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的作文

2024-04-10

升旗的作文(精选18篇)

篇1:升旗的作文

今天是9月29日,我们在充满歌声的校园里举行了一次以“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为主题的庄严升旗仪式。

第一项,我们进行了升国旗奏国歌。随着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少先队员起了少先队队礼,看着国旗飘扬在湛蓝的天空上,真是既庄严又激动。

第二项,是八路军老战士杨桂花奶奶给我们分享了她英勇的战斗故事。杨奶奶还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爱自己爱伙伴,爱班集体,更爱我们的祖**亲。我们被她的革命精神深深的感动了。

第三项,随后,我校金莺合唱团的同学登台演唱了《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合唱团用嘹亮的歌声表达出了对祖国的爱,大家也随着音乐唱了起来,一个个喜爱祖国的音符久久回荡在沸腾的校园里。

最后一项是让各班学生代表在“庆祝祖国七十华诞向人民英雄致敬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条幅上签上祝福的话语,我们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这一次隆重的升旗仪式使我难以忘怀,我还要做到五个“有”:要有红色的心,要有智慧的脑,要有明亮的眼,要有勤巧的手,要有矫健的腿。我一定要长成栋梁之才,为祖国争光。

篇2:升旗的作文

老师把这学期最后一次升旗的任务交给了我,吉晨悦,马欣和郭煜,按照我们学校的规定,每个升旗手每天都得按时升降国旗。如果下雨一定要及时把国旗降下来。

记得,那是星期二下午最后一堂课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课,可还没讲到一半,天空顿时乌云密布,不一会就下起了大雨。这时,已经有很多同学的目光望向窗外,有的同学还趴在窗台上看。我心想:下这么大的雨应该没有人去降旗吧!算了,不去了,反正也不会出什么事。于是我没有去降旗。可是谁想,我刚一回头,就看见吉晨悦,马欣,郭煜的位子上没有了人。我想:他们不会是降旗了吧!不一会他们几个回来了,只见他们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一个个打着寒战,他们真的去降旗了,顿时,我心里有了几分愧疚。心想:要是我也下去了,也许会快一点,他们居不会淋成这样了。都怪我不好。这时我心里又有了几分愧疚。中午吃完饭,我拉着马欣去了楼下,告诉他我心里的愧疚,并跟她道了歉。心想不知道他能不能原谅我?她说:“没关系,下回想着就行了。我现在不是挺好的么?”听了她的话,我心了舒服了些,并且,我甘舒服了些,并且,我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下午,我分别和郭煜,吉晨悦道了歉,他们也原谅了我。我心里的愧疚一下子都没有了。我高兴极了,结果以后几天的升降国旗的任务我都按时完成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也让我感受到了我他们之间纯洁的友谊。

篇3: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

昨天晚上,我们问服务员去天安门怎么走。服务员告诉我们,当你看到一大群人往同一个方向走时,跟着他们就可以了,他们全都是去看升国旗的。我们一出宾馆的门,果然看到很多人在向同一个方向走,我们一直跟着他们。走着走着,我一回头,发现我后面跟了好多人,有外国人,有中国人,有年纪很大的人,还有很多很小的小朋友。我们拼命赶到队伍的前头,希望能早点到天安门广场。走了大约十五分钟,终于到了。

天安门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密密匝匝的人。天安门广场非常大,边上有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我根本就顾不上仔细看这些,直接向旗杆的方向跑去。那里已经聚集了一堵厚厚的“人墙”。我费尽力气钻了进去。升旗仪式还没开始,我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默默地等待着。

我踮着脚,伸着脖子,看见一位威武的解放军叔叔站在我们面前。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这样一位站岗的解放军叔叔。远处有两排解放军叔叔站得笔直,最前面的一位叔叔拿着国旗。我真想一下子冲到旗杆下面,可惜四周都有围栏围着。我不禁想起我们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大家排好了队,站好了队列,还有小朋友在下面窃窃私语。而现在这么多人,没有队列,却非常安静,大人们都举着手机等待录像。

我正愣神想着,升旗仪式开始了。解放军叔叔踏着整齐的步伐朝旗杆走过来。他们穿着统一的军服,戴着白手套,第一位解放军叔叔肩上扛着国旗。他们一个个表情严肃、动作标准,护旗的解放军叔叔把国旗交给了升旗的解放军叔叔。国旗被固定好之后,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当第一遍国歌奏完的时候,国旗只升到旗杆的三分之一。我正奇怪呢,第二遍国歌又响了起来。我们学校的国歌可是只奏一遍的,真是不一样啊!当第三遍国歌奏完的时候,国旗升到了顶端,分秒不差!升旗仪式结束了。人群渐渐散开,但我却久久不愿离去。

我站得笔直,向国旗敬了一个队礼,心里想着:我每天佩戴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它时刻提醒我,要做一个好孩子。我在国旗下默默下定决心:我要多看书,听老师的话,不嫌妈妈唠叨,认真完成作业,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大脸猫敬礼:

篇4:别样的升旗仪式

当小旗手们护着国旗走向旗台,他们迈出的是稚嫩而又稳健的步伐;

当小鼓手们挥动双锤敲响鼓点,他们奏出的是铿锵而又执着的旋律;

当一张张小脸随着国旗冉冉升起而缓缓扬起时,他们的内心流动的只有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一、持之以恒的庄严仪式,点燃爱国之情

《纲要》要求: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幼儿来说,“祖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很难理解“国旗、国徽、党旗、党徽”都代表着什么?但他们拥有最纯洁的心灵,他们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真诚的态度感悟世界,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一方沃土。陶行知先生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之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可见,如何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根植爱国之情;如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化抽象为具体,让“祖国”成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具体形象,是值得幼儿园老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升国旗”是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修课,我们幼儿园也不例外,每周一上午8:30准时开始。为了进一步提高升旗活动的教育意义,我们结合孩子年龄小,渴望被肯定、表现欲望强等特点,我把升旗仪式分为升旗、奖励、展示三大环节。通过国旗下讲话,奖励“国旗下好孩子”、“勤劳小蜜蜂”、“文明班级”等项目,创设机会让孩子在国旗下领奖,感受国旗下成长的快乐,成就他们的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

在简单而又庄严的升旗环节中,飒爽英姿的小旗手们有模有样地出旗、升旗,还有那认真坚定的神情和注目礼,那稚嫩而又嘹亮的国歌声,都让我们坚信:孩子们是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

二、缤纷多彩的主题交流,开启智慧之门

我园有小中大共12班,除每学期初的第一次升旗仪式由工团主持以外,其余每周的升旗活动由各班轮流负责,去除节假日放假与天气原因的影响,每班每学期至少都有一次机会主持升旗。为了确保升旗主题的全面性与多样性,保教部门学期初以表格的形式提前安排好时间顺序,并发动各班提前拟定主题。

在制定主题时,老师们会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需要和季节、节日、学园活动等因素合理协调,做到主题之间衔接与发展。如:小班以“爱家人、爱上学、爱吃饭”等认识环境、学会自我服务等内容为主题,鼓励孩子做个快乐健康的人。中班孩子自理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强烈,逐渐出现叛逆现象。老师们则从“讲礼貌、互相帮助、谦让友好”等行为习惯要求开展主题交流,让孩子懂得做个心里有他人的人。大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班侧重以“我长大了”为主题,引导孩子学习关心照顾中小班孩子、学习尊敬长辈、学会体验和发现学习的乐趣。时逢节假日那周,我们的升旗主题更为精彩。如:三八节那周,我们请来巾帼英雄:护士阿姨、女警、保洁员、公交司机来园做国旗下讲话,让孩子们更近距离地接触各行各业的女性职工,倾听她们的心声,学会尊重她们。九月九重阳节那周,我们邀请各班的爷爷奶奶代表,在国旗下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拥抱爷爷奶奶等简单的温暖互动仪式,既丰富了孩子有关重阳节节日信息,又增进亲子情感,在场人员无一不被孩子们稚嫩的抚慰和真诚的关爱所感动。

升国旗是一项面向全体师生的活动,无论老师还是孩子都会倍受教育。缤纷多彩的主题系列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又为孩子开启了通向智慧城堡的大门,为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例:中四班升旗活动方案

主题:多给动物一点爱

活动计划:结合班级主题教学《伞的世界》,通过童话剧表演《雨中的花朵》,演绎一段雨天救助小动物的情感故事,鼓励孩子们从小学会关爱动物,做个有爱心、有信心的好孩子,并结合“为国旗下好孩子颁红花”的活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环节一:出旗、升旗

主持稿:

幼儿A:大家好,我是活泼可爱的黄舒文。

幼儿B:我是勤劳勇敢的丁少文。

合:今天的升旗仪式由中四班主持。

幼儿A: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小旗手入场。

(鼓手击鼓、国旗方阵入场)

幼儿B:升国旗、奏国歌、全体行注目礼。

(升国旗)

幼儿A:唱国歌,指挥:何铭萱(小朋友)领唱:张雅铮(小朋友)。

幼儿B:礼毕,请小旗手退场。

幼儿A:接下来有请郑舜瑶、扬嘉文进行国旗下讲话。

环节二:国旗下讲话稿

幼儿A: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的环境离不开它。

幼儿B: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幼儿A:如果人类是一间小屋,动物就是小屋中的那扇窗,给我们光明;

幼儿B:如果人类是一艘小船,动物就是小船上的那双浆,为我们护航;

幼儿A:请保护环境,还动物一个整洁的家园。

幼儿B:亲爱的小伙伴们,关爱动物吧。

合: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环节三:国旗下表演

童话剧表演《雨中的花朵》。

表演者:中四班全体幼儿。

环节四:颁奖——国旗下好孩子

音乐伴奏:园歌《我们在这里快乐成长》

颁奖者:园长妈妈

奖励对象:每班推选3名喜欢动物、会照顾动物的孩子。

三、自主创新的舞台展示,促进成长之力

在我们的升旗活动中,可爱的孩子们就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有的主持、有的护旗或敲鼓、有的负责国旗下讲话,还有的充当临时演员展现班级特色……此时的操场更像一个宽敞的舞台,它成了孩子们展示口才、歌声、舞姿等才艺的自由空间。“国旗下表演”也成了我园升旗仪式的独特之处,每次的国旗下讲话结束后,负责升旗的班级都会围绕升旗主题编排一个3-5分钟的节目,有诗歌朗诵、歌曲联唱、舞蹈表演、童话剧表演等,让每个孩子都能走上舞台,在全园师生面前大胆展示自我,养成活泼大方的性格。孩子们通过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表演来体现生活的情趣,反映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这种形式不仅陶冶了幼儿性情,还使幼儿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

小班孩子年纪小,我们就发动家长资源,邀请年轻有活力的家长一起参与到节目中。如:逢中秋节那周的升旗活动,小班老师编排歌表演《我为爷爷打月饼》时,邀请家长扮演“爷爷”,孩子们穿上红军的小军服,和白发苍苍的“老红军们”在台上一唱一和十分逗人。

这样自主创新的舞台交流除了给孩子创设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样也对老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剪辑、编排节目、服装设计、道具制作等一系列的工作对各班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经过几年的探索,老师们组织升旗仪式逐渐从紧张过渡到自如、从模仿过渡到创新,并且运用电教媒介工具收集每期的升旗过程,形成富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资源。

篇5:写升旗的作文

早读之后我呆呆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同学们都往外走,心里便存满疑惑:这是干什么?但后来我灵光一,现脑海中出现了两个字:升旗!啊,升旗,我怎么又忘记了这事情?想到这儿,我刷的站起来,走向了队伍。

冬季的天气是寒冷的,还未踏出教学楼,就感到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我们还是坚持住啦。站好了整齐的队伍,前几项还是像往常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当段主任颁奖时,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主席台上。当然,不仅只有我的注意,还有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全校同学的注意力。段主任他说了许多话,我都没有记住,只记住了获奖的班级有七年级一班七年级五班……那时我是激动的。

接着是领奖。同学们只是急切地催促劳动委员李子阳去领:“快去呀!快去呀!”我好像听到了他们心里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欢呼声。至于为什么不喊出来。我想可能是班主任说过的骄兵必败的道理吧。

随后只见李子阳,不敢相信的走上领奖台上。因为他穿着外套,主任让她脱下来拍照。领完奖后,劳动委员拿着流动红旗回到队伍中。升旗仪式结束后,各班按顺序回教室。回到教室的同学们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流动红旗回到了我们班的怀抱,每个人都是十分开心的。

篇6:描写升旗的作文

清晨三点三十分,老师把我们从梦中叫醒了,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真想再美美的睡上一觉,耳中迷迷糊糊听到老师在喊:“快点、快点、迟了就来不及了”。我忙一骨碌起身下床,麻木地跟着老师走着。以前曾听人说过,五星红旗每天都是和太阳一同升起的,现在天还没亮,怎么能看见升旗仪式呢?难道今天和往常不一样?带着疑问,我和其它同学一起坐上了汽车,不知不觉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我吃了一惊,此时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老半天,我们才找到一个空地坐下来,等待着升旗仪式的开始。

渐渐地,我们身后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和我们一样,在焦急的等待着。一会儿,东方露出了淡淡的曙光,军人叔叔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护送着五星红旗来到了旗杆下,两名在此等待的军人叔叔接过红旗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礼,便把红旗固定在旗杆上,随着雄伟的国歌奏响,升旗仪式开始了,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来了,在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下,升起来了,升起来了。

五星红旗在微风的吹拂下,飘扬着,摆动着,徐徐升向了高空。我抬眼望着那鲜艳的红旗,望着那灿烂的五颗金星,还有那响彻整个上空的嘹亮国歌声不断在耳中回荡。此时此刻,心里充满无限自豪和骄傲。

篇7:难忘的升旗仪式作文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这声音是多么庄严而又有力啊!全体少先队员看着国旗缓缓上升,举起右手向国旗敬礼。班长徐哲敏站在队伍的最前面,高举右手,目视国旗,背挺得笔直,就像花坛里那朝气蓬勃的小树,旁边顽皮的奚宇凡也并拢着双腿,站得笔直,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此刻,没有嬉笑的声音,只有雄壮的国歌声在校园里回荡。国旗啊!国旗!您是祖国的象征,您是祖国的骄傲。望着国旗,我不由得想起了《开国大典》这篇课文里面写道:那天五十四只大炮齐鸣,毛主席在天安?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接着国旗向上升起来,这表明新中国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望着这徐徐升起的红旗,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为了中华之崛起,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8:再论学校升旗仪式的教育功能

一、升旗仪式解读

升旗仪式作为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它是学校场域中一种必须的教育行为,其目的是要使仪式参与者逐渐产生集体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 升旗仪式的时间与空间

莱辛指出,所有身体都不只存在于空间中,而且存在于时间中。它们在其连续时间的任何一个时刻中继续,可能呈现不同的表象,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1]。仪式作为处于特定时空中的存在,学校会通过其时间和空间特性来发挥其教育功能。学校里的仪式、仪式化及仪式实践也能够将儿童和青少年引入包含内在价值的社会时间秩序[2]。在隆重的升旗仪式之后,教育者期望个体能够获得社会所期望有的信念或情怀。对学生大谈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是很空洞的,而通过学校的各种仪式的恰当进行,则可以激发参与者的内在情感。

通过仪式参与和仪式赋予的符号作用,参与者彼此会感觉自己所处的集体是团结的、积极向上的。在仪式中,仪式参与者高度的精神关注与情感投入,学生间的互动与参与行为,能激起或唤起他们的神经兴奋,从而形成与设计者所期望的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从某种意义上讲,仪式活动是情感的转化器,它能使这种共享的情感持续下去。教育者也期望在这种特别营造的神圣时空中,升旗仪式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向上的力量,期望正向的价值观能够被创造出来并被传承下去,使学生获得升旗仪式的象征意义和整体感。

2. 升旗仪式的程序化

在整个升旗仪式过程中,组织者设计了各种符号和流程,建构了一种庄严的氛围,形成一种正式而又神圣的教育场景。这是一种常规性、制度化、程序性的活动,也是一种不断重复的仪式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表达方式,仪式的程序显得尤其重要。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少不了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仪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仪式的权威性。每个学校的升旗仪式会略有不同,但总体大致相同。在这些相同程序的升旗仪式中,从超时空的角度说,它们往往是标准化的、重复性的行动。升旗仪式虽具有重复性,但不能只是无意义的重复或遵从。当重复的仪式不再能够拨动参与者的心灵之弦时,仪式就失去了其本有的意义。也就是说,升旗仪式如果只倾向于程式化、陈规化,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再现,仪式参与者就无法产生心灵的触动。

当仪式组织者仅仅为了成人社会的教育目的去事先准备好各种仪式程序,讲究仪式中各个精准的细节时,仪式就会由于其自身的重复性和单调性以及个体感受的无触动性而失去它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性质。当仪式不能触及到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时,它对儿童的道德教育的意义就消失了。升旗仪式过于单一的频繁的重复性和刻板性反而会弱化他们的归属感或爱国情感。如果仪式仅停留于重复性的程序性上,仪式就会成为一种纯粹属于形式化的东西。因此,既然避免不了这种重复性,如何使重复的仪式对个体产生个别化的意义就尤为重要。

二、现实学校场域中的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是教育者试图通过营造出的场效应,使参与者产生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并能激发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起某种生命的能量和产生对祖国敬仰的伟大豪情。那么在现实的升旗仪式中,学生会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教育者所期望的共同的情感?个体参与仪式所产生的好奇和热情能维持多久?

1. 升旗仪式的时空影响

仪式行动是一种身体活动,它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仪式的时间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组织者将仪式时间过分延长,仪式会变得冗长、枯燥。尽管仪式气氛的烘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只有升旗仪式的时间经过恰当控制,使学生的情感关注能始终贯穿整个过程时,仪式才能真正实现其意义与价值。

仪式的成功还依赖于合适的空间氛围。在有效的仪式空间内,参与者可以感受、体验日常生活不能体验之事。身体不在场,就无法体验仪式的真正意义。有的学校由于场地原因,学生分批参加升旗仪式。没有参与的学生就只能在教室里,通过学校的喇叭“听仪式”。由于升旗仪式活动中存在着时空上的限制、内容上的偏离和身份上的差异,就会造成部分学生参与升旗仪式时身体在场而“精神缺席”。在升旗仪式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即使班主任进行监督,仍然避免不了“缺席、不在场”的发生。最终的结果是:操场上站立的学生在“看仪式”。也就是说,即使有些学生身体在场,其思想与精神并没有参与其中,这样的仪式是一种“无思想的行为”。

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参与升旗仪式产生兴奋和热情的情感,这种现象也只存在于开学初,或刚刚接触升旗仪式的学生。更或者,升旗仪式只有对主持升旗仪式班级来说是有些兴奋度的。对其他学生来说,其情感色调却是苍白的。久而久之,这种日常惯习化的仪式行为,是否会变成一种纯粹形式化的东西?参与者们到场一会儿,走走过场,却没有热情,也不能产生多少集体兴奋。当学生只是作为一种背景或观众,只是被动地观察时,就只能从中获得低层次的情感体验。

2. 国旗下的讲话

借助于仪式活动的开展,语言、程序、节奏等会被一一设置。大多数升旗仪式中“国旗下的讲话”都会由学校教育者定主题,由家长或班主任辅助修改稿子,或者直接从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后结合主题来进行。而学校国旗下讲话的主题一般都是根据升旗周的节日或相近时间的节日来确定,或根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来定主题,如“中国梦”“开学典礼”“学雷锋”“拒绝垃圾食品”“静雅校园”“国际助残日,关爱残疾人”等。国旗下的讲话有些时候会联系实际,但却仍然无法改变那种在演讲稿里说着成人套话的现象。

仪式活动中,话语成功的前提是观众相信活动者话语的内容。很多时候的升旗仪式会充斥着说教式的演讲辞。这说明我们比较偏爱教育性的、严肃的语言,而下面的学生只能随时准备忍受枯燥无趣的场合。而且很多话语是用同样的意图、同样宣告的方式、同样事先制定的格式,在相同的情境里被表达,这就使仪式成为了一种简单的重复。

3. 升旗手与护旗手

谁才能成为升旗手与护旗手?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这一特定场域成为羡慕的对象?升旗手与护旗手这一特有的角色往往成为一种规则或权力的象征。升旗资格在学生眼里被认为是卓越或突出的标识。这是一项巨大的殊荣,是很多学生的目标和梦想。一般学校升旗的方队和升旗手及其他组织活动只能由高年级来进行,由高年级的学生轮流循环进行。这些被选中的学生往往是平时表现积极,或者是学习成绩好的,在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这一角色或职位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常常是遥不可及的,因此,羡慕的眼神处处可见。因为学生要达到这种身份是需要时间等待和教师选拔的。升旗手必须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取得很大进步,或者平时表现优秀的高年级学生。

升旗资格的获得应该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学校单一规则的运用,只能使更多的学生处于观望的状态。所以在学校场域中,仪式使得一种特有的社会关系权力得以体现。这种关系权力用不间断精心策划的游戏规则取代了公共事件的展示[3]。一项成功的仪式应该能使每个参与者感到有信心、满怀激情,而不是产生自卑心理,或对升旗手或护旗手产生很大的距离感。

4. 仪式效果的偏离

事实上,每个学生对待升国旗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如有的学生特别期盼每周一的早晨参加升旗仪式,而有的学生则持另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使升旗仪式未能取得成效。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主要是没有群体归属感、缺乏认同感、缺少对群体符号的尊重与理解、参与热情不高等等。这些都表明了仪式从开始的漠然而致最后的失效。强迫性的仪式是消耗而不是创造情感能量。参与者并非自然地充满了情感,而是不得不努力使自己看似充满情感。事实上,对于那些不喜欢强迫性仪式的个体,教育者可以让他们成为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体验成功常来的正面情感能量,以取得仪式的效果。

三、学校升旗仪式的完善

1. 增强仪式中身体与精神的共同参与

学校仪式设计的目的是要使个体产生集体的意义、目标和价值感。仪式对参与者的教育功能体现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因为仪式既需要身体的参与,也需要精神的参与。首先,仪式与身体是紧密联系的,它是身体自我理解的一种方式,可以作为身体知识、行为知识,因为几乎所有仪式都会有参与者的身体动作参与其中[4]。仪式通过运用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取得它的教育及社会上的效果[5]。在身体参与中,学生可以进行精神的洗礼。身体与精神的共同在场,能使仪式的神圣性与严肃性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教育者若想借助仪式活动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使学生形成与学校的教育功能相关的、惯习化的身体活动。所以要想使仪式发挥其积极功能,组织者首先要考虑到仪式活动是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其意义是否深入学生内心,这些活动是否在学生的身体和心灵上都发生了触动性的影响。

2. 触及学生心灵的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是被爱国主义话语体系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如若完全不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其效果必然远离教育者预先的设计。在国旗下的讲话中,与过去有关的节日的话语在此刻可以被重新提起,特别是与国家或民族相关的话语在此刻得以表达。这一环节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重温这些故事并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的机会,将抽象的爱国主义思想转化成学生亲历的体验、情感和日常生活,使儿童能够记起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教育者可以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这一环节,将升旗仪式指向国家神圣的活动,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国家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活动是对“奠基式的过去进行现时化。回忆着的群体通过忆起过去,巩固其认同”[6]。

同时,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也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升旗仪式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学校行为,它需要把个体与神圣的、非日常的世界联系起来。当神圣的讲话走下讲坛,走入学生的生活,作为听众的学生才能与讲话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以使整个升旗仪式产生其应有的效果。

3. 人人皆有资格参与

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对仪式的天然需求。在升旗仪式中,学校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资格参与升旗仪式的各项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这项活动的程序,甚至可以使升旗仪式的形式多样化。教育者只需给以指导。这样,在这个多维度的仪式结构中,在严肃神圣的环境氛围中,仪式教育的神圣性就会自然呈现,其教育意义也会水到渠成。

升旗仪式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升旗手与护旗手的选择上不是把“好学生”拉进来,把其他的学生拒于千里之外,即不能对学生进行人为的“选拔”或分层。在仪式活动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意识到,如果没有个体的直接参与,许多观念和价值根本就无法被经历、被领会、被体验或被认知。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才能真正理解正在发生的集体行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德]乌尔夫.社会的形成[M].许小红,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3][法]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4]张志坤.仪式教育审视:教育人类学仪式研究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

[5][德]乌尔夫.社会的形成[M].许小红,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篇9:“打破惯例”的升旗仪式

周一,又到了学校举行升旗仪式的时间。仪式开始,四个学生护旗手照例各执一角高举五星红旗,迈着标准的正步从四五十米外行至旗杆底下,然后面朝学生队伍立正站好,举旗的姿势由直臂高举变为曲臂执旗。按照以往的要求,此后升旗、国旗下演讲以及其它临时活动等整个过程中,护旗手都要保持这个姿势站立不动,直到整个升旗仪式结束,才能收起红旗。可是今天的四个护旗手似乎是乱了程序,升旗环节刚结束,他们就自顾自地把红旗收起来,站在了一边。

活动结束后,笔者就刚才的事和政教处王老师交流起来,他说程序是不同以往,但并非学生出错,而是应张校长的要求打破了惯例。原來,上周一学校利用升旗的机会,举行了校园读书节启动仪式,其中包括师生有关读书倡议的演讲、领导的致辞讲话以及家长捐书仪式等,整个升旗仪式时间比往常长了许多。活动结束后,学校负责德育的张校长收到了一个学生的纸条:“升旗时我恰好站旗杆前面,看到负责升旗任务的同学校服下的衣服都非常单薄,一个高高瘦瘦的护旗手,举旗的胳膊一直在微微发抖,尽管他在努力坚持着、克制着,还是能看得出他举旗的胳膊在不自觉地微微抖动着。今天的天气特别冷,升旗仪式进行了二十多分钟,就连我们下边站着的同学都感觉双腿有点发酸,护旗的同学手举红旗一动不动这么长时间肯定是太累了,因此建议能不能把收旗和演讲等活动环节的顺序调换一下,让护旗的同学少受些累呢?”看到纸条后,张校长随即同政教处的老师沟通商量,决定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了升旗仪式中收旗和演讲等环节的顺序,所以才有了本周升旗仪式程序上的变化。

在整个学校的升旗活动中,一个学生执旗的胳膊微微发抖的一幕只是一个小细节,收旗环节的前置也只是整个活动流程中一个小变化。但就是教育者能够关注这些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小细节,并随即施以一个个小变化的行为,体现了这所学校教育者身上浓浓的人文气息和鲜明的人文化管理理念。

首先,人文化管理,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关爱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它强调把学生真正当做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和中心,而不是用来实现教育管理者功利化管理目的的工具。学校的升旗仪式是教育管理者通过组织升旗和国旗下演讲等活动以实现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教育、自主提升人文素养的教育活动。就如递纸条的学生所看到的,二十多分钟的站立,参加升旗仪式的师生们都感觉双腿发酸,担任护旗手的同学却要手执红旗一动不动地长久站立;天气寒冷,师生们都身着厚厚的外套,而担任升旗任务的学生出于礼仪要求却只能穿着单薄的校服。如果教育管理者对此视若无睹,那么显然担任升旗手的学生就只是充当了教育者组织这次教育活动的道具和工具。而张校长一班人在这次升旗仪式上打破惯例,将收旗环节前置到国旗下演讲和其它活动之前,并且安排政教处老师特意提醒参加升旗仪式的同学注意天气,在校服内及时增添衣服,这样的变化无疑体现了教育管理者对全部学生、尤其是负责升旗任务的这些同学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其次,人文化管理是体现民主、平等精神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它强调教育者和学生双方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平等地参与各项活动;它淡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身份,强调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是主体人与主体人的关系,要求教育者实现从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的转变。在上次升旗仪式后,全校三千多名学生,有一个学生递上反映意见的纸条,这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是一个绝对的小概率事件。但张校长一班人对这张纸条却高度重视,积极采纳学生意见并迅速“打破惯例”。这种行为充分反映出教育者在面对问题和意见时,将观察的视线和出发点首先放在学生一边,充分考虑学生的处境与感受,对自己的管理行为进行积极调整,这充分体现了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及其对被管理者平等的主体地位的尊重。

篇10:难忘的升旗仪式作文

回顾以往,中国曾经无比软弱。一百多年前,中国遭受侵略,圆明园被烧,宝物被夺,香港被割让,巨额"赔款“被拱手送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像国歌中唱到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鲜血铸成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经过革命先烈们的不懈努力,新中国终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

”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神五“、”神六“成功上天,高铁里程全球第一,杂交水稻成功,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建成..所有的一切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的先驱者,同时,中国体育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从金牌”零“的起点,到今天成为奥运会的金牌霸主,中国再也不是世界眼中的”东亚病夫“。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极大提高。

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我深知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诚实守信,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环保。

祖国就像天上的太阳,在我心中,在大家心中。我爱你祖国,愿你永远繁荣富强。

篇11:难忘的升旗仪式作文

此时此刻,我好象看到了井岗山上的星星之火,遵义城头上的霞光,长征路上的烽火,延安窑洞的灯光……是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我没有理由,只有好好学习长大为四化做事。望着五星红旗,我仿佛看到了革命老前辈前赴后继,为拯救苦难一的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疆场拼杀,冒着生命的危险,为我们创造幸福的生活。

我仿佛看到了中国女子排球队的大姐姐,勇夺金牌,在几万双眼睛下,升起五星红旗,她们是多么自豪和骄傲。:雄壮的国歌乐曲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忘记今天的升旗仪式。

篇12:北京升旗的场景作文

记得那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我们就早早地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只见广场上早已站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过了一会儿,从天安门城楼的一角,三十六名武警官兵组成的“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跨过金水桥,穿过长安街,向我们走来!

升旗仪式开始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2分07秒雄壮的国歌声中,在万众人民的注视下,与太阳同时升起!在这神圣的时刻,我不由自主地将右手举过了头顶……

篇13:升旗的作文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参加今天的特别升旗仪式。我们在学校里每周都有升旗仪式, 为什么今天我们举行的是特别升旗仪式呢?因为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 是因为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正式公布施行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宪法日, 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纪念宪法的诞生, 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 加强宪法实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从个体的角度, 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保障每个人的生命、生活和人格尊严;从教育的角度看, 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 规定了国民教育体系, 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从国家的角度看, 宪法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 保障国家发展和社会公正。回溯历史可以发现, 法治昌明之时, 也就是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之时。法治松弛之时, 也就是内忧外患、国乱民怨之时。一个国家, 当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时, 国家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社会公正。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学习宪法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宪法精神, 这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对老师们来说, 我希望大家在履行好公民义务的同时, 更要履行好教师的法定职责,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对同学们来说, 我希望大家要争做守法小公民, 比如认真对待每一次升旗仪式、满怀崇敬地高唱国歌;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通过学生代表大会等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建设;认真学习、尊敬师长, 珍惜宪法赋予你们的受教育权。

篇14:学校的升旗台(例文)

这个长3米、宽2.5米的升旗台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高25厘米左右。台阶和台面四周用纹理精美的大理石铺成,台中间镶嵌着绿色的塑胶,台的边缘是12根手臂般粗的不锈钢柱子,加上不锈钢链条,成了升旗台的护栏。12根柱子就像12个手挽手的士兵,时刻不离地守护着升旗台。

整个升旗台最高部分当然是国旗杆,它像一根擎天柱屹立在升旗台正中央。旗杆分三节,每一节都有三四米高,远看它,比后面的大树还高出许多。旗杆顶端是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她像燃烧的火焰,预示着祖国建设将持续红红火火。

望着五星红旗,我想起了那次庄严的升旗仪式。这是我第一次担任光荣的旗手,我随着《我爱祖国》的乐曲,手捧国旗缓步走向升旗台。我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不能出差错,一定要把五星红旗顺利地升到杆顶……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同学们肃穆地站在运动场上,唱着国歌,敬着队礼。我也敬着队礼,凝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会努力读书,做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篇15:庄严的升旗仪式作文

我最难忘的还是那一次庄严的升旗仪式。

朦朦胧胧的记忆中的那时候,天空还是灰暗的,迎着冷冽的风,来北京旅行的我与爷爷奶奶还是毫不犹豫地向天安门广场走去。

仪式还没开始,广场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了。宛如人的海洋。

过了一会儿,雄浑激昂的音乐奏响,我循声望去,一堆身着军装,步伐一致的大哥哥向升旗台走来。爷爷看着他们挺拔的英姿,不禁感慨道:“别看他们这么神气,其实可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哟。”我不明所以地望向爷爷,他弯下腰来对我说:“他们啊,为了练出标准的军姿,每个人都是甘愿受苦的呢——脖子向前倾的睡觉不准用枕头,腿不直的要绑着,腰不直的要在背后插根棍子……”爷爷还在滔滔不绝的讲着他的军旅故事,我已无心再听,在旁边暗自发笑。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啊!

篇16:庄严的升旗仪式作文

站在旗台后面的少年队员们是升旗的主要队员,只见他们昂首挺胸,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眼睛紧紧地盯着升旗台。等到全体师生站好之后,主持人说:“出国旗。”音乐响起来了,同学们听着音乐,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升旗台。这时,主持人响亮地说:“升国旗,奏国歌,敬礼!”三个升旗手把国旗系好,随着嘹亮的国歌,把国旗用力一甩。国旗借助风的力量,迅速地展开迎风飘扬。我们全校师生表情严肃地盯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心中充满激动和喜悦。

接着,师生们的代表精神抖擞地走了出来,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随着一声“大家好……”,全校顿时一片寂静,仔细地聆听着代表的讲述。我们眼前仿佛浮现了先烈们欲血奋战的情景,想起先烈们为杀敌,抛头颅、撒热血,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

篇17:庄严的升旗仪式作文

每周一,我们学校都会进行升旗仪式。随着逐渐响起的音乐,同学们也陆续来到了操场上,炎热的太阳照射着我们。升旗台上竖立着三根又高又粗的银色旗杆。三位升旗手在雄壮的歌声中,擎着鲜艳的国旗走上了升旗台上。

升旗仪式开始了,国歌响了起,所有同学们纷纷举起手开始敬礼,并抬起头,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国旗。在雄伟的国歌中,五星红旗缓缓上升。这时,所有人恐怕都热血沸腾,因为他们想起了62年前战争的胜利,那个振奋人心的时候。升旗完毕,校歌响起,我们高声歌唱起来。最后我们在严肃的宣誓中结束了。

每次升旗仪式,都会有同学在国旗下演讲。那一个个故事,那一句句道理,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位国家做出贡献。

篇18:升旗的作文

自2001年起, 每逢开学典礼、重大活动、纪念日以及学期内的每周一, 该校即在校区范围内开展“主题升旗”的仪式教育活动。利用“主题升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对学生国家意识、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大学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有机分解, 并融入每一次的“主题升旗”仪式教育活动中,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并逐步探索出具有校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形成有特色的、喜闻乐见的“主题升旗”仪式教育活动。

一、主题升旗制度的规范性、常态化

“主题升旗”仪式教育活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以其鲜明的主题、生动的内容、丰富的形式不仅成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载体, 也成为展示师生形象、塑造校园文化、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途径。

北京城市学院大学城校区自2001年成立以来, 在校区启动了“主题升旗”仪式教育活动, 并把它作为一项常规的、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多年来坚持开展, 并制定了《北京城市学院大学城校区升国旗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每逢开学典礼、重大活动、纪念日以及学期内的每周一进行主题升旗活动;升旗时间为早上6:40—7:00;升旗活动的组织是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升旗动员, 由校区成立国旗队, 各学部的团总支轮流承办升旗活动, 设立现场广播站, 评选各个学部“荣誉升旗员”;升旗仪式的一般程序为:迎国旗、升国旗、奏唱国歌、介绍学部之星事迹、专题活动、领导讲话、有序退场等。

经过多年的实践, 各个学部精心策划每一次的升旗活动, 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主题升旗”已成为一项制度纳入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并在今后将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二、主题升旗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性

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 每次“主题升旗”仪式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层面的内容, 并与社会热点、校园活动、学部表彰有机融合, 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盘活丰富的教育资源, 使得升旗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教育性,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能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上来, 并对今后日常教学活动、学生管理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起到了指引作用。

(一) 升旗内容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

每次主题升旗的内容都会紧密结合当下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重大纪念日等,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如为了迎接9月30日中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大学城校区举办了“缅怀革命先烈”主题升旗仪式, 缅怀先烈, 用烈士精神传播正能量;在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 艺术学部策划了“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主题升旗仪式, 积极响应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会精神, 增强师生的宪法意识;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79周年, 表演学部举办了“纪念一二·九, 弘扬主旋律”主题升旗仪式, 增强了青年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了纪念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信息学部开展了“勿忘国耻, 立志报国”主题升旗仪式, 督促青年学子牢记历史、以史为鉴, 坚定了青年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报国的信念。

(二) 升旗内容与校园活动有机结合

主题升旗的内容与校园德育建设活动相辅相成, 紧密融合,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成为“主题升旗”的有效载体。如为了更好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学校在开学典礼上举行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主题升旗仪式, 号召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响应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响应学校“平安校园”工程建设, 城建学部策划了“校园安全, 从身边做起”主题升旗仪式, 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还有“我爱我师, 感念师情”主题升旗仪式、“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主题升旗仪式、“大学文化, 北城精神”主题升旗仪式等, 都紧密围绕着学校广泛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进行, 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

(三) 升旗内容与学部表彰有机结合

每次各个学部举办的升旗仪式都会选出两名学部之星担任“荣誉升旗员”, 学部之星会在升旗仪式中宣讲个人优秀事迹。推选出的“荣誉升旗员”都是各个学部中的佼佼者, 他们以自身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成为学生当中的典范, 通过升旗仪式表彰学部之星典型事迹, 不仅表扬了优秀学生代表, 更起到了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 激励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 完善自我, 追求卓越。同时, 在升旗仪式中, 学部还会对在学期评优中获奖的优秀个人、优秀班集体、优秀学生组织进行集中表彰活动, 让同学们感受榜样的力量, 向榜样靠拢, 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三、主题升旗形式的创新性、多样性

为了发挥通过“主题升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各个学部广开思路, 积极策划, 不断创新主题升旗仪式的形式, 通过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升旗方式, 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 既做到贴近性、接地气、对象化, 适应青年学生群体灵活、生动、多样的特点, 又不失主题升旗仪式的庄严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各个学部在短短20分钟的升旗仪式中都作了精心设计, 如表演学部在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中进行了学生辅导员颁发聘书仪式, 正式任命了新学期为每个大一班级安排的学生辅导员, 这个仪式增进了大一新生与学生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有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信息学部在“青春·责任·励志·成长”主题升旗仪式中, 加入了由演讲比赛获奖选手共同表演的诗朗诵《少年中国说》, 精彩绝伦的朗诵响彻全场, 引发大学生的共鸣, 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城建学部在“纪念一二·九运动”升旗仪式中, 策划了宣誓环节, 主持人带领全体同学庄严宣誓:“让我们铭记历史, 不忘使命, 用青春和热血, 树报国之志, 扬爱国之情, 手牵手, 风雨同舟, 书写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乐章!”清脆洪亮的宣誓让人热血沸腾, 极具感染力。还有主题演讲、配乐诗朗诵、合唱、舞蹈、演奏等多种升旗形式, 更加具有视觉效果, 增强了主题升旗的吸引力、震撼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不仅展示了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给师生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想熏陶, 也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更加生动、直观、易于接受。

“主题升旗”仪式教育活动是大学城校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分解融合到每一次主题升旗仪式中, 深受广大师生的认可, 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模式,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多年来, 该校区坚持开展的“主题升旗”仪式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题升旗以其制度的规范性、常态化;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性;形式的创新性、多样性, 在理论、实践做法和经验上日益成熟, 这样的仪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影响了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乃至今后的人生发展。校区将不断开拓主题升旗仪式教育的有效途径,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在主题升旗中全面、立体、系统、多元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增强主题升旗的育人效应, 为民办高校德育建设和改革提供有效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A].2013-12-11.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05 (2) .

[3]张会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 (6) .

[4]刘萍.论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9 (2) .

上一篇:落幕的忧伤下一篇:社区安全生产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