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吊兰范文

2024-05-23

三年级作文吊兰范文(精选7篇)

篇1:三年级作文吊兰范文

吊兰,大家都知道吧,我家的阳台上就有一盆。今天,我就把这种植物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远远望去,这盆吊兰长得很茂盛,翠绿的叶子长得密密麻麻,他们还在不停地向四面八方伸去。走进细看,叶子又细又长,他里面碧绿的,外面是玉白的,难怪人们叫它“玉白吊兰”。叶子弯弯的,像个滑滑梯。叶子是往里收拢的,又像一个水潮。

二、三月间,在吊兰的绿丛中抽出来一条条垂蔓,在垂蔓的顶端会长出一朵雪白的花。过了几天,花儿凋谢了,在那里就会长出一株株小吊兰。

吊兰的生命力很顽强,她适应能力强,又耐旱又耐寒,对光线要求也不高。它很容易成活,只要从它的垂蔓上剪下一株小吊兰栽进土里,适当浇些水,它就话了。

吊兰的用处很广,它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吊兰的根和叶子可以制药,具有清肺、凉血、止血等功效。

我爱吊兰,爱它顽强的生命力,更敬佩它为人们所做的贡献。

篇2:三年级作文吊兰范文

吊兰是我去年猜灯谜的时候,我猜对答案,老板送我的。所以我非常珍惜,每天一大早就给它施肥、浇水。

今天心血来潮,我就去观察起来。

吊兰的叶子又嫩绿又细长,摸过去很光滑,很舒服。它的根也很长,一直往下垂,只要你把它挂在天花板上,它的根就会慢慢地“放心”地往下垂,像一条条绿色的瀑布。它的花很小很小,你得细细观察才可以发现。听说吊兰的根越粗,花就越大。它的花颜色可多了,有红的、白的、金黄的、粉红的……连成一片,犹如一道道彩虹。一阵阵微风吹来,花朵迎风摆动,花粉四处散开,花香扑鼻而来。这些浓浓的香气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倦,把我和房间都变得香喷喷的了。

我不仅看上了吊兰的美丽和香气,还看上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如果吊兰的根、花、叶都垂头丧气,只要你给它喝一点点水,它就会重新生机勃勃。不像那些名贵的花草,一碰就要死要活。所以我非常佩服吊兰的生命力。

我希望我能像吊兰一样,做一个勇敢、顽强的孩子。

篇3:浅析三年级作文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 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 故事式导入

三年级学生对故事最感兴趣, 一上作文课, 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 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 学生听得专心, 笑得开心, 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 最后再分头写作, 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批“优”等, 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2. 活动式导入

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 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 让大家参与,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 最后有重点地写下来, 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 效果较好。

3. 情境式导入

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 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 如:播放一些动画片, 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 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 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自己积累语言

人常说“厚积薄发”,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开学初, 班上成立了“图书角”, 全班选出两名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 学生利用中午、课间、自习时间借阅图书。到后来, 这已不能满足许多学生阅读需求, 各小组成立了自己的图书角, 由组长负责借阅, 学生把自己家的图书拿来, 互相传阅, 可供阅读得书籍一下子多起来了。我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竞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讲故事比赛和语文知识竞赛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开展“读书会”, 交流读书的方法及体会。因为学生读的多了, 写作水平无形中得到提高。

1. 引导学生说真话, 写真情

尽量避免让学生去刻意模仿、套用某种格式, 这样做的结果, 将直接导致作文教学陷入死胡同, 到头来学生没有自己的话可说、可写。要相信只有写出真情实感, 才是好作文。

2. 给学生抒发情感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3. 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感受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刚开始, 可能有许多学生不知写什么, 怎样写。教师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 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 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 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 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 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 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时间一长,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指导作文, 切忌泛泛而谈

1. 写前指导要说写结合, 先说后写

每一次作文指导, 教师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 当学生看到写作题目及要求后, 或展开想象, 或马上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 或引用别人出色的材料, 有一种急于表达的渴望。这时, 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 倾听别人的说法, 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而, 相互之间受到启发, 为动笔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不能对学生进行过多限制, 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 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 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 缺乏活力。

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 选择合适的题目, 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 有话可写。即使学生在选题上稍有出入, 也不能一步封杀, 扼杀学生的仅有的一点写作兴趣。

3.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 多鼓励, 多表扬,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篇4:吊兰三年级作文

今天,我去观察了我种的小吊兰,发现它身边围着好些小吊兰。啊!原来,我栽的吊兰已经当上妈妈了。那些小吊兰好像在说:“妈妈的身体好温暖哦!”

这株大吊兰里面长着许多小吊兰,而且都垂下来了,就好像小朋友最喜欢玩的滑滑梯那样垂下去,也像婴儿的摇篮。它的根很结实,任凭风吹雨打,它都不怕,像一位位战士在守卫自己的家乡。它的嫩叶两边是浅绿的,中间是白的,像洁白的雪花。自从它当上妈妈以后,它总是把自己的养料储存起来,自己补充的很少,给儿女们补充的很多,让他们茁壮成长。现在,大吊兰已经有几片枯叶了。但是,整体上看起来特别完美。我现在仔细的观察小吊兰的生长过程是这样的:本来是一个很长的茎,一开始上面结了很多花骨朵儿,过了一段时间后,花朵盛开了,有一股芬芳的香味。再后来,花儿凋零了,就变成了小吊兰。小吊兰慢慢的长大,最后在小吊兰的底部有茎长出来了。这个时候,小吊兰也可以离开吊兰妈妈独立生活了。但吊兰妈妈自始至终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我才发现吊兰妈妈是多么的伟大呀!他为了哺育自己的孩子,宁可把养料都输送给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叶子却变得黄黄的,一点营养都没有。这就是母爱的无私!

篇5:吊兰三年级作文

吊兰的叶子又细又长,中间是很浅很浅的淡绿色,看上去那样的淡雅。叶子的.边缘是深绿色的,和浅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种颜色互相衬托哦,美丽极了。

它的茎是褐色的,末端有一簇嫩叶,像一个小篮子,我特别喜欢。每次我都忍不住把它摘下来,可又怕被骂,只好不去摘。

吊兰的花是白色的,里面有金黄色的花蕊。花是开在茎上的,一般在夏季的时候开花。花儿小巧玲珑,格外惹人喜爱。

吊兰的生命力特别顽强。有一次,妈妈不在家,我就把吊兰的茎给摘了下来,拿着玩。一会儿功夫,妈妈回来了,我急忙把吊兰的茎给插到了花盆泥土里;过了几天,我又想起吊兰的茎了,我走到花盆前把吊兰的茎拔了出来,茎竟然长出了根!我不禁叹道:“哇,吊兰的生命力真强!”

篇6:吊兰三年级作文

吊兰的叶子成长条状。每天清晨,我都会给它浇上一点水,好让它快快长大。于是,碧绿的叶子上就滚动着许多亮晶晶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片片细长的叶子绿得发亮,像一个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吊兰也是会开花的,到了炎热的夏季,吊兰才会展开米粒般大小的花,不仔细看是看不见的。一簇簇洁白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颗颗星星,在眨呀眨呀。

记得去年暑假,我在奶奶家住了两个星期,回来以后,吊兰的叶子已经很黄了。我心痛极了,赶紧给吊兰浇水。在我的精心照顾下,吊兰的叶子终于又变绿了!

篇7: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一、读——指导读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作语言进行积累,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只有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量”, 才能够得到“质”的提升。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提高。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每读一篇都会有收获, 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 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语言积累光靠课内是不够的, 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合适的课外书, 让他们饱览群书, 从中积累写作材料。课外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 定期检查。另外, 我们也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 逐步加深对语言极其应用的印象。

二、导——激发兴趣, 树立习作信心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练笔, 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作文水平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那写作文的最好刺激也就是对写作材料感兴趣吧!”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透彻了解教材内容, 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导入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故事式导入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常常会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写作前, 先讲一个小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会听得很认真。故事讲完后, 教师再让几个学生复述, 然后让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这样学生就会很顺利地写完。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 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 活动式导入

小学生生性好奇, 精力旺盛。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或者小游戏等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他们亲身的参与和设计, 学生都会有感而发,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写下来, 就会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三) 情境式导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作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设置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 成语故事或开展活动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想、写,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练——设计练笔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用好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外, 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

(一) 随文仿写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时, 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天空、小河和原野的语句, 感受文章的色彩美和语言美。之后,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结构进行《家乡的秋天》的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 所以, 稍作引导, 文思便喷涌而出:“家乡的田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金黄金黄, 饱满的豆荚笑得咧开了嘴。稻田里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漂亮极了。……”

(二) 随文续写

可以续写的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 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三袋麦子》就可以进行续写。当然, 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三袋麦子》一文给学生介绍了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 学完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第三年三个小动物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既发挥学生的想象, 也给学生创造了一次练笔的好机会。

四、评——注重讲评

提高习作水平作文讲评是指导和批改的延续。长期以来, 学生写作文, 老师改作文, 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实际上, 作文的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 也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次作文讲评,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 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两三篇, 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 出示习作, 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 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把握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修改意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特别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关键在于教师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只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我们才能留住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习作之路上顺利起步。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出版社

[3].杨九俊,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2018心理学考研:各科5月复习规划下一篇:电子商务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