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作文

2024-05-26

聆听作文(共14篇)

篇1:聆听作文

聆听雨声

眼看天由蓝变灰,乌云遮住太阳的光茫。灰蒙蒙的乌云被镶上了金边,光芒四射!

慢慢的,金边隐去,天空一片黑,阴森恐怖。哗啦啦--大雨倾盆而至,像老天爷泼了一盆水,又似瀑布般一泻千里。好大的雨啊!这大雨,又使原本恐怖的气氛增加了几分。整个世界像一座漆黑的城堡,十分诡异。我手捏着窗帘,咬着牙继续“赏雨”。渐渐地,倾盆而下的瀑布变成了断线的珠子,直往下落,仿佛还能听见掉在地上的“砰砰”声。断线的珠子就一直这样持续着,持续着——构成了一道美丽晶莹的雨帘。“滴滴答答”珠子下落的慢了--慢--又成了蒙蒙的细雨,细腻柔和,没有了“瀑布”的剽悍,没有了“珠子”的骄横,有的只是母亲的抚摸般的温柔。我走出家门,漫步在这细雨之中。

细小的雨点拍在我的脸庞,丝丝清凉,点点凉爽。蒙蒙细雨飘逸的下着,随风飘荡着,轻盈并且美妙。下着下着,雨,停了,天空渐渐明朗起来,太阳又露出了笑脸,散发出刺眼的光芒!

聆听雨声

朋友,你可在阳台上边呼吸新鲜空气边听雨,每个季节的雨都在诉说。

春天,雨是轻轻悠悠的,“滴答,滴答”,像一曲无字的歌谣。一滴滴贵如油的雨滋养着万物。如果你细心,会闻到春雨的气息。那是一种类似西瓜的味道,也许春姑娘为了唤醒那些“懒虫”才散发出的吧!春雨,它洒大地上,细润着土地。“啊,新芽!”我惊呼起来。春雨原来在诉说:大家别怕,有我,寒冷就不敢来了!春雨,预示着炎热的到来。

夏天,大雨倾盆。也许是玉皇大帝都受不了炎热,便命令马上下雨。瞧,刚刚还是晴空万里,随着一声旱天雷,乌云笼罩,下起了倾盆大雨,不时在天空划过几天闪电,像是要把炎热撕裂!“噼里啪啦”像是天上的一只摇滚乐队在演奏。呵,没下一会儿,太阳又出来了,这时别提有多凉快了。夏雨豪爽的性格使我们措手不及,想下就下,唉,天气预报也说不准。夏雨仿佛在诉说:哈哈,小朋友们,快去买根冰棍吧!夏雨让玉皇大帝不开心了,便带来了凉爽。

秋天,雨是绵绵的,不时带来一阵凉爽的风。“沙沙、沙沙”,像是在叙说它悲愤的人生。轻而缓,像是接受了它悲苦的人生。每一滴秋雨,都是秋的眼泪。它唱哭了植物们,植物们听这声音,为它伤心,枯萎死去,只有菊花,它绽放在秋,它们仿佛有着同样的经历,对痛苦的人生而愤懑。菊花凋谢了,秋,惆怅地离去,便带来了寒冷。

冬天,雨像雾一般,飘在空中,凄婉迷离。风是它的朋友,冬不忍心将寒冷带给大自然,但是这是它的天职,风便将寒冷带给了人们。它使劲儿吹啊,吹啊,把家家的窗户上都留下了寒冷的结晶——霜。它替冬愤怒,让人们知道全球变暖给冬的痛苦,便哭了起来。冬也愤怒了,下起了雪。

听完了四季雨的诉说,我对大自然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要知道,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聆听雨声

“又下雨了”我自言自语道,百般无奈地望着玻璃窗外一道道滑落的雨痕。听着窗外细微的雨拍打着屋檐,是那样微弱,又是那样连续不断。我撑起一把伞,独自向老巷走去。

细雨朦胧,百万条雨丝笼罩着整条老巷,显得是那样神秘。深邃。雨拍打着屋檐的搁板,发出“咚咚”的响声。这条老巷已经很久了,如同一位历经风霜的老人,守望着这座村庄,风雨依然。因为村里经济发展,把村里的平房全盖成高楼,连房前的地板都是五颜六色的。雨顺着墙边滑落到地上,形成一个个小水潭,红的,蓝的,绿的,惟独找不到原来那独特的清澈感,除了老巷。因为老巷偏僻所以没有重建,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气息。在这座村庄所有的回忆,都可以在老巷找到。两旁闪烁的霓虹灯,有些刺眼,使我不得不快步走进老巷。

雨稍稍大了点,拍打着我的伞,‘叭叭“声在耳边萦绕不断。一直都很喜欢这条老巷呢!看着墙上早已与雨融合的青苔,踏着脚下凹凸不平的石板路。雨滴在地上,是深沉的,雨滴落在小水潭上,是轻快的吗?整条老巷,演奏着深沉的哀乐。他亦在为老村庄的改变而惋惜,是天上的雨在老巷的墙上缓缓滑动发出的“嘶嘶”声吗?那是一位老人的眼泪正在填满他脸上皱纹的声音啊。雨的滴落,在老巷里听起来是那样清晰,却又是那样低沉沙哑。巷外的车声,已经听不见了,只有雨声,在着空寂的老巷里徘徊着……我撑着伞,细细聆听着雨声,倾听着老巷低沉缓慢的诉说。

经常来这里,尽管这条老巷不长,但至少在这里,在此刻,无喧闹的车声,无刺眼的灯光,无浑浊的气味,只有被雨冲刷后青苔的清新,这是属于老巷的气味:只有雨滴落的声音。雨敲击着石板,“咚咚”的深沉,那是老巷的诉说,雨跌落在墙边,沙沙的缠绵,是老巷的呢喃。我站在老巷里,聆听此刻的雨声,这般不舍,这般惋惜。我撑着伞,作为他唯一的听众,我细心地聆听着。

走到老巷的尽头,雨停了。我收好了伞,巷外,繁华继续,巷内,是否雨声依然呢?

篇2:聆听作文

聆听自然之声聆听自然之声小学作文

你,神奇的大自然,无处不在,却又让人人难以寻觅。所以,我时时刻刻用心听着你的声音。 清晨,一颗露珠从叶尖滑落,一颗小树苗破土而出,一阵清凉的`风拂过水面------那是你吗?一串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的美妙音符,悠扬,舒畅。 远处,隐约传来了一声鸟鸣,蝴蝶“啪啪”地扇动着翅膀,地上的小蚂蚁他这小碎步匆匆离去------那是你吗?那若无的轻微的声音,悦耳,动听。 狂风怒吼着,带着风沙呼啸而过;海浪咆哮着,汹涌地冲破堤岸;火山爆发了,炽热的岩浆吞噬一切;地震了,山崩地裂------那是你吗?多磨雄壮!就像一曲充满激情的交响乐,气势浩荡。  是你!我这才发现,你不在令人难以寻觅。你是露珠,是鸟鸣,是火山,是海浪------是一切的一切。 是你,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是你,让这个世界不再冷清;是你,让这个世界富有色彩!我为你的千变万化而感到惊奇,,也为拥有你而感到骄傲!“哗”,一片落叶飘进我的窗口。那是你吗?

篇3:在聆听中提高作文水平

那么, 该如何走出这条死胡同呢?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得好,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要有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资源,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笔者作了一项调查, 结果发现, 他们大多热衷于听音乐, 谈论起音乐滔滔不绝。那么, 作文教学能否与音乐相结合呢?

首先, 文学与音乐同源。文学与音乐是同时产生的艺术样式。这可以从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谈起。《诗经》时代, 所有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诗经》

句话的作用: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 ‘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 ‘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 ‘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前者‘租借’25年, 后者‘租借’99年。”

这类发散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 自然教辅资料也派不上用场, 同学们只能调动各自的能动性, 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解读。这一自由发挥的过程中, 生发出好多令我出乎意料的精彩片段:

“这部分内容描写了中华民族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为后文写邓稼先为祖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做了铺垫。”

“这四个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列举了1898年列强侵华的罪行, 叙述了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之后, 屈原、宋玉等人所创作的“楚辞”就是楚国歌曲的唱词。唐诗、宋词中, 很多诗词也都是可以传唱的。因为诗词本身要求有节奏感和声律美, 也就是要求有音乐性, 而音乐中的歌词本身就是文学作品。

其次, 多元智能理论是作文教学与音乐相结合的理论基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 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等八种相对独立存在的智能。这一理论告诉我们, 为了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可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放松心情, 在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 从而达到用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目的。

再次, 《新课程标准》为作文教学与音乐结合提供了科学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

“本部分共四句话, 每句话都独立成段, 突出强调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罪行。”

“文中的‘租借’一词加了引号, 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勾勒了列强的丑恶嘴脸。”

“每个自然段中均运用了‘强占’和‘租借’这一组词, 列强明明是‘强占’, 却美其名曰‘租借’, 两个词语形成鲜明的对比, 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四个段落中, 地点、时间列举得准确、具体, 百年前的屈辱史留给人们的是切肤之痛, 是心灵深处的深深烙印, 令人记忆尤为深刻, 描写极其细致准确。”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

(责任编辑:张欣) 课程的资源。”这里特别提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话题, 而音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谈论最多的话题, 让作文教学与音乐相结合是新课程标准中这一观点的大胆实践和创新。

那么, 怎样让音乐完美地融入作文教学, 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聆听中慢慢提高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用音乐为作文课创设情境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要想写得好, 首先得“动情”, 也就是要学生有充沛的感情。而音乐长于表达感情, 也最容易触动听者的情感, 引起听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 在我的作文教学中, 常常用音乐作为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亲情类作文教学时, 我用韩红演唱的《天亮了》这首歌导入, 悠扬的乐曲伴随着感人肺腑的故事, 让很多学生听完音乐之后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是单纯的语言说教永远也达不到的效果。“动情”之后, 让学生谈感悟, 有的学生说:“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始于我们出生, 止于他们离世, 是人世间最长久、最珍贵、最温暖的爱。”是音乐让他们领会了亲情的内涵。在之后的写作环节中我又播放了《母亲》《念亲恩》等歌曲, 使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之中。有的学生生动地描写出了亲情的小细节:“终于, 我平安地做完了手术。本想母亲应该休息两天了, 可是, 深夜里, 睡梦中的我却被哭泣声惊醒。只见母亲在床边坐着, 紧握着我的手, 贴在她的脸上, 手里拿着棉球沾水轻轻滋润我干裂的嘴唇……泪水顿时浸湿了我的眼眶。”看着他们写出的一段段关于亲情的小细节, 我被深深感动。原来看似大大咧咧的他们对父母的感情竟也如此的细腻。他们能把这些写出来, 不能不说是音乐的功劳。

二、利用歌词内容为学生的写作打开思路

面对一首悦耳怡心的歌曲, 我们总习惯沉迷于优美婉转的旋律, 却极容易忽略歌词。殊不知, 作为歌曲传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歌词也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那美, 是属于文学的, 当然也就可以运用到作文教学当中。

在中考总复习时, 为了能让学生对中考古诗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也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多一些古典的气息, 我设计了一堂作文课, 以“我最欣赏的古代作家或诗人”为话题。在写作之前, 为了打开写作思路, 避免把作文写成人物简介, 我精心选择了几首歌曲, 有《但愿人长久》《寂寞沙洲冷》《床前明月光》《月满西楼》等。这些乐曲中歌词的内容不仅帮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 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许多。如写苏轼, 有的学生写道:“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吗?是‘把酒问青天’的饮者吗?是‘十年生死’痛苦难忘的痴汉吗?”写李白, 有的学生写道:“你, 伫立在床前, 望着窗外的明月, 是在回忆吗?回忆‘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往事吗?是在思索吗?思索明朝是‘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抑或是‘散发弄扁舟’呢?”歌词中涉及的古诗词名句及典故被学生信手拈来, 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不仅打开了思路, 也为文章增添了几许古典气息。

三、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用以表达人们的感情, 反映社会生活。贝多芬称它为“人类精神的火花”, 通过它, 人们可以产生无限的遐想, 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常用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在爱国类作文教学时, 我在整堂课上反复播放着《苏武牧羊》《出塞曲》《精忠报国》《满江红》这几首乐曲, 并让学生边听边根据歌词和曲调进行想象。有的学生说, 他想到了苏武在北海忍饥挨冻仍坚守报国信念的英勇气魄;有的学生说, 他想到了漫漫大漠中昭君举目无亲、泪眼婆娑, 但对家国的热爱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与寂寞;还有的学生说, 他想到了岳飞在狼烟四起的战场上持刀纵横、踏破贺兰山阙的无敌英姿……听了学生们在欣赏完乐曲之后所说的这一句句关于爱国的话语, 我觉得, 音乐的叙述与文学叙述是如此相似, 学生们终于跳出了写爱国就写董存瑞、黄继光的小圈子, 能根据音乐展开想象, 把自己未见过的内容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是我对音乐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几点尝试。当然, 在实际的教学中, 并不是每节作文课都用音乐, 也不是所有音乐都适合在作文课上播放, 这还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从而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乐趣和美感的作文课堂。这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还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教学领域。

参考文献

[1]丁莉娟, 赵志昇.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话题作文“聆听”导写

请以“聆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文题,自定立意;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聆听”是一种生理状态,而所产生的效果则是心灵上的共鸣,以此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与“聆听”对应的就是声音,像风声、雨声、笑声、琴声、笛声、歌声、读书声等,这些声音直接或间接地出现,浸染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听觉的角度入手,写自然之声、生活之声或艺术之声。比如,将题目拟成“风声”“花开有声”“琴声”“美妙的乐曲”等,将情感寄托于某种声音,或追忆往事,或憧憬未来,或赞美生活……总之,要先明确“聆听”的对象,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行文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声传情。聆听不仅是个动作,还包含了一片深情。行文时,要围绕“声音”抒怀,表达心声,释放激情。大自然千姿百态,认真聆听,风声、雨声、雷声、蛙声、虫鸣……总有一种或多种声音停留在耳畔。如:“春日,阳光明媚,一场音乐会即将上演。先出场的是‘春天组合’,花仙子优雅美丽,一展它动人的歌喉。接下来出场的是‘昆虫乐队’,金蝉尖尖的叫声被悠扬的歌声所代替,蝈蝈吹响略显沙哑的‘萨克斯’……”大自然是一个扩音器,以声传情,让人在感受生命之美的同时,去讴歌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2.以声叙事。声音不是孤立存在的,而要将其融入一定的故事中,才能更入情。以“聆听”为线,记叙事件,表达某种情感。叙述时,可先交待事情的结果,再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也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与之相关的人物或细节。以“雨声”为例,先描绘雨景,聆听雨声,由此进入回忆,追述一件或几件令人难忘的往事,突出亲情、友情对人生的影响。例如写雨天爸爸在馬路上疏导交通,写妈妈雨天在路边出摊卖东西,写自己在雨天受伤,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将“雨声”由现在引到过去,通过倾听推动情节发展,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3.以声写人。我们可选取盲人依赖“有声”,聋哑人只能直面“无声”而生活的题材,表现人情冷暖,抒写生活悲欢。以“听听那琴弦的声音”为题,可以这样写:“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对面的窗子里就能传来优美动听的小提琴声,此时,我会静静地聆听。那琴声像一缕春风拂过心间,带走了我的浮躁与焦虑;像一股清泉浸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感到无比惬意。循着那琴声,我去寻那位拉提琴之人,却发现她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小姑娘……”接着,可以叙述发生在小姑娘身上的故事,失去了双眼,但她仍乐观面对生活,在琴声里寻找快乐,在拉琴中修补人生。通过“琴声”,引出一个与生命顽强抗争的小姑娘,在她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听”的对象概念化、抽象化,比如“青春的声音”“历史的声音”“哲学的声音”……这些“声音”虽然有点儿笼统,很难把握,但若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更容易写出特色。以“青春之声”为例,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感悟青春,也可以借鉴成功人士的“青春箴言”谈理想、奋斗等。比如:“青春的声音是激昂的,就像山间的瀑布,呼啸、奔腾;青春的声音是急促的,它是一本仓促的书,若不仔细阅读就会错过精彩的部分;青春的声音是欢快的,如同赞歌,需要细心品味……而且,聆听也是一种做人的艺术,值得每个人去细细研究。”

【学生佳作一】

篇5:聆听自然作文

—题记

这个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婴儿一落地,就发出对这个世界第一声赞叹—啼哭,预示着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享受和感觉“绚丽多姿”的人了。今后的十几年、几十年你都将无时无刻不在聆听这个世界复杂、绚丽的声音,难道你不觉得耳朵也开始承受不了?也耳不暇接吗?如果你已经开始有了这种感觉,那不妨试着聆听一下大自然的声音,开始享受大自然那天籁般的歌喉吧!

去过海边吗?那是一个值得你去的地方,因为那是一个聆听大自然唱歌最直接的现场,同时也是音响效果最棒的地方。坐在海边,心里没有任何思绪。闭上眼,用耳朵去听海、感受海!听海浪拍击堤岸,那种宏伟、强烈的节奏是对心灵最大的冲击。这种心声涌进你的耳朵,洗清了你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的那种杂乱的声音……渐渐地,你还会发现,随着海浪拍击的强弱起伏,你的心也会随之开始起伏澎湃、随波流动!因为你已经融人了大海。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歌声已经美妙得出神人化了!这是大自然的交响曲!是对生命的讴歌!

初春的下午,天空下起了一阵小雨。娇小玲珑的雨滴一滴一滴地落下。雨点悄悄来到地面,叮叮咚咚;雨点在世界任何一处唱歌,叮叮咚咚。雨点落在树叶上,树叶变得绿油油的;落在人们的衣服上,衣服变得湿流流的。雨儿成群结队地从云上跳下,围着圈,唱着歌: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有人说:“自然是伟大的艺术家。”她的歌声有好多好多,但共同之处就是:自然的歌声都是不加修饰,是最最原始的。其实,还有许多自然的歌我们并未听过,也从未去发现过。我想:如果到了某一天,人类能够听尽所有自然的歌,那么这一天,自然就成了我们真正的朋友。

篇6:聆听自然作文

我是一只小松鼠贝贝,我的家住在一片绿树环绕的森林。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近,柳妈妈换上了新衣。春风拂过,从树枝落下几片或绿或黄的树叶,忽上忽下,犹如几只彩蝴蝶,有几只竟调皮的“跳”入水中,溅起圈圈波澜,小溪像是被惊着了般,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瞧!这迷人的仙境中,在那片草地上有些许草儿被折弯了腰,但也更添加了一丝生气。原来是松鼠贝贝和狐狸玲玲干的好事。

终于,在妈妈的叮嘱下我出门了。她经常对我说:外面有一种生物叫人类,长得高达奇怪,四个爪子分别长着修长的手指,自私自利。伤害我们同胞,破坏我们家园。

这一天,我和玲玲蹲坐在森林边缘,听着大树爷爷讲述外面的故事。按耐不住好奇心的我缓缓伸出了前爪,玲玲奇怪地看着我。我挥开她的手,奋力的向前冲,冲向我期待向往的人类生活。这一刻,我冰封的心似乎开始得到了释放。

这便是我千思万想的地方——没有一棵树,天空像是被污水洗涤过的丝绸,柔软而不堪。不可忽视的,还有那又黑又圆的东西竟然比豹子哥哥跑得还快,有知道他可是我们森林的跑步健将。一切新奇的事物让我新奇不已。眨眼间,一切都像是被倒转过来了。一股恶臭冲入我的鼻子,一路来像是八爪鱼般粘着我,甩也甩不掉。

突然,一群比我大数倍的生物映入我眼帘,这大概就是人类吧,我张开前爪向他们挥挥手,展开自认为最美的笑容。看来他们并不懂我的意思,瞳中微带侵略,后腿隆起,刮起一股小旋风朝我冲来。一个后劲把我拖进森林,回头一看原来是玲玲,我不禁松了口气,这就是朋友吧不顾自身安危的密友。

还是自己家园好啊!忽然洁白无瑕的天空飘来几朵乌云,这自然并不能引起我的注意。一阵轰隆隆的机械声传来,我站在山腰上看着一棵棵树木被倒下;一只只同胞被抓走……取而代之的只有一栋栋没有生气的高楼。伴着黑夜我潜入他们的营地。在火架子上堆放这几片烤肉,香美诱人,一旁的猴兄弟不知怎的被“开膛破肚”了,我似乎感受到了猴儿的目光:不甘、愤怒、惊恐、无奈……我惊得叫出声来“吱—吱—”。人类贪婪地望向我,最终我还是被抓了,成为了他们的美味佳肴。

篇7:聆听自然作文

“因为种子正在悄悄萌芽、生长。你听,多美!”

这是一片辽阔的土地,有着晨光的天真和夕阳的娇婉。我常常跑到这里,只为倾听土地中微妙的细响。种子在酣睡吗?我小心翼翼将它放置在柔软的泥土中。在春天的日子里,它会很快发芽吧?青草在招摇,身着绿衣,它们的种子,应该也带着这一份爱玩的天性,所以才迫不及待张望着五彩缤纷的世界。

屏息,我将头贴近土地,衣服上沾染了清晨的露珠,有呼吸声在耳畔响起。我闭上双眼,静听生命之花绽放的声音。小草搔着我的脖子,细声道:“你听,多美?”

“为什么会眷恋微风?”

“因为风铃会奏响夜的圆舞曲。你听,多美!”

微风,不只有一点点,梦幻季节里的每一天,都有它的相伴。春来,它唤醒一冬的思念;入夏,它送来凉爽的宁静;秋分,它捎来诗人的愁绪;冬天,又步入梦的时光。

为了追寻它的踪迹,我爱上了风铃。每一次风精灵的来临,都会通过它事先向我打招呼。轻轻地振动,空气中的音波像流水般澄澈。我看到了风的样子,像风铃中的金属片相互撞击,灵动而富有朝气。风铃下的羽毛梳理着身姿,似清纯的少女。

而夜风来临时,风铃就开始奏响夜的圆舞曲,白雪公主跑出来,灰姑娘跑出来,小美人鱼跑出来。她们会在我耳边说:“你听,多美!”

“为什么会拾取阳光?”

“因为尘埃在阳光中自由舞蹈。你听,多美!”

时常会想起凡·高的《向日葵》——那种太阳的光芒,又会让我想到那一篇《不朝太阳的向日葵》。随之我仿佛看到在空气、阳光中跃动的尘埃。

微尘曾经很普通,但在我心中却不是,有明媚的阳光投在我的作业上,我看到了尘埃的飞扬,听到了它们那种欢快的笑声。

我伸手,指尖阳光倾泻。忽然记起一句话:伸手,朝阳光的方向,让指间阳光倾泻;闭眼,你就能看到天堂的模样。哦,是吗?我闭上眼睛,有轻微的喧闹声回响,是天使在游戏吗?她们说:“你听,多美!”

笔尖流淌下一时的感动。这一刻,生命在于聆听。

篇8:聆听音乐

总喜欢对着河风, 收集音乐经风带来的宁静。

总喜欢仰望蓝天, 贪恋从Jay的歌声里跳出的音符, 还有那萦绕在耳际的浪漫。

人的一生都在与音乐打交道, 从他降临这个世间的那一刻起。婴儿时期, 我们还不懂得去聆听音乐, 甚至连音乐是什么都无从知道, 但只要乐声响起, 她就会带给我们踏实。所以, 我们才会习惯在临睡之时, 听妈妈轻哼着《摇篮曲》, 慢慢入睡。

时间, 悄悄的从我的指尖滑过, 无声无息。长大后, 开始学会聆听, 感受音乐带给我的一切。

随着流逝的时间, 不知不觉中, 肩膀越来越沉重, 喘息声越来越急促, 心越来越疲惫, 人越来越落寞。于是, 我爱上了音乐, 渴望在音乐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个世界, 一个虚拟的世界:没有时间, 没有忧伤, 没有面具;只有旋转木马, 只有摩天轮, 只有快乐……

我贪婪地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安稳、宁静、浪漫与快乐, 试着不去面对那个令人疲倦的喧嚣尘世。这不是逃避, 而是心灵对生命宁静的憧憬。

也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 迷恋上了Jay的歌。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犹如一只只淘气的精灵, 不停拨动着我的心弦。它们挨个悄悄地对我诉说着音乐世界的欢快与忧伤, 神秘与唯美。

音乐, 可以让我哭得一塌糊涂, 音乐, 可以让我笑得地暗天昏;音乐, 可以让我神经质到不知所云!

我埋怨上帝, 埋怨她为何不赋予我音乐天赋或是一副动听的嗓子。但是, 我也感谢上帝, 感谢她赐给了我能够聆听音乐的耳朵与心灵, 让我能与音乐接触。我无法想像, 也不敢想像, 没有音乐, 世界将会是何等的沉寂, 我将会是何等的落寞。因为我的心告诉我:没有音乐, 生命也就没有了意义。

音乐的世界是纯净的, 每一次与音乐的接触, 心灵都如被清水洗濯般的明净, 那种体验犹如黑暗里的一缕阳光, 盈溢着希望。

让我们试着在落寞时刻, 聆听音乐!

篇9:聆听作文

【关键词】 作文课堂 尊重 聆听 鼓励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25-01

0

一、尊重是互动式作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基本原则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可见尊重是何等的重要。更何况偏远山区的高中生很多曾是留守儿童,他们自尊心强烈,在与人之交往互动时比较敏感,他们和外界接触相对少因而他性格相对内向,甚至会有点自卑。所以互动式作文课堂上师生进行互动的时要以“尊重”为基本原则。

(一)尊重学生性格差异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互动是难以开展的。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是开展互动式作文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进行师生互动的前提条件。

在一次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作课上,我先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触动自己心灵的事,一位女同学回答的声音太小,由于听不清她讲话的内容,其他同学开始窃窃私语。受到干扰,发言的女同学更犹豫,更不敢说,着急得脸都憋红了。这时我提醒其他同学尊重别人,安静聆听别人的发言,同时把自己的麦克风递给发言的女同学,解决了这个尴尬,互动也顺利进行。

有时会遇到性格外向又调皮的学生,在互动时他或许会故意岔开课堂上要讨论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能用言语来伤害学生,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尊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正确引导他们。在一次分享交流写作素材的作文课上,我给大家介绍蔡元培先生的事迹,可刚说了个“蔡”字,一位同学便大声说“菜市场”,引起哄堂大笑。我停下来,很平静地看了一眼那个同学,没有批评他,准备课后再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因为该同学是个爱面子的人,当面批评他,既可能伤害他的自尊心,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影响课堂教学进程。对突发情况的暂时冷处理不会影响互动的进行。

(二)尊重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

由于偏远山区学生在信息的接收方面相对的迟钝,知识面也相对的狭窄,在讨论时评类作文的时候,面对相对新鲜的观点,或者社会比较热点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开展讨论的时候会显得无所适从。在一次作文课上,当讨论当下的社会热点“抢红包的现象”时,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微信是何物,更不要说要他们对“抢红包现象”展开讨论了。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尊重理解学生这种知识水平的差别,在讨论前对微信和抢红包现象进行解释,不能一味地责怪他们,或者对他们不参与讨论进行批评,这样才能让互动顺利有序地进行。尊重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还要注意课堂内容的选择。选择贴近山区学生生活的内容才能让他们在互动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如在学习细节描写时,若让学生讨论农民在田间辛苦劳作的细节,他们必然侃侃而谈,深有感触。

二、善于聆听,适当鼓励是互动式作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技巧

(一)善于聆听,是开展师生互动的前提和重要技巧

作文教学不是语文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互动式作文课堂教学更不是老师的一家之言。百家争鸣是互动式作文课堂常见的现象。进行互动时,老师应充当一个耐心的聆听者,没有耐心就不可能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亮点。孔子就是一个善于聆听的人,在他的弟子谈论自己理想的时候,无论是子路的轻率大胆还是冉有的谦恭,抑或是公西华的谨小慎微,孔子都认真地听完他们各自的表述,并且最后对曾皙的疑问进行解答。我想孔子其实为我们进行互动式作文课堂教学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无论学生的见解如何,善于聆听,给予必要的引导是我们开展师生互动不可或缺的技巧。

(二)适当鼓励,是师生互动的润滑剂和有效方法

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因此,鼓励是我们教师挖掘学生新鲜思想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没有鼓励就不会有学生的批判精神,更不会有学生独特的见解。而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我们要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偏远山区的高中生,因为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们缺少父母的爱,更缺乏的是别人的肯定和欣赏。在互动式作文课堂上,他们的见解如果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肯定,他们会更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更乐于和老师进行交流。鼓励应当有针对性,要具体明确,避免“假、大、空”,如“你好棒”类的吹捧式鼓励。

如班上部分同学阅读量少,语言表达能力不佳,作文水平提高比较慢,因此对作文自信心不足,兴趣也慢慢减少。为此,我特别注意鼓励这些同学。在讲评时,先让四人为一组互相找对方的作文亮点,讨论交流。然后我也展示自己发现同学作文的亮点,在班级上表扬他们:有些题目拟得特别有诗意,有些开头写得特别有文采,有些细节描绘得生动感人,有些结尾写得意蕴深长……这样的互动鼓励了学生,使他们自信心增强,对作文的兴趣增大,作文水平慢慢提高。

互动式作文课堂教学要有原则,注意技巧,互动时尊重偏远山区学生自身的特点,善于聆听,适当鼓励,这样才能使互动式作文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才能达到作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有利于提高偏远山区学生作文的成绩。

篇10:聆听自然作文

花开的声音

又是一年花花争艳,又是一季新燕北归,又是一时春暖花开……在一个风雨后的明媚下午,手捧着一杯香甜奶茶蜷缩在阳台一角的藤椅上,阳光刚刚好,闭上眼睛,惬意地沐浴在阳光下,听花开。据说经历过风雨摧残的花朵绽放时时的胜利之音是最美妙的。静下心来,听,花开了。

海浪的乐章

大海,总给人一种很安静,肃穆,庄重的感觉。每当我有不开心的事,看看海天相接的地平线,望着一眼无边的海洋,听着浪花击打在岩石上的声音,一切尘世的烦恼都好似随之远去。那一刻,仿佛诺大的天地间只剩下我与海神两个人矗立在海浪的尖峰。寂静的只可以听到浪花的鸣乐。听,浪花在奏乐

闺蜜的私语

佛曰:前生五百次回眸,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我是何其幸运遇到你们。我最爱叫你们丫头,小孩,你们最爱叫我姑娘,仿佛世上最美好的称呼莫过于此。我想世上最美好的音乐就是我们在一起的悄悄话,那些我们一起在星空下的畅谈,一起在漫天飞舞蒲公英的操场上的祝愿,那些我们一起在夏日雨里的欢呼……时间不老,我们不散,这是我们最美的姐妹宣言。听,姊妹的闺话。

篇11:聆听话题作文

众鸟飞翔,太阳缓缓从东方升起,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牛羊悠然自得地吃着青草。缠绵流淌的小溪,萦绕在身旁。天空中,云彩慢慢走着,彩色的蝴蝶互相嬉戏着。花园里,花儿在微风中,尽情摇摆着,毫不拘束。

花香扑鼻,如蜜般令人陶醉。在树林中,我竟闻到了树叶与青草的甘甜,是那么的清新与自然,可以让人忘掉一天的疲倦。又好似海水,咸中带甜。这种气味,无论怎样也无法忘怀。

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雨,悄悄地划过我的肩。慢慢鞠起一捧水,将脸浸到水里,清凉又有些柔和,让我心情愉悦。又好似落叶擦过脸颊,冰凉、柔软,虽只有一瞬间的感觉,却可令人感受到发自肺腑的快乐。躺在柔软的草原上,细嫩的小草,轻轻地触碰着我的额头,让人产生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篇12:聆听声音-抒情作文

走进山林,便听见了许多鸟儿在枝头欢叫。“啾喳喳——啾喳喳——”那是画眉鸟婉转悦耳的叫声。它多像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在给人们演唱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唧——唧——”那是雏鸟在呼唤母亲,娇弱中带着嗔怪。“叽叽喳喳——”那是麻雀一刻不停的欢愉声,似乎在招呼同伴连飞带跃飘下树来。“咕咕咕咕”“吱吱啾啾”“唧唧啾啾”嘹亮和谐的音乐在树林里弥漫开来,荡漾开去。各种各样的小鸟都在表达对早晨到来的快乐心情。在这种境界里,我自己仿佛也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和它们在一起尽情地歌唱。

这时,我听见不远处传来了小溪的流水声,循声望去,那清澈的溪水顺着山势在山间流淌着。“哗啦——哗啦——”仿佛是一曲优雅的小曲在山谷里回响。斜射的阳光,两岸的红花绿树,使清澈的溪水变得更加得绚丽多彩,美丽极了!抬头一望,还有一只小鹿在河边贪婪地喝着溪水,啊!大自然真是美丽而神奇!

“轰——轰——”山间悬崖上的一条瀑布飞流直下,它是那样得雄壮,那样磅礴,落水击打在岩石上,溅起了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那飞起的水珠,如同无瑕的珍珠,真是光彩夺目。

篇13:聆听民生走进两会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特别是整村推进制度, 是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基础上发展形成的。1999年新《土地管理法》严格规定了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制度。将农村闲置或利用不合理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 同时将部分新增耕地置换为建设用地指标, 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动态平衡的前提下, 能够挖掘农村建设用地存量, 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置换办法的实施, 激发了地方政府工作积极性, 土地整治步伐明显加快, 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基层重视不够

不少地方主要是为了用地指标, 置换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 而不是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 统一安排, 统筹考虑。在重视程度上, 普遍存在上热下凉, 市及县区重视程度高, 乡村重视程度低的问题。

2.规划编制工作有待加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林业、水利等新农村建设的各专项规划之间, 统筹、衔接和协调不够, 成为制约土地整治的最重要因素。新村规划出自建委规划部门, 不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 难以付诸实施。村庄规划编制缺失、滞后, 部分农民又急需建房, 导致农民建房选址随意性强、乱占耕地, 给农村土地整治和整村推进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3.资金投入制约严重

新村规划、旧村搬迁整理、土地整理复垦等需用大量的资金, 新村建设更是投资巨大, 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土地置换免缴的四项费用。许多区县安排的经费投入仅能满足村庄规划、村庄复垦整理和新村建设的部分基础设施配套, 而对于农民原住房的拆迁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有的地方“投石探路”, 能不补就不补, 实在不行就补点, 基层干部工作困难, 多数群众拆迁建房积极性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土地整治的质量和进度, 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4.集约效益发挥不充分

规模生产的前提是进行大面积土地流转, 土地整治为规模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目前很多地区土地流转市场不活跃, 制约了土地整治集约效益的充分发挥。一是农民普遍存在惜地心理, 不意愿流转。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 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启动不久, 市、县区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和配套政策还不到位。

为此, 建议:

1.坚持尊重群众意愿,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把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好, 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规范项目运作, 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依法保护农民的财产收益权与处置权, 做到整治前农民愿意, 整治后农民满意。建议中央制定相对统一的补偿原则, 各省制定不同类别的最低补偿标准, 各地制定具体标准和实施办法, 便于基层操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建立公平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探索持久收益和合理分配的办法。充分尊重民意, 从新村选址规划到项目实施全过程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公开公平。

2.坚持统筹规划, 解决村镇建设布局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解决村镇建设布局问题。与土地总体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等规划相衔接, 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明确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 努力做到各项规划协调衔接, 力争一张规划管到底, 同时注重保持农村独特风貌, 促进城乡和谐互补。

3.坚持资金整合, 加大土地整治投入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加强整合, 为土地整治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一是国家出台指导性文件, 将各级土地置换免缴的4项费用全额用于土地整治, 并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收益, 用于土地整治及奖励农村新增耕地和集中建房。二是整合涉农投入。据了解, 目前有30多项支农惠农资金。要大力整合涉农资金, 按照“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形成合力”的原则, 资金跟着项目走, 打捆投入, 集中用于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项目。三是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村企共建,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土地整治整村推进, 使项目实施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同时鼓励乡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增加投入或投工投劳, 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4.统筹推进相关改革

积极探索试验, 着力破解政策层面的相关问题。一是允许基层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制度。二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经营。探索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集中流转的有效途径, 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 搞活土地经营方式, 通过承包、入股、租赁、流转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 (来源:人民网2011.3.2)

关于重点发展中小城市, 适当限制大城市发展的建议

宗庆后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没有城市化, 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当前, 我国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而城市化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城市化, 长期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才能逐步得到改变,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吸收转移, 老百姓生活才会象“世博会”宗旨所倡导的那样“因城市而更加美好。”

然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地方政府脱离实际“经营城市”, 一味以发展大城市为目标的倾向日益严重, 大城市病日益突出。据2010年8月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我国共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 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这种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严重背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城市化冲动正成为城市化的障碍。与此同时, 交通堵塞、教育医疗等各种公共资源短缺、房价居高不下、环境恶化、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种种大城市病也表现得越来越严重。为此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 重点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

以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为重点的城市化, 符合中国国情。因为我国人口多、地域广、人均占有资源少, 如果人口都集中在几个大城市, 那肯定不堪重负。只有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 在资源、土地等各个方面才会宽松些。同时, 因为小城镇、中小城市离家都不远, 农村人口到城市找工作也方便得多, 农村人口就可以实现就近转移, 转移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即使象春节这种民族传统节日, 交通压力也不会象现在这么大。还有, 小城镇、中小城市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 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 对于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 把广大农村带动起来, 对十亿农民的全面小康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实际上, 像美国也就是东部大城市多一点, 其西部地区更多的也是中小城市。因此建议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加强规划引导, 在宏观布局方面, 要重点发展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卫星城市。

2.调整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 适当限制大城市发展

我国城市化进程, 用了3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 应该说是相当快的。与此同时, 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上海已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了, 其他如北京、广州也都是人满为患。与规模扩大相伴随的是空气质量的下降、交通的严重堵塞、高烧不退的房价还有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城市规模的不断膨胀给我们带来的却是人居生活质量的日益下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与我国城市发展中, 长期以来, 片面地关注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为主的城市规模, 而忽略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片面地以城市化率作为地方政府考核指标, 而忽略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真正的提高是有很大关系的。应该明确, 城市化不是城市人口规模的简单扩张, 而是人口转移、产业布局、城市布局、劳动力素质需求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要考虑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管理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等一系列内容。因此建议政府调整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 在关注城市化速度的同时, 更应该重视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城市居民的生活美好, 以人口、土地、水等各种资源达到合理配置为前提, 适当限制大城市发展。 (来源:人民网2011.2.28刘洋)

关于加快农民建房监管立法工作的建议

曾庆红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市长)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经济条件有了明显好转的农民, 开始把手中闲置资金投入到房屋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方面, 农村建房“热”现象逐渐兴起。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农民耕地保护意识不强, 加上农村建房点多面广, 国土、城建等主管部门监管力量有限, 农村违法占地建房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加剧, 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给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带来了严峻考验, 也是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与科学发展观严重不相符。

为加强农民建房监管工作, 建议加快农民建房监管立法, 完善相关制度, 使农民建房有法可依。目前有关法律对农村宅基地的规定很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 只有第六十二条提出对农村村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的规定, 《物权法》对农村宅基地的立法也仅有四条。国家应当加快对农民建房及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立法工作;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本地实际, 尽快出台农民建房具体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建房条件、土地使用政策、审批管理办法、优惠政策、处罚措施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明确市、县、乡、村四级对村庄建设和农民建房的管理职责, 充分发挥乡、村民委员会包括村民小组的作用路;建立和完善县、乡、村、村民小组农民建房管理体系, 加大对农村居民建房的日常管理, 使农民建房依法有序进行。 (来源:人民网2011.3.14王欲然)

建议用保险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马明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已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议发挥保险资金改善民生的作用, 利用保险资金支持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提案。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这项工程在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 由于巨大的资金需求, 也给政府带来了较大的财政压力。保障性住房不同于普通商品房的开发, 建设运营期长, 利润率较低, 商业房地产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融资困难较大。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有两个资金来源, 一是中央财政补助, 二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按照我国城镇中等偏低收入家庭的规模预估, 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实际供求缺口还有4000万套左右。国务院和住建部计划在2011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 相比2010年增长72.4%, 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20%, 总投资额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

马明哲指出, 引进保险资金和商业化运作模式, 有助于填补保障性住房建设庞大的资金缺口, 有效缓解政府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确保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也是保险业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 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责任。

他认为, 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也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要求。保险资金的特点是规模大, 久期长, 追求资产负债的合理均衡匹配和长期可持续的稳定回报, 对资金运用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保障性住房建设, 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不动产投资, 具有地方政府负责、指定土地划拨、规定利润空间、承诺回购等强制性要求, 对于保险资金而言, 是风险可控、长期稳定、担保可靠的投资品种, 符合当前保险资金资产负债配置的需要。同时, 也有助于降低保险资金运用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 有效规避市场波动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风险。

在具体措施上, 马明哲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 保险企业设立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专项基金, 按照“政府主导、商业化运作”的模式, 建立高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的运作机制, 与政府共同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 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益不高, 考虑到保险资金的基本回报要求, 建议政府对保险资金参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支持政策, 减免相关税赋, 提升保险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 基于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长期性、稳定性等特点, 建议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划归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投资, 按债权级别分类, 允许保险资金通过基金、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投资,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来源:人民网2011.3.3朱瑶, 王欲然)

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当前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发展的提案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通过梯度消费逐渐改善住房条件, 解决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近年来, 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 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普遍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公共租赁住房还远远滞后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2010年6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 但截至目前的情况来看, 部分省市公租房建设进展仍比较缓慢, 有待于进一步推进。公租房发展进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地方政府动力不足, 优惠政策需要贯彻落实

目前, 部分地方政府往往热衷于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 而对发展公共租赁房缺乏积极性。不少地方公租房规划不够严谨, 对于已经出台的公租房优惠政策还大多处于解读阶段, 应尽快制定实施办法并贯彻执行, 把支持公共租赁房发展的口号落到实处。

2.基础性工作滞后

一些地方没有设立专门从事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建设和租赁经营管理的运营机构和投资融资机构。地方个人信用制度、收入申报制度及住房档案未能普遍建立、应用, 基础信息缺失。

3.投资主体缺位, 地方财政压力大, 资金匮乏

对于公共租赁房建设, 我国当前主要还处于政府包办、单打独斗的阶段, 社会参与程度较低, 各类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资和经营公共租赁住房的积极性远未被充分调动起来, 社会融资困难。而作为公共租赁房投资主体的地方财政面临着重重压力, 政策支持有限, 房源不足。

4.租赁制度不健全, 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公租房供应对象的准入门槛模糊, 租金的制定和使用制度不完善, 有些地方租金水平或过于接近市场租金, 或背离经济规律, 且存在“一刀切”的情况, 未体现差异性。退出机制也尚不健全。在公租房管理方面, 也存在准入资格审查不严谨、租金管理比较混乱等问题。同时, 管理部门对承租人缺乏动态监管, 对继租审查比较草率, 对退出保障系统的约定不具体或缺乏操作性, 导致轮候进程推进困难。

为此, 建议:

1.强化政府责任, 统筹规划

切实抓好组织推动工作, 将公租房建设指标量化, 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需求底数和市场上小户型租赁住房供需等因素, 统筹考虑住房保障能力、土地等资源承载能力及住房保障进展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确定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总量和进度设计, 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把公租房建设用地纳入政府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确定可占比例, 优先安排, 重点保障。

2.做好基础工作, 稳步推进发展

根据人口普查基本信息, 进一步进行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普查, 摸清需求底数。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 动态调整公租房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制和工作机构, 各地成立从事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建设和租赁经营管理的运营机构, 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 确保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筹措、租赁经营等工作顺利实施。

3.拓宽融资渠道, 扩大资金来源, 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抓紧研究成立投融资机构和投资实施机构, 加大政府投入, 由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 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投入, 同时,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央也应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和补助。允许将中央财政廉租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结余部分, 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的投资补助及贷款贴息。此外, 按照规定提取的土地出让收益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在满足廉租房保障需要的基础上, 允许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尽快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 纳入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范围。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平台, 进一步加大开发和建设方面的税费减免力度, 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 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

4.拓宽房源渠道, 增加供给总量

在拓宽房源筹集渠道方面, 一是集中新建。二是分散配建。三是定向代建。在一些已部分开工的商品房或安置房小区中, 按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要求, 向开发建设单位订制公共租赁住房。四是批量收购。五是零星收购。考虑到保障对象多样化的需求, 特别是为了方便部分家庭子女就学、老人供养等, 在中心城区面向二手房市场, 收购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房源。六是园区自建。由各辖区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 在其工业园区和工厂聚集区集中建设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内就业人员居住的公共租赁住房。此外, 民间还有大量的自建房、公房、房改房闲置, 这些房屋面积较小, 相对而言也较陈旧。政府可考虑在私人房屋租赁领域搞“公私合营”, 作为“二房东”与私人业主签订长期租约, 以相对低的租金统一承租一批房源作为公共租赁房, 再散租给社会。这样既能体现政府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优越性, 又能提高效率、盘活资源, 达到政府、私人业主与阶段性住房需求者的“三赢”。

5.加强租赁管理, 规范操作运营, 强化监督

加大对公租房申请对象准入资格的审查力度, 组织工商、民政、银行、社保、税务等多个部门参与, 严格把关。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公示、轮候、配租和租后管理, 做到配租过程公开透明、配租结果公平公正, 把公共租赁住房租给真正需要的市民。由物价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市场租金水平、投资运营成本和支付能力等因素, 核定公共租赁房的租金水平, 并定期公布。加强对公租房租金收入的管理, 政府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缴入同级国库, 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 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和投资补助。细化退出约定, 加强动态监管, 严格续租审查, 解决好退出保障系统租户的过渡期居住问题。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规划计划、土地供应、房源筹措、优惠政策落实、建筑设计施工、租赁运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对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 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6.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并轨势在必行

通过大量建设公共租赁房替代“经济适用房部分出租”的思路, 推进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的一体化。实施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统筹安排、逐步并轨运行, 逐步停止单独新建廉租房, 将其包含在公共租赁住房体系中。 (来源:人民网2011.3.2)

用自住性商品房解决房地产难题

蔡继明

一、长期以来政府遏制房价的政策为什么收效甚微?

自2004年以来, 国务院几乎每年都将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先后出台了许多措施为房地产降温, 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全国商品房的平均价格在7年间从2003年的2359元上升到2010年的5034元, 增长了1.13倍, 平均每年增长11.5%, 一线城市的房价增幅更高, 使商品房价格与普通群众的购买力相差越来越大, 老百姓越来越买不起房子。房地产市场逐步变为投资和投机者的乐园, 原本是为改善广大群众居住条件的房地产行业, 变成了炒房者赚钱逐利的赌场, 这不仅扭曲了房地产行业的社会属性, 也增加了国民经济的风险。日本在签署广场协议后的房地产崩溃和美国的次贷危机, 都已成为中国房地产的前车之鉴。

如何阻止日本的房地产崩盘和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中国重演呢?自2010年4月以来, 国务院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调控政策。但这些政策都旨在限制投机者和地产商, 而由于投机者和地产商已经成为实力雄厚的利益集团, 要想把房地产投机势力瓦解掉, 就要冒投鼠毁器、玉石俱焚的巨大风险, 甚至会使国民经济遭受摧毁性打击。而要顾及国民经济的全局, 就不敢对投机势力下狠手, 政策调控就只能是隔靴搔痒。多年来, 国务院的调控政策只能游走在二者之间, 导致房地产泡沫在多年调控下毫无收敛。

二、“三箭齐发”的政策能否奏效?

在这种情况下, 国务院不得不酝酿并将相继出台三箭齐发的房地产新政:一是严格限制甚至叫停投机性购房;二是对屯房者征收房产税;三是大幅度增加保障房的供应。

然而, 这个三箭齐发的房地产政策并不能避免房地产崩盘和对国民经济的重创。

原因之一:限制购买第二套以上住宅的政策效应是不确定的。

(1) 对购房者是否在购买第二套以上住宅的认定存在诸多技术性困难, 使得各种各样的变通手段有空可钻, 尤其是与地方政府有密切联系的大炒家, 有更多的机会让限制性政策失效。

(2) 对已经持有多套住宅的炒房者来说, 这个政策会增加他们所持房产的稀缺性, 使存量商品房价格进一步被高估, 从而推升新房价格。

(3) 在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中, 限制购买的政策丝毫没有触及开发商对房地产的垄断, 因而不能导致房价的下行, 开发商根本不害怕限购, 也不害怕交易量下降, 越限购开发商越能囤积更多的房源, 而如果交易量持久性大幅度下降, 就会拖累钢铁、水泥、建材、建筑、家电等行业, 城市化进程就会滞缓。因此, 大部分开发商都确信, 最后抗不住的肯定是政府, 限购令迟早会被取消。有了这种心理预期, 将使限购政策失去作用。

原因之二:房产税力度难以把握。如果力度不够, 只是象征性地收点税, 蜻蜓点水, 不仅不足以对投机者形成杀伤力, 反而会使炒房者将所交的税转嫁到下家头上, 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投机热情。如果让房产税具有强大的杀伤性力度, 其结果将更加可怕:对所有超出合理自住需求的房产征收有威慑作用的房产税, 将直接导致全局性的通货紧缩, 甚至是经济危机。因为多年来形成的全民涉房的局面, 已经严重扭曲了我国的经济结构, 许多地区的实体经济已经出现空心化的趋向, 70%的国企和大型民企都参与了房地产开发, 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都参与了炒房, 其中许多企业是靠房地产赢利来支撑门面, 如果出台有杀伤力的房产税, 就会造成大量资金从房地产行业出逃、全局性的资金链断裂、和实体经济的大面积亏损, 这将不只是房地产行业本身的事情了, 它将累及各行各业、累及所有的房产所有者, 国民经济将出现不可逆转的重挫。从这个意义上说, 房产税作为收入调节税才是可行的, 让它来调节房地产的价格和供求关系, 是没有国民经济的安全保障的, 政府做不起这个试验!

原因之三:大幅度增加保障房供应不具有可操作性。这是因为在房价已经高到大部分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的情况下, 城市人口的大部分都只能排队等候保障房, 这样的供求结构不发生根本的改变, 政府想通过增加保障房的供给来解决房地产难题是不现实的。因为, 商品房过高的房价所构成的系统, 无法支持足够数量的保障房供应, 国务院所下达的保障房指标是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2010年5月,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署2010年开工兴建7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责任书, 年底前住建部宣称, 全国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但在2011年元月发布的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 绝大多数省市都没有公布2010年保障房的开工数量, 相当一部分省市只公布了“十一五计划”的五年间政府在住宅建设方面取得的数据, 其中包括了为多少万户提供了住房补贴, 概念已经被严重扭曲和偷换了。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在2010年8月份对保障房建设调研中也发现, 截至2010年8月底, 各地2009年的保障房开工率最好的也只完成80%, 有些则不到40%。而2010年的计划很多还处于“零开工”。河南省安阳市直到8月初, 保障房项目是“零开工”。而当年中央投资补助廉租住房项目的焦作、濮阳、南阳、周口等市截至8月初均未开工。即使全国很多省市在年底前为完成任务而突击开工, 也不可能完成2010年的计划指标, 所谓完成, 是包括了2009年转移过来的一部分项目。更重要的是, 开工并不等于建成, 仅在开工数量上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 所带来的就是只见开花, 不见结果, 根本就不可能缓解保障房的稀缺状况。指望由保障房的增加供应来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这样的政策是建立在普通百姓买不起房的前提之下, 不对这个前提进行手术, 是不可能找到房地产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当房价脱离了大多数居民的购买力时, 需要由政府提供保障的居住需求就有可能超过住房供应量的60%, 而政府从高房价上所获得的卖地净收入, 不足以支持政府为60%的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 因为随着房价的增加, 土地的拆迁成本也水涨船高, 土地财政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扣除飞涨的拆迁成本后的净收入, 远远赶不上保障性住房需求增加的速度、赶不上保障性住房所需土地拆迁成本增加的速度。把房地产看作一个内循环系统, 与高房价组合在一起的保障房大量供应, 是一个效率低劣、入不敷出的系统结构, 它自身不能实现连续的良性运转。2011年住建部提出的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 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即使开工了1000万套, 也不可能按期竣工。政策执行的结果只能是各级政府的债台高筑或弄虚作假, 它不能成为房地产的解决方案。

三、自住性商品房应成为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主体

要想使我国的房地产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为高价商品房搭配政府投资的大量保障房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必须为房地产选择新的突破口, 这就是让普通商品房的价格下降到大部分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能够接轨的水平, 使绝大多数居民都可以通过商品房市场获得与自己的购买力相适应的住宅, 政府只需要对占人口数量15%以下的低收入人群提供帮助, 高收入者亦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高端商品房, 而炒房者也能在受到管制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房地产投机, 但他们的炒房行为不能涉及用于自住的中低端商品房, 这才是良性发展的房地产结构。这个结构能否形成, 取决于房价能不能降到老百姓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计算表明, 这个目标完全能够靠下列手段来实现。

1.政府将房地产的关注点从需求端转向供应端, 明确地将70%的住宅用地规划为自住性低端商品房, 并规定此类商品房只能发放自住性房产证, 只能用于自住, 不能用于交易, 由于特殊情况必须交易时, 也只能将产权转让给让政府, 并按照原值减去折旧作为计价标准, 卖房者没有一分钱的赢利空间, 从而建立起以自住性商品房为主流的房地产新体系。

2.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 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能够买到自己买得起商品房, 因此, 各级政府的规划部门都应该为降低房屋建造成本而进行土地规划, 尤其是在我国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的条件下, 更应该在规划时尽可能的提高容积率。目前一些城市城中村的建筑物容积率已经高达5甚至6以上, 根本不符合居住小区设计规范, 但数百万人却居住在这里并幸福地生活着, 这说明低成本的居住条件对于广大中、低收入者来说还是要比居无定所、胶囊房、合租房要好得多, 因此, 政府规划部门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普遍调高中低端自住性商品房小区的规划容积率, 再加上此类商品房不能进行二次交易, 投机被逐出场外, 其价格就会大幅度下降, 降到大部分老百姓能买得起的程度, 不仅会大量节省土地资源, 还使政府兴建保障房的负担大幅度减轻, 这才是房地产良性发展的解决方案。

3.将大部分住宅用地规划为低端自住性商品房, 所强调的是此类商品房不能通过交易而获利, 这不仅防止了炒房者的介入, 成为非投机性住宅的净土, 又由于其供应量占到了住宅供应量的60%以上, 就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满足社会需求, 形成供求平衡, 甚至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到那时, 就可以适当放开购房者的门槛, 在保证首套房优先购买权的情况下, 允许居民购买第二套甚至第三套不可交易的商品房并允许出租, 这就为城市流动人口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租房房源。这样就形成了与多样化的需求相适应的多样化供给, 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对中国来说, 要想有一个健康、安全并充满活力的房地产, 最重要的原则不应是限制购买, 而应该是大部分住宅不允许通过买卖转手来获取利润, 这部分住宅既包括政府兴建的保障房, 也包括大部分规划容积率较高的商品房, 它们应该占到住宅供应量的85%。只有剩余的15%高档住宅, 可以成为自由买卖的奢侈品或投资品。在这样的体系中, 大部分居民的住房需求和实际购买力就决定了商品房的价格, 不仅用不着政府去干预, 房价也涨不到哪去, 而且由于绝大部分居民都可以买到自己买得起的房子, 期待政府帮助的需求就只占很少部分, 政府建设保障房的负担就大大减轻了, 住房问题将不再是令政府头痛的问题了。同时, 富人和投资者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也可以在市场上找到货源, 与以往的区别仅仅是这部分购买力被严格地限制在自己的范围内, 对法定的自住房再也不会产生挤占、绑架和干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在这个新体系中, 已经不可能催生出非理性的购买冲动, 当大部分住宅都只能居住而不能囤货谋利时, 就不可能出现一边是全民炒房、“鬼城”频现, 另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的情况了。 (来源:人民网2011.3.11张彩峰)

关于改革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建议

宗庆后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 我国对城镇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改革, 逐步建立起土地有偿、有限期、可依法进行交易的有偿使用制度, 土地“招拍挂”制度更是成为主流的土地供应政策, 而且实行的是谁价高谁得的政策。我们也应当看到, 现行的土地“招拍挂”制度造成了房价猛涨, 工业实体经济投资减少等问题, 有必要加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

一、现行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存在的问题

1.将商品房土地市场完全市场化, 在土地供需矛盾以及各种资金推动的双重作用下, 土地成交价格快速上涨, 显着提高了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 推升了商品房市场价格的过快上涨。当前, 高昂的房价已经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 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更超过了普通百姓收入的增长速度。在许多地方, 特别是在各大中城市, 普通市民要购买一套房子, 可能需要不吃不喝工作几十年都买不起, 这种现象严重脱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一定程度内造成了社会矛盾突出、人才大量流失等严重的社会现象。

2.巨额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额的预算外财政收入, 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象。权威数据显示, 2010年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成交总额为2.7万亿元, 同比增加了70%, 许多地方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50%以上。这就造成了许多地方政府花钱大手大脚、热衷政绩工程、投资效率低下、乃至腐败现象频发的弊端。更为严重的是, 如果地方政府过惯了花“土地钱”的日子, 一旦出现土地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减少的现象, 就有可能出现政府的财政危机。

3.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除了给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所造成的消极作用以外, 还给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其他一些不利影响。首先, “招拍挂”制度吸引了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的其他领域流向房地产行业, 造成企业不安心、也不甘心从事其他行业的实业发展, 地方政府则不愿意供地发展其他实体经济行业;其次, 工业用地价格的飙升, 也加重了企业经营的负担, 造成许多中小企业拿不到地, 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再次, “招拍挂”制度造成房地产市场投机泛滥、炒房盛行, 一方面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住房, 另一方面却出现大量住房闲置的现象, 从而带来引发金融危机的隐患;最后, 高额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带来的高额拆迁补偿, 刺激了部分被拆迁人不劳而获的心理, 既养了一批懒人, 又引发了大量的拆迁矛盾, 不利于社会稳定团结。

二、改革现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建议

首先, 应当在坚持“招拍挂”制度的前提下, 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不应片面地强调“价高者得”的标准。在工业用地领域, 应当依据国家和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区分鼓励行业和限制行业降低或者提高供地门槛, 并详细列明拟建工业项目的税收、环保等指标,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确定标底价格;在住宅用地领域, 应当强调住宅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功能, 要进一步明确对企业资质要求、土地用途、规划方案及有关配套指标的公示要求, 合理确定标底价格, 科学合理评标。

其次, 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招拍挂”过程中的公开化力度, 确保公平公正。土地“招拍挂”的全过程, 应当始终置于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 同时要强化评标机构的建设, 加强评标机构人员组成的合理性, 并做好评标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对于多个竞标者符合中标条件的情况, 应由评标小组综合投标价格、设计方案、竞标者资质和声誉等多方面条件, 确定最终的中标者, 同时须将中标理由详细向社会公布, 接受监督。

最后, 对于违反投标承诺, 未按约开发土地的行为, 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通过收取违约金、收回土地以及取消竞标资格等手段, 确保招投标行为和开发行为的严肃性, 保护相关利益方的权益。 (来源: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网2011.2.28刘洋)

“短命工程”何时止?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出台公共投资法

九三学社中央

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工程量最大的国家, 每年约20亿平方米, 但这些建筑工程的寿命却令人担忧。为此,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 在“十二五”期间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短命工程”治理。

2007年2月12日, 投资2.5亿元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在使用了18年后拆除;2009年2月20日, 于1994年建成的沈阳夏宫在2秒钟内被炸成一堆瓦砾, 该工程投资2亿元, 仅营业5年;2010年3月, 于2001年1月1日落成的海南省海口千年塔开始拆除, 该塔高131.101米, 耗资3000多万元……近年来, “短命工程”在全国各地频现, 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利益驱动是‘短命工程’频现的根本原因。”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指出, 2009年住建部对全国30多个省份的90多个城市中的180多个建筑工程进行了住宅工程品质检查, 结果显示96.1%的建筑工程合格, 这说明“短命工程”频现并非全部是质量原因。

九三学社中央分析认为, 一方面, 近些年土地价格快速上涨, 土地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据了很大比例, 在强大的利益诱惑下, 地方政府更有决心对新建筑“痛下狠手”;另一方面, 有些官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 大搞形象工程, 在这种政绩观的指导下, 拆旧建新、拆新建新比比皆是, 城市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是造就“短命工程”的直接原因。

为此,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 出台公共投资法, 规范公共投资行为。对公共投资的范围从法律上予以界定, 对公共投资的程序要用法律予以确定, 对项目进行后期监管, 对使用年限从法律上予以确定, 避免“短命工程”。同时, 重视规划, 力求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 严格执行已批准的规划, 避免朝令夕改。

九三学社中央还建议, 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对决策失误、监管失职, 导致建筑“短命”, 造成重大资源环境浪费和社会财富损失的行为, 视损失程度和责任轻重, 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并对责任的认定、追究和处理等, 进行公开监督。 (来源:新华网2011.3.11崔静, 舒静)

关于建议普及生活废弃液体有机物污染环境社会教育的建议

邢克智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农学院院长)

“十二五”规划纲要 (草案) 中明确提出, 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对此,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农学院院长、西青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兼) 邢克智表示:“我们目前对工业企业的减排比较重视, 但忽视了人们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注意都在污染着环境,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我建议, 应该普及生活废弃液体有机物污染环境的社会教育。”

邢克智代表介绍, 生活中废弃的液体有机物是生活污

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喝剩下的牛奶、啤酒, 吃剩下的酱油、菜汤, 淘米和刷锅的剩水等。有机物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中的各种不同的有机物有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要进行生物氧化分解, 需要消耗水中溶解氧, 从而导致水中缺氧, 危害水中动植物的生存;同时会发生腐败发酵, 使细菌滋生, 恶化水质, 破坏水体生态环境。

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厨房、洗衣、沐浴和盥洗等污水, 亦称"灰水", 其排量占污水的75%~80%;另外一部分为粪便水, 亦称"黑水", 属于重污染水, 在住宅用水中占20%~25%。生活污水中, 厨房污水量虽然只占污水总量的5%~10%, 但污染物量却占总量的40%左右, 而且各时段的水质水量有较大差异, 具有明显的间歇性。

厨房废水主要是各种废弃的液体有机污染物, 包括淘米水、洗菜水、餐具的洗涤用水、以及倾倒的液体食品 (包括牛奶、饮料、豆浆、酒类等) , 污水中的主要有机物是碳水化合物 (糖类) 、蛋白质、脂类在水解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态、胶体态和颗粒态物质, 特别是含有大量的对水体污染较严重的油脂和表面活性剂成分 (洗涤剂) 。其特点是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含量高, 易腐败, 一般无大的毒性。厨房的排污量大的原因在于, 人们在做饭、清洗时将很多残渣扔掉, 还会倾倒大量喝剩的液体饮料。喝剩下的牛奶、可乐, 吃剩下的酱油、菜汤, 淘米和刷锅的剩水, 它们如果进入水体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而造成环境的污染或增加污水处理的负荷。

邢克智代表认为, 环境保护还应从娃娃抓起, 环境意识的提高必将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在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已将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知识作为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内容。因此通过对生活中所废弃的液体有机物对环境污染程度的教育, 可以使人们对环境保护有量的概念, 树立食品食用后才是食品, 如果丢弃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新理念, 使全社会都明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重要意义, 从而引导、影响和改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行为, 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为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做出贡献。

邢克智代表对于如何普及生活废弃液体有机物污染环境社会教育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1. 国家或机构层面的对策建议

(1) 国家立法机构应该在环境保护的综合法或单项法中补充生活液体废弃物减排的相关条款;政府部门也应制定相关的条例或规章制度。

(2) 加强宣传媒介对生活液体废弃物污染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宣传报道, 可以通过电视上的公益广告、报纸上的专栏知识、互联网上的专题网站等形式向全民普及生活液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节能减排的知识。

(3)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相关课程, 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图书材料使中小学生掌握减排生活液体废弃物的相关知识。

(4) 科协、环保等相关机构应该定期举办科普活动, 可以发动环保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和家庭, 借助条幅、展板、宣传单、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强生活液体废弃物减排的相关知识。

2. 家庭层面的对策建议

(1) 对于饮料、酒类等液体食品, 应该喝多少倒多少;即使有剩余也不要倒进下水道, 应该妥善保存 (比如放在冰箱里) , 可以下次接着饮用。

(2) 厨房洗涤、卫生间洗浴使用洗洁净、洗发香波等洗涤用品时, 应该坚持适量的原则, 大量使用会造成对水环境的危害。

(3) 食用油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严重, 烹调后的食用油应该回收下次接着使用;即使不能继续使用也应该妥善处置 (比如回收到专门机构或部门) , 绝对不能倒进下水道。

(4) 对于剩菜剩饭, 可以储存在冰箱中下次接着食用;或者用来喂宠物;也可以将剩菜剩饭填埋到花园的泥土里依靠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自然降解。

(5) 淘米水、鱼缸换出的水不要倒进下水道, 可以浇花或浇灌花园菜地等。

(6) 餐具上残留的剩汤或油类物质, 可以先用纸巾擦拭干净然后再清洗, 擦拭后的纸巾分类回收利用, 以减少污染物质向水环境的排放。

(7) 厨房中产生的排水含有较多的食品等颗粒物, 进入水体后会危害水环境, 应该首先进行固液分离 (人工沉降或使用下水道筛网) , 防止有机物进入下水道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来源:人民网2011.3.13张彩峰)

关于加强住宅信报箱建设的提案

王树明

(全国政协委员)

加强信报箱建设, 是国家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的实际需要, 是公民享受邮政普遍服务的客观要求。信报箱是城镇住宅楼房的配套基础设施, 承载着用户接收邮件、报刊的功能, 是公民实现基本通信权利的重要条件。为实现城镇居民楼信报箱的配套建设, 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对城市住宅楼房信报箱建设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但是,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城镇住宅楼房信报箱建设总体上落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更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致使用户不能享受到国家规定的邮政投递服务, 直接损害了公民的通信权利。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 全国城镇居民楼按户设置的信报箱覆盖率约为38.14%, 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城市人口通邮需要极不相称。

当前信报箱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新建居民楼信报箱安装率明显偏低。2010年8月, 国家邮政局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新建居民楼信报箱设置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省会城市新建居民楼信报箱安装率仅为47%, 其他城市新建居民楼信报箱建设更加薄弱, 有的信报箱建设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城镇旧有居民楼信报箱需要更新、补建的任务十分艰巨。据初步统计有60%多的已建居民楼需要补建信报箱;另外, 在已安装的信报箱中因材质老化、规格过小、破损等因素影响, 达不到安全使用要求的也急需更新改造。

信报箱的严重缺失, 不但极大影响邮件、报刊投递的及时与准确, 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住宅楼房设置信报箱看是小事, 但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此, 根据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 加强城镇住宅楼房信报箱建设, 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利, 满足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

1.新建城镇住宅楼房要按标准要求安装信报箱。要把信报箱建设作为新建楼房竣工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未安装信报箱的新建住宅楼房不能按商品房进行销售。因房屋维修、改造等需要拆除信报箱, 施工单位应协商信报箱用户和邮政部门同意后, 由施工单位提供临时通邮设施, 以保证施工期用户通信的需要。拆除的信报箱要与该施工项目同步复建, 复建后的信报箱要符合标准要求。

2.要多渠道解决城镇旧有住宅楼房信报箱补建问题。对城镇旧有住宅楼房信报箱的补建, 可借鉴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等地的做法, 补建资金采用“三个一点”的方法予以解决。即:政府出一点 (50%) 、产权单位 (人) 出一点 (30%) 、邮政企业出一点 (20%) ;城镇旧有住宅楼产权不明确或长期没有物业管理的, 可采取财政出资的方式分期分批予以解决。

篇14:聆听天邑汉韵

清新的气息弥漫于每一片叶子之间,

喜欢在绿荫漫布的西湖边散步,

更喜欢与西湖相依偎的那些茶馆,

最喜欢西湖畔天邑古茶馆,

在那里感悟汉风遗韵,静静聆听茶语,心醉神往。

和谐宁静的古韵

站在茶馆的门口,还未进入就已感受到这里宁静的古韵。

茶馆的大厅别出心裁的设计成古物展览区和产品陈设区,整体风格古朴却不凝重,时尚却不轻浮。一个个别致精美的茶具、将军罐、梅瓶,虽算不上文物却也是主人亲自淘得的古物。有着汉代标志之感的敦厚梁柱,一旁的佛像,窗边的造景,配以自家Logo的吧台……这些独具中式风格的装饰,在此处,一并成为辅助空间的点睛之笔。

会所的地面铺以青石板及仿古砖,门窗也选择同样格调的深色实木,粗犷的自然纹理厚实而流畅,仿佛划满了时间的痕迹。桌椅也都精挑细选,和会所整体的风格融为一体。简朴素雅的圈椅、大小巴西花梨木方桌相映成趣。

走进天邑,脚步踏在古意盎然的地面上,双手抚摸散发着隽永古典美的家具,有一种恍如隔世的神秘之感。

如果只有这些,未免显得空洞硬朗。为了缓和这些硬朗的材质,天邑在细节处也极为用心,不管是行云流水寓意深刻的Logo、随手摆放的茶席、装饰玻璃上的祥云图案,精美绝伦的漆器……这些细微之处的累积都让空间显得更为饱满。

细微之处的圆满

从大厅走向包间的一面墙上,是以古朴的石砖不规则拼贴面成的背景隔墙与门边漆成白色的树枝、泛着暖黄色光的灯台携映成趣,刹那间便抓住了人们的视线。青砖白墙间镌刻的陆羽《茶经》,让人抬头低眉之间,便可窥见。坐与会所席间,不觉间,字字句句与茶之雅兴相关,与茶文茶学相映衬。不知是环境中旬句诗文助了茶兴,还是饮茶之乐道出了墙上的诗词字画。

茶馆的走道是另一种风景。用粗糙的青石板与木作铺陈出的走道,孕育着空间不可或缺的气度,并加强了走道的纵深感。移步换景,每一个转角处细腻精臻的陈设,似乎在诉说着一则则故事。

这里的包厢也都颇具特色。除了和大厅内的品茶区有着风格一致的柔和灯光和考究的家具外,汉式的茶室是特别之处。两个汉式的茶室从名字到茶具陈设都让彰显着汉的雄风、汉的柔美。

盘腿而坐在如此古典的茶室内,让人产生“这里”与“那里”同而有不同的错觉,想到繁花落尽夜已尽的未央宫。不禁慨叹,曾经演绎了无数人间传说的浩浩未央宫的繁华早已不再,只剩下宫殿内曾经不起眼的草木在风中瑟瑟起舞。

茶与漆器的语言

精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睿智的审美情趣。在这里,考究的漆器与香醇的茶演绎着别样的“漆茶人生”。将精致延展开来,带给我们一个更加旖旎多姿的享受。

漆器,这兴盛于汉代的工艺,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相比常见的茶器,漆器茶器有着更加梦幻般的美丽。

在这些风采奕奕的漆器茶具上,多彩、针刻、铜扣、玳瑁片、堆漆等多种不同的漆器装饰手法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器物上的图案,或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以抽象绚烂的泼墨,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琦玮谲诡、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既保留了漆器的传统美也增强了时尚感。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

走廊边简朴的小廊灯、盘旋交错的竹藤灯饰,间隙中洋洋洒下柔柔恬淡的灯光,静谧安然。光与影,茶与器晃晃悠悠,婆娑多姿。而且每一盏灯的选择都配合茶座的欣赏角度,轻倚在古典的桌椅上,可见穿过素色青藤的暖光洒在杯间,更添一份茶韵。

走进天邑茶会所,偌大的空间在精心规划之下充满了想象。大气磅礴的装饰风格搭配严谨细致的结构,这种繁花落尽的细微之美,来自于东方传统文化中禅的思维方式,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成就了空间的美感,也体现了天邑茶坊的精髓之处。

上一篇:预防溺水教育优秀讲话稿下一篇:(一课一练)蟋蟀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