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4-04-24

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共9篇)

篇1: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关 键 词】污水源热泵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据世界能源组织统计,全球煤炭预计可采200年,石油可采30-40年,天然气可采60年,在全球能耗以每年5%的增长速度下,化石燃料能源预计还能使用一二百年,世界能源短缺形势严峻;我国人均能源贫乏,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和美国的1/10。能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节约用能和开发新的能源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迫切问题。我国已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将其提高到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能源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目前以燃烧石化原料为主的建筑物供暖空调不仅能耗量大,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城市污水是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组成,水量巨大,是一种蕴含丰富低位热能的可再生热能资源,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则是以城市污水作为建筑的冷热源,解决建筑物冬季采暖、夏季空调和全年热水供应的重要技术,也是城市污水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有效途径。同时减少了城市废热和CO2、SO2、NOX、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面临的能源环境和政策环境;国内外污水源热泵行业发展概况;污水源热泵技术发展状况;污水源热泵应用情况;污水源热泵市场的领先企业经营状况;污水源热泵行业的投融资状况;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污水源热泵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污水源热泵行业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并根据污水源热泵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污水源热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污水源热泵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污水处理企业、节能环保企业、热力生产及供应企业等准确了解污水源热泵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报告目录请查看《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篇2: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非常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热泵”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提供可被人们所用的高品位热能的装置。20世纪70年代以来,热泵工业进入了黄金时期,世界各国对热泵的研究工作都十分重视。诸如国际能源机构和欧洲共同体,都制定了大型热泵发展计划。热泵新技术层出不穷,热泵的用途也在不断的开拓,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工业领域,在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对世界热泵的发展,中国热泵的研究工作起步约晚20-30年左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建设新高潮的到来,热泵技术才开始引入中国。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城市化、人均GDP的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因素拉动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热泵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经过多年的培育,中国热泵行业开始从导入期转入成长期。热泵行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能源紧张使得热泵节能优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与多方力量的加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关系。随着中央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和能源趋紧,尤其是电力短缺,全国各地方政府纷纷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鼓励使用热泵产品就是其应对措施之一,这些积极的鼓励政策给热泵市场注入了活力,并在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区形成了热泵经济带,热泵市场悄然升温。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09年7月28日,中国热泵产业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它标志着我国热泵行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热泵技术关键产品空气能热水器行业自此可获得从技术研发、行业发展及市场策略等多方面的组织性支持。

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一方面,中国经济要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求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会鼓励各种节能设备和技术的推广,所以未来几年,热泵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热泵的概念、分类、发展历史及应用情况等,接着详细分析了主要热泵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国内热泵行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热泵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热泵市场做了区域市场分析、关联产业分析、国内典型工程案例分析和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热泵行业的投资潜力。

篇3: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关键词:茶叶,市场投资,前景预测

全世界的茶叶有80%生产在亚洲, 世界五大茶叶产出国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以及印度尼西亚。我国在2000 年出产的茶叶为67.6 万t, 到2005 年已经增至93.4 万t, 增长率近40%。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 亿元发展到2005 年的155 亿元, 增长率达到70%, 发展速度较快。2005 年茶叶的产出量超过印度, 成为世界第一茶叶产出国家。

1 促进中国茶叶市场发展的因素

1.1 相关政策支持

随着近年来茶叶的发展, 我国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例如加大企业投资力度, 对市场进行全方位开发, 调整市场结构等, 促进了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设立现代茶业发展专项基金, 有效提高了我国各地的茶园建设, 并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 淘汰了一些生产较落后、效率较低的茶园。2000 年我国茶园面积为108.9 万公顷, 到2005 年, 增长了20%, 面积达到130 万公顷。茶园建设大多都遵照相应的规范, 随着茶园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 使我国的茶叶产量持续增长。

1.2 企业多元化的发展

我国的茶产业从开放经营后, 企业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原本的茶企中有大量的国有加工和流通企业, 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 都逐渐转变为股份化和民营化的模式。随着企业运营机制的改变, 促进了更多企业开始进入茶叶领域。目前我国很多茶企的经营模式都是从小家小户的分散式生产模式开始, 进行规模化生产。除此之外, 我国个体茶企也有着迅猛的发展, 各个地区的个体私营企业越来越多。

1.3 新的资本注入

随着我国茶叶行业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都在引入资金, 扩张市场以保证自身的生存空间。很多茶企由于资金不足, 难以成功的向外扩张。企业必须要通过新的资本注入来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 并加快企业的开店速度。我国多个大型企业都是在新的资本注入后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因此可以得出新的资本注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1]。

1.4 产业变化

茶叶的加工手段也从原来的手工逐渐转向机械自动化。我国很多名茶的生产加工目前都是通过半自动化的形式进行生产, 尤其是一些名茶的制作设备, 发展较为迅速, 普及率较高, 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统一的标准, 为名茶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对加工工艺的不断优化, 使市场上的茶叶能够符合人们的需求, 平衡了市场供求度。例如在乌龙茶的生产过程中, 通过空调设备完善做青工艺, 使得在夏季也能产出大量的优质乌龙茶。另一方面, 加工工艺的不断优化, 也为茶叶的清洁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 大多数企业都对自身的厂房和设备进行了一定的完善, 各类加工企业通过全自动化封闭生产, 有效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茶叶的消费热点转变较快, 消费者逐渐开始认可有机茶的生产。随着绿茶和乌龙茶的普及后, 普洱茶迅速在我国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有效带动了整个茶叶市场的消费。另一方面, 为了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我国的茶叶批发市场网络也已经较为完善。在当前市场下, 我国大多数茶叶的销售途径都是批发市场,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规范, 在对产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定价已经较为成熟。并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 各类服务信息、仓储、运输功能都在不断的优化。

1.5 文化宣传

茶叶市场想要得到迅猛发展, 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文化背景下。在近年的发展中, 在全国各地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 为茶文化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效拉动了消费市场的增长。以安溪县为例, 乌龙茶的销售已经涵盖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国内各个地区都有安溪县茶叶企业的营销渠道, 并且内销价格也远远超出外销价格。其茶叶销售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注重茶叶文化的培养, 并对文化进行普及宣传。在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 安溪县政府就开始相继组织当地的茶叶企业, 开始茶文化的宣传, 通过赛茶等多种活动方式, 在北京、香港、澳门、广东、上海等多个大城市举办茶王比赛, 并根据当地乌龙茶的特点进行创新提升, 寻找出了一套乌龙茶的茶艺表演体系, 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乌龙茶的文化和饮用方式。随着安溪茶叶宣传的成功之后, 还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部门进行合作, 在当地举办多次大型宣传活动, 并建立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 使安溪县从重点产茶县转变为全国乌龙茶的贸易中心。茶文化的宣传力量可见一斑[2]。

2 我国茶叶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2.1 茶叶生产效率低

我国茶叶的生产效率仍旧处在较低水平。我国的茶园面积在世界面积中占到近50%, 但其产量仅有25%。印度的茶园面积为52 万公顷, 还不到我国的50%, 但是其茶叶产量和我国却相差无几。由此可见, 我国茶叶的生产效率较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在茶叶生产中投入成本不足, 导致良种茶园面积较少;另一方面, 企业在管理上也没有统一的规范, 导致茶园管理混乱, 降低了茶园的生产效率。

2.2 劳动效率低

茶叶行业在生产时, 无论是开始的种植, 还是之后的采摘、加工、销售各个环节, 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我国现有茶农8000 万人, 还有5000 多万人从事有关茶叶销售、茶庄服务等相关工作。反映出我国茶叶行业的劳动效率较低, 2004 年, 我国的人均产茶仅有10.4kg, 而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分别高达546kg、402kg和649kg。尤其是我国南方产茶区, 很多茶农并不是专门从事茶叶的种植工作, 而是同时种植多种农副产品, 在茶叶的专业技能上有所不足, 导致茶叶种植时存在很多问题。和国外的产茶国家相比, 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这些国家的茶农为农场主工作, 大多农场仅进行茶叶种植, 并且都会对茶农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保证茶农种植茶叶的质量。

2.3 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的茶叶行业自开放经营后, 大多数茶园都是承包给农户进行生产, 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其他产茶国, 大多是通过大型农场进行茶叶种植, 对茶叶进行企业化的管理。日本和台湾的茶叶种植和目前我国的情况差不多, 但其社会服务的相关组织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通过合作社的途径, 将个体之间相互关联, 实现茶叶的集中化生产。而我国将茶园承包给农户后, 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组织, 茶农的生产仅以家庭为单位, 难以和其他茶农间进行交流。

2.4 茶叶标准化程度较低

随着茶叶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在茶叶的质量、标准化水平与加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衡量的标准主要是茶叶的机械自动化程度。目前, 我国大多数名茶还难以实行全过程的机械化加工, 还是要通过人工来操作加工过程。其他茶叶的生产也是半机械化加工, 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2.5 市场混乱

目前我国的茶叶市场还较为混乱, 大多都是中小型企业, 没有品牌企业为市场起到引领作用。企业难以进行规模化发展, 茶叶品种多、品牌杂、资源分散, 建立品牌效应比较困难。

3 茶叶市场发展前景

3.1 把握市场热点

当下, 我国的茶叶产量有明显的上升, 但是市场热点不明显, 各种茶类的发展较为均衡, 是我国目前茶叶市场的主要特点。根据我国市场发展的特征, 基本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茶叶兴起, 如绿茶、铁观音、普洱茶等。相比之下, 绿茶的兴起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是在非典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是铁观音和普洱茶的兴起则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良好的宣传创造出了一定的市场效应。我国的茶叶种类众多, 每种茶都有着自身的特点, 如何判断市场中的需求, 并对自身进行改进, 是茶类宣传的重点。

3.2 内质为主, 外形为辅, 大宗为主, 名茶为辅

目前我国的名茶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多数企业过于追求名茶的外形, 增加了采摘和加工工艺的难度, 这也是名茶难以进行全机械自动化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 已经从最初的外形判断转变为如今的内质判断, 认为安全、好喝才是最重要的标准。因此, 未来茶叶市场的发展必然也会以茶叶品质为主, 从泡饮方式和包装促进茶叶销售的转变。

3.3 品牌效应

茶叶品牌有两个种类:产品品牌和通路品牌。根据目前我国的市场情况看, 产品品牌的发展不够成熟, 而通路品牌则较为成功。根据我国的市场形式看, 在未来的茶叶销售中, 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发展:传统的发展渠道和网络营销。企业不仅要扩大经营规模, 还要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 发展企业文化, 形成个性化的品牌, 以品牌开拓市场。

3.4 提高服务质量

茶叶的销售与其他商品不同, 更具有文化品位。除了诚信经营, 老少无欺外, 还要做好茶文化宣传, 先品后买的接待工作以及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体验、物流服务工作。改善服务质量, 以服务好吸引顾客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江用文, 陈霄雄, 朱建淼, 杨双旭.中国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模分析[J].茶叶科学, 2011, 03:273-282.

篇4: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1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资产规模继续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总资产余额达83.3万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6.7%;负债规模达78万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6.2%。

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将更加优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提升,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6-8%高速增长,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得益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银行业将实施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

1、国内外经营环境分析与展望

2011年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的态势,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受欧美债务危机及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也逐季放缓。

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美国经济可能趋于好转但明显回暖的可能性不大,日本受灾后重建短期提振经济增速可能稍微加快,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和通胀压力可能继续下行。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放缓。

2、货币政策分析与展望

2011年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三次加息和数量型工具的收紧操作引致银行信贷增速下降、净息差扩大,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加大了流动性压力,人民币汇率及其预期变化对外汇存贷款业务影响显著。

2012年,预计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存款准备金率还会下调1-3次,每次0.5个百分点。存贷款基准利率稳中趋降,信贷增量适度扩大,人民币升值放缓,并呈现双向波动的运行格局。

3、银行业监管政策分析与展望

2011年,监管机构推动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搭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银行监管新框架,规范银行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也对银行业的监管达标和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在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以后,预计将对推动现有政策的完善和执行,同时监管政策将会适度灵活 。监管部门将推动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做好风险防范,并统筹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完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2012年,银行业将不断加强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并继续通过战略转型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转型

1、银行业机构概况

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流程再造、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均呈现可喜变化。

2012年,银行业将继续本着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宗旨,严格遵循监管指引,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规范有序开展竞争,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力争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格局。

2、战略转型综述与展望

2011年,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稳步推进。信贷结构更趋合理,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综合化稳步发展,经营布局不断优化。国际综合竞争力增强,品牌声誉继续提升。未来不同类型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和趋势也有所差异。一是政策性银行将继续探索、深化专业化或商业化改革。二是大型商业银行将深入优化调整经营结构,积极审慎推进综合化、国际化发展。三是中小商业银行将加强在专业市场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或区域优势。

3、综合经营发展概况与展望

2011年中国银行业综合经营试点持续稳步推进。在综合经营平台功能不断健全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探索和完善集团管理体制机制,与非银行控股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日益提升,并对国际化战略推进及整体战略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2年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积极审慎地探索综合经营新领域、不断完善综合经营机制。监管机构也将持续加强监管,审慎稳妥推进综合化经营。

4、国际化发展概况与展望

2011年,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新的成绩,服务网络向纵深拓展,本地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挑战。未来中国银行业将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努力打造全球金融服务能力,继续坚持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原则选择国际化目标市场,以物理网点、电子渠道、业务拓展的有机结合来拓展服务网络,通过股权并购和战略合作探索国际化发展新思路。

5、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化发展

在监管机构的规划和指引下,中国银行业愈加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正在谋求从“银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银行”转变,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逐步从业务生产向经营分析、风险控制、战略决策、深入的客户信息挖掘等管理环节渗透。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业务

2011年,资产业务平稳增长,贷款增速明显回落。资产同比增长18.90%,增速继续回归常态,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继续稳步上升,贷款增速继续回落,不良贷款保持“双降”态势。从结构看,公司贷款比重略有回升,贷款长期化趋势有所减弱,行业投放有所分化,区域投放日渐均衡。个人贷款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消费贷款短期化明显,经营性贷款期限延长。

2012年资产业务增速可能继续有所放缓,结构调整压力相应有所加大。中国银行业将紧随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优化资产业务结构、夯实业务发展基础、拓展优质特色业务、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确保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银行业的负债业务

2011年中国银行业负债同比增长18.6%,比2010年下降1.8个百分点。定期存款比重有所提高,负债成本明显上升,外币存款总额快速增长。为破解存款增长难题,银行业积极探索主动负债业务,同业存放大幅增加,发行次级债规模创新高,卖出回购金融资产规模明显增加。

2012年,预计银行业负债业务和存款规模仍将适度增长,增速继续呈回落趋势。储蓄存款占比保持稳定,增长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定期存款占比趋于上升,但增速可能回落。主动负债业务将稳中有升,同业存款、拆入资金占比进一步提高,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等业务的规模将明显扩大。

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

2011年除了与股市相关的代理类中间业务增速相对较慢外,银行业其他各类中间业务快速发展,增速均在3成以上。中间业务还呈现出发展策略差异化、产品创新高频化、经营发展国际化等特征,发展水平及层次持续提升。

2012年,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性推进、直接融资市场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等将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新的空间,银行转型发展积极性的持续提高也将为中间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中间业务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经济增速放缓、监管趋严等等。预计2012年银行中间业务整体上仍将呈平稳发展态势,但收入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并将更加注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业务竞争将更加依靠服务、创新和管理驱动。

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改进与履行社会责任

1、金融服务改进情况

2011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分别从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服务、展示服务亮点、组织专题活动、正视差距问题等七个方面持续推进服务改进工作。

2、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2011年中国银行业加快推动社会责任管理:一是发挥金融核心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引导信贷资源配置,深入推进金融普惠;三是践行绿色金融,全面促进环保建设;四是提升专业金融服务,满足客户金融需求;五是强化人本管理,推动行业幸福成长;六是致力和谐社会发展,积极增加公众福祉。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与资本管理

1、信用风险管理

2011年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信贷资产结构持续优化,组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2012年银行业将积极应对经济增速趋缓、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上升带来的挑战,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的信用风险,持续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

2、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

2011年,中国银行业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持续优化、提升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风险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仍面临一定挑战。

2012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努力提高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管理工具、技术和流程,强化市场风险量化管理能力,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增强流动性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

3、合规及操作风险管理

2011年中国银行业不断加强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操作风险计量工具和方法不断完善,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但在合规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和能力等方面仍有待加强。2012年,中国银行业将持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树立全面合规理念,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深入推进操作风险高级法实施和应用,通过持续加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整体案件防控能力。

4、新资本协议实施与资本管理

2011年,新资本协议分类、分层实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银行业深入贯彻落实新监管标准,全面加强资本管理,不断拓展经济资本管理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水平不断提高。但银行业仍面临着新资本协议实施的数据基础不够扎实、资本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2012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依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工作,持续夯实数据基础,以内部评级系统为核心,积极提升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和水平,并结合银行发展战略,动态制定中长期资本规划,积极推进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建设。

中国银行业的经营业绩

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生息资产增速有所下降,净息差持续反弹,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手续费收入增速提升,部分银行的信用成本小幅提高,拨备力度微幅上升。从驱动盈利增长的各个因素来看,2011年的情况与2010年基本类似:第一,生息资产增速虽然继续有所下降,但仍是驱动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最稳定、最主要因素;第二,受贷款供求关系和上一轮加息的影响,净息差持续反弹,对银行利润的贡献作用继续回升,是驱动2011年盈利增长的重要因素;第三,银行业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对净利润的正向贡献有所提升;第四,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显著上涨和信贷投放额度被有效管控等因素客观上推升了手续费收入的增速,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度显著提高;第五,为了逐步达到“拨贷比”(拨备率)的监管规定,一些银行的信用成本小幅提高,拨备力度微幅上升,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也由正转负。

预计2012年银行业盈利增速将明显下滑。各驱动因素的具体影响是:第一,受银行信贷总体需求放缓、贷款新规继续深入实施、境外资金流入放缓、存款增长形势依然严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银行业生息资产增速可能略有放缓,但仍是拉动盈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经济增速下行使得信贷需求有所放缓,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微调预调,信贷供给的绝对规模可能略有扩大,信贷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有所下降,净息差逐步见顶回落,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贡献度有所降低。但我们判断,由于2011年净息差呈现单边上行走势,翘尾因素仍然会使得2012年净息差产生正贡献。第三,由于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和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回落,以及信贷供求环境和中间业务收费环境的变化,传统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增速可能平稳回落,信贷替代型等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可能显著放缓,手续费收入对银行业盈利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第四,由于银行业收入增长放缓而管理费用增长稳定,前期持续下降的成本收入比已经达到历史新低,未来一个时期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对银行业盈利增长产生明显贡献。第五,不良贷款的绝对额可能出现反弹,“拨贷比”的监管要求为信用成本率设置了“底限”(即当期拨备至少应达到增量贷款的2.5%),银行进一步降低信用成本率来释放盈利的空间将受到一定限制。

总之,中国银行业盈利增长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适应,且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也是良好外部环境下银行积极参与竞争、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结果,不存在所谓“暴利”之说。前瞻地看,受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发展、金融改革加速、监管更趋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银行业可能出现资产增速适度下降、息差逐步收窄、不良资产有所反弹的态势,利润增长将明显减速、较为温和。

中国银行业的现今问题

1、影子银行和社会融资规模

2011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有所下降,银行表外融资波动剧烈,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发展较快。部分“影子银行”机构出现非规范经营行为,民间借贷在局部地区迅猛发展并出现风潮。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的显著变化、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问题的出现,是金融结构、法律环境、信用体系等制度性因素,以及经济金融走势等周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2年,受经济金融走势变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改革深化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表外融资占比下降。非银行融资仍将维持较快增速。影子银行问题将逐步得以规范,民间借贷增速放缓。

2、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

利率市场化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诸多重大挑战,但也将提供一些业务机遇。银行需要提高定价能力,资产需要重新配置,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价格竞争加剧导致利差收窄,短期内银行业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同时利率市场化为银行产品创新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有利于银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将更加活跃,有利于增加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债券市场发展壮大给银行开展相关中间业务带来机遇。中国银行业将从提升定价能力、强化金融创新、推动业务转型、改进风险管理和加强同业协调等方面入手,确保在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环境下持续健康发展。

3、银行理财业务发展

2011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爆发性增长的态势,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引发了少数银行违规高息揽存、资金池类理财产品黑箱运作、表外资金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变化,既有来自市场需求和银行供给层面的因素,也有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等因素。

篇5: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炼焦煤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国的炼焦煤储量低,优质资源稀缺。我国炼焦煤的储量仅为2,758亿吨,占全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27%。其中,气煤占我国煤炭总资源量的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去除高灰、高硫、难洗癣不能用于炼焦的部分,优 质的焦煤和肥煤的资源稀缺,占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比例不足6%和3%

报告说明:

博思数据研究中心发 布的《2012-2016年中国炼焦煤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炼焦煤的资源现状、中国炼焦煤 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炼焦煤行业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炼焦煤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炼焦煤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 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炼焦煤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炼焦煤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炼焦煤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通过《2012-2016年中国炼焦煤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市场供需、有效 客户、潜在客户等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我国的炼焦煤储量低,优质资源稀缺。我国炼焦煤的储量仅为2,758亿吨,占全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27%。其中,气煤占我国煤炭总资源量的 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去除高灰、高硫、难洗选、不能用于炼焦的部分,优质的焦煤和肥煤的资源稀缺,占 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比例不足6%和3%。

第一章 2011-2012年中国炼焦煤的资源现状分析

第二章 2011-2012年中国炼焦煤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第三章 2011-2012年中国炼焦煤的供给现状分析

第四章 2011-2012年中国炼焦煤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章 2009-2011年中国炼焦烟煤产量数据统计分析

第六章 2011-2012年中国炼焦煤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七章 2011-2012年中国炼焦煤行业优势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八章 2012-2016年中国炼焦煤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九章 2012-2016年中国炼焦煤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表:2006-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图表:2006-2011年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2006-2011年财政收入

图表:2006-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011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表: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矿总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篇6: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再合适不过。

2008年1-11月,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2,877,173,000元,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2,372,958,000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0,548,918,000元。2009年1-11月,我国核力发电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410,486,000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9,706,462,000元。

2009年,我国大陆11台、总装机容量908万千瓦在役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全年累计发电量692.63亿千瓦时,发电设备利用小时7914小时,平均负荷因子达到90.34%,均创历史新高。2009年,国家加大核电领域投资力度,陆续核准、开工一批核电项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在2008年核准四个核电项目14台机组的基础上,2009年又核准三门、海阳、台山三个项目6台机组;在2008年新开工6台机组的基础上,2009年又新开工9台机组。2009年核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76.3亿元,同比增长74.91%。

中国正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已刻不容缓。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鉴于近几年中国核电的超常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在2010年已经着手对《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调整。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火车头。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到2020年,则可能达到800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5%,发电量的8%。

慧诚咨询发表的《中国核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核电的特点、发展历程、核电站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电力产业、国际国内核电行业的发展概况,并对中国核力发电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随后,报告对核电行业做了设备制造分析、技术发展分析、原料供应分析、建设动态分

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核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您若想对核电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核电站建设运营,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第一章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中国核电行业发展概况

1.2中国核电行业总体运行概况

1.3中国核电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章 中国核电行业产业分析

2.1 中国核电产业概述

2.2 中国核电产业现状解析

2.3 中国核电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4 核电电价特性分析

2.4 核电发展政策动态

2.5 中国主要地区核电发展分析

第三章 中国核电产业发展技术分析

3.1 中国核电技术发展

3.1.1中国开展新一代核电技术研发

3.1.2中国核电发展技术路线探讨

3.1.3核电建设二代技术应用空间巨大

3.1.4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路线

3.2 中国核电技术研发动态

3.3 核电技术发展趋势前瞻

第四章 中国核电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4.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4.2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4.3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4.4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4.5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4.6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4.7核电泰山联营有限公司

4.8泰山核电公司

4.9泰山第三核电公司

4.10 江苏核电公司

第五章 中国重点核电项目介绍

5.1 已建核电站项目

5.2在建核电机组

5.3拟建核电机组

篇7: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原来来自:

摘要

2011年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市场需求萎缩,钢材价格持续回落,企业销售额大幅下降,钢铁行业经历了严重困难的局面。由于铁矿石等大宗原燃材料价格一直处于高位,推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严重挤压了钢铁企业的盈利空间。据钢铁协会统计,2011年,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32632亿元,同比增长18.17%;实现销售收入36186亿元,同比增长18.65;实现利税1611亿元,同比下降2.08%,实现利润875.3亿元,同比下降4.51%;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2.42%,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这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水平。特别是10月、11月、12月,会员企业当月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分别只有14亿元、12亿元、和30亿元,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分别仅为0.48%、0.43%、1.04%。若扣除部分企业投资收益、非钢产业利润增加影响,四季度钢铁主业基本处于全行业亏损状况。

报告目录

一、钢材价格由稳转降。

2011年前9个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基本上在131-136点之间波动,但在四季度则呈明显的下降走势,其中11-12月价格指数低于上年同期。12月末,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120.45点,同比下降9.83点,降幅为7.55%,同年内最高的5月末135.93点相比,累计下降了15.48点,降幅为11.39点。

二、钢材出口量有所增加,进口量有所减少

2011年,中国累计出口钢材4888万吨,同比增加633万吨,同比增长14.9%,基本上没有钢坯出口;累计进口钢材1558万吨,同比减少85万吨,同比下降5.2%,累计进口钢坯64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净出口粗钢3479万吨,同比增加750万吨,增长27.5%。中国的净出口粗钢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9%。

三、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年,全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5111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黑色矿山投资1251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8个百分点,黑色冶炼及压延投资3860亿元,同比增长14.1%,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8.5个百分点。

第一章 总体运行情况

第一节 总体生产情况

一、钢铁产量增长放缓

二、板带比继续提高

三、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居钢产量前五位

四、集中度继续提高

第二节 钢铁及原料市场情况

一、钢铁消费量保持较高水平

二、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上涨

三、国内外价差持续扩大

四、原材料价格上涨,钢材生产成本增加

第三节 钢铁产品进出口情况

一、钢材和钢坯出口大幅下降

二、棒线材出口占出口钢材的比重下降

三、向欧美出口钢材大幅减少,向东南亚出口明显增加

四、钢材加工贸易进出口所占比重双双下降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加快趋势

二、投资以大型项目为主

三、河北投资同比翻番,广西、江西首次进入前十位

四、银行贷款比重大幅下降,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比重上升

第二章 钢铁行业主要钢材产品分析预测

第一节 螺线市场分析

一、2011年线材生产情况分析

二、2011年螺线价格走势分析

三、2011年线材和螺纹钢期货开发进展

第二节 中厚板市场分析

一、2011年国内中厚板市场分析

二、2011年1-12月国内中厚板市场走势分析

三、2011年1-12月国内中厚板市场价格分析

四、2011年中厚板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五、2013-2015年专用中厚板需求分析

第三节 热轧板卷市场分析

一、2011年热轧板卷市场走势分析

二、2011年热轧板卷市场资金因素分析

三、2011年热轧板卷出口关税调整分析

四、2011年热轧板卷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五、2011年热轧板卷市场市场分析预测

第四节 冷轧板卷市场分析

一、2011年我国冷轧板卷产能分析

二、2011年冷轧板卷产品结构分析

三、2011年冷轧板卷市场需求分析

四、2011年1-12月冷轧板卷市场的走势

第五节 涂镀板市场分析

一、2011年我国涂镀板市场情况

二、2007-2011年涂镀板市场供给分析

三、2007-2011年涂镀板市场需求分析

四、2007-2011年涂镀板的进出口分析

五、2011年下游终端用户需求变化趋势

六、2011年1-12月涂镀板价格走势分析

第六节 硅钢市场分析

一、2011年冷轧硅钢市场分析

二、2011年国内硅钢市场格局分析

四、2013-2015年硅钢需求情况分析

第七节 不锈钢市场分析

一、2011年中国不锈钢业统计排名情况

二、2011年不锈钢市场情况分析

三、2013年主要不锈钢厂计划产量

四、2013年我国不锈钢管出口形势分析

五、2013年我国不锈钢市场的发展预测

六、2013年中国不锈钢行业的产量预测

七、2013年不锈钢市场的价格走势预测

第八节 钢管市场分析

一、2011年无缝钢管生产情况

二、2011年焊接钢管生产情况

三、2011年无缝管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四、2013年不锈钢无缝管消费与供给情况预测

第九节 带钢市场分析

一、2011年冷轧市场回顾及后市展望

二、2011年冷轧薄板卷资源供需分析

三、2011年冷轧市场情况分析

四、2013-2015年我国冷轧市场的预测

第十节 型材市场分析

一、2011年我国型材市场回顾

二、2011年型材市场走势分析

三、2011年出口对型材市场走势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钢铁产业区域市场概况

第一节 河北省钢铁产业

一、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的意义及条件

二、2011年河北钢铁工业发展分析

五、河北省钢铁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 湖北省钢铁产业

一、湖北省钢铁产业概况

二、湖北省钢铁产业自主创新分析

三、对湖北省钢铁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

四、打造湖北省钢铁产业链的策略分析

第三节 山东省钢铁产业

一、山东省钢铁产业面临拐点

二、推动山东省向钢铁强省转变的策略

三、山东积极进行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十一五”山东钢铁工业科技发展研究

第四节 辽宁省钢铁产业

一、政策对辽宁省钢铁工业的影响

二、辽宁全力打响“小钢铁”关停战争

三、辽宁钢铁出口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辽宁省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战略

第五节 其他省市钢铁产业

一、安徽省

二、江苏省三、四川省

四、湖南省

第四章 钢铁上游产业分析

第一节 铁矿石产业

一、国际钢铁工业的发展及对铁矿石的需求探讨

二、2011年1-12月铁矿石价格分析

三、钢铁行业面对铁矿石大涨的调控措施分析

四、2013-2015年铁矿石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 炼焦煤产业

一、2011-2015年中国炼焦煤市场现状概述

二、2011年中国炼焦煤价格变化分析

三、中国炼焦煤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 废钢铁产业

一、国内废钢铁的应用特点分析

二、中国发展废钢铁产业的现实意义

三、2011-2013年中国废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四、“十一五”中国废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分析

五、中国废钢铁产业消费趋势分析

第五章 钢铁下游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汽车用钢市场分析

一、汽车用钢品种构成及用量

二、我国汽车用钢的供需现状

三、2011年我国汽车用钢市场的变化

四、2011年用钢成本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第二节 建筑钢材市场分析

一、2011年建筑钢材市场需求分析

二、2011年建筑钢材市场走势分析

三、2011年建筑钢材市场分析

四、2011年出口关税调整影响分析

第三节 2011年其他行业用钢分析

一、2011年铁路用钢市场分析

二、2011年家电用钢市场分析

三、2011年船舶用钢市场分析

第六章 2013年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新兴市场仍可支撑钢材消费稳定增长

第二节 国内钢材消费增长有所放缓,但仍可保持8%左右的增速

第三节 多种因素制约钢铁产能释放,钢铁产量增速将下降

第四节 钢材出口将稳定在较低水平;进口继续保持平稳

第五节 企业原燃料、环保和资金成本增加,将支撑钢材价格高位运行

第六节 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分化,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将加快

第七章 行业内主要企业经营情况

第一节 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财务状况

一、钢铁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两成以上,但亏损面扩大

二、企业投资收益大幅增加

三、存货和产成品占用资金上升,企业财务费用明显增加

第二节 500万吨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一、15 家企业粗钢产量增加,8 家企业下降

二、企业效益分化

第八章 2013-2015年世界钢铁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历年世界钢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二节 2013-2015 年世界钢铁行业发展预测

第三节 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钢铁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第九章 2013-2015 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2013-2015 年经济环境分析及预测

一、2013-2015 年国内生产总值分析及预测

二、2013-2015 年居民收入水平分析及预测

三、2013-2015 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及预测

四、2013-2015 年存贷款利率分析及预测

五、2013-2015 年人民币汇率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2013-2015 年政策环境分析及预测

一、历年政策环境分析

二、2013-2015 年政策环境预测

第三节 2013-2015 年社会环境分析及预测

一、2013-2015 年人口规模分析及预测

二、2013-2015 年年龄结构分析及预测

三、2013-2015 年学历结构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2013-2015 年技术环境分析及预测

一、历年技术环境分析

二、2013-2015 年技术环境预测

第十章2013-2015 年中国钢铁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2013-2015 年供给分析及预测

一、供给总量分析及预测

二、供给结构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2013-2015 年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需求总量分析及预测

二、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2013-2015 年进出口分析及预测

一、进口分析及预测

二、出口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2013-2015 年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

一、历年供需平衡分析

二、2013-2015 年供需平衡预测

第五节 2013-2015 年价格分析及预测

一、历年价格分析

篇8: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环保和节能两大主题的不断深入, 各种可再生能源例如地下水、土壤、太阳能、城市污水等逐渐被开发利用, 尤其是城市污水更是显示出了其优越的应用潜力。城市污水主要的应用方式为污水源热泵技术, 安全、高效、节能地运行是污水源热泵系统推广应用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文献[1]介绍了污水源热泵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文献[2]利用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的方法确定了污水源热泵在供暖系统中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可明显地节省运行费用, 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文献[3]用模拟的方式对污水源热泵的三级淋激式换热器及污水源热泵进行了模拟, 结果显示, 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节能性和经济性。文献[4]对寒冷地区地源热泵能效进行了调研测试与节能量分析, 结果显示目前一些可再生的能源热泵系统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文献[5]~[7]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污水源热泵的特点及可行性, 并与常规冷热源比较了节能及环保性。

文中通过对唐山市某实际工程的污水源热泵系统供热工况下的实地测试及热力计算, 分析其节能效益及环保效益。

1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唐山市路北区西北侧, 是一个集商业、住宅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项目总建筑面积10.2万m2, 共15层, 其中, 地下两层为车库和储藏室, 1~2层为底商, 主楼为住宅楼。建筑设计总热负荷为4350k W, 供暖季累积热负荷为5.5×107k W。

该工程热源采用污水源热泵, 不设集中供冷, 系统供热分低、中、高共3个区, 其中1~6层为低区, 7~12层为中区, 12层以上为高区, 中低区由1#~6#机组供暖, 高区由7#、8#机组供暖。8台机组选型如表1所示。中低区6台机组每台机组配置1台污水泵, 1台热水泵, 污水泵、热水泵各备用1台;高区机组配置1台污水泵, 1台热水泵, 污水泵、热水泵各备用1台。水泵选型如表2所示。

该系统污水源来自唐山市北郊污水处理厂经二级处理后的中水。以二级出水或中水作为污水源热泵的热源, 因水质较好, 所以处理过程比较简单, 系统可能仅需一级过滤器, 或者有时候可能根本不需过滤器[8]。因此, 该工程采用了直入式污水源热泵, 为避免对污水源热泵的堵塞, 在污水进入热泵前设置过滤器。由于污水经过过滤器后直接进入主机, 省去了间接式污水源热泵系统的中间换热环节, 所以, 该系统效率比间接式污水源热泵系统更高。直入式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系统运行工况测定

2.1 测试条件及测试结果

时间:2016年1月8日8:00~18:00;时间间隔为1h。

地点:唐山市某小区。

测定参数:室外温度、室内温度、污水侧供回水温度、热源侧供回水水温及水泵流量。

1) 室外温度 (见图2) 。

2) 室内温度 (见图3) 。

在所测小区内选择了4种具有代表性的房间, 测试其供暖效果, 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 室内供暖均能达到设计温度, 个别房间甚至达到27℃高温, 最低温出现在商户内, 供暖保证率达到100%。

注:其中1代表顶层住户的客厅, 2代表标准层某户型的客厅, 3代表底层某户型的客厅, 4代表底商。

2) 热水侧及污水侧供回水温度 (见表4、表5) 。

污水侧水温在测定周期内有波动, 取平均值后得各机组污水侧供回水平均。

注:测定周期内2#、5#机组关机。

3) 水泵流量 (见表6) 。

本次测试仅测得热水侧水泵流量, 因水泵与机组是一一对应, 故与机组相对应的水泵分别用1#、2#、3#、4#、5#、6#、7#、8#表示。

m3·h

2.2 测试结果分析

1) 机组供热量计算。

式中:G—热水流量, kg/s;

C—水的比热容, 取C=4.187k J/ (kg·K) ;

Δt—热水供回水温差, ℃。

根据公式, 可计算每台机组的供热量。具体如表7所示。

2) 机组的COP。

式中:COP—机组的供热性能系数;

Q—机组供热量, k W;

W—机组的功率, W。

根据公式, 可计算每台机组的COP。

3) 热泵机组的预测性能系数。

进出口水温是影响热泵能效的主要因素。对于实际温度工况下的COP, 可通过样本数据拟合来预测实际温度下的热泵理想的COP, 即按照样本应能达到的水平。机组COP与冷凝水温和蒸发器水温的拟合关系为:

式中:COPli—机组的预测性能系数;

Tc、Te—冷凝器、蒸发器进出水平均温度;

a、b、c—回归参数, 根据检测系统的热泵机组样本数据拟合得到a=7.6, b=0.12、c=0.11。

根据公式可计算得到机组的预测性能系数, 具体如表8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知, 几台污水源热泵机组实际运行的性能系数均较标况下的性能系数低, 且比均比预测性能系数低, 下面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a污水侧温度。

污水源热泵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及运行后的经济性与污水的温度有很大关系。污水侧水的温度影响机组的蒸发温度, 对于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 若蒸发温度降低, 热泵机组的性能下降, 从污水侧水源温度表中可得, 污水的入口温度在12℃左右, 污水水温在冬季比冬季室外计算温度高20℃左右, 热泵可以正常运行, 但污水侧机组1#、2#的进出口温差大, 出口水温偏低, 机组的蒸发温度降低, 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降低。

b供热侧水温。

供热侧的水温决定了热泵机组的冷凝温度, 对于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 若冷凝温度降低, 热泵机组的性能下降, 从热源侧水温度表中可得, 热源侧供水温度均在42~43℃, 回水温度在34~35℃, 冷凝温度较低, 热泵机组下降。

c水质。

污水水质的优劣污水源热泵系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该工程采用了直入式污水源热泵, 虽在污水进入热泵前设置过滤器, 但仍不可避免的有杂质进入换热器, 影响换热效果, 即影响机组的蒸发温度, 使得机组性能系数下降。

3 结语

通过对唐山市某小区的污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监测及热力计算, 得到以下结论:

1) 该小区污水源热泵系统供暖效果较好, 均能达到设计温度。

2) 来自唐山市北郊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温度较稳定但偏低, 均在12℃左右。

2) 该小区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运行较稳定, 能100%保证室内温度, 但由于污水侧水温低, 热水侧供水温度高, 热泵机组的COP比同工况下的普通水源热泵机组低, 由于水质问题机组的COP比机组的预测性能系数低。

摘要:通过对唐山市某实际工程的污水源热泵系统供热工况下的实地测试及热力计算, 得到该热泵机组的供热性能系数, 分析影响该机组性能系数的因素, 并将与传统热源——燃煤锅炉相比, 分析其节能效益及环保效益。

关键词:污水源,供热系统,节能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春锦, 吴荣华, 孙源渊, 等.污水源热泵技术研究现状与分析[J].暖通空调, 2015, 9 (45) :49-53.

[2]庄兆意, 孙德兴.变频技术在污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8, 26 (5) :63-67.

[3]姚杨, 宋燕, 那威.污水源热泵低温污水的模拟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 2006, 22 (13) :70-74.

[4]杨灵艳, 徐伟, 朱清宇, 等.寒冷地区地源热泵能效调研与节能分析[J].暖通空调, 2015, 45 (4) :8-12.

[5]雷飞, 胡平放, 黄素逸, 等.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实测与能效火用分析[J].流体机械, 2012, 40 (2) :57-62.

[6]刘义坤, 康侍民, 冷先凯, 等.重庆市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工程应用于分析[J].制冷与空调, 2010, 24 (4) :61-67.

[7]申传涛, 彭冬根, 胡松, 等.南昌市污水源热泵系统工程实例与应用可行性分析[J].可再生能源, 2014, 32 (10) :1510-1513.

篇9:中国污水源热泵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最新的报告显示,与2011年同期相比,全球安全设备市场营收同比增长了5.7%,在2012年已超过200亿美元;同时,安全设备的出货量增长了1%,达到了499022台。

其中,同比2011年第二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的全球安全设备营收增长6.6%,设备出货量增长5.8%。以功能计,UTM是年同比增长最高的领域,其增长率为24.3%,其营收占总体安全收入的33.3%。

据了解,2010年全球UTM市场9.72亿美元,在2011年已经突破12亿美元大关,在2012年这个数字在14亿美元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注重预算的客户、产品添加到UTM设备以及该设备对网络整合和合规的总体支持。

再看中国市场。2013年中国UTM硬件市场规模大概在2.4亿美元左右,比2012年增长23.1%,将在2016年首次超越防火墙/VPN市场,成为中国IT安全硬件第一大子市场,并达到4亿美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2013-2017年中国UTM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共七章。首先介绍了中国UTM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UTM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UTM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UTM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UTM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咨询热线:400-600-8596 010-80993936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UTM的相关概述

1.1 UTM概念阐述

1.1.1 UTM的定义

1.1.2 UTM概念的产生

1.1.3 UTM理念创建的由来

1.2 UTM的基本内涵

1.2.1 防火墙

1.2.2 防病毒

1.2.3 入侵检测/阻挡

1.3 UTM的特点

1.3.1 UTM基本特点

1.3.2 UTM的优点

1.3.3 UTM的缺点

第二章 2011-2012年UTM的发展环境

2.1 2011-2012年企业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2.1.1 企业网络安全不容忽视

2.1.2 网络犯罪使全球企业损失严重

2.1.3 企业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4 中小型企业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

2.1.5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问题

2.2 2009-2011年中国企业网络安全

2.2.1 国内企业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回顾

2.2.2 2009年我国网络安全总体状况分析

2.2.3 2010年中小企业网络安全状况分析

2.2.4 2011年中小企业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2.2.5 中国和世界企业网络安全建设投入对比

2.3 2011-2012年中国企业网络安全市场发展

2.3.1 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增长迅速

2.3.2 中国企业网络安全产品市场规模

2.3.3 中国企业网络安全市场现状分析

2.3.4 中国企业网络安全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2.4 2011-2012年传统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问题

2.4.1 防火墙无法抵挡混合式攻击威胁且成本高昂

2.4.2 缺乏内部信息安全监控

2.4.3 传统UTM管理瓶颈

2.4.4 忽视远程办公室与企业数据安全传输

第三章 2011-2012年UTM市场的发展

3.1 2011-2012年全球UTM市场发展概况

3.1.1 全球UTM市场的发展历程

3.1.2 UTM已成为全球网络安全最大市场

3.1.3 全球UTM产品市场保持增长

3.1.4 众多网络安全厂商向UTM产品转型

3.2 2011-2012年中国UTM市场的发展状况综述

3.2.1 UTM化繁为简是市场发展大势所趋

3.2.2 中国UTM市场发展概况

3.2.3 政府和企业推动UTM蓬勃发展

3.2.4 中国UTM市场尚未培育成形

3.3 2009-2012年中国UTM市场的发展

3.3.1 2009年中国UTM市场全面发展

3.3.2 2009年中国UTM市场品牌分析

3.3.3 2010年UTM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3.3.4 2011年中国UTM市场的发展

3.3.5 2012年中国UTM市场格局变阵加速

3.4 2011-2012年中国UTM发展面临的挑战

3.4.1 易用性的挑战

3.4.2 提高应用层检测精度的挑战

3.4.3 功能协调性的挑战

3.4.4 功能与性能的矛盾

第四章 2011-2012年UTM的应用分析

4.1 UTM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实例

4.1.1 中小企业

4.1.2 大型企业

4.1.3 某电网公司办公网出口安全改造

4.1.4 某软件外包公司边界安全防护

4.2 访问控制

4.2.1 UTM与访问控制

4.2.2 UTM访问控制的设计策略

4.2.3 UTM访问控制功能的关键技术

4.3 防病毒

4.3.1 UTM为什么需要承载防病毒模块

4.3.2 UTM的病毒检测技术

4.3.3 UTM中防病毒的灵活性

4.3.4 UTM网关防病毒与主机防病毒的关系

4.4 内容过滤

4.4.1 内容过滤的概述

4.4.2 UTM内容过滤的问题与设计

4.4.3 设计UTM内容过滤技术的方法

4.4.4 内容过滤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4.5 反垃圾邮件

4.5.1 我国垃圾邮件的现状

4.5.2 UTM实现反垃圾邮件

4.5.3 UTM中常用的反垃圾邮件技术

4.5.4 UTM中反垃圾邮件配置举例

第五章 2011-2012年UTM的实现与关键技术分析

5.1 2011-2012年中国UTM市场技术的发展概况

5.1.1 UTM市场技术发展之路不平坦

5.1.2 我国实现真正万兆UTM产品零的突破

5.1.3 UTM产品性能受技术背景制约

5.1.4 UTM产品缺乏技术性能统一标准

5.2 UTM的实现方式

5.2.1 第一代:叠加式的UTM

5.2.2 第二代:一体化的UTM

5.3 UTM的硬件平台

5.3.1 x86架构

5.3.2 NP架构

5.3.3 ASIC架构

5.3.4 多核SOC架构

5.3.5 多核是最适合UTM的架构

5.4 UTM的软件技术

5.4.1 驾驭多核的关键软件技术

5.4.2 基于标签的综合匹配技术

5.4.3 最优规则树技术

5.4.4 多模匹配算法

5.4.5 事件关联与归并处理技术

5.4.6 基于知识库的非法连接请求动态抽样与分析技术

第六章 国内外重点企业

6.1 Fortinet

6.1.1 公司简介

6.1.2 Fortinet公司UTM产品的发展现状

6.1.3 Fortinet领跑全球UTM市场

6.1.4 Fortinet不断开拓中国UTM市场

6.2 Check Point

6.3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4 网御神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6.5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第七章 UTM市场前景趋势分析

7.1 UTM市场前景展望

7.1.1 UTM市场发展前景光明

7.1.2 UTM市场未来将快速成长

7.1.3 UTM或将成为安全市场的领导者

7.1.4 UTM将不断取得突破

7.2 UTM产品发展趋势

7.2.1 UTM不断走向融合7.2.2 硬件平台向多核迁移

7.2.3 逐步走向标准化

咨询热线:400-600-8596 010-80993936

NO.报告图表摘要(WOKI)

图表 UTM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图表 UTM在大型企业的应用

图表 UTM在某电网公司办公网的应用

图表 UTM在某软件外包公司的应用

图表 UTM访问控制功能的安全策略

图表 UTM的安全防护功能

图表 网络服务访问策略配置

图表 网络地址转换图

图表 不同网段IP地址的转换

图表 病毒技术与黑客技术逐步融合图表 通用防病毒引擎的设计

图表 基于行为分析的合法性检查技术

图表 主机防病毒与UTM网关防病毒的定位关系

图表 UTM网关防病毒与主机防病毒在防毒防护层面的关系是互补的图表 UTM中的内容过滤

图表 内容安全、内容监管与内容过滤的关系

图表 UTM内容过滤的策略部署

图表 UTM内容过滤的设计

图表 各种各样的垃圾邮件

图表 中国网民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

图表 垃圾邮件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

图表 通过邮件进行传播蠕虫病毒和入侵的事件

图表 UTM一体化设计的思路

图表 硬件架构的比较

图表 多核的并行处理方式

图表 多核的串行处理

图表 叠加式UTM系统匹配过程逻辑图

图表 基于标签的融合式综合匹配技术

图表 UTM2统一安全套件的部署示意图

上一篇:最新科目三考试流程下一篇:丈夫因公死亡 妻子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