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教育教学心得

2024-05-15

历史教师教育教学心得(精选8篇)

篇1:历史教师教育教学心得

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一个人成长为这种角色需要经过复杂的、长期的学习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教学教师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1

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继续安排我教八年级的历史课并承担备课组长的工作。

学校对我的信任是我工作的动力,并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用心去克服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以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殷切期望。

八年级的历史组有耿老师、__老师和__老师,加上我一共是四个人,她们是我工作中愉快的合作伙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们经常替我分担一些组里的工作,在这里真诚的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对于我而言,与其说是和她们在一起工作,还不如说是我在向她们学习,坦率而言,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和她们相处如沐春风、和煦温婉而生机勃勃。

团结的团队是我成长的沃土,并且不断地给我信心和勇气,闯过一个个难关。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并且注意调整以往我的教学方式,根据他们以前学习的习惯,一点一点地使历史课堂走进他们,让他们适应八年级的历史学习,同时也使我适应了同学们。

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困难都是我成长的催化剂,这催化剂往往也会生出快乐的小泡泡。

在与学生们的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了解我、接受我的授课方式,进而了解怎样去学习历史,更学会了去懂得历史。

区质量检测考试中,我所任教的八年级十一班、十二班、十三班、十五班、十七班和十九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区里各校评比中八年级考试成绩各项指标遥遥,这是八年级全体历史老师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取得的成果。

这个学期八年级历史组组织了“动手做历史”活动,不仅增添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历史走进了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历史,喜欢上历史课。

作为备课组长,不仅要积极组织各项活动,更要把日常的教学工作做好。每个周三的第二节课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我们都认真准备,做到有效备课。

备课是为了上好课,课堂我认真、严谨地完成授课任务,力求达到的教学效果。

我们给每一课都配上了随堂练习,在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的同时,每次我都认真准备随堂练习、单元测试题、综合测试题以及复习提纲;这样精心准备的习题,使学生精练、老师精批,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在近四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历了太多以往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使我在教育教学心智方面不断成熟,以上仅仅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点。其实,每一位老师的经历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

四个月来,有烦忧的时候,也有快乐的时候,或许教育工作就是这样吧,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我们,更多的是我们应该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对象。作为备课组长,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年轻的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认真钻研,不断努力,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己尽快成长。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2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一个学期行将结束。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谈一谈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大力贯彻新课改精神。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历史课的趣味化。历史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二、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科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3

今学期我担任历史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所以,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景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所以,了解和分析学生情景,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理解。

一方面,由于我校地处边疆贫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进取,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所以,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所以教学效果不如梦想。从此能够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进取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所以,每一天我都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教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丝绸之路》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丝绸之路”,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很多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异常用功,教学效果十分梦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本事,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上课必须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资料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教师每一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我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因为历史的特殊情景,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4

一、本学期教研工作基本情况:

教研工作究其主旨就是教学研讨工作,其目的在于用集体的智慧高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用集体的智慧打造团结和谐的教研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成长起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历史教研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切合,积极推进以自主学习,合作育人,活动育人为主要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课堂变成学生幸福的乐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当然这与全组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就本学年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二、确立本学期工作重心: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以市局教育教学精神为依据,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为依托。

三、改进措施及成绩:

(一)积极贯彻上级、学校教育工作精神。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基本做到了以的精神状态站上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上好每节课。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世界历史知识。

(二)继续推进课堂改革,积极实践。我校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成效卓著,在此基础上,学校力主继续深化,历史教研组积极响应,本组成员在学校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中,积极准备,勇于实践。

(三)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精”制导学案。有“本”可参,有“案”可寻。一份好的导学案不仅能够引领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学期,教研组的各备课组员都能以高度负责精神,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不,不限地,随时随地作研讨,做到自觉、合作、有效。共同制作导学案,做到精备、精练、精讲、精评。认真备好每节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及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认真编写好师生共用的讲学稿。在每一课上课前,认真备齐相关的教学资料、地图、教具等,都做到了“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四)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与上级的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设计比赛。

(五)加强备课组的备课研讨工作,以备课组为龙头带动教研组整体教学工作。历史教学容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主题。为此,历史备课组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经常性地讨论,研究阶段性课堂学习重点,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目的性。思想要永远走在工作的前面,老师的工作要永远走在学生的`前面,考试的准备要永远走在中考的前面,我相信,只要有心,我们都是无愧于老师这一称号!

四、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虽然卓有成效,但仍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课改还要继续进行,永远没有的一节课,只有更好的一节课。

(二)教研组的各位成员之间的默契性还要进一步磨合与加强。

(三)教学教学的各种工作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总结:

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教研组建设势在必行。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5

历史课是我自小就喜欢的课程,长大后我也如愿当上教师并教授学生的历史,历史组教师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历史课这门课学起来很有意思,虽然有些人经常记不住某些历史人物和某些事件发生的朝代,但是这是极个别的现象,历史课就是应该积极努力的学习的。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文明古国,期间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事情,有多少人物和事件的秘密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搜索。

本学期以来,我们历史组教师围绕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组织教学,积极探讨和尝试适合历史学科及我们学生现状地实用教学模式,通过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对历史课堂中某些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总结,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发表一下看法,不妥之处还请领导和同事们指正。

一,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我认为,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头到尾地演绎课件,很难突出教学重点,浅化难点,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体所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学生要不停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适应,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事实上他们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再次,要调动学生。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总之,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

二,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离开知识空谈能力和方法只能是缘木求鱼,工作总结《历史组教师教学改革工作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四,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整个过程必须切实地让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陶治情感,切不可只为热闹,华而不实,最后让学生竹蓝子打水一场空。

五,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但如若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不仅会影响课堂效果,而且会造成班集体松散。

历史教学教师心得

篇2:历史教师教育教学心得

第一,每一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比较大,原有的历史教学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新课程则打破了原有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虽然其体系上表现比较贯通,立体感比较强,但接受能力可能要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整合、构建某历史阶段的框架体系。

第二,新教材内容更简练,材料更丰富,能力培养更明显、更具体,如何通过高中的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等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较深的理论素质。首先,打铁先需自身硬。我们也要首先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模式。我们教师只有练好了自己的内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凸出一个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增强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其三,不能割裂各专题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打通中外历史的关节,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同时,教师还要把历史知识和现实中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引发现实的思考,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四,引领学生对相关历史进行规律性的总结,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探究他们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

篇3:历史教师教育教学心得

第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师中,特别是乡镇初中历史教师中非历史专业毕业的较多,他们对历史教材的把握不系统、不深透,对教法改革,也只能是“花架子”,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历史老师在适应历史教学的改革时,应首先过教材关, 在如何挖掘教材上多下功夫。首先,系统学习中外历史。通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系统掌握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和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对每一位历史教师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教师深挖教材的前提和基础,应当引起每位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我们知道,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历史教师要想将教材挖掘得有深度,就必须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功底。

古人曰:“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教师同样深挖教材,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还应从“精”和“深”两个方面来构造自己的知识大厦。所谓精,就是要求教师全面、系统、准确无误地掌握历史学科的专业知识,力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如果不能精通自己的专业,或浮光掠影,或一知半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也是会误人子弟的。因此,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钻研专业知识, 精益求精。

所谓深,就是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比学生高出几等,深入几分,做到教一知十,教一知百,乃至教一知千。只有深挖教材,挖得愈深,讲课就愈得心应手。

第二,恰当应用板图,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板图主要有以下三种:

(1)板图与地图册、插图相结合。这样可以通过对比,使简明、直观的板图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由繁至简,由简到繁的认识能力。

(2)边讲边画,讲画同步。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开动脑盘,做到目、耳、心并用,视、听、思同时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综合思考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3)利用小黑板。有些板图比较复杂,在课堂上绘制太浪费时间,有时还不利于学生对板图形成整体印象。对于这类板图,课前就必须在小黑板上把它画好,然后带到教室使用。

第三、鼓励学生提问是适应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鼓励学生提问的措施多种多样,例如在课堂上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比比谁的问题多, 质量好;将学生的提问的纸条写上名贴到自己的备课本上,按其数量与质量与平时分挂钩等。但基本的是提供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向学生提出提问的要求以及肯定其思考价值。

第四、多媒体技术引入历史课堂,是适应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巧妙地利用图、文、动画等媒体信息,再现教学内容和原始材料,将教材的文字图表活跃化, 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日本的“三光政策”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日本在哈滨建造的细菌工厂、日本用中国活人做实验等这些历史资料展示出来,用这一幕幕的活教材直观生动地触动学生,学生便很快会心领神会,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掌握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 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感和爱国心,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报效祖国,以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篇4: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

【摘要】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握课程教学语言的特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指出,对历史教师而言,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要有历史特色、要生动、要适合学生的I心理节奏。

【关键词】教学语言历史教学语言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116-02

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历史课程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历史教师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能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否升华教育功能,能否让学生增益智慧,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教学语言有关。

一、教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性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离不开语言,即使是电化教学,也需要借助教师的语言才能发挥最大效能。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直接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教师语言的艺术赋予课堂教学以诱人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效果主要是教学语言的效果,离开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便无法开展;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也会影响教学任务。

教学语言同电影语言、音乐语言一样,属于专业语言,是教师在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形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它有着自己的规律,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各个学科的语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各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不经过一番实际的训练和执着的追求,是难以掌握语言的规律和技巧的。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上课的语言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师的语言官腔十足或平淡无奇,就会使学生厌倦。假使教师的语言简明生动,丰富幽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很有帮助。

二、历史教学语亩的基本要求

从语言的内部特征来说,历史教学语言必须符合科学准确、简明生动的原则。

第一、要有历史特色

历史教师的语言,所表达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教师的语言就要准确反映时代特色。不恰当的类比、武断的臆想、过分的夸张,都不是一种严肃科学的态度。首先要体现历史术语的准确性。如,灭六国之前,处于战国时期,赢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称为“秦王赢政”;秦灭六国,赢政称帝,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样,称皇帝以后的赢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会影响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又如,中日甲午战争以前侵略中国的外国殖民者称为帝国主义,这一阶段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称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文献的原文,不仅可以渲染历史的时代特色。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致。如讲到唐、宋两代的经济,说明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可例举王建《汴路即事》诗句:“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意思是:来白天南海北、操着不同方言的人都汇聚在这里进行商业贸易,草市很繁荣。宋代的“草市”已具有相当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也可举陆游诗句:“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清帘上酒楼”。有的教师担心引用原话原文会增加难度,其实,有时候引用一句原话、一节原文,看似增加了难度,但却加深了时代气息,简化或者概括了教材内容,更加便于学生记忆巩固。原话和原文的引用能渲染时代气息。鼓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也将在其中得到相应的提高。

第二。语言要生动、幽默

历史教学的语言要注意通俗、形象、幽默。通俗的首要一点,就是要把书面语言换成口头语言来表达。书面语言虽然肃整,但没有口头语言明白流畅。在情感方面,口头语言显得更自然一些。如人民版必修一册中“美苏争锋”可以说“美苏争霸”;“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理解为“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PK”。历史教学语言适当运用一些流行口头语,激发学生思维,不会让人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呆板无趣;也彰显历史教师能与时俱进,善于学习。

历史教学内容比较概括,教师应常常用比喻、用当时的诗歌、民谣、谚语等再现历史现象,使抽象变得具体。如欧洲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是因为罗马天主教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当时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句谚语非常形象表明罗马天主教教廷贪婪、德国受罗马天主教教廷剥削最重。大凡引用原文、诗歌、民谣等,一般都要板书,让学生看清、听懂,否则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

要使讲述形象生动,还要补充一些与中心内容有关的细节。如有的教师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的黄海战役时,补充了邓世昌落水后甩开仆从抛给他的救生圈,赶走爱犬衔发相救的细节,就能很生动形象地表现邓世昌与战舰共存亡、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幽默是一种生动有趣而且含意深刻的语言艺术,给人愉快,发人深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历史教科书中有很多幽默题材。如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他认为治理天下犹如众人抬木头,前面的人喊号子,后面的人相应和。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大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幽默的题材加上幽默的语言,能使整段内容活跃起来。

从历史教学的外部特征来说,还要注意到语言正确清晰,悦耳动听;语调丰富多变,充满感情;语节明朗,快慢适中;表情爱憎分明,褒贬得当。这种无实质性内容的交流可以起到修饰的作用,尤其在表达信息的感情色彩方面更为重要。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和手势)。语言外部特征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已为教师的长期教学实践所验证。

第三,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心理节奏

人在一天之中,由于受到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心理节奏并不一样。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使教材的组织处理、教学形式的变化、课堂结构的设计与学生心理节奏保持和谐统一,而且语速快慢、语调高低也要与学生心理保持一致。

比如,有的学校常将历史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课。此时学生已上了三节课,精神疲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振奋一下学生精神,如用自然轻松的谈话、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等开始,去引导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

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要重锤敲打,节奏分明,有效地去刺激学生,使之不断产生兴奋。课中提问,语言要简洁明快,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提,由分到合,步步深入。这样。节奏感强,学生的思维也随之跳跃,就不易疲倦而分心走神了。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历史教师要多看一些语言大师的作品,丰富自己的词汇;多听一些艺术家的表演,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多多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磨练自己的语言。

篇5: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的敏感性和理解力,能够识别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我尝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

其次,我意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组织历史辩论、角色扮演、观看历史纪录片等。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事件往往存在不同的解释和观点,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历史,还能够从中提炼出有益的价值观和人生经验。

此外,我也意识到历史教学需要不断更新和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研讨会,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将它们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或者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历史学习等。

篇6:历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已成为教育教学人士的共识。中学教学作为培养中学生的教育基地,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同时也不应把素质教育与高考评估机制、高考选拔学生对立起来。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想写出教学上的点滴心得,与同行们共享。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比如说:以教师为中心整节课都坚持“填鸭”,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老师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对学生提出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甚至认为学生是钻“牛角尖”,不但不解决,而且还要批评一通等等。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从“主演”变为“导演”。

在学校公开课上,开课教师上初三历史《美国内战》,把“贩卖黑奴”的广告导演成学生的活动。(黑奴扮演者,教师课前选定有较强的文艺表演才能,同时有较强的表演欲望的学生。)通过演练,学生既认识到了黑奴当时的悲惨处境,又为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笔,也说明了黑奴问题成为了美国当时社会的焦点。另外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重庆谈判》一课时,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段等等,这些课,使我确认,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尽量挖掘“可导”“可演”的题材。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历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

作为一名新历史老师,在很多方面是在摸索前进的,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开展,我个人有几点体会,现总结如下和大家交流:

首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上好一节课,先要备好课。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以生动而充满时代精神的历史事迹去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开阔自已的眼界。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仅要备好教材和教法,更要备好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针对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不断调整方法,拟定采用实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匪浅。

第二,注意调动课堂氛围,维持课堂秩序,讲好每一节课。备好课的同时,一名历史教师也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讲究方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上课时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教态要自然,讲解力求生动形象,做到纲线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寓故事于事件中,并且联系现实,旁征博引,突出重难点,带学生走进历史画面,感受到一种自然鲜活的氛围,而不再对历史感到遥远和陌生,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学习,授课就事半功倍。在课堂上还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提高,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第三,上完每一节新课之后,课后的反思以及总结教学心得是非常重要的。每次上完课之后,我都会总结本课的优缺点之后针对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这对提高教学技能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到学习内容,我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历史是一门综合素质教育的社会人文学科,除了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对考试等基本功的学习之外,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学生道德情感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会他们用客观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和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并学会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联系实际去理解事物,培养热爱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怀。

我认为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老师得有一桶水。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充电。我在教学之余,认真参加学校的各类业务学习,通过不断听课研讨提高教学方法,业余还坚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要求,所谓学无止境,言传身教,做一名对学生有益的优秀教师。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篇7: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心得感悟

初中历史课,在象马营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向来是被认为副科的。学生轻视,家长忽略,学校漠视(中考算分数后情况稍好)。甚至连承担历史教学的老师也有着几许无奈何可怕的淡然。可以说,历史教学环境在今天没有什么真正的改观,这严重影响了历史的教学成果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把历史课当作赶写语数英作业的平台,是进行调整休息的乐土。即使是部分在听课的学生,他们的骨子里也并没有把历史与语数外等科目并驾齐驱,甚至连物理和化学都比历史重要。我在此并非讨论科目的孰重孰轻,只是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去反思。

层面说,学生对历史的不买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教学的缺失,不能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课堂,这是教学的失败。近几年,初中历史不可避免的进行了新课改,可以说,课改后的历史教学更难教了。然而,据我所知,目前的大部分农村中学,包括我校在内对于初一初二的历史课根本不重视,直到初三,要中考了,才把历史课当作主课来对待,所以历史专业的老师年年把手毕业班,初一初二的历史课,又严重打击了任课老师的积极性,只要老师能把课上完就行,好像是综合科和体育课,实际上,这些都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上述教学情况的出现让我很怀疑历史教学的成果会有多大?历史教学的明天在哪里?

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教学的层次感非常严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专业的学识理解和教学钻研能力。我们提倡教学中应用构建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这些理论对教学成果的帮助很大,应该提倡和推广。可是,这就需要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手段,需要在课下付出大量的时间来整合教材,课堂上有的放矢。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静下心来钻研教学,不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知识的短缺,存在浮躁,无奈,得教且教的心态,那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所建树,在教学成果上有所成就的。非常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在广大历史老师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反思二:教师教学设计的落后于教学理念的困顿

本人在历史教学中有很深切的感受,学生能否接纳老师,能否走入老师的教学模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很重要。在很长时间里,历史等同于故事可以说是深入人心。我认为,历史不能没有故事,可以以故事为一节课的教学切点,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一味的故事里来故事里去,也不能在课堂上没有精彩的故事,一味地照科宣读。这两点都是误区。前者淡化了历史的学科系统性,无法把握教学环节上的诸多要求,学生在笑声中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后者忽略了教学对象,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的拒绝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据我所知,很少有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原因可能是不屑一顾,可能是根本不会,或者是学校没有多媒体的教学平台。这在教学设计上就大打折扣了,笔者认为,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上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一则学生可以以视觉的冲击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得理解和把握,二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对教学内容给予补充和升华,遗憾的是,农村初中的历史课进行多媒体教学者寥寥无几。教学设计依然是黑板,板书,粉笔。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没有教学设计的新意和创造。

教学理念上,很多老师墨守成规,开放教学与互听上课几乎不存在。老师无法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构建式转变,一味的继承和静听。

反思三:开卷开始对历史教学的更高要求与对策

学生淡出的认为开卷考试非常简单,所以书不用看,课不用听,历史可以不用重视,中考进考场后,拿书抄就行,几乎是每一届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开卷后,在短暂的一个半小时里,既要做历史,又要顾政治,平时书不熟,到时候再去找答案,谈何容易?开卷开始后,更加注重历史能力的考察淡化历史知识的要求,学生以为开卷带书就可以考好成绩,拿到分数的认识需要老师及时更正。20xx年20xx年和20xx年xx中考历史试题就很明确的给出了考试趋势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加重要。

我认为,历史不是用来背的,当我看见很多学生迫不得已的去背他们已经失去兴趣,感觉枯燥的历史书本时,我觉得这是历史的悲哀。历史是项链,历史知识是珍珠,而感悟历史就是串成珍珠项链的线。

篇8:历史教师教育教学心得

关于有效教学的标准, 国内学者已进行了一定探讨。如钟启泉先生认为,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崔允漷老师指出,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何善亮老师认为, “以学论教”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根基, “人的生成”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教学能否促进, 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 是我们判断“教学有效与否”的一个更为基本的标准。[1]这些探讨主要围绕着学生而展开。诚然,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理应从学生视角出发来研究有效教学的标准, 但是,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具有“主体-间性”关系, 这要求我们也应从教师的视角去审视课堂教学的有效。在此, 笔者以历史学科为例, 试从历史教师的视角来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一、历史教师有效预设, 使教学发展具有主线

新课程改革以来, 人们较为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和淡化了原有的教学预设目标。他们所开展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 花样翻新, 但是一节课后学生却一头雾水, 完全不知道该掌握什么, 其任意生成往往导致教学时间不够, 甚至会改变的历史课堂的学科性质。诚然,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将遇到很多新的情况, 产生很多新的问题, 教师应该据此灵活地调整原有的教学目标, 生成新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 使课堂处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 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但无论怎样地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都不能过分偏离原有的教学预设。因为, 每一节历史课都蕴含着特有的逻辑, 且学生在历史学习上具有一定的心理规律和特点。历史教师只有据此进行预设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才有明确的方向、中心和可供操作的程序方法, 历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和效率。而脱离预设的过分生成将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漫无目的, 教学或浅尝辄止, 或偏离主题, 或丧失历史特性。因此, 有效的历史课堂必须以教师的有效预设为前提, 以教师的有效预设为主线。要做到有效预设, 历史教师应该牢固确立三维目标意识和“历史”教学意识, 为每一节课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历史教师应根据该历史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生个性上下功夫, 预设尽量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 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 历史教师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 进行粗线条的设计, 预设中留下一些弹性空间, 以供生成。

二、历史教师有效讲授, 让学生高效感知历史

作为传统常规课堂中最基本、最主要、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讲授法长期备受重视有其存在的理由:教师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有效而经济的信息传递手段[2]。从历史学科特性来看, 历史内容的丰富性、史学理论的抽象化以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叙述的形象化, 要求历史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运用讲授法。因此, 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包含历史教师的讲授。也由此可以推知, 有效讲授是有效历史教学的重要构成和重要标准之一。然而, 怎样讲授才是历史教学真正的有效讲授呢?第一, 讲授紧扣历史发展逻辑, 精心选择内容。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上, 李惠军老师、郭富斌老师的公开课主要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 为我们展示了讲授法的现代魅力。李老师的精彩讲授演绎了一曲纵横交错的思维之舞;[3]郭老师懂得自己讲什么、最该讲什么, 并能够把这些内容处理成系统且整体的教学结构体, 其中宏观认识与微观分析相互呼应, 进而产生了结构力量———即刺激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4]第二, 讲授应简明扼要, 深入浅出。历史内容丰富和课堂的时间有限, 要求历史教师的语言必须精练, 必须简洁明了地呈现历史的信息, 让学生较快地了解历史。历史知识中包含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规律、历史现象、历史思想和史学理论, 对此, 历史教师应该善于比喻, 举例说明, 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 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第三, 语言应幽默风趣和富有感染力。而历史学习的枯燥性要求教师应该情绪饱满, 激情昂扬, 抑扬顿挫, 富有感染力, 幽默风趣,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诱发学生的想象。历史教师如果在讲授上能做到以上几点, 那么他将会在教学激趣、启发、点拨、引领中让学生高效地感知历史, 理解历史, 进而爱上历史。

三、历史教师有效“缺失”,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课堂教学的舞台上, 教师在教学舞台上大唱独角戏, 经常为自己滔滔不绝的“良好口才”而暗自得意, 为自己的精彩绝伦的“一人传”表演而自我陶醉。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 只要教师讲得好, 学生就学得好, 完全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和能否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尊重学生,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现代教学论主张,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是平等的,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追求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教师必须打破那种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 实行有效“缺失”, 即: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自由表达, 独立思考。历史教师的“有效缺失”主要包括如下内涵:第一, 历史教师应该学会倾听, 对学生发表的观点一般不强行打断, 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同时多鼓励, 少批评, 让学生感到安全、信任和理解, 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 让学生通过当“小先生”、相互讨论等方式自主开展课堂活动。据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 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 学生阅读:10%, 视听并用:20%, 教师演示:30%, 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 学生教别人:90%。这足见学生教学生等自主活动的重要性。第三, 历史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仔细揣摩问题的深意和解决的办法, 然后再进行提问。第四, 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历史教师应该尽量腾出一些教学时间, 创造更多的机会,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充分表现和发展。第五,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史料或建议, 让学生将史料与历史问题、现实状况等联系起来, 去主动建构自己的历史认识。历史教师通过这些“缺失”, 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人, 真正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学习力量。

四、历史教师有效指导, 让学生快速走出迷雾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重要理念和重要教学方式。广大历史教师已普遍意识到课堂中学生自主的重要性, 并为落实这一理念而展开积极探索。这本来是教育的幸事, 遗憾的是, 很多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向了另一极端, 即提供了过于宽松的教学环境, 对学生的课堂言行听之任之, 放任自流, 以致于课堂教学混乱无序, 有的学生信口开河, 游离教学目标, 有的学生长久处于苦苦的思索状态, 教学效率非常低下。但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反过来说明教师有效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效指导主要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智力上的支持、思想上的指引以及心理上的动力。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有限, 历史自身和史学理论的错综复杂, 使得学生在在历史课堂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感到些许疑惑。如果仅凭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将很难快速解决问题, 甚至无法解决。如果历史教师能及时给予启发和指导, 在“授之以鱼”中“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那么, 学生将会茅塞顿开, 快速走出迷雾, 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并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而问题的及时解决也势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样, 课堂教学不仅将获得良好的当前效果, 也将获得较好的长远效益。另外, 当前的社会是信息传播发达的社会, 各种野史、史学观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媒介铺天盖地地向学生袭来, 使得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些多元化的解读中渐渐迷失, 不知所措, 加上青少年这一特定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叛逆、好奇、乐于表现等心理, 学生在过于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往往不加选择, 甚至带有哗众取宠似地呈现出与教学目标要求相背离的观点。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根据国家法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学生课堂上的“标新立异”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双主体, 教师的“教”是相对于学生的“学”而存在。因此, 课堂教学活动从总体上说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必定包含着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采用恰当的方式, 与学生较多地展开思想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这种互动并不是单独存在, 而是与教师讲授、教师“缺失”、教师指导等教学行为紧密相连, 相互交织, 甚至渗透于这些环节中。从这一意义看, 师生的有效互动可以与历史教师的有效预设、有效讲授、有效“缺失”、有效指导一起, 并称为历史有效课堂的五大标准。从学生角度出发评判历史有效课堂的标准, 着眼于教学的最终价值, 而从教师角度审视历史有效课堂的标准, 则可以目睹策略方法层面上的有效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 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到历史有效教学的真实存在。

参考文献

[1]许华琼, 胡中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教学与管理, 2010 (8) .

[2]杨建军.有效讲授.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 (11) .

[3]王雄.独舞的风采与魅力——关于李惠军老师《战争与和平——俄国的1917》一课的感悟与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0 (10) .

上一篇:倾听心灵的声音作文下一篇: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