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幸福作文

2024-05-23

聆听幸福作文(共14篇)

篇1:聆听幸福作文

幸福好似一碗茶,一杯酒,越品越浓;幸福好似一枝蜡烛,一盏油灯,日夜闪烁;幸福又好似一件棉衣,是你那颗火热的心,勇敢的,坚强的,面对你生活的风风雨雨。

春天,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大地渐渐苏醒,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杏花开了,桃花开了,给千里平原带来了明媚绮丽的色彩。难道这不是幸福?

夏天,透蓝的天空中,鸟儿自由的飞翔,夜晚,一家人悠闲得数着星星,多么轻松自在,细品苏轼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难道你没感到幸福吗?

秋天,来到了田野,稻浪滚滚,万里飘香,棉花朵朵,一片银海。红艳艳的苹果扒开绿叶往外瞧;小红灯笼似的枣子挂满枝头;像紫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下,你幸福吗?

冬天,像一位高贵的,帅气的王子,用他那神气的力量使玻璃窗挂上了一层层厚厚的霜,编织了一幅精美的画倦,给冬天涂上了梦幻般的色彩。我感到了幸福。

幸福是什么?美好,祝福,甜蜜,温暖……

幸福就在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聆听,世界本不缺少幸福,而是你是否懂得去珍惜,懂得去感受和体会幸福的心灵!

篇2:聆听幸福作文

而在我看来,万物存于世间皆是幸福。清晨,在悦耳的鸟鸣声中醒来,这是幸福;走出家门,就可以被阳光拥抱,这也是幸福;累了一天,回到家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饭菜,这还是幸福。幸福其实无处不在,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一颗聆听幸福的心。用善于发现的心来看待世间万物,你会发现,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徐惠如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不需要太多的形容、太复杂的愿望,只是每天生活中的小事,就构成了幸福的要素

所以,用心聆听幸福吧!让你的生活从此充满欢声笑语,让微笑永远在你脸上驻留。

篇3:在聆听中提高作文水平

那么, 该如何走出这条死胡同呢?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得好,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要有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资源,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笔者作了一项调查, 结果发现, 他们大多热衷于听音乐, 谈论起音乐滔滔不绝。那么, 作文教学能否与音乐相结合呢?

首先, 文学与音乐同源。文学与音乐是同时产生的艺术样式。这可以从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谈起。《诗经》时代, 所有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诗经》

句话的作用: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 ‘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 ‘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 ‘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前者‘租借’25年, 后者‘租借’99年。”

这类发散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 自然教辅资料也派不上用场, 同学们只能调动各自的能动性, 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解读。这一自由发挥的过程中, 生发出好多令我出乎意料的精彩片段:

“这部分内容描写了中华民族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为后文写邓稼先为祖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做了铺垫。”

“这四个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列举了1898年列强侵华的罪行, 叙述了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之后, 屈原、宋玉等人所创作的“楚辞”就是楚国歌曲的唱词。唐诗、宋词中, 很多诗词也都是可以传唱的。因为诗词本身要求有节奏感和声律美, 也就是要求有音乐性, 而音乐中的歌词本身就是文学作品。

其次, 多元智能理论是作文教学与音乐相结合的理论基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 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等八种相对独立存在的智能。这一理论告诉我们, 为了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可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放松心情, 在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 从而达到用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目的。

再次, 《新课程标准》为作文教学与音乐结合提供了科学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

“本部分共四句话, 每句话都独立成段, 突出强调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罪行。”

“文中的‘租借’一词加了引号, 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勾勒了列强的丑恶嘴脸。”

“每个自然段中均运用了‘强占’和‘租借’这一组词, 列强明明是‘强占’, 却美其名曰‘租借’, 两个词语形成鲜明的对比, 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四个段落中, 地点、时间列举得准确、具体, 百年前的屈辱史留给人们的是切肤之痛, 是心灵深处的深深烙印, 令人记忆尤为深刻, 描写极其细致准确。”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

(责任编辑:张欣) 课程的资源。”这里特别提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话题, 而音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谈论最多的话题, 让作文教学与音乐相结合是新课程标准中这一观点的大胆实践和创新。

那么, 怎样让音乐完美地融入作文教学, 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聆听中慢慢提高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用音乐为作文课创设情境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要想写得好, 首先得“动情”, 也就是要学生有充沛的感情。而音乐长于表达感情, 也最容易触动听者的情感, 引起听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 在我的作文教学中, 常常用音乐作为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亲情类作文教学时, 我用韩红演唱的《天亮了》这首歌导入, 悠扬的乐曲伴随着感人肺腑的故事, 让很多学生听完音乐之后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是单纯的语言说教永远也达不到的效果。“动情”之后, 让学生谈感悟, 有的学生说:“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始于我们出生, 止于他们离世, 是人世间最长久、最珍贵、最温暖的爱。”是音乐让他们领会了亲情的内涵。在之后的写作环节中我又播放了《母亲》《念亲恩》等歌曲, 使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之中。有的学生生动地描写出了亲情的小细节:“终于, 我平安地做完了手术。本想母亲应该休息两天了, 可是, 深夜里, 睡梦中的我却被哭泣声惊醒。只见母亲在床边坐着, 紧握着我的手, 贴在她的脸上, 手里拿着棉球沾水轻轻滋润我干裂的嘴唇……泪水顿时浸湿了我的眼眶。”看着他们写出的一段段关于亲情的小细节, 我被深深感动。原来看似大大咧咧的他们对父母的感情竟也如此的细腻。他们能把这些写出来, 不能不说是音乐的功劳。

二、利用歌词内容为学生的写作打开思路

面对一首悦耳怡心的歌曲, 我们总习惯沉迷于优美婉转的旋律, 却极容易忽略歌词。殊不知, 作为歌曲传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歌词也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那美, 是属于文学的, 当然也就可以运用到作文教学当中。

在中考总复习时, 为了能让学生对中考古诗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也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多一些古典的气息, 我设计了一堂作文课, 以“我最欣赏的古代作家或诗人”为话题。在写作之前, 为了打开写作思路, 避免把作文写成人物简介, 我精心选择了几首歌曲, 有《但愿人长久》《寂寞沙洲冷》《床前明月光》《月满西楼》等。这些乐曲中歌词的内容不仅帮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 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许多。如写苏轼, 有的学生写道:“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吗?是‘把酒问青天’的饮者吗?是‘十年生死’痛苦难忘的痴汉吗?”写李白, 有的学生写道:“你, 伫立在床前, 望着窗外的明月, 是在回忆吗?回忆‘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往事吗?是在思索吗?思索明朝是‘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抑或是‘散发弄扁舟’呢?”歌词中涉及的古诗词名句及典故被学生信手拈来, 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不仅打开了思路, 也为文章增添了几许古典气息。

三、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用以表达人们的感情, 反映社会生活。贝多芬称它为“人类精神的火花”, 通过它, 人们可以产生无限的遐想, 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常用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在爱国类作文教学时, 我在整堂课上反复播放着《苏武牧羊》《出塞曲》《精忠报国》《满江红》这几首乐曲, 并让学生边听边根据歌词和曲调进行想象。有的学生说, 他想到了苏武在北海忍饥挨冻仍坚守报国信念的英勇气魄;有的学生说, 他想到了漫漫大漠中昭君举目无亲、泪眼婆娑, 但对家国的热爱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与寂寞;还有的学生说, 他想到了岳飞在狼烟四起的战场上持刀纵横、踏破贺兰山阙的无敌英姿……听了学生们在欣赏完乐曲之后所说的这一句句关于爱国的话语, 我觉得, 音乐的叙述与文学叙述是如此相似, 学生们终于跳出了写爱国就写董存瑞、黄继光的小圈子, 能根据音乐展开想象, 把自己未见过的内容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是我对音乐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几点尝试。当然, 在实际的教学中, 并不是每节作文课都用音乐, 也不是所有音乐都适合在作文课上播放, 这还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从而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乐趣和美感的作文课堂。这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还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教学领域。

参考文献

[1]丁莉娟, 赵志昇.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聆听幸福的声音

不同年龄阶段对幸福的要求不同。婴儿有充足的奶粉他就会幸福。少年得到别人的夸奖就会感觉幸福。成年人婚前爱上一个爱自己的人就幸福;婚后,有了和谐幸福的家才叫幸福。年老,健康就是幸福。幸福感也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停地变化着。

不同的生活境遇对幸福的要求也不同。穷人有了饱足的饭菜也许就是幸福,而富人即便有山珍海味也未必幸福。囚犯解开牢笼的桎梏也许就是幸福,但一个自由的人他就是跑遍全世界未必会感到幸福。一个病人寧可抛弃整个世界,只要痊愈就是幸福。而一个失恋的人,你就是给他整个世界,他都感觉不到幸福。总之,幸福感总是随着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幸福要有知足的心。

一个不知足的人就像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坑,永远都不会尝到幸福的甘甜。

幸福也许需要一个心爱的人和自己牵手,可能在上帝造男人和女人时就注定了这是幸福的一个前提,因为这时的男人和女人是最容易知足的。

石评梅和高君宇,张学良和赵四,鲁迅和许广平,三毛和荷西……是不是这些才子佳人在风雨人生中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所以才创造了幸福的奇迹?应该有些道理!

幸福也许是感恩着并创造着。

幸福也许需要我静下心来喝一杯茶,细细品味如茶般的人生。然后明白活着的过程就是幸福!

总之,什么是幸福是人们常常思考的问题,毕竟幸福常常离我们太远!

亲爱的朋友,你聆听到幸福的声音了吗?

篇5:聆听幸福作文

《乘着歌声的翅膀》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不仅精彩,而且令我受益匪浅,都值得大家去细细地咬文嚼字,而尤其让我感慨的还要数《父母心》这一篇了吧。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对贫穷的父母,他们吃苦耐劳,却吃了上顿饿下顿。无奈,他们只好送出自己的孩子,可一次一次,换了四次,还是依依不舍。

这篇文章很好地告诉我们,父母都很希望孩子过得好,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而我们却总误会他们,产生误解。

父母赚钱养家糊口,让我们过得幸福。可他们上有父母,下有孩子,所以他们每一天都过得十分不容易。的确,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对我们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呼吁,这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我们凡事都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也为他们想一想。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能很好地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而生活中,父母往往可能也有做错的时候,我们不能在他们生气的时候指出,而要在他们心平气和的时候慢慢说。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

篇6:聆听幸福作文

我喜爱大海,并不是因为它的广阔,也不是因为它勇于搏击天空的豪放情操,而是因为它风平浪静时所带来的宁静,我曾想过有一天可以在大海边生活,看着海面上的潮起潮落,听着海浪冲击岩石的声响。终于,我来到了这梦想国度。这里的空气中混杂着海水潮湿的香气,天空纯净、蔚蓝,没有一线污染与阴霾。海水冲刷着沙滩,一丝丝的清风拂过海面,荡起一条条波纹。我张开双臂,享受着这份安逸,仿佛激动的心情在此刻平静了下来。海鸥在欢畅地鸣叫,时而拂过水面,时而翱翔于天际,这也许就是它所专属的幸福。我静静地坐在沙滩上,心如水般宁静,海浪在我心灵的净土上撒下了一粒种子,这粒种子生根发芽,开出了属于幸福的花朵。

在喧闹的城市中,天空虽蓝但浑浊,那一片片的雾气使人心情压抑,一声声嘈杂的声音,让人的心无法平静,那在海边的舒适已不复存在。

篇7:聆听幸福作文

鸟儿的幸福属于蓝天,鱼儿的幸福属于大海,我们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珍惜和把握。

在我小小的世界里,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一家人的团圆。每年,我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不是因为有红包,也不是因为有新衣服,而是因为团聚。爸爸平时工作忙,在家吃饭的机会少之又少,只有在过年,他才能稍稍暂停,在家陪着我和妈妈,一家人窝在沙发上,嗑着瓜子,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看着春晚,笑声冲破云霄,在天空汇成幸福的烟花,虽然它转眼即逝,却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这样幸福的画面烙在我的心上。

原来,幸福就这么简单,离我们就这么近,有时可能觉得它很遥远,当你伸手去摸时,它一定是真实的,实在的。有时,幸福只是一碗饭。

住校生活,远离了父母,同时也远离了妈妈做的饭。同宿舍的同学有时会厌倦餐厅的饭菜,想念家里的饭,当妈妈给我送饭时,那时,真的好幸福。宿舍的同学也和我一起尝妈妈的味道,一桌七八个人,围着冒着热气的饭菜,连平时不爱吃的菜都吃得津津有味,妈妈回家后,我们都还想让妈妈再来送饭,她们都说,好幸福,是呀,好幸福。幸福只是简单的一碗饭。

你幸福吗?如果你已足够幸福,就请珍惜、保护它,如果你认为你不够幸福,从现在起,先放下你手头的键盘、手机、工作和你所追求的遥远的幸福,放慢脚步,寻找一下幸福,把握一下幸福,聆听一下幸福,你定能听到比《寂静森林》《雨的印记》等更动听、更美妙的声音。

简单的幸福,你我都能拥有。

篇8:聆听音乐

总喜欢对着河风, 收集音乐经风带来的宁静。

总喜欢仰望蓝天, 贪恋从Jay的歌声里跳出的音符, 还有那萦绕在耳际的浪漫。

人的一生都在与音乐打交道, 从他降临这个世间的那一刻起。婴儿时期, 我们还不懂得去聆听音乐, 甚至连音乐是什么都无从知道, 但只要乐声响起, 她就会带给我们踏实。所以, 我们才会习惯在临睡之时, 听妈妈轻哼着《摇篮曲》, 慢慢入睡。

时间, 悄悄的从我的指尖滑过, 无声无息。长大后, 开始学会聆听, 感受音乐带给我的一切。

随着流逝的时间, 不知不觉中, 肩膀越来越沉重, 喘息声越来越急促, 心越来越疲惫, 人越来越落寞。于是, 我爱上了音乐, 渴望在音乐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个世界, 一个虚拟的世界:没有时间, 没有忧伤, 没有面具;只有旋转木马, 只有摩天轮, 只有快乐……

我贪婪地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安稳、宁静、浪漫与快乐, 试着不去面对那个令人疲倦的喧嚣尘世。这不是逃避, 而是心灵对生命宁静的憧憬。

也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 迷恋上了Jay的歌。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犹如一只只淘气的精灵, 不停拨动着我的心弦。它们挨个悄悄地对我诉说着音乐世界的欢快与忧伤, 神秘与唯美。

音乐, 可以让我哭得一塌糊涂, 音乐, 可以让我笑得地暗天昏;音乐, 可以让我神经质到不知所云!

我埋怨上帝, 埋怨她为何不赋予我音乐天赋或是一副动听的嗓子。但是, 我也感谢上帝, 感谢她赐给了我能够聆听音乐的耳朵与心灵, 让我能与音乐接触。我无法想像, 也不敢想像, 没有音乐, 世界将会是何等的沉寂, 我将会是何等的落寞。因为我的心告诉我:没有音乐, 生命也就没有了意义。

音乐的世界是纯净的, 每一次与音乐的接触, 心灵都如被清水洗濯般的明净, 那种体验犹如黑暗里的一缕阳光, 盈溢着希望。

让我们试着在落寞时刻, 聆听音乐!

篇9:聆听幸福的声音

朋友是一个把工作当成全部的人,他认为他的所有成就、快乐、幸福都与工作有关。如果让他离开工作,那么对他而言就没有什么幸福了。也就是说工作中的成就感是他幸福的发源地,但就是这么一个十足的“工作狂”,却以“裸辞”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段职业生涯。 朋友说“裸辞”后的这段日子过得特别幸福:“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睡到日上三竿了;终于可以不用提心吊胆地担心手机随时响起了;终于可以慢腾腾地给自己弄一份早餐。然后晒着太阳发呆到日落了;终于不用再为各种业绩烦恼,也不用再开各种各样的会议了。”眼下的这种幸福是他以前从未想到过的,他把这种幸福称为“裸辞的幸福”。

在本期的“热话题”栏目中,我们也做了一个关于“裸辞”的讨论。虽然每位受访者“裸辞”的理由都不一样,但在“裸辞”的瞬间。每个人都会有“解脱、轻松”的感觉,或许这种感觉就是朋友所谓的“裸辞的幸福”吧。但还是要提醒一下已经“裸辞”或者准备“裸辞”的职场人:工作可以“裸辞”,但未来不能裸奔!“裸辞的幸福”不会是长久的幸福。

尽管每个人、每个阶段,对幸福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种幸福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观念的改变或者其他客观因素而有所改变。

前不久,《职场》采访了C200协会(C200创立于1986年,会员由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等国家的400多位成功女性企业家及企业高管组成)的部分成员。当问到这些全球顶级的女性企业家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时,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家庭是她们幸福的来源地,如果事业和家庭发生了冲突,她们一定会选择事业为家庭让路。于是,我们明白了雅芳公司CE0钟彬娴为什么会选择陪女儿去旅游,而放弃见美国总统的机会;我们也明白了EMC全球首席多元化执行官Jackie Glenn为什么会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五次晋升的机会……在她们看来,来自家庭的幸福是永恒的,这种幸福与时间、职位、金钱、事业等等都无关。

篇10:聆听幸福作文

有的人整天沉浸在事业之中,他们也许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充实的,其实他们中有谁会驻足品尝一下泥土的香味,欣赏一下花开的绚烂,聆听一下大自然的歌声呢?那样的生活又怎样能说是充实的呢?怎样能多彩?

我爱好音乐,它是大自然的声音,更是我生活的好伙伴,她对我不离不弃。悲哀的时候,《快乐崇拜》、《香水百合》带给我一丝丝的喜悦,抹去我的眼泪;开心的时候我好似在《高山东去流水》间穿梭;烦恼的时候,《蓝色多瑙河》为我重新燃起生命的火花。她,好似一条七彩的飘带,时而给我快乐,时而给我悲伤。

篇11:聆听幸福作文

我打了个电话给表妹说,我们去一个地方听大自然的声音吧。她说可以,我们就出发了。

在路上,我们经过田野,它是一块绿的、一块黄的,风一吹,麦穗发出一种沙沙的声音。紧接着又经过了一片油菜花田,我想,我刚才看到一点一点黄黄的东西,油菜花田啊!花瓣里还有花粉,过了没多久,就到达目的地了。

向前远眺,我看见了一条小溪,我赶紧跑过去,挽起裤脚到小溪里,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过呆一会儿就适应了,我拿了一个网子捉小鱼去了,我的网子一伸下去,小鱼就立马游走了,走到下面一点,一块石头挡住了,发出了哗哗的声音,我把手伸下去,水的阻力真强,我反回去时摔了一跤,幸好裤子没湿,我又回去了。

上岸了以后,有一段竹林,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声响,这里的竹子又粗又高,还有很多笋,我还听见了一些声音。接着我们就准备回家了,可是表妹不想回家,就一直嚷嚷着,我不回家,我不回家?

篇12:聆听幸福作文

一曲《童年》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无奈与哀恸表露在湿润的双眸中,旋律重复在心间迟迟不能消散,灵魂的洗礼亦在默默地进行。我浅薄的品读无法去品味它真正的祈盼,但他简单的音韵却真切的引起了我的共鸣。在《童年》的反复播录中极力的寻找,只希望重温空灵。

《TheFoggyDew>这首爱尔兰的民歌在班得瑞的演绎下似乎听不出那激昂的斗志,听味道的更多是那对过去的留恋,对现在的叹息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轻快中沉重俏现,心忽疏忽紧,但不变的是那种渴求自由与美好的意志。时刻感染着吾惨淡的心。

在《重归心灵花园》中寻找那早已迷失的自我,看望那儿时梦想剩下的断壁残垣,回望那只能却朴实的希冀,不由的觉察到如今的污秽,那份天真早已在时间中磨灭,成长也丢弃了那最美的品质。荏苒的光阴中也许我早已在岔路走错,而十数年时光也该重归正路了。

篇13:聆听民生走进两会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特别是整村推进制度, 是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基础上发展形成的。1999年新《土地管理法》严格规定了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制度。将农村闲置或利用不合理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 同时将部分新增耕地置换为建设用地指标, 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动态平衡的前提下, 能够挖掘农村建设用地存量, 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置换办法的实施, 激发了地方政府工作积极性, 土地整治步伐明显加快, 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基层重视不够

不少地方主要是为了用地指标, 置换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 而不是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 统一安排, 统筹考虑。在重视程度上, 普遍存在上热下凉, 市及县区重视程度高, 乡村重视程度低的问题。

2.规划编制工作有待加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林业、水利等新农村建设的各专项规划之间, 统筹、衔接和协调不够, 成为制约土地整治的最重要因素。新村规划出自建委规划部门, 不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 难以付诸实施。村庄规划编制缺失、滞后, 部分农民又急需建房, 导致农民建房选址随意性强、乱占耕地, 给农村土地整治和整村推进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3.资金投入制约严重

新村规划、旧村搬迁整理、土地整理复垦等需用大量的资金, 新村建设更是投资巨大, 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土地置换免缴的四项费用。许多区县安排的经费投入仅能满足村庄规划、村庄复垦整理和新村建设的部分基础设施配套, 而对于农民原住房的拆迁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有的地方“投石探路”, 能不补就不补, 实在不行就补点, 基层干部工作困难, 多数群众拆迁建房积极性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土地整治的质量和进度, 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4.集约效益发挥不充分

规模生产的前提是进行大面积土地流转, 土地整治为规模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目前很多地区土地流转市场不活跃, 制约了土地整治集约效益的充分发挥。一是农民普遍存在惜地心理, 不意愿流转。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 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启动不久, 市、县区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和配套政策还不到位。

为此, 建议:

1.坚持尊重群众意愿,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把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好, 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规范项目运作, 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依法保护农民的财产收益权与处置权, 做到整治前农民愿意, 整治后农民满意。建议中央制定相对统一的补偿原则, 各省制定不同类别的最低补偿标准, 各地制定具体标准和实施办法, 便于基层操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建立公平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探索持久收益和合理分配的办法。充分尊重民意, 从新村选址规划到项目实施全过程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公开公平。

2.坚持统筹规划, 解决村镇建设布局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解决村镇建设布局问题。与土地总体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等规划相衔接, 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明确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 努力做到各项规划协调衔接, 力争一张规划管到底, 同时注重保持农村独特风貌, 促进城乡和谐互补。

3.坚持资金整合, 加大土地整治投入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加强整合, 为土地整治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一是国家出台指导性文件, 将各级土地置换免缴的4项费用全额用于土地整治, 并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收益, 用于土地整治及奖励农村新增耕地和集中建房。二是整合涉农投入。据了解, 目前有30多项支农惠农资金。要大力整合涉农资金, 按照“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形成合力”的原则, 资金跟着项目走, 打捆投入, 集中用于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项目。三是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村企共建,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土地整治整村推进, 使项目实施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同时鼓励乡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增加投入或投工投劳, 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4.统筹推进相关改革

积极探索试验, 着力破解政策层面的相关问题。一是允许基层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制度。二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经营。探索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集中流转的有效途径, 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 搞活土地经营方式, 通过承包、入股、租赁、流转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 (来源:人民网2011.3.2)

关于重点发展中小城市, 适当限制大城市发展的建议

宗庆后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没有城市化, 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当前, 我国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而城市化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城市化, 长期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才能逐步得到改变,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吸收转移, 老百姓生活才会象“世博会”宗旨所倡导的那样“因城市而更加美好。”

然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地方政府脱离实际“经营城市”, 一味以发展大城市为目标的倾向日益严重, 大城市病日益突出。据2010年8月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我国共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 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这种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严重背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城市化冲动正成为城市化的障碍。与此同时, 交通堵塞、教育医疗等各种公共资源短缺、房价居高不下、环境恶化、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种种大城市病也表现得越来越严重。为此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 重点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

以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为重点的城市化, 符合中国国情。因为我国人口多、地域广、人均占有资源少, 如果人口都集中在几个大城市, 那肯定不堪重负。只有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 在资源、土地等各个方面才会宽松些。同时, 因为小城镇、中小城市离家都不远, 农村人口到城市找工作也方便得多, 农村人口就可以实现就近转移, 转移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即使象春节这种民族传统节日, 交通压力也不会象现在这么大。还有, 小城镇、中小城市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 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 对于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 把广大农村带动起来, 对十亿农民的全面小康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实际上, 像美国也就是东部大城市多一点, 其西部地区更多的也是中小城市。因此建议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加强规划引导, 在宏观布局方面, 要重点发展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卫星城市。

2.调整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 适当限制大城市发展

我国城市化进程, 用了3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 应该说是相当快的。与此同时, 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上海已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了, 其他如北京、广州也都是人满为患。与规模扩大相伴随的是空气质量的下降、交通的严重堵塞、高烧不退的房价还有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城市规模的不断膨胀给我们带来的却是人居生活质量的日益下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与我国城市发展中, 长期以来, 片面地关注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为主的城市规模, 而忽略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片面地以城市化率作为地方政府考核指标, 而忽略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真正的提高是有很大关系的。应该明确, 城市化不是城市人口规模的简单扩张, 而是人口转移、产业布局、城市布局、劳动力素质需求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要考虑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管理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等一系列内容。因此建议政府调整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 在关注城市化速度的同时, 更应该重视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城市居民的生活美好, 以人口、土地、水等各种资源达到合理配置为前提, 适当限制大城市发展。 (来源:人民网2011.2.28刘洋)

关于加快农民建房监管立法工作的建议

曾庆红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市长)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经济条件有了明显好转的农民, 开始把手中闲置资金投入到房屋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方面, 农村建房“热”现象逐渐兴起。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农民耕地保护意识不强, 加上农村建房点多面广, 国土、城建等主管部门监管力量有限, 农村违法占地建房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加剧, 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给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带来了严峻考验, 也是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与科学发展观严重不相符。

为加强农民建房监管工作, 建议加快农民建房监管立法, 完善相关制度, 使农民建房有法可依。目前有关法律对农村宅基地的规定很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 只有第六十二条提出对农村村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的规定, 《物权法》对农村宅基地的立法也仅有四条。国家应当加快对农民建房及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立法工作;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本地实际, 尽快出台农民建房具体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建房条件、土地使用政策、审批管理办法、优惠政策、处罚措施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明确市、县、乡、村四级对村庄建设和农民建房的管理职责, 充分发挥乡、村民委员会包括村民小组的作用路;建立和完善县、乡、村、村民小组农民建房管理体系, 加大对农村居民建房的日常管理, 使农民建房依法有序进行。 (来源:人民网2011.3.14王欲然)

建议用保险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马明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已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议发挥保险资金改善民生的作用, 利用保险资金支持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提案。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这项工程在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 由于巨大的资金需求, 也给政府带来了较大的财政压力。保障性住房不同于普通商品房的开发, 建设运营期长, 利润率较低, 商业房地产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融资困难较大。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有两个资金来源, 一是中央财政补助, 二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按照我国城镇中等偏低收入家庭的规模预估, 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实际供求缺口还有4000万套左右。国务院和住建部计划在2011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 相比2010年增长72.4%, 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20%, 总投资额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

马明哲指出, 引进保险资金和商业化运作模式, 有助于填补保障性住房建设庞大的资金缺口, 有效缓解政府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确保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也是保险业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 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责任。

他认为, 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也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要求。保险资金的特点是规模大, 久期长, 追求资产负债的合理均衡匹配和长期可持续的稳定回报, 对资金运用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保障性住房建设, 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不动产投资, 具有地方政府负责、指定土地划拨、规定利润空间、承诺回购等强制性要求, 对于保险资金而言, 是风险可控、长期稳定、担保可靠的投资品种, 符合当前保险资金资产负债配置的需要。同时, 也有助于降低保险资金运用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 有效规避市场波动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风险。

在具体措施上, 马明哲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 保险企业设立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专项基金, 按照“政府主导、商业化运作”的模式, 建立高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的运作机制, 与政府共同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 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益不高, 考虑到保险资金的基本回报要求, 建议政府对保险资金参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支持政策, 减免相关税赋, 提升保险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 基于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长期性、稳定性等特点, 建议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划归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投资, 按债权级别分类, 允许保险资金通过基金、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投资,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来源:人民网2011.3.3朱瑶, 王欲然)

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当前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发展的提案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通过梯度消费逐渐改善住房条件, 解决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近年来, 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 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普遍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公共租赁住房还远远滞后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2010年6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 但截至目前的情况来看, 部分省市公租房建设进展仍比较缓慢, 有待于进一步推进。公租房发展进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地方政府动力不足, 优惠政策需要贯彻落实

目前, 部分地方政府往往热衷于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 而对发展公共租赁房缺乏积极性。不少地方公租房规划不够严谨, 对于已经出台的公租房优惠政策还大多处于解读阶段, 应尽快制定实施办法并贯彻执行, 把支持公共租赁房发展的口号落到实处。

2.基础性工作滞后

一些地方没有设立专门从事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建设和租赁经营管理的运营机构和投资融资机构。地方个人信用制度、收入申报制度及住房档案未能普遍建立、应用, 基础信息缺失。

3.投资主体缺位, 地方财政压力大, 资金匮乏

对于公共租赁房建设, 我国当前主要还处于政府包办、单打独斗的阶段, 社会参与程度较低, 各类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资和经营公共租赁住房的积极性远未被充分调动起来, 社会融资困难。而作为公共租赁房投资主体的地方财政面临着重重压力, 政策支持有限, 房源不足。

4.租赁制度不健全, 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公租房供应对象的准入门槛模糊, 租金的制定和使用制度不完善, 有些地方租金水平或过于接近市场租金, 或背离经济规律, 且存在“一刀切”的情况, 未体现差异性。退出机制也尚不健全。在公租房管理方面, 也存在准入资格审查不严谨、租金管理比较混乱等问题。同时, 管理部门对承租人缺乏动态监管, 对继租审查比较草率, 对退出保障系统的约定不具体或缺乏操作性, 导致轮候进程推进困难。

为此, 建议:

1.强化政府责任, 统筹规划

切实抓好组织推动工作, 将公租房建设指标量化, 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需求底数和市场上小户型租赁住房供需等因素, 统筹考虑住房保障能力、土地等资源承载能力及住房保障进展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确定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总量和进度设计, 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把公租房建设用地纳入政府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确定可占比例, 优先安排, 重点保障。

2.做好基础工作, 稳步推进发展

根据人口普查基本信息, 进一步进行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普查, 摸清需求底数。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 动态调整公租房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制和工作机构, 各地成立从事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建设和租赁经营管理的运营机构, 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 确保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筹措、租赁经营等工作顺利实施。

3.拓宽融资渠道, 扩大资金来源, 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抓紧研究成立投融资机构和投资实施机构, 加大政府投入, 由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 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投入, 同时,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央也应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和补助。允许将中央财政廉租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结余部分, 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的投资补助及贷款贴息。此外, 按照规定提取的土地出让收益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在满足廉租房保障需要的基础上, 允许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尽快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 纳入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范围。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平台, 进一步加大开发和建设方面的税费减免力度, 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 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

4.拓宽房源渠道, 增加供给总量

在拓宽房源筹集渠道方面, 一是集中新建。二是分散配建。三是定向代建。在一些已部分开工的商品房或安置房小区中, 按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要求, 向开发建设单位订制公共租赁住房。四是批量收购。五是零星收购。考虑到保障对象多样化的需求, 特别是为了方便部分家庭子女就学、老人供养等, 在中心城区面向二手房市场, 收购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房源。六是园区自建。由各辖区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 在其工业园区和工厂聚集区集中建设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内就业人员居住的公共租赁住房。此外, 民间还有大量的自建房、公房、房改房闲置, 这些房屋面积较小, 相对而言也较陈旧。政府可考虑在私人房屋租赁领域搞“公私合营”, 作为“二房东”与私人业主签订长期租约, 以相对低的租金统一承租一批房源作为公共租赁房, 再散租给社会。这样既能体现政府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优越性, 又能提高效率、盘活资源, 达到政府、私人业主与阶段性住房需求者的“三赢”。

5.加强租赁管理, 规范操作运营, 强化监督

加大对公租房申请对象准入资格的审查力度, 组织工商、民政、银行、社保、税务等多个部门参与, 严格把关。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公示、轮候、配租和租后管理, 做到配租过程公开透明、配租结果公平公正, 把公共租赁住房租给真正需要的市民。由物价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市场租金水平、投资运营成本和支付能力等因素, 核定公共租赁房的租金水平, 并定期公布。加强对公租房租金收入的管理, 政府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缴入同级国库, 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 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和投资补助。细化退出约定, 加强动态监管, 严格续租审查, 解决好退出保障系统租户的过渡期居住问题。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规划计划、土地供应、房源筹措、优惠政策落实、建筑设计施工、租赁运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对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 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6.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并轨势在必行

通过大量建设公共租赁房替代“经济适用房部分出租”的思路, 推进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的一体化。实施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统筹安排、逐步并轨运行, 逐步停止单独新建廉租房, 将其包含在公共租赁住房体系中。 (来源:人民网2011.3.2)

用自住性商品房解决房地产难题

蔡继明

一、长期以来政府遏制房价的政策为什么收效甚微?

自2004年以来, 国务院几乎每年都将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先后出台了许多措施为房地产降温, 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全国商品房的平均价格在7年间从2003年的2359元上升到2010年的5034元, 增长了1.13倍, 平均每年增长11.5%, 一线城市的房价增幅更高, 使商品房价格与普通群众的购买力相差越来越大, 老百姓越来越买不起房子。房地产市场逐步变为投资和投机者的乐园, 原本是为改善广大群众居住条件的房地产行业, 变成了炒房者赚钱逐利的赌场, 这不仅扭曲了房地产行业的社会属性, 也增加了国民经济的风险。日本在签署广场协议后的房地产崩溃和美国的次贷危机, 都已成为中国房地产的前车之鉴。

如何阻止日本的房地产崩盘和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中国重演呢?自2010年4月以来, 国务院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调控政策。但这些政策都旨在限制投机者和地产商, 而由于投机者和地产商已经成为实力雄厚的利益集团, 要想把房地产投机势力瓦解掉, 就要冒投鼠毁器、玉石俱焚的巨大风险, 甚至会使国民经济遭受摧毁性打击。而要顾及国民经济的全局, 就不敢对投机势力下狠手, 政策调控就只能是隔靴搔痒。多年来, 国务院的调控政策只能游走在二者之间, 导致房地产泡沫在多年调控下毫无收敛。

二、“三箭齐发”的政策能否奏效?

在这种情况下, 国务院不得不酝酿并将相继出台三箭齐发的房地产新政:一是严格限制甚至叫停投机性购房;二是对屯房者征收房产税;三是大幅度增加保障房的供应。

然而, 这个三箭齐发的房地产政策并不能避免房地产崩盘和对国民经济的重创。

原因之一:限制购买第二套以上住宅的政策效应是不确定的。

(1) 对购房者是否在购买第二套以上住宅的认定存在诸多技术性困难, 使得各种各样的变通手段有空可钻, 尤其是与地方政府有密切联系的大炒家, 有更多的机会让限制性政策失效。

(2) 对已经持有多套住宅的炒房者来说, 这个政策会增加他们所持房产的稀缺性, 使存量商品房价格进一步被高估, 从而推升新房价格。

(3) 在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中, 限制购买的政策丝毫没有触及开发商对房地产的垄断, 因而不能导致房价的下行, 开发商根本不害怕限购, 也不害怕交易量下降, 越限购开发商越能囤积更多的房源, 而如果交易量持久性大幅度下降, 就会拖累钢铁、水泥、建材、建筑、家电等行业, 城市化进程就会滞缓。因此, 大部分开发商都确信, 最后抗不住的肯定是政府, 限购令迟早会被取消。有了这种心理预期, 将使限购政策失去作用。

原因之二:房产税力度难以把握。如果力度不够, 只是象征性地收点税, 蜻蜓点水, 不仅不足以对投机者形成杀伤力, 反而会使炒房者将所交的税转嫁到下家头上, 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投机热情。如果让房产税具有强大的杀伤性力度, 其结果将更加可怕:对所有超出合理自住需求的房产征收有威慑作用的房产税, 将直接导致全局性的通货紧缩, 甚至是经济危机。因为多年来形成的全民涉房的局面, 已经严重扭曲了我国的经济结构, 许多地区的实体经济已经出现空心化的趋向, 70%的国企和大型民企都参与了房地产开发, 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都参与了炒房, 其中许多企业是靠房地产赢利来支撑门面, 如果出台有杀伤力的房产税, 就会造成大量资金从房地产行业出逃、全局性的资金链断裂、和实体经济的大面积亏损, 这将不只是房地产行业本身的事情了, 它将累及各行各业、累及所有的房产所有者, 国民经济将出现不可逆转的重挫。从这个意义上说, 房产税作为收入调节税才是可行的, 让它来调节房地产的价格和供求关系, 是没有国民经济的安全保障的, 政府做不起这个试验!

原因之三:大幅度增加保障房供应不具有可操作性。这是因为在房价已经高到大部分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的情况下, 城市人口的大部分都只能排队等候保障房, 这样的供求结构不发生根本的改变, 政府想通过增加保障房的供给来解决房地产难题是不现实的。因为, 商品房过高的房价所构成的系统, 无法支持足够数量的保障房供应, 国务院所下达的保障房指标是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2010年5月,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署2010年开工兴建7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责任书, 年底前住建部宣称, 全国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但在2011年元月发布的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 绝大多数省市都没有公布2010年保障房的开工数量, 相当一部分省市只公布了“十一五计划”的五年间政府在住宅建设方面取得的数据, 其中包括了为多少万户提供了住房补贴, 概念已经被严重扭曲和偷换了。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在2010年8月份对保障房建设调研中也发现, 截至2010年8月底, 各地2009年的保障房开工率最好的也只完成80%, 有些则不到40%。而2010年的计划很多还处于“零开工”。河南省安阳市直到8月初, 保障房项目是“零开工”。而当年中央投资补助廉租住房项目的焦作、濮阳、南阳、周口等市截至8月初均未开工。即使全国很多省市在年底前为完成任务而突击开工, 也不可能完成2010年的计划指标, 所谓完成, 是包括了2009年转移过来的一部分项目。更重要的是, 开工并不等于建成, 仅在开工数量上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 所带来的就是只见开花, 不见结果, 根本就不可能缓解保障房的稀缺状况。指望由保障房的增加供应来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这样的政策是建立在普通百姓买不起房的前提之下, 不对这个前提进行手术, 是不可能找到房地产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当房价脱离了大多数居民的购买力时, 需要由政府提供保障的居住需求就有可能超过住房供应量的60%, 而政府从高房价上所获得的卖地净收入, 不足以支持政府为60%的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 因为随着房价的增加, 土地的拆迁成本也水涨船高, 土地财政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扣除飞涨的拆迁成本后的净收入, 远远赶不上保障性住房需求增加的速度、赶不上保障性住房所需土地拆迁成本增加的速度。把房地产看作一个内循环系统, 与高房价组合在一起的保障房大量供应, 是一个效率低劣、入不敷出的系统结构, 它自身不能实现连续的良性运转。2011年住建部提出的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 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即使开工了1000万套, 也不可能按期竣工。政策执行的结果只能是各级政府的债台高筑或弄虚作假, 它不能成为房地产的解决方案。

三、自住性商品房应成为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主体

要想使我国的房地产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为高价商品房搭配政府投资的大量保障房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必须为房地产选择新的突破口, 这就是让普通商品房的价格下降到大部分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能够接轨的水平, 使绝大多数居民都可以通过商品房市场获得与自己的购买力相适应的住宅, 政府只需要对占人口数量15%以下的低收入人群提供帮助, 高收入者亦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高端商品房, 而炒房者也能在受到管制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房地产投机, 但他们的炒房行为不能涉及用于自住的中低端商品房, 这才是良性发展的房地产结构。这个结构能否形成, 取决于房价能不能降到老百姓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计算表明, 这个目标完全能够靠下列手段来实现。

1.政府将房地产的关注点从需求端转向供应端, 明确地将70%的住宅用地规划为自住性低端商品房, 并规定此类商品房只能发放自住性房产证, 只能用于自住, 不能用于交易, 由于特殊情况必须交易时, 也只能将产权转让给让政府, 并按照原值减去折旧作为计价标准, 卖房者没有一分钱的赢利空间, 从而建立起以自住性商品房为主流的房地产新体系。

2.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 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能够买到自己买得起商品房, 因此, 各级政府的规划部门都应该为降低房屋建造成本而进行土地规划, 尤其是在我国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的条件下, 更应该在规划时尽可能的提高容积率。目前一些城市城中村的建筑物容积率已经高达5甚至6以上, 根本不符合居住小区设计规范, 但数百万人却居住在这里并幸福地生活着, 这说明低成本的居住条件对于广大中、低收入者来说还是要比居无定所、胶囊房、合租房要好得多, 因此, 政府规划部门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普遍调高中低端自住性商品房小区的规划容积率, 再加上此类商品房不能进行二次交易, 投机被逐出场外, 其价格就会大幅度下降, 降到大部分老百姓能买得起的程度, 不仅会大量节省土地资源, 还使政府兴建保障房的负担大幅度减轻, 这才是房地产良性发展的解决方案。

3.将大部分住宅用地规划为低端自住性商品房, 所强调的是此类商品房不能通过交易而获利, 这不仅防止了炒房者的介入, 成为非投机性住宅的净土, 又由于其供应量占到了住宅供应量的60%以上, 就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满足社会需求, 形成供求平衡, 甚至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到那时, 就可以适当放开购房者的门槛, 在保证首套房优先购买权的情况下, 允许居民购买第二套甚至第三套不可交易的商品房并允许出租, 这就为城市流动人口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租房房源。这样就形成了与多样化的需求相适应的多样化供给, 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对中国来说, 要想有一个健康、安全并充满活力的房地产, 最重要的原则不应是限制购买, 而应该是大部分住宅不允许通过买卖转手来获取利润, 这部分住宅既包括政府兴建的保障房, 也包括大部分规划容积率较高的商品房, 它们应该占到住宅供应量的85%。只有剩余的15%高档住宅, 可以成为自由买卖的奢侈品或投资品。在这样的体系中, 大部分居民的住房需求和实际购买力就决定了商品房的价格, 不仅用不着政府去干预, 房价也涨不到哪去, 而且由于绝大部分居民都可以买到自己买得起的房子, 期待政府帮助的需求就只占很少部分, 政府建设保障房的负担就大大减轻了, 住房问题将不再是令政府头痛的问题了。同时, 富人和投资者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也可以在市场上找到货源, 与以往的区别仅仅是这部分购买力被严格地限制在自己的范围内, 对法定的自住房再也不会产生挤占、绑架和干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在这个新体系中, 已经不可能催生出非理性的购买冲动, 当大部分住宅都只能居住而不能囤货谋利时, 就不可能出现一边是全民炒房、“鬼城”频现, 另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的情况了。 (来源:人民网2011.3.11张彩峰)

关于改革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建议

宗庆后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 我国对城镇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改革, 逐步建立起土地有偿、有限期、可依法进行交易的有偿使用制度, 土地“招拍挂”制度更是成为主流的土地供应政策, 而且实行的是谁价高谁得的政策。我们也应当看到, 现行的土地“招拍挂”制度造成了房价猛涨, 工业实体经济投资减少等问题, 有必要加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

一、现行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存在的问题

1.将商品房土地市场完全市场化, 在土地供需矛盾以及各种资金推动的双重作用下, 土地成交价格快速上涨, 显着提高了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 推升了商品房市场价格的过快上涨。当前, 高昂的房价已经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 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更超过了普通百姓收入的增长速度。在许多地方, 特别是在各大中城市, 普通市民要购买一套房子, 可能需要不吃不喝工作几十年都买不起, 这种现象严重脱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一定程度内造成了社会矛盾突出、人才大量流失等严重的社会现象。

2.巨额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额的预算外财政收入, 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象。权威数据显示, 2010年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成交总额为2.7万亿元, 同比增加了70%, 许多地方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50%以上。这就造成了许多地方政府花钱大手大脚、热衷政绩工程、投资效率低下、乃至腐败现象频发的弊端。更为严重的是, 如果地方政府过惯了花“土地钱”的日子, 一旦出现土地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减少的现象, 就有可能出现政府的财政危机。

3.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除了给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所造成的消极作用以外, 还给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其他一些不利影响。首先, “招拍挂”制度吸引了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的其他领域流向房地产行业, 造成企业不安心、也不甘心从事其他行业的实业发展, 地方政府则不愿意供地发展其他实体经济行业;其次, 工业用地价格的飙升, 也加重了企业经营的负担, 造成许多中小企业拿不到地, 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再次, “招拍挂”制度造成房地产市场投机泛滥、炒房盛行, 一方面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住房, 另一方面却出现大量住房闲置的现象, 从而带来引发金融危机的隐患;最后, 高额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带来的高额拆迁补偿, 刺激了部分被拆迁人不劳而获的心理, 既养了一批懒人, 又引发了大量的拆迁矛盾, 不利于社会稳定团结。

二、改革现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建议

首先, 应当在坚持“招拍挂”制度的前提下, 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不应片面地强调“价高者得”的标准。在工业用地领域, 应当依据国家和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区分鼓励行业和限制行业降低或者提高供地门槛, 并详细列明拟建工业项目的税收、环保等指标,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确定标底价格;在住宅用地领域, 应当强调住宅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功能, 要进一步明确对企业资质要求、土地用途、规划方案及有关配套指标的公示要求, 合理确定标底价格, 科学合理评标。

其次, 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招拍挂”过程中的公开化力度, 确保公平公正。土地“招拍挂”的全过程, 应当始终置于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 同时要强化评标机构的建设, 加强评标机构人员组成的合理性, 并做好评标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对于多个竞标者符合中标条件的情况, 应由评标小组综合投标价格、设计方案、竞标者资质和声誉等多方面条件, 确定最终的中标者, 同时须将中标理由详细向社会公布, 接受监督。

最后, 对于违反投标承诺, 未按约开发土地的行为, 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通过收取违约金、收回土地以及取消竞标资格等手段, 确保招投标行为和开发行为的严肃性, 保护相关利益方的权益。 (来源: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网2011.2.28刘洋)

“短命工程”何时止?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出台公共投资法

九三学社中央

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工程量最大的国家, 每年约20亿平方米, 但这些建筑工程的寿命却令人担忧。为此,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 在“十二五”期间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短命工程”治理。

2007年2月12日, 投资2.5亿元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在使用了18年后拆除;2009年2月20日, 于1994年建成的沈阳夏宫在2秒钟内被炸成一堆瓦砾, 该工程投资2亿元, 仅营业5年;2010年3月, 于2001年1月1日落成的海南省海口千年塔开始拆除, 该塔高131.101米, 耗资3000多万元……近年来, “短命工程”在全国各地频现, 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利益驱动是‘短命工程’频现的根本原因。”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指出, 2009年住建部对全国30多个省份的90多个城市中的180多个建筑工程进行了住宅工程品质检查, 结果显示96.1%的建筑工程合格, 这说明“短命工程”频现并非全部是质量原因。

九三学社中央分析认为, 一方面, 近些年土地价格快速上涨, 土地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据了很大比例, 在强大的利益诱惑下, 地方政府更有决心对新建筑“痛下狠手”;另一方面, 有些官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 大搞形象工程, 在这种政绩观的指导下, 拆旧建新、拆新建新比比皆是, 城市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是造就“短命工程”的直接原因。

为此,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 出台公共投资法, 规范公共投资行为。对公共投资的范围从法律上予以界定, 对公共投资的程序要用法律予以确定, 对项目进行后期监管, 对使用年限从法律上予以确定, 避免“短命工程”。同时, 重视规划, 力求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 严格执行已批准的规划, 避免朝令夕改。

九三学社中央还建议, 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对决策失误、监管失职, 导致建筑“短命”, 造成重大资源环境浪费和社会财富损失的行为, 视损失程度和责任轻重, 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并对责任的认定、追究和处理等, 进行公开监督。 (来源:新华网2011.3.11崔静, 舒静)

关于建议普及生活废弃液体有机物污染环境社会教育的建议

邢克智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农学院院长)

“十二五”规划纲要 (草案) 中明确提出, 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对此,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农学院院长、西青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兼) 邢克智表示:“我们目前对工业企业的减排比较重视, 但忽视了人们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注意都在污染着环境,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我建议, 应该普及生活废弃液体有机物污染环境的社会教育。”

邢克智代表介绍, 生活中废弃的液体有机物是生活污

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喝剩下的牛奶、啤酒, 吃剩下的酱油、菜汤, 淘米和刷锅的剩水等。有机物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中的各种不同的有机物有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要进行生物氧化分解, 需要消耗水中溶解氧, 从而导致水中缺氧, 危害水中动植物的生存;同时会发生腐败发酵, 使细菌滋生, 恶化水质, 破坏水体生态环境。

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厨房、洗衣、沐浴和盥洗等污水, 亦称"灰水", 其排量占污水的75%~80%;另外一部分为粪便水, 亦称"黑水", 属于重污染水, 在住宅用水中占20%~25%。生活污水中, 厨房污水量虽然只占污水总量的5%~10%, 但污染物量却占总量的40%左右, 而且各时段的水质水量有较大差异, 具有明显的间歇性。

厨房废水主要是各种废弃的液体有机污染物, 包括淘米水、洗菜水、餐具的洗涤用水、以及倾倒的液体食品 (包括牛奶、饮料、豆浆、酒类等) , 污水中的主要有机物是碳水化合物 (糖类) 、蛋白质、脂类在水解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态、胶体态和颗粒态物质, 特别是含有大量的对水体污染较严重的油脂和表面活性剂成分 (洗涤剂) 。其特点是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含量高, 易腐败, 一般无大的毒性。厨房的排污量大的原因在于, 人们在做饭、清洗时将很多残渣扔掉, 还会倾倒大量喝剩的液体饮料。喝剩下的牛奶、可乐, 吃剩下的酱油、菜汤, 淘米和刷锅的剩水, 它们如果进入水体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而造成环境的污染或增加污水处理的负荷。

邢克智代表认为, 环境保护还应从娃娃抓起, 环境意识的提高必将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在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已将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知识作为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内容。因此通过对生活中所废弃的液体有机物对环境污染程度的教育, 可以使人们对环境保护有量的概念, 树立食品食用后才是食品, 如果丢弃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新理念, 使全社会都明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重要意义, 从而引导、影响和改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行为, 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为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做出贡献。

邢克智代表对于如何普及生活废弃液体有机物污染环境社会教育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1. 国家或机构层面的对策建议

(1) 国家立法机构应该在环境保护的综合法或单项法中补充生活液体废弃物减排的相关条款;政府部门也应制定相关的条例或规章制度。

(2) 加强宣传媒介对生活液体废弃物污染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宣传报道, 可以通过电视上的公益广告、报纸上的专栏知识、互联网上的专题网站等形式向全民普及生活液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节能减排的知识。

(3)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相关课程, 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图书材料使中小学生掌握减排生活液体废弃物的相关知识。

(4) 科协、环保等相关机构应该定期举办科普活动, 可以发动环保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和家庭, 借助条幅、展板、宣传单、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强生活液体废弃物减排的相关知识。

2. 家庭层面的对策建议

(1) 对于饮料、酒类等液体食品, 应该喝多少倒多少;即使有剩余也不要倒进下水道, 应该妥善保存 (比如放在冰箱里) , 可以下次接着饮用。

(2) 厨房洗涤、卫生间洗浴使用洗洁净、洗发香波等洗涤用品时, 应该坚持适量的原则, 大量使用会造成对水环境的危害。

(3) 食用油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严重, 烹调后的食用油应该回收下次接着使用;即使不能继续使用也应该妥善处置 (比如回收到专门机构或部门) , 绝对不能倒进下水道。

(4) 对于剩菜剩饭, 可以储存在冰箱中下次接着食用;或者用来喂宠物;也可以将剩菜剩饭填埋到花园的泥土里依靠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自然降解。

(5) 淘米水、鱼缸换出的水不要倒进下水道, 可以浇花或浇灌花园菜地等。

(6) 餐具上残留的剩汤或油类物质, 可以先用纸巾擦拭干净然后再清洗, 擦拭后的纸巾分类回收利用, 以减少污染物质向水环境的排放。

(7) 厨房中产生的排水含有较多的食品等颗粒物, 进入水体后会危害水环境, 应该首先进行固液分离 (人工沉降或使用下水道筛网) , 防止有机物进入下水道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来源:人民网2011.3.13张彩峰)

关于加强住宅信报箱建设的提案

王树明

(全国政协委员)

加强信报箱建设, 是国家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的实际需要, 是公民享受邮政普遍服务的客观要求。信报箱是城镇住宅楼房的配套基础设施, 承载着用户接收邮件、报刊的功能, 是公民实现基本通信权利的重要条件。为实现城镇居民楼信报箱的配套建设, 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对城市住宅楼房信报箱建设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但是,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城镇住宅楼房信报箱建设总体上落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更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致使用户不能享受到国家规定的邮政投递服务, 直接损害了公民的通信权利。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 全国城镇居民楼按户设置的信报箱覆盖率约为38.14%, 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城市人口通邮需要极不相称。

当前信报箱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新建居民楼信报箱安装率明显偏低。2010年8月, 国家邮政局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新建居民楼信报箱设置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省会城市新建居民楼信报箱安装率仅为47%, 其他城市新建居民楼信报箱建设更加薄弱, 有的信报箱建设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城镇旧有居民楼信报箱需要更新、补建的任务十分艰巨。据初步统计有60%多的已建居民楼需要补建信报箱;另外, 在已安装的信报箱中因材质老化、规格过小、破损等因素影响, 达不到安全使用要求的也急需更新改造。

信报箱的严重缺失, 不但极大影响邮件、报刊投递的及时与准确, 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住宅楼房设置信报箱看是小事, 但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此, 根据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 加强城镇住宅楼房信报箱建设, 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利, 满足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

1.新建城镇住宅楼房要按标准要求安装信报箱。要把信报箱建设作为新建楼房竣工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未安装信报箱的新建住宅楼房不能按商品房进行销售。因房屋维修、改造等需要拆除信报箱, 施工单位应协商信报箱用户和邮政部门同意后, 由施工单位提供临时通邮设施, 以保证施工期用户通信的需要。拆除的信报箱要与该施工项目同步复建, 复建后的信报箱要符合标准要求。

2.要多渠道解决城镇旧有住宅楼房信报箱补建问题。对城镇旧有住宅楼房信报箱的补建, 可借鉴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等地的做法, 补建资金采用“三个一点”的方法予以解决。即:政府出一点 (50%) 、产权单位 (人) 出一点 (30%) 、邮政企业出一点 (20%) ;城镇旧有住宅楼产权不明确或长期没有物业管理的, 可采取财政出资的方式分期分批予以解决。

篇14:聆听幸福作文

幸福心声之——我愿意

当世界的浮华都涌在面前,唯有心是最诚实的评判。心时代,请倾听心的声音,信任心的判断。心知道,我愿意,与你共度一生。

周大生珠宝愿用本季最新系列——“心时代”钻饰系列来为您的心声注入幸福的力量。愿周大生珠宝“心时代”系列能够伴着空气里的幸福因子,用心聆听每一对有情人的心声,传达每一份“我愿意”的心意,见证每一份坚定的承诺与幸福。

TIPS

周大生“心时代”设计理念

与“心时代”概念相合,新品系列最大特色在于以心形为主要设计元素。在设计师的巧思下,心形符号分别于各个不同的角度呈现,为每一个“我愿意”的爱情故事,打造独一无二的珍贵信物。它们或以时尚精致的设计,配合璀璨夺目的珠宝,珍藏起浪漫美好的时刻;或以简洁大气的造型,如星光流转的小钻,闪烁简单纯粹的幸福;或以永不过时的典雅,加之精雕细琢的工艺,铭刻爱情的永恒。每一个爱情故事的形式或许不同,但是“我愿意”的幸福心声却始终不变。

周大生珠宝“心时代”系列之“我愿意”钻石戒指

周大生新品“我愿意”象征爱情的独特心形美钻,经过精细的打磨,焕发出最迷人的火彩;而密镶小钻的辉映,更让美钻在指间璀璨夺目,仿佛与心灵相通般,在每一个切面都折射出浪漫心声。

周大生珠宝“心时代”系列之“心相随”钻石对戒

周大生新品“心相随”,玲珑剔透的钻石在恋人勾起的无名指间互相呼应,闪耀夺目光辉。而凹位喷砂工艺的巧妙使用,在戒环上刻画出两颗素净心形,在丰富寓意之余,更添一份时尚与灵动气息。

周大生珠宝“心时代”系列之“沁心”钻石戒指

周大生新品“沁心”,别出心裁地以两侧心形高高托举明亮钻石,造型简洁舒适,就像最纯粹的爱情,简单明了,却处处用心。

周大生珠宝“心时代”系列之“心晴”钻石戒指

周大生新品“心晴”,设计风格清新明朗,全抛光的底座和镂空爪镶,让钻石最大程度地展现亮眼火彩,让所有的心动与爱恋,化作晴空里最闪耀的一颗星,安然于恋人指间。

周大生珠宝“心时代”系列之“明眸”钻石挂坠

四瓣嵌满小钻的“花瓣”,层层围绕中心主钻,勾动灿然夺目的火彩,周大生新品“明眸”,如同她明亮的眼眸,带着古老的魔法,让人迷醉其中,悄然开启爱情之旅。

幸福心声之——走下去

或许我们会受到来自外在的种种诱惑和束缚,或许我们会时常淹没在对物质的占有和他人的评价中,但只要回到自己内心,便可以发现,我们要的一直在心里,它如铂金般不变纯白,如钻石般永恒纯净,不受世事纷繁的侵染。“心知道,我愿意与你走下去”成为恋人间最纯粹美好爱情的蜜语。

爱情的魂灵永恒不变,变化的是你我一同携手走下去的历程,不管是第一次的“心弦”跳动,还是第一次“倾心”定情;不管是与你“醉爱”于“蜜恋”中的甜蜜,还是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的“执爱”与“依恋”的誓言。周大生珠宝“心时代”系列,将用璀璨与灵感之光,鉴证爱情的缤纷炫魅。

TIPS

周大生珠宝10月缤纷优惠

上一篇:工程监理总监个人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放假,开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