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枇杷研究院申报申请 6-1

2024-04-22

中国枇杷研究院申报申请 6-1(精选4篇)

篇1:中国枇杷研究院申报申请 6-1

关于成立“中国枇杷研究院”的

申请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为促进中国枇杷产业化进程,集中国枇杷产业化种植和枇杷深加工科研力量服务于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义乌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全国独家企业经营面积最大的白枇杷种植基地的义乌市天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沟通合作,拟共同组织发起成立“中国枇杷研究院”。

枇杷(Eriobotyra japonica(Thunb.)Lindl)是原产我国的亚热带特色果树,果实酸甜可口、柔软多汁、风味独特,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据《本草纲目》记载,枇杷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和胃降逆,用于治疗肺热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及胃气不足等病症。

世界枇杷主产国为中国、西班牙、日本,其中中国枇杷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产业规模的70%左右。此外在印度、巴基斯坦、意大利、以色列、土耳其、南非、新西兰、美国等国家也有少量栽培。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我国枇杷形成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国果树志.龙眼枇杷卷》记载枇杷共有15种(变种)370多份资源,此外还有大量的野生种,半野生种及枇杷属植物分布。

研究表明枇杷药效成分以三萜酸、类黄酮等为主,但直至目

益枇杷农业科研机构。

义乌市天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四海大道旁,拥有400亩枇杷种植基地。公司专注于枇杷的培育、种植、科研、深加工、销售、观光旅游及枇杷相关健康产品生产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化现代农业企业,公司自主拥有“夏首”商标品牌,是义乌市农业龙头企业,义乌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单位。

以上申请是否得当,请批示!

附“中国枇杷研究院”项目状况介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 义乌市天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

联系电话:

2016年6月

项目内容

一、成立“中国枇杷研究院“的必要性

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重要作用,农业部决定从2006年起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根据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以及农产品种植和深加工需要,建设一大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广泛带动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中国作为枇杷原产国栽培和产量占世界的79%和85%以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浙江、江苏、福建、上海等省市,其他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台湾等地也有少量栽培。枇杷作为季节性很明显,上市时间很短暂,国内还主要停留在鲜果供应和短期销售,在枇杷产业化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品种、病虫害、种植技术、施肥施药等领域,而对枇杷产业化发展和枇杷深度加工的研究较少,极少部分也是停留在花、叶、果的初加工方面,当然作为“本草纲目”中极力推崇的枇杷药用价值方面有比较深入的药用研究,产品包括:枇杷膏、枇杷露、枇杷蜜等等,相对枇杷整体效用和产业化研究相对比较片面。

“中国枇杷研究院”旨在整体研究枇杷产品在种植、加工各个方面的社会价值,并推向产业化发展,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充分考虑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

(一)集中国枇杷产业化种植和枇杷深加工科研力量服务于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成立中国枇杷研究院,可以覆盖我国在枇杷行业领域中农业经济发展走向工业产业化的科研资源,将多支科研优势力量集中到一起,针对枇杷行业在农业经济发展和物种传承中的现实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为研究院科研资源服务于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搭建一个重要平台,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济社会发展。

二、组建研究院的可行性

(一)优势枇杷科研团队和科研资源是成立研究院的基础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枇杷组在枇杷领域的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枇杷栽培和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拥有一些国内枇杷种植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人才。中国园艺协会枇杷分会由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4家单位发起成立,从2005年建会以来,多次组织枇杷学术研讨会,在枇杷种植和栽培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积累了大量枇杷产品深加工的学术成果。由以上两个部门科技力量牵头发挥技术合作优势,为成立“中国枇杷研究院”奠定了坚实的技术的基础

(二)企业枇杷产业经济发展为成立研究院提供广阔的平台 义乌市天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枇杷种植典型基地,具有400亩优良的产业园区,年产优质枇杷100万斤以上,农业产业化进展也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代表着广大枇杷农业种植基地的心声,急需通过与枇杷技术领域核心机构合作,加快枇杷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立足枇杷栽培种植旅游基础,研发枇杷类产品的各类深加工技术并推动转型升级。优质的农业种植基地为枇杷产业经济发展为成立“中国枇杷研究院”提供了广阔的的平台。

(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是成立研究院的重要机遇 多年来政府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对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的支持和鼓励,并在各方面对农业产业发展给予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经济支持。成立“中国枇杷研究院”符合中国政府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是提升中国在国际枇杷研究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机遇。

第三,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为科研成果实现经济效益拓展平台。“中国枇杷研究院”将倡导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精神,在保持本专业领域研究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关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在研究院所能辐射到的区域和领域内,深入企业实际,了解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组建课题组、提供管理咨询、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和企业携手开展应用性产业化研究和技术突破,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共建研究、调研和实习基地,为科研成果实现经济效益拓展平台。

第四,出版内部刊物。在条件成熟时,“中国枇杷研究院”将定期出版内部刊物《枇杷种植与深加工产业研究》(暂定名)等,刊物以我院科研人员在枇杷领域研究成果为主,包括技术攻关、新品种研发、深加工品的开发、枇杷领域经济分析、研究报告等等。争取每期刊物都呈交部领导以及有关学术科研机构和优质企业参阅,向社会和学术界全面展示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第五,为政府、区域性农业经济发展、企业等相关部门举办相关枇杷种植和深加工等培训和咨询。“中国枇杷研究院”将根据国家政策和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设立社会服务、培训和咨询项目,为政府、区域性农业经济发展、企业等相关部门举办相关枇杷种植和深加工等培训和咨询。

四、机构设臵与运行模式

研究院是隶属于国家农业部的学术性研究机构。采取农业部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五、人员构成

(一)研究院领导

研究院设名誉院长一名,院长一名,副院长若干名(根据不同科研项目而定),根据条件,可外聘顾问。

八、中国枇杷研究院科研计划

1、选育适于观光采摘、加工和鲜食等专用品种,为枇杷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保障。

2、开展以防冻害、花腐病、裂果、日灼等影响枇杷产业化关键技术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开展枇杷深加工产品开发,开发枇杷花、果、叶的加工产品,提升枇杷的附加值,提高枇杷产品农业产业化进程。

4、开展枇杷中黄酮、酚、多糖、三萜类等功效成分分析,筛选高功效成分资源,为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基础。

九、研究院管理制度框架(具体后定)

篇2:中国枇杷研究院申报申请 6-1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厦门, 在我国经济增速和综合实力最强的7个城市, 全球网络规模、用户规模和营收规模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 正联合我国乃至全球顶级的ICT供应商, 展开紧锣密鼓的TD-LTE大规模测试, 目标直指商用。

放眼全球, 宣布进军TD-LTE的运营商正如雨后春笋般汩汩而出, 印度、爱尔兰、美国、日本都已开始了TD-LTE频谱规划、网络规划、设施建设、业务测试等各方面的工作。6月中旬, 在我国台湾地区, 远传电信也正在中国移动的技术与应用支持下, 启动了台湾TD-LTE网络建设与试验工作。

篇3:中国枇杷研究院申报申请 6-1

把绿色产业做强、做大,同时用这一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使各类商品都变成节能低耗、环保健康的绿色商品,让中国经济由原来的“红色火车头”发展成“绿色火车头”,满载各种各类绿色产品,输往全国、全世界,让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带上浓浓的绿色,这是以胡德平为组长的“绿基金”课题组最新推出的《绿色火车头论》一书的愿望和主张。

《绿色火车头论》适时推出的时代命题

2008年12月,由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任组长,由多方面专家学者组成的“绿基金”课题组编著的《绿色火车头论》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12月17日,在北京安贞桥畔环球贸易中心举行的该书出版新闻发布会暨绿色发展新战略座谈会上,胡德平对记者说,希望这本书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引起企业家的思考,引起科研文教领域的兴趣,引起政府的重视。

《绿色火车头论》是一本厚达740多页的大书,洋洋30章75万字,荟萃了“绿基金”课题组的心血和成果,凝聚了两岸有志之士的愿景和智慧。该书自始至终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探究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实现和平崛起、超常规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深入剖析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并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面临的困难和危机,以泛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发展分工与两岸经贸战略合作为切入点,提出了以“两岸绿色产业合作与聚集”、“节能减排统筹机制的形成”,带动泛长三角乃至整个大陆地区的经济转型,以及整个大中华地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思维独立,立意新颖,观点独特,论说深刻,高屋建瓴,是一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从国家的战略到产业政策及操作性布局的方略性报告。

《绿色火车头论》的出版发行,体现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理性的觉醒与回归。

“绿色火车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打造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绿色火车头”,符合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大势,呈现可持续发展的大主题。这是中国经历深切阵痛后,注重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明智抉择。、

谋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环保部门的升级和各种环保法规的相继颁布,环境保护生态和谐逐渐得到重视。党的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进了报告中;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一次提出了量化的节能减排任务;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里,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构想,并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这表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共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

毋庸讳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突飞猛进,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以牺牲良好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的问题。西方学者用“红色火车头”形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一方面肯定了中国对稳定全球经济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批评中国高能耗、粗加工和高顺差对世界各国的负面影响。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来拉动,在重工业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偏大,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能源和资源。中国一直存在着不合理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化产业结构模式,尤其是高能耗产业,不仅能源效率水平低,而且造成能源的浪费,也导致了包括石油、煤炭水电资源的匮乏,以及日渐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问题。

《绿色火车头论》披露的翔实数据是触目惊心的。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27日公报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1.8%提高到2007年的6%,GDP居世界的位次上升到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0.6%。我国不仅是世界煤炭消耗第一大国,而且也是世界油电消耗的第二大国。中国能源的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其单位GDP能耗是后者的2到4倍;建筑能耗占能源总量的比重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10%上升到了27.8%;2006年我国的钢铁产能已超过4亿吨,每吨钢比国外多消耗3到5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比发达国家高40%,可比能耗比发达国家高10%;2008年中国的汽车产量接近到1000万辆,单车油耗比日本高40%;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亿吨以上,而国内产量只有1.84亿吨,其余的都要依靠进口。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而且高硫煤所占的比例较大,84%用于燃烧,且煤炭利用资源技术水平低。能源的利用率低下,成为困扰中国最重要的难题和制约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

“红色火车头”带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中国“饥渴上瘾”,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能源紧张的矛盾难以调和。中国不得不加快寻求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之外的能源。能源的短缺也让我国的节能减排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除了燃煤燃油形成的大气污染外,中国的水土污染也不可忽视。水利部2005年的资料表明,中国日排污水已超过1.3亿吨,80%以上没有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水域,造成了江河湖海的污染。我国四大海区除黄河口和北部湾海水水质良好之外,杭州湾、长江口、辽东湾和渤海湾的水体均遭到了重度的污染,虽近几年有所改善,但问题还很严重。固体污染如城市垃圾污染和土地污染退化、矿产资源的消耗等,都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绿色火车头论》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中的三大障碍:一是环境承受能力;二是资源供给问题,除能源外,还包括土地资源的供应;三是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还是站不稳脚的。打造泛长三角地区“绿色经济火车头”,推动中国的“绿色火车头”,既有现实的指导性,也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为政府和企业扭转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化模式提供了一剂良方。

《绿色火车头论》认为,打造“绿色火车头”,发展绿色经济,应当抓住四个环节:一是做好资源的高效和综合利用,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产品;二是减少废物的排放;三是要把废物最大程度地转换成资源;四是对不能再利用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发展绿色经济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一要实行严格的技术标准,禁止环保不合格的项目开工,不允许对人体有影响的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二要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不合格的产品要负责召回,包装物的回收和耗材、电池等附加产品的回收,也要作为生产者的责任;三是切实有效地实施法律责

任的追究制度;四是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国家应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包括专项基金支持绿色经济的技术开发,实行免税或减税政策,对水电超量的收费等制定合理的定价,限制高能耗企业;扶植推广新技术,包括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生物工程,还包括物资回收行业和资源租赁业等;另外要倡导新的绿色生活方式,杜绝浮华、奢靡的消费,远离大量耗费资源的产品,如大排量汽车、超豪华装修、过度包装的产品和一次性产品,提倡简单的、质朴的、再循环的、节能减排的无毒无害的生活方式……总之,告别“红色火车头”,打造“绿色火车头”,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经济转型“绿基金”项目的主张与设计

“绿基金”项目课题组是胡德平、吴明瑜领衔的民间智库,聚集了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历史学、行政学等多方面的公共知识分子,同时也联络了学界、产经界、政府研究部门等方面的方案型专家,在广泛的资讯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用课题组机制长期跟踪基础性问题和相关战略问题,并以此展开公共政策及系统操作性方案等方面的为政府及企业服务的专项研究与咨询;近年来,在物权法、民企战略定位、走出去发展等公共政策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建议,同时也在中非经济合作、长三角民企转型、光彩事业机制深化等战略问题提出了操作性的方案。

《绿色火车头论》汇集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果,也吸收了中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在理论上不断探讨、不断推演,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概念,富有理论的创新性。从“绿色火车头”到“绿色经济火车头”,再到“泛长三角地区绿色经济火车头”,《绿色火车头论》一书层层递进,使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更鲜明更醒目。打造“绿色火车头”,旨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绿色文明的发展道路,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打造“绿色经济火车头”,就是要做强做大各种绿色产业,并用绿色产业改造各类传统产业,不仅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的必须是绿色食品,而且其他各行各业生产的商品也应该是节能低耗环保的绿色商品。在泛长三角地区和台湾地区通过创办世界级“绿色产业聚集区”和“节能减排示范区”来整合资源,形成超常规的产业发展态势,推动这一地区的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实现战略提升,并带动这一地区的经济转型,使这一地区成为富有强劲竞争力的主体功能区。强化这一地区原有的金融中心、科教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贸易中心等优势,实现互动性的能力倍增。这是“绿基金”项目课题组《绿色火车头论》一书提出的绿色战略设计和主张。

“目前对‘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分工与合作’问题的关注,表面上看存在五冷五热现象:一是理论上比较热,操作上比较冷;二是皖赣地区比较热,江浙沪地区相对冷;三是政府比较热,企业比较冷;四是高层比较热,基层比较冷;五是产业界比较热,金融界比较冷。从深层面看,一方面是认识这一问题有一渐进过程,另一方面是缺乏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解剖这一问题。”胡德平对记者说:“在中国经济相对最发达、市场机制相对最完善的泛长江三角地区,用全新的商业模式聚集世界级绿色产业是有操作性的”,“完全可能在市场机制导向下,激活各类企业、聚集各类资本,摸索出一条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民企战略提升、统一市场机制建设等发展和改革的新路子。”

胡德平告诉记者,随着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发展、分工和经济秩序的建立,中国应该响亮地提出“绿色经济火车头”的新概念。我们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尤其是新兴产业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而泛长三角地区则最有资格率先行动起来,完成新的转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也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严峻的企业转型动荡。如何把握国际形势,以战略转向来实现企业转型调整,是一个既有微观意义更具宏观意义的战略课题。

胡德平认为,打造泛长三角地区“绿色经济火车头”,不可避免地面对着经济转型的现实问题一是如何把握产业转型的主动权,二是如何以转向带动转型,三是如何从国家战略层面、全球竞争层面把握产业转型的机动权;四是如何与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资源形成更有效的互动,强化大产业聚集能力。当前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极有可能带来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突变,这也许是我国实体经济乘势进入全球产业分工高端体系的机会。

“6+1”模式构建中国的绿色生态产业

“泛长三角绿色经济火车头”,是《绿色火车头论》的初衷、焦点和主题。

泛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再加上台湾,即胡德平和“绿基金”课题组提到的“6+1”模式。

泛长三角地区地处祖国的东南沿海,自唐宋以来就是中国税赋占半、衣被天下的鱼米之乡和富庶膏腴地带,开时代风气之先,得天时地利人和。在这里,最早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成为我国产业经济最发达、工业配套最完备、商品最有竞争力、劳务服务业发展最先进的地区。胡德平说,“构建长三角经济区,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需要”,“打造世界级经济核心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世界各国把目光投注到这里,也将在这里获益良多。

2008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就提出了泛长三角的概念和泛长江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和合作的问题。同年10月19日,在全国政协于黄山召开的“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分工研讨会”上,胡德平代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作了《打造“绿色经济火车头”》的报告,正式提出了“6+1”模式的“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区”的概念。

胡德平提到了许多绿色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产业、环保产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住宅、再生资源和能源工程、节能工程、环保工程、节水减排工程、生态房地产、生态城市等,所有这些,对中国对全球来讲都是新兴的产业,因而,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相对较小。“如果在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强化绿色产业的合作,尤其是将台湾在大陆及岛内的相关资源也整合起来,完全有可能采取特殊商业模式打造出世界级的绿色产业。”“从全球新兴产业聚集的一般规律来看,泛长三角地区是有坚实基础的,无论制造业基础、研发力量、资讯条件,还是金融市场、资本实力等多方面都具有中国乃至全球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打造绿色产业,一是推动中国节能减排事业的高速发展,加大绿色GDP比重;二是以全球产业整合的方式,实现中国绿色产业的走出去发展,三是以绿色产业推动的“绿色火车头”,满载绿色产品,替代初级产品的“红色火车头”,以绿色世界的一员理直气壮地分享全球化的好处;四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迈向“绿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绿色火车头论》提出两岸共建“绿色产业聚集区”、“节能减排示范区”的全新战略概念,“绿色火车头”替代

粗加工产品的“红色火车头”,解决目前大陆特别是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动荡企业转型等现实问题,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生机的全面勃发及大中华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岸合力推动千亿资金十个步骤

诚如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所说,《绿色火车头论》“不仅仅处于两岸共进的诚挚之策,更是心挂全体人类福祉的贤智之略”,“不仅仅是社稷发展备忘录,亦是期许两岸共进的发愿文,更是承诺一个更美好的人类生活的誓证词”。“绿色火车头”计划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有关各方政府、企业与学界的支持,其中包括“两岸绿色发展基金会”、“大中华绿色发展论坛”等,都在积极酝酿相关操作性举措与具体规划。

在泛长三角地区打造推动“绿色火车头”,需要资金的支持。胡德平对记者说,“绿色火车头”战略计划的实施,可以通过筹组基金会和产业基金的办法,在两岸发起成立融资规模高达1000亿元的“绿基金”体系。“绿基金”体系包括“6+1”体系内相关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两岸绿色产业基金会”,及同时发起的等额股权联盟模式的“战略投资公司”,以此两者为组织实体,进一步推进“绿色火车头”计划;在大陆6省和台湾,分别组建“绿色产业引导基金”,推出“6+1”地区“绿色产业发展计划”和“节能减排事业计划”,并在区域内相关企业中分别发起专项产业投资基金和引导基金、战略投资公司,共建“绿基金”体系,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战略结合,推动“6+1”泛长三角经济区世界级绿色产业聚集区的建设。

作为“绿色火车头计划”的前期组织者,“绿基金”对台海两岸经贸合作与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胡德平说,经与宋楚瑜先生商量,将以公开募集的方式,在大陆和台湾各选择100家企业,共同捐资设立“两岸绿色产业基金会”。这是“绿色火车头计划”关键的第一步。大陆的6个省市的领导,对“6+1”泛长三角地区合作模式和“绿色火车头计划”表示了浓厚的兴趣。“绿基金”将在两岸形成一种共识,一起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的宏大事业。

《绿色火车头论》详细提到打造推动“泛长三角地区绿色经济火车头”的十个步骤:

第一步:“6+1”模式的泛长三角经济区相关企业共同发起“两岸绿色产业基金会”(绿基金A),同时分别发起等额股权联盟模式的公司法人的“战略投资公司”(绿基金B)规划“绿色火车头计划”;第二步:泛长三角经济区大陆6省与台湾分别发起“绿色产业引导基金”,推出“6+1”地区“绿色产业发展计划”和“节能减排事业计划”;第三步:“6+1”模式的泛长三角地区相关企业分别发起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绿基金D)和引导基金、战略投资公司一起共同形成“绿基金”体系;第四步: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战略结合推动“6+1”泛长三角经济区成为世界级绿色产业聚集区;第五步:以绿色产业的超前发展引导“6+1”地区节能减排、节能抗暖事业的快速推进;第六步:以绿色产业聚集区和节能减排事业示范区推动6+1地区实现绿色GDP;第七步:“6+1”地区绿色GDP的高增长成为拉动整个中国经济乃至大中华经济圈持续健康发展的“绿色火车头”;第八步:以绿色GDP融入绿色世界;第九步:以绿色世界的一员理直气壮地分享全球化的好处,承担全球化的责任;第十步:以大中华地区的“绿色经济火车头”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发展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火车头”的内核。把绿色产业做强、做大,同时用这一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使各类商品都变成节能低耗、环保健康的绿色商品,让中国经济由原来的“红色火车头”发展成“绿色火车头”,满载各类各种绿色产品,输往全国、全世界,让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带上浓浓的绿色,这是胡德平和“绿基金”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绿色火车头论》所阐述的主题。

篇4:中国枇杷研究院申报申请 6-1

近日,在接受大陆财经媒体专访时,郎咸平就当前中国制造业遭遇景气衰退发表看法。

沿袭以往的风格,郎咸平总是语出惊人。当下全球金融危机泛滥,制造业也受累进入低潮,郎咸平大胆断言:「目前只是秋天,真正的冬天还没有到来。迷信市场化的时代可以终结了,市场化理念应被现代工商链条取代。制造业企业家要做产业链的升级,要从单纯的制造转移到『6+1』产业链环节上去。」

郎咸平指出,所谓「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这6大块能创造的价值是90%,而制造创造的价值仅是10%。

「中国整个制造业出了重大问题——在整条产业链中只有『1』,价值和利用率非常低,难以承受外界冲击,而刚好这两年外界的冲击一齐到来。第一,汇率不断上升;第二,企业资本成本大幅提升;第三,《劳动合同法》的推出等。这几个冲击同时发生,使得产业链间价值最低的制造业突然间难以承受。」郎咸平说,中国制造不缺「6」,其实都有,但由于每块都是相对独立的,交易成本高,效益非常低。制造业应该以产业、产品为单位,贯穿产业链做高效整合。就高效整合方面的速度而言,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是5到15倍之间。

另外,郎咸平认为,中国劳动力已经没有优势了。在整条产业链里面,劳动成本只占不到2.5%,节省成本需要通过产业链的高效整合。「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工商链条的时代,环环相扣,一旦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整个链条就垮了。所以一定要跳出经济圈才能解决经济问题,不单单是制造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工程的问题。」

「一些企业只要还想利用廉价劳动力来配合技术升级或品牌界定,那么要想走出国门就会很困难。比如明基收购了西门子移动,想利用廉价劳动力生产配合国外的品牌技术走出去,最后结果轰然垮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国枇杷研究院申报申请 6-1】相关文章:

山枇杷,山枇杷元稹,山枇杷的意思,山枇杷赏析04-11

枇杷观察日记04-27

摘枇杷作文05-01

枇杷树作文04-26

枇杷记杂文随笔05-14

采枇杷作文500字04-13

摘枇杷作文200字04-22

摘枇杷作文450字04-28

枇杷说明文作文05-21

中班体育活动:弹枇杷核05-25

上一篇:濮上办市民学校章程下一篇:河南省卫生计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