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法院

2024-05-01

大余县法院(通用7篇)

篇1:大余县法院

大余县人民法院法警人性化执法 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赞赏和好评

7月20日,大余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王某入室抢劫盗窃一案,旁听席下坐满了一排特殊的“旁听人员”,他们是受邀前来参加“法院公开日”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整个审判过程井然有序、合法依规、纪律严明,完全符合司法程序和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值庭法警依法严格、规范、文明行使职权,特别是执法过程中的人性化管理,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一致好评和赞赏。

上午9点,被告人王某从大余县看守所被押解至法院大审判庭。王某虽然才20出头,稚气未脱、年纪轻轻却已有多重前科。即将开庭,也许是大审判庭威严庄重的气氛震慑到了这个少不经事的少年,王某显得有些紧张和不安,脸色难看,眼神游离,有些颤抖的手不停地动来动去。王某忽然向值庭的法警说自己觉得很冷,浑身打哆嗦,能不能拿件衣服给他穿。王某不正常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早已被值庭法警敏锐地观察到,值庭法警马上联系了其他干警给他拿来了一件上衣让他穿上,并耐心细致地告诉他有什么合理要求可以尽管提出来。同时适时向他讲解在开庭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法庭纪律、审判程序和享有的权利等等。干警人性化的关怀及时稳定了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可能出现的情绪、心波动和行为异常,使被告人带着一种平稳的心理状态进入开庭审理。

上午11点,法院当庭对被告人王某进行了宣判。前来旁听的王某家属请求与王某说几句话,询问能否带一些水果回看守所。经大队领导同意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并与其家人一起告诫王某在看守所要认真反省,遵纪守法,好好表现、学习、改造,争取减轻服刑期限。同时叮嘱王某家人天气转凉,尽快给他送几件衣服到看守所,以免着凉感冒。

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不拘泥于死板和生搬硬套,充满人情味,人性化的执法管理尽收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眼底。大家纷纷称口叫好,不仅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展现了法律无情人有情的执法艺术,而且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群众百姓信任和理解了,法院的司法威信和公信力自然也就提升了,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的司法职能也就增强了。

作者:大余县人民法院 刘宏通 郭声平

电话:***

篇2:大余县法院

(2008)扶民破字第10号

民事裁定书

申请人扶余县粮食局航运公司。住所地扶余县长春岭下岱吉。

法定代表人李朝辉,经理。

扶余县粮食局航运公司申请破产一案,本院于2008年11月10日裁定立案受理,并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本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扶余县粮食局航运公司不具有破产条件。

本院认为,扶余县粮食局航运公司不具有破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十二条第二款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申请人扶余县粮食局航运公司提出的破产申请。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上诉于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刘士权

审判员姜飞龙

代理审判员王学明

二○○九年一月十二日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篇3:大余县钨产业的发展与思考

1 大余县钨产业现状

大余县是钨矿产资源的发祥地, 自发现钨矿至今已有百年的开采历史。县域钨产业的发展历经了采矿选矿、金属冶炼和加工及应用阶段。

大余县现有21个矿山 (钨矿山20个、铜矿山1个) , 除省属四大钨矿外, 县属开采矿区26个。

大余县钨精矿年产量省属四大钨矿约6000吨, 县属矿山约3000吨, 外购超10000吨, 全年钨产量可以达到2~3万吨左右, 居全国县 (市) 同类矿产品产量的先列。目前大余县钨产业呈现出产业链前端企业居多, 精密和深度加工企业为零的产业特点。

2 县域钨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分析

2.1 大余县钨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1 产业发展基础优势

钨产业是大余县经济的主导产业, 历经多年的发展已在国内钨矿产资源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在资源的保有储量和远景开采量来看, 大余具有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在产业规模上, 大余县已经建设了若干钨产业基地和冶炼加工基地, 产业发展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产业技术和要素资源上, 已经掌握了一些前沿的生产技术, 也占有了大量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 数十年的产业发展, 在本地已经培养了一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

2.1.2 政策支持优势

大余县除享受国家原有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外,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还享受和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在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人才和对口支援政策上都给予了大余县特别的政策扶持, 也为县域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2.1.3 区位交通优势

大余县处于赣州1小时核心经济圈, 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往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 也是沟通长江三角洲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赣韶高速、323国道贯穿境内, 赣韶铁路即将建成, 交通便利,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2.2 存在的问题

2.2.1 企业结构单一, 未形成规模经营

大余县内除四大矿山外, 其他钨企业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 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小, 结构单一, 管理粗放, 技术落后, 在产品的加工和应用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由于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支撑, 造成县域钨产业发展的滞后, 产业规模经营尚未形成。

2.2.2 产业一体化程度低

大余县钨企业矿点零散, 加工分散, 从钨产业链的角度分析, 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 缺少配套或者分工协作, 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互动, 并且对周边的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因此, 企业间的相互独立就导致了整个产业竞争力的低下, 也制约了县域钨产业优势的发挥。

2.2.3 缺少自主创新

与钨产业发达的其他地区和国家相比, 大余县域钨企业的技术是落后的, 严重缺少自有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科技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产品开发缓慢;另一方面是缺乏科研技术人才, 企业难以延长产业链并做大做强。

2.2.4 初级产品产量过剩, 精密和深加工“产业断链”

大余县钨产业的发展一直停留在原材料的采掘和产品的初级加工阶段, 产业链“前头大, 中间小, 后面空”, 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一方面, 大余县钨产品贸易一直以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 国内外市场对大余钨产业资源依赖程度不高;一方面矿产资源初、中、高产品经济产值比例为:5∶15∶80, 而大余县钨产业初级产品工业冗长重叠, 中级产品甚少, 高级产品为零, 这种产业结构就反应了大余县钨产业发展的畸形。

3 大余县钨产业发展思路

钨是非常稀有的矿产资源, 号称“工业味精”, 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大余是全国钨矿储量大县, 县域钨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是钨作为我国的战略性资源及大余县域经济的支柱, 钨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政府、企业和市场。从大余县钨产业发展远景规划来看,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技术的创新以及钨产业链的延伸突显重要。

3.1 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建议引用南康家具产业集群模式, 用3~5年时间以政府为主导形成一个以大余为核心的钨矿产资源集散地, 通过整合各地钨矿产资源, 大幅的完成钨资源的储备, 使大余成为国内大型的钨矿产资源的储备中心、贸易中心以及物流中心, 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提高对各地同类产业的“输氧能力”, 形成“大余效应”。

立足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围绕优势产业招商, 加大对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吸引, 以大企业的入驻为整个县域钨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 加强技术创新力度, 以科技为先导, 通过钨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组, 延伸中下游钨产业链, 提高钨产业整体水平。

3.2 大余县钨产业发展的措施

3.2.1 大力培育大型龙头企业

一方面, 以振兴苏区发展和央企对接为契机, 引进一批有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战略投资者, 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组建若干个具有产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 加大扶持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 如龙鑫泰、荣事达等, 使之发展壮大甚至成为上市公司, 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3.2.2 注重自主创新和科研项目成果的应用

大余县钨产业向深加工和应用方向发展, 自主创新和研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 要加强对县域钨产业经济的研究, 提高对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率;第二,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综合科学研究基地, 聚集国内外优秀的科技攻关力量, 加强高端技术和应用的科学研究, 自主创新并产业化, 带动县域钨产业技术进步;第三, 构建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 缩短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的距离, 使成果化项目更快捷的运用于产业发展。

3.2.3 延长产业链

钨及有色金属工业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经济附加值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呈梯度增长, 大余县钨产业链的延长可以增加经济产值。大余县钨产业的发展应该依托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 积极的推进产业的高端切入和多级延伸。针对县域钨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定位, 未来几年应重点发展超细/超粗钨粉、高比重合金、钨丝、碳化钨粉、高性能硬质合金等项目。

3.2.4 完善周边配套产业, 提升产业规模

一方面, 提供良好的钨产业的周边配套环境, 如大力发展物流、机械加工、产品包装、污水处理等配套服务产业, 拓宽钨产业发展空间。一方面, 新建或引进节能环保或再生资源利用企业, 加强对产业加工废料的处理能力和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2.5 加快大余县钨产业园的建设步伐, 为县域钨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综合服务平台

一是着手“一心三区”的钨产业园基地建设, 引导资源、技术、资金、人才向产业园区靠拢;二是打造完善的钨产业公共服务中心, 建立科研、行政、管理、商务、金融和物流一体化的产业服务平台;三是打造具影响力的钨原矿及产品交易中心, 形成以大余为核心的钨原矿集散地。

3.2.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学生产力的践行着和开拓者, 也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促进大余县钨产业的发展, 必须拓宽钨产业人才培养思路, 除本地培养外, 可以委托高校或科研机构培养, 或是采取“校企合作”等多元化的方式, 培养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

3.2.7 加强国内外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 培养和引进同行业高级研发、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其次, 积极的参与国内外钨产业基础问题研究;再次, 加强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技术战略联盟, 实现技术的交流与共享;最后, 创新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和机制。

3.3 产业政策

在扶持大余县钨产业发展过程中, 政府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引进新兴金融机构。通过专业银行、担保、租赁公司的组建, 为钨产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拓宽融资渠道。

(2) 结合县域钨产业发展实际, 通过证券化、上市等诸多方式, 推动企业直接融资。

(3) 在提高相关产业企业资信等级的同时, 加强对其信贷、融资、担保等企业行为的监管, 为企业规范经营提供帮助。

(4) 调整财政和地方税收政策。通过对优势产业特惠的财税政策扶植, 加强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5) 在公共基础设施、土地、人力资源等诸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要保证钨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延长产业链, 必须优化要素资源的配置。

(6) 建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调配的钨矿产资源储备系统。通过对钨矿产资源的存储和释放, 来整合钨产业资源, 并调控市场资源的配比, 以此来应对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的波动, 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和延伸产业链。

摘要:大余县是钨矿产资源的发祥地, 本文通过对大余县钨产业的总体情况、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拟提出促进县域钨产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钨产业,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春明.中国钨矿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思考[J].中国钨业, 2011 (2) .

[2]胡启明.中国硬质合金产业发展研究——基于钨产业政策导向的分析[J].中国钨业, 2010 (5) .

[3]戚静, 王斌, 郑勇军, 等.近10年中国钨矿资源发利用国际比较及建议[J].资源与产业, 2009 (3) .

[4]王薇.我国钨资源生产和出口[J].中国有色金属, 2010 (21) .

[5]李敦钫, 任先京, 于月光.赣州市钨产业科技发展问题分析[J].中国钨业, 2007 (1)

篇4:大余县积极发展现代林业产业

在具体做法上,大余县结合县情,以引导群众开展租山造林、重点村镇推进造林和合作造林等模式吸纳民间资本,推进社会化造林。一是引导有经济实力的造林业主开展租山造林,通过每年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支付土地租金获得林地经营权开展林业经营。二是对于山林资源丰富的村组,推行重点村组造林模式,并由县林业部门提供技术培训指导,村社组织专业合作社或农户个人栽植管理。三是对于缺乏资金、劳动力的林农,鼓励其采取林权或土地承包权经营入股,结合林业公司资金雄厚、技术过硬的优势,开展合作造林。目前,该县造林专业户达221户,2012年上半年完成17宗林地的林权抵押贷款,贷款额为2800多万元,全年林业产权交易额可达2000多万元。

大余县重点生态林面积现已达到34.12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76.6%,经济林面积达到5.67万亩,产值突破2.1亿元,山区农民每年人均林果收入超过1500元。

篇5:大余县惩治腐败新举措

谢声海

2012年,大余县高度重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注重保持工作连续性,坚持工作的开创性,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拓展源头防腐领域,着力构建了具有大余特色的惩防体系,为推动大余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细化责任,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一)领导高度重视,坚持高位推动。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惩防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县委常委会经常听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汇报,及时分析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委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惩防体系建设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切实履行了反腐倡廉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今年以来,先后6次对反腐倡廉重大问题进行了批示,4次对反腐倡廉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对2件反腐倡廉重要案件进行了督办,亲自上廉政党课1次;主持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惩防体系建设阶段性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与分管的业务工作进行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明确工作思路,统筹纵深推进。我县2012年惩防体系建设按照“系统化设计、项目化实施、常态化推进”的工作思路,推动工作开展。在县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明确了今年惩防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并对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细化,确定了21个主要牵头和63个责任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任务逐项落到实处,确保“八大子体系、三十项机制”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通过一年的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拓展源头治腐领域,初步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特色工作出亮点,整体工作上水平”的格局。

(三)加强组织协调,狠抓责任落实。县纪委作为主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职能机构,积极发挥组织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把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重点内容抓好落实。建立了“年初部署、年中督查、年底交账”的工作机制,认真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县各级党委的反腐倡廉责任主体意识和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意识普遍强化,抓惩防体系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得到较好落实。

二、惩防并举、改革创新,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紧紧围绕惩防体系建设教育、制度、监督、惩处、改革和纠风等六大要素,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实践创新,切实把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预防为主,教育为先,崇廉尚廉氛围更加浓厚。一是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月”活动。举办了第三期领导干部配偶廉政建设培训班,全县350名科级领导干部配偶参加了培训;推荐了张熙大、肖冰参加市“十大人民公仆”、“十佳廉内助”评选;举办了大余县首届廉政书画展,选送17幅作品参加全市廉政书画展览活动;积极参加市廉政文化活动,选送了一名选手参加了全市廉政电视演讲竞赛;开展廉政读书活动,推荐了《中国信念》等7篇优秀廉文和7册廉政书,120个单位一把手撰写了廉政读书心得体会;组织新城镇、水利局等11个单位开展勤政廉政访谈活动;在南安中学、新城镇王屋岭村等单位创建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教育。深入开展“学规定、守廉洁、树清风”主题教育,共发放《〈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简明辅导读本》460本,张贴《规定》宣传挂图136套。各乡镇通过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搞好一次大型宣传、举办一次专题培训、开展一次警示教育、举办一次知识测试、进行一次对照检查等“六个一”活动,促使农村基层干部准确领会把握《规定》提出的“41个不准”的纪律要求。全县共开展专题学习300余次,119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180名基层站所负责人、161名村书记主任撰写了自查报告,对自查出来的问题全部制定了整改方案。三是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两节期间,重申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对县直36个单位、3个乡镇落实“两节”期间严肃纪律加强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落实党内监督制度,有7名干部因公出国、14名干部就婚丧喜庆等事宜向县纪委报告,5人主动上交无法拒收的“红包”3.31万元,3名干部受到诫勉谈话,1名干部受到责任追究。开展了对领导干部执行工作调动纪律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全县33名县领导和120个单位和871名科级干部开展了自查自纠,有6名领导干部主动归还原单位借款5万多元;对31个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督促13名科级干部归还原单位借款12万余元。

(二)搭建平台,改革创新,源头防腐领域不断拓展。一是积极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印发了试点工作方案,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分部门逐项填写政务服务事项内容信息表,编制流程图,形成了《大余县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电子监察规则(试行)》,上报至省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办公室审核。二是打造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共享平台。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共享平台,全面推行“项目信息电子标签”制度。上传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7827条,实现了从项目立项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信息公开。三是全面建设县乡两级电子监察系统。投资64万元在全县1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备,与县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实行对接,实现了县效能办、县行政服务中心与各乡镇联网,同步监控,并实行了每日监控、实时记录。今年共下发监控记录通报12期。自从实施电子视频监察以来,我县网上审批系统运行更为高效,网上审批办件量达28471件,已办结28471件,办结率100%。

(三)突出重点,加强监督,公共权力运行更加规范。一是有序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完善了以“阳光决策、阳光用人、阳光工程、阳光支出、阳光监督”为重点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配套制度;对 “一网一廊一册一屏一中心”五大公开平台进行了日常维护、更新,并明确了责任主体。今年以来,新出台配套制度12项,上传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信息256条。二是扎实推进乡镇和权重部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积极探索“科学分权、全程控权、公开亮权”的工作模式,在发改委、财政局等10个权重部门和11个乡镇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10个试点单位共厘清职权584项;11个乡镇对本乡镇党委、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了全面梳理,编制了权力目录,绘制了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在党务公开栏进行了公开。三是继续推进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全市率先推行提醒卡、质询卡和警诫卡“三卡”预警处置机制,在县矿管局、地税局试行廉能风险保证金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多位一体的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四是深入推进党务公开。督促各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党务公开目录进行公开,突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方式、规范公开程序,扩大公开覆盖面。今年来,我县326个基层党组织建立了党务公开栏,按照党务公开目录进行了公开。县级已公开各类党务信息812条,收集群众建议意见128条。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赣南(大余)苏区振兴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一是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对全县今年2302户危旧土坯房改造对象逐一上户进行全面核查,重点查看土坯房改造现场,征求左邻右舍的意见,核实改造对象是否符合改造范围、是否符合改造对象条件、改造对象基本信息是否公示、是否存在一户多宅、是否存在回流现象等违规行为。督促乡镇对89户不符合条件的改造对象进行了更换。二是围绕全县“三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实行“监察日志”制,加强对中央、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先后对全县 “三送”活动全覆盖常态化、102个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56次,下发各类专项督查通报24期,提出整改意见建议67条。对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开展了专项清理工作,检查施工企业33家,对检查中发现的擅自更换项目、五大员未常驻现场等问题进行了通报并限期整改。三是围绕重点民生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城乡低保等3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联合县公安局对34户家电经销商骗取家电下乡补贴247万元进行了查处。

(五)创新机制,综合治理,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更加深入。一是精心组织部署。制定了有具体工作任务、责任主体的作风建设模范区活动方案;开办创建业务培训、开设宣传专栏、悬挂宣传横幅,浓厚了活动氛围,创建活动得到了整体推进。二是重视督促检查。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3次,对各单位每阶段工作进行了“拉网式”督导,督促各牵头责任单位抓好落实,采取定期督查与明查暗访的方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组织开展干部作风明察暗访13次,下发督查通报13期。实行干部作风“黄牌警示”制度,对存在问题的20个单位发出了黄牌警示22张。三是强化效能监察。组织76个单位“一把手”走上荧屏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开展大走访活动,走访“优化发展环境监测点” 86个,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14条,督促整改问题16个;今年来各监测点开展监测10958次,下发整改督办函23份。四是严格效能问责。今年共受理效能投诉63起,办结63起,办结率100%;全县有25个单位因会风会纪、有效投诉等问题被通报批评,有15人次因作风效能问题被责任追究。

(六)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维护群众利益机制更加健全。开展教育收费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针对发现的代收保险费、征订教辅资料不规范等问题,责成学校整改,责令有关学校退回违规收费22.08万元,给予免职处理1人;扎实推进“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大余县“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监管规则》,全县15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集中整治行政机关在市场中介组织管理中乱作为、不作为的突出问题。全县82个行业协会、22个市场中介组织经营管理行为逐步规范;抓好农民建房收费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审批和收费行为;整治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纠正浮江乡园坑村民私自设卡乱收费行为1起。

(七)把握政策,宽严相济,查办案件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畅通、拓宽信访举报渠道,规范信访受理程序,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基础工作。注重从日常监督检查、安全事故调查、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案件线索。注意研究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纪工委牵头、乡镇纪委参与、县纪委加强指导”的办案新模式,创新办案方法,把案件检查贯穿到纠风、效能建设、执法监察等各项工作之中,切实提高成案率。强化案件审理工作,继续实行“乡案县协审”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办案人员业务能力,提高办案质量。今年,全县共受理信访举报55件(次),其中初核37件,立案19件20人,审结案件1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人。

三、健全机制,完善措施,为惩防体系建设顺利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成立了惩防体系建设专门工作机构。为切实加强对惩防体系建设的领导,县委成立了大余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第一副组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县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坚持不定期召开会议,集体研究惩防体系建设的重大部署。县纪委成立了由县纪委副书记担任主任的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惩防体系建设的日常事务。办公室自成立以来,认真履职,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研究部署工作。

(二)建立了惩防体系建设协调督查机制。明确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牵头和责任单位的职责,将惩防体系的任务分解到各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把惩防体系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建立了牵头、协办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牵头单位负责与各协办单位进行联系和协调,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落实成效。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牵头单位负责对所承担的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纪委加强了组织协调,一年内开展了3次专项督查工作,促进了全县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

篇6:大余县法院

提交时间:2014-11-21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书

(2014)赣中行终字第53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行君,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肖五月,该公司法律顾问,代理权限:特别授权。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大余县房地产管理局。法定代表人陈光,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蓝功焯,该局工作人员,代理权限:特别授权。委托代理人肖烽,江西镜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权限:特别授权。

上诉人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商品房预售行政许可一案,不服江西省大余县人民法院于2013年12月12日作出的(2013)余行初字第3号行政裁定,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认定,2009年6月初,王小平、刘开新与原告联建开发中山花园新平苑7-1#楼,由王小平、刘开新报送中山花园新平苑7-1#商住楼相关材料给被告审批,办理该楼盘“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报送被告的材料有:中山花园新平苑7-1#商住楼预售方案,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条件公示表、商品住宅成本公示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度现场查验表及其附件、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资质证书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大余县发展计划委员会颁发的余计行字(2004)41号《关于在金莲山大道7号、8号地段兴建小康型住宅及商住楼的批复》、编号为公字05003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编号为公字05003-S《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国 1 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颁发的余城房发(2008)1号《任命通知》、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作函授权委托书》。上述申报材料经被告审查,认为符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实质要件。2009年6月12日被告颁发了编号为(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该证内容为:“售房单位: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中山花园新平苑7-1#楼,预售总建筑面积13904平方米,共计131套,房屋座落地点:中山北路西侧,预售对象:社会”。被告颁发该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中山花园新平苑7-1#楼于2009年6月26日成立了预售房销售营业部,并举行了该楼开盘庆典仪式,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袁长南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了开盘庆典仪式。原审另查明,2009年6月26日,中山花园新平苑项目部售楼部成立开业,该售楼部墙上悬挂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原审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四十二条规定,公民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本案中,被告于2009年6月12日颁发了(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办证后,2009年6月26日中山花园新平苑7-1#楼售楼部成立,并举行了开盘庆典仪式,原告销售部经理袁长南及联建户王小平、刘开新等人参加开盘庆典,并且该楼开盘时售楼部已悬挂(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此时,原告应当知道(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2 而原告于2013年1月才提出行政诉讼,已超过2年的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据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之规定,原审法院裁定:驳回原告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请求撤销被告大余县房地产管理局作出的(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起诉。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承担。

上诉人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出上诉称,1、本案未过诉讼时效。原判理由是:王小平、刘开新于2009年6月26日成立了中山花园新平苑7-1#楼售楼部,举行了开盘庆典仪式,袁长南、王小平、刘开新参加了开盘庆典,开盘时(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己悬挂在售楼部。上述证据是否真实暂且不论,所谓“开盘时(2009)房预售证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己悬挂在售楼部”没有任何证据,纯属子虚乌有。上述证据中不仅未在答辩期间举证,而且第一次开庭时也未提供,相关证据是被上诉人自行收集并在第二次开庭出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的证据:

(一)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

(二)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综上,不仅明确了举证责任,而且对举证期限作出了规定。被上诉人在开庭后自行收集证据,而且证人也未出庭,原判采信超过举证期限的证据,判决上诉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2、原判程序违法。上诉人在起诉状中开宗明义,2012年10月24日因原告与刘建平、兰梅英民事纠纷案才知道颁发了(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因此,即使有诉讼 3 时效的证据也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更有甚者,被上诉人在第二次开庭中向法庭提供了盖有上诉人法人章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复印件,以此证明诉讼时效己过。上诉人在质证过程中要求法庭调取原件,法庭调取后,上诉人认为这枚印章有仿刻嫌疑,要求法院委托鉴定。但是,原审法院未予采纳。

3、原判认定事实错误。《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一)项规定:开发企业申请预售许可,应当提交商品房预售许可申请表。由此可见,必须由申请企业提出申请,且应当提供由房地产管理部门印制的商品房预售许可申请表。但是,被上诉人的举证材料中,没有上诉人的商品房预售许可申请表。综上,请二审法院依法改判。

被告大余县房地产管理局答辩称:本局在核发本案《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审查了售房单位提交的材料,认为该售房单位提供的材料符合法律规定,予以许可,本局许可发证的行为并无不当。上诉人内部发生纠纷,不足以影响颁发许可证,本局发证行为事实清楚,程序合法。上诉人从2009年12月底就知道《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内容,而上诉人在2013年1月提起行政诉讼,已超过2年诉讼时效,因此,请求法院驳回其上诉。二审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法院查明认定的事实一致。

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焦点是:上诉人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否向被上诉人大余县房地产管理局提出过“商品房预售许可申请”,上诉人请求撤销本案(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有否超过2年诉讼时效。

1、本案中,上诉人于2009年向大余县房地产管理局同时提交了“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度现场查验表、中山花园新平苑7-1#商品房预售方案等10份申报材料”,被上诉人经审查以上证件及相关资料后,于2009年6月12日给上诉人颁发了(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上述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经本院审查可以确认,故上诉人事实上己经向被上诉 4 人提出了颁证申请。至于上诉人当时有没有填写书面申请表只是形式问题,不影响其真实意思表示。

2、经查,2009年6月26日“中山花园新平苑”7-1#楼售楼部正式成立,并举行了开盘庆典仪式,上诉人销售部经理袁长南与其本公司开发合作联建户王小平、刘开新等人参加了开盘庆典,这一基本事实有证人证言等相关证据证实,在此期间,上诉人应当知道(2009)房预售证字第01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具体内容,如对此有异议,其应当及时行使诉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本案中,上诉人于2013年1月30日向原审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已超过2年的起诉期限。故上诉人提出原判认定事实错误及本案未超过诉讼时效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原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人的起诉,适用法律及处理正确,依法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大余县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担。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赖朝晖 审 判 员

周培敏 代理审判员

曾照旭 二〇一四年四月四日 代理书记员

郭燕华 书 记 员

篇7:大余县法院

安全医疗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一方面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权不因医疗过错而受到侵害,另一方面避免因发生医疗事故争议而对医院安全医疗秩序和当事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影响。确保安全医疗,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加强对全院职工及各科室的监督,使每科室及全体职工增强责任感,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内部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防范医疗差错与事故的发生,以及医患双方发生医疗纠纷后及时、妥善处理,减轻医疗事故造成的后果,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生法》、《护士管理办法》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即医疗差错与事故防范预案)。

一、组织结构:

1、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管委会主任,分管院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临床科室主任等组成,委员会在院务会领导下,负责医院医疗安全各项制度的制订、监督及实施,处理各种医疗事故纠纷与争议,确定是否对有医疗争议当事科室和人员进行经济、行政处罚及上报卫生行政部门事项,以及其它重大医疗安全事宜。

2、建立健全院、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各科室要成立医疗安全监督小组,由科主任任小组长,负责监督和核查本科医疗及保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对本科室医疗或保健质量的管理;制定本科室的工作、学习计划及总结;对本科室医疗或保健质量进行评价。

医院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理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3、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具体负责医院医疗安全 的日常工作。

(1)负责制定与完善医疗事故防范预案与处理办法,对已经发生的医疗事故或重大过失行为,按照本预案及时采取;(2)负责医疗纠纷、事故的处理;有重特大事故按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3)接待患者投诉、向患者提供医疗争议和医疗事故处理程序等咨询服务、及时调解医疗纠纷;(4)做好医疗事故技术签定工作、提供医疗事故技术签定要求的各种材料、协助完成调查取证、陈述答辩等程序;(5)负责处理由医院承担的经济赔偿事宜;(6)对发生医疗事故的科室与违反《条例》个人提出相应的处罚意见;(7)负责全院的医务人员医疗事故防范教育工作,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事故与差错、事故苗头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将分析结果通报医院有关科室,促使其改正、提供指导意见。

二、防范措施

医疗安全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制定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一)、建立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

各个科室均要与医院签订医疗安全目标责任书,使各科室和各级医务人员做到层层对医疗安全负责。责任制要达到有责任目标,有保障措施,有检查考核办法,有奖惩激励制度等。

(二)、健全规章制度

各科室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相应操作规范。各级各类人员认真履行各自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严格执行《处方书写规范》。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三)、医疗安全教育

医疗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医疗质量教育、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院性医疗安全意识教育由医务科负责1年2次,卫技人员听课率达到90%;新来医护人员采取上岗前岗位培训、卫生法律法规培训;住院医师制度化培训;“三基”“三严”强化培训;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手段以提高医疗技术和业务水平为目的的医疗质量教育。院行政办公室负责开展普法宣教,卫生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各部门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医疗安全教育工作。科室要利用周会、晨会及科委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宣传医疗安全知识,要有书面记录,一年不少于4次。

(四)、定期医疗安全检查

医务科每季一次检查各科室医疗制度落实情况,并汇总结情况上报到医院医疗管理委员会;各科室每月要进行一次医疗质量检查,对本科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自我评并总结。重点对以下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交班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

(五)、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

医院每季召开一次医院医疗、保健质量评价会,就医院存在的突出、重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干预。各科室每月召开一次医疗安全小组会议,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情况进行评价,对出现的医疗事故争议或差错要进行讨论,初步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要有书面记录,并上报委员会办公室(医务科)。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医务科检查情况及各科室上报的书面材料,进行梳理总结,召开医疗、保健质量评价会,提出整改措施、干预措施、,制定持续改进方案,反馈到各科室,并督促各科室落实执行,对没落实不整改的科室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其改正。

(六)、重危病人、重点科室、突发性事件管理

对于重危病人、医疗高风险度的重点科室以及突发性事件要进行医疗安全防范的特别步署。

三、建立并实行医疗过失登记报告制度(一)、医疗差错与事故登记制度

1、各科有专人记录登记,并有签名和时间(实行登记人和科室负责人双签名)。

2、全院登记项目统一规范,内容完整。

(二)、医疗差错与事故报告制度

1、科室每月向医务科报告医疗安全情况。无论是科室还是个人,一旦出现了医疗差错都应上报,一般差错在每个月初上报,严重差错当日上报,由当事人写出差错的过程,科室负责人组织调查,实事求是地写出书面报告,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定性,提出处理意见、根据差错出现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上报医务科。不许隐报,不报或迟报情况发生。

2、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一旦发生或发现医疗事故,经治医生或当班医生应当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或上级医生报告,不得隐瞒。并积极地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患者身体健康进一步的损害,尽可能挽回患者的生命。科室负责人接到

报到后必须及时向医务科报告,并组织力量抢救,及时组织调查,二十四小时内完成调查书面报告,交医院医务科。医院(由医务科负责)必须在12小时内(重大医疗事故争议6小时内)上报行政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指定专人及时调查了解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详细情况,并协助科室做好有关善后工作;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病历首页、病程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检查单、死亡病历讨论记录、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记录、会诊意见、以及护理记录、输液卡、床头牌等资料,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由医院保管。

3、医务科每季汇总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情况向临床科室反馈,并向院长作出分析报告。

四、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程序

(一)、医务科配备医疗服务监控人员,接受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投诉,认真听取患方的意见,做好受理投诉记录,向其提供咨询服务,告知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程序:解决途径、患者应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营造诚信、公正、合理、相互信任、理性解决争议气氛,为协商解决创造条件。

(二)、医务科受理投诉后,要做必要的核实、调查,告知当事医务人员和科室。要求当事医务人员就该医疗事故争议向医务科提交书面陈述和答辩材料,对整个医疗过程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予以说明、解释。当事科室医疗安全监督小组负责组织科内讨论,讨论后就该医疗事故争议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目前采取的救治措施,患方要求科室初步意见(包括责任说明、原因分析、防范整改措施、当事责任人员科室对解决该纠纷的处理建议)提要书面报告。

(三)、对于患者投诉,经调查核实后,应向患方通报,将有关情况如实向分管院长报告。如为纯态度或纪律问题,则提交医院处理;如初步判断医疗无过失,是由于病员及其家属缺乏医疗常识,或对医疗技术不理解应讲解的,则认真

向患方做好说明工作,避免引发新的医患冲突;如初步不能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必要时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争议事件进行评估定性,并确定处理意见。

(四)、当院方将讨论结果及处理意见传达给患方时,当事科室主任及当事人必要时应共同参与,医患双方对处理结果无异议的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通过行政部门处理或司法途径解决;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五)、发生医疗过失行为的,所在科室负责人或其他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由医务科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避免或减轻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患方不能复印的医疗文书,对疑似引起不良后果的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物品,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由医务科负责保管。

五、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对发生医疗事故或未构成医疗事故但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存在医疗过错的责任科室和责任人,依据国务院《医疗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和本院的奖惩条例进行经济、行政处罚。处罚执行时间从医疗问题定性之日起算起。

(一)、由责任原因引起的医疗事故、差错,对直接责任人按规定处罚;

(1)一级医疗事故:全院通报批评;当事人暂停1年执业活动。(2)二级医疗事故:全院通报批评;当事人暂停半年执业活动。(3)三级医疗事故:全院通报批评;当事人暂停3个月执业活动。(4)四级医疗事故:全院通报批评;当事人暂停1个月执业活动。(5)严重医疗差错:全院通报批评;当年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6)一般医疗差错:全院通报批评。

(二)、因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而发生的医疗欠费及对患者的补偿由直接责任人、科室和医院三方承担。

累计费用5000元,责任人承担30%;

累计费用5001-10000元,责任人承担20%;

累计费用10001-50000元,责任人承担20%--15%; 累计费用50001-100000元,责任人承担15%--10%; 累计费用100000元,责任人承担10%--5%;

其余部分科室和医院各承担二分之一。

(三)、同一人员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可以避免的医疗事故,且均为主要责任人,应予辞退,个人档案转入人才市场。

大余县妇幼保健院

关于成立医疗保健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确保安全医疗,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内部规范化管理,增强各科室及全体职工责任感,有效防范医疗差错与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经医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医院医疗保健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如下: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办公室设置在医务科,办公室由李玖伦负责日常工作

望以上各成员在委员会的领导下,各自履行好职责,为我院医疗保健安全,杜绝医疗差错与事故的发生而努力!特此

通知

上一篇:街舞教务工作总结下一篇:试行)陕西省电子化政府采购办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