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工作自评报告

2024-05-14

扶贫开发工作自评报告(共6篇)

篇1:扶贫开发工作自评报告

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自评报告

雷州市物价局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意见,我局紧紧围绕帮扶附城镇南郡村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紧密团结,责任落实,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措施得力,切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有力促进了“双到”扶贫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为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双到”扶贫工作,我局成立了“双到”扶贫工作小组,由局长陈永球同志任组长,四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人员为成员,扶贫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督促,协调和指导。为制定“双到”扶贫工作方案,我局从2009年6月开始组织和成立了驻村扶贫工作组,由一个副局长带队,深入南郡村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他们进村入户,调查村情,听取民意,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与镇村干部、党员代表共商帮扶发展大计,经过调研和广泛征求镇村干部、群众代表的意见后,我局制定了《雷州市物价局2009—2012年三年对口帮扶附城镇南郡村脱贫发展规划》和《雷州市物价局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对口帮扶附城镇南郡村实施方案》。《规划》和《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贫困原因以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明确了帮扶 的贫困户有76户,并对76户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建档,做到户户有卡,村村有表,镇有册,并实行电脑管理,明确了局长为扶贫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挂扶的干部职工为具体责任人,并在南郡村委张榜公布。公开栏还公布了《雷州市物价局帮扶南郡村贫困户任务分配表》。确保了扶贫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我局领导先后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双到”工作会议14次,强调“双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扶贫工作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同时,对发展农业生产的贫困户提出了具体奖励措施。我局23名挂扶干部职工开展与贫困户“结对认亲”活动。对帮扶资金建立台帐,督促跟踪帮扶项目资金及物资的落实。做到如实填写《帮扶记录卡》,并签名确认。我局领导认识到真正使南郡村脱贫致富,必须抓好村“两委”班子的建设,提高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村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因此,我局为南郡村委订了一份党刊,一份农科知识刊物,组织村干部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帮助村委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改变落后面貌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项目,完成时间。今年以来,我局领导累计到南郡村委指导和检查督促帮扶项目资金落实和实施工作6次,帮扶责任人到挂扶村、户指导和落实帮扶措施累计4个月。

(二)重点突出,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

我局以贫困户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对符合低保条件的10户,做到应保尽保,以保障他们的生活。投入资金7600元为76户购买了2010年医疗保险,解决了贫困户看病难的问题。南郡村 贫困户中居住沥青棚有3户,无房户1户,砖瓦危房5户。根据实际情况,我局领导积极与市扶贫办联系,争取住房改造政策性补贴。另外,我局还补贴每户500元。如陈家村陈德贤等4户已完成住房改建,住上新楼房。在解决读书难问题,我局通过努力筹集资金4000多元,资助贫困户子女读书,使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且没有发生因贫困被迫辍学,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解决就业难问题。我局帮助联系培训单位,然后推荐到相关企业就业,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原则,将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到目前为止,已经转移31名劳力外出务工。有意愿的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免费进入雷州市职业学校学习。我局已安排5000元,用于农技部门对贫困户进行农技培训,参加人数已达50多人,邀请有关农业种植和农产品营销技术人员出谋献策。确定以种植芋头为主要经济作物。通过培训,使种植产品商品率大大提高,达到85%以上,确保收入稳定。据统计,贫困户在多个方面帮扶后,人均收入已经有了明显增长,增长水平超过同村人均纯收入水平。达到了第一年40%贫困户脱贫户脱贫目标。

(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走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我局“双到”扶贫工作小组积极配合附城镇党委、镇政府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我局投入4400元增设宣传栏,协助村委做好党务,村务公开工作,促进党支部阵地建设,使南郡村成为一个班子团结,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健全的村委会。实现了村组织活动阵地“五有”的目标。我局还解决了南郡村群众饮水难问题。使群众100%饮上了 安全卫生的自来水。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通过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完成附城镇至南郡村的水泥硬底化建设。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上,计划安排资金2.5万元,用于打5眼灌溉水井,争取供电部门支持,解决电灌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益。为实现村集体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南郡村计划利用省、市扶贫资金25万元,自筹10万元,在雷州市工业大道八路建设物资仓库,用于出租,此项可为村集体增加4-5万元∕年收入。现在,南郡村已经完成了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教育、医疗、公共卫生设施已经基本完善。同时,我局在逢年过节还专门送上慰问金,食用油等一大批。

二、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如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办法还不够多;二是贫困家庭成员的素质较低,加强农技知识培训不够有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领导。局“一把手”要负总责,要经常深入定点帮扶村调研,定期研究解决“双到”工作和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进驻(每季度至少要到定点帮扶村一次),检查指导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和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扶贫和党建工作帮扶小组要做到每周下村一次以上,每月参加一次村党支部生活会,每季度与定点帮扶村共同研究一次扶贫开发工作和党建 工作。同时,要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巩固村集体经济。拟于明年投入资金24万元,落实仓储项目,力求通过仓储项目,使该村集体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

三是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同时,加大培训及富余劳力输出的力度,切实提高贫困户家庭成员的素质,确保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四是要抓好督促检查。局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督查,及时通报工作情况,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到2012年,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篇2:扶贫开发工作自评报告

帮扶方:梅州市工商局梅江分局

梅江区房管局 被帮扶方:梅江区长沙镇下罗村

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我们对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评。总的认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扶贫办的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帮扶梅江区长沙镇下罗村及贫困户实现脱贫奔康的目标,局党政领导班子重视,责任落实,方法创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措施有力,扎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和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领导责任、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情况。

(一)领导重视,着力强化责任落实。

我们两个局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1 工作的实施方案》(梅区发[2009] 18号)的精神,成立了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副书记、副局长为分管领导,明确了帮扶贫困户的具体责任人,并在下罗村进行公布。建立了督查检查制度,我们两个局的主要负责人每年到下罗村指导和检查督促帮扶项目资金落实和实施工作都达到5次以上,帮扶责任人每年到下罗村落实帮扶措施累计达3个多月,驻村干部能按要求开展帮扶工作。

(二)认真调研,科学制定帮扶计划。

我们两个局的分管领导带领帮扶干部深入下罗村进行了10天的调研,走村串户,调查村情,听取民意,共商帮扶大计。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帮扶下罗村三年发展规划》和《帮扶下罗村2010年工作计划》。《帮扶下罗村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确定帮扶贫困户44户,其中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救济户29户;有劳动发展能力,通过帮扶能够脱贫的贫困户15户。并采取每个贫困户由一名干部帮扶的方法,落实帮扶责任。调查核实后的44户进行了公示,建立了动态管理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表,镇有册,实行电 脑管理。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制定了脱贫措施和实施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时间明确。

(三)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推进帮扶计划的落实。通过梅州市工商局梅江分局、梅江区房管局、长沙镇政府和下罗村的共同努力,共筹措资金725818万元(含省、区专项资金),为落实各项帮扶计划提供了资金保障。主要帮扶项目有:

1、成立下罗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区级财政扶贫“双到”资金180000元作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出资额,用利润分红增加贫困户稳定收入,预计每年利润分红约1.8万元。引导贫困户种植花木,增加收入。

2、投资21500元,帮扶贫困户养牛、羊、鸡、鸭。

3、投资81725元,为60周岁老人购买养老保险。

4、投资3060元,为贫困户家庭成员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5、投资13500元,为贫困户改造危房。

6、投资14000元,解决贫困户助学金。

7、投资138655元,完善水利设施。

8、投资116978元,用于道路建设。

9、投资3000元,用于种养技能培训.10、投资150000元,用于罗衣塔(县级文物保护)的修缮。

11、投资3400元,用于党建等费用。

对下罗村和贫困户都建立了帮扶台账,资金、项目计划都按时落实到位,并如实登记帮扶记录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

2、长期稳定增收的项目比较少。

(五)对照《扶贫开发“双到”帮扶工作考核表》,自评30分。

二、贫困户被帮扶的成效情况。

(一)贫困户2010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超过下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按计划完成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户家庭成员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适龄子女义务教育入 学率和初中升高中就读率达到100%;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户劳动力享受免费培训种养技能达到2次,扶持的种养项目商品率达到85%以上;考上大、中专学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能够安心在校读书;为有意愿参加转移就业培训的劳动者和有意愿进入技(职)校培训的初、高中毕业的贫困户子女提供了充足的培训经费,并与培训机构联系好培训事宜,只要他们愿意,可随时培训。

(二)叶伟光、叶志新、叶依辉等3户贫困户2010年起人均年收入可以稳定达到25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贫困户劳动者转移就业培训意愿和贫困户子女进入技(职)样校培训意愿不高,有怕苦怕累的思想。

(四)对照检查《扶贫开发“双到”帮扶工作考核表》,自主43分(主要扣分原因,个别贫困户逐年稳定增收有不确定因素)。

三、贫困村被帮扶的成效。

(一)下罗村领导班子团结,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领 导作用突出,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健全;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收入门,村级组织活动实现“五有”;下罗村农户全部用上卫生饮用水;自然村通机耕路,并实现水泥硬底化;完成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实现了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教育、医疗、公共卫生水平达到上级的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体经济收入比较簿弱。

(三)对照《扶贫开发“双到”帮扶工作考核表》,自评24分(扣分主要原因是集体经济收入簿弱)。

合计自评得分:97分。

附件:扶贫开发“规划到负责人”帮扶工作考核表

梅州市工商局梅江分局

梅江区房管局

下罗村委会

篇3:周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会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中央、省市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会昌县迅速启动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等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了全县75073名贫困人口的识别及信息录入工作,为推进下一步精准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摸清家底、找准“穷根”、分类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会昌县委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深入各挂点乡镇,开展调查研究。本人也带头深入挂点的周田镇,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对该镇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周田镇位于会昌县城南部,镇政府驻周田圩,距县城36公里。全镇辖23个村、2个居委会,有村小组335个,国土面积244.7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2626.65亩,人均0.49亩,山林面积276262亩,人均4.11亩,森林覆盖率75.2%。全镇总人口6.72万人,劳动力3万人,有五保户、纯低保户1400户2760人。近年来,周田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万担烟、万亩果、万亩优质稻、万亩特色产业的“四万目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上人多地少,全镇仍有贫困户2731户9629人,扶贫开发任务仍然繁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省、市、县各级都进一步加大了对周田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全镇水利、交通、供电、通信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大、县级财政和镇财政配套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全镇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村民生活水平偏低,扶贫攻坚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镇村财源收入少。近两年,会昌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乡村经济作为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并列为考核干部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由于工作才刚起步,成效在短时间内还未显现。一是镇级财政基础薄弱。全镇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烟叶生产奖励性税收返还和上级拨入经费,收入只能拮据过日子,没有更多的财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开展扶贫帮扶。二是村集体经济基本空白。全镇25个村居没有一个像样的集体经济,集体收入仅有一些土地、林地的租金或公益林补助,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收入,村里不管大事小事都只能向上“等、靠、要”。三是村级债务负担沉重。由于经济管理不到位,入不敷出,很多村都有不少债务,但现有收入除了运转外难予偿还旧账。

(二)群众脱贫增收难。一是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几年上级对周田镇的扶持力度不小,但由于历史欠账大,全镇民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目前,全镇还有76个村小组不通水泥路;还有不少村民还在饮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山泉水,连丰、长田、桥塘、河墩、长江等个村近6000亩农田灌溉用水没有保障;有45个村小组未进行农电网升级改造,一到用电高峰,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就无法正常使用。二是产业规模不大。全镇虽有一些烟叶、脐橙、优质稻等农业产业,但受政策、资金、技术等条件影响,发展规模不大,农业产业对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动力不强。比如,烟叶产业方面由于受烤房、种植指标限制,全镇最多只能种植4000亩左右;脐橙、桔柚产业又受黄龙病影响,规模扩大受到影响,难于实现规模效益;西瓜、橘柚、蔬菜等其它特色产业,大多还是零零星星,不成规模,没有带动力。三是抗风险能力不强。由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导致春季洪涝、秋季干旱,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受市场、技术、农资、劳动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往往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本贱卖的现象。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利用多年积蓄返乡创业,但因不懂技术,不会经营,盲目投资,导致创业失败甚至血本无归。

(三)自我发展能力差。大部分贫困户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加上缺乏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自我“造血”脱贫致富能力不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据统计,全镇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比例占57%,初中文化程度占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尤其在偏远山区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更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在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技能低下,难以提高收入。二是进取意识不强。村民思想较为保守,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较为落后,缺少致富能人的带动,思变图新、寻求突破的新风尚还没有全面形成,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缺少致富带头人。目前,周田镇村组干部中能够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不多,绝大部分在守业受穷、受穷守业中徘徊不前。由于缺乏致富技能,经济发展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种养大户不多,除紫云农业专业合作社之外,其它村基本没有上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积困返贫现象多。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村民用于教育、医疗、婚嫁等方面的成本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民容易积困返贫。一是因病致贫。据调查,全镇因患重大疾病久治不愈、出现致贫返贫现象的村民共有523人。比如长田村钟美春,因为患有精神病,原本嫁到了福建省,怀孕时被丈夫一家赶走,患病加重,无奈回到娘家。后来生下了女儿张金娣,母女俩靠亲戚接济和政府救济过生活,如今张金娣已经就读初中,家里一贫如洗。二是因学致贫。比如河墩村吴庆昌,原本生活在全村属中上水平,但由于3各小孩均考上大学或中专,一年光供小孩读书就要花费5万多元,多年的积蓄全部用光,现在只能借钱供小孩上学。为给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机会,有不少群众在县城租房陪读,仅房屋租金、生活开支等费用每年就要花费1万元以上。家中有小孩就读高中或大学的农户,一个小孩每月的生活费至少需要500元以上,学费与生活费一年下来至少要1万元以上,读完三年高中或四年大学就要3万—5万元的支出,昂贵的学费及生活开支更是加重了这些家庭的负担。三是因婚致贫。村民受旧风陋习影响大,认为嫁女“彩礼”越多表明身价越高、越有“面子”,农村待嫁姑娘的“身价”也节节攀升。据调查,当地的“彩礼”普遍在十多万元,普通家庭一年存1.5万元,也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存足彩礼钱。多数农村父母为完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帮儿子娶媳妇,不惜花光一家人全部“家当”甚至四处借款、贷款。四是因恶习致贫。部分贫困户有劳动能力,但由于沾染上不良习气,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或是沉迷赌博,因而致贫返贫。比如,半岗村张裕春,全家每月有2千多元的收入,但由于整天游手好闲,做一天,吃三天,有多少吃多少,一年到头没有积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生活条件在全村排倒数。五是因子女不孝致贫。部分贫困户因子女不孝顺,不履行赡养义务,自身又年纪渐长,劳动能力下降或没有劳动能力,导致生活贫困。比如,半岗村贫困户张传富,今年已经69岁,儿子外出打工多年未归,也从未寄钱回家,甚至还要家里寄钱给其医治因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肝,家里两个老人只能靠做零工维生。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实地察看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现提出以下扶贫对策。

(一)扶志气,确保思想先脱贫。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想法、有办法较强的农民群众,基本上已经脱贫了,目前剩下的贫困户都是“硬骨头”。对于这部分贫困群体,客观原因是没有致富门路,但从根本上说,还是脱贫致富的思想意识不强。只有充分激发他们自身强烈的致富愿望,精准扶贫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用好教育手段。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特别是利用好乡村干部、乡村“五老”在村里的威望和人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进村入户一对一做思想工作,动员贫困人员亲属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主动性,真正把扶志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采取媒体宣传、干部宣讲、文化下乡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勤劳致富为荣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用好法治手段。大力推进法治扶贫,以法治会昌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平安会昌”建设,着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加大对赌博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群众知法、懂法、敬法,自觉远离赌博等不良陋习,引导群众自觉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脱贫致富上来。针对部分因子女不孝致贫的群众,采取宣传教育和法治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敦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促进家庭和谐。

(二)强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滞后的贫困村组,统筹“三送”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切实加大通路、通电、安全饮用水、农田水利和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周田镇通自然村农村公路建设,逐步解决好76个村小组不通水泥路的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标准和通达深度,提升贫困村组的公路通畅运输能力。加大农村电网改造资金投入,尽快解决45个村小组低电压问题。此外,对生产需要较高电压的农户和小企业尽快想办法解决到位。加快镇村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的做好村组的农村用水问题。结合“烟水工程”,抓好高陂水库等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好连丰、长田、桥塘等6各村近6000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抓好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工作,建设和完善镇的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着力提高贫困群众居住水平。

(三)抓产业,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一是抓好产业规划引导。周田镇农业要素较为齐全,且有一定发展基础,但缺乏规划,难以形成规模。要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传统种养习惯,进一步完善全镇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贴息,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扶贫困群众规模发展适合当地实际、周期短、效益高的烟叶、生猪、优质稻、脐橙(橘柚)、瓜果蔬菜等扶贫产业。二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集中,对流转贫困户土地的,在享受流转一般农户土地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由县财政再增加部分补助;对流转土地的贫困户给予一定的奖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大力推行类似周田紫云合作社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大户+贫困户”模式,将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扶持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的扶持力度,把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带动贫困户增收作为政府奖扶的重要依据,综合应用项目贴息、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促进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筑牢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三要提高产业扶贫资金效益。对缺乏劳动能力的五保户、重大疾病和残疾贫困人口,以及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可探索将其产业扶贫资金进行整合,以扶贫基金的形式,入股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或其它私营企业,由企业按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给贫困户分红。同时,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还可以将其引导安排到相关企业就业,获得劳动收入。

(四)兴教育,防止贫困代际相传。一是加强贫困村学校建设。优先支持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让贫困群众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要加快建设各村小学校食堂,让贫困村学生吃上“营养午餐”。要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让每个贫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幼儿园。二是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使用好审爱助学金、周田镇教育基金会等资源,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全覆盖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建议每人每年增加500元。将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政府资助金标准,提高到每人一次性补助6000元。帮助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力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生,确保不出现因学返贫现象。三是解决贫困学生出路。由县里根据乡(镇)农技人员、幼儿教师、医生编制状况及相关政策,确定贫困生年度定向培养计划。对获得中专以上(含中专)毕业证书的定向贫困生,参加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专门的招聘考试,考试合格者充实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学校、卫生院工作。

(五)帮就业,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根本,更是让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对因缺技术、耕地少的贫困群众,要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提升贫困群众的自身发展能力。一是抓培训、学技能。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电车缝纫、电工、电脑、汽车驾驶等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补助进行专项扶贫补贴;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培训。二是抓对接、保就业。大力实施“金蓝领工程”,依托县职业学校和珠兰示范学校和镇农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根据周田镇及全县的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确保贫困群众不仅学得好,还能稳就业。三是抓帮扶、促就业。对就业实在困难的群众进行就业兜底,通过购买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安排贫困群众在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岗位就业。同时,安排一批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加大对贫困群众创业及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企业帮扶力度,对带领贫困户群众就业的个体工商户,经劳动就业部门审核后可按规定给予5至10万元贴息小额贷款。

篇4:石城县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关键词: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江西省石城县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逐步解决”的原则,通过采取精准扶贫等措施,逐步解决农村贫困群众最迫切、最希望、最强烈的问题。

一、石城县扶贫开发工作基本现状

(一)基本现状

石城县辖5镇5乡、131个行政村、1个农村居委会、18个城区居委会、188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万,其中农业人口约26.8万。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烟叶、白莲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目前,全县贫困对象有13325户48519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贫困原因

1.因病因残致贫。许多家庭经济条件原本还好,一旦家里有人患上重病后,难以承受巨额医疗费。尽管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等政策补助,但补助范围、补助幅度有限。目前,全县因病致贫的有6434户23433人,占贫困人口的48.29%;因残疾致贫的有1666户5749人,占贫困人口的11.8%。

2.上学负担很重。虽然国家免除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但由于贫困户家庭年收入不高,小孩上学的其他教育成本又较高,特别是一个困难家庭有1—2名小孩上高中及以上学校的情况时,每年几千元的学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目前,全县因学致贫的有479户2027人,占贫困人口的4.17%。

3.劳动力素质低。全县贫困户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1931人,占贫困户总劳动力的6.5%;小学文化8553人,占贫困户总劳动力的28.8%;缺技术688户2765人,占贫困户总数的5.14%。不少贫困农民外出打工仅能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的工作,在家务农只会沿袭传统农耕方式,对科学种田等实用技术掌握甚少。

二、石城县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扶贫机制,强化精准扶贫工作举措。石城县认真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以村为单位对贫困户重新调查摸底核实,为全县13325户48519人扶贫对象建好档案资料,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制度。下派驻村工作队132个,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出台《石城县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实行“五定”帮扶到户机制,确保结对帮扶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

(二)推进搬迁扶贫,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全面推行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深入推进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群众搬迁扶贫。通过调查摸底,已摸实有意向搬迁对象623户2509人。2015年,通过创新移民搬迁安置方式,采取“团购成本价商品房”集中安置“进城进园”搬迁移民对象,既有效解决移民就业难和园区企业招工难等焦点问题,又加快了移民搬迁工作进程。目前,已和东方御景及湖滨佳苑小区两家房地产企业达成团购方案,出台了《石城县推进移民搬迁扶贫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方案》(石党发〔2015〕18号),规定搬迁移民户购买楼梯房按1800元/㎡,购买电梯房按2300元/㎡,不足部分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减免规费、税收返还和补贴移民等方式解决。去年11月底,已完成对全县623户申请“进城进园”贫困户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对初步核定符合条件的501户进行公示。

(三)实施就业扶贫,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能力。

一是实行“订单”式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依托职业学校现有资源,大力实施“金蓝领工程”,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免费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在本地企业就近就业。

二是提升就业技能。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并连续两年每年补助资金2000元,通过2—3年职业教育,使他们掌握一门技能,实现就业增收;大力实施“新型农民职业培训”,为扶贫对象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农村贫困人员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和操作技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到目前为止,全县“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已完成566人,其中职业教育完成250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16人,完成率达45%,提高了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就业扶贫方式。通过购买城管、环卫、园林、教育等服务性就业岗位,开发一批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治安巡逻等服务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四)实施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在保持烟、莲、稻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全县组建了烟叶、白莲、油茶、脐橙、薏仁、翻秋花生、红心红薯、山地鸡、槟榔芋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00余个,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加大产业扶贫投入,采取单位自筹、向上争取、社会募捐的办法,筹措产业帮扶资金15786万元。

(五)实施金融扶贫,撬动银行资金助推发展。研究出台《石城县扶贫产业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石精扶字〔2015〕2号)和《石城县推行“金福通”扶贫贷款试点工作方案》(石党办发〔2014〕31号),由县财政出资40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县农商银行按不低于8倍发放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即加权平均利率为4.75%,并由财政贴息50%。目前,已累计发放“金福通”扶贫贷款3200万元,支持750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通过实行基准利率和扶贫资金贴息措施为这些贫困户节约利息支出195万元,解决了其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在全县选定10个贫困村开展扶贫产业贷款试点工作,按每村20万元由财政提供担保基金,县农商银行按不低于8倍向试点村农民合作社及其成员发放贷款,签订《扶贫产业贷款试点合作协议》,目前已累计发放扶贫产业贷款670万元,为165户合作社成员解决了资金难题,并带动200余家贫困户加入农民合作社。

nlc202309091125

(六)实施行业扶贫,把握精准施策多管齐下。研究出台石城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措施,即“1+1+19”专项方案。18个牵头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职能,研究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努力构建行业扶贫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行业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

(七)实施社会扶贫,凝聚八方精准扶贫合力。以老促会、慈善会为平台,利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司法部对口支援的优势,努力争取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社团组织,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拓宽扶贫路径。目前,已争取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资金1000万元;争取江西中烟集团捐赠500万元,支持石城振兴发展;争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省老促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300余万元,用于支持全县贫困学生及教育事业发展。

(八)实施保障扶贫,建立特困群众兜底机制。

一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去年的月人均220元提高到240元,人均月补差由去年的145元提高到165元。扩大覆盖面,农村低保由2014年年末的8269户12439人增加到2015年8941户12900人,净增461人。实行动态管理,退出低保户1545户2189人,新纳入保障对象1871户2402人。

二是完善特困人员救助制度。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全面落实,全县五保户供养对象1090人,其中集中供养464人,分散供养626人;集中供养五保金由去年的人均月270元提高到305元,分散供养五保人均月260元;集中供养孤儿保障标准为每月1100元,分散供养为每月700元。

三是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农村医疗救助20033人,共发放救助金793.15万元。

四是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学、因灾、就业困难人员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给予临时救助391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7.69万元。下拨救灾及灾民生活救助资金共1748.23万元,救助灾民10.74万人次。下拨棉被2148床,毛巾被1200床,毛毯28床,席子250床。

五是完善住房救助制度。已下拨特困群众危旧土坯房(解困房)改造扶助资金14户28万元,待审批135户,预计下拨240万元。

六是完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扶贫对象由政府逐步纳入代缴范围,让贫困对象享受到养老金保障。

三、石城县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状况非常严峻。一是贫困人口多,致贫原因十分复杂。全县贫困对象有48519人,贫困面达17.58%。二是基础设施落后。仍有15个行政村不通客车,有四级以下低等级公路344.3公里,四、五类危桥51座;仍有1020个村小组、1017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三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还有24座水库及393座重点山塘存在安全隐患,有20座小(2)型病险水库需要除险加固,4000多座山塘需要加固整治,还有60%的灌区需要配套改造。四是农村人畜饮水极不安全。还有77个行政村、1255个村民小组、1745个自然村、38847户农家存在不安全饮水。五是电力供应能力不足。高峰时期低电压现象时有发生。

(二)精准帮扶实施困难。一是贫困户精准识别难。由于国家规定的2736元贫困线难以用准确尺度衡量,导致一些相对贫困的贫困户在实际评选当中存在一定的争议。二是贫困户脱贫意识差。一些贫困群众思想落后,“要我富”、“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不满足的心态依然存在。三是产业扶贫效益不太明显。全县以烟、莲、稻传统产业发展为主,新兴产业发展少,其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合作平台,精准扶贫要求又高,导致在产业扶贫中贫困户的经济效益不太明显。

(三)扶贫投入严重不足。“十二五”时期,赣州市共有1119个国家贫困村,其中石城县仅29个,占全市的2.6%。而实际情况是,石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非常繁重。一方面,上级大多按照国家贫困村的比例下拨相应的扶贫资金,导致石城县得到的扶贫资金非常少,全县每年少享受5000万元以上的各种专项扶贫资金;另一方面,县财政总收入去年刚满6亿元,在全省县级排位倒数第2名,这样的财政状况导致扶贫投入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精准扶贫的需要。

四、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整合各种资源,改善基础设施。要认真调查,编好方案,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请求相关部门支持,认真做好摸底调查,制订好解决方案,做到科学规划、精打细算、先急后缓。要多措并举,逐步解决,通过国家投入、部门扶持、村内自筹等多种途径解决资金问题,特别是要利用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挥好国家投资及部门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确保投资建设的长远效益。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好精准扶贫。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攻坚期”和“精准期”,必须做到扶贫政策、措施全覆盖,让每个贫困户都能够享受到扶持政策。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精准”的原则,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脱贫,真正做到“一户一策”,把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整合精准“滴灌”到贫困村和贫困对象身上,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干部结对帮扶到位。

(三)推进“四位一体”,加快产业发展。按照“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要求,着力打造产业扶贫金融风险补偿“四位一体”主体模式,加快产业发展,切实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富得起”面临的难点问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烟草、白莲、脐橙、油茶、生猪等农业主导产业和苡仁、翻秋花生、山地鸡等特色产业,以及乡村旅游、农村光伏、电商等第三产业,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选择有利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落实扶贫产业帮扶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缺资金、缺技术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帮扶指导工作,建立有效的产业帮扶考核机制,切实提高产业帮扶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转变“要我干”的被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主动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营造浓厚的扶贫开发氛围,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共同参与、各方支持的大扶贫格局,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石城县推进移民搬迁扶贫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方案》(石党发〔2015〕18号);

2. 《石城县扶贫产业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石精扶字〔2015〕2号);

3. 《石城县推行“金福通”扶贫贷款试点工作方案》(石党办发〔2014〕31号)。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篇5:扶贫开发工作自评报告

(2010年12月20日)帮扶单位:翁源县教育局

中共龙仙镇委员会、龙仙镇人民政府:

按照翁委发„2009‟14号文件精神,我局对口帮扶你镇新尧村。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我局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贫困农户增收、贫困村面貌得到根本改变”的目标要求,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龙仙镇新尧村座落在翁江河与周陂河汇洽处,方圆1.5平方公里,距离106国道约2公里。有9个自然村共245户,全村1245人。2010年通过核查贫困户有57户,贫困人口208人,占全村人口17%。村“两委”干部有4人,中共党员32人。2009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6400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1597元。2010年规划脱贫户数为26户,实际脱贫26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5%,平均增收753元,增幅达47%。今年以来,我局多方筹集资金57.264万元,实际投入资金40.884万元,帮助新尧村发展集体经济和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等,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主要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帮扶,新尧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有所增长。通过一年来的帮扶,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为2350元,比去年1597元增长47%,基中贫困户家庭最低年均收入为1128元,最高达4250元,均比去年增长11%至99%。

二是村集体经济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来源。新尧村原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入股电站及自来水公司的利息分红有1.3万元,今年我局筹资15万元为村委再次入股电站,从明年起可得红利收入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至2.8万元。

三是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村容村貌有了新的变化。新尧村实现了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镇到村公路及大部分自然村道路实现了硬底化,村民均用上了安全卫生饮用水。农田水利设施经过维修后,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村“农家书屋”已经建成,村文化室正在建设,村小学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卫生站医疗设施较好。加上近年来村里大力实施“乡村清洁美”工程,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变化。

四是贫困户基本的公共保障得到落实。我局协助村委为57贫困户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20户贫困户办理了低保手续。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扶持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还为在本县就读中小学的贫困户子女免除住宿费。今年为贫困户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2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次。

五是以党建促村委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党建活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得到加强,村“两委”干部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加强,干部作风清正廉洁,各项村务均能得到较高质量的落实。党员队伍增强了凝聚力,在生产和工作中能发挥先进表率作用。

三、自评结论

现对照《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结合一年来的实际帮扶工作情况,我局进行了自查自评,得出今年“双到”帮扶工作量化总分为98分,综合结论为“优秀”等次。

四、主要做法经验

1、落实领导责任,完善工作机构。为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丘景科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下设了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办公室,由副局长阮景才同志具体分管这项工作的实施与落实。

2、加强驻村对接,明确帮扶责任。为加强与贫困村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把“双到”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了驻村工作组,由副局长阮景才和办公室干部李志强常驻新尧村,组织开展扶贫开发日常工作。为尽快与贫困户建立帮扶对接,我局指定30位副股级以上干部为帮扶责任人,分别与每一户建立帮扶关系,局班子成员每人负责4户,股长干部负责2人,副股长负责1人。为进一步明确帮扶责任,我局分别与龙仙镇、新尧村委签订了帮扶责任书,30位帮扶干部与对接贫困户也签订了帮扶责任书。

3、走村入户调研,制定规划措施。为深入了解和摸清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我们开展了四次调研活动:一是2009年11月我局召开扶贫工作动员会后,局班子成员带领帮扶干部到村委与贫困户见面,初次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二是2010年2月,我局帮扶干部再次来到村委,通过慰问贫困户,了解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三是2010年3月份,组织帮扶干部走村入户,到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具体了解其贫困原因,商讨脱贫计划。2010年4月,我局“双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驻村工作队,多次到村委调研工作,制定了三年“双到”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方案,对村集体经济及班子建设、党建工作和贫困户的帮扶也制定了详细的规划与措施。

4、狠抓实施过程,提高帮扶成效。我局注重实际行动,把帮扶成效作为“双到”工作的行动目标,认真落实对村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户农业生产或劳动力转移增收的扶持,加大帮扶资金的投入,强化过程的管理与指导,今年的帮扶取了阶段性成效。村集体帮扶面,一是集资15万元为新尧村入股黄竹坪水电站,确保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5万元;二是投入10万元,建设村文化室;三是投入2.36万元装修村委办公楼和完善各办公场室;投入0.2万元新建了三个垃圾池;四是投入1.122万元维修村水利工程。贫困户帮扶方面,一是全年共投入10.172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主要是发展种植荷兰豆、苦瓜、玉米、茄子等蔬菜项目,部分贫困户用于发展养鱼、养鸡等,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今年家庭经济收入均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二是投入2.24万元开展金秋扶贫助学,对贫困户就读子女每人发放了300至1000元的助学金,同时为在本县就读中小学的贫困户子女免除住宿费;三是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种养技能培训,通过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家庭的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或在本地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5、完善基础设施,注重全面帮扶。我局对新尧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投入2.36万元对村委办公楼进行了装修,使村办公环境面貌一新;二是投入10万元新建村文化室,帮助村委建设了“农家书屋”;三是重视村水利设施的维修,今年该村的水圳在“5.6”洪灾中受损较严重,许多农田被沙土掩埋,今年共投入1.122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维修村水利工程;四是对村小学倒塌的围墙进行了维修。

6、重视技能培训,提高生产能力。我局于4月份举办了一次农科技术培训,5月份对回乡的贫困户子女进行了为期1天的电脑操作基础培训,8月份举办了一期蔬菜培训班;11月份与县中职学校合作举办了一期劳动力转移培训班,89名有转移意愿的村民参加了学习培训。

7、推进公共保障,落实惠民措施。我局与村委非常重视贫困户的各项公共权益保障落实问题,为57户贫困户家庭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20户贫困户纳入低保保障,对贫困户子女就读给予扶贫助学支持,免除在校生住宿费,每名学生给予300至1000元的助学金,切实为贫困户减轻了家庭负担。

8、发挥党建优势,促进村民自治。我局帮助新尧村完善了各项村民自治制度,从村班子建设抓起,明确了村“两委”干部的分工与职责,加强干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在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组织党员学习新知识,收看党建视频节目等,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季召开一次支部会,半年组织上一堂党课。注重补充队伍新生力量,今年发展新党员1名,入党积极份子2名。通过系列党建活动,提高党员创先争优的表率作用,促进了村民各项自治制度的落实。

五、工作难点及存在问题

我局在帮扶工作中,面临的工作难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投入帮扶工作需要较多资金,目前筹集资金的渠道还比较窄,帮扶资金主要靠省市县专项资金及本单位筹资,社会筹资较少。二是有些单身生活的贫困户年龄较大,没有发展生产的劳动能力,帮扶方法局限于为其办理低保手续和购买农村合作医疗,同时在生活上进行慰问扶持,帮扶措施上没有更大的突破。

六、今后的工作措施

1、制定好2011年的帮扶实施计划。根据今年取得的成效,制定明年村集体帮扶计划,使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并继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寨下组村道硬底化工程和改善村小学的教学条件等。同时制定好贫困户脱贫计划及帮扶措施,努力完成70%以上贫困户脱贫的任务目标。

2、加强对贫困户农业生产的指导。计划举办2期农科技术培训班,提高贫困户的生产技能。对帮扶干部上门指导生产的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增强贫困户通过农业生产增收的计划性。积极筹措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种养项目,同时通过技术扶持,让贫困户家庭普遍形成一至二项稳定增收的项目,从长效机制上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3、重视劳动力转移在贫困户家庭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动员贫困户子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其外出打工或在本地务工,努力提高家庭的经济收入。

4、扩大筹资渠道,争取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积极动员新尧村外出务工人员以捐款形式,扶持村委的各项公益事业。

5、加强与县“双到”办、龙仙镇政府的沟通联系,努力把新尧村的帮扶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

综上所述,今年我局积极筹措各项资金,共投入40.884万元用于帮扶新尧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基础设施条件,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和进行劳动技能培训、资助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局还与县交通局充分沟通,争取到近20万元资金计划投入新尧村老屋组和寨下组道路硬底化工程项目,目前资金正在落实之中,将于年底动工。今后,我局将按照省、市、县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尧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力争三年后使该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村委会签署意见并盖章)翁源县教育局

篇6:扶贫开发工作自评报告

关于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自评的报告

自**年我县作为全省第二批电商精准扶贫县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关于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财建〔**〕231号)文件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资金使用效率,电商人才不断孵化,电商氛围不断浓厚,农村产品不断e化,电商品牌不断增强,电商扶贫效果日益明显。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自评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认真开展了电商精准扶贫绩效自评工作,对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评价。现将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评价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思路

重点围绕“补短板、强培训、重宣传、创环境、夯基础”五个方面,以聚焦电商精准扶贫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增强电商精准扶贫手段为抓手,严格资金使用渠道和方向,强化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用,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一步活跃农村电商市场,进一步打通农村产品上行第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实现“电商有发展、扶贫有效果、群众有实惠”的绩效目标。

(二)开展情况

按照《**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关于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财建〔**〕231号)文件的要求,我县制订了《**县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采取主导实施和补助实施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从宣传造势、人才培训、摸底调查、创客中心打造、服务示范建设等方面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工作。

1.宣传造势。先后开展了“电商在行动”主题宣传,制作了《乡村网事》专题片,翻印了《电商普及知识》知识读本1000余册、《电商精准扶贫手册》1000余本,竖立了“发展农村电商,助力脱贫奔康”、“电商扶贫,不落一人”等大型户外广告、铁架广告和电商刷墙等宣传标语50余幅。

2.人才培训。以定点培训、专题培训、下乡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了贫困村第一书记专题培训、微营销体系构建、特色店铺运营、农村产品美工ui设计以及网络购物等多层次电商培训1000余人。

3.摸底调查。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县乡镇村开展农村资源状况、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物流快速服务业现状以及电商精准扶贫能力建设方向等摸底调查,形成了完整资料库,为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4.打造创客中心。依托县电子商务孵化园,打造了300余平方米的电商精准扶贫创业服务平台,该中心功能齐备、服务设施齐全,为有志从事农村电商服务的创业者提供拎包入驻、免费创业兴业的空间。

5.服务示范建设。在**村、**村、**村、**村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建立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示范网点,以点带面,发挥综合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电商扶贫工作发展。

二、绩效自评情况

(一)宣传造势,营造了电商精准扶贫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定期宣传、集中宣传、专题报道、典型宣传等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电商事业的发展,电商发展的人文环境已经形成。过去从各级不重视,到主动作为,都认识到发展电商是开展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过去无人愿意从事农村电商事业,到现在各乡镇电商创业干劲十分高涨,涌现出了一大批电商创业者,如**镇的李秀峰,利用微信把农家的腊肉、银耳、鲜竹笋等卖向广东、上海等地,月销售3万余元;**村的黄亚琼利用微店、委托电商运营、网货直供的模式把农村手工面做成有机蔬菜面畅销全网。

(二)人才培训,孕育了一批农村电商网络创业群体。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层次培训,启蒙了我县电商发展,各类主体通过培训认识了电商是什么,如何做,一部分人员开始当起网商,开设了**等特色店铺200余家;一部分人员从事知名电商代理商,开展电商平台推广活动,如我连网、易田、乐村淘等;一部分人员回到农村组织产品,当起网货供应商,如野鸡哥哥、有机莲藕、空山土豆;还有一部分人员回到农村开展网络代购业务,如麻石镇的桔子电商工作室、洪口镇的飞鱼购物、幸福购等。同时,电商企业培训过的乡村电商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事无人干、业无人兴的电商扶贫被动局面得到了彻底扭转。

(三)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县情把握电商扶贫工作方向。通过第三方机构逐乡逐村逐企开展摸底调查,掌握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摸清了全县农村电商事业发展情况,对接了开展农村电商业务的网商群体,调查了全县物流快递业收发件准确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整理成数据库,提供数据分析和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工作有的放矢。

(四)打造创客中心,解决了电商扶贫干事兴业无场地。电商创客中心是基于孵化的电商精准扶贫网商无办公场地而精心打造的,该中心使用面积300余平方米,有免费的办公桌椅、免费的电脑、有交流学习的大型液晶显示屏、音响和话筒等,可容纳XXX个创客同时办公。该创客中心自创建以来,日均使用XXX人次,长期使用的有XXX人,主要开展农村产品的网货组织、美工设计和电商运营等,如聚农优选的**将创业团队全部迁入创客中心开展电商服务。

(五)建设服务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电商扶贫真扶贫。通过对原有的电商服务点进行了改造提升,完善服务功能,推行电商精准扶贫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探索电商精准扶贫路径,搭建“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企业+农户”、“电商企业+网货直供”等渠道,用综合示范带动全县农村电商服务建设。如**村通过帮扶返乡青年及贫困人群进行产业创业、建立多平台在线销售店铺、发展订单式众筹式农业、设计包装“**”村级品牌、开展农产品线上营销等举措,**店等平台上开设**村特色店铺,累计实现销售12000多单,金额达XXX万余元,其中**土鸡蛋单品达2100多单,**土鸡达6200多只,带动了本村农户扩大巴山土鸡规模养殖XXX户,巴山土猪规模养殖XXX户,水果、莲藕规模种植XXX户,农村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三、自评步骤及方法

(一)组建专班,对照要求梳理资金具体使用方向、内容、规模等;

(二)走访或问卷调查,通过走访或问卷了解工作开展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并积极研究措施进行弥补;

(三)通过实地检查和跟踪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邀请县财政局到现场实地指导,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

四、资金使用情况

用于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宣传造势XXX万元,创客中心打造XX.X万元,建设服务示范点位提升改造XX.X万元,培训补助XXX万元。其中,使用省级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专项资金XXX万元,剩余部份由县级财政承担。

五、评价结论及建议

(一)评价结论

1.决策做到了科学民主。一是成立了由县电商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了考核;二是县商务局主要实施,县财政局主管资金,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三是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电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辖区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承办企业把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企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扎根基层,深入实际,寻找到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结合点。

2.推进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落实到位,按照电商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了工作开展方向,择优选择承办主体,保证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杜绝了不正之风的发生;二是监管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政府领导带领有关人员经常深入培训和点位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确保了工作效果,杜绝了讲形式、走过场;三是监督到位。与县财政局协调配合,坚持现场核实和资料查阅,做到了先核实任务量,再经集体研究后拨付资金,防止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确保了专款专用。

3.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宣传造势,极大的改善了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环境,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电商精准扶贫积极性空前提高;通过培训和打造的创客中心,孵化了一批网商群体,开设的特色店铺和各类电商创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通过对原有点位提升改造,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明显起到了电商精准扶贫示范作用,各类主体参与电商精准扶贫做到了模式可借鉴、服务可推广、群众可参与,电商真正有了抓手、扶贫真正见了效果。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由于我县电商起步较晚,从事农村电商的主体少而弱,在电商精准扶贫市场主体培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农村电商是一个新兴产业,开展电商精准扶贫的基础较差,短期内电商企业还不能找到利润来源点,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改善电商从业环境。

上一篇:小数的大小比较说课下一篇:英语环境保护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