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封扣押冻结申请书

2024-04-21

查封扣押冻结申请书(精选6篇)

篇1:查封扣押冻结申请书

关于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若干问题的规定(1)

(征求意见稿)》

为了进一步规范执行程序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维护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查封、扣押、冻结裁定)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应当制作查封、扣押、冻结裁定。

采取前款措施需要有关单位协助的,应当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连同裁定书副本一并送达。

第二条(查封、扣押、冻结时责任财产的确定)

查封、扣押、冻结时,对无权属登记的动产按照占有状况确定财产归属,由被执行人占有、使用的动产视为被执行人所有;对于不动产和有权属登记的动产及其他财产,按照法定管理部门的登记确定权属,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视为被执行人所有。

未登记的建筑物,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对于第三人占有的动产或者登记为第三人所有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和其他财产,第三人与被执行人均认为该财产属于被执行人的,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第三条(申请执行前的财产保全)

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生效后至申请执行前,债权人可以向有执行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该申请后五日内作出保全裁定,并立即执行。

第四条(财产保全措施的转化)

进入执行程序前已经采取保全措施的,在对同一被执行人终局执行时,该保全措施自动转化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并适用关于查封、扣押、冻结期限的规定,期限自执行立案之日起计算。

第五条(禁止查封的财产)

被执行人的下列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一)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及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三个月的生活必需费用;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生活必需费用依照其标准执行;

(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的家属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开发表的发明或者著作;

(五)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由于身体缺陷而必需的辅助工具,以及用作医疗的物品;

(六)祭祀、礼拜用品;

(七)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其基本的生产资料;

(八)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表彰荣誉的物品;

(九)金融机构交存在人民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及其营业场所、使用中的运钞车;

(十)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

(十一)国家机关的财政性资金及履行职务不可缺少的财物。

(十二)公益法人正在使用的为完成公益事业所必需的房屋、机器、设备及其他物品。

前款第(十一)项规定的情形,如果国家机关应当清偿的债务列有预算项目的,可以执行其财政性资金。

第六条(禁止执行财产的变通)

对被执行人明显超过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房屋和明显超过普通生活用品价值的生活用品,执行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由申请执行人提供保障被执行人基本生活标准所需要的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后,可以予以执行。

第七条(动产查封、扣押的方法)

查封、扣押动产的,由执行法院实施占有。如果将查封的动产交付其他人保管的,应当在该动产上加帖封条或者采取其他足以公示查封的适当方法。

第八条(不动产和有登记的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的查封、冻结方法)

对不动产和有登记的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的查封、冻结,应当向有关管理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其办理查封、冻结登记。同时可以责令被执行人将有关财产权证照交人民法院保管。

执行法院以办理查封、冻结登记的方法实施查封、冻结的,查封、冻结自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登记机关时起生效。

执行法院仅采取加贴封条或者张贴公告的方法查封,而未办理查封登记的,或者冻结其他权利性财产未办理冻结登记的,不得对抗其他人民法院的查封、冻结。

第九条(对尚未登记的机动车辆的查封、扣押)

对尚未登记的机动车辆扣押时,应当在扣押清单上记载该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编号,并由执行法院保管该车辆。如在扣押期间该车辆办理了登记手续,执行法院应当补办相应的查封登记手续。

第十条(查封、扣押物的保管和使用)

贵重物品和有价证券被查封、扣押后,应当由执行法院保管。查封的财产不由执行法院保管的,一般应当指定由被执行人负责保管。如继续使用查封财产对其价值无重大影响的,可以允许被执行人继续使用。查封的财产不宜由被执行人保管和使用的,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也可以委托申请执行人保管。

查封、扣押的财产由执行法院保管或者委托其他单位、个人、申请执行人保管的,保管人不得使用。

第十一条(对其他人享有优先权的财产的查封、扣押)

对担保物权人占有的担保财产查封时,一般应当指定该担保物权人作为保管人。该财产由执行法院或者其他人保管的,质权或者留置权不因转移占有而消灭。

第十二条(对共有财产的查封和分割)

对被执行人与其他人共有的财产,可以查封、扣押。查封、扣押后执行法院应当依当事人或者其他共有人的申请作出财产分割裁定。在分割程序中,应当传唤各共有人进行听证。财产分割后应当解除对其他共有人的份额的查封、扣押。当事人对分割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书后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共同共有财产的共有人协议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的,可以认定有效。查封、扣押的效力及于协议分割后被执行人享有的份额。

第十三条(对第三人占有的被执行人财产的查封、扣押)

对第三人保管或者因其他原因为被执行人的利益占有的被执行人的财产,可以查封、扣押。查封、扣押时,执行法院可以责成第三人继续保管或者占有该财产,但不得向被执行人交付。

对第三人依法为自己的利益占有使用的被执行人的财产,可以查封,但不得影响第三人的占有和使用。第三人不得向被执行人交付该财产。

第十四条(对卖方保留所有权或未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

被执行人基于买卖合同的约定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但被执行人保留所有权或者尚未为第三人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的财产,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于第三人依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向执行法院交付全部价款后,解除查封、扣押、冻结。

被执行人基于买卖合同已经交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标的物,但第三人保留所有权或者尚未为被执行人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的财产,经第三人同意由申请执行人预先代被执行人向其支付剩余价款或者其剩余价款从标的物变价款中优先支付的,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当允许,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标的物,但可以责令该第三人协助执行被执行人已经支付的价款。

篇2:查封扣押冻结申请书

产的规定

(法释[2004]1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已于2004年10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四年十一月四日

为了进一步规范民事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作出裁定,并送达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

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连同裁定书副本一并送达协助执行人。查封、扣押、冻结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时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条 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

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对于第三人占有的动产或者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第三人书面确认该财产属于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第三条 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生效后至申请执行前,债权人可以向有执行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作出保全裁定,保全裁定应当立即执行。

第四条 诉讼前、诉讼中及仲裁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进入执行程序后,自动转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并适用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关于查封、扣押、冻结期限的规定。

第五条 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下列的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一)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必需的生活费用依照该标准确定;

(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

(五)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六)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

(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同外国、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免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八)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第六条 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

第七条 对于超过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后,可予以执行。

第八条 查封、扣押动产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控制该项财产。人民法院将查封、扣押的动产交付其他人控制的,应当在该动产上加贴封条或者采取其他足以公示查封、扣押的适当方式。

第九条 查封不动产的,人民法院应当张贴封条或者公告,并可以提取保存有关财产权证照。

查封、扣押、冻结已登记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通知有关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未办理登记手续的,不得对抗其他已经办理了登记手续的查封、扣押、冻结行为。

第十条 查封尚未进行权属登记的建筑物时,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管理人或者该建筑物的实际占有人,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公告。

第十一条 扣押尚未进行权属登记的机动车辆时,人民法院应当在扣押清单上记载该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编号。该车辆在扣押期间权利人要求办理权属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及时办理相应的扣押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查封、扣押的财产不宜由人民法院保管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被执行人负责保管;不宜由被执行人保管的,可以委托第三人或者申请执行人保管。

由人民法院指定被执行人保管的财产,如果继续使用对该财产的价值无重大影响,可以允许被执行人继续使用;由人民法院保管或者委托第三人、申请执行人保管的,保管人不得使用。

第十三条 查封、扣押、冻结担保物权人占有的担保财产,一般应当指定该担保物权人作为保管人;该财产由人民法院保管的,质权、留置权不因转移占有而消灭。

第十四条 对被执行人与其他人共有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并及时通知共有人。

共有人协议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有效。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及于协议分割后被执行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对其他共有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予以解除。

共有人提起析产诉讼或者申请执行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诉讼期间中止对该财产的执行。

第十五条 对第三人为被执行人的利益占有的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该财产被指定给第三人继续保管的,第三人不得将其交付给被执行人。

对第三人为自己的利益依法占有的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可以继续占有和使用该财产,但不得将其交付给被执行人。

第三人无偿借用被执行人的财产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第十六条 被执行人将其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根据合同约定被执行人保留所有权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由第三人在合理期限内向人民法院交付全部余款后,裁定解除查封、扣押、冻结。

第十七条 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

续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但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如果第三人对此没有过错,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第十八条 被执行人购买第三人的财产,已经支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第三人依合同约定保留所有权,申请执行人已向第三人支付剩余价款或者第三人书面同意剩余价款从该财产变价款中优先支付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第三人依法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已经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应当解除,但人民法院可以依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执行被执行人因支付价款而形成的对该第三人的债权。

第十九条 被执行人购买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第三人的财产,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虽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但申请执行人已向第三人支付剩余价款或者第三人同意剩余价款从该财产变价款中优先支付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第二十条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时,执行人员应当制作笔录,载明下列内容:

(一)执行措施开始及完成的时间;

(二)财产的所在地、种类、数量;

(三)财产的保管人;

(四)其他应当记明的事项。

执行人员及保管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的人员到场的,到场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第二十一条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以其价额足以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额及执行费用为限,不得明显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

发现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执行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及时解除对超标的额部分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但该财产为不可分物且被执行人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其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查封、扣押的效力及于查封、扣押物的从物和天然孳息。

第二十三条 查封地上建筑物的效力及于该地上建筑物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查封土地使用权的效力及于地上建筑物,但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分属被执行人与他人的除外。

地上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登记机关不是同一机关的,应当分别办理查封登记。

第二十四条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灭失或者毁损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及于该财产的替代物、赔偿款。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查封、扣押、冻结该替代物、赔偿款的裁定。

第二十五条 查封、扣押、冻结协助执行通知书在送达登记机关时,登记机关已经受理被执行人转让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的过户登记申请,尚未核准登记的,应当协助人民法院执行。人民法院不得对登记机关已经核准登记的被执行人已转让的财产实施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查封、扣押、冻结协助执行通知书在送达登记机关时,其他人民法院已向该登记机关送达了过户登记协助执行通知书的,应当优先办理过户登记。

第二十六条 被执行人就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所作的移转、设定权利负担或者其他有碍执行的行为,不得对抗申请执行人。

第三人未经人民法院准许占有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或者实施其他有碍执行的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解除其占有或者排除其妨害。

人民法院的查封、扣押、冻结没有公示的,其效力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设定最高额抵押权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受抵押担保的债权数额自收到人民法院通知时起不再增加。

人民法院虽然没有通知抵押权人,但有证据证明抵押权人知道查封、扣押事实的,受抵押担保的债权数额从其知道该事实时起不再增加。

第二十八条 对已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其他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轮候查封、扣押、冻结。查封、扣押、冻结解除的,登记在先的轮候查封、扣押、冻结即自动生效。

其他人民法院对已登记的财产进行轮候查封、扣押、冻结的,应当通知有关登记机关协助进行轮候登记,实施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应当允许其他人民法院查阅有关文书和记录。

其他人民法院对没有登记的财产进行轮候查封、扣押、冻结的,应当制作笔录,并经实施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及被执行人签字,或者书面通知实施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

第三十条 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人民法院未办理延期手续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消灭。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已经被执行拍卖、变卖或者抵债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消灭。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裁定,并送达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或者案外人:

(一)查封、扣押、冻结案外人财产的;

(二)申请执行人撤回执行申请或者放弃债权的;

(三)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流拍或者变卖不成,申请执行人和其他执行债权人又不同意接受抵债的;

(四)债务已经清偿的;

(五)被执行人提供担保且申请执行人同意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的其他情形。

解除以登记方式实施的查封、扣押、冻结的,应当向登记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全裁定和先予执行裁定的执行适用本规定。

篇3:查封扣押冻结申请书

关键词:查封,扣押,监管,赔偿,法院

查封、扣押是人民法院在诉前、诉讼中, 执行程序中依法采取的一项有力的强制措施。近年来, 因法院在采取查封、扣押强制措施后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引起的国家赔偿确认案件日益增多, 这类案件属于司法赔偿的一种。

一、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财物及应当履行监管职责的法律依据

所谓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将作为执行对象的财产加贴封条, 予以封存, 禁止被执行人转移或处分的措施;扣押是指执行组织将作为执行对象的财产运送到有关场所, 从而使被执行人不能占有、使用和处分的强制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4条第二款规定, 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第223条至226条规定, 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物品、债权的执行, 有权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措施。无论在财产保全中, 还是在执行程序中, 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都属于暂时性的,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有效判决得以顺利执行, 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防止被执行人在诉前、诉中、诉终恶意逃避执行。

根据执行对象的不同, 司法实务中, 采取强制措施时, 法院可以灵活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不易搬动的物品如机器、设备等动产, 一般予以查封;对于容易移动的动产如黄金、珠宝等, 一般予以扣押。对于不动产如房屋和特定的动产如车辆、船舶等, 可以采取扣押有关财产权证照, 并通知有关产权登记部门不予办理该项财产的转移手续。必要时, 也可以查封或扣押该项财产。对于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烂变质以及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 可以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 由人民法院保存价款;必要时, 法院可予以变卖, 保存价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 (以下简称《规定》) 第11条规定了应当确认违法的15种情形, 根据该规定法院在采取查封、扣押财产措施时, 应当履行监管职责, 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法院履行监管职责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法院自行保管。对查封、扣押的财产由法院采取适当措施, 提供合适场所以确保财产不发生被盗、被自然界如雨雪损坏、被人为毁坏。此外, 法院还不得为自己便利使用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二是法院委托或责令其他单位或被执行人对查封、扣押财产加以保管。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关单位及个人负有妥善保管财物的义务, 违反该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故意隐藏、转移、变卖财物构成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罪等相关内容, 使当事人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同时, 法院还应不定期对当事人、有关单位或个人自行保管财物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如发现存在可能造成被查封、扣押财物损毁、价值减少的情形, 应及时予以纠正, 确保财物妥善保管。

二、查封、扣押财物发生灭失或者其它严重后果的几种情形

在司法实务中, 因法院在采取查封、扣押后存在不履行监管职责而导致物品价值受损, 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时有发生, 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财产保全及执行制度, 违背了我国制定以上制度的立法宗旨。通常来讲, 查封、扣押财物价值受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财物灭失。在实务中, 法院特别是基层法庭由于受条件所限, 通常将扣押的汽车、农用三轮车等置放在本单位院内予以保存, 但由于监管不力以及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疏忽, 所扣押的汽车、农用三轮车发生被盗, 致使查封、扣押目的落空。

财物毁损。财物毁损又分为自然毁损和人为毁损。如查封、扣押车辆被简单放置法院院内, 在有暴雨、冰雹时法院不及时将车辆放置合适场所, 导致车辆零部件受损、玻璃被毁, 致使车辆价值减少。另外, 车辆长期放置院内可能会发生零部件被盗, 以及法院工作人员或社会其他人员故意或过失将其损坏等情形。

财物贬值。对于一些季节性商品、鲜活、易变质物品不宜直接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 可以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或由法院变卖, 保存价款。但一些法院不结合财物实际情况, 就直接死板的予以查封、扣押, 致使一些季节性商品如月饼、鲜花等由于特殊季节已过, 价格下跌、贬值, 导致财产保全、执行目的不能很好的实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 (下简称《解释》) 以及《规定》的规定, 法院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 发生灭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依法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由《解释》和《规定》可以看出, 确认法院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的构成要件应有以下几点:

(一) 违法行为主体必须是法院及其工作人员

在确认法院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案件中违法主体具有特定性, 必须是法院及其工作人员, 这是法院承担赔偿责任的一个基础条件。法院作为行使人民赋予的审判权力的国家机关, 其职能是由内部工作人员来完成的。笔者认为, 此类案件所指的法院工作人员是依法在审判执行过程中享有执行命令权的执行人员及协助执行的法警。

(二) 违法行为必须是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具体行为

在确认法院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案件中违法主体实施的行为必须是职务行为, 这是法院承担赔偿责任的另一个基础条件。如果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不是在原审判、执行过程中, 或者在原审判、执行过程中实施了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所致的损害, 法院不承担赔偿责任。

关于职务行为的认定是有一定范围和界限的, 在实务中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笔者认为应从行为的客观性来予以认定, 即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在客观上具有利用职权的外在形式。法院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形式。如:未将查封的汽车放置合适场所致使被盗就是典型的消极不作为。

(三) 查封、扣押的财物发生毁损、灭失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

法院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 造成毁损、灭失, 使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是法院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在确认过程中, 应从以下几点予以把握:1.财物毁损、灭失的损害结果已经发生, 并且客观存在。如果法院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但尚未造成实际损害时, 可以与确认申请人协商通过其他途径弥补, 而不进行违法确认。2.损害的必须是合法权益。《规定》第1条明确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受到损害的权益必须是合法权益。非法权益受到损害, 不能申请国家赔偿。3.法院只对被毁损、灭失财物的直接的、物质的损害予以赔偿, 对财物的预期利益及造成当事人精神损害不予赔偿。

(四) 职务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法院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的行为与查封、扣押财物发生毁损、灭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在确认过程中, 要对因果关系有一个灵活把握。并不要求法院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是查封、扣押财物发生灭失或者严重后果的唯一的和直接的原因, 只要其违法行为是导致损害结果的一个较近的原因, 即可认定其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例如, 将查封的汽车仅放置法院院内而未放置专门车库致使汽车被盗, 虽发生被盗并非法院及工作人员的行为, 但汽车放置的位置极不安全, 是发生被盗的一个必要条件, 这类案件应认定法院的行为构成违法。又如, 扣押的机器设备发生贬值, 并非因为法院监管不力受到外界毁损, 而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机器设备技术含量降低, 设备本身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 法院的扣押行为与机器价格下跌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再如, 如果是申请执行人申请的标的物错误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或法院依法将财物交由有关单位或个人保管且法院已尽到监管职责, 由于保管人的原因致使财物毁损、灭失的, 法院均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法院不告知保管人员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及违反该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且不履行监督检查保管人是否妥善保管财物的职责, 则在财物发生毁损、灭失时, 虽是由于保管人不妥善保管所致, 但法院不履行监管职责的行为与财物毁损、灭失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在这种混合过错情况下, 法院对此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在具体确认过程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规定》虽然对赔偿确认案件从确认申请人的主体、确认机关、立案条件、审理期限、审判组织等方面均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但对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举证责任分配未做规定, 仅在第16条规定:原作出司法行为的人民法院有义务对其行为的合法性做出说明。这就要求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主审法官应综合考虑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举证能力, 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所体现出来的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在申请确认法院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案件中, 确认申请人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而被申请确认的赔偿义务机关是依法享有国家司法权的法院, 法院行使查封、扣押权带有国家强制力的特征, 而且法院掌握着其是否履行监管职责的证据。申请人在这一司法行为过程中, 处于被动和接受的地位, 故其举证能力明显弱于做出司法行为的法院。因此应由法院对其是否履行监管职责负主要举证责任, 这体现了公平原则, 也有利于发挥其举证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确认申请人不承担任何举证责任。“关于申请确认人民法院不作为构成违法的证据责任问题, 确认申请人及被申请的人民法院均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即申请确认人民法院不作为构成违法, 实行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具体来讲, 笔者认为申请人和法院各应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一) 申请人应承担的举证责任:1.提供证明申请人具有国家赔偿请求人资格的证据。2.提供申请确认的事实是在司法行为发生或知道、应当知道司法行为发生之日起两年内提出的证据。3.提供法院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造成的损害事实、损害结果方面的证据。4.合理说明法院故意不履行监管职责与财物发生毁损、灭失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合理说明有一定的限度, 对此主审法官应予以准确把握。申请人仅提供财物损害结果已经发生、损害是由法院不作为行为造成的有关证据即完成说明义务, 至于法院不作为行为是否违法则由法院承担举证责任。

(二) 法院应承担的举证责任:1.对其查封、扣押后已履行监管职责行为提供相应证据予以证明。2.提供证据证明财物发生毁损、灭失后果与其查封、扣押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法院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已履行监管职责或其行为与财物损害之间无因果关系, 则推定法院的司法行为违法。在实践中, 一旦确认人民法院的行为违法, 被申请的人民法院就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其自身利益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定影响。为此, 被申请的人民法院可能为掩饰其违法行为, 会以消极的态度规避举证责任, 具体而言包括对应该举证的事实不予举证, 或者举证时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等情形。如果法院不积极履行举证责任应当以举证不能论处, 承担举证不能所带来的相应的法律后果。

因此, 如果人民法院不能证明违法的司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则确认请求人合理说明违法的司法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成立, 人民法院将承担举证不能所带来的相应的法律后果。

参考文献

[1]冯亨俊, 朱利军等.法院执行人员擅自取得被查封财产的行为如何认定[J].中国检察官, 2008, (3) .

[2]倪克平, 范翠真.《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的暂行规定 (试行) 》的制定背景及有关问题的说明[J].山东审判, 2005, (4) .

[3]左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的理解与适用[J].法律适用, 2004, (10) .

[4]王欢奂等.在公安执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国家赔偿制度[J].公安研究, 2008, (3) .

[5]胡蓉, 李家红等.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的立案审查[J].当代经理人 (中旬刊) , 2005, (6) .

篇4:查封扣押冻结申请书

[关键词]扣押冻结处理;涉案款物;制度完善

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直接立案侦查案件扣押冻结款物专项检查工作以来,各级检察机关从检察工作大局出发,坚决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专项检查工作摆到检察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检查,深入整改,集中解决了一批当事人不服涉案款物处理而长期申诉的案件,上缴、移送、返还了一批涉案款物,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规范扣押冻结、管理和处理涉案款物工作的实效,感受到检察机关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做出的努力,提升了检察队伍的执法形象。

但专项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确实也令广大人民群众失望。如少数地方和个别检察人员执法理念不端正,宗旨意识、法律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淡薄,违法违规扣押冻结处理涉案款物行为,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还使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受损,也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检察机关的形象因此被打折扣。

扣押冻结、管理和处理涉案款物工作是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重要环节,也是检察队伍违纪违法问题的多发、易发环节。规范扣押冻结、管理和处理涉案款物工作,是伴随执法办案活动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可能通过一两次专项检查或集中整治活动就能彻底解决。检查过后,可能有些问题还会出现反弹,也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真正从源头上研究和解决突出问题,使扣押冻结、管理和处理涉案款物工作规范化,符合社会公众的愿望,必须完善和充实以下制度。

一、规范自侦案件初查审批制度

自侦案件的初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反腐败斗争中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长期的实践中,也明显暴露出一些不足。比如在实际执行上容易出现初查侦查化,滥用初查权,致使未立先审,未立案先扣押冻结涉案款物的情况,甚至于未立先羁押的现象时有出现,并因此造成办案安全事故。所以,检察机关要规范自侦案件初查审批制度,强调依法初查的原则,规范初查方式,防止侵犯权利。

一是要严格审批程序,对初查手段的审批权限和程序要作出明确规定,相关领导人员要负起管理责任。

二是要明确侦查人员在初查过程中的责任,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三是要明确延长初查期限的审批程序,防止无限期的初查。

四是初查阶段使用的法律文书要与侦查阶段的法律文书严格区分。

二、规范自侦案件证据收集制度

收集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处理案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诉讼活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法律、司法解释都对证据收集,尤其是侦查阶段侦查机关的证据收集规定了法定的程序,甚至还就每一证据收集行为规定了具体的方式方法。我国法律法规不但规定了检察机关各项取证措施应遵循的条件和程序,而且还明确规定了执法人员违法取证所应受到的处罚。如《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还规定了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规则。其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利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陈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收集证据不能盲目地进行,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所以,对于在侦查阶段需要扣押冻结的款项和物品,要慎重考虑是否真正属于涉案款物,特别是对于汽车、房屋等物品,因为容易出现价值变异,所以更要慎重对待,防止出现扣押冻结容易、处理困难的局面。

三、完善款物保管制度

检察机关要严格执行扣押、冻结、追缴涉案款物集中保管制度,切实做到一案一卡一账,专人、专柜、专户管理。

一是严格赃款赃物账簿与款物分人管理制度,做到账实相符。

二是严格每月报表制度,院财务室每月将赃款赃物进出情况形成报表分送分管检察长、检察长及纪检监察部门,使领导及时掌握涉案款物的处理情况。

在完善款物保管制度方面,应把科学的管理方式推广应用到扣押冻结处理涉案款物的工作中。如某地检察院自主研发了《扣押冻结款物管理系统》软件。只要轻点鼠标,就能知道扣押冻结款物有没有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处理,款物处理程序有没有违规违法。该系统由案件管理、款物管理、用户管理、统计查询四大模块组成。当工作人员点击进入案件管理模块,就能清楚看到所有案件的信息列表。当选定某一案件,系统就会显示该案件的主要信息,包括案件名称、办案部门、立案时间、案件处理结果等。同样,在款物管理模块中,也能清晰地显示出扣押冻结款物的名称、种类、数量等特征,以及扣押冻结时间、移交财务部门时间等情况。 该系统还拥有强大的统计查询功能。只要输入办案部门名称点击查询,所有该部门扣押冻结款物的案件就以列表形式排列出来;输入案件处理时间,全院所有在该时间段处理的涉及扣押冻结款物的案件都能查到;输入物品名称,如“房产”、“轿车”,与“房产”、“轿车”相关扣押物品信息也会在信息列表中出现。 系统还对扣押冻结款物的处理期限设置了预警板块,黄色表示款物处理即将到期,红色表示款物处理超期。此外,其对于操作管理权限的设置也非常明确。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期间,该院将2004年以来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扣押冻结款物的情况全部纳入了该系统。经清查,除未结案的以外,所有涉案款物均已依规定返还、上缴或移送,无一起违纪违法现象。如此先进的“电子账本”,检察机关应予以推广使用。

四、完善款物处理制度

检察机关应通过制定《自侦案件扣押冻结涉案款物处理办法》,完善款物处理程序。对涉案赃款赃物的扣押、管理要统一使用《扣押款物清单》、《扣押款物管理流程表》、《扣押款物移送(交)清单》、《扣押款物退还领取单》、《扣押款物上缴通知单》等表格,规范处理扣押款物工作程序,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规范审批程序。需要扣押、冻结、追缴款物的,必须由案件承办人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分管检察长或检察长审批。

二是规范移交款物时限。办案部门扣押物品后,应在当天或次日移交院财务部门。因特殊原因确实不能按时移交的,必须经分管检察长同意并向分管财务的检察长说明情况,在原因消除后及时移交。

三是规范使用法律文书。在扣押、冻结、追缴赃款赃物和其他非法所得时,一律由院财务部门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扣押、追缴凭证,严禁办案人员或办案部门使用其他凭证或打白条代收代扣。

五、规范日常管理制度

检察机关的自侦部门每月要对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进行自查,与院财务人员核对后报送纪检监察部门备查。纪检监察部门每季度要对各办案部门扣押、冻结、追缴、处理赃款赃物的范围、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等逐一核查,检查有无截留、挪用情况,每半年对财务账进行内部审计,逐项稽核查对。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在小范围内如在本单位内进行公开,以便进行内部监督。

六、制定专项检查制度

规范扣押冻结、管理和处理涉案款物工作是检察机关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自身监督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应制定直接立案侦查案件扣押、冻结款物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纪检监察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一是把检查扣押冻结款物工作的程序是否严格、扣押、追缴、移送、上缴等手续是否齐全等各项问题作为评查案件的重要依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是在人大、政协、纪检委、政法委、新闻单位和各界群众中聘请执法监督员。经常采取召开座谈会、发征求意见函、走访等形式,征求其对检察机关扣押冻结处理涉案款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由人民监督员查看是否做到案结事了、案结账了,看涉案款物处理的正确与否。

三是扣押冻结款物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坚决履行职责,坚持以案对账、以账核案、做到一案一查,一案一清,认真查找涉案款物扣押、冻结、保管、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的问题。反贪、渎检、公诉、控申、计财、纪检监察和法律政策研究等部门要按照分工,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认真进行总结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抓紧整改,一改到底,做到既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

篇5:查封扣押冻结申请书

许绍林 刘增亮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余灵雨在全国法院执行干部培训班上曾对涉及处分不动产是否适用《物权法》登记原则时讲过,“此类问题不适用《物权法》的登记原则,应适用2005年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规定”)。但由于人民法院执行部门与审判部门对《物权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理解不一,适用法律不统一,造成审查结果与判决结果甚至一、二法院的判决结果相悖。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案件的执行,损害司法权威,加剧执行难。因此,本文重点对《查封规定》第十七条与新出台的《物权法》之间进行比较,以期解决人民法院在具体的执行和审判活动中的统一适用法律问题。

一、《物权法》与《查封规定》第十七条的比较

《物权法》出台前,2004年11月,《查封规定》的第十七条规定:“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的,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但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如果第三人对此没有过错,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按照此条的规定,第三人只要符合以下的三个要件,即使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人民法院仍不得执行:第一、第三人已经支付全部价款;第二、第三人已经实际占有;第三、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第三人对此没有过错(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指不动产物权登记部门造成的过错)。《物权法》第9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14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按照《物权法》此两条的规定,物权转让、变更的唯一要件就是登记。有些当事人、律

师、法官依此理解为在法院执行工作中,若第三人购买了被执行人的房屋后而没有进行过户登记,人民法院就可以依法对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房屋进行查封和处分。由此导致人民法院在审理案外人之诉时,多数法院依据《物权法》的登记原则来裁判案件,造成案件执行难上加难。

二、《物权法》第九条与《查封规定》第十七条不存在冲突 《物权法》第9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是这里的“法律”应理解为广义上的法律,即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以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等。《查封规定》属司法解释,在这里应理解为广义上的法律。

二是这里的“法律规定除外”,是立法机关在立法时考虑到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农村的实际情况,物权法并没有对不动产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一概规定必须经依法登记才发生法律效力。

三是《物权法》是从我国《民法通则》中衍生出来的部门法,《查封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符合《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转移” 的规定。

三、对《物权法》登记原则不当理解会导致司法工作陷入困境 举一个执行案例:

申请执行人(卖房者的债权人)李某; 被执行人(卖房者)王某; 案外人(买房者)张某;

2005年3月王某把位于某县花园小区3层住宅146平方米以38万元卖给张某,张某已经交付了全部价款且已实际入住至今,但未办理房屋过户手续。2008年王某因做生意亏损,欠李某200万元未还。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员在房产部门查找到登记在王某名下(已

经出售给张某)的房屋,并立即裁定予以查封。申请执行人李某以被执行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适用《物权法》相关规定坚决要求法院执行这套住宅。案外人张某也到执行法院提出异议,要求停止对该房屋的执行,解除查封,并提交了房屋买卖合同、缴纳房款收据、王某名下的房屋所有权证明一本。

申请执行人的理由是:根据《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公示原则,即是指当事人以公开的方式使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使第三人能够从外部加以识别。通俗的讲,公示原则即登记原则。不动产和某些特定的动产只有通过登记,才能生效或产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果。同时根据我国《物权法》第九条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不动产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如果买卖房屋的双方当事人没有去房产部门办理过户登记,那么即使双方交易有效,也仅是合同有效,房屋在法律上仍然属于卖房方,所以法院应当执行该房屋。

案外人张某要求解除查封的理由是:在法院查封前,已经于被执行人王某签订了买卖房屋合同,实际全部支付购房款38万元,投入装修费用15万元并以居住至今。只是由于事情多,未去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十七条,“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但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如果第三人对此没有过错,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规定,法院应当解除对该房屋的查封。

显然申请执行人对《物权法》规定是进行这样理解的:在法院执行工作中,若第三人购买了被执行人的房屋后而没有进行过户登记,人民法院就可以依法对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房屋进行查封。若依此理解执行,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对房屋进行了查封、拍卖,在实现物权时,则需要要求无过错第三人搬出房屋。

此时,无论是买房人张某还是债权人李某,双方均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提起诉讼。

假设债权人李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向法院审判业务庭提出审判监督程序或者提起诉讼。法院审判业务庭若根据《物权法》的公示原则及第九条和第十条的规定就会把房屋的所有权判给债权人李某。

判决到了执行阶段,执行部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该判决在法院执行局不会得到执行,法院执行局会支持买房人张某提出的异议,裁定不予执行审判业务庭判给李某的房屋。

此时,法院内部的矛盾就产生了,由于适用法律的不统一,审判业务庭的判决和法院执行局的裁定互相矛盾、无法执行,如此案子就进入了无休无止的恶性循环„„

对于第三人而言,自己花钱买的并一直在居住房屋,再让其搬出去难度很大,执行不当很容易会出现新的法律和社会问题,而且司法机关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合情理、不得人心的,反而会增加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因此,法院业务部门也应正确理解物权法的登记原则,统一使用法律,按照查封规定的规定,对无过错的第三人的房屋免于查封。

三、同时,在适用的过程中应该细化执行内容,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加以规范完善。

对要符合的三个要件进行认真的审查。首先,第三人必须是在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前就已经支付了全部价款;其次,第三人必须是在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前就已经实际占有该财产;再次,第三人对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必须没有过错。完全符合这三点,人民法院才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应当注意的是:审

查三个条件需时间,为防止财产转移和流失,实际作法只要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就可以查封,查封以后再去审查。

对不符合三要件的情况严格排除。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都可以查封、扣押、冻结:(1)、交易价款未全部支付的;(2)、未占有该财产的;(3)、非善意占有该财产的;(4)、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有过错的。明确举证责任在于第三人。无过错第三人不但要证明自己交付了全部价款、实际已占有了该财产,而且还需证明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本人无过错。这是对自己未能及时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而应付出的代价。

在适用此条时,执行人员有必要告知第三人进行权利救济的手段。对第三人最为安全、有利的处理方案是立即起诉被执行人,诉请判令被执行人履行买卖合同。这样,第三人就可以通过法院判决的形式确定了被执行人的给付交易价款的责任。这对交易标的以及第三人已收价款都是很好的保护。不动产登记簿上所记载的所有权人推定为不动产权利人,不动产登记簿具有权利推定效力和权利确定效力,第三人不得以反证推翻该推定,只能依异议登记、更正登记等保全自己的权利,在异议登记、更正之前,登记对于任何第三人而言都是确定性的登记。

综上,在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中有必要继续适用《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同时,在执行工作中应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的具体操作予以规范,使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合法合理,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有必要继续适用《查封规定》第十七条的相关规定。

维护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是《查封规定》出台的根本目的,“规范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是从外部行为对人民法院执行案件进行约束和指引,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维护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查封规定》第十七条后面一部分是对无过错的第三人的规定,该部分对无过错的第三人规定 的不能采取强制措施的条件非常苛刻。这体现了我国对保护这类第三人利益的“从严”的态度。

在目前的法律条文中,《查封规定》还是比较完善和实用的。尽管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但涉及到《查封规定》第十七条的相关条文少之又少。《物权法》第九条和相关条文规定了无权确认和转移的相关标准,但由于其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在实施的过程中,人民法院很难进行把握。

“执行难”的问题已长期存在于我国司法实践当中,严重影响我国执行程序的进行和当事人权益的维护,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在执行和审判环节中统一适用《查封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有利于执行工作的开展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解决执行难的有力武器。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出发,该条规定的存在又有必要性。首先,由于我国目前的登记制度较为混乱和不规范,登记的程序和审查制度也尚待改进,并且,无论现代登记制度多么独立、完善,仍不能完全避免登记权利内容与实际权利状态不一致的情况发生,故登记中的错漏在所难免;其次,社会现象非常复杂,有些被执行人有意或利用我国目前的登记制度的缺陷、或有意为无过错第三人登记过户制造障碍,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不登记过户。为了保护无过错的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我们应该给这种无过错的第三人一个救济的途径。即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还应给这种无过错的第三人救济机会。

五、同时,在适用的过程中应该细化执行内容,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加以规范完善。

对要符合的三个要件进行认真的审查。首先,第三人必须是在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前就已经支付了全部价款;其次,第三人必须是在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前就已经实际占有该财产;再次,第三人对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必须没有过错。完全符合这三点,人民法院才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应当注意的是:审查三个条件需时间,为防止财产转移和流失,实际作法只要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就可以查封,查封以后再去审查。

对不符合三要件的情况严格排除。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都可以查封、扣押、冻结:(1)、交易价款未全部支付的;(2)、未占有该财产的;(3)、非善意占有该财产的;(4)、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有过错的。明确举证责任在于第三人。无过错第三人不但要证明自己交付了全部价款、实际已占有了该财产,而且还需证明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本人无过错。这是对自己未能及时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而应付出的代价。

在适用此条时,执行人员有必要告知第三人进行权利救济的手段。对第三人最为安全、有利的处理方案是立即起诉被执行人,诉请判令被执行人履行买卖合同。这样,第三人就可以通过法院判决的形式确定了被执行人的给付交易价款的责任。这对交易标的以及第三人已收价款都是很好的保护。不动产登记簿上所记载的所有权人推定为不动产权利人,不动产登记簿具有权利推定效力和权利确定效力,第三人不得以反证推翻该推定,只能依异议登记、更正登记等保全自己的权利,在异议登记、更正之前,登记对于任何第三人而言都是确定性的登记。

篇6:解除查封冻结申请书

解除查封冻结申请书一:解除查封、冻结申请书

申请人:四川省JC工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成都市

法定代表人:XYZ

请求事项:

1、请求撤销(20XX)佳立商字第28号《民事裁定书》;

2、请求解除对申请人财产的查封、冻结措施;

3、请求责令原告赔偿申请人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事实与理由:

贵院以(20XX)佳立商字第28号《民事裁定书》,查封了申请人的两处房产,并冻结了申请人在成都市工商银行外北分理处的银行帐号及存款344,294.09元。

申请人认为,贵院的上述裁定是错误的。

1、申请人与原告没有任何合同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

2、贵院超标的查封,查封500万元财产,超出原告的请求数额,实际查封的财产超出于原告的请求数额;

3、最为重要的是,申请人的上述银行帐号,属于申请人的结算帐户,帐上的资金主要用于发放工资和业务往来,如果贵院不撤销裁定,职工的生活没有着落,势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也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势必给申请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希望贵院切实考虑上述理由,并落实申请人的请求。

此呈:

黑龙江省JMS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四川省JC科学研究院

20XX年11月13日

>解除查封冻结申请书二:解除强制措施(冻结、查封、扣押)申请书>>(211字)

(公民)申请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住所地,邮编,电话

(法人)申请人:名称,住所地,邮编,电话,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委托代理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工作单位,联系地,邮编,电话

申请事项: 解除对申请人所采取的民事强制措施。

事实和理由:

贵院受理的原告 诉被告 纠纷一案,贵院于 年 月

日向申请人采取了民事强制措施,冻结(查封、扣押)了申请人的。现由于。故申请人特向贵院提出以上申请,恳请贵院依法核准。

此致

人民法院

>解除查封冻结申请书三:解除冻结、查封申请书>>(376字)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贵院受理的江苏…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诉北京…办公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李…、第三人姜…、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案号:20XX锡民二初字第0…号),贵院于20XX年7月3日作出了民事裁定书,裁定查封了第三人姜…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号楼A座16层…室房屋。由于该房屋是第三人姜…私人合法财产,第三人并向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提起了确认江苏中贸发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亚奇亚办公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于20XX年12月19日签定的《关于把两处房屋的产权折价抵债的协议》中对申请人所有的房屋的处分条款无效的诉讼,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XX年5月23日作出了终审判决,判决上述抵债协议中处分第三人房屋的条款无效。为避免给第三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现特向贵院提出申请,请求贵院依法解除对第三人姜…私人合法财产的查封。

此致

上一篇:全案策划项目建议书下一篇:暑期教师培训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