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龙的传人课堂实录

2024-05-07

音乐龙的传人课堂实录(精选5篇)

篇1:音乐龙的传人课堂实录

大班音乐课教案《龙的传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龙的传人》,尝试体验歌词内容。

2、欣赏有关龙的艺术作品,初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听音乐律动

(二)听赏歌曲:

1、初听: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教师播放张明敏演唱的《龙的传人》)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出示课题《龙的传人》

3、复听:你听到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换了演唱者,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感觉?(播放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

(三)学唱歌曲: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唱一下。(听唱法)

1)请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跟着录音轻声模唱,

3)跟着录音一起唱。

2、教师与学生一起对龙的故事、文化进行探索和了解。

1)欣赏色彩、造型各异,适合学生年龄的表现龙的作品。

2)启发学生去发现:龙的角、身躯、爪、鳞、尾巴各像什么动物?

3)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知: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

4)为学生介绍龙的名称: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角龙、无角者为蝎龙、未升天者为婚龙、好水者为晴龙、好火者为火龙、善吼者为鸣龙……

3、跟随录音演唱《龙的传人》

(四)歌表演

活动反思:

是我龙们中国特有的动物形象,也是中国的象征,在内容上本课民族色彩很强。这课刚开始,为了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我先播放台湾著名歌手张明敏的歌曲《龙的传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用直观的听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关于龙的故事、传说、地名、人名等,尤其又出示了大量关于龙的工艺品、画片等资料,学生看得很认真,还不时发出“哇——哇——”的感叹声。直观的学习使学生有一个形象的感受,特别是龙这种在生活中看不到的事物,更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课件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整堂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最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下尝试和练习,比如:交流龙的传说故事、龙的诗歌、龙的成语、龙的绘画,本地龙文化的现象等等,这样,进一步的激发学生探究龙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本课教学进行了丰富有益的补充。

篇2:音乐龙的传人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

1.喜爱赞颂中华文明又富于民族特点的曲目,在演 唱和欣赏活动中表达爱国之情。

2.通过学唱《龙的传人》,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特点。

教学重难点 :

1.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歌曲朴素、清新,深情、悠远的旋律特点。2.歌曲的强弱拍控制,四拍子的挥拍演唱。课 型:综合课

教具: 电子琴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唱音阶、视唱曲(二度、三度练习曲)。二. 新课导入:

1.播放视频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感受歌曲 ; 2.听范唱版本,对比两个版本的不同的之处(演唱形式的不同,王力宏的版本加入了说唱,范唱的版本是两个声部的)。

三. 歌曲分析

1. 词曲作者:侯德健,著名音乐人。其代表作《龙的传人》不仅在中国大陆、台湾,甚至在全球华人社会都曾传唱一时,时至今日,这首歌仍是华人圈子里耳熟能详的歌曲。他的另一首作品《酒干倘卖无》,曾获得1984年第七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

2. 作品简介: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歌曾风靡大江南北,海峡两岸。直至现在依然被无数次唱起,这首歌就是由台湾著名乐人侯德健创作的《龙的传人》。这首歌无论词曲都很朴实无华,没有高深莫测的歌词,也没有百转千回的曲调。但这正是在台湾“民歌”时代诞生的歌曲的共同特点:朴素、清新,深情、悠远。歌中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对祖国河山的歌颂,对历史的的反思,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及居安思危的心情贯穿于歌曲始终。因此这首歌长期被作为爱国歌曲被广为传唱,已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3.调号:1=A , 拍子:4/4(强 弱 次强 弱); 4.速度:中速; 5.曲式:单二部曲式。四. 学唱歌曲

1.挥拍跟电子琴视唱全曲;

2.有感情朗读歌词,说说歌曲表达的情感(《龙的传人》充分体现了身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游子那种对祖**亲的无比思念与眷念的感情。); 3.跟随范唱学唱歌词;

4.有感情的随着伴奏挥拍演唱《龙的传人》。五. 课堂小结:

歌颂祖国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散文、音乐等。本堂课所学的《龙的传人》充分感受了身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游子那种对祖**亲的无比思念与眷念的感情,已经小调旋律的柔和、暗淡的色彩。

篇3:音乐龙的传人课堂实录

1. 欣赏京剧、歌曲、古曲等有关《梅花》主题的作品, 喜欢以音乐与戏剧、诗歌等姐妹艺术结合的形式抒发情愫。在学习《卜算子·咏梅》、《梅花三弄》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古人和革命者的高尚品格与伟大胸怀, 以冬梅傲雪的精神乐观地面对人生。

2.欣赏古琴、古筝、编钟与乐队等多种乐器演奏的《梅花三弄》, 能够背唱音乐主题, 知道主题在作品中出现过几次。聆听并学习分析乐器音色的变化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

3.能主动探索音响与音乐, 自制乐器;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梅花》为题的旋律创作。

【教学准备】

1. 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赞颂梅花的资料:图文资料、音响资料等。

2. 多媒体课件, 古筝、编钟 (工艺收藏品) 等乐器。

3.探索声音材料:玻璃杯或瓶、水、塑料小盆, 每小组一套。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情感。

【教学难点】

1.自制打击乐器。

2.创作旋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巧妙设计, 激发情感——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以“花”为题, 巧妙设计思路, 将学生引入意境, 在欣赏梅花中感受到梅花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 激起学生赞颂梅花的欲望。

主线:猜出哪种花→由毛泽东诗词引出梅花→欣赏雪中梅花, 感受梅花风采→教师激情演唱歌曲《红梅赞》, 引起学生共鸣。

师:同学们, 没有花的世界将是暗淡无色的, 古今中外, 诸多文人墨客都用独特的视角将花形诸笔端。如今, 我们一提到富贵就会想到—— (学生:牡丹) ;一提到花中隐士, 就会忆及—— (学生:菊花) ;一提到君子, 就会想到亭亭玉立的—— (学生:莲花) ,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有诗句:“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它在丛中笑。 (学生已经学过这首诗词, 引导学生一起背诵) 词中描写的这种不畏严寒, 战天斗地的花的个性, 同学们能猜出是哪种花吗? (学生:梅花) , 好!我们一起来领略梅花的风采。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欣赏到生动的雪中梅花录像, 感受梅花的风姿。 (背景音乐:箫演奏的《梅花三弄》, 字幕:梅花色香并佳, 艳而不妖, 秀而清韵, 姿态苍雅清秀, 傲霜斗雪。) 播放结束停在漫天风雪中的红梅图上, 教师即兴演唱歌曲《红梅赞》, 感染学生情绪, 激起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和赞颂之情。

2.以独特的方式学习、参与音乐实践——表达个人情感。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梅花, 吟诵王安石、陆游、毛泽东等诗词, 演唱有关梅花的歌曲, 欣赏京剧《卜算子。咏梅》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喜欢以音乐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姐妹艺术结合的形式抒发情愫, 展示自我。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目标。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赞颂梅花的材料, 如诗、词、画、戏曲、歌曲等,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梅花的赞颂。

活动一:对比欣赏陆游、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 (也可配乐朗诵) , 比较两首词意有何不同?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活动二:欣赏京剧《卜算子·咏梅》, 让学生感受京剧音乐风格, 了解速度、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活动三:即兴作诗、作画、表演等等 (留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 。

3. 深化主题——赏析经典古曲《梅花三弄》。

[设计思路]以“情”为主线, 让学生感受经典古曲的魅力, 体会到乐曲以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性格, 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和坚贞不阿;以“乐器音色”对比欣赏为手段, 让学生聆听古琴、古筝、箫、编钟等乐器音色, 感受不同乐器演奏的不同风格的《梅花三弄》, 学习分析乐器音色的变化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教师演奏”为亮点, 分段赏析《梅花三弄》, 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是以乐器不同部位的音域性能进行了变奏而形成的, 感受到其古老朴实的风格和手法特点。

(1) 听赏古琴曲《梅花三弄》, 初步领略古琴的风韵, 感受乐曲情绪。 (听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主题音乐) 听后讨论:乐曲为什么叫《梅花三弄》?

(2) 欣赏古琴演奏片断, 让学生认识古琴, 并了解其音色和简单的演奏手法。

(3) 教师演奏古筝曲《梅花三弄》, 让学生认识古筝并初步了解古筝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让学生动手试着演奏一下, 感受乐器音色, 激起对乐器的探索兴趣) 教师分段演奏、学生欣赏, 感受每段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引导学生唱一唱主题音调, 听听主题音调反复出现过几次。每次乐器的出现有何变化?音区、速度、力度、音色与情绪上有何不同?并聆听泛音的演奏效果, 体会清亮透明的音色。

(4) 出示工艺小编钟, 让学生试着演奏, 观看出土的编钟图片和编钟演奏片断, 使学生认识这件古老的乐器。

(5) 欣赏编钟与乐队演奏的《梅花三弄》, 感受、领略乐器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 分析乐队的演奏与古琴演奏有什么异同?

[谈话]刚才欣赏了多种乐器演奏的不同风格的《梅花三弄》, 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下面我们也试着制作一件乐器, 来演奏一下《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

4. 实践与创造活动——探索声音, 自制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性的小组活动,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引导学生对声音进行探究与创造活动, 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体现了新课标的“体验、探究、合作”的教学目标。该环节依据新课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领域三——创造之“探索音响与音乐”的要求进进设计的。

(1)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注入水的玻璃杯当作乐器, 用小棒敲击演奏《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 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 如玻璃杯 (瓶) 注水调成do re mi sol la各音, 可由一位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共同探索声音的奥秘, 调好以后试着敲击《梅花三弄》主题。

(3) 各组展示自制的乐器, 并进行互评。

5. 课堂延伸——音乐创作《梅花》。

[设计意图]新课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领域三创造中的“音乐实践”提出7~9年级能够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创作8小节左右的短曲。本课通过赏梅、颂梅、赏析音乐等一系列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 激发创作的欲望, 培养其音乐创造能力。

以宋代王安石的诗《梅花》为题, 按下面的节奏, 用五声音阶创作旋律并唱给大家听。

梅花

创作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可引导学生先朗诵王安石的诗, 然后唱一唱五声音阶, 写一写五声音阶, 再请学生自己边唱边试着自己记出旋律。老师要在学生记谱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

学生分组创作并演唱,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但评价时一定要掌握以鼓励肯定为主的原则。

6. 名言共勉——结束。

让学生谈谈感受。

师:有句话千古流传, 有句话是至理名言“不经风霜冰雪苦, 哪有梅花分外香”, 愿每位同学有梅花的丰姿, 有梅花的品格, 今天, 我们也以梅花精神共勉, 构画自己美好的人生。

篇4:音乐龙的传人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河山、人文、历史的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在演唱活动中表达爱国情感。

2、通过《龙的传人》的学习,感受歌曲的旋律色彩特点。

3、通过音乐互动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群体意识。

教学重点:声情并茂的准确演唱《龙的传人》歌曲。

教学难点:排除流行歌曲演唱时节奏随意改编的影响,准确把握教材上歌曲的节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故宫九龙壁。

问题:

1、请问谁知道龙图腾的由来?

2、请你描述一下龙的形象。学生:畅谈„„。

师语:我们的祖先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的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身、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集中原各部落图腾特征于一身的形象,意味着龙是万兽之兽,万能之神。

师:引导学生从龙的由来、形象、象征等,谈一谈龙的精神。学生:畅谈„„。

龙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

师语: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与天和谐的精神。师:下面我们学唱歌曲《龙的传人》。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龙的传人》,注意一定要选用与乐谱相一致的范唱版本。边听边思考: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听完后学生回答问题„„。

3、视唱歌谱,老师如果感觉学生视唱很困难,可跟伴奏视唱或老师教唱。

4、唱熟歌谱后填词演唱。

5、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每次唱完一段后,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错误节奏,解决音准问题等。

6、歌曲情感激发:在背景音乐《龙的传人》中,学生朗诵:“九曲黄河,不尽长江,龙的血脉中流淌着的,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和自强不息的赤子之心。听吧!龙的低吟,像涓涓细流,传递着萦绕心底的乡音乡情;看吧!龙的飞舞,如江河奔腾,喷涌着‘风卷红旗如画’的豪情。”

三、课堂小结:

篇5:音乐龙的传人课堂实录

师:(出示几张白鲸图片)这个庞大的、通体雪白的动物叫什么呀?

生(齐):白鲸。

(师板书 :白鲸。 )

师:“鲸”是鱼字旁,但是白鲸不属于鱼类。鱼是用鳃呼吸的,鲸是用肺呼吸的, 所以白鲸属于哺乳类动物。你们对白鲸有哪些了解? 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 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不一会儿就得到海面上来呼吸一次。

生:鲸的鼻子是长在头顶上的。

生(笑):鲸在求爱的时候会唱所谓的情歌。

生:鲸还会用歌声呼唤同伴!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么介绍白鲸的。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

二、跳读课文,锁定信息,形象感知拟人写法

师:白鲸的聪明、顽皮还表现在哪里呢? 请自由读课文,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学生自读课文后画句子 , 并交流所画的句子。 )

生:一次,一群聪明、顽皮的白鲸追赶着鱼群,来到北极的楚克奇海。

生:白鲸们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层,但是冰层太坚硬了,它们绝望地叫起来。

生:这里太好玩了,还有好吃的鳕鱼。它们玩着、吃着,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

生:可是,白鲸却一动不动地挤在一起,原来它们害怕这艘高大的破冰船。

生:白鲸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随着破冰船慢慢游出冰区,进入深海。

生: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

师:让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描写白鲸的六句话。 )

三、理清脉络,连缀要素,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故事的发展顺序

师:如果把写白鲸的这些内容去红掉,剩下的部分写了什么?

生:写了人。

生:写了人们去救白鲸。

师:(板书:抢救)抢救是这个故事的经过,那么起因和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生: 顽皮的白鲸追赶着鱼群,来到北极的楚克奇海。他们玩着、吃着,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后来遇到了一股寒流, 回去的路被冰层堵住了,白鲸遇到了危险。

师: 遇到了危险, 用书上的词就是———遇险(板书:遇险)。那么结果呢?

生:结果,白鲸得救了。(板书:得救)

2.根 据板书 , 简明扼要复述故事内容

师:抓住关键词,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生:白鲸遇险了,村民们知道这个消息,立刻赶来抢救白鲸。他们请来了破冰船,放音乐把白鲸给引了出去。白鲸得救了。

生:白鲸们去北极楚克奇海的时候, 发现了那边还有许多好吃的鳕鱼, 然后它们就在那边尽兴地玩。后来,来了一股寒流,白鲸遇险了。村民们知道了,都赶来抢救白鲸。在大家的努力下,白鲸得救啦!

四、细读文本,依托表格,有条有理复述故事

1.自读自悟 ,填表理清抢救过程中的人和事

师:(出示表格) 自由读第5、6两个自然段,找一找有哪些人帮助了这些白鲸,他们是怎么做的? 填好后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读文并填表格 )

2.集思广益 ,共同完成非连续性文本的梳理

师:有哪些人帮助了这群遇险的白鲸?

生:有猎人,还有船员。(师板贴:猎人船员)

生:还有村民。 (师板贴:村民)

生:还有飞行员。 (师板贴:飞行员)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 你找到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

生:报信。

生:发现。

(师板贴 :发现报信 )

生:抢救、凿开。

生:带好吃的。

生:听、赶、报、凿、发、请。

师:一个字不是很好,说完整的词语。

生:赶来、凿冰、发报。

师:这么多动词,我选择两个贴在黑板上。 (师板贴:赶来发报)

师:那飞行员又是怎么做的?

生:直升飞机是指挥破冰船开出通道。 (师板贴:指挥)

师:船员又是怎么做的?

生:大声说。

生:放音乐。

师:能不能把两位同学说的结合起来,说得准确一点?

生:提示放音乐。

师:“提示”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师板贴 :提示放音乐或建议放音乐 )

3.抓关键词 ,根据非连续性文本练习有条理地复述

师:谁能够借助这些关键词,把抢救的过程简单说一说?

(生复述抢救过程 )

五、情境讨论,生动复述,逐层体会关爱之情

1.小组讨论抢救过程 ,初步体会关爱之情

(1) 四人小组讨论 , 谁有资格得到来自鲸鱼王国的奖章?

(学生讨论中…… )

(2) 交流个人观点 , 体会人们的爱心行为。

师:你认为谁可以得到这枚奖章?

生:我觉得船员可以得到鲸鱼奖章,因为是船员提议放音乐,然后白鲸就随着破冰船游到深海里去了。

师:请你读一读船员说的这句话。

(生朗读句子 )

师:这句话的后面是一个什么符号? 说明了什么?

生:感叹号。说明他是很大声说的。

生: 说明船员这时候很着急,他怕白鲸不能得救。

生:还很激动。

生:很肯定。

师:是啊,他对自己想出的办法很有自信。谁来读? 把这种自信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指名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

师: 船员凭着自己丰富的海上经验,凭着对白鲸喜爱音乐的了解,用了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奇迹发生了。的确应该把这枚奖章颁给船员。

生:我觉得应该颁给猎人。因为那个猎人第一个发现遇难的白鲸,如果猎人没有发现,不发情报,白鲸就无法得救。

师: 这位同学抓住了“发现、报信”这两个表示动作的词,来陈述他的观点。的确,猎人是以捕杀为生,面对这些唾手可得的白鲸,他不仅没有去捕杀,而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发现向村民报信。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猎人?

生:善良的猎人。他不为自己着想,只为这些白鲸着想。

生:他是一个喜爱动物的人。

生: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师: 看来这枚奖章奖给猎人也是很有道理的。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

生:老师,我觉得飞行员也有功劳,因为如果飞行员不指挥破冰船开出通道,就算船员提示放音乐,白鲸也回不了家。

师:是啊,这时候天气越来越冷,白鲸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小,如果再不开出通道,白鲸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这个通道对于白鲸来说, 已经不是普通的通道,而是一条生命的通道。

生:我觉得要给每一个人都发一枚勋章。

师:给每一个人都发一枚勋章? 请你说说,村民的功劳又表现在哪里呢?

生:没有村民给政府发电报,政府是不会派人来的。

生:如果村民不给白鲸吃的,那么白鲸可能会饿死。

师:请你找找这段话当中表示动作迅速的词。

生:赶来。

生:立刻。

师: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动作迅速的词?

生:飞速。

生:火速。

生:眼疾手快。

生:擦肩而过。

生:一溜烟。

……

师:这些词体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呢?

生:急切。

生:关心。

师: 村民们一听到白鲸遇险,可是冒着零下五十度的严寒赶来抢救的,你能说村民没有功劳吗? 让我们一起读读写村民的句子。

(生齐读 )

师:所有的人听到白鲸遇险的消息,都是第一时间、义不容辞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每一个人都发挥了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建议鲸鱼王国给每一个参加抢救的人都颁发一枚奖章。 (学生鼓掌)

2.点明主题 ,生动复述,深入体验关爱之情

师: 请同学们抓住这些关键词,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说一说整个抢救的过程。

(学生练习讲述、指名练习复述 )

六、设问质疑,音乐渲染,读思结合,升华情感

师:课文为什么不以“抢救白鲸”为题,而要以“喜爱音乐的白鲸”为题呢? (板书:喜爱音乐)

生: 因为课文写了白鲸喜爱音乐。

生: 如果船员不让大家放音乐,白鲸也不会得救的。

生: 人们因为了解白鲸喜爱音乐,所以才能抢救成功。

生:人们喜爱白鲸,并根据白鲸喜爱音乐的特点救了它们。

师:是啊,课文不仅写了白鲸喜爱音乐的特点,还写了人们利用白鲸的这个特点使它化险为夷, 所以用“喜爱音乐的白鲸”做课题 ,更能体现人和动物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

师: 当船员建议放音乐的时候,奇迹发生了。(配乐,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朗读、齐读 )

师:白鲸终于得救了,这不仅仅只是音乐让奇迹发生了,更是人们心连心、手拉手产生的爱的力量让奇迹发生了。这节课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共同祝福这些白鲸回到大海母亲的怀抱,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上一篇:四人合作开店协议下一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