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流程

2024-05-24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流程(通用9篇)

篇1: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流程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医德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牢记自身职业责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做到医德高尚,业务精能。

2、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及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4、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5、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6、为病人保守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和秘密。

7、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8、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二、就诊服务管理制度

1、门诊指示明确,设立导医台,主要负责解答咨询及提供相关便民服务工作。

2、做好门诊患者接待与分流制度,认真听取患者自诉,精力集中细心诊断,杜绝误诊。

3、门诊张贴相关健康宣教。

4、医务人员在接待过程中,要态度和蔼可亲,举止端庄大方。

5、医护师人员按照健康咨询——健康状态辨识及风险评估——中医体检:体质辩识——健康干预与健康教育——疗效评价与信息反馈的流程有序的开展相关工作。

6、详细询问病情,并认真听取患者对病情的叙述,然后进行必要的检查。

7、医生在诊治中,注重中医体质辨识等体检工作,对病人的病史、体征、临床印象、诊断及处理应重点记入病案,处方记录符合规范与相关要求。

8、针对就诊者选择合适的调护方案,告知患者相关健康干预措施的意义及相关注意事项。诊断证明要求正规填写,应把药品的用法、日服剂量及其它健康干预措施的相关注意事项写清楚。

9、合理安排“冬病夏治”及“冬季进补”工作,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安全的进行。遵从“五个统一”中的规定,规范流程,确保疗效。

10、注重科室要关卫生,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

11、注重临床与科研并重,做好相关信息及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工作。

12、注重健康调护与健康宣教并重。

13、对随访患者详细记录,已备查阅。

三、工作职责

1、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标,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2、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墙报等形式,大力开展传染病、慢性病教育工作,提高群众预防保健、防疫的能动性。

3、主动配合、协助上级业务部门完成各项公共卫生工作。

4、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宣传员按上级要求进行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自编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5、积极参加各种宣传日的活动,并作好记录和总结。

6、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根据健康人群、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不同需求完成预防保健管理工作。

7、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危害社区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篇2: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流程

XX中医院治未病科室以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目标,以使用中医药服务大众,提高祖国医学健康保健水平为宗旨,以“治未病”为方式,健康辨体质为工具,健康促进为手段,健康管理为平台,建立新的健康管理中医新模式。通过“治未病”可实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发”的理念。我院完成部分扩迁后,为进一步推广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根据我科2011年的工作情况,制定了2012年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细化“治未病”门诊功能分区

于治未病门诊部增设“健康状态辩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健康干预区”、“辅助区”,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技术方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服务。

二、扩大“治未病”门诊场地

XX中医院扩迁,全院总面积较前增大,于门诊大楼四楼增设“治未病”诊室至七个门诊诊室,以更好地配合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壮大“治未病”专业医护队伍

按照三甲医院的要求配备医护人员队伍。根据治未病服务功能的需要,壮大治未病科的医护队伍,由7名中医医师和1名护士,共8名医护人员组成,其中中医医师有陈莹、郝东、陈冀等。

四、科学完善“治未病”服务流程

XX区中医院治未病科的服务流程主要分“四步走”。首先,是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医生将为每位来访者建立私人健康信息档案;其次,是进行健康状态辨识和风险评估,包含中医体质辨识常规体检;再次,是医生对来访者进行中医健康调养咨询与指导;最后是健康干预,医生将根据病人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果,给病人制定健康干预方案,并指导病人进行健康干预。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开设的健康干预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药物调养、情志调摄和传统疗法。其中药物调养有中医保健茶、冬病夏治、冬令进补、四季调养、药膳指导等;传统疗法则有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等。

五、积极开展“治未病”特色服务

1、辨析体质,对症下药

在体质辨识区域,医生将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四诊,结合五运六气、手诊等传统检测方法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医生根据10种不同的体质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然后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制定相应的体质调养套餐,如针灸、膏方、气功导引等方法对患者进行体质调理。

2、中医经络检测

对那些自以为健康的人群或是自认为生病但各科医生却查不出具体病症的人群,我科特别引入了中医经络检测仪,为市民体检“导航”。根据仪器的数据显示,再加上医生的甄别和判断,就可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检测结果,准确率高达90%以上。

3、超激光治疗

对于痛证或关节炎等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跟腱周围炎、肩周炎、面神经麻痹、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超激光治疗仪治疗,可起到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抵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阻断疼痛传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消炎、消肿等功能,能显著缓解症状。这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使“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更多元化、更完善化,疗效更显效!

篇3: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流程

据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介绍, 该市治未病试点工作, 以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为抓手,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 应用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KY3H健康保障模式”, 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 加快发展“治未病”服务网络,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形成“治未病”理念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上海市卫生局为此成立“治未病”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和“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 将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遴选一批“治未病”试点单位, 并选择若干个试点区 (县) 开展试点, 加强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源之间的合作, 加快“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同时, 实施“治未病”科研专项计划, 围绕开展“治未病”服务的需求, 按照“治未病”服务技术体系建设的要求, 组织实施一批科研项目, 并加强“治未病”人才队伍建设, 开展“治未病”理念和知识的宣传推广。

王国强在讲话中指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真落实吴仪副总理的指示要求, 组织开展了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 加强宣传和引导, 积极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王国强表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上海市作为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试点市, 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指导, 并希望上海市按照吴仪副总理的指示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 精心组织实施, 积极探索创新,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取得实效,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 初步形成特色鲜明、技术适宜、服务规范、群众欢迎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在开展“治未病”试点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在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方面为全国作出示范。

篇4: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流程

关键词 产褥期 社区中医药保健 需求

本文旨在了解产妇产后对中医药保健服务的需求,为日后这一特殊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全方位优质服务提供依据和指导。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12月对广州市荔湾区西村、南源、站前3条行政街所辖地段接受产后保健服务的产妇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接受产后保健服务的产妇共682例,采取统一的问卷,由经过严格、专门、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通过电话和入户询问并填写问卷。经调查员整理复核,有效调查表674份,有效回收率為98.5%。

调查内容:包括产后起居指导、产后保健药膳营养汤方、产后常见病中医治疗、产后体形康复训练指导、产后心理情志调摄等8项需求内容;其他内容包括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娩方式、有无妊娠并发症、产后保健知识获得途径等。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

结 果

一般情况:被调查产妇平均年龄26.3岁。其中25~29岁年龄组占64%,有94%妇女具有初中以上学历,文化程度越高,生育年龄越晚。被调查产妇中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者599例(89%),单纯从事家务及无职业者75例(11%)。

孕产期情况:被调查产妇中有89%在孕妇学校学习,仅6%产妇从中了解到有关产后中医药保健知识。有妊娠并发症的148例(22%);无妊娠并发症526例(78%)。分娩方式:顺产398例(59%);剖宫产268例(39.8%);手术助产8例(1.2%)。

产妇产褥期中医药保健服务需求情况:由表1可见,产妇较需要(需求比例前3位)的产后保健服务为产后药膳汤方(68.3%)、产后心理情志调摄(67.0%)、产后常见病中医治疗(66.5%)。产妇认为不大需要(需求比例后3位)为产后检查时间地点(49.0%)、产后性生活知识(46.9%)、产后起居指导(46.6%)。见表1。

讨 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自己产后的健康问题及其生活质量,她们希望产褥期能够得到良好保健服务与指导,期盼能够平安愉快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1]。因此,卫生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具有中医药知识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产褥期妇女开展保健服务,提高服务人群对中医药保健和产褥期服务质量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中医药知识开展产褥期保健服务,满足服务人群的需求。本次调查发现,产褥期妇女在产后保健药膳营养汤方、产后心理情志调摄、产后常见病中医治疗方面有较大需求。服务人群对自身的健康管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大力开展中医药保健服务,强化饮食调护、生活起居、产后锻炼、情志调摄等健康宣教,这符合了服务人群参与的心理需求[2],在增加群体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促进方面大有可为。

产妇在产褥期对各种社会因素心理生理的敏感度较高,由于社会角色转变,产后体弱,身体应激及内分泌环境的改变,发生身心障碍增多[3]。此时应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信心,并加服补血养肝疏肝理气中药,积极预防产后抑郁症。

本次社区产妇产褥期的中医药保健服务需求调查提供了信息依据。应当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结合产妇体质状况、生活方式等,制定个性化中医药保健方案,以满足产妇需求,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迎,武明辉.产后保健质量评估与需求[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2):91.

2 方桂珍.“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691.

3 万九菊,汪中华.产后访视及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8,6(35):3232.

篇5: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流程

2008-01-27 阅读: 出处: 作者: 编辑:

积极开展“治未病”工作努力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2008年1月25日

??? 尊敬的吴仪副总理、陈竺部长、高强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同志们、朋友们:

???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吴仪副总理长期以来对中医药事业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并在百忙中出席指导此次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 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此后又就完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吴仪副总理又亲临指导,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这对我们切实做好“治未病”工作,努力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是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 借此机会,我就对“治未病”工作的认识、探索与思考向大家作一汇报。

???

一、对“治未病”概念的把握

??? “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在古往今来的中医药防治疾病实践中,始终焕发着活力和光辉。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以此为源,历代中医名家对“治未病”屡有发挥,如医圣张仲景在名著《金匮要略》中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成为指导“治未病”的一大法则;唐代孙思邈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医学的功能区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元代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心法》中专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将“治未病”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清代叶天士更是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预防学观点,强调采取主动措施防变于先的重要意义。??? 经过历代医家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治未病”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握了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层次,也可以说是“治未病”的三种境界,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未病先防”着眼于未雨绸缪,保身长全,是“治未病”的第一要义;“既病防变”着力于料在机先,阻截传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瘥后防复”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其核心,落实到一个“防”字上,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结合中医学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特别强调要达到“防”的目的,就应当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正是这些思想的典型表达。

“治未病”的理念,重在指导人们做到防患于未然,“消未起之祸,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这既是医学认识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强调“治未病”,不是忽视“治已病”。“治未病”与“治已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治未病”是“治已病”的更高境界,可以减轻“治已病”的压力;“治已病”对致病机理和诊疗手段的探索,可以有效指导“治未病”。???

二、对“治未病”意义的认识

??? 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上个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已由“以治病为目的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这一重大转变,至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由治病的医学转向保健的医学,二是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三是在重视科技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关怀。随着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 开展“治未病”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落实国家“人口与健康”战略,使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重要举措,也是摆在中、西医学面前的共同任务。

??? 开展“治未病”工作,防患于未然,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或延缓疾病,不仅可以减轻医疗卫生负担,而且可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引导和激发需求,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 开展“治未病”工作,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维护和促进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 开展“治未病”工作,对中医药自身发展来说,既是继承中医药学术、彰显中医药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治未病”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使中医药的服务对象由以病人为主拓展到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方面,中医药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开展“治未病”工作,努力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三、对“治未病”实践的探索

??? 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治未病”实践一直贯穿始终。历代医家均强调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养生保健是实现“治未病”的根本手段,“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从马王堆的导引图,到华佗的五禽戏,以及后世医家倡导的包括运动、饮食、心理诸方面的系列养生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文化。对此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针对疾病的防治,脍炙人口的扁鹊为齐桓候诊病的故事流传久远,它的核心也是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历代医家积累的防治中风先兆等疾病的丰富经验,以及现代采用的冬病夏治的敷贴方法、体质辨识及干预等,都是“治未病”在预防保健中的具体应用,充分展示了中医“治未病”的恒久魅力。

??? 在现代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如何把握时代特征,顺应发展潮流,符合群众需求,发挥“治未病”思想在现代健康保障中的引领作用,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领域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吴仪副总理高瞻远瞩提出开展“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后,我们以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着眼点,立足于高起点,从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平台、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治未病”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上海、浙江、广东、广西等地的中医医院试点稳步推进,上海、广东还在总结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治未病”试点、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昆仑—炎黄公司组织专家经过数年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体现“治未病”思想,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即“KY3H健康保障模式”)。在服务内容上,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探索确定了体现中医特色、个性化、全程系统的适用技术和服务手段;在服务模式上,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服务领域和服务技术手段,形成了清晰的服务途径和规范的服务流程;在服务平台建设上,积极探索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治未病中心”,明确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具体内涵等;在运行机制上,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为开展“治未病”试点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机制。

???

四、对“治未病”发展的思考 试点实践证明,“治未病”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治未病”理念和实践,必将成为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成为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我们将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调整服务结构,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探索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保健服务体系。??? 第一,必须始终把坚持中医药理论和规律、满足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这是“治未病”理念和实践乃至整个中医药工作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工作起始阶段,要抓好试点,树立样板,把握精髓,求真务实,避免一哄而起,力戒形式主义,既不能把一些“治未病”的技术方法简单等同于“治未病”,更不能把“治未病”泛化最终导致庸俗化。

??? 第二,必须加强“治未病”文化传播与健康信息化建设。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信息是沟通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通过“治未病”文化传播和知识方法的普及,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应用“治未病”知识方法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和健康相关行为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广覆盖的健康状态信息网络,为群众提供全面的、连续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

??? 第三,必须建立健康保障模式与相应的健康服务模式。健康保障模式是为保证预防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与有效性所作的制度安排。要努力实现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的转型,以“治未病”理念为先导,将“治未病”方法融入健康监测、分析、评估、维护的全过程。要通过金融契约,探索建立健康保障的防范机制和补偿机制。与此相应的健康服务模式要为群众建立健康状态信息库,为群众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服务,为指导群众应用“治未病”知识和方法维护和提高健康服务,为群众提供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所需的名医、名科、名院服务。要认真探索和完善“KY3H健康保障模式”及服务方法。

??? 第四,必须探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要制定扶持政策,推动资源整合,制定运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系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机制。要研究制定机构、人员准入的条件和开展业务的范围,健全有关管理规范,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五,必须提供人力与科技支撑。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指导试点地区和单位搞好试点。要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围绕实践加强科研对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支撑,完善技术手段操作规程,规范技术方案,科学总结服务效果。要组织研制、筛选、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的器械、设备、技术方法和手段。

开展“治未病”工作,必须明确目标,把好方向。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和要求出发,正确处理提供服务与内涵建设的关系、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关系、公益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试点工作与体系建设的关系。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开展“治未病”工作不可能千篇一律。应当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治未病”的不同模式和方法。???

五、关于“治未病”健康工程 为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目标是:努力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载体是: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为主体,并根据发展要求和条件基础,在严格把关指导下,逐步扩大试点单位。“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模式是:积极探索和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通称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创新“治未病”服务内容和方法以及规范技术方案、完善评价体系。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机制是:积极探索“治未病”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以及“治未病”人才培养机制、科技创新机制、文化传播机制等。

篇6: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流程

小组名单

组长:杨运杰保定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王洪达保定市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范玮保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安增奇保定市公安局副局长

王德全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左建立保定市物价局副局长

孙彦君保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王彦秋保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吴伟民保定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

办公室设定在保定市中医药学会。

主任:吴伟民保定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副主任:王亚溪保定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 成员:张延光李丽华孙志华

篇7: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流程

***中医院

印发关于成立***中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 的通知

各科室: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积极发展我县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结合我院实际,经院委会及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成立***中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人员组成如下:

科主任: *** 专家成员: ***

***

*** ***

科室人员: ***(中医师)

***(护 士)

***(胃镜医师)

***(B超师)

二0一0年三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中医预防保健科 成立 印发通知

抄送:县卫生局,院办、医务科、本院各科室,***院长

篇8:中医保健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而联合国标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0%, 或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由此可见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也由传统金字塔型转向倒金字塔式的老年型[1]。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体系滞后于人口结构的变化, 以及上世纪末人口政策使传统家庭养老存在很大困难。

同时随着信息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节奏越来越快, 个人健康特别是亚健康状态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诸如心血管, 老年痴呆, 癌症, 糖尿和忧郁症等都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高发疾病。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药卫生资源, 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 十分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 也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推广太极拳等中医传统运动, 开展药膳食疗, 因此积极利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对提高群众获得感、深化医改和完善卫生与健康治理模式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文结合中医学科优势, 以及家庭养老和健康保健要求, 初步给出保健服务系统的框架设计, 具体包括服务系统的功能设计和部分实现, 以减少家庭养老和保健服务成本, 为社会公共保健服务和养老提供借鉴和辅助。

1 中医保健服务系统框架

为贯彻落实国家“以基层为重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重,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发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的通知》精神, 结合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保健服务系统框架考虑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 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从“治未病”入手, 积极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和中医健康干预服务,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人群覆盖率, 拓展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等方面的优势作用。给出如图1人体健康或功能状态检测与辨证论治智能系统框图[2]。

根据中国医院资源匮乏的现状, 以及目前技术的发展特点, 设计的保健服务系统具有如下因素考虑:1) 家庭养老由于60岁以上的老人至少是50后, 家庭养老有些老人志愿承担一些家务需要外出户外活动, 需移动端监护数据传输问题。2) 家庭养老系统数据先天不足, 一方面系统不同传感器的输出数据格式差异, 如监控摄像个数和位置的不同, 采用传统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存储造成空间浪费和查询困难;另一方面系统采集的数据只是实事性数据, 无法对老人个人健康安全信息进行分析指导, 需要已有其他电子健康数据记录, 如个人健康档案记录, 以及临床病历档案和就诊用药记录数据等。3) 考虑云分布方式满足健康服务系统数据规模变化的需求。4) 健康服务隐私和财产安全问题处理。中医保健安全服务系统架构模型如图2所示[3]以及中医保健云服务平台如图3, 其各主要部分功能如下:

1) 数据的获取: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及根据需求协议对第三方系统数据存取, 数据传输上处理随身佩戴式生物传感器数据传输, 室内均采用Zig Bee网络, 室外采用一种基于CDMA2001x EV-DO7无线网络。

2) 数据整合主要通过数据互操作方案对异构数据进行统一化处理, 以便存储和读取;存取处理模块主要根据需要决定数据信息是否需要存入系统还是直接转化成。

3) 隐私保护采取同意授权管理结合审核服务, 也就是系统监护人用户对系统有拆阅服务商的绝对权力, 可以决定相关信息的操作人 (包括服务商) 的权限, 并对特殊权限进行操作, 要求备案和操作前审核[4]。

4) 系统根据数据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采用分布式数据系统HBase, 一定地理区域的基础数据存放各自的RHBase数据库内;将全局信息, 如:RHBase的标识、区域信息等存放在GH-Base数据库内, 同时通过RM (Regional Manager) 和GM (Global Manager) 之间的交互控制数据的存取, 这样既解决了数据存储压力问题, 又提高了系统操作的响应效率。

2 保健服务系统功能设计

2.1. 系统功能图

中医健康服务系统由健康信息采集、统计分析、病史查询、体质评估、健康风险评估、中医专家推荐以及初诊/复诊等七大板块构成。如图4所示[5]。

对于中医保健服务系统功能结构图说明如下:

(1) .系统能够通过服务对象主动提供健康信息、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应用传输信息、体检结果自动化录入等多种渠道建立标准化个体健康档案, 并允许服务对象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等随时随地管理自身的基本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管理个体和群体健康信息, 为机构和个体录入或浏览个人健康信息提供接口;传感器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传感器检测老人体征状况, 当检测数据与系统知识数据比较出现异常时, 系统发出警告处理请求或再严重情况下进行紧急报警和求救处理;另一类是工业传感器, 对老人所处室内环境进行监测。

(2) 体检机构医务人员能通过该系统依据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自动评估, 生成健康报告, 实现多渠道发送评估报告;系统具有健康预警功能, 对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成为医务人员的助手。

(3) 系统能够提供强大数据分析工具, 能够分析数据库中存储的个人和群体健康信息, 为科学研究以及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系统具备友好的界面和易操作性、良好的运行效率以及较高的响应速度;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为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入提供必要的接口, 如财务系统、保险系统等;

(4) 系统具备较强的安全性, 确保系统免受网络攻击, 为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提供保障。

2.2. 主要功能流程图

2.2.1. 脉搏信号采集处理流程图

系统结合中医脉诊自身特性, 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方案替代传统中医脉诊模式, 两方面的需求直接影响到整个平台的性能以及服务模式构建的有效性:一是脉搏信号数据的管理方式, 该数据需要在系统的多个终端进行传输, 规范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使系统在传输层面上更加可靠, 为上层应用提供稳定支持;二是多客户端结构的构建, 每一个终端上的应用必须考虑到终端自身的特性, 将中医脉诊信息服务与各终端有机的结合起来, 避免客户端之间功能的重叠, 同时保证各客户端之间协调一致的为用户提供脉诊服务[6]。具体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

2.2.2. 中医生理信息检测流程图

综合分析中使用脸部气色、舌苔、掌纹和体质四种生理信息, 尝试对脸部气色、舌苔和掌纹用图像方法进行处理[7], 具体流程图如图6。

2.2.3. 传感器感知管理流程图

系统采用多种传感器对个人生命体征和室内环境状况进行检测, 以此保证对身体状况的实时监护和预警, 及对生存环境的感知和调控, 具体流程图如图7。

3 关键技术分析与实现

系统需要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支持分析和制定决策策略, 然而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差异必然存在。于此同时已有系统绝大部分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 而系统采用非关系数据库系统HBase, 前者面向行存储要求实体完整性, 后者面向列存储实体属性可以有所不同。当系统需要抽取其他数据库数据时, 不同那个数据库不存储策略下的数据间的互操作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采用基于元数据语义分析的从源到目标的数据整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其架构如下图8所示[8]。

当连接器连接成功, 首先引擎就会进行元数据查找来发现元数据元素的语义, 得到XML中间文件, 其包括源文件的数据元素和数据仓库查找的注释, 然后为了进一步数据整合, 从而进行语义匹配, 框架搜索目标格式的元数据仓库生成一份一对一的候选映射列表, 最终将输入分割并行的数据导入, 并使用写入Map Reduce并行编程模型的作业来汇总转化称目标格式数据后写入目标系统。

4 结语

本文中医健康服务系统设计的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从系统设计的实际角度提出系统架构、功能分析和具体流程。在功能实现上, 利用多传感器实现个人体征和室内环境的智能监护;在数据处理上, 采用分布式存储数据库系统HBase, 且对数据互操作进行有效解决。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层次的变化, 我国已逐渐步入老年化阶段, 但由于我国公共养老体系的不成熟和早期人口政策的导致家庭养老的困难, 养老问题正成为我国社会民生问题, 另一方面信息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也对中青年人提出亚健康状态的保健要求。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 本文结合中医学科的优势, 初步给出中医保健服务系统的设计, 具体包括系统框架, 保健服务系统的功能以及数据库标准设计, 其次从系统集成角度给出部分功能模块的实现和接口应用, 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中医保健,物联网,服务系统

参考文献

[1]李建新.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J].中国人口科学, 2000 (3) :35-41.

[2]孙喜灵, 姜伟炜, 于东林, 叶蕾, 刘孟安, 中医健康工程发展的技术路线与基础数据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医研究, 2015, 17 (10) :1992-1996

[3]陈霄, 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4]李景全.个人健康记录系统中的隐私保护[J].计算机电子通讯技术评论, 2008

[5]杨颖, 综合医院体检机构健康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 解放军医学院, 2014

[6]杨海峰, 基于三路脉象检测系统的脉诊信息化服务平台[D], 海南大学, 2014

[7]丁贤, 智慧型行动中医健康管理系统[D], 中山医学大学, 2016

篇9: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流程

在世界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中医药学的理论最完整,实践最丰富,验证最有效,而且是唯一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传承。随着绿色自然的回归、健康观念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目的的调整,中医药已经成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资源以及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不仅在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民众身心健康中持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市场实践中更显示出面向人群巨大、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强的行业趋势,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迅猛发展的行业市场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贪婪胜于理智甚至漠视道德、法律、生命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而法制建设的滞后、监督管理缺位与错位,放纵或助长了这些现象的发生,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短缺更导致了伪科学的有恃无恐,大行其道。这些正在吞噬经济发展成果的行为,同时也在威胁民众的生命,抹黑整个产业。

预防保健服务的行业划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养生、保健、按摩、美容、足疗、饮食调整乃至精神干预等行业的行政管理政出多门,有的需要相关部门审批,有的则不需要。进一步导致上述的这些非医疗健康行业技术门槛低,很多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任何学习,有的虽然经过一些学习,但是时间很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众多的养生会所中,真正意义上预防保健服务的理念和技术非常薄弱,很多人都把休闲的环境加上人为的关怀致人精神放松当作养生,甚至把预防保健服务与洗浴、色情混为一谈。

当前,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我国尚未普及,缺乏有效监管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规范、引导和管理好预防保健服务行业,规范服务体系及服务,形成专业技术队伍,这个产业将有可能被扭曲和毁掉,优秀的民族传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可以融入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传承、发扬和发展中华文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发展中医药保健、养生(摄生)等健康产业,是民族的也是民生的需要。

优势与积极意义

家医在线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的综合体。通过远程中医体质辨识,形成集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产品、媒体平台等为一体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批量检测、报告科学、方案详实等特点,目前已搭建起具有中医体质诊断、健康管理、健康评估、亚健康人群干预、媒体视频健康教育、医生在线、产品服务等为一体的中医体质健康服务板块,是个性化养生保健的有力助手。软件操作流程化设计,将2000多个中医的个性化和标准化模块结合在一起,操作简单;数据库信息统计按年龄、体质分类,更具科学性、系统性,为个人进行健康管理、疾病防控提供有效支持,同时量表录入、Excel表格批量导入等多种输入方式均可应用,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体质检测;检测报告图文并茂,柱状图进行体质分值说明,结果输出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更具权威性;辨体施养方案细致详实,包含均衡饮食、合理运动,药膳食疗、经络养生、四季进补等诸多内容。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加强,健康产品市场正逐步由概念回归理性,盲目夸大的概念性产品已逐步被市场所淘汰,会议营销、电台营销、广告营销等传统的保健品推广模式迫切需要转变,大众需要确确实实的健康服务及产品的解决方案。

另外,在近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活节奏的攻势下,复杂成分、机理模糊的中药成药在行政干预中逐年萎缩。通过家医在线有效结合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等众多专家的积极筛选,尤其是传统中医药方剂制论中的验证古方、经典技艺、核心制法,已经有意识地组合到产品推荐名单中,为每一位有健康需求的会员提供真正适合的健康产品。

家医在线具有专、独、易、细的特点,专即理论体系完整科学,专业系统、指导方案实用有效,可信度高;独即弥补了现代医学体检在养生指导及亚健康检测上的空白;易即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容易被大众接受;细即检测后能够给出详细可行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需求。按照这些个性化的健康养生指导建议,可取得中医药“简、便、廉、验、安”的正向结果,以满足民众的健康服务及产品需求。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医在线所采用健康干预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中医药学对于机体乃至生命过程的干预除了针灸、按摩等技术手段外,主要是药物,可以说,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当下,以家庭为主体的中药材生产、传统的交易模式和流通方式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比如2013年7月12日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为期半年的“两打两建”专项行动,就是由传统中药材市场猖獗的造假制假行为所引起,迫切需要采取现代手段积极应对解决。

家医在线与以整体发展为主线的中药材公共服务平台直接对接,通过电子商务集成至新型产业链的组成体系,以质量体系和现代技术全程贯通产业链,所用中药材采用RFID等信息技术进行从种植地源头到客户终端的溯源,保障货源真实;采用依古法及现代技术加工、道地饮片;引入ERP系统对产品配送所涉及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所有环节满足种植标准化和GMP、GSP要求。

总的来说,家医在线的诞生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重要行动,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最大程度实现人民健康权益,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调整后的医学目的;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nlc202309061542

来源与特征

家医在线推出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是以中医体质健康管理服务为目的,主要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干预(治未病)。其特征在于:

健康项目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药学“治未病”的核心理念

中医预防保健的核心,是以中医药学“治未病”为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孕育下,以天人合一为指导,以阴阳五行为方法论,以症候为研究对象的中医药,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为核心,包括诊法、治则和方剂制论在内的独特理论体系,其实践的目标在于生命的全面的自主实现、自由发展与自我和谐。

生命在人类的表象的体质现象,是世界医学界一直关注研究的问题,也是破解“治未病”的研究点之一。韩医四象医学源于《灵枢·通天》将“五态人”列入韩国的民族遗产,并已进行深入研究,日本一贯堂医学也创立了独自的体质医学体系,与中医学形成竞争态势。而要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研究,必须形成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工具,使专业人员在进行体质分类时,能够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同时使非专业人员能够进行自我体质判断。因此,中医体质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是体质分类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进一步的,目前的医学还停留在以治愈疾病为主要目的的阶段,针对个体差异的个体化诊疗还在探索之中,尚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如何实施个体化诊疗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是要找到适宜的方法和途径。在中医药养生理论中,阴阳和谐则万物井然有序,阴阳失调则致机体疾病和衰亡。每个机体都有调理失和与转化疾病的本能,养生的作用,是辨识机体,顺势调节,使机体与道同生,通达于道,顺从于道,符合于道。亚健康状态与疾病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成独立阶段,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溶状态,因此,“治未病”不仅要“守形”,还要“守门户”,最终“守神”,使机体达到自稳、自调、自控、自生、自化和自和的健康状态。

健康项目是国医圣手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中医药博大精深,包含从哲学思想到辩证治则既宏大又无微不至的内容。因此,在学术和临床上表现出难学、难用两个方面。其难,在于思维,对其学术思想的理解、领悟和把握难;在于文字和文学障碍,对于古代医籍文字简约古奥理解难;在于知识结构所的全面性,要求学者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社会、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和全面性难;在于知识转换成能力,技艺性和实践性都很鲜明强烈的特性,致使相互切换难;在于成才时间过长,考验从业者恒心恒力之难。

尤其最后一难,专题研究的结论是:古今中医人才成才的平均年龄是55岁,这时中医师方能较为娴熟地正确运用理法方药而体现出中医药的真实力量。民间所谓少年木匠老郎中的说法,正是这一特点恰切的形象说明。另一方面,清名医巨匠叶天士在晚年曾告诫后代:“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发此感慨者并非个别,充分说明了中医药的普及尤其是高层次普及之难。

国医圣手日渐减少,传承其医理经验已刻不容缓。《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命题和要求,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医药卫生资源,满足全国人民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对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医学科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借助现代技术,记录、统计并形成国医圣手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形成针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各环节的相关技术、产品,是健康项目的责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研究课题组在长达30年的研究中,以“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作为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按照命名、体质特征、发病倾向、形成因素4个方面进行体质分类研究,发现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编制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 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为中国人群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在全国推广应用。在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上,课题组学术带头人王琦教授参与指导,继续在阴阳五行养生保健方面挖掘传统和理论、技术创新,形成“中医体质辨识管理系统”项目,以期完美结合中医药的个性化和标准化,使得中医养生保健具备权威的标准和流程。

从学术上看,中医体质辨识是传统。传即传承,是包括道德、文化和思想的传承;而统,是天人合一的大一统,是通天彻地、古往今来、生命与自然社会的大一统。从手段上看,体质辨识后的管理是调理,健康也好,疾病也罢,五行及其息息相关的五色、五味、五音、五方无处不在,生之本,本于阴阳。抓住生命过程这个纲,可以“求于本”,解决了认识领域、思维方式、概念范畴、理论纲纪乃至实践目标等重大问题,形成了自为始,然为终,自为因,然为果的医道和治道,以及辨识机体,顺势调节的指导原则。

目前,家医在线的《中医体质辨识管理系统》已开始应用于一些社区和个人的健康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健康项目是现代技术的集合

作为健康管理的核心环节,健康改善方案在目前大多数的养生保健服务项目中严重缺失。人们要么身体不适找不到原因,要么发现问题不知如何调理。而且,人们所信任的健康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导才有重要的意义价值。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西医检测都定位在疾病预警层次,对亚健康人群缺乏有效的健康解决方案。

健康项目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维护和提高个体健康状态的干预技术方法与产品,主要包括个体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与动态检测、监测的技术方法与产品,通过个体健康状态的动态辨识与分析评估的技术方法与产品。健康项目通过详细的中医体检,可以从生命过程的角度找出产生亚健康和疾病的根本原因,并从日常生活着手制定出针对性的调理方案和计划,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调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体现了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要求。

nlc202309061542

但是,对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并以此为核心扩展为囊括健康档案、健康测评、慢病管理、健康宣教、会员管理及数据库营销为一体的综合健康管理,无论是工作量还是数据量,乃至流程管理,都是巨大而繁复的。因此,必须采用云计算技术,用数字信息引领健康项目,在流程管理下,全面体现这一平台的广泛性、个体性、精确性与档案性。

另外,由于受众乃至将综合健康管理落地的机构人员的素质问题,技术水平和对中医预防保健的理念的理解差异,需要将中医药繁复的辨识、处置与现代医疗检测指标进行对接、简化,体现道、气、数、序、类、机、化、态、势、象等中医药学基本概念范畴在应用上的简洁性,避免那种将“朦胧、混沌”或者众多并不相关检测指标强加于中医药学的结果,认真研究组织现代仪器与系统的关系,使操作者能够借助系统,仅需简单的操作便可为用户进行中医体质测评,按中医的实践智慧、辩证思维、时间观、中和观、个体差异观、人与环境系统观、人体系统观等进行阐释,制定出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个性化健康调理方案,为用户提供极具价值的健康指导,最终形成开放、协同、有序、多维、多元、非线性和非平衡的自组织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

家医在线的服务思想

家医在线的服务思想,是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与服务各环节,通过家医在线健康管理平台,以中医学为主体,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通过发掘、继承、集成、创新,丰富和发展各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

家医在线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个人会员,另一种是会员养生保健机构。针对个人会员,家医在线主要是解决其健康体征自查问题,根据自查特征进行自我调理。对于会员养生保健机构,则主要是为其提供一个服务库以及管理的工具,将服务对象的那些平常很难全面系统管理的个人特征资料尤其是隐性的特征资料加以管理。

家医在线的主要服务分三个内容,一是资讯服务,二是电子商务服务,三是互动服务。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它必须被消费者利用,并且“提供-使用(阅读或利用)-反馈”之间能够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CS链。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新闻也是一种资讯,但资讯涵盖的不只是新闻,还可以包括其他媒介。如亲临专家讲座等等,受众的目标性相对比较强烈。

家医在线的资讯服务是独家预防保健资讯,其核心是权威信息发布,内容涉及中医药预防保健会员关注的政策法规、产品开发、产供销动态、具有国际水平的和前沿的健康养生的方法,以及健康方面的知识和常识,提供精选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宏观和微观行业信息等。最重要的是,家医在线的资讯服务不仅仅在于发布健康行业内的政策法规,还发布解读这些政策法规的实质内容,期望为会员提供及时精要的最具有竞争力的信息。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商务化的整个商务过程,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商务活动进行持续优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的形成与交易离不开交易平台、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站内经营者三方面的关系,经营比较完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

家医在线的电子商务服务主要是针对个人会员或者会员养生机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干预、自我养生的配给系统,家医在线电子商务的运行,可以让中医药全产业链多方互动促进,面对面的厂商交易可直接减少流通成本,电子标签追溯和政府的集中监管让假劣无处藏身。

家医在线同时为每一个服务对象建立一个安全私密的健康养生档案,随时可以修改,添加,随时掌握变化动态。并由个人的健康养生信息,逐步发展到医疗机构与个人之间的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健康养生机构资源共享。为了实现这一资源共享,必须通过现代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来实现。所以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技术将引领健康保健产业的未来,家医在线恰恰就是这种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体现。

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长期稳定的良性互动关系需要满足具有共同的或者相类似的价值理念、有发生相互依赖性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个条件。

如今,伴随着现代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际之间、事物之间、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入了新的层次,家医在线将发挥科普医学专家团队优势,以单个病种或病症为主体,以专家为核心,对非健康人群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人机对话互动,以现代媒体作手段,以云计算为支撑,形成互动群体,增加家医在线流量,为更多的非健康人群服务。

上一篇:新学期的班会课下一篇:开工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需要办理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