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2024-05-21

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通用6篇)

篇1: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三江镇关于深化全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设的

工作汇报

为深入贯彻慈党办[2010]21号文件精神,有效预防和化解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我镇就进一步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设工作做了如下布置:

一、深化建设,不断夯实基层维稳工作基础

(一)进一步加强村级调委会建设。加强对村级调委会建设工作的领导,选准配强调委会班子,调委会主任要进村委会,确保党组织对调委会工作的领导。不断规范村级调委会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村级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

(二)进一步规范调解信息员队伍。各村要根据新形势下矛盾纠纷的特点及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要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信息工作网络和处置预案,不断健全信息网络。明确信息员的职责,不断提高调解信息员对一般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和对简易矛盾纠纷的预防控制与调处化解能力。

(三)充分发挥村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作用。充分发挥以综治工作室为平台,以调委会建设为抓手,延伸到村调解信息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体系的作用,尤其是要发挥调解信息员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对简易纠纷立足在调解信息员范围内予以调处化解,对一般矛盾纠纷立足在村调委会予以调处化解,村综治工作室、综治委主任着力协调化解影响较大、成因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人民调解工作目标。

(四)全面推行“一案一档一奖励”激励保障措施。党委政府要不断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和领导,对村、企业、学校等基层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全面推行“一案一档一奖励”的激励保障机制,要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简易程度和调处化解成效,制定奖励标准,激发广大调解员工作热情。

二、创新理念,深化拓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设

根据新时期矛盾纠纷性质以及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进一步拓宽现有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体系,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

(一)拓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有效对接机制。要全面推行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的“110”联动调处机制,通过镇调委会在公安派出所中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建立“公调对接”机制,实现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工作的有机结合。

(二)加快发展人民调解员队伍。各调委会要积极吸收和培育一些优秀的“新慈溪人”作为特聘调解员,专门调处发生在外来人员中的矛盾纠纷。健全“特聘调解员”制度,建立“以外调外”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有暂口公寓或暂住人口聚居200人以上的村(居、社区)要建立暂住人口特聘调解员制度,进一步发挥暂住人口特聘调解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三)不断加强企业调委会和综治工作站建设。全面推行在规模型企业建立调委会或调解小组,进一步推进企业综治工作站建设工作。通过健全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突出成效,进一步发挥企业调委会在开展普法宣传、不稳定因素排摸、矛盾纠纷化解、维稳信息上报等工作上的作用,力争简易矛盾纠纷在企业调委会内部调处化解,一般矛盾纠纷到企业调委会指导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和企业调委会共同化解。

三、强化规范,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

要按照“有一份定期的维稳排摸分析制度、有一批系统的纠纷预防措施、有一条规范的信息畅通渠道、有一套完整的部门联动机制,有一份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的要求,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

(一)建立社会矛盾纠纷的源头防控机制。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分析制度。对一般矛盾纠纷要经常排查,重要时段、重点部位和敏感时期要重点排查,要每月汇总分析有关社情民意、网络舆情和传媒热点问题。对排查汇总的矛盾纠纷要逐件登记建档,并制订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化解方法。

(二)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按照相关要求,建立镇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由司法所长兼任“中心”主任。建立矛盾纠纷“收集汇总、统一交办、重点督办、办结报告”的工作机制,由“中心”对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归类分流。对属于相关职能部门调处化解范围内的一般矛盾纠纷,要按照一般矛盾纠纷一个月内化解调结的要求予以督查督办;对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调处化解的重大矛盾纠纷或疑难纠纷,由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来共同调处化解。

(三)畅通渠道,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建立信息专报制度,及时发现重大矛盾隐患或突发性事件苗头,迅速上报镇综治办汇总,并在第一时间内分别报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和各线的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按照处理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疏导不误导、淡化不激化”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处化解,确保情况早知道、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建立信息的互通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及时沟通,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共同调处化解。

(四)健全奖惩激励考核机制。把矛盾纠纷排摸、稳控和调处化解工作纳入对各村的绩效考核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摸、稳控和调处化解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建立起对调委会特别是调解人员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调解人员的工作热情;对因调解不及时或因工作怠慢等原因致使矛盾激化或升级的调解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四、加强领导,确保深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对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党委、政府要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来重视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主动抓,共同担负起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司法所和相关办公室要把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开展好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对工作经费的保障落实。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设工作的各项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慈党办„2008‟71号)精神,确保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设工作经费的保障落实。

2010年4月21日

篇2: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公司根据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计划及排查重点稳步推进排查工作,有效的维护了公司的稳定,保障公司健康发展。现就四个方面的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治安全隐患方面。密切与群众联系,通过群众举报及相互监督方式关心关注领导和公司人员政治思想情况,海南兴蓉公司无发现人员有政治性违法行为,无发生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存在政治性谣言的情况,无发生捣乱破坏党代会的情况,无存在从事颠覆渗透活动的反体制群体和人员。

二、涉稳突出问题方面。海南兴蓉公司无存在因劳务纠纷、非法拆迁、征地拆迁、企业改制、企业生产经营纠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三、信访积案难案方面。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要求涉及部门及时回复解决用户、合作商反映的问题,同时做好电询、信访、“12345”服务热线的记录台账。不定期对回访情况进行检查及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确认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发生因相互推诿群众反映意见积案的情况。

四、公共安全隐患方面。公司制水药剂严格按照国家易毒易制品采购、保存、使用的相关政策法规执行,并留存记录备查。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的定期、不定期检查,无发生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

通过排查和分析,本月我公司没有出现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我公司将继续加强定期排查工作,保障公司稳定健康发展。

特此汇报。

篇3: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一、主体目的性原则:以人为本

在排查化解高校矛盾纠纷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其基本内涵主要是:第一, 师生员工是维护高校稳定的中坚力量, 要始终坚持师生员工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二, 维护高校稳定必须始终坚持以满足师生员工的各种利益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致力于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秩序, 以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满足师生员工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 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 并以社会稳定为手段, 利用和谐的校园稳定环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稳定最重要的立足点就是维护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高校领导要问政于民, 问计于民, 问需于民, 问情于民, 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 高校领导干部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倾听群众呼声, 关心群众疾苦, 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关注民生, 重视民生, 保障民生和不断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事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利益问题, 才能从源头上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和牢靠基础。离开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去追求所谓的稳定只能是缘木求鱼、适得其反。

二、理想目标性原则:追求和谐

和谐是高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和谐是稳定的高级状态。和谐基于稳定, 又高于稳定。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并不排斥差异、对立和冲突, 和谐是矛盾对立面之间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辩证统一的高级状态。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为此, 要牢固树立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精心培育和谐向上的大学精神;和谐配置、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着力创设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鼓励发展和谐开放的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和谐活跃的学术氛围;建立和促进和谐共进多赢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全和谐化成、多向互动的育人的机制。

三、指导理念性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科学的高校稳定观将高校稳定视为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 要求高校系统内部所有相关要素和方面的运行有序、协调配合、相辅相成、和谐共处, 即达致全面而协调的和谐秩序。这主要表现为高校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稳定;学校与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教师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 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稳定;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的和谐发展;学校人、财、物、信息、工作运行机制体制的和谐稳定;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活秩序、周边环境的和谐稳定;改革、发展、稳定之间有机结合等。全面性原则要求高校肩负维护稳定职责的部门机构及其人员要将稳定体现和渗透到高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和全体师生之中, 要对可能影响高等学校稳定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判研和反馈, 将稳定工作作为硬任务, 采取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 动员一切力量, 确保高校的稳定。

2、开放性原则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 要实现高校稳定, 必须以开放的眼光观察、审视稳定问题, 将开放思想有机融入维稳理念、制度设计与安排以及政策措施的制定之中。开放与稳定两者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开放是一把双刃剑, 开放一方面会带来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另一方面开放也能促进稳定。高等教育在30多年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快速稳定发展就是明证。只有以开放的视角去审视稳定, 才能兼收并蓄, 吸收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包括科学的稳定理念、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 让高校维护稳定的队伍永葆先进与活力;只有以开放的眼光去观照稳定, 才能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全面掌握校内外各种信息, 增强维护稳定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 提升高校稳定的内涵, 实现高校的长期稳定。经验证明, 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只能导致贫穷落后, 也许能维持表面的一时的稳定, 但是无法从根本上保持高校的长期稳定。

3、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稳定, 深刻认识到构建和谐稳定校园, 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化解的过程。稳定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不动、一成不变、四平八稳的僵化的稳定。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高校必须顺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改革创新排查化解工作的理念、制度、内容、形式、举措。高校校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 旧的矛盾解决了, 新的矛盾还会产生。解决矛盾的出路在于用动态的眼光、动态的手段来正视矛盾和解决矛盾, 特别是建立相关的制度, 允许和引导矛盾在制度化渠道内得以表达和解决, 而不是为了表面的稳定、一时的稳定而忽视和压制矛盾。加强人才流动机制建设, 消除一切妨碍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与机制障碍, 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设一个以成就自赋和机会均等为原则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式动态系统, 最大限度地通过人才合理流动来激发人的潜能, 是化解高校矛盾与问题的重要途径。而通过禁锢人、压制人的方式维系的稳定是不能长久的, 迟早会随着矛盾的累积而酿成乱子。

4、可持续原则

可持续稳定不但表现为稳定的持久性, 而且表现为当前稳定与长远稳定的统一, 是一种不损害长远稳定的现时秩序, 也是现时稳定可以持续不断地相对平稳地延续到来的长远秩序。科学稳定观要求我们, 不但要考虑眼前的稳定, 而且更要考虑长远的稳定, 要考虑如何使眼前的稳定持久地延续到未来, 不能为了眼前的一时稳定而忽视长远的稳定, 更不能为了眼前的稳定而损害长远的稳定。要实现高校可持续稳定, 一方面, 要把发展这第一要务与稳定这第一责任结合起来, 将可持续稳定建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 要强化责任, 全力打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定期召开稳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 分析维护稳定工作的形势、查摆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稳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并做好经常性的督导工作。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机制, 完善“党政挂帅、综合协调、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在这里, 落实领导责任制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一是要把领导干部接待日的制度作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认真执行;二是实施重点问题挂账督办、领导包案制度;三是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对矛盾纠纷控制化解不力的领导要追究责任。此外, 还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情报信息管理机制、化解预警机制、应急预案机制、矛盾纠纷应对机制、宣传导向机制。实践证明, 深入推进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不失为排查化解高校矛盾纠纷, 促进高校稳定和谐的有效途径。

四、工作方法论原则

1、预防为主、教育疏导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经常性地进行维护稳定的宣传教育, 增强师生员工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 防范各种敌对势力的捣乱破坏, 增强对敌斗争的自觉性, 及时妥善地处置各种不安定事端和突发事件, 落实各项维护稳定和安全防范措施, 维护好校园秩序。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虽然不安定事端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但其发生也存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就个体行为而言,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 每一个体得以存在和发展, 在其生理和心理上必须有一个平衡。当需要得到满足时, 个体的心理体验就是高兴, 反之, 就是不快, 甚至产生对抗。因此, 我们要加强危害高校稳定预警研究, 寻找引发不安定事端的根源和成因, 积极工作, 就可避免、减少或者减轻危害的结果。不安定事端从萌芽、酝酿到发生有一个过程。其间的征兆、苗头只要被发现, 就应当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调查研究, 掌握群众反映的情况、对高校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 全力做到防范在先, 制止在中, 处置在后。同时, 要认真地解决群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以缓解矛盾, 严防矛盾激化。从源头上查找产生矛盾纠纷的原因, 减少和缓解矛盾, 消除不安定因素是做好排查化解工作的首要环节。当前影响高校稳定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 主要是那些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以及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 高校维稳工作队伍必须认真研究本单位、本部门易出现的热点问题, 有的放矢地搞好排查化解, 在此基础上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 把教职员工和学生关心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提早解决。唯有如此, 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矛盾纠纷产生和发展。维护高校稳定, 除做好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外, 还必须做好预案工作, 以期有备无患, 以最高效率及时平息事态或防止事态扩大。

2、统筹兼顾原则

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高校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也不单靠一个单位或部门孤军奋战来完成,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协同调解。维护稳定工作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同时, 也需要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和涉事单位的共同努力去排查和化解矛盾。在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中, 要建立综合协凋机构, 分层次掌握、协调、处置矛盾的排查与化解, 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对涉及本部门的有关群众利益的重点项目, 在实施前要多方论证、提前协调, 做好群众的安抚和说服工作, 争取主动, 减少失误, 预防治安事件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要协调行动, 履行各自的职责, 防止相互推诿扯皮, 积极主动地参与处置工作。同时, 还必须做好回访转化和善后工作, 不出现反复。

3、重点论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在一个复杂的事物中往往包含着多种矛盾, 其中居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着矛盾体系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所以在解决复杂矛盾时, 要着重分析和解决主要矛盾。在高校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中, 也必须遵循重点论原则, 集中力量, 狠抓牵动学校全局、影响学校稳定的主要工作。其基本要求:一是要抓重点人员。高校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生活、就业困难的学生和落聘偏激人员、邪教组织人员等的稳定。对这些人员, 高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理念, 工作做细, 事情做实, 及时剔除有可能影响他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因素, 确保不做出非常举动。二要抓重点时期。重点时期包括重大节日、重要政治活动、会议期间, 重要政策出台、实施阶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国际国内敏感事件, 学生就业、毕业生离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干部聘任、大型活动等时期。在重点时期, 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 各种矛盾容易集中表现出来。因此, 重点时期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要加大力度、深度, 全力妥善调处, 始终坚持校领导带班制度和处级干部、辅导员值班制度, 各基层单位要坚持信息日报制, 健全基层信息网络, 确定责任人, 做好记录, 认真分析筛选, 发现掌握矛盾苗头动向, 及时上报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矛盾激化。三要抓重点单位。改革力度大, 建设步伐快, 涉及群体利益问题多的部门和单位, 是矛盾和问题的多发地。对这些矛盾相对集中、突出的单位, 要作为重点, 加强联系, 加强领导。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预测上报工作和上级主要领导要把重点单位作为联络点, 随时了解这些单位不安定和需要排查的具体问题。四是重点区域。学生食堂、宿舍、大型活动场所、财会室、仓库、实验室、计算机房等是高校的重点区域。应坚持做到一般巡查和重点突查相结合, 坚持人员值班和安全巡逻相结合, 做到早检查, 早发现, 早整改。五要抓重点问题。重点问题主要包括涉及师生利益并引发的集体上访和突发性重大事件、个别缠访事件, 情绪过激者闹事或堵门、静坐、冲击政机关事件等。针对这些问题, 要建立重点问题和重点人员的领导包案和挂账督办制度, 明确责任和责任人。要严格对重点矛盾调处工作的责任制, 对已列入重点的信访案件, 因失职、渎职和责任单位之间相互扯皮而使矛盾激化, 造成重大治安事件的, 要追究主要责任单位和协管单位领导的责任。

4、集中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

危害高校稳定的不安定事端以及各类突发事件大多是我们过去工作没有做到位所造成的, 现在对这些问题也不能消极被动等到问题出现再去解决, 必须坚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指导思想, 以主动解决问题的诚意换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我们要依靠党政领导和各级领导干部, 注意研究解决问题,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做到“两个主动”, 即:主动宣传, 高校的各级领导要经常性的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公布主要领导的接待日期、时间、地点、预约时间, 使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校的动态, 为改革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主动摸排, 为了确保维护稳定工作取得成效, 要在认真清理历年来积累下的矛盾纠纷的基础上, 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排查疏理, 对存在问题尚未解决的要重点摸排, 及时化解。在维护稳定的工作中, 要针对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对学校作出的重大的决策和决定的批评、建议、要求的实际, 集中一段时间, 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 不激化和回避矛盾, 讨论争议上的需求和利益关系, 产生选择方案, 使双方缩短认识上的距离, 或基本上达到一致。对待一部分教职工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必须集中工作, 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谅解, 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决不能扩大和激化矛盾, 酿成突发事件。

5、公平正义原则

公正的精义在于给人以应得, 每个人所得到的权利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而与他的义务相等, 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发展未必带来稳定和谐, 失去公平正义支撑的发展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 导致新的不稳定和不和谐。社会公平是人的基本利益需要, 具有重要的人格尊严价值、机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是社会政治稳定的自主力量和价值基础, 也是实现高校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和保障。公平正义所包括的“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均”的内容和现阶段赋予其的“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等新的内容, 都对社会稳定和高校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 有的高校在对教师的聘用、工资福利、晋升、职称评定、学术评价以及选拔学生干部、评优评奖、助学贷款、减免补助、入党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公正的现象, 严重影响着高校和谐稳定。不论教职员工, 还是大学生, 都期盼公平正义原则的贯彻落实。只有坚持公平正义原则, 才能增强和谐稳定的自主力量, 夯实和谐稳定的价值基础, 形成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因此, 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 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的同时, 进一步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没有一定的制度支持, 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无法落到实处, 就可能仅仅是一种苍白无力的道德义愤。因此, 化解高校矛盾纠纷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 要加强高校公平正义制度建设, 要将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贯穿到高校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等每一个环节。要努力营造公平的校园环境, 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师生权利保障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推进体现公正理念的治校理教的各项规章制度。唯有如此, 才能逐步消除师生员工的“不公正感”, 及“相对剥夺感”, 保持高校的和谐稳定。

6、标本兼治原则

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 标本表征着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所谓治标, 就是解决表面的直接的问题, 以期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而非从根本上予以解决。所谓治本, 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要真正科学合理地排查化解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矛盾和问题, 必须治标与治本有机地统一起来。处理复杂矛盾问题不能片面追求治标。因为使用治标方式处理复杂矛盾问题, 在短时期内虽然能够产生看起来正面而及时的效果, 但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会使系统存在的主要症结暂时缓解, 而隐匿起来, 造成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大意, 而当这种矛盾和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解决复杂矛盾的理想状态是治本, 但治本是有条件的。一是治本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系统存在的基础, 导致系统的剧烈动荡, 如果控制不好可能造成系统崩溃的后果。二是治本解决问题难度大, 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 要善于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当时机不成熟时, 以治标为主, 循序渐进, 并积极创造治本的条件。当治本的时机已经成熟时, 则乘势而为, 当机立断, 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与师生受益度有机统一起来, 以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结合点和切入点, 积极化解高校不稳定因素, 以期实现表层稳定与内核稳定和谐统一。师生员工是维护高校校园和谐稳定的最强大的内在力量和最牢靠的基础, 因此, 高校领导干部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 从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等民生问题入手, 着力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断巩固和扩大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内在基础。

摘要:要维护和促进高校安全稳定, 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对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矛盾和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的研究, 既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社会冲突论、社会生态学、行为科学等理论去审视高校稳定问题, 又要善于总结、提炼和概括高校维护稳定的实践经验, 还要将理论与实践对接起来, 抽象出具有普遍指导价值和现实可行性的工作原则, 以期提高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胡联合:“科学发展观呼唤科学稳定观”, 《红旗文稿》, 2004年。

[2]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学习出版社, 2008年。

[3]郝建国:“论解决复杂矛盾的方法论原则”, 《党建研究》, 2006年第2期。

[4]王若阳等:“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刘兴平:“论和谐视阈下高校稳定的构建”,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7年。

篇4: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汇报

根据的要求,乡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全县宗教氛围浓厚,敌社情复杂,各项矛盾问题集中的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主持领导,各分管领导分头落实,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面落到实处。特别是在第九个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中,我们结合作风建设,把排除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确实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改善干群关系,密切群众联系的突破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也收到较好成效。

一、明确责任,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分类工作

首先组织各村、有关单位,对有可能越级上访人员进行认真排查摸底。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把排查情况上报党委、政府信访室。党委、政府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各村、各站所上报的群众重复上访案件进行认真核实、造册登记、汇总,确定为21件人(其中集体访2 件63人,个人访19件 21 人)。按照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生活困难问题、党纪政纪、其他问题等到进行了分类,逐案列出时间进度表,把案件落实到包案领导、承办单位和承办人,进行核查处理。

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群众信访问题

一是抓好信访一般问题的处理。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 1

切入点,带动信访一般问题的解决,既做好了日常来信来访,特别是初信初访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因处理不到位形成新的重复访、集体访和越级访,又密切关注了群众信访活动动态,还能够分析信访突出问题形成的原因,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避免和防止了新的突出问题。

二是加大对疑难突出信访问题的解决力度。充分利用信访办事公开信访听证会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有效解决重大、复杂、疑难等问题以及部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异常上访,进一步增加了透明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处理“村农民日介甫〃买买提明关于解决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处理平反工作历史遗留问题”中,由于时隔30多年,乡里多次组织调查组解决,都因其与村委会达不成协议而搁浅解决未有结果,导致日介甫〃买买提明多次越级上访,成为疑难复杂问题。在这个问题处理中,我们采取了召集当时知情人、当事人、村干部、三老人员、群众代表举行了听证会,通过陈述核实辩论合议,查明了事实,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村委会在期限内对他的错误处理进行了纠正,对其财产给予了3788.30元的补助。至此,日介甫〃买买提明满意而归,再未上访。近两年来像这样我们采用听证会的方式共解决信访疑难问题共4起,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另外,在处理集体访和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中我们还成功的采取了吸取群众代表参与调查的方法,将调查处理透明化,也收到较好效果。如在处理团卡尔拉村4小队农民土地承包纠纷中,我们采取了吸收部分农民群众参与土地的丈量及其他取证工作,使整个调查处

理公开、公正解决完毕,在群众中反映良好。

三是对部分无理缠访闹访专业户、寻衅滋事,对社会表示不满,破坏和影响社会治安的闹访缠访人员,依法给予了严肃处理。阿吞其村2小队农民吾吉买买提的房屋在学校扩建中被依法征用问题解决中,该农民不服从县、地区两级法院赔偿判决,不服从县、乡两级政府的协调解决,不断越级至自治区、北京无理缠访闹访。6月26日经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佐热古丽〃买买提同志组织县信访局、司法局、人民法院、国土资源局、乡党委、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召开现场听证会,举证核实辩论合议后县人民政府依法下发了仲裁决定书,依法做出了处理。

篇5: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党委

(2010年10月 日)

检查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科尔沁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镇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本情况

我镇是科右前旗城关镇,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辖11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全镇有耕地12.9万亩,林地6.7万亩,牧业牲畜存栏34100头只(其中奶牛6500头),2009年,全镇财税收入实现了280万元,今年可实现300万元,是一个典型的农牧林结合的经济类型镇。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经验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将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创新方法,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全面及时妥善地解决,维护了稳定大局,助推了科学发展。自今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以来,全镇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8件,全部化解。

(一)主要做法

1、突出“三个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清醒的认识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对待人民群众态度问题这个根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在处理矛盾纠纷、开展排查化解工作中,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对待群众、坚定相信群众、全心依靠群众,牢记“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掌握社情民情,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使社会矛盾纠纷能够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正常开展,镇党委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主管政法的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综治维稳、司法、公安、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挂靠镇综治办开展日常工作。各村也都相应成立了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集合治保会、调委会、团、妇、兵等相关部门工作力量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从而在全镇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村级组织、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三是工作落实到位。我镇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月例会制度。并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每月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各村前一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等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疑难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以及对调委会、治保会主任进行培训,同时部臵下个月的有关工作。自建立此项制度以来,不论是镇领导更换,还是部门人员变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均未停止过。对一些重大疑难纠纷,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还亲自参加研究、及时部署,确保排查化解任务落到实处。

2、做到“三个靠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加大改革力度,致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科尔沁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做到了“三个靠前”。

一是领导指挥靠前。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全镇各级领导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敷衍塞责。通过积极主动,抢前抓早,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控制局面,平息事态。二是干部工作靠前。镇党委、政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责任制,加大排查调处力度,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加强信息报送和通报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和异常上访信息,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做到防范在前,处理及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宣传教育靠前。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干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采取发放宣传单、大集日集中宣传、法制讲座等形式,教育群众正确处理法律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按照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

3、建立“三项机制”,完善排查化解网络

为有效开展工作,科尔沁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层级管理机制。即由镇党委负责调解跨村、毗邻乡镇以及一些重大的矛盾纠纷;镇调委会负责调处本镇重大疑难和村调委会久拖不决的纠纷;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一般性纠纷,从而形成了全方位的点、线、面三级防范机制,增强整体防控能力。二是建立包案调处机制。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人头,做到 “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新形势下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出“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难调处”等特点,要把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调处好,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单靠一个单位或几个人是难以做好的,必须协同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才能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为此,科尔沁镇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的同时,确定土地、林业、民政、计生、妇联、团委、经管等部门为矛盾纠纷调处联动单位,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为有效平息纠纷提供保证。例如,在农村集体林改制过程中,因历史遗留问题,许多山林权属不清,村与村之间常为山林归属问题发生争执,留下纠纷隐患。为此,科尔沁镇及时组织司法、林业、公安、民政、土地等部门深入农村调查走访村老人,查阅镇、村所有相关的历史资料,经过周密调查取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及时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协调会,通过摆证据,讲道理,陈述利害,最终确定山场界线,及时消除了隐患。三是建立工作奖惩机制。实行月考评与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对每月布臵的工作任务,凡是未完成的扣除相应补贴,当年工作任务完成好的给予表彰,从而激发了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狠抓“三个前移”,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科尔沁镇努力做到“三个前移”。

一是精力前移。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稳定与发展放在同一高度上来认识,切实做到“两手抓”和“两手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及时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处理复杂局面下各种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 “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基层工作,紧紧抓住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力求通过及时化解一些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安定稳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力量前移。近年来,科尔沁镇进一步加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的治保会、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全镇目前共建立调解组织12个,调解人员达25人。各基层调委会、治保会按照上级的要求,基本实现了规范化运作,群众自治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兴科社区作为全旗创建和谐小区的典型,在2009年投入资金50多万元,对小区内的重点部位全部安装了摄像监控设备,建立了警务室、纠纷调解办公室,科尔沁派出所每天都出动治安巡逻车,对小区24小时监管,保证了小区的社会稳定。三是措施前移。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协调理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村级事务决策“五步法”,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村级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狠抓党务、政务、村务的“三公开”督察力度,特别是加强村级财务的公开水平,凡是群众关心的土地调整、征地、拆迁、各种补偿等问题都做到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上,着力加强治安联防与治安巡逻,杜绝和减少治安隐患和漏洞,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人员的高压态势,对各类突出治安问题定期进行集中整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镇立足实际,做了一些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也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主要有以下4点:

1、预防矛盾纠纷突出一个“早”。

一是要加强“五五”普法的宣传力度。人人要守法,个个要懂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从干部依法行政角度来说,现在的基层管理绝不同于计划经济的年代,大包干之前,可以说“干部脚一踩,手一挥,就是法”工作通不通三分钟,过去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在现在的情况下,是肯定行不动的,因为你不学法,别人在学法,你不懂法,别人已懂法,现阶段非常突出的,有些上访对象,说起法律是一套一套的,讲起政策是头头是道的,现在干部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否则就违法,成被告无法开展工作。再从老百姓角度来说,通过学法、懂法后既监督干部依法办事,又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懂法后,也能依法办事,避免盲从使,胡来乱搞,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量。

二是严格制订和履行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村居自治组织和村民代表共同制订的规章制度,又是全体村民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得到法院部门的认可。如法院判决时遇到合情合法或者是有些方面法律规定不详细的就参照了村规民约和民间风俗等办法判决。村规民约是农村中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既通络易懂,又方便操作,也便于村民执行。村居干部和村民代表只要严格履行,矛盾纠纷就会大幅度下降,就能是各种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是规范合同管理,严格程序办事。现阶段村屯多少不等,都有经济面积承包,村办企业承包等,涉及到合同管理。首先是合同签订要规范,签订合同之前应该按相关程序,公开竞标,决不能少数人说了算,搞议标。如果不公开,会导致相关矛盾发生。如我镇柳树川村在决定村级重大事务时,严格按照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五步法”开展,不仅做到了程序合法,更在签订和同时到司法所咨询,确保合同不违法的情况下才能签订,不仅搞活了经济,更是形成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是严格履行合同,如遇到特殊情况,必须经过村集体会办,村民代表讨论确定结算办法,决不能少数人说了算。

2、矛盾排查掌握信息要突出一个“准”。

完善排查机制,超前稳控矛盾隐患。按照“预测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具体排查中,我镇重点掌握四个方面:一是矛盾纠纷排查必须有一个完整的队伍;二是搞好经常性排查,一般情况下组织相关人员每半月排查一次,每次排查都要认真填写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情况记录表;三是搞好集中排查。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的特点,集中力量开展排查,主要查重点人员,重点部分。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防患于未然;四是搞好联合排查。对劳资纠纷,拆迁安臵,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一些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矛盾问题,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排查,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引发矛盾和问题。总之只要及时排查,准确掌握信息,就能掌握调解和稳控的主动权。

3、矛盾纠纷发现突出一个“快”。

矛盾纠纷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有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相当一部分的矛盾纠纷属突发性。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必须快介入、快调处,这样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避免事态扩大,减少调处工作的难度。只要及时介入,早疏导、早调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纠纷一旦发生,必须快介入,快调处,绝不能相互扯皮、相互推诿。

4、矛盾纠纷调处突出一个“巧”。

调解人员在调解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这对调解的成功率有较大的影响。在调解中,调解人员的语言表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发言应当客观,准确,慎重。在调解时机不成熟时,对当事人争议过大,过于敏感的问题应慎重提及,不宜评判。须要作出评判的,要注意表达上的明确性,准确性,合理性,要让当事人在幽默、友好和推心臵腹的气氛中受到感化和心灵的洗礼,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明理、通情。不能让当事人因我们的语言表达或肢体语言的不当而对调解人员产生怀疑,激化矛盾,造成调解局面的紧张,增加当事人心理上的对抗情绪。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矛盾调解能力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臵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不仅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而且要积极探索成立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调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行政争议和医患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形成化解专业化矛盾纠纷的方法体系。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的科学评估体系。要重视加强村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加大部门协调配合力度,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注重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形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积极整合各方面调解资源,搞好“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三)加大调解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加大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大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处理矛盾首选调解、调解也是法制建设、调解反映社情民意、调解小成本大效益”等全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广大老百姓信任调解、选择调解、使用调解,使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大调解工作。

(四)加大调解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激励机制、长效机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对于调解不收费的人民调解工作来说更是迫切需要。调解机构经费不足,调解员的工作报酬低,严重制约着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把调解机构的办公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建立奖励基金,一方面,要保障调解机构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通过以奖励代补,对调处成功重大疑难矛盾和一般纠纷的调解员给予一定标准的奖励,以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巩固长效机制。

篇6: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北头营乡党委(2011年9月26日)

为确保新全乡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九月,在全乡大规模集中开展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活动,目标是通过在全乡大规模集中开展排查活动,实现进京非访和进京赴省集体访为零的目标。确保进京赴省到市到县集体上访大幅度下降,非正常进京上访大幅度下降,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确保全乡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一次重大实践活动,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经验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将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创新方法,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全面及时妥善地解决,维护了稳定大局,助推了科学发展。自今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以来,全乡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8件,全部化解。

(一)主要做法

1、突出“三个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清醒的认识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对待人民群众态度问题这个根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在处理矛盾纠纷、开展排查化解工作中,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对待群众、坚定相信群众、全心依靠群众,牢记“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掌握社情民情,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使社会矛盾纠纷能够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正常开展,乡党委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政法书记为副组长,综治维稳、司法、公安、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挂靠乡综治办开展日常工作。各村也都相应成立了以村支部党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集合治保会、调委会、团、妇、兵等相关部门工作力量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从而在全乡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村级组织、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三是工作落实到位。我乡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月例会制度。并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每月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各村前一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等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疑难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以及对调委会、治保会主任进行培训,同时部臵下个月的有关工作。自建立此项制度以来,不论是乡领导更换,还是部门人员变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均未停止过。对一些重大疑难纠纷,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还亲自参加研究、及时部署,确保排查化解任务落到实处。

2、做到“三个靠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大改革力度,致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乡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做到了“三个靠前”。

一是领导指挥靠前。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全乡各级领导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敷衍塞责。通过积极主动,抢前抓早,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控制局面,平息事态。二是干部工作靠前。乡党委、政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责任制,加大排查调处力度,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加强信息报送和通报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和异常上访信息,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做到防范在前,处理及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宣传教育靠前。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干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采取发放宣传单、大集日集中宣传、法制讲座等形式,教育群众正确处理法律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按照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

3、建立“三项机制”,完善排查化解网络。

为有效开展工作,北头营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层级管理机制。即由乡党委负责调解跨村、邻乡以及一些重大的矛盾纠纷;乡调委会负责调处本乡重大疑难和村调委会久拖不决的纠纷;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一般性纠纷,从而形成了全方位的点、线、面三级防范机制,增强整体防控能力。二是建立包案调处机制。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人头,做到 “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新形势下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出“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难调处”等特点,要把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调处好,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单靠一个单位或几个人是难以做好的,必须协同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才能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为此,北头营乡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的同时,确定土地、林业、民政、计生、妇联、团委、经管等部门为矛盾纠纷调处联动单位,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为有效平息纠纷提供保证。例如,在农村集体林改制过程中,因历史遗留问题,许多山林权属不清,村与村之间常为山林归属问题发生争执,留下纠纷隐患。为此,北头营乡及时组织司法、林业、公安、民政、土地等部门深入农村调查走访村老人,查阅乡、村所有相关的历史资料,经过周密调查取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及时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协调会,通过摆证据,讲道理,陈述利害,最终确定山场界线,及时消除了隐患。三是建立工作奖惩机制。实行月考评与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对每月布臵的工作任务,凡是未完成的扣除相应补贴,当年工作任务完成好的给予表彰,从而激发了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狠抓“三个前移”,营造和谐稳定环境。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北头营乡努力做到“三个前移”。

一是精力前移。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稳定与发展放在同一高度上来认识,切实做到“两手抓”和“两手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及时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处理复杂局面下各种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 “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基层工作,紧紧抓住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力求通过及时化解一些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安定稳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力量前移。近年来,北头营乡进一步加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的治保会、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全乡目前共建立调解组织7个,调解人员达21人。各基层调委会、治保会按照上级的要求,基本实现了规范化运作,群众自治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三是措施前移。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协调理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村级事务决策程序,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村级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狠抓党务、政务、村务的“三公开”督察力度,特别是加强村级财务的公开水平,凡是群众关心的土地调整、征地、拆迁、各种补偿等问题都做到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上,着力加强治安联防与治安巡逻,杜绝和减少治安隐患和漏洞,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人员的高压态势,对各类突出治安问题定期进行集中整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乡立足实际,做了一些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也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主要有以下4点:

1、预防矛盾纠纷突出一个“早”。

一是要加强“六五”普法的宣传力度。人人要守法,个个要懂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从干部依法行政角度来说,现在的基层管理绝不同于计划经济的年代,过去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在现在的情况下,是肯定行不动的,因为你不学法,别人在学法,你不懂法,别人已懂法,现阶段非常突出的,有些上访对象,说起法律是一套一套的,讲起政策是头头是道的,现在干部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否则就违法,成被告无法开展工作。再从老百姓角度来说,通过学法、懂法后既监督干部依法办事,又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懂法后,也能依法办事,避免盲从使,胡来乱搞,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量。

二是严格制订和履行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村居自治组织和村民代表共同制订的规章制度,又是全体村民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得到法院部门的认可。如法院判决时遇到合情合法或者是有些方面法律规定不详细的就参照了村规民约和民间风俗等办法判决。村规民约是农村中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既通俗易懂,又方便操作,也便于村民执行。村居干部和村民代表只要严格履行,矛盾纠纷就会大幅度下降,就能是各种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三是规范合同管理,严格程序办事。首先是合同签订要规范,签订合同之前应该按相关程序,公开竞标,决不能少数人说了算,搞议标。如果不公开,会导致相关矛盾发生。村在决定村级重大事务时,严格按照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开展,做到了程序合法,确保合同不违法的情况下才能签订,不仅搞活了经济,更是形成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是严格履行合同,如遇到特殊情况,必须经过村民代表讨论确定结算办法,决不能少数人说了算。

2、矛盾排查掌握信息要突出一个“准”。

完善排查机制,超前稳控矛盾隐患。按照“预测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具体排查中,我乡重点掌握四个方面:一是矛盾纠纷排查必须有一个完整的队伍;二是搞好经常性排查,一般情况下组织相关人员每半月排查一次,每次排查都要认真填写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情况记录表;三是搞好集中排查。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的特点,集中力量开展排查,主要查重点人员,重点部分。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防患于未然;四是搞好联合排查。对劳资纠纷,拆迁安臵,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一些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矛盾问题,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排查,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引发矛盾和问题。总之只要及时排查,准确掌握信息,就能掌握调解和稳控的主动权。

3、矛盾纠纷发现突出一个“快”。

矛盾纠纷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有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相当一部分的矛盾纠纷属突发性。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必须快介入、快调处,这样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避免事态扩大,减少调处工作的难度。只要及时介入,早疏导、早调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纠纷一旦发生,必须快介入,快调处,绝不能相互扯皮、相互推诿。

4、矛盾纠纷调处突出一个“巧”。

调解人员在调解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这对调解的成功率有较大的影响。在调解中,调解人员的语言表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发言应当客观,准确,慎重。在调解时机不成熟时,对当事人争议过大,过于敏感的问题应慎重提及,不宜评判。须要作出评判的,要注意表达上的明确性,准确性,合理性,要让当事人在幽默、友好和推心臵腹的气氛中受到感化和心灵的洗礼,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明理、通情。不能让当事人因我们的语言表达或肢体语言的不当而对调解人员产生怀疑,激化矛盾,造成调解局面的紧张,增加当事人心理上的对抗情绪。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矛盾调解能力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臵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不仅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而且要积极探索成立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调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行政争议和医患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形成化解专业化矛盾纠纷的方法体系。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的科学评估体系。要重视加强村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加大部门协调配合力度,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注重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形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积极整合各方面调解资源,搞好“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三)加大调解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加大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大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处理矛盾首选调解、调解也是法制建设、调解反映社情民意、调解小成本大效益”等全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广大老百姓信任调解、选择调解、使用调解,使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大调解工作。

(四)加大调解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激励机制、长效机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对于调解不收费的人民调解工作来说更是迫切需要。调解机构经费不足,调解员的工作报酬低,严重制约着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把调解机构的办公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建立奖励基金,一方面,要保障调解机构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通过以奖励代补,对调处成功重大疑难矛盾和一般纠纷的调解员给予一定标准的奖励,以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巩固长效机制。

我乡一定借助这次排查的东风,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治保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新路子、新机制、新方法,以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突出成果,为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富裕安宁做出了积极贡献。

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xx乡集中开展治安复杂地区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总结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xx乡的各类矛盾纠纷有所增多,特别是山林、资源权属纠纷,山地承包纠纷,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以及社会筹资、金融债务等方面引发的民事纠纷日益突出,有些还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

分类统计,切实把治安混乱的地区治理好。截止3月8日,共排查出矛盾纠纷29件,其中村务公开1件,企业转制中生活保障纠纷2件,土地草场纠纷12件,民间纠纷14件,在调处过程中,有27件经乡综治办、司法所联合调处成功,有两件民间矛盾纠纷移交六户人民法院(1件债务纠纷,1件婚姻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4。

此总结

xx乡综治办

上一篇: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下一篇:2018中考百日誓师大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