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花的父亲

2024-04-09

爱花的父亲(精选11篇)

篇1:爱花的父亲

爸爸,对父亲的一种称呼,多用于口语。与多数人的印象不同,该词起源甚早,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的《广雅》中《释亲》篇已有云:“爸,父也。”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也可见到多以“爸爸”称呼父亲,而非“爹爹”,比如杨过即是如此,那是因为该词的确在宋之前已流存于世了。现在大众的“爹爹”“娘亲”的古代称呼印象主要来自于影视剧等,一知半解,不知孰之过也。现代人大多数是叫爸爸。湖北、西北、安徽等地也称父亲不是老大的为达达,比爸爸小的也叫达达。下面是爱花的爸爸作文,请参考!

篇2:爱花的父亲

他个子不高不矮,手臂粗粗的,像个大力士。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皮肤黝黑,耳朵很灵。

爸爸非常爱种花,有时候都忘了吃饭。一次,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还在观花浇水,我喊了好几遍,他才过来吃饭,好像入了迷。家里每一个窗台上都装了花架,花架上的花盆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很多,有茶花、梅花、茉莉花,一共有七、八种。

春天的时候,爸爸最喜欢的茶花开了,有的粉、有的红、还有的白,啊!真美呀!爸爸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有这么漂亮的花。

夏天的时候,花架上的茉莉花盛开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聚在一起,像一个小花球。傍晚,走到花架的跟前,一阵阵幽香扑鼻而来,飘满了整个房间。

冬天到了,爸爸怕花冻坏,他就亲自做了一个保暖箱,把外面怕冷的花都放了进去,让它们在温暖的地方安全过冬。

篇3:爱花的女孩睫毛

对于我这个不爱喝咖啡的人来说,虽然对于遍布北京的那些各有特色的咖啡馆非常有好感,但都是有事才去一坐,不会专程前往。直到有一天我路过这家咖啡馆,看到门前一盆盆正在盛开的绣球和欧月,透过窗子看到里面也遍处是花,琳琅满目比花店还枝繁叶茂,不乏很多北京难得一见的花种。我不得不进去坐坐了。肯如此精心在并不宜花植的干旱的北京,把咖啡馆打造成一个鲜花的世界,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我见到了店主,一个眨着长长黝黑的睫毛、有着鲜花般阳光灿烂笑容的女孩“睫毛”。

睫毛说之所以有这个奇怪的昵称,是因为同学们都说她的睫毛长,她还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黑妞”,因为皮肤黑,不过睫毛不在意肤色,她喜欢阳光,说没有阳光的日子会浑身不自在。她喜欢穿碎花的长裙,喜欢光脚,喜欢偷空躲在自己的“秘密花园”和朋友们一起画小画。这个秘密花园是她在青年旅舍的露台上为自己建造的一块“自留地”。

来自青海大草原的爱花女孩

每年的5月是英国举办切尔西花展的时间。今年,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花展迎来了它100周年的大日子。睫毛和她的朋友们早早订好了酒店,规划好行程,令人期待的日子一到,她就收拾好简单的行囊,穿着最喜欢的蓝色花裙上路了。

睫毛喜欢一切花草,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鲜花也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去花市买花时不是买几束,而是买整整一车,每次都将自己的SUV车塞得满满的。这些美丽的鲜花被她直接拉回店里,和店员们一起忙碌整整一个上午后,所有的花都被妥善地安置在与之最相配的花器里。这个工作睫毛再累也会亲自做,她是不放心交给别人的,她相信只有自己最了解这些花,在把它们带回来之前她已经想好了每束花所需要的花器和位置。

年纪轻轻的睫毛已经在北京城里拥有了两家国际青年旅舍和一家咖啡馆。每周去花市购置一次鲜花,这是从她7年前开办第一家旅舍时就有的习惯了,加上品种繁多的盆栽和多肉植物,睫毛把两家旅舍和咖啡馆打造成了鲜花的世界,来过的客人无不对此印象深刻。

睫毛是在青海的大草原上长大的。高考时她顺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来到北京后她一边上学一边用课余时间打工,大二起就再没有向家里要过生活费。

毕业后,其他同学都找到了安稳的工作。天性热爱自由、不愿受到拘束的睫毛却背起背包开始了自己的旅行生涯。她走了很多地方,在西藏和云南停留得最久,每到一个地方就去当地咖啡馆和旅舍打工。

睫毛旅行中的落脚点总是选择当地的国际青年旅舍,这是背包客们最喜欢的地方。睫毛也是一样,觉得国际青年旅舍既便宜又卫生,还可以和其他背包客交流,住在这里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时间久了她萌发了一个想法,自己能不能也在北京开一家国际青年旅舍呢?

主意一定,睫毛立刻赶回青海,说服家里的亲戚把钱借给她开旅舍。好在大家都相信和支持她,连外婆都把一点点攒下的5万块钱交给了她。她带着这些钱回到北京,开始为旅舍找地址。

生命中的“贵人”,第一位法国客人

没想到这一找就找了8个月,睫毛跑遍了北京城,就是找不到一处她满意又正好出租的地方。这样找下去会有结果吗?是坚持还是放弃?倔强的睫毛想,再找一个月还是找不到就放弃吧,也许是时机未到。

当走进北池子一条幽静的小胡同时,睫毛一下喜欢上了这里,这里离天安门和故宫最近,交通方便又闹中取静,如果能把旅舍开到这里是最理想的了。她挨家挨户地找,终于打听到有一户小院的主人去国外了,不知道是否出租。睫毛心仪这所小院,为此她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等主人从美国回来。可主人和她只见了一面聊了几句,不置可否地又去了国外。一个月后,就在睫毛已经绝望的时候,小院主人联系了睫毛,说可以把院子租给她。

签了合同的第二天睫毛就开始装修,一个月后,小院已经按照她早已想好的方案装修完毕。这个时候的睫毛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宣传和推广自己的旅舍,她没有在网上发过帖,也没有发过一张传单,每天在小院里忙着种花种草,她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自己把事情做好了,一定会有客人来。不过当时正逢五一长假,看着周围的店铺都热热闹闹人来人往的,而自己的店里一个人都没有,睫毛心里还是有点着急。旅舍一共有12个房间,每个房间布置得都不一样,她每天换一个房间住,因为她有种预感,如果现在不住以后可能就没机会把每个房间都住遍了。

一天上午,她弯着腰在院子里种花,店门都没有顾上开,一个外国人趴在窗户上使劲往里看。他进来参观了一圈后问这里是做什么的,当得知是旅舍时,就问睫毛现在能不能住宿,这位法国人成了睫毛的第一位客人。

那时睫毛没有员工,她一个人打理旅舍的一切,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法国人知道了她开店的来龙去脉后很感动,想帮帮她,于是不辞辛苦地将店里的图片一张张配上说明,发布到一个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时预订住宿的网站上,没想到他的这个举动一下子让睫毛的旅舍火了。

来住宿的几乎都是外国人,来了之后很满意这里的环境,也都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旅舍差不多天天满员。果然像睫毛之前预料的那样,自己再也没有机会随便挑房间住了。

这位法国人直到现在还和睫毛保持着联系,他每年都要来一次中国,来北京的时候就会到睫毛的咖啡馆来坐坐。看到睫毛由当初的一家店一步步开到三家,他很替睫毛高兴。

花儿会告诉你一切

生意一步步走上了正轨,睫毛觉得欣慰。但创业之路总是伴随着意想不到的变故和困难,这家旅舍开了5年后,房东突然宣布不肯继续出租小院了。睫毛不得不重新找地方。

选址依然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最后选定的店址因为处于黄金位置,租金昂贵,开旅舍是绝对不能把房租挣回来的,她想到了再开一家咖啡馆。

这一次,她依然花了大量的心思在装修和布置上,进门的地方专门划出一块宝贵的地方做鲜花的展示区,每个位置都巧妙地布置上花草,三楼做了一个阳光房,满满地摆上花。就连招聘员工时的要求都是“性格开朗、勤快、爱花”。

现在睫毛有了40多个店员,很多事情都交给店员打理了,但每周一次的买花只要她在北京一定会亲力亲为。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需要早上4点钟起床,去赶一大早的花卉批发市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睡得正香被闹钟叫醒,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真是一件痛苦的事,但一想到那些花儿在等着自己,就又兴冲冲地起床了。

买花时睫毛不吝啬钱,店里的每个花器都插得满满的。除了鲜切花,三楼的露台上还养着一盆盆的盆花和多肉。打理这些花也花去了睫毛很多时间,有时要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回到家才想起来没有吃晚饭,只能煮包方便面充饥。

睫毛总是告诉别人,要多夸花儿,它们才会越长越美丽,“你真心爱它们,它们就会长得美美的来回报你。”她不许别人说花儿不好,在她看来,每一朵花都是美丽而独特的,都要好好呵护。就像有一天刚走到店门口,睫毛就注意到门廊下一个花坛中的木绣球被人拔走一棵。她说,店员们都没有发现,但自己只要一经过这些花,就知道它们有了什么变化,“它们是有灵性的,会告诉你它们的喜怒哀乐,告诉你一切。”

一个人打理这么多生意,睫毛觉得一天24小时对自己来说真是有点少。不过她觉得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享受生活,每年她要回青海老家一次,在大草原躺着看蓝天白云时,就又找回了那个无忧无虑只知道傻笑的小女孩。每年她也要和朋友们出去旅游,荷兰、日本、英国……她选择的都是热爱花草、热爱园艺的国度。

睫毛说,自己从毕业后就没有在公司上过班,总是听身边的朋友说公司人际关系复杂之类的,她觉得一向“没心眼”、最怕应付人际关系的自己很幸运,她希望也能给员工提供一个简单快乐的工作环境。过简单的生活,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和花草为伴,睫毛说,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篇4:爱花的爷爷作文

爷爷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花如命。不信你看。我家阳台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爷爷每天早上都要给花浇水或者修修剪剪。

“好臭!”午睡后的我捂着鼻子对爷爷说。“你也闻到啦?”爷爷不解地说,“我还以为是我老糊涂了。”然后爷爷“顺藤摸瓜”,发现原来是花儿的枝叶上发出的一种奇怪的怪味儿。爷爷急得像油锅上的蚂蚁,吃不下饭,喝不下水。

我看了,十分想帮爷爷,可是我不知道从哪里帮起。于是就随口说了一句:“还不如去图书馆里找呢。”爷爷茅塞顿开,“对呀,我可以去图书馆找一找。谢谢我的乖孙!”说着马上出门,奔向图书馆。爷爷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个下午。终于,他找到了一本名叫《治理花儿香味》的书。

爷爷看着书名,心像从嗓子里蹦出来似的,着急的不得了。马上寻找相应的植物,原来花儿是生了一种不知道是什么生物的东西,才会发出这怪味儿。爷爷看完治理办法,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冲到阳台,像中了彩票似的开心起来。

篇5:爱花的爷爷作文

爷爷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两道弯弯的眉毛,牙齿高低不平,头发花白,但是看起来却精神抖擞。

爷爷一天到晚都呆在花园里,不是剪枝杆就是浇水,……如果下大雨,爷爷就拿出一把把大伞给花遮雨,自己却淋雨。

爷爷的“得意之作”是桂花。每次来爷爷家的客人,爷爷都会让客人欣赏他辛辛苦苦种的花儿。爷爷挑了一盆香味最浓的桂花,每次来爷爷家的客人,都会说:“闻啊!多香啊!”爷爷还准备送我一盆呢!

篇6:爱花的爷爷作文

我爷爷已经退休了,在家呆着感到无聊就养起了花,慢慢地由无聊解闷而变成了全身心的投入,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老花迷”。他爱花,可真算爱到家了。为了养好花,他自制了许多花肥,比如他把黄豆放在瓶子里发酵,然后用来浇花。鱼头鱼肠也沤起来,成了花的上等营养品。这些臭鱼烂肠子,别人一闻直想吐,躲得老远,爷爷却把鼻子靠近瓶口,一个劲地说:“好香,好香啊!”只要一看到争芳斗艳的花,爷爷就像顽童似的眉飞色舞,口中还念念有词地说:“听话啊,好好长!”为了得到奇花异卉,爷爷每个星期日都在花市里,戴上老花镜,弯腰躬背精心挑选花种,现在爷爷家也成了一个小花市了,月季花、菊花、紫罗兰、满天星、牡丹、牵牛花……足有20多种,它们花繁叶茂,万紫千红,香气浓郁,俨然一个花的海洋。

爷爷整天忙花,很少逛街,一旦有事需要上街也总忘不了买几本养花书回来。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去爷爷家,看到爷爷正拿着放大镜默默地盯着一盆月季花,我凑去问个究竟,爷爷忙兴奋地说:“你看这盆月季花开了。”我一看果然一朵碗大的月季花正徐徐地开放。那粉白色的花瓣真讨人喜欢,再看看爷爷,一边手舞足蹈地欣赏,一边不住地唠叨着:“能看到月季花开真是难得啊!”说着他又拿起放大镜看了起来,仿佛要看清每根叶脉是如何伸展,每个花瓣是如何舒放的。后来我才知道,他为了观察月季花开放,已经站了大半天了,奇怪的是,他还是那么有精神。去年爷爷过六十大寿,我们全家都去为爷爷祝寿。

可是直到中午,也不见爷爷的踪影。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爷爷兴冲冲地抱着一盆花回来了,还没进门他那高兴的话就先传了进来:“看,我买什么花回来啦?”看到满家的人都在等着他时,他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说:“哟,我都忘了过生日了。”爷爷就是这样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养花上了。我问爷爷怎么才能把花养好,爷爷十分认真地说:“要做成一件事,只要专心,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听了爷爷的话,我受到很大启发:“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努力,肯于付出代价。”这句话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爷爷的行动正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我敬佩我的爷爷。

篇7:能挣爱花的政府

一般的老百姓,当然不清楚政府从自己这里收了什么钱、多少钱、又如何花的、花了多少到自己头上。而对于大多的非专职人大代表,短短的几天,间杂繁忙的会议议程,也很難弄明白厚厚的预决算草案。当然我们希望并相信这不是一本糊涂账。

截至发稿日,2009年的财政决算数字虽然尚未公布,但是2008年的决算数字也同样说明了很多问题。

收入多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决算数是61330亿元,在上年的基础上增长了19.5%。其中国内增值税一项就接近18000亿元,接近全国财政收入的30%。还有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等也在税收收入中名列前茅。加上非税收入7106亿元,仅这六项收入就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81.8%。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的数额虽然也超过了7000亿元,但是减掉出口退税,每年的实际所得一般就是1000亿元左右,占比并不太大。

最新修定的2008年GDP是31.4万亿元,财政收入占比19.5%。除了预算内收入,政府还有很多收入来源,包括土地收入、社保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红利收入,还有彩票收入和政府的收费和罚款。虽然后者的管理越来越严格,预算里也列有非税收入这一项,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巧立名目的违规收费、罚款等等。

土地收入是地方政府收入中一个重要部分。2009年杭州市土地收入1200亿元,是地方财政收入的2.3倍。此外,据《投资者报》了解,很多市县的财政对房地产税费和土地收入的依赖性很大,占到地方本级收入一半以上的现象非常普遍。

2008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是9600亿元,而 2009年的出让收入更是惊人,专家的估计约在1.5~2.2万亿元;2008年社保基金收入约是1.3万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为336亿元;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大约1.5万亿元。不过对此还有更高的估计大约是2.6万亿元。

仅考虑这几项,2008年政府的收入就接近10万亿元,超过了GDP的30%。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中国古代的税赋有“十税一”、“十五税一”,而汉唐等盛世则是三十取一,四十税一。

当然现代经济中,政府有干预调节的职能,也要求政府有更大的财力。即使这样,中国政府的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2008年美国的各级(联邦、州、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29.5%,但是美国的社保收入是以税收的形式完全体现在预算内,而且美国的财政预算是硬约束,像土地等其它收入很少。

花得更多

能挣还要会花。2008年的财政决算中支出为62593亿元,同比增长25.7%。

财政支出的状况也让人难以满意。吃饭型财政和生产型财政花费太大。行政开支过大,官员消耗占去了财政支出很大部分;大量投入生产建设,用低效的政府投资代替更有效的社会投资。

据我们估算中国的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是18%左右。而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其比例是9%左右,日本占2.8%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占5%左右。

总体来说,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全等民生公共产品的支出比例还不够。虽然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数额都在前列,但是支出比例、人均水平都很低。而医疗卫生支出2499亿元,支出数额都不居于前列。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全球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目标定位为4%,但是2008年还没有达到3%。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目标完成基本无望。教育投入不够,影响人力资本提升,工资收入也上不去。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GDP比重不到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不到11%,加上预算外的社保支出,也就是GDP的5%左右。美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到财政收入的40%左右,占GDP的比重也超过10%。而北欧等高福利国家的社保支出就更高一些。

还有近4万亿元的预算外资金花到何处了?更是如云雾笼罩,难识此山真面貌。除了社保基金收入的很大部分用于发放社保、医保等费用,其他的收入,更多的用于行政开支和生产建设,用于民生的支出不多。

另外,令人诟病三公消费很大部分就是从预算外资金开销。2008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9000亿元。而财政部公布的数字仅仅是几十个亿,其余资金的来源渠道,不言而喻。对三公消费还有不同的口径估算,高的能达10700亿元,低的也在3000亿~4000亿元。但无论哪种估算,数字都让人触目惊心。

其实代表们对此也是深恶痛绝。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秦池江代表说,“虽然财政收入增加了,但是政府公务也增加了,有些部门也不够精简,冗员较多。更让人痛心的是,现实中也存在很多奢侈浪费现象。”

加上预算外资金,政府手上掌握的资源很多,但要支撑庞大的行政开支和生产建设需求,政府还是捉襟见肘。因此举债成为了一个选择。虽然我国不允许发行地方债,但是各级地方政府还是通过各种融资平台,大举借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估算是,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

2008年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银行贷款余额才1万亿元左右,到2009年5月上升到5.28万亿元, 现在更是超过了6万亿元。基本上,大约一年的时间,地方政府的债务就上升了4万亿元。

钱是借来了,最终还是要花出去。这些资金,绝大部分用到项目建设和土地开发上去了, 拉动了投资,对于2009年的“保8”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如果能放开垄断,公平竞争,很多项目完全可以由民间资本来完成,也许会更有效率。而且从这次金融危机中看到,美国长期大举借债的弊病已经显现出来了。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够,就更不能走别人走过的歧路。

治本困境

政府能挣爱花。原因一,是权力约束很小。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并不一致。曾经有个中美市长交流的电视节目上,中方市长邀请美方市长来访,答曰没有预算,无法开支。中方市长立即慷慨解囊,当众表示可支付全程费用。慷慨是慷慨,可惜慷慨的是公众的钱包;也说明了花钱几乎没有约束。

原因二,是单纯追求GDP依然很有市场。在《中国经济制度》一文中,张五常教授分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改革为何取得辉煌成功, 指出经营政府就如经营公司一样,“今天的县无疑是一级的商业机构了”,是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助力。

这种模式,在市场草创阶段可以,随着市场法制的规范,政府如何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另外中国2000多个县,每个个体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否一定会带来整体的利益优化?我们知道也有囚徒困境的存在。

篇8:《爱花的牛》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只叫费迪南的公牛,它与其他公牛不一样,在一次的意外中,费迪南来到了斗牛场。却没有去参加这次斗争,只静静地坐在那闻着花香,最后被送回家的故事。

在看这本书时,有一些事出乎了我的意料。就比如:当费迪南在静静地闻着花香时,我十分纳闷,觉得这是作者在胡扯,而且怎么会有爱花的牛呢?但渐渐地我领悟到牛和人其实是一样的,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有情感的动物。

在看到了最后一页的时候,我原先的想法改变了。原来我总是觉得它是一头坏牛,不仅让斗牛士难堪,又打破了自然规律。可当我看到了它只不过是想要过一个平静的生活罢了。

在这一次的阅读中:我从费迪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到了下课,同学们都疯了似的往外冲。珍惜这段宝贵的十分钟去玩。可我,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看书,默默地望向远方。谁也没有注意到我。每天,我都趴在窗台上,希望有人能从背后怕我一下说:“朱维奕,咱俩一起玩吧!”可始终没有,我也从那一刻起变成了外表大大咧咧,内心却十分孤独的女孩。看到费迪南,我看到了自己,鼻尖那酸酸的感觉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篇9:爱花的心杂文随笔

又到了山茶花盛开的季节。前几天晚上我下班回家,一进门就看见客厅原先空荡荡的饮水机顶上放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面装着半瓶子水,一枝艳红似火的山茶花倚在瓶沿上,它的茎伸入水里,像个濯足的美人。有了这朵山茶花,向来单调的屋里平添了几分情致,人的心也是跟着欢喜的。

“阿娘,那朵山茶花是你摘的吧?”我放下手里的东西走到了厨房,母亲此时正在厨房切菜。

“嗯,我看着那排山茶花又开了,越看越好看,就摘了一朵。”母亲切菜的动作停了下来,抬起头看着我笑了,她的笑脸很像那朵盛开的山茶花。

“花很好看。”我犹豫了一下继续说,“但下回不要摘了。摘公共场所的花对多多的影响不好。他刚一岁半,正是模仿大人的时候。好的不好的他都学。我们想让他学好,就要做得好一些。”

“嗯,我知道了。”母亲听完我的话点了点头。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母亲一贯听我的。

第二天下班回家,本来一枝独秀的瓶子里多出了三枝山茶花的花骨朵。它们在瓶子里热热闹闹的,显得尤为好看。

母亲拾掇的山茶花

“不是说了不让再摘花了么,怎么又去摘了?”我完全没有心思去欣赏它们的美,而是有些气恼地诘问正在厨房忙活的母亲,然后又絮叨地说了一遍大人要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孩子之类的话。

母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站在厨房的柜台边静静地听我说话。等我说完她才轻轻地说,“那三枝花骨朵是别的小孩子摘了扔在地上,我看着可惜就捡回来了。”她说完又开始切起了菜。菜刀碰到砧板发出的“咚咚”声掩盖了我愧疚不安的心跳声。

那天吃过晚饭,我给盛着山茶花的玻璃瓶换了清水,用剪子修剪了山茶花的花茎,还在清水里加了点糖作为花的营养物质。

篇10:关于爷爷的作文:爱花的爷爷

摘要: 当我渐渐的长大时,觉得爷爷说得蛮对的,又如老舍先生所说:“不劳动,连棵花也样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其实,每个人只有劳动过,才能有收获„„

他,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职业,一名严肃的人民教师。由于他退休的比较早,就上外地工作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告老还乡,对养花产生了兴趣。他——我的爷爷。

我很清楚的记得,爷爷是过60岁才养花的。那时我还小,什么事都不懂,不知道爷爷干啥非要养花。

一、不能吃;

二、不能卖钱;

三、反而占了家中的地方,这有什么好。我好几次想问他,但又“退了兵”,他那严肃样,我一看就不敢问。不知怎么的,爷爷对花总有着特殊的感情,正如老舍先生说:“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记得每年的夏天,全家总动员必须“出发。”早晨,爷爷把花全浇后,全家要把所有的花搬到空屋里,以免被烈日晒死。一百多盆花要一下搬到屋里,常常累得是气喘吁吁,热汗直流。到了晚上,我们又得把花盆搬进来,就又一次气喘吁吁,热汗直流。我总以为爷爷没事找事。

直到一天晚上,全家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爷爷抱着我,说:“阳阳,你不是很想知道爷爷干啥养这么多花吗?”“对,对呀,快告诉我。”我好奇的一股劲,一下冲上了天。“其实爷爷养花是用来欣赏的,是为了与大家分享花的乐趣,你看,这每一盆花都有不同的特点与香气,它会给人带来不少快乐,而且多劳动劳动并不是坏事。晚上,我们吃过饭,一起到院子里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多么有意思啊!”听了爷爷的话,我是懂非懂,但仍听得津津有味。

当我渐渐的长大时,觉得爷爷说得蛮对的,又如老舍先生所说:“不劳动,连棵花也样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其实,每个人只有劳动过,才能有收获。

篇11:爱花的父亲

电影《公牛历险记》是根据绘本《爱花的牛》改编而来的。因为半年前就看过《爱花的牛》,这次再看电影,我被作者强大的编剧能力所征服,里面添加进去了很多情节,但却丝毫没有让人觉得生硬和别扭,符合逻辑又充满童趣,精彩纷呈又感人至深。

先介绍一下绘本《爱花的牛》,在西班牙,所有的公牛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入竞技场参加斗牛大赛。它们日夜操练,希望被选中,而费迪南却不喜欢这些,它只喜欢赏花、闻花香。在一次挑选最凶猛的斗牛时,因为一个意外,最不想被选中的费迪南被阴差阳错地选中了,在比赛当天,当所有的人都想看到费迪南“凶猛”的那一面时,费迪南却坐在比赛场的中央陶醉地看着观众手中的花,因为费迪南无法被激怒,当然也就无法斗牛,最后只好把他送回去,费迪南继续在心爱的栎树下静静地闻着花香,过的很幸福。

不管是《爱花的牛》还是《公牛历险记》,都让我想起了庄子的“无用之用”论:“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何为“无用之用”?庄子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残疾人)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在别的公牛跑、跳、抵角时,唯独费迪南与众不同,它只喜欢闻花香。在人们看来费迪南这头牛就是一头废牛、没用的牛,因为公牛的使命就是成为一头斗牛,决战斗牛士,一举成名。而人们认为的“有用”,使得一头头公牛成为了斗牛士刀下的死尸;而“无用”的费迪南却得以幸福地过了一生。其实“有用”和“无用”都是从人的功用角度来判断的,人们认为高大粗壮的树木有用,那就是有用;认为枯黄凌乱的杂草无用,那就是无用。而“不成材”的树对树本身来说就是“有用”,正是因为“不成材”,所以才没有被砍伐,才得以长久的存活下来。“无用”的爱好对于费迪南来说就是“有用”,正是因为喜欢闻闻花香才让它安全归来,幸福一生。

在教育子女方面,很多人把技能、智商放在头等位置,认为报各种班,学会了钢琴、美术、舞蹈、音乐就是高手,认为会奥数、懂英语就是“有用”之极,而忽略情感、分享、坚持、善良、诚实、劳动等品质的作用,认为这些是不必要的、“无用”的,或者认为会了那些“有用”的,自然就拥有了后者,把后者当成了附庸品或非必需品。而现实是这些被认为掌握“有用”技能的人往往是被“无用”的人所领导,就像汉高祖刘邦,带兵打仗、战无不胜不如韩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真本事”没有一项比过别人,却得到无数英豪死心塌地的辅佐。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一个十几岁的天才少年,面对着镜头嘲笑将自己养大并花重金培养他成材的文盲父母,认为他们配不上他的天赋,更不配做他的父母。不知道这样的“天才”,到底是国家的栋梁还是未来社会的毒瘤。

“无用之用”实为大用,在教育中看重“有用之用”,而忽略“无用之用”,实在是本末倒置。更令人遗憾的是,趋之若鹜地跟风却愈演愈烈……凡事有先后、凡事有主次,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未来!

作者:胡朋蕾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爱花的父亲】相关文章:

爱花的心杂文随笔04-29

爱花的我五年级作文04-11

关于爷爷的作文:爱花的爷爷04-30

花的范文04-18

花的联想05-13

悟花的作文04-07

花的勇气范文05-16

2花的学校04-10

于花的诗句04-12

花的唯美语录04-14

上一篇:2024年山东青岛历史中考真题下一篇:文明工地验收发言稿(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