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葡萄作文

2024-05-09

我是葡萄作文(精选14篇)

篇1:我是葡萄作文

我是大自然中一种普通的水果,没有苹果那样的香,没有芒果那样甜,但我却有我独自的味道。

我全身是紫色的.,体内有酸甜的汁水和美味的果肉,还有一到二粒子。体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我整天都和我的兄弟姐妹们挤在一起。他们全都和我长的一模一样。我们每天都被挂在枝头上荡来荡去,就像在荡秋千一样。

我的枝条是要爬的,如果是人工养我们,就必须先弄一个架子,把我们的籽种在架子旁边,等待我们慢慢地爬上去,爬的足够高了,我们就会结下一串一串甜美的葡萄。如果是野生的,就必须在大树旁,或长得高的植物旁边,我们才有可能存活。

我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必须要有肥沃的土壤,还要每隔两天浇一次水,不然我们就会枯死,还不能在阳光下暴晒,要在阴凉的地方才可以。

我在阳光和水的滋润下,终于成熟了。我向采摘员招着手,说:“快来把我摘下来呀!”于是,他就把我摘了下来。这时我的心里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因为我可以为人们奉献自己的身体,让他们得到快乐,分享甜蜜。

篇2:我是葡萄作文

又到夏天了,在这个炎热的夏日里,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葡萄了。

葡萄有多种多样,有绿葡萄、紫葡萄、玫瑰香、甚至还有大大的乒乓球葡萄。

其中,吐鲁番的葡萄最美味了。每当到夏天的时候,吐鲁番就会结出一串儿一串儿晶莹剔透的紫葡萄,那些葡萄甜美可口,只要你去了吐鲁番吃葡萄,很可能你就不忍离开了。

像我这么爱吃葡萄的人肯定离不开葡萄。于是,我和老爸在我们家楼上种了一颗葡萄树。我发现葡萄刚开始长出来的时候是一粒一粒非常小的绿葡萄,经过太阳照射,温暖的阳光和我细心的浇水,它终于慢慢的变成了紫中带绿的`葡萄,之后又变成了纯紫色。葡萄经过一两个月生长的越来越大,和街上卖的葡萄一样了。爸爸说,这是自己家种的,真正的无公害无农药葡萄,可以放心吃。

葡萄刚一变成紫色的时候,老爸就给我剪了一串儿诱惑我,我迫不及待的品尝美味,可是,葡萄太酸了,酸的我的牙都快掉了。等啊等啊,葡萄终于慢慢的成熟了,变得像一颗透明的紫水晶。老爸这次挑最熟的给我吃。葡萄入口就有一股甜甜的味道,流入了我的嗓子里,那感觉太生津止渴了。

有一年,葡萄大丰收,结的果实太多了,我们吃不完,剩下的葡萄都被鸟儿啄了去。我想鸟儿流着口水,把葡萄吞到肚子里时,心情也美滋滋的吧!鸟儿的粪便里还能播种葡萄籽,我家楼上就有一颗小葡萄,是鸟儿种下的。

葡萄不光甜美,葡萄架也很有用呢。每当在夏日阳光炽热的时候,你只要种架葡萄,它的叶子就会铺满了整个葡萄架,你就可以坐在那里边乘凉边抬头看见满架的葡萄,硕果累累,可真招人喜爱!

传说在“七夕节”的时候,只要你坐在葡萄架下,就可以听到牛郎和织女的对话。我非常相信。于是就在去年七夕的时候,下着蒙蒙的细雨,我拿着满筐的葡萄坐在葡萄架下,悄悄地聆听着他们的对话。牛郎说:“娘子,好久不见。今日你我重逢,先干一杯葡萄酒,我再送你一部OPPOR15手机,以后咱们每日都可以视频聊天,和孩子们见面说话了!”

我慢慢的听着他们对话心里很高兴,以后每天他们都能重逢了。今年的七夕也快到了,每天都能视频聊天的他们,不会再下雨哭泣了吧!

篇3: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

“以学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凸显的教育理念之一。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还学生以应有的主体权利,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而以教师为本位的作文批改,因其偏重“注入”,多从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认识出发,只是教师一相情愿地评判学生的作文,使得作文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消极因素之一。这也正是上述不该发生的之所以发生的症结所在。是否可以换个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文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评价作文这一问题上,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角色,以崭新的现代教育视野为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文章的活动中,在评改中学会修改、发展提高。“对改法”,便是我长期思考和探索的结晶。

事物既然能存在于世间,必然有其合理的一面。流传甚广的教师精批细改,在了解学生写作实际、加强个别指导方面固然有它可取的地方,但这种“填鸭式”的教法往往有悖初衷,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无效劳动。承认这一点是令人心酸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今天,然而事实就这样无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我想,自古以来肯定作文必得都由教师修改,大概有个作为前提的设想在,那就是教师费心费力地改,学生必然能完全理解,而且全都能转化为作文的实际能力。这样的设想,如今在四五十人的班级里实在是难以实现的。首先得算算,四五十本作文全都‘精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把作文本发还学生就完事了吗?假如学生不理解你的用意,岂不就是白费?那就还得给四五十个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改,这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可是学生听了教师这一回的说明,知道了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未必就能转化为作文的实践能力,因而下一回作文又那样写了;那岂不是照旧要给他‘精批细改’,再来个循环?”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师唱主角的“精批细改”的弊端所在———教师在夜以继日的“全批全改”中付出心血,学生却无动于衷,写作水平无法提高。在这种批改形式下,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事事的地位,很自然地失去写作的责任感,只是把作文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而敷衍。如此现状,谈何提高,何谈效率?为了未来,为了学生,作文批改必须尽快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沼。

吕叔湘讲:“教学就是为了教学生学。”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该教学生自己改作文,这并不仅仅限于减轻教师负担,更重要的在于着眼效率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着眼于重心下移和角色的换位,最终达到叶老所说的那种“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层面上看,作文修改更应向着这种趋势发展:重教师修改,更重学生自改;重指正不足,更重发现优势;重规范格式,更重打破常规、自由发挥;重写作技巧修改,更重学生人格、个性、思维、做人的逐步提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动力,而兴趣又与当前的活动、需要有关。只有除去罩在作文批改上面的那层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亲自参与批改活动,体验批改作文的个中滋味,从写作者自身的角度评判文章优劣,学生才会增强写作的责任感,激发写作的兴趣,继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修改作品的价值,可谓“前人之述倍矣”: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到袁枚的“一诗千改心始安”,从曹雪芹的“披阅五载,增删十次”到列夫·托尔斯泰的“数易其稿”,无不说明执着修改的重要性。对中小学生的写作而言,修改除可使其作文精益求精以外,还能让其发现写作优势所在,从而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并学会学习别人、尊重别人。而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同龄人的作文,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的某些成见。

特级教师钱梦龙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也符合对改法的原则,即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批改作文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自己改文的能力,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老的至理名言。在作文批改中要重视这个“教”的作用:教师要给以必要的引导、示范、鼓励、点拨,使学生有所依靠,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 教师浏览

中学生写作文,作品当然有孩子味,有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的生活,独特的认识,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视角。教师在评判这些文章时,要走出成人角色的评判误区,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视平线上品评、发现,让学生通过写作表现率真、张扬个性,要鼓励学生写生活、写真情实感,作品保持个性,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提高。

2.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对改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张志公先生说:“必要性是兴趣的根源,不觉得需要,怎么会有兴趣?”所以教师应向学生开展批改作文的目的教育,以古今中外文学大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为导,让学生认识到“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的道理,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修改作文的确能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学生才会饶有兴趣地参加到批改活动之中。

3. 明确要求

作文批改也和其他学习活动一样,应该有一个体现训练重点而学生又易于接受的目标,以此规范一次写作训练的全过程,做到先入格、再出格。每次改文,通过师生协商等形式,先民主后集中,提如下几方面要求,并给予量化。

(1)根据训练重点,突出写生活。动笔行文就要写有所体验、有所动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生活,在写作中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文化视野、学识功底;突出亮点:文章要有给自己带来写作自信心的长处、优点,让别人能有所喜欢、有所学习、有所借鉴。这方面30分。

(2)表现手法方面,突出有个性。从个人独到的生活视野内,浮想联翩,提笔成文:选材带个人色彩、立意是个人的感悟、构思有自己的棱角、语言有自己的习惯、特色和风格。这方面20分。

(3)一般作文的基本要求,突出写充实。文章要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写得丰富、写得严谨。这方面15分。

以上三点是作文内容上的要求,是“软件”,属“变量”,这样学生据此批改作文时就会发现作文特色,提出合理建议,公正、合理地写出评语。

(4)错别字、病句、标点等方面,共计10分。错别字包括错字、别字、不规范用字、掉字、添字等,每3个扣1分;病句包括句子中语法、逻辑、语言习惯等方面的明显不足,生造词语等,每个扣1分;较突出的错误标点每3个扣1分。直到扣完该项分为止。

(5)字数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该项10分。

(6)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该项10分。强调“45分钟500字”,不能按时完成者,该项不得分。如果缺额过大,视情况灵活处理。

(7)书写潦草,文面零乱者,酌情扣分,最多5分;书写认真,文面清楚匀整,酌情加分,最多5分。

以上四点是作文文面上的要求,是“硬件”,属“常量”。

(8)鼓励个性。个性作文首先须符合以上内容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抓住审题独到、选材新颖、思想深刻、结构巧妙、语言贴切,书写认真等特色中的一项或几项,酌情加分,最多10分,而这些特色在批语中应有所体现。

4. 示之以范

学生开始修改作文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改。此时教师要进行示范批改:将具有典范性的作文,用多媒体投出来,结合写作要求对学生予以点拨,使其明白如何评价一篇作文,怎样发现作品优点,熟悉各种修改要领: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正像叶老所言:“教师只要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

5. 操作指导

包括批改步骤的确定;各种批改符号的介绍运用;批改过程对学生的巡视指导、排疑解难;如何写批语;共性问题的归纳与分析;过程的组织控制;课后对学生批改过的作文的再度浏览批阅等。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文章不厌百回改。行文已毕,可暂时弃置不管,谓之冷处理;一两日后,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或改、或调、或删、或增;或文面,或内容,或构思,或技巧,直至自己满意为止。所谓“学生对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位,同桌或前后桌两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只自改)彼此交换着修改作文的一种方法。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要求简单些,以后逐渐加码。整个过程共分五个步骤。

1. 自改———立足于改

自己至少看两遍。第一遍小声朗读,旨在改正文面,包括自己能发现的字、词、句、标点方面的毛病。第二遍默读,意在修订内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照批改要求,从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一番增、删、改、调的润色。另外在修改时更要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个性,可从写生活、写认识、写个性、写心灵等方面考虑。长期这样就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叶圣陶语)。

2. 对改———立足于批

作文中有些问题自己可能“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失去辨识“庐山真面目”的能力。怎么办?让他人改,使作文臻于完美,这就是学生对改法的现实基础。叶圣陶先生说:“经常观摩人家口头的、笔下写的语言,分辨哪些是好的,对的,哪些是不好的,不对的。”其实不单单语言方面应这样,别人作品里面的新观点、巧思路、好手法也应学习借鉴,让学生在对改中学会修改,学会赏析,掌握方法,帮助别人查缺补漏,有时同学的建议比教师的指正更容易被接受。

对改时按自愿的原则学生双双结成对子,为使改者有新鲜感,对子可定期改换,被批作文至少要看三遍。

(1)第一遍,细读。为了对所批文章有个真实、深刻的第一印象,要细细阅读作文,并标出明显的错别字、病句、错误标点;数出被批作文的字数(注在文尾),看是否达到规定的数量;记下读文时生发的灵感。

(2)第二遍:精读。这是批阅的核心、关键,须更认真,仔细地研读原文:边读边思边写。本着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根据自身的水平,对照批改要求,积极思考,细心品味文章,写好眉批。

(3)第三遍:速读。总体把握文章,严格评分标准,客观地予以量化,写出总批,签好姓名。写批语既要实话实说、有所针对,又要重肯定、轻否定;突出训练点,不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让对方思考;要有分寸感,同时注意多赞扬、少批评;要用商量的语气写,不主观臆断;可以纸上谈心,交换看法,最后写出改后记。

在对改过程中,有不明白或疑惑的地方,双方可讨论协商,再有争执不下的,可请教老师,以保证整个对改活动的民主、合作、负责、公正。

3. 抽评———立足于验

评文既是改文的一个环节,又是改文的另一种形式。通过读文评文的信息反馈,教师可及时地检验批改效果,评析作文中的突出问题,锻炼学生说话、听话的能力。为体现其客观性,无论是读文还是评文均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每次抽验作文二至三篇。其程序如下。

(1)读文。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作文,并按如下标准予以量化:言语规范、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说普通话、自然流畅并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可加适当的手势,读出语感。这一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

(2)听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台上高声读,台下认真听,并且边听边悟边记,对所读作文进行书面赏析(可以只记要点、临时发挥)。可从六个方面有所选择地进行:评判习作的内容及生活体验,欣赏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笔录共鸣的情感与熏陶历程,抒写思维的启迪跟联想想象,对其朗读情况品头论足,对所读作品提点合理化建议。这是一次集听话、思维、写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语文学习,又是下面评议的基础。

(3)评议。评议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有所发现———发现自己写作的优势风格和个性;有所鼓励———鼓励自己树立写作自信心,从中找到做人的尊严;有所提高———博取众人之长,领悟写作真谛,自我改变、自我提高。这一环节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在前面听思记基础上,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一是同学们踊跃发言进行评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听作文从不同方面主动评议,可以由自己来评,也可以让别人去议。他人评论又分为自由评和问题评:自由评由学生根据所思所记所议,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自由发言;问题评是让学生回答教师就所读作品的提问。每读完一篇评议一次,一般采取一文多评的方式———或主动评,或抽签评,或点名评,或问题评,或作者评等,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在评议中教师要穿针引线,妙用情感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畅所欲言;还要授之以法,施之以范,指导学生会说善说,出口成章,启发他们对不同的观点开展必要的争鸣,允许作者阐明自己的体会和观点,允许评者做必要的补充和更改。事后整理自己的评后记。这既是对听、记、思的信息反馈,又是学生据理力争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过程。

4. 小结———立足于悟

学生对改完毕后,师生共同的加对总结,从中悟出某些写作规律。同时肯定成绩,表扬先进的;寻找优点,激励落后的;提出建议,并明确应注意的事项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5. 浏览———立足于查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写的、改的真实情况,教师应在课外通过浏览,对学生作文进行全面验收。目的如下:把握总的写作趋势;解决学生批改不了的问题(可与面批结合);选好典型文章,归纳共性问题。并作好批改记录,以备日后教学时指导学生有的放失。在浏览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效,对学生的打分、批语一般不宜更动,并尽可能地予以正面的肯定和鼓励。若存在问题,可再以反批语的形式明告之。

篇4:“狐狸吃葡萄”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有许多版本,不过,有人又设想出这样的版本:

第一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到葡萄。它心想,同别的狐狸说过,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

第二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的合作精神呢?它们有“猴子捞月”,我们有“狐狸摘葡萄”,说不定也会成为千古佳话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萄萄。

读了上述材料后,请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本题是寓言型材料作文,材料提供了两只狐狸的不同做法,可供选择的角度有很多。

从第一只狐狸的行为来看,他看到心目中向往的目标——“葡萄”够不着以后,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目标。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替代”,即以一种自己可以达到的方式来代替自己不能满足的愿望。可以以此谈人生目标的转向,谈寻找合适自己的人生位置,谈量力而行等等。

从第二只狐狸的行为来看,它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其创新之处在于。用合作的方式,以集体的力量来应对困难。可以以此谈“合作”的重要,谈创新解决问题的可贵等等。

把两者比较起来看,相同点在于两只狐狸对心目中向往的目标都采取了可取的应对方式。不同点在于:第一只狐狸侧重于放弃,第二只狐狸“不抛弃。不放弃”;第二只狐狸的对策可能更积极主动,可以以此作为感悟点来写。创新思考,勇于解决,懂得解决,明白合作的道理,最终的结果既利于自己,又利于大家。也可以侧重前者,因为现实中确实有许多无法实现的目标,这时不妨采用“心理替代”的方法,这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还可以把第一只狐狸和第二只的做法结合起来谈,面对困难,先想方设法,创造性解决;但真的“山穷水尽”时,不妨想出替代的方法,这又是一种写作思路,

佳作展示

寻找柠檬的狐狸

◇吴佳佳

在炊烟中流浪的人,只能奔向一片夜色。而这只寻找柠檬的狐狸,会奔向它橙黄色的梦。

——题记

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它没有说葡萄酸,而是去寻找柠檬。这样很好,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寻找。失去了心中的那株葡萄,并不等于失去了整个世界。

蒲松龄是那只寻找柠檬的狐狸。他曾经年轻气盛,才华横溢,可他科举之路遇阻,无比迷茫。他是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怀才不遇的确是件痛苦的事,于是他成了那只寻找柠檬的狐狸。他在深夜里独酌淡酒,在灯光摇曳下将自己的一身才气宣泄在纸上。英雄挥刀。文人泼墨。书生与狐女的故事,才子与佳人的邂逅,注定让蒲松龄成为文学上的不朽之尊。他就是那只吃不到葡萄而去寻找柠檬的狐狸,那些曼妙妖娆的文字和哀婉缠绵的故事,就是他的柠檬,留在后人心间,馨香着一种永恒。

鲁迅是那只寻找柠檬的狐狸。他怀着梦想去日本学医,想救治那些在病痛中煎熬的国人。善良仁义的种子在他的心中发芽,无人可挡。可是,当他看到国人的愚昧无知时,他陷入了沉思。那样落后的环境与腐朽的社会,需要一声春雷去敲动人们的思想末梢,去催开中国人民的春天。于是。他不再想着怎样去触及那些遥不可及的梦,他成了那只寻找柠檬的狐狸。他用笔在战斗着,像针一样扎入社会的肌肤。注入强心剂。他一生的姿势只为一盏灯不被熄灭,照亮人们前进的路。他站在路口,站成一座雕塑,让人敬仰。

我想成为那只去寻找柠檬的狐狸,我要去寻找我的柠檬,在橙黄色的梦中笑傲江湖。屋内,一片绿意,与季节无关;屋外,一片橙黄,与未来无关。我只是在寻找我自己的柠檬。

模拟评分

内容:作者把科举不中却写下不朽著作的蒲松龄,把弃医从文的鲁迅,把寻找理想的自己,都巧妙地比作“寻找柠檬的狐狸”,类比得当。比喻新颖。作者观点明确,扣题紧密,主题突出。美中不足的是,联系自己的时候,要说清楚自己曾经的葡萄是什么,而现在要追寻的柠檬是什么。这样才能体现“选择和放弃”的意思。得12分(满分15分)。

结构:文章开头巧妙运用题记,导入自然,中间从古人说到令人,最后联系自己,由名人到自身,论证层层深入。结尾收束有力。结构完整。得15分(满分15分)。

语言:文章对蒲松龄和鲁迅的事例的概括和评论都具有文学色彩,多有形象之句,多用比喻和拟人。读来十分动人。得15分(满分15分)。

创新:作者立论的角度非常巧妙,见解新颖,他从第一只狐狸的角度说出了“失去了心中的那株葡萄,并不等于失去了整个世界”的道理,给人的启示非常深刻。得10分(满分10分)。

总分:52分(满分55分)。

追寻生命里的葡萄

◇章腾飞

如果说生活是一架梯子,在梯子的顶端,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大而甜美的葡萄。而我们站在梯子的底端,如同仰望星空般仰望我们梦里追寻的葡萄,不知疲倦。

然而生活这架梯子。只有真正不懈追求,不畏艰难险阻的攀爬者,才能最终尝到那属于胜利者的果实。

庄子化身为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于天地宇宙之间纵横驰骋,没有生命可以阻挡他锐利的眼光。楚王来找他,他安坐垂钓,以淤泥中的老龟自比,不为名利所惑。正是凭借这一份自守,这一份执著。他才能够神游物外,朝着心中那一片广阔自由的天空迈进。

庄子的攀爬是孤独的,然而孤独却成就了庄子的高度。在孤独中挣扎着前行,庄子找到了他生命里的葡萄。

凡·高也是一位孤独的攀爬者。在世人的冷嘲热讽里,在诟骂声中,他在自己艺术的梯子上,抛却世俗的阻挠,摘到那一颗只属于自己的葡萄。那一株灿烂的向日葵使人看见他内心深处的热情和对光明的渴望。

你可以说他是疯子,说他是神经病,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位天才的画家,是一位把自己燃烧、融进画里的画家。他像一个聋子,坚守在自己的道路上,无论多少让他放弃的话语迎面而来。

然而在庄子、凡·高的背后,谁曾注意到那些一生苟且、无所适从、无所坚守的人?他们或许伺样渴望过头顶的葡萄,可他们为什么不能得到?因为他们不懂得坚守,或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宁愿只去尝尝柠檬的味道。

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架梯子,不同的是态度。当我们被困难吓倒,在它面前无能为力时,请抬头看一眼那诱人的葡萄吧!它充满希望地向我们招手,告诉我们不要放弃。它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模拟评分

篇5:如果我是一粒葡萄籽作文

这一天,我躺在一碧千里的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

 

正当我默默地为自己庆祝的时候,一只小蚂蚁却把我背回了蚁窝,它把我丢进了一个大仓库里,四周堆满了食物。正当我提心吊胆[注: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地,担心说不定哪天蚂蚁们会把我吃掉时,一场大暴雨来了,蚂蚁窝被冲塌了,蚂蚁们也四散而逃,而我却被深深地埋在了泥土中。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渐渐苏醒了过来,我发觉自己变了,我的脚底长出了根须,头上长出了一把绿色的“小伞”,啊!我长大了!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啊!

四季更替,斗转星移

篇6:甜葡萄,酸葡萄作文

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敲响了她家的门,迎接我的是一张甜蜜的笑容。我和她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区的健身区,不亦乐乎地玩了起来,仰望小亭上的藤蔓上有圆溜溜的葡萄,我们相视而笑,当时心中的念想也应该是一样的吧!

我沿着最下面的藤蔓,慢慢往上爬,用手轻轻往下一拽,葡萄就落到了我们的手中。反复使用,不久,半袋子葡萄就到手了,正在高兴之余。不过靠我俩聪明的头脑自然难不倒喽……

我轻轻踩上她的肩膀,生怕弄疼了她。我举起那不长的胳膊,还差一点点。此刻,一毫米的距离也如此遥远。“啊!”我一个重心不稳摔到了地面。一时半会儿没爬起来。她急忙上前,我猛一回头,把她吓了一跳,紧接着我笑呵呵地说:“骗你的呢!”她撇过脸似乎,不打算再理睬我,我连忙帮她又锤肩又捶背的!她姨妈咧开了一个大大的笑脸:“算了,我就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你了!免得我肩膀受罪!”笑声徘徊在五年前的一个中午,久久不能散去……

篇7:小学写葡萄的优秀作文:美味葡萄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垂挂在藤条上。亮的像珍珠;艳的似玛瑙;绿的如翡翠;红的若宝石。小的则小巧玲珑,令人垂涎欲滴。上星期六,我就拿了一串葡萄来观察。

葡萄就像个爱美的小姑娘,她们有的穿着绚丽的紫色裙子,有的穿着鲜嫩水灵的绿色裙子,还有的穿着紫的发黑的黑紫色裙子,它们个个都是时尚达人呢!

晶莹剔透的葡萄个个都小巧玲珑。摸上去又光滑又细嫩,就像婴儿的皮肤。我把鼻子凑上去,一股香气扑鼻而来真是沁人心脾呀!剥开薄薄的外皮便露出乳白色的果肉,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可爱极了。我再一次把鼻子凑了上来,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我便一口把葡萄吞了下去,它酸酸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

葡萄还有很多用途呢!比如抗病毒杀菌、帮助消化、美容养颜等等。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种水果呢?

篇8:我是这样培养学生快速作文的

“热情”是指积极的写作态度, 它是写文章“一挥而就”的根本保证;而作者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写作素材的积累及深思熟虑、成竹在胸, 则是写好文章的基本保证。

本文撇开这些写作的主观要素, 从教师的角度, 来谈培养学生作文“一挥而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严格的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的目标应十分明确, 忌“无的放矢”。整个中学阶段的作文应有系统的教学要求, 一个年段、一个学期要有周密的教学计划, 具体到每一次作文, 要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目标。比如说写一个人, 在内容上确定是写哪一方面的事儿, 要表达的是怎样的中心, 人物的角色是怎样的;在形式上要求必须用哪些描写方法, 采用怎样的写作顺序, 运用哪些表达方法, 甚至哪些必须用的词语。学生写完作文后, 在眉批处用铅笔把这些要求标出来, 这样既强化了教学目标, 也便于教师在批改时对照。

二、严格的提纲限定。

我要求学生每次作文, 都应有两个不同样式的结构提纲。在相当数量的作文课上, 我并不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 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 (尤其是语文课的范文教学或学生的社会活动实践) , 要求学生给同一命题列出两份或多份的结构提纲, 在立意、思路、结构、手法等诸多方面设定细目。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 我比较重视在“量”中求“质”。对同一命题、不同的体裁, 要求学生有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对文中同一个人的思维, 可以是辐射性的, 也可以是逆反性的;对文章的结构, 可以是总—分—总, 也可以总分或分总;就立意来说, 可以是横向, 也可以是纵向, 也可以是综合。不许千篇一律、一题仅一文, 要取得“一文多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拟提纲的过程, 实际上是理清作者的思路, 即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道是“纲举目张”。一题多纲的训练方式, 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程序, 而且还能促进其灵活思维的质量, 可以达到开拓思维、开发智能的目的。

实践表明, 这样的拟提纲训练, 不仅丰富了写作训练的形式, 而且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节省了师生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明显地提高了写作教和学的效果。说到底, “一题多纲”实际是一种微型的快速的“一题多文”, 既兼顾了“量”, 又充分顾及到了“质”。这种一箭双雕的有益的训练,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严格的时间控制。

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初一的时候, 时间控制在60~70分钟内, 初二则控制在50~60分钟内, 初三则控制在50分钟内。字数要求分别是500、600、700字。时间一到, 立即收卷。未完成或不足规定字数的判为不及格。严格的时间限制对培养和促进学生快速的写作技能和敏捷的思维素养都是十分必要的。客观上还能给学生造成“背水一战”的心理压力, 从而在写作中促使其思维高度集中, 迫使其当机立断, 选定自己的思路。

诚然, 从教师实施严格的限时作文, 到学生能按时完成写作, 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训练过程。开始, 达标者不足20%, 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或字数不足, 或不能成篇, 或凑满了字数, 却结构混乱、内容单薄。经过几次训练, 能达标的可达60~70%, 甚至更多一些。可以说, 正是严格的限时训练, 逼使学生学会了注意力高度集中, 由此, 他们的写作迅速连贯了, 思维也愈加敏捷了。

四、严格的作文评讲。

学生的快速作文需要教师的快速反应。师生都要快, 否则, 一方的失误必然贻误全局。作为指导者的教师, 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渴望心理, 在写作的各个环节上给予及时的评讲———纠错点拨指导。只有这样, 才容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 作文中和作文后的评价必须及时、迅速。如果出现犹如泥牛入海的现象, 那学生的作文是难以快起来的。

我们不反对精批细改, 但事实往往启示我们, 由于精批细改造成的时间差, 衍生出师生间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差距, 教师的良苦用心得不到理解和回报。我一般采取较粗的批改方式:用“面批口评”的方式 (不一定着眼于白纸上的红字) , 重点批一个班的1/4~1/3, 且好、中、差三类兼顾, 目的是捕捉讲评的材料。当然, 有时候为了加工一篇文章, 精批细改, 不惜多次批改, 也是常有的。这样就可以使各类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评讲中, 对上等的文章, 除了唱赞歌、让学生大声地朗读、介绍自己写作经验外, 还要“挑刺”, 使其“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对中等文, 既要正面肯定, 又要“指点迷津”, 使其找到向上的突破口;对较差的作文, 实施优惠政策, 即在刺中觅花, 着意夸大他的长处, 故意缩小他的短处,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热情, 让他们领悟出“为文之道”来。

实践告诉我们, 及时的粗线条的“面批口评”比起费时的“精批细改”来得奏效, 大面积的鼓励褒奖比起单调乏味的指责教训来得奏效。

篇9:“我是谁”主题作文

毛茜莹

“总算找到你了。”

黑暗已经结束,光明猛然到来时,我睁开眼眸,注视着眼前的男子。

我是谁?

泛起阵阵寒光,我孤寂了千百年,原来只是为了等待他——这世间唯一能读懂我的男子。

“你是乱世!”他举起我直指皎皎明月,“从今以后,剑在,人在;剑亡,人亡!”

他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是谁?我是乱世。我听见人人都称他为“大将军”,他握住我,走到祭台中央,火光映红了他的脸颊,斟满酒,他端起壶豪迈地大笑:“谁愿陪我出生入死,一同结束这腐朽的王朝?”

“愿随将军征战!愿随将军征战!”山间回荡着气壮河山的呐喊。

“干!”一壶浊酒,他一饮而尽,唯独对我笑得落寞。

几日后,他骑着战马与敌军对峙,剑指苍茫生死笑谈中,一个“杀”字便血流成河。我绽放着凛冽的寒光,刺透一个个身躯,看那赤红在我四周燃烧,滚烫的血液几乎要灼伤我的肌肤。可每当我看到他眼中的坚毅后,任血腥沾染在我的身上,我已无畏。

夜里回到营中,他大笑着连饮三杯来庆祝这次胜利。一时之间军中士气大振,将士们载歌载舞。他却趁着夜色悄然退场,带我来到湖边,洗濯我身上厚重的血气。他轻轻擦拭水渍,褪去在将士们面前的意气风发,只余下无尽感伤:“乱世,你可知,有多少亡魂正在哭泣?”

我不知,但我却能感受到自己身上越来越浓厚的血气。

他联手了另外一个人,那人手握羽扇,运筹帷幄,我和将军弹指一挥间便攻进了帝都,结束了腐朽的朝代,迎来了新的纪元。

我以为他终于能不再悲伤,没料想那人称帝后却欲置将军于死地。我为他感到心寒,自己打下的天下,也是要他命的天下。

“他其实不必如此,我远不如他,只有他才能治理好天下,还世人一片太平繁华。”他在擦拭我时笑了,笑得很无奈,也很甘心。

我有些惊异,他抚摸着我,却使劲用力折断了我。我不解地看着他,他手掌上的血液滑过我的剑锋。

“你已不再是乱世。”他手中的我已断成两截。

那么,我是谁?

“你是太平,”他微微一笑,用我刺破胸膛,“剑在,人在;剑亡,人亡……”

我闭上眼眸,又回归一片黑暗。

[点 评]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作者从“你是乱世”到“你是太平”的回答,为读者展示了一柄残剑回肠荡气、慷慨悲壮的一生。身为乱世,直指杀戮攻伐,为太平而不惜血流成河;身为太平,亦可折锋沉沙,为避乱世而不惧剑毁人亡。剑的背后是将军,将军的襟怀涵纳着习作者的心——建功不须自伟,毁灭不为自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心只系家国之心。

我 是 谁

杨 柳

“哇!简直太完美了……”“我从没看过这么精巧的雕塑!”“应该是中国的古物吧?”……我被一阵鼎沸的人声惊醒,“咔嚓咔嚓”的声音不断响起,白晃晃的光亮刺得我睁不开眼睛,密封的玻璃让我透不过气。我定了定神,看见沉淀了几千年的灰尘与泥渍已消无踪影,水袖与裙摆也恢复昔日的艳丽。

我是谁?这是哪里?纷繁的思绪开始陷入回忆……

我原本是北魏的遗存,那是一个分裂的年代,那里有太多的战争,太多的苦难。到处是锋利的刀戈与剑戟,到处是灰飞烟灭的城垣和樯橹。厮杀,强悍与悲壮。历史的风筝沿河而下,化成一粒砂子,使我的眼红肿。那绘在我身上的颜料,涡旋卷涌,直到真相沉埋,千帆驶过……

我,到了莫高窟。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是由一个道士掌管的,我听他们都叫他王道士。

在这里,我碰到了好几百年都没见到的兄弟姐妹,所幸的是,他们都安然无恙,我们自豪地谈论自己走过的尊贵的历史,有的是唐太宗的御用砚台,有的是宋朝的陶俑,还有晋朝的佛像绘图……

我们肆无忌惮地欢笑着,殊不知,不远的荒漠里,西方的冒险家斯坦因早已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王道士早已候在风沙里,还特地换了他觉得最有派头的道服。只需略谈几句,门就开了……

“不!我不走!”我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双臂在无尽的黑暗中奋力地撕扯和挥舞,但丝毫不能阻止他把我和我的同伴一件一件塞进那劣质的大麻袋里……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道士只伸手接过一小叠银元,那一刻,我看清了他因笑而蹙缩成的一条条纵深的沟壑的脸,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把历史割碎成深深的伤口。马车轰隆隆前驶,飞舞阵阵黄沙。我回过头,西边灿烂的晚霞,和着他一路依依不舍的身影,在莫高窟高高低低的灰白圆寂塔下,显得悲寂与苍凉。

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我是谁?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我滴下了泪,晶莹剔透,落在深深的车辙里,化为残血。

中国啊,中国!五千年历史传承的中国,汉瓦一样的中国,包容世界第二大沙漠的中国,却不肯给我一抔沙,埋我在眷恋的故土。

平滑的玻璃,密封了我的皱纹;眩目的灯光,秀泽了我的乌发……可是稀薄的空气让我好累、好累。

现在,我缓缓睁开眼睛,环视四周:墙壁上的贵族妇女正用斜视的眼神盯着我,带着诡秘的笑;一尊断臂的雕像正俯视着我,裸露着她雪白的肌肤。

博物馆里又添新员了,原来是鼠首和兔首。迷惘地问:“你是谁?谁是你的祖先?谁才是你的子孙?”

夜幕降临,我躺在历史深邃的眼眸中缓缓睡去,只希望,明早的太阳能把我唤醒……

[点 评]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作者从博物馆里一尊雕像的“回忆”入手,历数从“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的辛酸历程。“我是谁?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的浩问,“却不肯给我一抔沙,埋我在眷恋的故土”的责问,以及“谁是你的祖先?谁才是你的子孙?”的警问,无不激起读者保护祖国、力避外侮的强烈愿望。细节的还原,状历史如在眼前,这尊雕塑唤起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我 是 谁

游 望

我是一枚铜钱,外圆内方,独行千年。

是谁将我别在历史的河畔,任千百年来的滚滚洪流把我肆意冲刷?是谁在历史的拐角举着我张望:或回首,或远眺。

我洞悉一切,但我从不开口,我只任历史把我装进他沧桑的口袋。

回首,还听得见南宋北宋沉重的叹息,我成了遮挡历史伤疤的小丑。沿着仍旧繁荣的大运河,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被年年北送,却仍旧阻止不了强敌的铁骑。但我不代表弱小,也不代表悲哀,在历史面前,我只是跑龙套的小丑,欲望总是以主角的姿态上演,而我只是它脸上的几滴油彩。

千年之后的达观者也终于摆脱了两宋的无奈,因为他们猛然发觉我只是从祖国的南面跑到了北面,正如同一个一直把我放在左边衣袋的叫花猛然发觉我丢了,正欲号啕大哭时却发现我只是溜到了右边的衣袋一样。

叫花感激自己的衣服有两个口袋:穷光蛋与大富翁就这样在一瞬间转换。

然而,当一旁窥视的不再是叫花,而是拥有坚船利炮的大亨呢?

回首,还看得见晚清的门被徐徐打开,鸦片一箱箱的被打包运进,我和我的亲人们一箱箱的被打包运走。

于是,剪掉辫子的人们说我是没有骨气的软蛋,将我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是谁?我只是一枚铜钱,千年时光流逝,有谁懂得我的外圆内方?

圆,只是我存于这世界的姿态;方,才是我屹立千年的精髓。以圆游走于世间,内心的刚正不阿却从未改变。五千年的长绳穿过我这一方小孔,再多的荣光,再多的无奈,皆化作一段铁骨铮铮的历史,与时光编织中华民族的脊梁,支撑起又一代举着我的人远眺。

我想,他们朝向的应该是荣耀的方向,我知道,因为,我是一枚铜钱,外圆内方……

[点 评]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作者化身为一枚外圆内方的铜钱铿锵作答。从内忧到外患,这枚被钉在“耻辱柱上”的铜钱一直饱含热望编织“民族的脊梁”,朝向“荣耀的方向”的梦想。多少赤子呐喊——“祖国啊,你快强大起来!”——在这枚铜钱身上悲壮回荡!

篇10:我是葡萄作文

葡萄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且夏天的时候,葡萄园非常壮观。只见,葡萄园里,葡萄的叶子越来越茂盛,郁郁葱葱的,把整个葡萄架遮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凉棚,我抬头一看,头顶上挂满了碧玉般的葡萄,好像倒垂的珍珠。

葡萄的味道酸甜可口,像嫩红的小珍珠,剥开葡萄皮,嫩绿的果实就呈现在你眼前,酸酸甜甜的果汁水就涌了出来,让人垂涎欲滴。

葡萄不光好吃,它含丰富维生素C,还有很多用途。能制成葡萄干,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糕点,还能酿成美味香甜的葡萄酒,供大家品尝。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葡萄,家乡的葡萄带给了我无穷的快乐!

作者:全南县第三小学五年级 邱卫平

篇11:家乡的葡萄作文

我的家乡在济宁市长沟镇,我们那里的葡萄虽然不能与新疆的葡萄比美,但也是小有名气的,它有三百年的历史。

当我们进入葡萄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碧绿的叶子下面藏着许多像紫色玛瑙般的珍珠葡萄,颗颗又红又紫,摘一颗放在嘴里又酸又甜,特别好吃。还有许多像水晶一样的绿色葡萄一个个你挤我我挤你好像在说我好吃我好吃。

听我介绍以后怎麽样,馋了吧,那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篇12:家乡的葡萄作文

金秋九月,到了一年一度的葡萄节。奶奶决定带我去葡萄园亲手采摘葡萄。刚来到葡萄园门口,就闻到一阵阵诱人、香甜的葡萄清香。一排排高大的葡萄架被一颗颗晶莹剔透、紫宝石般的葡萄点缀着,被一片片葡萄叶衬托着,远看像一个美丽的“葡萄屋”。那一串串葡萄,有紫的、绿的、青的……五光十色,摘一颗放入口中,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沁人心脾,果肉的果汁酸甜可口。

一片片葡萄叶绿油油、毛茸茸的,小的拳头般大,大的如手掌般大,重叠在一起,好像给葡萄架挂上了窗帘。一阵风拂过,一片片葡萄叶有规律地起伏,好看的很。

篇13:我是怎样让学生喜欢上作文的

一、到生活中找“米”,树立信心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事,鼓励学生写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这样既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为此,我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到田间,到工厂,骑自行车去30公里外的钜山野炊。他们累得满头大汗却兴奋不已。我以此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采用在班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不失为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如我们成立了“小脚丫文学社”,除了印发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外,还经常发表学生的作品。这样学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发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多方面受到启发,这样学生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书于纸上。

二、精心设计作文的主题,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自然也就会有灵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主题。好的主题应当使学生感到兴致盎然,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感到新鲜无比,这样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如:“我的花园”“野炊见真情”、“我和××同爬山”、“我看老师炒菜”,等等。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就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是东拼西凑的假话、套话。

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知道他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喜欢做什么,尽量把握他们的心理,让他们面对文章的议题有话可说。

初一年级,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如《小学的同桌》、《童年那点事》、《我是中学生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

初二年级是学生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事情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觉得可以不要大人指点自己能独立。我选用了这样一些作文:《我眼中的班主任》、《爸爸真疼我》、《我给妈妈洗脚》。命题既要是身边的人和事,又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更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初三年级,学生的思想渐渐成熟起来,对问题的思考也更深刻,有了更多对人、对社会的关注。如《环境污染在身边》、《今天的世界不太平》、《浪费粮食可耻》,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会逐渐提高,这样也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性。

三、大量阅读,海量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书中吸收和积累的思想、素材、感受,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这些材料便纷至沓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我们订阅了《初中生世界》、《语文学习》等杂志,并经常给学生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这样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我们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学生应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实现“质”的飞跃。所以我平时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把每天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和事、景和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或是自己的一个心得体会随时记录下来,当需用的时候拿来就用。每当学生的作文有一点点的进步的时候,我都及时表扬,把他们的作品发表在《小脚丫文学报》上,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也把这些优秀文章拿出来展出,让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

四、作文评改方式多样化

对学生的作文,老师不是唯一的读者,不是唯一的批改人。学生个个都是读者,人人都是裁判员。我要求学生不仅改自己的作文,而且改别人的作文。好的文章要在班级里念给大家听,这是很好的一种形式。2010年国庆,我十年前的学生小聚会。有个叫王静的学生当场拿出当年我给她改的作文,说是在班上念过,在《小脚丫文学报》上发表过,我的评语她视作珍宝。她现在在电信公司工作,报道公司的事情都由她负责。她说写作的兴趣是在初中时培养的。我知道了很受感动,同时也很有启发。

1. 师评

学生的作文,不论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成绩,让他们充满必将成功的信念,让他们从感情上亲近你,然后对之作出评价,甚至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学生自然就容易接受。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再修改,完成后有选择地拿到班级里读给大家听。

2. 互评互改

教师可让两人一组互评互改,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是总指挥,随时解决问题。接下来就是小组之间的交流,推出优秀的文章。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看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用鼓励性为主的话总结,打上你自己给的等级,签上批改人的名字。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阅读,采用多样的作文评改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作文题目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2]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8.

[3]王立根主编.作文智慧[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4, 9.

篇14:我是这样爱上作文的

记得那是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妈妈给我报了个作文班。当时白老师让我们把想说的话写出来。我用心地写下:“妈妈让我shi(当时还不会写“试”)听一节作文课,我很喜欢这个班的老师和同学,我会好好学习的。妈妈,你就给我报名吧!”白老师看了我写的想法,给予了我赞赏的目光,赞扬了我爱学习的态度。正是这一声赞扬,让我这只快乐的小鸟坚持跟着白老师学习到了今天,让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

每到周六我总是很盼望上白老师的作文课,白老师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不止给我们带来知识,还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欢乐。她为了我们有东西可写,带领我们观察每一件生活中被我们漠视的物品、带我们走出教室观察大自然、带我们做游戏......至今我们在一起做游戏的情节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因为亲身感受到快乐、亲自参与了游戏的过程,所以写这些作文时,游戏的场面就像看电影一样,自然就写得真实、精彩。

从一年级到现在,白老师每个学期都会推荐很多适合我们看的好书,至今我已经读了上百本书。正是多年来的课堂积累和大量的阅读课外读物为我插上了写作的翅膀,让我自由自在地翱翔在文字的天空里,能用准确的文字写出了我的心声、我的梦想、我的所见所闻......

山西省太原市学知教育

指导老师:白墅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我是葡萄作文】相关文章:

葡萄树作文05-24

采葡萄作文04-13

剪葡萄作文04-21

葡萄爱作文06-01

描写葡萄园的秋天的葡萄园作文04-20

作文分享葡萄范文06-05

神奇的葡萄作文04-10

马奶葡萄小学作文04-11

诱人的葡萄作文04-21

一颗葡萄作文04-23

上一篇:关于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体会下一篇:描写春天花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