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物理教学反思

2024-04-29

《蒸发》物理教学反思(共8篇)

篇1:《蒸发》物理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环节基本上都能够顺利的完成,但是有问题急需要解决,那就是少数学生的不听课的问题。

在上课过程中,有少数同学不听课,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说话,不去听老师讲课。这是我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三节课时候,我和这些学生进行谈话。几个学生说他对于这部分内容不敢兴趣。我想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我积极的思考学生为什么不敢兴趣呢?我问他:你听课了吗?他说:没听。这下我明白了。学生是在找借口啊。他不听课,以没有没有兴趣为借口。我又问:没听,你怎样知道不感兴趣呢?没有听,你怎样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呢?学生哑口无言。看来还是课堂管理多下功夫,对于学生要求必须严格。否则他们会有各种借口不去听课学习。我又问:你说什么呢?他说:他买一张卡,和同学在看和讨论呢。这时候学生交代他没有听课,说话的最终的原因,在玩卡呢。

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在上课过程首先严格要求学生,在要求学生独立有责任感,能够积极的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同时,必须使学生对于老师的指令完全服从。这是我们上好课的一个基本前提。你怎样管理,学生就有什么样的表现。现在做的,就是努力塑造未来的历史。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为了能够好好进行学习活动,就需要积极严格的要求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篇2:《蒸发》物理教学反思

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参与促进师生互动学习。我在提问时,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和阶梯性,引领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顺利完成任务。参与讨论的过程中,除了帮助解决一些难题,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补充外,还有一些思路、方法交给学生,在班级的课堂交流中通过学生帮助、教师指导,实现师生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使学生对蒸发现象这个知识点,从感性认识就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和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在整个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主要任务就是提出实验任务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除此之外我巡视班级里实验操作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个别组提出的问题或困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时间尺度不好把握,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在教学中边讲边做即采用并进实验效果会更好。

《蒸发》教学反思2

《蒸发》一节课中,在“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实验中,表面积小的滴了一滴酒精,表面积大的滴了多滴酒精,导致得出“表面积越小,蒸发得越快”的错误结论,分析原因:学生没有接触过控制变量法,加上老师陈述实验要求时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滴一滴,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下次上课时,要让学生先设计一下实验步骤,不管他们是否设计得出来,目的只是为了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我准备在下节课中予以调整。

《蒸发》教学反思3

一、设计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核心,实验教学也是高中化学的重中之重,离开了实验,高中化学显得如空中楼阁,没有了实验基础,也难以体现新课程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要求。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事例,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由学生自己发现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概念上的区别。通过完成“思考与交流”,回顾和学习过滤与蒸发这两个知识点,并以“粗盐的提纯”实验设计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和应用,最后小结本课,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第一课时,教材首先以概括的语言简单介绍了化学实验安全,接着请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以“粗盐的提纯”为例来学习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过滤和蒸发)的实验操作。

在初中知识体系中,学生已经简单了解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上进一步进行学习。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核心所在,学习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对高一化学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在金属的冶炼,物质的制备,尾气的处理等方面都能够多多少少找到本节课分离和提纯方法的影子,因此教材将它安排在第一章第一节,充分体现了实验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首先,学习者虽然是高一新生,但已经初步具有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能力,其次,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实验,对“粗盐的提纯”实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通过回忆、温习达到巩固效果,并在这样的知识架构上融合化学转化的知识进行混合物分离和提纯,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和提升的效果。本课内容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巩固和提升,也为之后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从初中已有的的过滤、蒸发等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切入,这样既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在此基础上顺利切入将要学习的内容。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基本操作不规范

(2)化学仪器不认识、不会用

(3)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在设计实验方案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中存在一定困难

(4)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较差

四、板书设计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分离

物质的提纯

1.过滤和蒸发—粗盐的提纯

⑴所需仪器

⑵操作步骤

⑶注意事项

⑷使用玻璃棒的做用和目的2.SO42-的检验方法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开始的时候,我首先提问:我们洗完衣服之后,拿出去晾晒,不久之后,衣服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学生能够很好的回答。我又问:湿衣服里面的水到哪里去了。这个时候学生个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是蒸发了。然后我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我想这样的导入新课还是比较的近学生的生活,效果还是比较的好的。

在接下来的过程,我又提出:你认为什么水的蒸发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初步的解释。我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湿衣服的现象,总结归纳了蒸发的概念。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一问题为主线,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的兴趣,并且能够更好的去探究。现在想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好的问题,特别是关键时机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探究的进行。在后面的教学的过程,我又提出:夏天,冬天都去晾晒衣服,那有什么不同?又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的.提示下,学生总结出了蒸发在温度低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在没有太阳照射的地方也能够进行。从而得出,温度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蒸发的结论。

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我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在游泳馆游完泳上岸之后,你们有什么的感觉呢?然后又问:为什么感觉冷呢?这个时候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根据学生的猜想,其中一些给以学生以鼓励然后让他们课下进行探究。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我和学生共同探究蒸发能够吸热的猜想。然后我出示所用的器材,学生进行思考应该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这个猜想。

学生完成实验猜想之后,我知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虽然笨实验较为简单,但是学生的实验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最终我们得出温度计的示数在拿出水面之后,就很快的下降了,从而得出蒸发会吸收热量的结论。

在后面的学习的过程中,我又提出: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加快蒸发,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进行加快蒸发呢?学生首先进行猜想,然后进行设计实验。这是通常的做法。设计的实验的之前,我首先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设计,给学生准备相关的器材。这样学生在设计的时候就会较为容易的想到方法。

在本课的最后是学生进行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学习到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学以致用。

《蒸发》教学反思4

整个教学环节基本上都能够顺利的完成,但是有问题急需要解决,那就是少数学生的不听课的问题。

在上课过程中,有少数同学不听课,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说话,不去听老师讲课。这是我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三节课时候,我和这些学生进行谈话。几个学生说他对于这部分内容不敢兴趣。我想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我积极的思考学生为什么不敢兴趣呢?我问他:你听课了吗?他说:没听。这下我明白了。学生是在找借口啊。他不听课,以没有没有兴趣为借口。我又问:没听,你怎样知道不感兴趣呢?没有听,你怎样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呢?学生哑口无言。看来还是课堂管理多下功夫,对于学生要求必须严格。否则他们会有各种借口不去听课学习。我又问:你说什么呢?他说:他买一张卡,和同学在看和讨论呢。这时候学生交代他没有听课,说话的最终的原因,在玩卡呢。

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在上课过程首先严格要求学生,在要求学生独立有责任感,能够积极的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同时,必须使学生对于老师的指令完全服从。这是我们上好课的一个基本前提。你怎样管理,学生就有什么样的表现。现在做的,就是努力塑造未来的历史。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为了能够好好进行学习活动,就需要积极严格的要求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蒸发》教学反思5

成功之处:

尽管蒸发在我们身边常常发生,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因为这些过程往往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进行得较为缓慢,液体蒸发后的气体又看不见,怎样让学生能注意到蒸发的存在、让学生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这是在上课需要我动脑筋的。上课时,先给学生手上抹一些酒精,让学生谈谈感受!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思考-探究原因-思索应用”,这一节我围绕这条主线,让学生去探索有关蒸发的知识,学生积极性高,回答问题积极,相信掌握知识也会灵活牢固!

反思与改进之处:

谈到本节上课的得失,我认为:既然知识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在时间的安排上要考虑周全,由于前面学生的参与性强,前面影响蒸发的因素的讨论用时有点多,本节课就有点前松后紧之感。

改进办法:

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在“备学生”上多下功夫。

受学生的启发:

从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讨论来看,有些问题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阅读或者通过自学来解决,不需要老师泛泛的讲,课堂上学生需要快乐,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的思考、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蒸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蒸发教学反思

2.过滤与蒸发教学反思

3.《蒸发》的教学反思

4.《蒸发》教学反思范文

5.《蒸发》物理教学反思

6.《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7.《音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8.《美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3:《蒸发》物理教学反思

蒸发分离不仅在教学实验中对于学生的有机化学提纯有很大的帮助,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 比如医学和液态饮食加工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何能够使得旋转蒸发仪最大程度的节省分离提纯时间和有效控制温度是现在各高校均在探究的一个大课题, 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将装置改进, 并且控制温度流速, 提高蒸发分离效果, 对于高校实验资源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非常大的可观效果。图1为旋转蒸发仪的基本配置。

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瓶、加热锅、控温表、冷凝管、放料阀以及变频调速器等, 该仪器的配置当中最主要部分是由冷凝管与减压泵之间的三一通活塞连通蒸馏烧瓶, 当体系与大气相通时, 可以将蒸馏烧瓶以及接液烧瓶取下, 转移溶液, 而当体系与减压泵相通时, 则体系处于减压状态。该装置有一个很大的弊端, 那就是在转移溶液的时候, 由于控温表只能够在启动时候读取数值, 而在减压状态下读取的数值十分不稳定, 比如说设定温度为 (50±5) ℃时, 将配置好的250m L溶液进行进行蒸发旋转, 可是当加热温度到达可接近该溶剂的沸点时, 这个时候, 传统的蒸发配置仪器是不能够把握提纯有机产物的。并且很多学生在第一次实验过程中, 往往因为温度控制问题, 使得许多学生无法确定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接近成功。提纯过程中还有一个难点, 也就是当使用过程中, 由于瓶内溶液在负压下旋转烧瓶内进行加热扩散蒸发, 旋转蒸发器系统只能密封减压在400~600mm Hg, 这就导致了一些刚开始接触实验的学生没有办法在进行溶液配置的时候分辨溶液扩容大小, 从而使得仪器在减压过程中遭遇堵塞, 以及温度效率过慢的情况。如此一来, 我们可以通过自制一个温度传感器来让学生清楚的把握自己的旋转蒸发速率, 并且能够在保证自己的溶液配置过多的情况下, 保留最大的提纯产物。将蒸馏烧瓶设置一个弧形过滤器, 这样一来能够保证学生在配置时候, 将残留物通过弧形流通旋转排除出来, 可以大大的提升蒸发效果。改进后的旋转蒸发装置见图2。

2 实验装置的优化

有机化学实验装置中, 常见的提纯手段, 除了蒸发旋转提纯有机物, 还有蒸馏装置也是具备这样的条件措施, 而往往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 无法把控实验物的提纯程度以及资源配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无法去把控一个实验结果, 这对于将来学生去进行正常实验是一个非常大的弊端, 而实验装置的改进优化是一步一步的将传统仪器设备改进从而最大效率又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加快熟练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旋转蒸发仪的操作过程当中, 由于水浴中水温较高, 水分不断蒸发, 在实验操作中不得不30min查看一次, 水位较低时还得加水, 严防水蒸发干, 那这样一来, 一场实验下来, 浪费的时间和观察频率是非常大的, 在水浴箱上方配置一个温度传感器, 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温度的调整以及蒸发频率的把控, 还能够使得学生在进行有机提纯时真空泵中的污水流入, 可以尽大可能保证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实验装置是配合图1进行优化的简化配置) 将真空抽气孔配合旋转瓶以弧形结构在实验中进行密封减压, 这样可以在原本400~600mm Hg中进行气压减速, 如果学生在配置过程中遇到堵塞问题, 可以通过透气孔排除大量的残余物。

3 实验过程及一些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过程时, 要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实验完成

1) 一定要先打开循环水, 然后加热过程中将浴锅放在旋转瓶的下方, 旋转升温手轮要升至所需高度, 加入纯净水或导热硅油至锅下2~3cm并通过温度控制器, 调好温度, 在室内操作过程当中, 防止空气流速过快, 需要在第一次实验过程当中将旋转烧瓶二次清洗, 这样可以保证浴锅加热时不会出现其余化学物质。

2) 用仪器自带的传感器记录水浴箱的温度, 用自制的温度传感器ABC程度控制分离液的温度, 设定值为 (50±5) ℃, 学生实验时第一次按照标准配置, 设定500m L, 1000m L两种烧瓶, 将溶液分别放入后, 按正常要求工作, 系统平衡时开始记时, 与往常不同的是, 第一次实验时, 应按10min每间隔去记录分离液的温度。从而保证实验完成速度的记时。

3) 由于比传统装置的配备改进了自制温度传感器和旋转瓶衔接的真空抽气孔, 所以使用时应先减压, 再开动电机转动, 结束时, 先停电动机, 再通大气, 以防旋转瓶在转动中脱落。

4 结束语

通过对旋转蒸发仪的配置改进, 不但能够大量的缩短耗损时间, 并且还能够保证学生在第一次操作过程中能够意识到温度的把控和完成时间的记录, 这对于学生实验效率有很大的一个提升, 还能够节约实验资源。

参考文献

[1]傅建熙, 张坐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相关规则及应用[J].西北农业大学报, 1993.

篇4:《蒸发》物理教学反思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广泛的,可以是教材以内的课题,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课题,探究方式可分为指导性探究和开放性探究两种方式,其探究的结果也分为有统一结论和无统一结论两种形式。

开放性探究消耗的时间长,其探究的结果往往是不固定的,对教师素质和学校硬件设备的要求也较高,这是许多教师想进行探究性教学但又不知如何选材,或是一般条件下难以达成开放性探究的目标的原因。但我们能否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采用指导性探究,特别是利用课堂进行微型探究实验,充实科学探究实验的内容,为学生“做科学”创设更多的实践条件,使探究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领域里也能发挥其作用呢?

下面我以初中物理《蒸发》一课为例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着力点。按照教材的处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只需通过引入晾衣服的例子便能推出,既无学生实验,也无演示实验,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能基本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样一个课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动手能力。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在探究性教学的课堂上,新课的引入应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服务,备课时应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方法和手段,为此,本课采用以下方式来引入:首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好”,学生起立之后,教师提问:“我刚才写的字呢?”学生回答:“蒸发了!”以此来引入课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然后用较短的时间介绍蒸发的概念,接下来便是本课重点:启发学生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以下我从猜想、设计、实验和总结四方面做较详细介绍。

第一、启发学生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高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是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之一,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探究课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即进行课堂探究教学的第一着力点,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引导学生猜想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处理:

教师引言:“蒸发现象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比如,我们把衣服洗完后要把它晾起来,让衣服上的水蒸发掉,那么,用什么方法能使衣服干得更快呢?”

学生回答教师写副板书:(有意识归类)

(A):晾在有阳光的地方;

(B)夏天比冬天干得快;阳光、季节、温度、加热

(C)用熨斗加热;

(D):通风的地方; 空气流动、通风

(E)电吹风吹

(教师提示:暖风好还是冷风好)

暖风好!

(教师提示:衣架的作用是什么?)

(F)把衣服展开,扩大表面积 面积

(G)干燥的天气比潮湿的天气干得快湿度

教师总结并板书:温度、季节、阳光、加热属于一类即液体温度(板书);

空气流动、通风属于一类即空气流动快慢(板书);面积属于一类即液体的表面积(板书);

湿度单独为一类即空气湿度(板书);

(由于学生没提到物质,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应提示:桌面上有一杯酒精和一杯水,你们会用什么来做实验?然后补充板书) 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

这段教学就本课而言,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得出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猜想,但学生在探究的同时也将生活与物理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物理原来与生活如此接近,对提高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第二、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是探究性物理实验课的核心,也是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的第二个着力点。在传统的实验课中,老师往往按照教材或自己提前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前将自己设计好的的方案“灌”给学生,实验的目标也仅是证明已有的实验结论和简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对实验过程的自在感受,缺乏对问题探究的强烈愿望,探究性实验课则完全不同,其特点主要有两点:第一,学生在实验前有自己的猜想,并渴望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第二,实验方案由学生自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猜想,教师在课堂上可做如下处理。

教师引言:“以上四个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我们的猜想,光凭猜想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我们必须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不过,我首先要说明两点:第一,我们不能同时让几个因素都变化,这样就无法讨论问题,因此,要分析某一个因素对蒸发的影响,就要保证其它四个因素相同,例如,要分析温度高低对蒸发的影响,就要用相同的物质,并在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快慢相同的条件下来做;第二,湿度变化的实验我们今天没法做。接下来请每个小组至少选择一个因素进行3分钟的讨论,并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3至5分钟。

教师提问:“现在请各组代表来给大家介绍实验方案,其余同学做好记录,谁先来?”

(学生介绍实验方案,教师注意启发学生说出实验器材并转化为今天能提供的器材)”

实践证明,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经过3分钟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提出了非常精彩的实验方案,如在纸上分别滴上等量的酒精,一张放窗台上,一张放在屋子里,观察蒸发快慢;分别在烧杯和脸盆里盛等量的酒精,观察蒸发的快慢等等。

当然,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想象力很丰富,但有些方案在课堂内很难实现,比如用纸做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有些实验器材实验室没有准备等(《蒸发》一课实验室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毛细滴管、两块载玻片、温度计、酒精和水各一小瓶),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原有思路进行实验器材和局部方法的转换,同样达到学生预期效果,如反问学生用两张纸的目的是什么,能否用两个载玻片来代替呢?窗台上有风,我们能否制造风呢?立刻会有学生摇晃自己的手,老师此时得抓住机会,用手摇晃能得到风,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用练习本扇风的方法。

任何实验都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学生提到用酒精灯加热来提高液体温度,但在蒸发的实验中,为了节约时间,实验室准备的液体是酒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将酒精洒在桌面上,如果点燃酒精灯,很容易出事,因此,教师必须启发学生如何用体温来代替酒精灯,但教师只能启发,不能直说。学生在知道不能用酒精灯时,首先想到吹气,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条件相同,吹气不仅提高温度,也加快了空气流动,但毕竟已经引出了体温,将吹气转化为滴酒精在手背上也就一步之遥了。

可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同样可以实施探究式教学,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辅助适当的启发,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探究能力。

第三、 指导学生实验

经过猜想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将以极大的兴趣开始自己的实验,但俗话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受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学生的某些实验方案不一定能实现,因此,在学生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实验活动的第三个着力点。

学生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取等量的液体,而且时间有限,液体量不宜太多,实验前,教师先对毛细滴管取液体的使用方法做了详细介绍:“这个毛细滴管是用来取液体的,首先将毛细滴管较细的一端浸入液体中,如果所需液体量较少,把它直接拿出来在载玻片上点一下即可,如果所需液体量较多,则先用食指将较粗一端滴管口堵住,再把毛细滴管拿出来,接触载玻片后松开食指即可。”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往往会出现面对器材无从下手,或者忘记实验条件的情形,因此,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巡视,提醒或暗示学生实验中的不足,但必须把握分寸,给自己正确的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占有者的地位转变为学生探究的引导者、合作者或共同参与者,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和服务,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

第四、 总结实验结论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对初中生来说,“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在引导初中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使学生成功,这是引导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第四个着力点。对初中学生而言,探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成功是激发初中学生探究兴趣的良好动力,成功让学生自信,而自信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催化剂。

通过猜想,设计和反复实验,学生最大的渴望便是成功,并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功,因此,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实验结论,既是完成本课知识结构的需要,更是给学生展示自己,提高学生自我价值感的需要。

在实验总结这个环节,我们可做如下处理:

教师引言:“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实验现象告诉大家吗?”

学生(甲):相同条件下,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教师板书)

在学生在说到相同条件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把什么条件相同说出来,以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乙):相同条件下,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教师板书)

学生(丙):相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教师板书)

学生(丁):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教师板书)

教师介绍易挥发的液体:“像酒精这种容易蒸发的液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易挥发的液体,比如汽油、乙醇、油漆烯料、乙醚等等,这类物质大量挥发在有限的空间里,将引起爆炸事件,工厂发生的爆炸事件也往往是这类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因此,对于这类物质的保存要注意密封并放在通风的屋子里。”

这样的总结,不仅完善了知识结构,也满足了学生渴望表现的强烈愿望,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关于《蒸发》一课的其它教学过程不再赘述。

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这样的实验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年龄偏低,自我调控水平也较低,因此,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的积极性远远超过按照教师的方法来进行实验,不仅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由于喜爱物理实验而喜爱物理;还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师也在不断的总结、反思、提高,不断增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打开备课思路,面对同样的教材,我原来总拘泥于教材,而现在能随时考虑可否增加学生讨论和分组实验的内容。

可见,探究性教学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通过《蒸发》一课的教学,我充分认识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指导探究实验教学,能解决教师想进行探究式教学又无从选材的困惑。其着力点可概括为一句话: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的启发指导。它可以回避教师对开放式探究耗时、结论不唯一的担忧,是初次尝试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导探究实验教学又有别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考仅仅是回答教师的提问,缺乏自主猜想和设计的过程,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探究与启发相结合,是先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和时间,然后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指导,既能完成教材所需的教学目标,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去经历、感受、领悟科学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当然,有些问题是在课堂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解决的,我们可以将它确立为开放探究的课题,这正是一条选择开放探究课题的有效途径,将课内指导探究与课外开放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体验,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篇5:《蒸发》教学反思

《蒸发》一节课中,在“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实验中,表面积小的滴了一滴酒精,表面积大的滴了多滴酒精,导致得出“表面积越小,蒸发得越快”的错误结论,分析原因:学生没有接触过控制变量法,加上老师陈述实验要求时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滴一滴,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下次上课时,要让学生先设计一下实验步骤,不管他们是否设计得出来,目的只是为了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我准备在下节课中予以调整。

篇6:蒸发-教学设计

【课题】蒸发

【重难点】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难点,要注意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这三个因素各自对蒸发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

方法

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蒸发、蒸发快慢的决定因素、蒸发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蒸发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蒸发的定义,还可以根据蒸发定义分析蒸发的特点.

方法

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蒸发,根据定义总结蒸发的特点.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方法

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蒸发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蒸发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

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蒸发节省水资源的.

方法

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蒸发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蒸发;喷灌的应用.对于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蒸发,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三.蒸发吸热

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蒸发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蒸发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一.一些概念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3.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蒸发的快慢.

2.加快和减慢蒸发的方法.

3.蒸发的应用

三.蒸发吸热

篇7:蒸发教学实录

对《蒸发》一课实施探究式教学实录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常庄中学 刘其波

按照教材的处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只需通过引入晾衣服的例子便能推出,既无学生实验,也无演示实验,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能基本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样一个课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先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行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自然而然的得到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和蒸发吸热。这样,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目标】

学会

①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②认识蒸发现象。

会学

①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②知道加快或减慢蒸发快慢的方法。

③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爱学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把兴趣学习提高到主动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理解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自学讨论法。

【教具】酒精、蜡烛、火柴、玻璃片两块、三角板、滴管、温度计、棉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写“欢迎”二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的问:“同学们,我写的字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蒸发了。” )

教师:蒸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蒸发”。

投影课题并板书。

二、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

一生读目标,其他学生明确目标。

三、进行新课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明确下列问题:

[放映幻灯片]

阅读课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明确下列问题:

1.什么叫汽化,什么叫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蒸发是在什么条件(温度)下发生的,它发生在哪里?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进行矫正。

教师问:蒸发有没有快慢之分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蒸发的快慢跟那些因素有关呢?下面大家看投影:

(二)[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一]

你在洗衣服后是怎样让衣服干的快的?你有没没有注意下列的现象?

1.衣服晾在阳光下干的快,晾在树荫下干的慢。

2.夏天比冬天干得快。

3.冬天为了让衣服干的快把湿衣服放在火炉附近烘烤。

教师问: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以上的事例,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哪位同学能起来说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教师:同学们同意不同意他的说法?可是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猜想,到底对不对,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放映幻灯片]

自己动手做一做,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酒精。

2.为了让两滴酒精的温度不同,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

3.按照你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那一块玻璃上的酒精蒸发的快。

教师问: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使两滴酒精的温度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并进行改进。)

下面大家就根据你选择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那一块玻璃上的酒精蒸发的快。在实验中要注意:

1.为了对比,两滴酒精的量要相等。

2.如果你用的`是加热的方法要注意别烧着手,别把酒精点燃了。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成后,教师提问:哪一位同学愿意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呢?(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你从实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大家看投影: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的就越快。

教师问: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液体的温度影响蒸发快慢的例子?

(学生举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三)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那么蒸发的快慢是不是只和液体的温度有关呢?大家有没有注意下面的现象?

[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二

1.晒粮食时,把粮食摊的又薄又匀时干的快,堆在一起时干的慢。

2.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的快,装在瓶子里干的慢。

3.一整个鲜地瓜干的慢,把它切成片干的快。

通过以上事实,你认为蒸发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教师问:通过分析上面的现象,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认为还和液体的表面积有关系?你同意他的想法吗?那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让我们在来做实验!

[放映幻灯片]

[1] [2] 下一页

实验:

 

在两块塑料板上各滴一滴酒精,将其中的一滴用玻璃板刮一下,观察哪一滴酒精先蒸发完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得到了什么结论?来告诉老师!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你的结论和他的一样吗?

好,看来同学们通过实验都到了同样的结论。那就是: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回答)

(四)[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三

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的快,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干的慢。

同学们你有没有这样做过,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还和哪个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再来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放映幻灯片]

实验:

用滴管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酒精,想办法加快其中一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观察哪一滴酒精先蒸发完毕。

教师:你怎样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从中确定最好的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完成实验后找三个小组汇报实验的现象。

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到实验结论,回答。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的越快,蒸发得越快。

提问:你见过哪些空气的流动影响蒸发的快慢的现象?

(学生举例)

小结:通过实验你得到了几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思考后二生回答,其余学生讨论矫正。

教师:怎样加快和减慢蒸发?

(学生回答)

(五)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熔化是吸热的。那么蒸发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呢?大家看投影。

[放映幻灯片]

做一做:

(一)用棉花蘸一点酒精,在自己的胳膊上擦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大家做一下这个实验,告诉我你的感觉!

学生实验后回答。

教师:你有凉的感觉,那么你认为蒸发吸热还是放热?

(学生回答)

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的感觉总是正确的吗?

(学生回答:不正确)

为了更准确一些,我们要用什么来测量?

(学生回答:温度计)

[放映幻灯片]

(二)用棉花蘸一点酒精,再用棉花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住,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为了使现象明显,可以对着棉花扇风,以加快酒精的蒸发。)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大家做这个实验。注意先记下现在温度计的示数,完成实验时,再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对比一下有什么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找几位同学说一下你的现象!(学生回答)

同学们,你看到的和这几位同学的一样吗?

(学生齐答)教师追问,蒸发吸热吗?(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比如:夏天为了使室内凉快些,你会在地上洒水。

(学生回答)教师:对,可以用来降温。那你知道那些利用蒸发降温的例子?

(学生回答)

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有一些我还不知道呢。真是棒极了。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里,学到了那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本节知识。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几段动画片,轻松一下。

(六)【练一练】

[放映幻灯片]

场景一、晾衣服。

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来晾衣服?

(学生回答)

场景二、晒谷场。

教师提问:晒粮食时,为什么要摊的又薄又匀且不住的翻动?

(学生回答)

场景三、游泳池。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个觉得冷,一个觉得热?

(学生回答)

场景四、小家庭。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头上敷湿毛巾可以降温?

(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的场景中,小孩说的话?为什么会有“白雾”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来研究。

篇8:《蒸发》物理教学反思

一、教学片段:探究“液体蒸发吸热” (初二物理)

师:蒸发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吧!在我们的手背上涂些酒精, 观察酒精的变 化, 同时注意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什么感觉?把你观察到的、体验到的记录在导 学案上。 (学生二人 一组, 时间为0.5min)

师:时间到, 老师请最先完成的组来汇报。

生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 过一会儿, 酒精会变少, 酒精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属于蒸发现象。同时, 手背上涂酒精处有凉凉的感觉, 这意味着酒精蒸发时需要吸热。

师:很好!别的组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啊?

生齐说:是的。

师:刚才我们体验到了酒精蒸发要 吸热,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 蘸一些酒精, 取出后,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 变化?说明了什么? (用ppt呈现, 大概过了1min, 请学生来 汇报。)

师:哪一组先来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生2: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一些酒精, 取出后, 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 说明酒精蒸发要吸热。

师:很好, 其他组同学是否也得到了同样的现象?

生3:是的。

师:我们又得到了蒸发的一大特点 (点一下ppt) , 蒸发吸热, 有制冷作用。

……

乍一看, 上面的教学过程, 比较流畅, 既有学生的动手实验, 又有学生实验后的汇报。学生在体验和实验中似乎都掌握了液体蒸发需要吸热的特点。但仔细推敲一下, 笔者发现其中一些问题。

二、反思课堂教学行为

1.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实验过程中, 教师在布置好实验任 务后, 就由着学生动手实验, 而自己只是看好时间不能超时, 否则后面的环节时间会不够。至于学生活动过程中会有什么问题, 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根本不去关注, 也无暇去 关注。

实验结束后, 学生的汇报其实也只是将导学案的填空做一下, 读一下。这样 做确实会 让课堂少 很多“意外”, 教学环节也许会因此而更流畅。但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 通过学案填空的形式表述实验结论, 框定了学生的思维, 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没有真正参与

这里的师生互动方式也存在问题, 教师只是和个别优等生在对话, 请的是“最先完成”的学生来汇报, 其他学生只是一带而过, 并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当然也就捕捉不到课堂教学中潜在的一些教学资源。表面看学生全懂了, 实则是把问题掩盖了, 当然在课后的练习中问题最终还是暴露出来了。如, 有学生认为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 温度升高。还有学生认为, 液体蒸发时 需要放热, 温度下降。总之, 学生对蒸发吸热的实质 (液体蒸发这个过程需要能量的支持, 需要向自身或依附的物体吸热, 而依附的物体是被吸热的) 没有理解透彻。

3.学生缺乏表现的机会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创造性, 就要鼓励学生求异, 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这里教师在最先完成的组汇报完实验结果后, 似乎也很公平地给予了其他同学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如教师在课上会这样问:“很好, 别的组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啊?”“很好, 其他组同学是否也得到了同样 的现象?”但是, 我们聪明的学生是不会忽视教师发问前“很好”这两个字的。这明显是教师对前面同学回答的肯定, 这时即使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在公开课上, 他也不敢说出来, 因为他可不想让自己当众出丑, 也不想让教师下不来台。因此, 这样的提问只是走形式而已, 相当于是 废话。久而久之, 学生就养成了不动脑筋, 一味地依赖教师, 等待教师的讲解, 等现成的答案的不良习惯。

透过这一似乎成功的教学案例, 我们深刻 反省到: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 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 学生没有参与, 或参与得不够, 就算不上“主体”。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 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三、改进教学行为的对策

1.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预设,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而生成

古语曰:“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联系到教学上, 说的就是好的教学效益必然来自于精心预设。预设是教学的内在要求, 生成是教学的必然结果。没有 预设, 课堂教学就变得杂乱无章;没有生成, 课堂教学就是封闭僵化的操练。对我们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 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如在上面的课例中, 在手背上涂酒精有凉凉的感觉, 可以让学生去猜猜看, 这是什么原因引起 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的话, 就可能认为是酒精的温度比皮肤的低造成的, 也可能是酒精有麻醉的效果……学生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想法, 思维也因此而活跃起来, 跳动起来。这样的预设是以生成为目标的, 为学生的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有人说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 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是精彩的课堂。教师应心中装着我们的学生, 为我们的 学生去搭 建个性张 扬的舞台, 激活学生心中的那个小小的“涟漪”, 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千层浪”, 引发思维碰撞的“火花”, 这样才能达到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2.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巧妙点拨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点拨与评价最大的教育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对不同声音的真诚呼唤, 才能有效点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争辩意识。

在刚才的教学片段中, 当学生猜测是“酒精的温 度低而造成的”时, 教师可以问问:那空气的温度也比皮肤的低, 为何手背的其他地方没感到凉凉的?学生会认为是酒精的温度比空气的还要低。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去引导:你的思维非常敏捷, 猜得也合情合理, 那接下来, 你准备用什么器材?怎样去设计实验验证呢?学生用温度计先测了酒精的温度, 再测教室内空气的温度, 结果温度一样。怎么回事呢?在学生急切但又摸 不着北的时候, 教师就及时点拨:看来不是酒精的温度比空气的低造成的, 那你能否去试试, 一只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酒精, 一只不涂, 放在空气中试试看, 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当学生尝试之后, 就会茅塞顿开:原来酒精 在蒸发的时候, 温度计的示数下降了, 也就是我们的手背感到凉爽的原因。至此, 也就明白了酒精在蒸发时 要吸热。这样寓点拨于评价之中, 通过教师真诚的关注, 精彩的评价, 不显山不露水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3.鼓励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能力

不知哪一个伟人曾经说过:“如果每一个人都 能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就会使每一位人都成为名人乃至伟人。”一个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学生也是如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 大胆尝试。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意见或奇思妙想时, 教师要多加鼓励, 并给予必要的启发指导。如上面教学片断中, 学生回答:在温度计 的玻璃泡上蘸一些酒精, 取出后, 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说明酒精蒸发要吸热。当教师得到了心中最理想的答案后, 习惯性地说了“很好”, 会让很多学生都感到疑惑、失望:明明自己看到了不同的现象———温度计示数会先下降再上升, 最后保持不变, 教师为什么会不给自己表达、争辩的机会。如果教师当时能给其他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 这节课将会更精彩, 学生在对蒸发吸热理解更透彻的同时, 也会由于教师的认可而更加乐于在课堂上展示自我。

上一篇:写那一道风景作文下一篇:正压通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