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故障的分析与维修

2024-05-24

硬盘故障的分析与维修(共9篇)

篇1:硬盘故障的分析与维修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硬盘的典型故障及维修方法:

1.硬盘既无法启动,又没有任何错误信息

遇到这种情况是最恼人的事情,因为判断故障比较困难。我们一般是用替换法,先用DOS系统盘从“A:”启动,出现“A:>”后键入“C:>”切换到“C:”盘,假如出现“Invaliddrivespecification”错误信息,说明是硬盘的MBR(主引导记录)故障;DIR后出现“InvalidmediatypereadingdriveC:”错误信息则说明是硬盘的DBR(DOS引导记录)故障;如果使用“DIR”命令后可以正确显示文件名称、大小、日期等信息,表示文件正常,请立即将硬盘中的文件进行转移,然后重新分区、格式化吧。

2.为什么BIOS检测不到硬盘?

如果BIOS无法自动检测到硬盘,通常有下面四种原因:

硬盘未正确安装。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检查硬盘的数据线及电源线是否正确安装?一般情况下可能是虽然已插入相应位置,但却未正确到位所致,这时候当然就检测不到硬盘了。

Jumper(跳线)未正确设置。如果你的电脑安装了双硬盘,那么需要将其中的一个设置为主硬盘(Master),另一个设置为从硬盘(Slave),如果两个都设置为主硬盘或两个都设置为从硬盘的话,你又将两个硬盘用一根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IDE插槽,这时BIOS就无法正确检测到你的硬盘信息了。最好是分别用两根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两个IDE插槽中,这样还可以保证即使你的硬盘接口速率不一,也可以稳定的工作。

硬盘与CD-ROM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正确设置的话,将硬盘和CD-ROM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都会相安无事,但可能有些新式CD-ROM会与老式硬盘发生冲突,因此还是分开接比较保险。

硬盘或IDE接口发生物理损坏。如果硬盘已经正确安装,而且跳线正确设置,CD-ROM也没有与硬盘接到同一个IDE接口上,但BIOS仍然检测不到硬盘,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IDE接口可能发生故障,你可以试着换一个IDE接口试试,假如仍不行,那么恐怕你的硬盘有问题了,必须接到另一台电脑上试一试,如果能正确识别,那么说明IDE接口存在故障,假如仍然识别不到,表示硬盘有问题;也可以用另外一个新硬盘或能正常工作的硬盘安装到你的电脑上,如果BIOS也识别不到,表示电脑的IDE接口有故障,如果可以识别,说明原来的硬盘确实有故障。

3.安装双硬盘后盘符交叉的问题

安装双硬盘的朋友经常会遇到进入Windows98后发生盘符交叉的问题,尤其是当两个硬盘都建有主引导分区时,此时你就会发现Windows98是将两个硬盘上的主引导分区放在一起,而将其他分区按顺序排序,这就造成了盘符错位的现象,造成我们操作的不便,

这是因为Windows98并不正式支持双硬盘(Windows可以很好的支持,建议朋友们升级)。解决这个问题最简便的办法是进入BIOS设置程序,将第二硬盘设置为“NONE”,再次进入Windows98,你会发现盘符错位的现象已经没有了,我们可以顺利访问两个硬盘,使用其中的资源,当然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使用Windows2000系统,让它来自动管理双硬盘,即省心又安全。

4.UltraATA/66硬盘无法选中DMA选项

这其实不能算是硬故障,而只能说是一个软故障,不过笔者却经常遇到许多朋友向我求教说无法打开UltraATA/66模式,使得先进的硬盘接口技术无法得到使用,极大的浪费了系统资源。

这里,我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讨论:一种是使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假如系统中安装了支持UltraATA/66的硬盘,那么它就会自动使用UltraATA/66模式,无需你进行任何设置(系统已经默认设置好了,只要进入“设备管理器”窗口,双击“IDEATA/ATAPI控制器”项下的“PrimaryIDEchannel”进入“属性”设置窗口,在“高级”设置选项卡中将硬盘设备类型设置为“自动检测”,并请将“传输模式”设置为“DMA(若可用)”,再对“SecondaryIDEchannel”同样设置,然后重启动即可。);但假如你是使用Windows98的话,由于Windows98并不支持UltraATA/66,你就必须安装一个补丁程序(这个补丁程序一般都在你的主板驱动光盘上),安装后就可以打开DMA了。但假如你是使用着VIA芯片组的主板,那么VIA四合一驱动程序的安装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朋友们可以从驱动之家www.mydrivers.com下载到最新的VIA四合一驱动程序包,现在的最新版本是4.26,下载后得到的是一个ZIP格式的压缩文件,将它解压缩后找到其中的Setup.exe就可以进行安装。不过,这个四合一驱动程序的安装很有些技巧,其中涉及到自定义安装设置和另行安装IDEBUSMaster总线的问题,假如安装后的系统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才能说UltraATA/66模式已被打开:

设备管理器中的硬盘信息已被正确识别。

“设备管理器”中的DMA复选框已不可见,另外可以从VIADMATool程序中设置UltraATA/66的打开与关闭与否VIADMATOOL程序已经接管系统中的UDMA设备。

好了,如果你的机器的硬盘出现了问题,看完了上面的分析与解决方法也应该不至于太紧张了吧,也许自己就解决呢.电脑故障分析与维修

篇2:硬盘故障的分析与维修

当对硬盘进行维修或者进行故障检测定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当用户发现硬盘驱动器有故障或因其他某种原因需要从机架上拆卸下来时,千万不要拆开盘体外壳螺丝钉。由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硬磁盘机的机械结构是在超净化间内组装的,盘片、磁头组件以及定位机构等全部密封于洁净度为100级的密封室里。在没有超净100级以上的条件下进行读写操作时,将会划破盘或损坏磁头,导致盘片或磁头报废。另外盘内的某些机构一经拆卸,就无法还原,由此使得驱动器全部报废,

在主机工作前,应尽量把硬盘驱动器平稳固定好,否则当机器进行读写操作时一旦发生振动,容易出现磁头损坏盘片数据区的现象。这样盘内的某些文件就读不出来了。

尽管硬盘驱动器是密封式结构,也要注意保持其所在环境的清洁,因为在硬盘驱动器内有一个重要的机构“呼吸式空气过滤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一个位于盘体外壳上的起呼吸作用的小窗口,如果环境空气中的灰尘太多,就可使灰尘堵死这个小小窗口,那么这个空气过滤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硬盘驱动器的损坏。

不要将硬盘驱动器置于强磁场(如音箱、喇叭、彩电、大电机等)附近。否则有可能破坏磁盘里所记录的数据。

篇3:硬盘故障分析与处理

答: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计算机的W i n d o w s系统没有装在C盘, 加装了新的硬盘后, 会引起盘符的交错, W i n d o w s在启动时找不到安装时默认的相关系统文件的位置, 自然就无法正常启动。在多分区的情况下, 硬盘的分区规律基本上是这样的:原来的C盘依然被认为是C盘, 而第二块硬盘的主分区会被认为是D盘, 第一块硬盘的其他分区从E盘开始算起, 然后是第二块硬盘的其他分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加装第二块硬盘时, 先对其重新分区, 删除第二块硬盘的主D O S分区, 只分扩展区, 这样盘符就不会发生交错, 系统就能正常启动了。

2. 问:我校的计算机机型较老, 在对其进行升级时挂上了新的大硬盘, 但是主板却不认, 该怎么办呢?

答:较早的计算机主板有硬盘最大容量8.4 G B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定义了新的扩展I N T 1 3 H, 它不使用操作系统的寄存器传递硬盘的寻址参数, 而是使用存储在操作系统内存里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64位的LBA地址, 如果硬盘支持L B A寻址, 就把低2 8位直接传递给A T A;如果硬盘不支持L B A寻址, 操作系统就先把L B A地址转换为C H S地址, 再传递给A T A接口。通过这种方式, 能实现在A T A总线基础上C H S寻址的硬盘的最大容量是1 3 6.9 G B。因此, 要想使老计算机正常使用大容量的硬盘, 必须从软、硬两个方面来解决。

方法一:格式化硬盘并合理分区。使用W i n d o w s98或以上的操作系统, 硬盘格式采用FAT32, 格式化硬盘并进行合理分区。

方法二:升级主板或者B I O S。新的主板B I O S对磁盘读写中断INT 13H进行了扩展, 一般主板升级BIOS后, 即可支持8.4GB以上的硬盘。此外, 还可以使用B I O S扩展卡, 它对大容量硬盘提供了正确的L B A寻址支持。

方法三:利用硬盘自带的D M分区软件进行分区。硬盘自带的分区软件D M提供了I N T 1 3 H的扩展功能, 可以在不动主板的情况下支持大硬盘。在通常情况下, 软件能有效地转换大容量硬盘的各种参数, 在B I O S启动后, 操作系统启动前会自动加载, 达到全容量使用硬盘的目的。

(作者:山东沂源县职教中心刘树法鲍俊花)

3. 问:硬盘出现逻辑坏道一般可以通过硬盘的自检程序进行完全扫描、自行修复, 请问如果是出现物理坏道, 该如何处理呢?

答:物理坏道通常是硬盘在使用中遭受撞击或者突然断电等情况引起的。在盘片高速旋转时, 磁头有可能撞击盘片, 引起磁介质损伤而造成硬盘坏道。在硬盘内部的磁道列表中, 这个扇区是被标记为正常的, 坏道也是物理性存在的, 所以它无法通过扫描、格式化或者激活扇区等方法消除, 必须将这个扇区加入到设置在硬盘内部的系统保留区, 才能在硬盘控制系统的可见范围内消除这个坏道。在出现硬盘坏道后, 即使通过磁盘检测软件将坏道标记, 使操作系统不再继续访问这个扇区, 但是物理坏道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扩散。为了避免坏道的扩散, 最好的方法是将坏道屏蔽到一个未使用的分区。

修复有物理坏道硬盘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Partition Magic” (分区魔术师, 以下简称PM) 将硬盘重新分区, 隐藏有物理坏道的硬盘空间, 对其实行隔离。具体的做法是:启动PM, 选中“Operations”菜单下的“C h e c k”命令, 对硬盘进行直接扫描, 标记坏簇后, 选中“Operations”菜单下的“Advanced”→“bad sector retset”, 最后把坏簇分成一个独立的分区, 再通过“Hide partiton”命令将分区隐藏。

篇4:计算机硬盘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关键词 计算机硬盘 解决方案 保障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使这个世界完全成为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已能让老老少少都接纳与运用。在对计算机的硬件的运用过程中需求愈来愈高,随着这种需求,计算机硬盘的改变也在突飞猛进,在某种程度上说,硬盘的能量非常强大,可以储蓄海量文件,但因为它本身不足的束缚,在某些部分会具有不同地步的故障,这些因素的存在很轻易的就出现硬盘故障,对储存的资料就会带来损失。极其严重的是问题产生的时候要是没有及时的找到可靠的解决方法,便会给我们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1 IDE硬盘的常见故障

1.1 开机时不能区别硬盘

故障现象:系统没法在硬盘中开始运行,用软盘或光盘来指引运行也没有响应,用CMOS中的自动检测作用也不能将硬盘找到。

故障分析: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硬故障和软故障。硬故障包括磁头、主电的损坏等故障。磁头损坏的主要特征是没法开机自检,和硬盘由于不能寻道便产生了一种规则的声音“咔哒、咔哒”;反之,要是没有听见硬盘马达的旋转声音,用手靠近硬盘也感觉没有什么显著的震动。如果解决了电源之间连线的问题,也许就会是硬盘电路板损坏而产生的问题;而软故障多是在衔接线缆或IDE端口上产生。

故障排除:对于硬故障,假如是硬盘电路板烧毁这种情形通常是不会损伤到盘体,只要匹配到同一型号的电路板,硬盘恢复会有80%的成功性,通常维修后资料都能找到。要不然就干脆换新硬盘;对于软故障,可以重新插接硬盘的线缆或换个IDE接口和电缆等来实施代替试验,便能找到存在的问题。倘若新接上的硬盘还是不能被找到,一般的就是在硬盘上的主从跳线设置问题,要是在IDE硬盘线上接着两个设备,必须弄清楚主从关系。

1.2 能对硬盘认识,却对分区没有响应

故障现象:在计算机开机自动检测运行中可以对硬盘的型号准确的分别,但却不能够更好的引导系统,而且运用别的方案能运行硬盘,对于分区也不能运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由一般是硬盘进行主指引的记载过程中发出分区表出错的情况,或者是呈现很多自举分区和病毒对分区表进行了损坏。

故障排除:运行DOS系统,对于主指引记载能利用FDISK/MBR命令来实现重新建造,再运用有关软件格式化分区。倘若是主指引目录或是分区被破损,就能使用Disk Genius实行维修。

2 SATA硬盘的常见故障

2.1 Windows 2000/XP/2003的安装系统提醒找不到硬盘

故障分析:由于Windows 2000/XP/2003自身只能间接支持SATA控制器,在装置Win2000/XP/2003系统时,通常通过主板南桥芯片供给的SATA控制器在打开RAID时就要装置SATA驱动,要是用第三方芯片的SATA控制器,同样也要装载第三方的SATA驱动。同时,衔接在接口卡上的SATA硬盘让Windows XP也不能辨别出,也要求手动安装SATA硬盘的驱动程序。

故障排除:在第一次装置Windows 2000/XP/2003找寻SCSI设备时,可以按下F6键来装载第三方驱动程序。过不了多久系统提醒按S键,便自动自己开始搜查软驱中的驱动,择选主板供给的驱动软盘中最适宜的驱动。接下来会出现你挑选的驱动正在加载,按一下回车持续,再就是正规的Windows安装过程了。

2.2 主板与硬盘对SATA 3.0Fbps的标准进行支持,却在系统部分只能展现1.5Gbps的速度

故障分析:由于老式的主板SATA/RAID的控制芯片中只对SATA 1.5Gbps的规范支持,一起支持SATA 3.0Fbps的硬盘为了可以和老主板实行兼备,便会在默认的1.5Gbps规范下来启动。

故障排除:在择选硬盘时一定要仔细的看清楚硬盘厂商的说明书,SATA硬盘的跳线设置要对照说明书中的步骤来一步步改良,可以让它强行运用SATA3.0Fbps模式。例如西部数据中所生产的SATA硬盘,要是完成速度抵达3.0Gbps的境地,便要拔掉短接5.6针的跳线帽。很多品牌的硬盘设置都可以采取这种跳线帽拔掉的方式,但全面的还是必须要依据厂商硬盘的说明书来实施这些操作。

3 在SATA与IDE状态下容易产生读写缓慢或者死机的现象

故障现象:在电脑装置了新的SATA硬盘与旧的IDE硬盘后,便会经常产生读写缓慢或者一些死机的现象。

故障分析:依据本身的问题情况来看,是通过大部分病毒或者有关软件来引起这些故障的,也可能因为没用接口硬盘装置在设置方面便存在问题。

故障排除:第一,经过杀毒、格式化、重装系统等等这些简单的方式进行,这也是为了解除因为驱动程序存在兼备的问题,都有可能使电脑产生死机的现象。第二,要是用前面的这些方法还没能解除问题,那么就可以拆掉没有装载系统的盘,此刻要是系统可以正规工作,就可以断定是由不同接口硬盘的混合运用所产生的问题。第三,可以试着改一下主从盘的设置,并试着将SATA硬盘接在其他的接口上。

4 结论

篇5:电脑维修之硬盘典型故障维修

而且硬盘的损坏还不像其他硬件那样有可替换性,因为硬盘上一般都存储着用户的重要资料,一旦发生严重的不可修复的故障,损失无法估计。因此,今天笔者就向各位介绍如何对硬盘故障进行正确判断,通过巧妙维修将损失减小至最低限度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硬盘的典型故障及维修方法:

1.为什么BIOS检测不到硬盘?

如果BIOS无法自动检测到硬盘,通常有下面四种原因:

◆硬盘未正确安装。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检查硬盘的数据线及电源线是否正确安装?一般情况下可能是虽然已插入相应位置,但却未正确到位所致,这时候当然就检测不到硬盘了。

◆Jumper(跳线)未正确设置。如果你的电脑安装了双硬盘,那么需要将其中的一个设置为主硬盘(Master),另一个设置为从硬盘(Slave),如果两个都设置为主硬盘或两个都设置为从硬盘的话,你又将两个硬盘用一根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IDE插槽,这时BIOS就无法正确检测到你的硬盘信息了。最好是分别用两根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两个IDE插槽中,这样还可以保证即使你的硬盘接口速率不一,也可以稳定的工作。

◆硬盘与CD-ROM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正确设置的话,将硬盘和CD-ROM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都会相安无事,但可能有些新式CD-ROM会与老式硬盘发生冲突,因此还是分开接比较保险。

◆硬盘或IDE接口发生物理损坏。如果硬盘已经正确安装,而且跳线正确设置,CD-ROM也没有与硬盘接到同一个IDE接口上,但BIOS仍然检测不到硬盘,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IDE接口可能发生故障,你可以试着换一个IDE接口试试,假如仍不行,那么恐怕你的硬盘有问题了,必须接到另一台电脑上试一试,如果能正确识别,那么说明IDE接口存在故障,假如仍然识别不到,表示硬盘有问题;也可以用另外一个新硬盘或能正常工作的硬盘安装到你的电脑上,如果BIOS也识别不到,表示电脑的IDE接口有故障,如果可以识别,说明原来的硬盘确实有故障。

2.了解常见的硬盘故障信息提示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表格了解常见的硬盘故障信息,这样在判断时可就心中有底了!

故障信息提示 具体含义 产生原因 解决办法

No partition bootable 没有分区表 硬盘未分区或分区表信息丢失(可能是病毒引起的)。 先杀毒,然后用DOS启动后执行FDISK命令重新分区。

NO ROM BASIC 或 PRESS KEY TOREBOOT 找不到引导系统 未设置活动分区(set active partition),不排除病毒原因 先杀毒,然后重新运行FDISK并设置活动分区。

Missing operation system 找不到引导系统 硬盘未格式化或丢失三大文件系统 Format c:/s 或sys c:

Non-system disk or disk 非系统盘或者磁盘错误 使用非系统盘引导 取出软盘用硬盘引导或插入系统盘。

Bad or missing command interpreter 或 command.com is bad command.com文件读出错或丢失 command.com文件因误操作而被删除,或是病毒的破坏。 将command.com文件拷贝到硬盘上,或者干脆使用 SYS C:命令传输文件。也可以使用NDD等工具软件来修复。

Cannot load Command.com,system halted 装载失败 command.com文件被破坏或者command.com文件的版本与引导系统不兼容。 重新拷贝该文件到硬盘上,但有时需要杀毒。

DISK BOOT FAILURE 硬盘引导失败 产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硬盘发生问题 先将硬盘拿到其他机器上试一试,假如一切正常,说明主板IDE接口有故障,假如仍然无法引导,说明硬盘有故障,

3.硬盘既无法启动,又没有任何错误信息

遇到这种情况是最恼人的事情,因为判断故障比较困难。我们一般是用替换法,先用DOS系统盘从 “ A: ” 启动,出现 “ A:> ” 后键入 “ C:> ” 切换到 “ C: ” 盘,假如出现 “ 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 错误信息,说明是硬盘的MBR(主引导记录)故障;DIR后出现 “ 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drive C: ” 错误信息则说明是硬盘的DBR(DOS引导记录)故障;如果使用 “ DIR ” 命令后可以正确显示文件名称、大小、日期等信息,表示文件正常,请立即将硬盘中的文件进行转移,然后重新分区、格式化吧。

4.安装双硬盘后盘符交叉的问题

安装双硬盘的朋友经常会遇到进入Windows 98后发生盘符交叉的问题,尤其是当两个硬盘都建有主引导分区时,此时你就会发现Windows 98是将两个硬盘上的主引导分区放在一起,而将其他分区按顺序排序,这就造成了盘符错位的现象,造成我们操作的不便。这是因为Windows 98并不正式支持双硬盘(Windows 2000可以很好的支持,建议朋友们升级)。解决这个问题最简便的办法是进入BIOS设置程序,将第二硬盘设置为 “ NONE ” ,再次进入Windows 98,你会发现盘符错位的现象已经没有了,我们可以顺利访问两个硬盘,使用其中的资源,当然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使用Windows 2000系统,让它来自动管理双硬盘,即省心又安全。

5.Ultra ATA/66硬盘无法选中DMA选项

这其实不能算是硬故障,而只能说是一个软故障,不过笔者却经常遇到许多朋友向我求教说无法打开Ultra ATA/66模式,使得先进的硬盘接口技术无法得到使用,极大的浪费了系统资源。

这里,我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讨论:一种是使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假如系统中安装了支持Ultra ATA/66的硬盘,那么它就会自动使用Ultra ATA/66模式,无需你进行任何设置(系统已经默认设置好了,只要进入 “ 设备管理器 ” 窗口,双击 “ IDE ATA/ATAPI控制器 ” 项下的 “ Primary IDE channel ” 进入 “ 属性 ” 设置窗口,在 “ 高级 ” 设置选项卡中将硬盘设备类型设置为 “ 自动检测 ” ,并请将 “ 传输模式 ” 设置为 “ DMA(若可用) ” ,再对 “ Secondary IDE channel ” 同样设置,然后重启动即可。);但假如你是使用Windows 98的话,由于Windows 98并不支持Ultra ATA/66,你就必须安装一个补丁程序(这个补丁程序一般都在你的主板驱动光盘上),安装后就可以打开DMA了。但假如你是使用着VIA芯片组的主板,那么VIA四合一驱动程序的安装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下载到最新的VIA四合一驱动程序包,现在的最新版本是4.26,下载后得到的是一个ZIP格式的压缩文件,将它解压缩后找到其中的Setup.exe就可以进行安装。不过,这个四合一驱动程序的安装很有些技巧,其中涉及到自定义安装设置和另行安装IDE BUS Master总线的问题,假如安装后的系统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才能说Ultra ATA/66模式已被打开:

◆设备管理器中的硬盘信息已被正确识别。

◆ “ 设备管理器 ” 中的DMA复选框已不可见,另外可以从VIA DMA Tool程序中设置Ultra ATA/66的打开与关闭与否VIA DMA TOOL程序已经接管系统中的UDMA设备。

篇6:排除硬盘的软性故障分析与技巧

而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当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写的操作正好与此相反。另外,硬盘中还有一个存储缓冲区,这是为了协调硬盘与主机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的差异而设置的。

硬盘故障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软故障和硬故障。今天,笔者重点介绍一下软故障。所谓的软故障,大多数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最常见的有:与硬盘连接的线路有误、cmos有错误、还有分区表错误和比较难缠的“逻辑锁”问题。

一、与硬盘连接的线路错误

线路松动致使电脑自检无法检测到硬盘或者无法启动硬盘,是最简单最常见的问题,此问题不管是菜鸟或者大虾们也无法避免的,解决问题笔者我就不再陈述,大家只要拨拨线头就行了,举手之劳而已。因为现在硬盘比较便宜,所以很多朋友会买给自己的爱机加装个硬盘。但是当两个硬盘连接在同一个IDE口的时候机器却无法进入系统,此时应该首先考虑到自从跳线的问题。把两个硬盘一个设置为主盘、一个设置为从盘,而主从跳线的连接电路在每个硬盘上都会有标识的。(当然,对于目前主流的SATA硬盘便省去了这一步比较麻烦的设置,电脑会自动识别装有系统的硬盘,不必动手进行设置)。

二、CMOS错误

我们知道,主板的cmos是存储电脑硬件最基本信息的地方。其亦包括存储硬盘的类型、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每道扇区数、寻址方式等信息,对硬盘参数加以说明,以便计算机正确访问硬盘。所以,当CMOS因故掉电或发生错误时(启动时一般会提示“CMOS Checksum Error”或类似信息),硬盘设置可能会丢失或错误,硬盘访问也就无法正确进行。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重新设置硬盘参数,在BIOS使用“自动检测硬盘类型”(HD Type Auto Detection)的功能,一般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此外,在BIOS里设置时,硬盘模式设为默认的“LBA”,因为如果设置为其他的模式,在读写硬盘时会出现错误,甚至会导致硬盘数据丢失,而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三、分区表错误

分区表错误属于严重的硬盘错误,其主要是人为误操作或者病毒破坏做成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分区表错误,甚至通过系统启动盘也无法正常识别硬盘的时候,大家不要束手无策,分区格式的话固然能够解决问题,不过我们宝贵的资料也会随之灰飞烟灭。所以我们应该要冷静对待,寻求最好的办法。

对于分区表故障急救的方法,我们要首先查杀病毒。借助KV3000、瑞星、金山等杀毒软件提供的引导软盘启动计算机,接着在DOS环境中对系统进行病毒查杀操作。一般来说,将引导区中残留的病毒清除之后即可恢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病毒查杀完成的话,我们可用Fdisk命令修复。Fdisk不仅是一个分区程序,它还有着非常便捷的恢复主引导扇区功能,而且它只修改主引导扇区,对其他扇区并不进行写操作,因此对于那些还在使用Windows 9x的朋友而言无疑是个非常理想的分区表修复工具。通过Fdisk修复主引导区的时候,先用启动盘启动系统,在提示符下输入“Fdisk /mbr”命令即可覆盖主引导区记录。

三、逻辑锁

被“逻辑锁”锁住硬盘亦是严重的硬盘故障。所谓的硬盘逻辑锁,全是被DOS的低级失误所赐。在DOS系统启动时,它会搜索所有逻辑盘的顺序。首先要找的是主引导扇区的分区表信息,它位于硬盘的零头零柱面的第一个扇区的OBEH地址开始的地方,当分区信息开始的地方为80H时表示是主引导分区,其他的为扩展分区,主引导分区被定义为逻辑盘C盘,然后查找扩展分区的逻辑盘,被定义为D盘,以此类推找到E,F,G……逻辑锁就是在此下手,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将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己,DOS在启动时查找到第一个逻辑盘后,查找下个逻辑盘时,总是找到自己,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死循环,致使软驱、光驱、双硬盘都不能正常启动。

遇上了这个难缠的“逻辑锁”可以用“热拔插”硬盘电源的方法来处理:当系统启动时,先别给被锁的硬盘插上电源线,等待启动完成后再给硬盘“热插”上电源线,这时如果硬盘没有烧坏的话,系统就可以控制硬盘了。不过,这是个十分危险的办法,不推荐大家轻易尝试。下面笔者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进入BIOS将所有的硬盘都设定NONE,这样,可以用其他的设备来引导机器。我们知道DM软件是不依赖于主板BIOS的硬盘识别安装软件,即使BIOS不认硬盘。把DM拷到一张系统盘上,启动后运行DM,你会发现DM可以绕过BIOS,识别出硬盘,选中该硬盘,分区格式化就可以了。虽然这种方法很简单,不过其唯一的缺点就是硬盘上的数据将全部丢失。

★ 光驱托盘故障分析解决对策

★ 绝不要大意!三例内存故障分析与实战排解

★ 挑战故障 硬盘故障软件补

★ 刻录机故障实战排解光驱无法持续读盘分析

★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故障的检测与排除

★ 经典故障再谈软件修复硬盘各种问题

★ 解决思科路由点对点故障

★ “换位思考”解决路由器故障

★ Linux服务器故障排查指南linux服务器应用

篇7:硬盘分区表故障与分析

我们今天谈的是主流的Windows系统下磁盘分区的问题,一般情况,我们至少要把硬盘分成两个区,以区别系统盘和数据盘。

常见的机械硬盘是通过磁介质来存放数据的,而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 DRAM作为存储介质。数据既然存放在介质上,自然就会有被破坏或丢失的可能,我们知道,分区表信息一样属于数据,所以分区表损坏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

造成分区表损坏或丢失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第一:错误使用分区软件进行分区调整、合并

第二:系统安装过程中错误操作,特别是使用Ghost工具

第三:电脑非正常关机

第四:硬盘坏道

第五:病毒侵袭

磁盘分区表故障都会引起什么问题?

如果分区表坏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轻则系统崩溃,重则资料丢失,我们接下来就谈谈在实际电脑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分区表故障和造成原因。

第一种:系统无法引导

这种情况一般是硬盘的引导区除了问题,需要重新激活。

第二种:Windows启动进入死循环,提示系统修复

系统分区异常会造成系统文件丢失或无法读取,是系统无法启动的罪魁祸首,大多需要修复分区、重装系统。

第三种:系统启动正常,但分区缺失。

分区缺失,是指原来的三个分区只能显示两个,或是所有的分区合并成一个了,除了部分是分区工具或是ghost工具造成,有一部分是硬盘自身分区表信息缺失引发。可以使用分布表修复工具来修复。

第四类,某个分区打不开、提示格式化。

除了分区表自身问题之外,此类问题往往是磁盘坏道引起,如果轻微坏道,格式化之后可以正常使用。另外磁盘坏道也会引起分区打开缓慢,提示数据冗余等情况。

第五类:分区打开乱码

多为分区表损坏或病毒入侵,数据不重要的情况下,建议格式化试试。

遇到硬盘分区表损坏的情况该怎么处理?

硬盘有价,数据无价,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既然分区表的问题,可能会引起数据的丢失,我们遇到分区表出现异常的时候该怎么处理呢?

如果你对电脑比较熟练,而你的硬盘中存放的数据不怎么重要,那么你大可去使用像FTDD(分区表医生)和Diskgen(磁盘精灵)这些软件来处理,或是你精通数据十六进制编译,可以使用Winhex来修改分区表,这些都有相当高的成功率。

如果你只是个普通的电脑使用者,遇到这种问题,最好就是求助电脑高手,或是你为了保全你贵重的资料,你不得不去专业的数据恢复机构了。

虽然分区表的一些问题,作为普通电脑使用者来说,没有什么可控性,不过养成正常开关电脑、经常做数据备份,还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所谈,系本人在工作中的一点总结,难免有疏漏和浅薄之处,还望多多指正,多多交流。

1.怎样修复硬盘分区表

2.故障分析:电脑死机自动关机

3.硬盘如何加密

4.电脑硬盘如何分区

5.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如何选择

6.硬盘噪音大怎么办

7.硬盘坏了怎么办

8.如何格式化硬盘

9.重装系统找不到硬盘

篇8:硬盘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1.1 常见软故障分析[1]

1.1.1 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 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 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 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端口及电缆。如果一条电缆上接两个IDE硬盘设备应分清主从跳线关系。

1.1.2 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可能CMOS中的硬盘类型、硬盘容量、参数类型 (Normal、LBA、Large) 与实际硬盘不符, 可采用CMOS设置中“IDE Auto Detect”的功能, 让电脑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

1.1.3 系统无法启动

造成系统无法启动, 通常是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主引导程序损坏;分区表损坏;分区有效位错误;DOS引导文件损坏。

若DOS引导文件损坏, 可用启动盘引导后, 运行SYS C: 引导程序。

主引导程序损坏和分区有效位损坏, 可运行分区软件FDISK, 加上参数/MBR 即FDISK/MBR 强制覆写解决。

若是分区表损坏可将其从盘挂接到Windows 2000的系统中, 运行硬盘扫描程序CHKDSK修复。

1.1.4 硬盘容量与标称值明显不符

如查硬盘格式化后容量会小于标称值2%为正常, 如果两者差距很大, 可进入BIOS程序对硬盘作合理设置。如果还不行, 可能是此主板不支持大容量硬盘, 可刷新最新的主板BIOS来解决。

1.1.5 用软盘、光驱、U盘都不能正常引导系统

当启动系统时出现U pdate DMI data 后, 计算机只有光标闪烁, 一般是硬盘被病毒的“逻辑锁”锁住造成的, “逻辑锁”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具体解锁方法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是“热拔插”硬盘电源。就是在当系统启动时, 先不给被锁的硬盘加电, 启动完成后再给硬盘“热插”上电源线。但这种方法非常危险, 容易损坏硬盘。

第二种是制作一张启动盘, 并将IO.SYS文件属性改为正常, 在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二进制编辑工具PC TOOLS、DE-BU G、U ltra Edit 等 (推荐U ltra Edit) 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 将文件中第一个“55AA”字符串改为任何其他数值。然后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启动被锁硬盘。再用Disk man等软件恢复或重建分区即可。

第三种是利用DM是不依赖于主板BIOS来识别硬盘的特性, 用DM软件为硬盘解锁。首先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 将所有IDE接口设为“NONE”并保存后退出, 设置好磁盘引导顺序, 用含有DM磁盘工具软盘或光盘启动系统, 运行DM, 即可对该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处理。

第四种是将其作为从盘接入装有WIN 2000系统电脑中即可启动, 并可以通过Windows 2000 的磁盘工具将有问题的分区表进行修复。

1.1.6 开机时硬盘无法自举, 系统不认硬盘

造成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病毒破坏硬盘主引导扇区数据, 即硬盘主引导标志或分区标志丢失。

1.2 硬盘常见软故障处理方法

1.2.1 用KV3000杀毒软件提供的修复硬盘功能修复

1.2.2 可尝试将全0数据写入主引导扇区, 然后重新分区和格式化

用一张干净的DOS启动盘启动计算机, 进入A:> 后输入以下命令 (括号内为注释) :

A:> DEBUG (进入DEBUG程序)

- F 100 3FF0 (将数据区的内容清为0)

- A 400 (增加下面的命令)

MOV AX, 0301

MOV BX, 0100

MOV CX, 0001

MOV DX, 0080

INT 13

INT 03

- G= 400 (执行对磁盘进行操作的命令)

- Q (退DEBU G 程序)

2 硬盘硬故障分为数据磁道损坏和0磁道损坏两种

2.1 数据磁道损坏故障及处理方法

2.1.1 数据磁道损坏故障分析

每次开机时自动运行Scandisk磁盘程序;可能硬盘上有数据道损坏, 对轻微数据磁道损坏可用Scandisk、NDD、Pctools 等工具软件来修复;若硬盘数据磁道损坏严重, 即用上述方法不能解决, 一般可用分区软件将这些坏道单独分为一个区并删除或隐藏起来。

2.1.2 数据磁道损坏的处理方法

(1) 用Format格式化硬盘, 当进行不下去时记下格式完的百分比并通过硬盘容量推算出坏簇在硬盘上的大概位置, 可用FDISK或SFDISK分区程序, 在坏道前先分出一分区, 并快速格式化, 再接着视具体情况留出10-50M存储空间给坏道, 再接着分区快速格式化, 直至分完。若快速格式化不能完成, 必须重复前面操作将坏道再单独分为一个区, 再用软件删除或屏蔽掉坏分区。

(2) 用Partition Magic、Disk Manager等磁盘软件也可完成这样的工作。如:用Partition Magic6中的“check”命令或Window s中的磁盘扫描程序来扫描磁盘, 算出坏簇在硬盘上的位置, 然后在Operations菜单下选择“Advanced/bad Sector Retest”;把坏簇所在硬盘分成多个区后, 再通过Hide Partition菜单项把坏簇所在的分区隐藏。

2.2 零磁道损坏故障及处理方法

2.2.1 零磁道损坏故障分析

当硬盘读盘异响;或电脑启动时硬盘无法引导, 用软盘或光盘启动后可看见硬盘盘符但无法对该区进行操作或看不见盘符, 都表明硬盘上可能出现了0磁道损坏。若系统显示“TRACK 0 BAD, DISK UNU SABLE”, 即“零磁道损坏”。硬盘0扇区损坏, 轻者可运用Pctools9.0和NU 8等磁盘软件, 把损坏的0 扇区屏蔽掉, 而用1扇区取而代之。

2.2.2 零磁道损坏的处理方法

(1) 用软盘或光盘启动电脑后, 运行Pctools9.0目录下的DE.EXE文件 (需硬盘是FAT16格式) 。接着选主菜单Select中的D rive, 进去后在Drive type项选Physical, 按空格选定, 再按Tab键切换到Drives 项, 选中hard disk, 然后OK回车后回到主菜单。打开Select 菜单, 这时会出现Partition Table, 选中进入后出现硬盘分区表信息。找到C区, 将0柱面1扇区的Beginning Cylinder的0改成1保存后退出。重新启动电脑后按Del键进入COMS设置, 运行“IDE AUTO DETECT ”, 可以看到CYLS值比原先少1, 保存退出后重新分区格式化该硬盘即可。

(2) 运行诺顿NU8.0中主程序NORTON.EXE, 然后可先选“补救盘”RESCUE 选项对该硬盘的引导区、分区表等信息进行备份。接着选择“磁盘编辑器DISK EDIT”, 成功运行后选“对象OBJECT”, 选“分区表”后, 其主引导记录和分区表信息就应该在0面0柱1扇区。将C盘的起始扇区从0面0柱1扇区改为0面1柱1扇区, 最后存盘后退出重启电脑, 用Format命令格式化硬盘即可正常使用了。修好后的硬盘一定不要再用DOS下的Fdisk 等分区工具对其进行重新分区操作, 以免其又改变硬盘的起始柱面。

(3) 用低格程序如DM、L Format等对硬盘全盘进行低级格式化处理。

总之, 针对硬盘出现的不同故障, 只要采取恰当的方法, 常见硬盘故障将很容易修复。但对于硬盘的电路故障和机械故障可用更换相同型号的电路版、盘体的方式修复;对于物理损坏严重硬盘只能送回硬盘厂家修复。

摘要:硬盘是存储数据资料的存储体, 由于操作不当时常会导致硬盘出现这样或那样故障, 硬盘故障一般分软故障和硬故障两类:软故障主要由于系统设置不当、引导程序损坏、分区表损坏等原因引起;硬故障主要由于硬盘磁道物理损坏引起, 导致硬盘无法正常使用。

关键词:硬盘,磁道,分区表,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诚德.电脑硬盘系统优化、维护与故障排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钟希武.电脑病毒防范与硬盘故障修复[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3.

篇9:家用电脑硬盘常见故障诊断与分析

关键词:家用电脑 硬盘故障 诊断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023-01

1 令人头疼的硬盘故障

(1)硬盘之笔--磁头损坏。磁头尤如写字的笔,笔坏了则无法写字,硬盘磁头坏了,硬盘也就无法写入并存储信息了。正常的家庭环境对于电脑来说不是很完善,容易出现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在这样的条件下使用电脑,容易出现各种故障,硬盘磁头损坏就是其中之一,这是硬盘常见的一种故障。磁头损坏是打开电脑,电脑首先进行自检,这时电脑无法通过自检,硬盘出现有规律的"卡嚓,卡嚓"的声响,这是因为硬盘无法寻道而发出的声响。出现这种声响可以初步判断是硬盘的磁头损坏,可以把硬盘卸下找专业人员诊断,不要自己拆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硬盘的给养--主板损坏。硬盘主板是给硬盘输送信息和动力的通道,如果硬盘的主板烧坏,我们会发现硬盘通电后没有任何反应。用户可把硬盘拿在手上,感觉硬盤里面是否转动。仔细看硬盘板子上的元器件是否有明显烧伤的痕迹,部分严重的会有烧伤的痕迹。

(3)硬盘的仓库--坏道。磁道尤如仓库,是存放信息的地方,磁道损坏尤如仓库无法存放物品,放入信息也会损坏。硬盘坏道是硬盘故障中相当普遍的故障,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亦称为软坏道,主要是在软件操作失误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可使用专业软件进行修复。后者为物理性坏道,属于硬伤,说明硬盘磁道上产生了物理损伤,属于不能再使用的伤害,只有通过更改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硬盘容量越做越大,转速不断加快。由于硬盘转速快了,容量大了,实际应用时更加容易产生坏道。硬盘出现坏道后的现象会因硬盘坏道的位置不同而出现不同故障表现:如果出现系统启动慢,则可能是系统盘出现坏道;如果出现能进系统,但莫名少了些分区或有些分区无法打开,或能打开分区而某些文件夹无法打开,则可能是其它地方出现坏道。实际操作时会遇到“无法删除文件”、“打开文件失败”、“无法读取或写入该文件”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硬盘坏道的表现。严重的硬盘坏道会让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更严重的是BIOS找硬盘都要找半天。硬盘坏道有时也会有些响声,但与磁头损坏的响声不同。比磁头损坏的声音小些,且读到硬盘坏道时硬盘灯会常亮。

(4)硬盘的指南针--盘体损坏。如果在开机时遇到要求按F1怱略或按DEL进入CMOS设置,这可能是硬盘的盘体损坏了。硬盘盘体尤如指南针,指南针出现问题则无法找到前进方向;硬盘盘体损坏,电脑就无法获得正确的硬盘信息,电脑就失去了运行的方向。那么,什么是硬盘盘体损坏呢?实际上硬盘盘体损坏是硬盘的固件区出现错误,导致电脑无法识别并使用硬盘。而固件区就是硬盘存于负道区的一些有关该硬盘的最基本的信息,比如P列表,G列表,SMART表,硬盘大小等等信息。因为电脑开机后,给硬盘通电自检时磁头先读取负道区的信息,如果硬盘负道区的信息没有被读出,那么硬盘就无法通过自检,系统将会报错。因此,硬盘报错,并让你按F1怱略或按DEL进入CMOS设置。

(5)硬盘书架--分区表丢失。硬盘分区表尤如书架,硬盘信息整齐摆放在各分区表内,以方便查找。分区表丢失,电脑没有检查到硬盘分区表情况,就如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会提示应该进行开垦即硬盘未格式化应该进行格式化了。造成硬盘分区表丢失的原因很多,如病毒欑、硬盘坏道、误操作、误克隆等都会导致分区表的丢失。如果整个分区表丢失及因误操作丢失了某个分区,用户最好停止电脑运行,以免丢失数据,造成心疼的损失。

2 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预防硬盘损坏

硬盘一旦损坏,特别是硬盘盘片的物理损坏是无法修复的。为了避免出现无法修复的硬盘损坏,用户在使用电脑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要经常检查一下电脑的电源部分。一个是微机自身部分电源工作情况;另一个是微机所用的交流电源电路上是否有一些高负载的用电设备,如空调、冰箱等,如果有的话应该撤除。因为这些设备在启动或工作时可能造成电源中出现一些三角波或强脉冲,使得微机电源不纯而使硬盘损坏;三是如果用UPS或其它稳压电源,则应检查一下它的电源输出情况。

(2)要定期检查一下硬盘使用情况。特别是经常使用一些内存需求很大的软件,应该考虑增加内存,从而减少在硬盘上进行大量的文件交换操作的时间和频率,降低硬盘损坏的机率。

(3)定期检查电脑上文件碎片。硬盘上文件碎片过多会增加硬盘运行负担,降低硬盘效率,增加硬盘损耗,降低硬盘寿命,提高硬盘损坏机率。所以,用户最好是定期进行磁盘扫描,进行硬盘文件碎片整理,以重组文件,这样可减少系统在打开文件或保存文件时的硬盘抖动现象,从而延长硬盘使用寿命。

(4)创造良好的电脑工作环境。电脑对环境要求较高,用户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条件的家庭要增加电脑附属设备,确保电脑在一个优良的环境中运行。因为环境中一些低强度的振动、烟雾、不适的温度、湿度都有可能成为硬盘的杀手。

(5)要及时对计算机进行查杀毒操作,时时留意电脑运行状态。不随意下载软件、用网上通信工具聊天、互传文件,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切实防止病毒对电脑的攻击,有条件的应该安装正版的专业查杀毒软件,确保电脑安全。

参考文献

[1]尹君,邵强.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27.

[2]朱涛.计算机网络与硬件维护[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6):103-104.

上一篇:重阳节早上祝福语下一篇:我学会了游泳-我学会了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