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所2011年工作总结

2024-04-18

工商所2011年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工商所2011年工作总结

工商所2011年工作总结

今年,在县局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紧密结合工商系统实际,围绕工商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以树立良好政风行风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为强化“三大理念”、推进“五化建设”、实现“四个统一”的目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面加强监管执法,稳步推进队伍建设,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全面提升工商整体形象

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据县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先后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行风评议回头查活动等,使全所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得到了教育和提高,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争当服务经济发展排头兵

坚决克服消极等待上级部署的思想,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力协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主动服务,积极促进市场主体大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推行一审一核制、当场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等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方便服务对象。坚决执行股权出资、股权出质登记制度,试行注册资本“零首期”、登记管理“零收费”政策,放宽动产抵押登记条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

二是积极引导,全面提升企业发展后劲。积极指导中小企业争创 1

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按照“培育、做大、拓宽”的思路,制定自主品牌培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大力培育发展自主品牌,发挥名牌带动作用,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三是保障民生,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始终坚持民生无小事,全面加强消费维权力度。积极完善和规范“一会两站”建设,积极推进12315网络进商场、进市场、进企业、进农村工作,努力实现消费维权网络全覆盖,严厉打击商业欺诈、霸王条款、行业垄断等损害消费权益的行为,真心解除民忧。

四是大力帮扶,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鼓励、引导城乡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创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创办个体工商户,促进经济活跃与繁荣。

三、大力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坚持真抓实干,进一步深化监管方式改革,大力推行网格化监管全面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是推行网格化监管,监管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管管理,落实网格责任制。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网格化监管落实到位。通过努力,网格化监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高度重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到位。始终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切实把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抓紧抓好。今年继续推进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两项制度”,切实工作专项整治成果。大力开展食品专项行动,在元旦、春节、五一期间多次组织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加大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蔬菜、禽蛋奶制品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经销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商品监测

后续处理工作力度,强化市场巡查工作,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提高群众消费信心。

三是把握时机,清理无照经营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全市开展社会源头综合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清理无照经营力度,强力查处无照经营行为,让无照经营无藏身之地。

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向监管对象述廉述职和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为抓好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为促进全所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政治和纪律保证。

一是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活动。把纪律教育学习月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理论中心学习组的长期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认真开展学习交流和撰写学习心得。进一步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意识。

二是加强人员廉政教育。认真组织人员加强党纪法规学习,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党性观念。进一步对行政性收费及行政处罚的公示,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不断完善电子监督机制。

三是推行向市场主体和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制度。为全面、客观、公正廉洁地实施监管工作,促进勤政廉政,根据市县工商局的要求,我所制订了《向市场主体和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认真做好会前征求意见,确定参加会议代表名单,制订监管服务对象邀请书等工作,由行政执法人员向社会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征求意见和建议。

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夯实系统科学发展的基础

以提升队伍综合业务能力为目的,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专业化队伍。

一是积极提升队伍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工作,结合工作的进展,先后组织《食品安全法》学习、经检办案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培训的学习,有效的提高了队伍的业务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巩固“三整顿一规范”成果,大力开展“纪律作风建设年”和“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宗旨意识,切实解决部分同志存在主人翁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态度欠热情、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有效的促进了行风明显好转。

篇2:工商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所在市县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局、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上下团结,齐心协力,按照年初工作布置,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认真按照2011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要点,全面落实县局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和工作任务,现将全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1年全年工作情况

(一)提高管理和服务意识,服务经济发展

1、个体验照与企业年检。今年辖区应参加验照个体户有510户,实际参加验照有510户,验照率100%。通过这次验照工作,共清理无照经营户7户,查出前置审批手续不全的5户,要求补办前置审批手续5户。

2、发展个私经济,积极引导、扶助个私经济健康发展。截至目前辖区共新增登记私营企业20户,个体工商户新增105户。

3、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目前,我所共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4户。

(二)市场监管突出巡查与办案,全力整顿市场秩序

截止目前,我所全年共查处案件44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行政执法软件应用做到了“有案必录”,保证了100%录入。

1、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巩固食品安全成果。我所从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为着手,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巩固和深化食品安全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制度,大力推广运用票证通发货凭证。截止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全所共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2台次,集中力量检查食品经营户320户次。

2、加强市场巡查,整顿经营行为。根据县局的统一部署,我所适时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十一、中秋等一系列市场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3、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把农资主体准入关,认真清理整顿农资经营主渠道,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经营者主体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杜绝超范围经营。加大了对流通领域农资商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上半年共出动执法车辆46台次,执法人员132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55户次。

4、加强商标广告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在声势浩大的“双打”行动中,我所组织开展针对家电、手机、服装鞋帽的

专项整治。

5、合同帮农。按照县局深入推进合同帮农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合同帮农和合同市场巡查工作,立案查处合同违法案件1件。

6、消保工作:今年我所共受理消费者投诉咨询3起,查处消保案件1件,一次性消毒餐具案件1件。

(三)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学习教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对各种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坚持每周三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抓好作风建设。积极参加市局“岗位大练兵”、“创先争优”等活动。始终把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提高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年来,我所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所执法干部团结协作、勤奋工作、共同努力下,全所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政治理论学习虽然能做到自觉及时,但学习面不够宽、程度不够深;

二、工作虽然能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但创新开展工作的思路不够广。针对以上存在的

问题,今后我们将对照自身,通过建设法治工商、信用工商、和谐工商和文化工商为己任,为怀远工商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2012年工作计划

通过2011年的努力,2012年对我们来说又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所将从以下方面计划工作。

一、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二、继续加强市场巡查,规范经营行为;

三、继续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为农民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四、继续加强商标广告监管,打击违法行为;继续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和谐稳定;

五、继续加强合同监管,做好合同帮农活动;

六、继续开展消保工作,维护消费者合法利益。

我们相信,未来的1年,**所将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监管新思路,一定能实现新的目标任务,为工商事业添砖加瓦。

篇3:工商所2011年工作总结

不仅是国际学术界开始对案例研究法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望, 国内学术界对案例研究的关注也越来越广泛。仅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CAJD) 为例, 把“案例研究”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结果发现:从2000年52篇迅速扩展到2011年773篇, 总数量翻了将近15倍。并且, 从学科分类角度看, 涉及工商管理领域的文章遥遥领先, 管理学界对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尤其是以推进本土化管理案例研究为宗旨的学术期刊《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的公开出版, 既助推着国内学者应用案例研究法开展工商管理相关研究的热情, 同时, 促进了国内学者关注案例研究方法自身的研究。

本文以《中国工业经济》、《科研管理》在2000-2011年所刊发的案例研究论文为研究样本, 运用文献计量的统计方法, 系统分析了案例研究类文章的研究领域、关注焦点、规范性评价等各个方面特征, 进一步揭示案例研究法在国内工商管理学界的应用态势, 探究本世纪以来案例研究法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之所以选取《中国工业经济》和《科研管理》两本期刊中案例研究类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其理由是:

第一, 刊物的学术知名度。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出版以来, 以上两本期刊均连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其中《中国工业经济》创刊于1983年, 复合影响因子为4.073, 综合影响因子为2.534。《科研管理》创刊于1980年, 复合影响因子为2.277, 综合影响因子为1.200。两刊均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制定的A类重要学术期刊名录。另外, 《中国工业经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 《科研管理》则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 两种刊物的主管单位分别是国内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具实力的研究机构, 素有严谨治学和孜孜追求真理的学术态度。

第二, 刊发案例研究类论文的偏好。据统计, 两种刊物在2000-2011年期间共发表案例研究类论文达159篇 (如表1) , 其中, 《科研管理》刊发的论文75篇, 《中国工业经济》刊发的论文84篇。不但数量较多, 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代表国内工商管理领域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状态和发展趋势。仅从单纯的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看, 本世纪以来案例研究类论文并没有显著的上升趋势, 但是, 案例研究的质量显著提升, 从前期单纯的描述企业现状的案例研究类论文, 到后期把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案例研究过程, 到深入探索案例背后的原理, 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规律性。

研究对象遴选是在本文第一作者总体负责下进行的, 由第二、第三位作者先分别采用“背靠背”方式, 对以上两种期刊自2000年以来所刊发的案例研究类论文进行筛选。具体地说, 除了按照题目、关键词、摘要中是否含有“案例”、“案例研究”等关键词进行初步筛选以外, 还对全部论文进行审阅, 补充在按上述方法筛选步骤后仍未选中的案例论文。接着, 由第二位、第三位作者仍旧采用“背靠背”的方式, 逐篇逐项录入专门数据库, 包括:案例研究论文的基本信息 (如作者数量、作者单位、研究对象的性质等) , 以及在逐篇检阅入选的样本论文基础上录入反映论文规范性的数据信息。然后, 三位作者共同就两个独立创建的数据库, 进行面对面核对, 重点对数据录入中存在争议的数据进行集体讨论。对于极个别仍存在较大分歧的数据, 则利用创业与企业成长研究所内部研讨活动时, 由广大老师与研究生共同确定。

2 描述性统计分析

2.1 合作者情况及其所属单位

根据论文署名作者数量进行的统计 (如表2) , 结果表明, 综合两种刊物的署名情况, 案例研究类论文由两位作者以上合作的数量达126篇, 占79.25%, 要远远多于独撰的论文 (33篇, 占20.75%) 。虽然不排除个别科研人员在署名上存在“搭便车”的现象, 但是, 我们仍然认为, 相比较于其他研究方法 (包括纯思辨法、量化研究法等) 而言, 由多位作者撰写案例研究类论文应当是大势所趋。其原因在于:高质量的案例研究类论文往往涉及到对企业的深度访谈、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思维活动, 独自一人完成案例企业的调研活动和撰写案例研究论文, 显然很难做到调查全面而深入, 然而, 如果由多位合作者, 则可以通过前期明确的分工, 以及后续整合提炼思想观点时的商议和讨论, 更加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不断发现特殊现象中的深刻道理, 从而取得相较于独撰作者更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所以, 国内有学者[3]认为, 案例研究的文章的优点之一在于可能发现传统统计方法所不能发现的特殊现象。

另外, 从论文第一作者的所属单位看, 《科研管理》上发表的案例研究文章作者所属单位处在前三位的是:浙江大学 (27篇) , 西安交通大学 (8篇) 以及大连理工大学 (6篇) 。而对《中国工业经济》的案例研究类论文统计分析表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14篇论文位居榜首, 遥遥领先于其他学校和机构, 其次是署名浙江大学的论文6篇, 清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紧随其后, 均为4篇。另外, 这两本期刊刊发的案例研究类数量处在前十位的单位, 大多是211和985高校, 也反映出这些学校在案例研究中的强大科研能力。

2.2 论文获得基金资助

大量的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一手数据的收集均离不开基金的资助, 案例研究类文章所受基金支持对该类文章的质量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2000年的共计受到2项资助到2011年的19项资助, 总体受资助的项目数大大提高, 而受到的单项课题资助的论文数量虽略有波动, 但是总体呈现增长态势 (如图1) 。

对比样本刊物的基金资助情况 (如表3) , 在各项基金资助中, 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比例最高, 《科研管理》共有36篇, 占48.00%, 而《中国工业经济》仅有18篇, 占21.43%;获得教育部课题项目资助而发表的论文, 无论数量上还是比例上, 《中国工业经济》都要高于《科研管理》。另外, 获得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 《科研管理》要略高于《中国工业经济》。

从同一篇论文获得的重复资助来看, 《科研管理》上得到两类基金支持的论文占到总案例研究类文章数量的24.00%, 相较于《中国工业经济》10.71%, 稍胜一筹。同时受到三类以上基金的共同资助的论文则分别达2.67%和2.38%, 与此同时, 同一篇论文获得多项基金支持的比例在不断攀升。由此看来, 借助各类科研基金的资助, 对推动案例研究类论文的产出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也是提高案例研究质量的重要途径。

2.3 单案例与多案例

根据案例涉及企业的数量, 案例研究可以区分为单一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两者各有优势:单一案例可以有助于研究者深入到一个企业内部, 深度探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某种现象或者管理困境, 既可以运用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来“对症下药”, 达到发现管理对策的效果, 也可以基于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 借助“解剖麻雀”的途径, 达到发现本土化管理理论的效果, 但是, 它的缺陷在于:由于是个案研究, 所获得的研究结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值得理论工作者和管理者共同探讨。多案例研究往往是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对象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 研究者往往会选择具有相似的、相反的或者是互补的案例企业, 通过广泛深入的案例调研和理论比较, 从而证实或者证伪某个命题, 达到发现一种新观点、补充某种理论体系或者驳斥某种流行主张的效果。但是, 它的缺陷在于:多案例比较研究的成本较高, 案例企业的可比性容易引起质疑。两刊在2000-2011年期间共刊发单案例研究类论文110篇, 占69.18%, 多案例论文49篇, 占30.82%;比较后发现, 《中国工业经济》同期共刊发单案例研究类论文共57篇, 占67.86%, 多案例论文27篇, 占32.14%;《科研管理》单案例研究类论文共53篇, 占70.67%, 多案例论文22篇, 占29.33%, 单案例论文比例均高于多案例论文, 两刊总体比例基本一致。

3 案例研究的重点领域以及关注焦点

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主要适用于回答“HOW (怎样) ”和“WHY (为什么) ”的研究课题。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案例研究法更适合于工商管理的哪个子领域研究呢?它对不同领域问题的研究, 又有何特点和优势呢?

从总体上看, 呈现两个特点:第一, 案例研究法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 涉及到工商管理学的绝大部分前沿问题 (如表4) , 近年来大大突破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生产运作管理等传统管理学领域的案例研究偏好, 逐渐开始延伸至电子商务与物流、社会伦理与责任等管理学的多个前沿领域;第二, 案例研究法特别适合于企业管理中那些难以开展量化研究的课题, 如: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力等战略管理领域的新问题, 容易体现出案例研究在方法论上的独特优势。

3.1 企业战略管理领域

战略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保证, 对企业有序稳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该领域的案例研究类文章数量占到总体样本的39.71%, 遥遥领先于其他领域。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案例研究类论文主要集中在从4个方面来讨论战略实践性课题, 包括:学习与创新管理、知识管理、核心能力, 企业可持续成长。两本期刊对该领域论文刊发各有侧重, 其中, 《中国工业经济》较多选用关于企业成长类论文, 而《科研管理》则较偏向采用学习与创新管理、知识管理、企业联盟等选题的论文。不过, 从企业核心能力角度研究企业战略, 则是两本期刊共同关注的重点。

围绕企业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的案例研究, 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创新管理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这方面的论文刊发在《科研管理》上较多, 《中国工业经济》则较多地刊用关于创新模式的论文。《科研管理》早期在这方面的案例研究多集中在关于技术创新方面, 如:毛义华等[4]探讨了合作创新对于企业技术能力培养的作用, 李尚昆等[5]介绍了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 王建安[6]则分析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匹配问题。另外, 《科研管理》近些年在此类研究领域则主要偏向于学习能力的培养、管理创新以及全面创新管理方面, 如:谢伟等[7]剖析了联想的学习能力建设案例, 肖利[8]通过比较日本丰田与佳能公司的管理创新经验, 得出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启示。在此领域, 较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深度成果是:《中国工业经济》在2008年刊发了蔡宁等[9]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与网络关系强度耦合性问题的案例论文, 以及《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刊发的黄速建等[10]撰写的关于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的研究成果。

围绕企业战略实施与战略变革的案例研究, 比较多地集中在知识管理议题上。如知识资本管理模式[11]、知识转移[12]、知识整合的实现途径[13]。另外, 通过培养企业核心能力来推动企业成长的选题也是案例研究法应用较多的领域。如:康荣平等[14]剖析了海尔与长虹的核心能力, 管益忻[15]分析了三联集团的核心能力机制, 许庆瑞等[16]则研究了新加坡航空公司依靠核心能力实现战略制胜的案例。虽然众多学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 在具体案例的基础之上总结如何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但由于研究角度不同, 获得的研究结论也不完全一致。

如何通过组织变革实现战略创新, 进而促进企业成长的问题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众多国内学者基于国内企业成长的特定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 以案例研究形式, 重点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的成长问题。如:肖海林等[17]基于国内案例研究, 创建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四面体结构模型;黄速建等[18]则以尖峰集团为例, 从战略演进、能力提升和文化协同角度提出了促进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曹建海等[19]研究了浙江华峰集团如何在制度转型期利用管理提升来促进企业成长的现实课题;汪海粟等[20]也以深圳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为例, 重点研究了民企快速成长的经验。

3.2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领域

尽管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 时过境迁, 信息化、动态化、无边界、业务外包等内外部压力共同逼迫企业必须对生产运作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这种生产运营模式的及时创新甚至被视为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 但是, 由于企业间的性质差异较大, 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业务流程又互不相同, 该类研究通常很难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 而选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则比较多。

据统计, 在2000-2011年期间, 《科研管理》共刊发此领域的案例论文16篇, 《中国工业经济》共刊发此领域论文8篇, 两刊合计发表的此领域案例总量占所有案例论文的15.09%, 处在案例研究热点的第二位。该类案例研究论文主要关注生产运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 主要包括:界面管理、产品平台与技术标准、项目管理。相对比还发现, 《科研管理》在论文选用上较多地刊发界面管理、产品平台与技术标准类案例论文, 而《中国工业经济》则较多的选择相关项目决策类案例论文。从时间发展上看, 早期较多的偏重于技术相关类选题, 近些年相关论文较多的偏重项目决策类选题。这种发展趋势也反映了该类研究从具体的技术层面问题向决策层面的演进。

关于界面管理的案例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华锦阳等[21]在案例研究了企业界面管理发展的阶段性课题之后, 华锦阳等[22]又研究了企业创业过程中界面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而刘新梅等[23]则研究了创新界面有效性的评价问题。关于产品平台与技术标准的案例类论文数量较多, 主要集中在产品平台[24,25]、技术平台[26]以及技术标准、技术链、技术能力的演化[27]。值得一提的是, 张米尔等[28]对技术标准的新形态“私有协议”及其生成机制, 以及徐雨森[29]对技术追赶背景下的装配品类企业技术链发育问题具有高度的现实针对性, 与构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相吻合。

关于项目管理的论文数量也比较多, 主要包括:一是业务外包。重点集中在资源外包网络[30]、外包决策[31]等方向;二是项目管理决策。重点集中在合作研发项目管理[32]、创新项目管理[33]和开发过程管理[34]等方向。

3.3 企业组织变革领域

企业通过组织变革能够缓解组织内部的冲突, 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 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因素和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组织变革类案例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国企改革、组织变革与组织模式创新上。据统计, 在2000-2011年期间, 《科研管理》共刊发此领域的案例论文1篇, 《中国工业经济》共刊发此领域论文12篇, 两刊合计发表的此领域案例总量占所有案例论文的8.18%。早期的组织变革类论文较多的关注国企改革与制度建设方面的主题, 而近些年的论文则较多地关注起组织模式, 组织民营化、家族化等主题。

关于国企改革的案例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国企效率、国企的退出与重组、政企关系。如:刘纪鹏[35]分析国电公司的改革效率问题, 聂长海[36]则分析了沪天化集团的自主性改革效率问题。任真[37]对郑百文重组案进行了深入剖析;于立等[38]系统梳理了国有企业的退出障碍, 并分析了退出路径选择的问题;薄传华[39]则分析了如何处理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的棘手难题。

关于组织变革与组织模式创新问题的主要焦点是:组织的网络化变革、信息化变革, 以及组织的民营化和家族化。张钢等[40]讨论了组织网络化发展中的学习机制与创新效率问题;孙国强等[41]则以案例讨论了模块化网络组织的风险及评价;林泉等[42]剖析了沃尔玛的信息化之路;王志刚[43]通过多案例探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组织推动作用。组织民营化的案例研究较为突出的是郭跃进[44]对家族企业家族化水平的衡量问题, 而朱红军等[45]则对国光瓷业民营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案例研究。

4 案例研究类论文的质量评价

评价一篇案例研究论文的质量高低, 必须重视三个核心环节:一是数据信息的收集方法。重点考查案例企业的调查深度和宽度, 包括研究者花了多长时间、采取何种途径展开调研、接触和访谈了多少员工和管理者 (有些领域可能还涉及到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利益相关者) , 最终是以多少真实、可靠、可信的信息和数据做研究的支撑材料;二是案例研究论文的规范化程度。重点考查从问题的提出到案例研究结论获得的全过程是否已经做到清晰明了, 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三是案例研究效果。重点考查通过案例研究法的应用, 在多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规范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的不足, 是否创建起一种有创新性的管理理论。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分别对国内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的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

4.1 数据信息的收集方法

恰当的数据收集方法是案例研究成功的关键, 采用合适的方法可以降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难度。结合我们对案例研究法的学习经验, 以及从事案例企业调研的体会, 本文将以上六种数据收集方法细分为正式访谈、非正式访谈、公开化文档、非公开化文档等8种案例研究论文的数据收集方法。本文对《中国工业经济》与《科研管理》刊发的案例研究论文, 对其数据收集方法进行了整理 (如表5) , 值得说明的是:部分论文同时采用了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我们相应地采用了重复统计的方法。

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案例研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而数据信息准确性的基础在于我们究竟是从何种渠道获得较为丰富的数据。若是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够相互印证, 这无疑将增加数据的准确性, 并使得利用该数据所生成的结论更可靠。但是本文的统计结果表明, 《科研管理》在所选样本期间刊发的论文中, 只有10篇 (占样本数13.16%) 论文采用了两种以上的数据收集方法;而《中国工业经济》所刊发的论文中, 也仅有11篇 (占样本数13.10%) 。这样的结果可能反映出国内学者忽略了数据收集方法对整体研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数据收集渠道单一, 许多数据来源于二手数据, 却并不指明具体来源。而反观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案例研究类论文, 其不仅明确指出数据来源, 还会详细阐述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而所做的细致工作。

在具体采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上, 这两本期刊刊用的论文有48.24%都是采用公司的公开化文档这种数据收集方法, 而采用电话访谈法、非正式访谈和非公开化文档的收集方法仅占5.03%。这一点也体现了案例研究法在中国运用的不成熟, 虽然案例研究法已经允许学者们采用多种途径获取数据, 但其仍然无法有效收集公司的内部数据, 只能采用一些公开的数据。包括在《中国工业经济》采用案例研究法被引用次数最高是康荣平、柯银斌[14]通过公开化文档收集数据, 最终形成的对海尔和长虹进行企业核心能力对比研究的论文。

有29.15%的案例研究论文甚至根本就没有公开研究者数据收集方法, 很难以判断相关案例研究论文的品质, 也导致了其引用次数较低。而反观被其他CSSCI期刊和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引用次数排名前十的论文 (如表6、表7) , 其基本上都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数据收集方法, 不论其是否经过多方验证, 或者只是通过公开化文档获取这种简单的方法, 至少做到了有数据来源说明, 保证了论文的品质。

注:以CSSCI来源期刊转引和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引用的总次数为排序依据;CSSCI来源期刊采用2011-2012年度的标准, 统计截至日期为2013年1月12日。

注:以CSSCI来源期刊转引和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引用的总次数为排序依据;CSSCI来源期刊采用2011-2012年度的标准, 统计截至日期为2013年1月12日。

4.2 案例研究的规范性程度

根据毛基业, 张霞[46]的观点, 一般案例研究法论文的写作包括以下六个基本要素:问题背景的介绍, 相关文献的陈述, 样本的选择理由, 数据收集方法的说明, 结论与实践启示的阐述, 研究不足之处或未来方向的分析。本部分将通过对所选样本进行静态统计分析和动态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当前国内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的规范性现状和变化趋势分别做出评价。

首先, 我们对样本案例论文的规范性进行静态评价 (如表8) 。从总体上看, 所选案例研究的样本中, 64.15%的论文都能够包括案例研究论文的六个基本要素中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这其中, 以“结论与实践启示的阐述”部分遵循的最好, 100%的论文都会有明确的结论。其次是“问题背景的介绍”部分, 这部分内容在96.86%的论文中都会有所涉及。而在2000-2011年的所有论文中, “数据收集方法的说明”和“研究不足之处或未来方向”的分析, 分别只有28.93%和18.24%的论文涉及, 可能是由于一手数据过少, 所以并没有给出很详细的数据收集方法说明。

对比两种期刊刊发案例研究类论文的规范性, 还发现以下三个特征:其一, 《中国工业经济》刊发的案例研究论文较为重视“数据收集方法的说明” (占总样本数45.24%) 以及“研究不足之处或未来方向”的分析 (占总样本数21.43%) , 而《科研管理》在这两方面占总样本数的比值只有10.67%, 14.67%。其二, 《科研管理》所刊发的论文较为重视“相关文献的陈述” (占总样本数94.67%) 以及“样本的选择理由” (占总样本72.00%) , 而《中国工业经济》在这两个方面的占比只有76.19%和57.14%。其三, 两本刊物都较为重视“问题背景的介绍”以及“结论与实践启示”的阐述这两个部分, 两个部分占各自总样本的比都达到95%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两本期刊在论文的选用上是各有侧重, 《中国工业经济》更强调“数据收集方法的说明”, 而《科研管理》则强调了“相关文献的陈述”在案例研究法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 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序列, 比较案例研究论文规范性的动态变化规律 (如表9) 。总体上看, 自2005年以来, 《中国工业经济》和《科研管理》所采用的案例研究论文规范性程度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显著体现在对“相关文献的陈述”、“样本的选择理由”这两方面的规范性因素的重视有了大幅提高。以“相关文献的陈述”为例, 在2005-2011期间, 《中国工业经济》所刊用的案例研究类论文中, 除2007年仅有9篇 (占样本81.82%) 包含“相关文献的陈述”这一规范性特征, 其他年份中均全部包含。同一期间, 《科研管理》所刊案例研究论文中全部包含这一主要规范性特征。而在2005年以前, 《中国工业经济》每年所刊用的案例研究类论文中包括“相关文献的陈述”这一规范性特征的论文占当年所刊用该类论文的比率为28.57%, 33.33%, 66.67%, 50%, 55.56%;而《科研管理》的这一比率为83.33%, 100%, 66.67%, 100%, 80%。

另外, 《中国工业经济》和《科研管理》整体上对论文写作的规范性要件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对“数据收集方法的说明”以及“研究不足之处或未来方向的分析”普遍缺乏规范, 并且, 不同年份之间规范性要素的波动性较大。“数据收集方法的说明”这一规范性特征已经在本文3.1节做详细的论述。在2000-2011间, 就“研究不足之处或未来方向的分析”的规范性而言波动较大,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作者文章写作的偏重点不同, 而造成对这一要素的忽略。

4.3 案例研究所达到的效果分析

Eisenhardt[47]认为, 案例研究法能够达到创建新理论以及通过证伪来检验理论的效果。尤其是对于那些问题暴露并不十分明显, 学术界的研究又处在初始阶段的课题, 案例研究的价值更大。除了像前面那样统计分析被CSSCI来源期刊转引和被国内硕博士论文引用的频数, 可以间接判断出该案例研究论文所达到的研究绩效外, 我们在此有意识地选取六个相关的指标, 并据此统计分析《科研管理》和《中国工业经济》两种刊物 (如表10) , 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达到的整体效果。

统计分析表明, 两期刊所刊发的论文在“对某一个新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和“描述了事件发生的过程或者内在机理”这两个方面达到的效果都比较理想。如:徐金发等[48]的《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模型》一文曾利用情境分析模型, 研究企业知识转移这一新的议题, 并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即提出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模型和相应的二种情境模式, 然后, 又通过A、B两企业在相应情境下的知识转移过程的内在机理做了深入的剖析。十分遗憾的是, 能够在“在比较不同理论解释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合理的分析思路”、“导入新理论来解释某种管理实践”两个方面达到比较满意的研究效果。我们认为, 这也是国内工商管理案例研究落后于国外学者研究水平的最主要表现。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一是由于国内部分专家教授、众多年轻的博士研究生对实证研究方法盲目崇拜, 从而忽视了借助案例研究法实现一种理论发现、理论创建的可能性;二是个别研究者发表论文纯粹是为了追求职称晋升、申报课题和获得学位等的需要, 学术功利思想导致片面追求论文数量而不是质量, 从而不愿意真正地坚持深入企业调研, 借助案例研究来完善和丰富既有理论, 更谈不上为创建新理论而付出努力。

从案例研究论文所要达到的效果角度, 我们也可以比较两份刊物在刊发案例研究类论文时的偏好。《中国工业经济》更倾向于刊发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全貌的案例论文, 而《科研管理》则更倾向于形成或发展某一理论框架。如:于立等[38]学者在《中国工业经济》上发表的论文《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与退出途径分析》, 较好地结合阜新矿业集团的现实状况, 全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的四大障碍,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种退出途径。这种对于国有企业的退出问题的案例研究, 分析深入, 并能系统地反映该问题的全貌, 政策建议也很具现实意义。许庆瑞等[16]在《科研管理》上发表的论文《全面创新管理 (TIM) :企业创新管理的新趋势》, 通过总结海尔集团的案例和相关理论分析之后, 指出了创新管理的新趋势, 创建性地提出了全面创新管理 (TIM) 的概念框架, 这是将创新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融合基础上的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 值得未来学者借鉴。另外, 两份期刊都比较看重案例研究能够达到“对某一个新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和“描述了事件发生的过程或者内在机理”的研究绩效。我们认为, 通过发挥案例研究在深入剖析反映事情的发生过程和内在机理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上, 可以为未来实证研究提供一种新方向和新思路, 最终, 通过广大研究者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范式相结合[49], 也必将有利于促进“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形成, 而不只是停留在“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阶段。

5 结论与展望

本世纪初以来, 案例研究法在国内工商管理学界倍受推崇, 尤其是国内部分权威杂志 (如《管理世界》杂志) 设置专栏、联合高校举办案例研究的专题学术研讨会等形式, 使得国内案例研究法在进入21世纪以后迅速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 我们可知, 案例研究法在国内工商管理学术界正在逐渐成为主流研究分析方法之一, 并且, 无论从规范性还是实质性的研究绩效上看, 都取得较大进展。但是, 案例研究类文章数量在增多, 速度却不快;案例研究类论文质量在提高, 幅度却不尽如人意;案例研究的规范性程度越来越看重, 不同刊物对待规范性要素却态度迥异;针对国内企业的案例研究成果较多, 进行中外企业案例比较研究的成果却不多;单纯的描述性案例研究逐步转向解释型案例研究和探索型案例研究, 取得新理论的潜力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样本来源有限。仅仅只是以2000-2011年期间发表在《科研管理》和《中国工业经济》上的159篇案例研究类论文, 难免将刊发在其他刊物上高质量的案例研究类论文有所遗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结论的严谨性;二是缺乏与国外经典期刊相比较, 从而无法判断我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法的应用与国外的差距;三是案例研究法在特定应用状况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研究。如:可以专门针对案例研究法在创业与企业成长、网络营销、社会责任等工商管理前沿领域的应用情况, 评判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可以通过比较研究中外企业案例, 寻找缩小特定领域 (如新技术应用、金融工具创新等) 管理水平差距的策略。

摘要:以2000-2011年期间刊发在《中国工业经济》和《科研管理》上的159篇案例研究论文为样本, 运用文献计量法, 对国内案例研究型论文的载文数量、基金资助情况、涉及企业数量等方面予以统计分析, 从数据收集方法、规范性程度、所达到的研究效果3个角度, 对国内案例研究类论文的质量变化规律做出综合评价。

篇4:工商所2011年工作总结

王志雄在讲话中要求,2014年工作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基础上,把全国工商联提出的任务要求与上海市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在促进“两个健康”的工作实践、履行工商联职能作用上有所推进、有所突破。理想信念教育要与实践和改革相结合。坚持以服务为抓手,通过服务凝聚力量,推进“两个健康”,增强企业活力,上下同心、市区互动,共同做好工作;要在体制、机制上继续创新,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签订部门合作机制,加强日常联系与合作,切实为非公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探索建立政策评估机制、企业诚信机制、会员发现机制、企业创新机制;努力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与法律维权平台,切实落实好市民营经济联席会议议题提出完善在经济法律规定的政策建议,不断提升工商联工作科学化水平。

赵福禧在讲话中指出,今年工作要结合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领导的有关要求来进行谋划,始终坚持从大局出发,把充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放在首位,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在具体内容上,可以结合五个方面来进行思考。一是如何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在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如何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发展,为改革发展团结和凝聚更多更大的力量;三是新形势下如何准确理解、有效应对非公有制经济战略地位的提升;四是工商联(商会)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如何准确定位;五是如何完善发现、培养、宣传机制,树立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的正面形象。

篇5:工商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所按照县工商局广告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实践中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查处虚假违法广告为重点,以加大广告执法力度为核心,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强化广告日常监管,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使我所广告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为营造诚信公平的市场交易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一、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自身建设,是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完成日益繁重的广告监管任务的需要。为了更好完善市场经营秩序,全所工作人员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局规定坚持每日的学习外,还加强政治理论和广告法律法规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习从广告监管职能着眼,结合广告监管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多种违法行为,培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结果。

二、突出实效,有组织地开展广告法宣传和培训工作

结合去年广告工作好的经验,今年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告法律宣传。利用3月1日《商标法》纪念日和3、15消费者宣传日走上街头广泛宣传广告法律法规和广告有关知识,据统计,全所共出动宣传人员15人次,设立宣传咨询台2个,悬挂宣传条幅3条,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接受消费者咨询达40多人次;通过普及广告法及相关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学法、护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系统的广告法律培训,举办广告培训班3场,参训人员达20多人,通过学习培训,使参训人员能够准确规范使用广告法及时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使更多的企业家能够知晓并自觉遵守广告法律法规。

三、充分发挥监管职能,打击违法行为。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的文件精神,在做好广告日常监管的同时,大力开展广告专项整治,规范广告发布行为,净化广告市场秩序。健全广告监管巡查制。全所组织有关人员走到户外、走上街头、走入店堂对辖区广告实行监管巡查制,在广告巡查中做到“五个落实一个确保”,即时间落实,每周巡查不少于2天;人员落实,每项参加巡查人员不少于2人;任务落实,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每次巡查内容和任务;措施落实,对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和解决;查处落实,对在巡查中发现的案件要及时立案查处。一个确保,是确保辖区广告市场秩序稳定。通过巡查制的实行,扩大了广告监管的覆盖面,提高了广告监管的到位率,推动了广告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转变,遏制了广告违法现象。

今年全年,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在县局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上级赋予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取得新进步。

刘桥工商所

篇6:碱柜工商所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碱柜工商所将按照旗局党组的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务实创新,努力开拓奋进;以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为重点,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落实好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四个统一”,努力提升监管服务水平,为促进蒙西地区社会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1年,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依法行政,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在整治市场经济秩序上有新成效。要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认真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着力抓好食品安全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安全。一是继续加大煤矿和非煤矿山的监管力度,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执法成果,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遏制无证照盗采和其他非法开采经营行为。同时对矿山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二是将露天煤矿的施工队和施工车辆纳入管理。今年开始我所辖区的露天煤矿相续破土动工,在露天矿内施工的工程队和车辆大部分是无照经营,对露天煤矿的生产经营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我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整治清理,发现无照等违法行为,要重查严打。三是加大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严禁 小炼铁、土炼焦等污染企业向我所辖区的山区、牧区蔓延,对这些污染企业,我们要发现一个端掉一个,决不姑息,让他在我辖区无立足之地。四是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要坚持“先证后照”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二要推行“六查六看”强化食品市场分类巡查。三要继续完善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四要继续推行食品经营户中评选示范店,使食品经营者学有榜样。五要严厉打击食品经营中的违法行为不手软。六要继续在进货环节推行“一票通”。要基本形成从进货、销售、售后的全程监管。五是认真开展各项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工作,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按照旗局的总体安排,要阶段性的开展节日市场、食品市场、手机市场、农资市场、广告市场、物业收费等专项清理整顿,有力地净化市场秩序。

二、倡导科学监管,积极改革创新,确保在推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上有新举措。认真做好监管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进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的完善,巩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分类监管成果,认真总结分析信用分类监管的实际效果,在管理的实用性和长效性上进行积极探索。积极推进市场巡查制度和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相关制度的完善,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经济户口,积极探索监管模式,研究监管方法,扩大监管面,提高监管质量,改变过去陈旧的做法,即常管的经常管,不管的常不管。在监管到位方面,全面履行职能职责,把监管面延伸到农村、牧区、矿区,建立巡查、普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三、坚持发展为先,全力保驾护航,确保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有新突破。一是寓管理于服务中,积极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碱柜工商所辖区比较特别,既有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园区,又有农牧业城乡结合部,还有工矿企业。今年,我们依然要瞄准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园区的发展态势,结合我局出台的服务园区经济诸多办法,搞好对园区的各项服务,为园区提供各种方便,使他们能在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办事环境中健康发展。此外,根据蒙西镇的实际,我们对公路沿线的个体工商户采取降低费用、合理收取、优化服务的措施,积极扶持引导,以促使路边经济快速发展。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三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积极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搞好服务。一要建立和完善“红盾护农机制”。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认真清理农资市场经营主体资格,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等坑农害农行为,切实做到“不因监管不到位造成农民损失、不因监管方式不当增加农民负担”。二要建立和完善 “经纪活农机制”。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经纪人”,推动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衔接,搞活农产品流通。三要建立和完善“合同帮农机制”。稳步推进“订单农业”,开展“涉农合同帮扶”活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四要建立和完善“商标富农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五要建立和完善“权益保农机制”。充分发挥“一会两站”的作用,切实保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六要建立和完善“政策爱农机制”。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积极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支持涉农企业创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律免收工商登记费,对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农民在集贸市场或政府指定区域销售自产农副产品,一律免收工商登记费和免收工商管理费。同时积极引导禁牧和季节性休牧区的牧民进城镇从事第三产业,免收一切行政性收费。七要建立和完善“市场助农机制”。积极培育、规范和繁荣农村市场,搞活农村流通,让农民得到实惠。三是关注民生,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要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一要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认真落实国家在政策支持、市场准入、收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创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实现就 业和再就业。二要大力支持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三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依法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劳务中介市场,坚决打击黑中介。同时,在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中,要坚持取缔与疏导相结合,积极做好引导规范工作,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合法经营,帮助他们解决生计问题。

四、深化内部管理,注重机制完善,确保在工作效率、工作面貌上有新变化。一是深化队伍建设,促进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工作人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学深学透十七大精神,促进思想水平不断提高,自觉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推进所内各项工作能够顺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坚决纠正和克服个别同志存在的“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及其他不思进取的错误的思想苗头。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开展比学赶帮超,倡导一专多能,要求大家既能熟练运用工商业务知识,又能及时掌握现代化办公手段。加强作风纪律教育,认真巩固效能建设成果,坚持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国家工商总局的“六项禁令”,严格各项工作纪律的落实。二是深化制度建设,促进 行政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要在全面贯彻上级部门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按照统一效能的原则,从登记注册、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廉洁勤政、内务管理等方面,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办法,实现由过去以人管人管事,向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转变,增强干部职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面貌。

上一篇:读章鱼小时代有感下一篇:惊呆了,原来北京有两个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