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练习题

2024-05-04

《滁州西涧》练习题(共14篇)

篇1:《滁州西涧》练习题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情感: 体现情感的字是: 。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4)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喜爱 怜

(2)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2分)。

(4)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2分)

篇2:《滁州西涧》练习题

山涧,野花,蝴蝶在旁边翩翩起舞,一条银色的泛着波光的腰带绕在山涧上,河边有一棵孤树,树下的野草随着风幽幽的摆动。岸旁,有一个废弃的小港湾,一艘小舟正停在那里随着水波静静地漂浮,小舟已经被河水打湿了,舟边还带着新沾的泥土。舟边有一些刚刚露出新芽的荷花娇嫩无比。这时,河水开始涨潮,小舟随着水一荡一荡。紧接着,天空暗了下来,下起了丝丝细雨,雨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绝伦的乐曲,紧密的节奏丝毫不差。

渐渐,雨停了,荷花上的雨水正一滴一滴的流进河水,小舟独自漂到了河心,几条鱼儿正在血色的河中嬉戏打闹。

篇3:滁州西涧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今译:

我特别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

也爱听那岸上深林中黄鹂的鸣唱。

傍晚时分一阵骤雨春潮急涨,

郊野渡头寂无人影, 船儿独自横卧水上。

注释:

1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西涧:在滁州城西, 俗名上马河。

2独怜:特别喜爱。幽草:幽深的地方生长的青草。

3深树:树林的深处。

4野渡:郊野的渡口。舟自横:渡舟无人乘坐, 独自在水上横泊。

作者小传:

韦应物 (约737~791) , 唐诗人。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官至苏州刺史, 故称“韦苏州”。其诗写田园风物, 寄情悠远, 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传世。

赏析:

这首诗写西涧暮春晚潮时雨中景色, 绘形绘色, 优美如画,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形态的景物的由衷喜爱。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独怜”是说特别喜爱, 这两个字统领全篇出现的景物。“涧边”、“深树”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幽草”、“黄鹂”都以自然形态存在, 这正是作者所特别喜爱的原因。在构图上, 上句写静景, 下句写动景;上句从视觉角度写, 下句从听觉角度写;上句写下景“涧边”, 下句写上景“深树”。层次分明, 动静映衬, 描绘出一个幽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致。

篇4:《滁州西涧》教案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2.诗意的多解性

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4.诗人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二、文学常识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三、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他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盛唐王维、孟浩然、中唐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其作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四、读:语速,语调,节奏

五、赏析

1.独: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明确: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2.怜:怜爱,爱惜。幽草:幽深的草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 明确:视觉角度。草丛幽深,色彩清丽。静景。3.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

明确: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5.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春潮是如此的急速,仿佛春雨都是由它裹挟而来。这样写就形象地表现了春潮的速度与力量。6.最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图?

明确:最后这一句诗,用“野”“无人”,写出了一片荒凉之意。系在岸边的渡船上也没有人影,一个“自”字描绘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横斜的情景,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自”字,舟“自”横,幽草又何尝不是“自”生,黄鹂鸟又何尝不是“自”鸣,春水又何尝不是“自”来?诗歌尤其诗的最后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如那叶任意横斜的小船)的意趣。

7.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

明确:他在幽闲地漫步在西涧边上,虽然春雨袭来,他仍然不慌不忙。草自生,鸟自鸣,雨自下,水自流,舟自横,人——诗人,自在。但是,在这自由在外表下,我们看到了一颗为国事而忧伤的心。

六、写作特色

篇5:《滁州西涧》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1.借助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和完整地理解诗词意思,感受诗人思想情感。

2.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想出诗中画面,读出诗中意境。

3.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从而体会诗人情怀。

4.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整体把握全诗的语言特色,更深感受诗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写出本诗大意。

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中唐皇帝玄宗身边,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卫士,总是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他“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奇怪的是,他却在安史之乱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涧》。

二、释题感知大意:

1.板书课题,读课题。从课题里知道了什么?(本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间涧水的景色)

2.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西涧正在这“林壑尤美”的峰峦之中。这《滁州西涧》究竟景色如何呢?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看。

三、自读自学,交流修正,理解内容: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诗,熟读感知。

2.这首诗写了什么?自己试试能不能解释诗句?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一会交流的时候注意听与学。

3.交流修正,写出本诗大意。(参见《教师用书》)

4.再读古诗,理解朗读。

四、品读诗文:

1.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

A. 感受到“美”。

(1)从“幽草”感受到美。

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样的?低声吟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鼻端又仿佛嗅到什么气味吗?(想象草的茵绿、繁茂、厚密、芳香,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

读出这“幽草”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此句写的就是“怜涧边幽草”,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独”与“生”二字呢?反复读读,玩味玩味。

(“独怜”表现“特别喜欢”“唯独怜爱”,更表达出对幽草的爱怜。“生”写出了草的动态,这静静的草茂盛的样子,生命力展现了出来。)

凝练的古诗啊,每一字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与特别的感受。我们真该静下心来,细细的揣摩,领悟。还从哪里感受到西涧的美?

(2)“黄鹂鸣叫”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

细细读读,想象出画面来。

(指名读)用你的朗读,将大家带到你想象的环境中去„„

B. 感觉到“荒凉”或“自在”。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

从哪个词,想到什么让你感觉到“荒凉”(或“自在”)呢?

交流理解“野渡”“舟自横”。

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来。

C. 感受到“动态的美”。从“春潮带雨晚来急”感受到的。

比较:换一个字“春潮伴雨晚来急”行不行?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带”:表现了春潮夹带着雨势,滚滚而来,一泻千里。“伴”则显得缓、闲适得多。不适合后面的`“急”。)

把句子换成“春潮伴雨晚来涌”,行不行呢?是不是更符合前面闲适的情境呢?

(春潮的“急”才冲击着“舟自横”,如果“涌”,则感觉的多是不安,诗词的意境大不相同。)

过渡:其实,了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更明白他为什么这样遣字用词。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再读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来。生可能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

3.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有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此时的心境。

(补充资料: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他这样的情感?

(“无人”“舟自横”“幽草”)

总结: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让我们再好好的诵读一番,做做诗人远隔时空的知音吧!(感情诵读)

五、回到整体,感受语言美。

再读这首诗,能不能感悟到诗人语言的妙处?

(生自由发言。如: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用字精炼,字字关情等等)

总结:这一首《滁州西涧》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确实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玩味。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诵读此诗。(师生同背诵)

六、当堂作业:默写此诗。

教学反思:

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长。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诗教学要积极调动学生充分了解诗的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过程中进一步领略我国灿烂辉煌的悠久文化的神韵

诵诗中句 读古诗分初读古诗、精读古诗和研读古诗三种情形。通过诵读把自己能体会的情感、认识都流露出来。两位老师都注重了在课堂上创造学生、作者和教者之间情感相同、心灵相融、协调互补的积极氛围。学生初读,能初步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和作者情感,但当深沉的含义却无法领略得到时,就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通过精读古诗,进一步研读、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赏诗中景 夏老师以初读后问:诗中哪些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抓“幽草、鸟鸣、潮急、舟横”四个景深入研讨。周老师以初读后问:诗中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到部分。抓关键词“幽”,把“幽草”与“青草”对比,把“深树”与“绿树”对比,抓“鸣”学以声衬静,然后抓“独”,一步步体会诗人独特的景,比注意了赏诗的学法指导。总之,赏景是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心境。

悟诗中情 本诗的“情”学生很难把握,这就需要巧妙地引导。古诗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揣摩、品味关键词,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怀。夏老师的课上抓“舟自横”渗入。学生赏景中认为“舟自横是无人摆渡,诗人无法回家而心急。教师点出要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必须了解诗人当时的写诗背景,于是出示了资料,学生读后,教师引导学生与诗景对应,从而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了是人的感情。

篇6:古诗滁州西涧-教案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品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⑵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⑶独怜:唯独喜欢。

⑷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⑸生:一作“行”。

⑹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⑺春潮:春天的潮汐。⑻野渡:郊野的渡口。⑼横:指随意飘浮。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篇7:滁州西涧

上有黄鹂深树鸣③。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④。

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滁州市。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

②独怜:最爱。

③黄鹂:黄莺。深树:茂密的树丛。

④野渡:无人管理的渡口。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林深处黄莺时时啼鸣。春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赏析

篇8:《滁州西涧》课堂设计

《滁州西涧》课堂设计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讲课人:唐聪                 单位:四川省东汽中学      [教学目标 ]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具准备]     CAI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     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     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欣赏FLASH《滁州西涧》      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     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 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    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     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     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     怜(爱)这幽草。2、      那     么请同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     急、     )  3、    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       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     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     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

篇9:《滁州西涧》课堂设计

《滁州西涧》课堂设计

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讲课人:唐聪单位:四川省东汽中学[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2、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教具准备]CAI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二、欣赏FLASH《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2、 那么请同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急、)3、 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

篇10: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滁州西涧改写作文范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滁州西涧改写作文范文4篇1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我捧着《滁州西涧》,摇头晃脑地读了一遍,打个哈欠,把头埋在书里,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诗人韦应物。

忙完滁州一天的公务后,我独自坐在房中,手持一卷书,望望窗外,太阳已经偏西,慢慢靠近磬竹山。正准备静心读几段美文,可近几天的琐事使我腰酸背疼,不如趁天色未晚,去饮马河边走走吧。

沿着羊肠小道,我缓缓地踱步,无比欣喜畅快,临近傍晚,春意正浓,柔嫩的幽草静静地长在路边,不惹人注目,却独自绽放,安贫守节,远离世俗,隔绝喧嚣。它们给我带来明亮和清澈,带来一种微微的欣喜,使我轻松了不少。灌木丛的深绿、嫩芽儿的黄绿、树干的棕绿,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泥土的春味儿里含着生命的气息,黄鹂在树林深处啾啾叫唤,这尖锐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官场上居高媚时,向权贵招摇的小人。

暮色由远及近,春雨模糊了远山的轮廓。我踩着湿润的泥土,走到了一条小溪边。溪水湍急地往下游飞逝,一条麻绳拴着渡船,悠然漠然地漂着,横在水中流。舟子不知哪里去了。水声和着雨声,将心灵深处的污垢冲洗干净。听着绵绵细雨,望着涓涓流水,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和忧伤也被冲淡,正当我享受这幽静时,黄鹂声再次打破水声的祥和,只好回头慢慢走回府中。

独自坐在案前,回想着出行的经历。诗兴大发,写下《滁州西涧》。书毕,上下观览一遍深字慢慢变化,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张世界地图。我猛地抬头一看,又回到了书房里。

再回味这首诗,诗人内心悠然的人生态度让我感受到宁静祥和的快乐。

滁州西涧改写作文范文4篇2

一座座青青的小山环绕着滁州城。春光明媚的一天,诗人信步出城,欲至幽谷中踏青游玩。山涧的河水悠悠的向山下流淌着,流水潺潺,不时的与河中凸起的岩石相撞,叮咚作响。

涧边的小草四散而生,色态不一;但大都茎叶肥硕,芳草萋萋,逼人双眼,惹人注目,一直延伸到河的尽头。偶尔的在岩石缝里也能发现几茎瘦细尖长的草儿,稀稀疏疏的在岩石的庇护下,随风招摇,翩翩起舞。诗人为之窃喜不已,正想用手拨弄这枯黄却有如此蓬勃生命力的草儿,忽然,河对岸那阴翳茂密而幽深的树林里,传来了黄鹂清脆而婉转的歌曲。树丛中的枝条,有的旁欹斜出,有的参天干枝,直刺苍天,在晚霞的余辉里,显得几分雄壮。

突然,暴风大作,风云突变,诗人猛地发现,东方乌蒙蒙的一片,不一会儿,四周乌云翻滚。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诗人收住脚步,悠哉游哉的向山下走去,没走几步,骤雨倾盆,衣服被打得湿淋淋的。涧水猛涨,水流湍急,如春潮泛起,浪花四溅。

放眼望去,郊野渡口,早已空无一客,摆渡人已收起船槁,进入船舱,悠然而卧,谛听风雨夹击河水的澎湃声。小船在湍急的河流之中随波逐流,自由自在,任意东西。

看到此情此景,诗人的胸襟顿时开阔,心情也豁然开朗,会心而笑。

滁州西涧改写作文范文4篇3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一场春雨过后,天空变蓝了,花草喝足了雨水更有精神了,树叶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小鸟们在自由地唱歌,空气变得格外新鲜,诗人迈着轻快地脚步,不知不觉来到小河边,河边小草绿油油的,有人喜欢大树,小人喜欢小草,可是诗人却喜欢那性格坚强的小草。

这时,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从诗人耳边响起,声音是那么悦耳。抬头一看,原来是黄鹂在唱歌,可怎么不见黄鹂啊?眼前这棵大树长得非常茂盛,树叶把黄鹂身体给盖住了,所以只听见叫声,却不见黄鹂的身影。因为春天的晚上,春雨下得又大又急,正好河水涨满了,河床变宽了,往前一看,有一只小船在河中央,船上一个人也没有,摆渡的人也回家了,小船在河中荡漾,在水面上漂来漂去。

诗人被此景谜住了,仿佛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于是,诗兴大发写了这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

滁州西涧改写作文范文4篇4

阳春三月,晴朗的早晨,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干爽的清香味,是阳光烘烤出来的木头味道。天空干净极了,像大块浅蓝色透明的玻璃。

当第一缕和煦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柔和的春风就把它的温暖洒在世间万物上。桃花好似少女的心思,不知不觉从枝头上冒出来。我独坐在窗前,望着柳树抽出嫩芽,这才意识到春来了。我心血来潮,想去滁州西涧观赏春景。

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滁州西涧,一路上,黄鹂歌婉转,绿柳舞婀娜,野花处处开,到处是芬芳,小鸟在枝头展示它优美的歌喉。小草冒出它油绿的身姿,柳树姑娘对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梳理它长长的秀发,春是多姿多彩的,滁州西涧更为春增添了一抹绿。

有人喜爱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有人喜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高山瀑布。我却只喜爱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野草。山涧里流淌着的清泉把它们洗得一尘不染,小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茂密葱郁的树林深处,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声音是那么婉转动听。啊!这是黄鹂在歌唱,小燕子也飞来和黄鹂一起享受春天的乐趣。这时,泉水的“叮咚”声,春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加上黄鹂婉转动听的歌喉,好一首春天交响乐啊!

篇11: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涧边的小草四散而生,色态不一;但大都茎叶肥硕,芳草萋萋,逼人双眼,惹人注目,一直延伸到河的尽头。偶尔的在岩石缝里也能发现几茎瘦细尖长的草儿,稀稀疏疏的在岩石的庇护下,随风招摇,翩翩起舞。诗人为之窃喜不已,正想用手拨弄这枯黄却有如此蓬勃生命力的草儿,忽然,河对岸那阴翳茂密而幽深的树林里,传来了黄鹂清脆而婉转的歌曲。树丛中的枝条,有的旁欹斜出,有的参天干枝,直刺苍天,在晚霞的余辉里,显得几分雄壮。

突然,暴风大作,风云突变,诗人猛地发现,东方乌蒙蒙的一片,不一会儿,四周乌云翻滚。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诗人收住脚步,悠哉游哉的向山下走去,没走几步,骤雨倾盆,衣服被打得湿淋淋的。涧水猛涨,水流湍急,如春潮泛起,浪花四溅。

放眼望去,郊野渡口,早已空无一客,摆渡人已收起船槁,进入船舱,悠然而卧,谛听风雨夹击河水的澎湃声。小船在湍急的河流之中随波逐流,自由自在,任意东西。

篇12:滁州西涧诗歌鉴赏

独怜[1]幽草[2]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3]带雨晚来急,野渡[4]无人舟自横。

【注释】

[1]独怜:唯独。

[2]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3]春潮:春天漫涨的`潮水。

[4]野渡:郊野的渡口。

[5]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译文】

篇13: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一座座青青的小山环绕着滁州城。春光明媚的一天,我不自觉地又走到滁州西郊的那条小溪,欲至幽谷中踏青游玩。山涧的河水悠悠的向山下流淌着,流水潺潺,不时的与河中凸起的岩石相撞,叮咚作响。

涧边的小草四散而生,色态不一;但大都茎叶肥硕,芳草萋萋,逼人双眼,惹人注目,一直延伸到河的尽头。偶尔的在岩石缝里也能发现几茎瘦细尖长的草儿,稀稀疏疏的在岩石的庇护下,随风招摇,翩翩起舞。远处山峦背后传来几声清脆,想必一定是站在树梢的黄鹂,喳喳叫着春天。同样是不谙世事,同样是无忧无虑,所以那清亮的小曲儿,瞬间把眼前的世界渲染得嫩绿清透、一尘不染。伴着暮色的降临,突然,暴风大作,风云突变,我猛地发现,东方乌蒙蒙的一片,不一会儿,四周乌云翻滚。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我收住脚步,悠哉游哉的向山下走去,没走几步,骤雨倾盆,衣服被打得湿淋淋的。

涧水猛涨,水流湍急,如春潮泛起,浪花四溅。溪水流过一处早已荒废的渡口,一叶孤舟静横其中,任凭雨水沁入,溪水拍打,就是静静地、静静地,风拍横斜就横斜躺着,雨打船正就正直泊着。没有人知道它从何处来,更没有人知道它要到何处去。小船在湍急的河流之中随波逐流,自由自在,任意东西。看到此情此景,我的胸襟顿时开阔,心情也豁然开朗,会心而笑。

篇14:《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代表作之一。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自然流露。【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重点)

2、理解古诗内容,写出本诗大意。(重点)

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难点)【设计理念】

1、借助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和完整地理解诗词意思,感受诗人思想情感。

2、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想出诗中画面,读出诗中意境。

3、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从而体会诗人情怀。

4、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整体把握全诗的语言特色,更深感受诗的语言美。【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引发读诗兴趣。在中唐皇帝玄宗身边,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卫士,总是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他“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奇怪的是,他却在安史之乱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涧》。

二、释题入手,感知大意。

1、板书课题,读课题。从课题里知道了什么?(本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间涧水的景色)

2、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西涧正在这“林壑尤美”的峰峦之中。这《滁州西涧》究竟景色如何呢?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看。

三、自读自学,交流修正,理解内容。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诗,熟读感知。

2、这首诗写了什么?自己试试能不能解释诗句?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一会交流的时候注意听与学。

3、交流修正,写出本诗大意。(参见《教师用书》)

4、再读古诗,理解朗读。

四、想出画面,读出诗味。

1、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 A.感受到“美”。

(1)从“幽草”感受到美。

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样的?低声吟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鼻端又仿佛嗅到什么气味吗?(想象草的茵绿、繁茂、厚密、芳香,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读出这“幽草”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此句写的就是“怜涧边幽草”,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独”与“生”二字呢?反复读读,玩味玩味。

(“独怜”表现“特别喜欢”“唯独怜爱”,更表达出对幽草的爱怜。“生”写出了草的动态,这静静的草茂盛的样子,生命力展现了出来。)凝练的古诗啊,每一字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与特别的感受。我们真该静下心来,细细的揣摩,领悟。还从哪里感受到西涧的美?(2)“黄鹂鸣叫”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细细读读,想象出画面来。

(指名读)用你的朗读,将大家带到你想象的环境中去„„ B.感觉到“荒凉”或“自在”。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从哪个词,想到什么让你感觉到“荒凉”(或“自在”)呢? 交流理解“野渡”“舟自横”。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来。

C.感受到“动态的美”。从“春潮带雨晚来急”感受到的。比较:换一个字“春潮伴雨晚来急”行不行?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带”:表现了春潮夹带着雨势,滚滚而来,一泻千里。“伴”则显得缓、闲适得多。不适合后面的“急”。)

那我就把句子换成“春潮伴雨晚来涌”,行不行呢?是不是更符合前面闲适的情境呢? 提示,老师联系了前文,大家可以联系后文考虑。(春潮的“急”才冲击着“舟自横”,如果“涌”,则感觉的多是不安,诗词的意境大不相同。)

过渡:其实,了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更明白他为什么这样遣字用词。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再读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来。生可能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

3、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有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此时的心境。

(补充资料: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他这样的情感?(“无人”“舟自横”“幽草”)师总结: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让我们再好好的诵读一番,做做诗人远隔时空的知音吧!(感情诵读)

五、回到整体,感受语言美。

理解了诗意,感受了诗情,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的时候,试试能不能感悟到诗人语言的妙处?(生自由发言,师肯定发言中的合理部分。如: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用字精炼,字字关情等等)

师总结:这一首《滁州西涧》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确实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玩味。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诵读此诗。(师生同背诵)

上一篇:名著读后感之爱的教育读后感下一篇:工作总结个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