三年,还长么?在我所度过的12年中,往事就像昨日的一本日志,仿佛今年前的事就发生在昨天一样。我想啊想,想起了派克六十大寿时,面对儿孙满堂,想哭,因为他的一生都是在“盼”中度过的。现在,生命就差不多到头了,还没尝过一次享受生活的滋味。我们何尝不是呢?面对终要完结的生命,让我们好好体验一下生命的快意吧!

家,多么美好的一个字眼儿呀!而今,我却要离开这个充满和谐,美丽与团结的世界,到外面去“闯下”了。说实话,在第一周,我有哭过一次,但是到了第二周,我就不想哭了。为什么呢?我想起了七年级年级组组长的发言:“……我知道,你们(指全年级)中的有些人想家,想哭,难受!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的父母,比你们难受一千倍!”我听了,转念一想:“是啊,哭有什么用?又不是永别,在往后的日子还可以见到的!现在自己来这儿的目的难道是哭吗?不,是努力学习,为以后的幸福生活打基础。”想到这儿,我那迷惘的双眼刹那间亮了起来,心中的阴影也云消雾散了。

在宿舍的生活中,有趣事儿,也有坏事儿。趣事儿是在整个寝室,整层寝室楼、整层楼的老师及宿管干部们之间发生的新奇事件。坏事儿是在楼层中发生的打闹事件,棘手的问题以及扣分情况等难以处理的事,在这儿我就不细说了。

总之,在来广益这两周之间,在与新同学共同生活的两周之内,在新环境中学习的两周之内,我学到了很多。在这儿,我逐渐地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并且也努力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我请回了自信!

小学的六年已随风飘过,随之迎来的是初中这个咱新的学习生涯。在这儿,我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阳光灿烂的美好明天……

感悟生活初中

3初中三年的生活,如轻烟般飞快消逝,如彩虹般五彩缤纷,如古董般令人珍惜。

初一,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这间陌生的学校,从走进校园门口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我们要在这里开始我们的新生活,没有任何依赖与依靠,需要独立自主的生活。日常生活要自理,在学校吃饭要自己排队,再也没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好事。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打理,自己洗衣服晾衣服,要学会叠被子整理床铺。这复杂的所有点点滴滴都需要慢慢去学会慢慢去适应。

开始我们会彷徨会恐慌,害怕相处害怕接近新的一切,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仍然记得,201x年8月31号的天下午正是开学的那一天要提前一晚去适应环境,看着教室窗外爸爸跟我说“再见”的情景,嘱咐我要好好学习,要好好听话,好好吃饭,当父亲走后,看着他远去的背影,鼻子酸得特别难受,心口似乎有千万斤东西堵住通不了。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了离开父母没有人可以依赖的感受,特别难受。之前总是恨不得早点离开父母,就不用整天被约束着,那一刻我终于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错了,错得彻底。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我们开始了我们初中的第一节课,充满了新奇。相对比起小学,初中的课程显然会辛苦很多,课程全排得满满的,然而我们需要去克服,需要去尝试。慢慢地我们开始交到新朋友,也学会了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克服困难,慢慢学会了融入这个整体这个大家庭,也开始会踊跃的参加各种活动,并且把所有都尽自己能力做好。

初二,相比于初一,初二也开始了慢慢成熟,也在学会课本知识以外学会了更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会了好好与人沟通。初二学习新奇的地方在于初二有八门功课,比初一多了一门物理。开始对物理产生着非常大的兴趣,急于想知道各种物理知识和各种定律。记得第一节物理课,上得格外有趣,物理老师是个非常幽默的美女老师,很多同学都称她为“物理女神”。记得她当时给我们表演了两个魔术,用吹风筒吹兵乓球。要我们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当她问到有哪位同学懂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在默默摇头,而当老师说是因为大气压的缘故,还解释了各种迹象,同学们都非常满意带着微笑说:“噢,原来是这样”。老师说:“只要你细心观察身边所有的事情,物理就是你身边事物的反应,只要你用心,物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难”。从那以后我们班的物理一直保持着年级第一。

然而初二的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也会有重重的考验,有些科目偶尔会面临六七十分,这时往往会丧失信心。记得一次月考的数学,是本校老师自己出的题目,试卷发下来之前,老师的脸上非常沉重,那肯定是砸了。同学们都不敢抬头面对老师,老师说这次考试普遍非常差三四十分的同学更是多见,大部分都达不到及格。然而我当时的数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糟糕,慢慢地也开始没有了兴趣。

幸运与糟糕是初二的难题,然而学会面对这一切你就可以成功了,关键要调整好心态,心态好有信心一切都没问题。

初三,是整个初中生涯最辛苦最难忘最刻骨铭心的一年。然而最不幸就是所有的问题都在这时候爆发,友情问题学习问题。初三的学习不断加重,又多了一门化学,而且又换了班主任,这原本已经熟悉的一切却又开始要学会接受学会适应。化学并不是一门容易学的功课,这是理科中的文科,很多东西都需要去背,再加上其他文科要背要记得东西更是多了。学习压力也开始变得更加重,又要面对新的升学策略,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然而在下学期是非常难熬的,各种考试各种考试后的排名分数,都会影响你的情绪你的心情你的自信心。

到了下学期整个节奏都是非常快而且非常谨慎的,老师把所有的课都上完了,要把三年的所有知识都重新复习一遍,不懂得要弄懂。仍然记得数学多次不及格,完全失去了信心,也似乎没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致。到了中考的倒计时,操场上的倒计时栏上每天都会翻开崭新的一页,看着离中考一天一天进心里也越来越紧张,难以平静。

记忆犹新就是中考前的一个星期四的下午,班上举行了即将到来的毕业班会。初中换过的三位班主任都来了。班长主持,班长慢慢地阐述了三年来我们大家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安静的教室里似乎听到了微弱的抽泣声,很多同学都被这些细节感动了。我们唱了《快乐的时光》就像歌词里面说的“有快乐的时光,不快乐的时光”总会有开心和难过,最会有相识和分开。让我最记得的就是英语Mrs梁老师的一句话:“看着你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初一的时候还是非常小个的,现在很多同学比老师还高了。也别忘了初一时是我欢迎你们来到了这里,虽然只做了你们一个月的班主任,但我和同学们是非常有感情的,为什么十班的同学会说“啊,英语老师为什么总是偏向五班”是啊,为什么我会偏向你们,为什么我骂你们比他们还要多,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们就像一只小鸟,现在开始长满羽毛,准备着飞向自己的理想,但别忘了,记得拿最好的高考成绩回来看我们”。

班会接近尾声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哭了,老师也哭了,所有的不舍与伤感的气息弥漫着整个教室。我们就要告别这里了,离开这个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朝夕相处三年的大家庭。

三年我们终究会长大,终究会明白很多事理,下一秒我们都可以改变吧,变成最好的自己。

我们从依赖到独立,我们从陌生熟悉,我们从熟悉到分离;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脸是否还能红着眼。

感悟生活初中

4今年我十五岁。

如今的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脸上没有一点童年时的天真。在古时候男子十二岁就算成年,而现在的我却有时连自己的衣服都懒得洗。

遥想童年,周末完成作业,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去玩,叫上邻居的小王,楼上的二胖,一起到河堤上追逐打闹。有时,还可以一起去放风筝。到了晚上,完成妈妈留下的一点点家庭作业,就到客厅了跟爷爷奶奶一起下棋,打牌。至少那时,我的童年是欢乐的。

而如今,我已经十五岁,升入初三,繁多的学习任务让我闷在家里学习,偶逢过节日时去亲戚家串门,也会被不停的追问成绩,成绩不好的我也无法张开嘴。有时遇到了童年时的玩伴,张口闭口的也只不过是成绩or游戏。寻找不到一丝童年时的快乐和印记。

在家里,家长常常会在发成绩时说:“你看那XXX考的那么好,你为什么就考不好,一天到晚净找各种借口。”有时,辛苦考下的成绩还没有快乐一下,就会被妈妈用别人的成绩来泼冷水。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会打动手脚。

在学校,作为初中生的我也无法找到一丝快乐,同学之间攀比成绩,勾心斗角,有时好朋友之间也会因为成绩而出现口角。几乎没人谈起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处处谈论些明星、八卦、学习、游戏……。

每星期老师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完成任务,不完成就会被叫家长。于是在学校,我就过上了在各科老师强逼的生活:化学老师的强迫,政治老师的高压,语文老师的绵里藏针……我们每星期都要过关……

上一篇:冲动下一篇:组工信息员培训班学习心得交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