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生进修心得体会

2024-05-08

超声医生进修心得体会(通用7篇)

篇1:超声医生进修心得体会

在现代这个社会中我们能相信谁呢?美丽的白衣天使?!

前几天孩子生病反反复复的把人折腾的要命,感觉他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还好没有病得很严重在自己家门口的诊所看好了。不过听说隔壁家的两个小孩都病得很严重被送到儿童医院,并不是说花了多少的钱,而是在我听到他们跟我说那里的医生是怎样的一种态度的时候感到很愤然。孩子病了作为父母本来就已经很着急很难过,作为医生非但不帮助父母反而却说出什么“你们看吗?不看下一个”我在想这是作为一名医生该说出的话吗?他的职业道德就是挣钱而不是救死?忽然想到以前自己的一个朋友生病住院因为到最后钱不够了院方也不管你好还是没好就让出院了。很多时候如果你有钱他们就让你一个尽得在那里消费,这个似乎已经成为每个医院的通病了。

现在这个社会真的很会教坏人啊!

我们都变得冷漠了不是吗?缺少了对这个世界的同情。虽然看到了很多关于怎样有“爱心”的报道,我想很多也都是表面文章吧!而真正在心里爱的人真的太少了。

也许是工作让我们变得麻木,但至少我们应该爱自己才能更宽容的爱别人。这才是伟大,这才是和谐,而不是为了钱出卖一切包括道德。

篇2:超声医生进修心得体会

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我进修于北京朝阳医院,它是以呼吸、心脏为主的综合医院,尤其是呼吸科在全国领先。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在此期间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及科学的工作方法,驾驭先进仪器设备,掌握高精尖技术,也从另一方面深刻感受到他们“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的理念,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了生命的含义。

在心脏中心学习期间,带教老师对我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刚到一个新科室很陌生。我的带教老师详细的给我介绍了医院环境,科室电脑操作,让我尽快的熟悉环境。每天早上,他们主动提前30分钟到岗,给自己管的病人测血压,详细了解病人的夜间情况。科室主任每周查房一次,二线(总住院医师)24小时吃住医院,负责全院的会诊和处理科室的一切事务,每周休息二天。查房时,首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读病历,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

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讲究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全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一次科内学术或疑难病例讨论;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科室领导很注重业务学习,会经常组织大家参加各种讲座。也会由科室经验丰富的医师给大家讲解心脏病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临危不惧和训练有素心理。遇到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和学习新知识。在科室工作时,我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能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告知病情发展及预后。在北京朝阳医院习期间,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他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

北京朝阳医院ICU,是我国最早开展危重病抢救治疗的科室之一,同时承担着培养ICU医护人员的教学工作。交完班后科主任和大家一起阅片,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ICU医师不是单纯的一个只为维持病人呼吸、循环稳定的医师,通过先进的监测手段更具体地知道病人的情况,掌握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技术、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镇静镇痛的使用等。根据休克的理论更好地掌握液体复苏、容量的管理,避免过量的输液造成组织的水肿,及其它恶性后果。在机械通气上,根据不同病情选用最佳通气方式,并应做到多观察、多调整,根据不同的疾病状态取得最佳的通气比值。在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上,危重病人能量的摄取分为胃肠内营养和胃肠外营养,但肠外营养不恰当的使用,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低氧血症者ARDS等输用脂肪乳剂时氧合会更差。作为肠道完整的重症患者,尽早地开通胃肠内营养,在促进肠蠕动、满足病人能量的输入、预防肠内细菌群失调、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等方面有确切的疗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于ICU病人存在多管道,感染风险性高,通过有效的院感管理(无菌操作、更换工作服、洗手等),尽可能地减少感染机会。对培养结果确定选用合理的抗生素,规则、足量、全程的治疗避免多重耐药。ICU病人多为气管插管、气切置管、多重管道置入者,长时间的灯光刺激、机械的报警声、医护人员的操作活动等,严重影响病人休息,增加病人恐惧和痛苦。为避免病人痛苦的发生、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病人对其在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减轻病人氧耗,最大程度地恢复和保持病人的生活质量。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篇二

秋去冬来,寒意渐深,思乡之情愈浓,特别是眼看年关将近,学业也近结束,思亲、思友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对此次学习感慨唏嘘。居杭进修二月余,博文鲜有更新,抬指键字间竟觉手脑有钝锈之感。今得片刻闲暇,留下只字片语,暂且慰藉这段逝去的岁月。

早已慕名浙一医院属全国十强医院之一,小女子有幸能在其综合重症ICU进修学习呼吸治疗,倍感荣幸,也倍加珍惜在这里学习的每一寸时光。每天坚持六点半早起,踩着单调的步伐往返于医院与宿舍之间。一天24小时被工作、学习、吃饭、看书、睡觉所瓜分,因为即使我这样抓紧时间,我还是已经离别人很远很远的距离,在专业上。所以,在浙一进修期间,我心底常常涌起井底之蛙的自愧。

浙一医院开展的很多先进医疗技术在全国领先,如器官移植(特别是肝移植、心肺移植等)、心脏手术等以及ICU的重症监护等等,早已驰名在外,吸引了全国各地一批批医务人员纷纷选择来这里进修学习,甚至还有英国的护士来这里实习,东南亚国家的医学硕士生等。浙一医院能在国内医疗界拥有这么重要的影响力,我想这与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医务人员密不可分,浓郁的学习氛围,开放的学术思想,踏实的医术操练,孜孜的钻研分析,激烈的争辩讨论......这些与进步戚戚相关的因子无时不在我身边激荡鞭策着我。名院的创立,不只与先进的医疗设备有关,更与先进的医疗理念、勤奋执着的学习实践有关。学习,学习,再学习;思考,思考,再反思;实践,实践,再实践;讨论,讨论,再讨论;深入,深入,再深入;创新,创新,再创新,这是我眼里的浙一。

当初选择外出进修学习,身边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在她们眼中,以我三十二岁的年龄,儿子已经就读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女子应该就是在家相夫教子,享受生活消磨时光的年纪了,进步应该是更年轻人的事情,进修辛苦不说,且进修学习没有奖金,收入会少很多,进修根本就是赔本买卖,不值。进修已近结束,当初无悔的执着选择仍然是我此时的骄傲,先生儿子坚定的支持帮助也是我此刻的骄傲。一个字:值,已远远不足以表达它在我人生岁月里留下的宝贵财富。

在这里我感学习之辛苦、生活之清淡,不如我感学识之贫瘠、理念之落后更甚。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良师如综合ICU呼吸科主任浦其斌主任,早已慕名,所以我师从于他,为他渊博的呼吸医疗知识和深厚全面的医学技能所折服,特别是在呼吸专业上如此令我们仰慕的他,仍然终日埋头钻研,事无巨细,踏实工作,饱满的工作热情,精细的学术风格,更令我钦佩。还有这里的石恒医生,他对循环的透彻独到理解,常常在查房精彩演讲分析之时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粉丝围拢在他身边,引文据例,谈笑梳理,精准点拨,谦逊随和,都是追随的理由吧。当然也有益友,如比我年长几岁,孩子已经上初中仍在这里进修护理的黄晓玲姐姐,时常对我嘘寒问暖,居住杭州本地的她还让我品尝她自己做的牛排,让我感到一丝家的温暖;还有曾和我一起学习呼吸治疗一个月的山东小妹孙永芳,本科护理专业毕业,准备报考国际护士证,聪慧勤奋的她给予我很多医学专业基础方面的帮助指导,她们在单位都是优秀的护士长,在这里都是好学上进的现代新女性,是我学习的榜样。还有更多良师益友,不一一细说了。

用一句话来结尾吧。作为女子,唯有学习才能奋发,唯有学习才能立本,唯有学习才能安身,学习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迎接生活,让我拥有一份淡定从容的情怀去相夫教子。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篇三

今年11月份,在医院的安排下我有幸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学习。烟台毓璜顶医院是山东省内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关节镜培训医疗,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设有2600张床位,共27个病区,7个手术室,27个万级层流手术间,5个百级层流手术间,5个普通手术间。90余名手术室护士,每个手术间都配有齐全的设备与先进的仪器。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既紧张又快乐,不仅丰富了我的关节镜手术操作护理理论知识,更使自己的业务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现将一些进修体会和感想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提高。

一、服务意识是保障。在毓璜顶医院手术室,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非常强烈。每位到手术室的病人医生护士都会热情的接待,并给予手术部位标记化,让病人和家属都做到了放心和安心。只要与病人有关的问题他们都会主动解释清楚,不厌其烦,直到病人和家属满意为止。

二、加强习。在毓璜顶医院手术室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周二早上都要进行学习半小时,每周六安排一上午时间进行操作技能(包括各种特殊仪器的使用,无菌操作,外科铺巾等) 的培训。通过不断的的知识强化与更新才练就和保持了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我想,只要我们也能像他们那样做,更系统地进行强化培训,我们手术室的工作也能不断取得更大进步。

三、手术的护理专科化管理。毓璜顶医院手术室的器械管理、手术专科化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手术护士分组,分为脊柱组、关节组、小儿组、创伤组、手外科组、腔镜组等,各组的护士一般都做自己组的手术,这样比较容易跟医生配合,手术流程也非常熟练。

四、关节镜手术理论联系实践化、器械消毒放置合理标准化。各种器械物品消毒方法都不是相同的,例如:关节镜、刨刀、光源线等要等离子消毒灭菌,关节镜钳、探勾等要高压灭菌。因为关节镜手术的特殊性,对关节镜手术操作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尽量减少手术操作时间,而且对手术间的空气消毒也很严格。因为关节镜是无菌要求非常严格的手术。在带教老师的带教和我的积极学习下,我掌握了关节镜手术的各操作要领,并独立完成了关节镜手术的专科护士职责,圆满完成了进修任务,赢得了带教老师的好评。

通过进修期间的对比,发现我们与毓璜顶医院即存在差距也有我们的优势。例如它们要求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术中的手术体位、特殊用品、内植物材料、病人有无特殊感染以便于护士长安排手术;我院在器械的清洗、保养消毒这一环节中做得非常细致,对手术间的安排也非常合理、灵活。

篇3:超声医生进修心得体会

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是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由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小儿骨科四个亚学科组成。核定床位264张, 实际开放床位300张。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 年住院8 000余人次, 年手术量逾7 000台。为了增强骨科业务交流, 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诚邀进修医生, 以达到经验分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进修条件:有医师执业证书和工作单位。有意者请同以下两位人士联系:

a) 宁波市第六医院科教科 魏素华 电话:0574-87996165 邮编:315040

b) 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 章军辉 电话:18906627811 邮编:315040

篇4:超声医生进修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R51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81-02

今年4月,我被医院选送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进修,这是院领导对我的关怀与信任,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一次挑战。通过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的专项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的眼界、增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认识到了我们与上级医院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三个月进修学习所学总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医院概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卫生部部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556人,开放床位1498张。医院设有34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十余年来,北医三院门诊、急诊量始终居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

1.2急诊科设置

急诊科位于设有急救车专用车道,急救车可畅通无阻直达抢救室门口,建筑面积约4400平方米,分为抢救室、急诊 ICU、急诊病房、急诊观察室、分诊台及各科诊室五个区域,并设有急诊检验、放射、超声、手术室、药房、挂号收费室。

1.3 急诊科抢救体系

急诊科拥有高效的医护团队及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智能心肺复苏机、12导联心电图机、有创/无创/移动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血液灌流机,惠普中心监护系统(1拖8)及遥测监护系统(1拖8)、血气分析仪、贝朗输液泵、贝郎注射泵、降温毯、胃肠营养等。全院各科室均设急诊值班人员,随时接诊专科急诊病人,及时抢救危重病人,随时为病人实施 电除颤、电复律、呼吸支持、洗胃、血液净化、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等抢救措施。

2 管理体制

2.1科学细致的分层级护理管理

护理部实行三级管理。每一层都有明确的职责、权限。这种层级管理、层级质控,非常有利于對护理临床工作的监管,能及时发现临床一线存在的问题,以督促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不断改进。同时形成了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不再是护士个体,而是一个能力有大小、职责有分工的负责任的合作团队。护理人员充足,排班新老搭配,按责任组上班,组员相对固定,白班夜班护理人员人数相当,保证护理安全。

2.2封闭式管理

抢救区始终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无陪护、无探视、无干扰,护士及护理员承担全部医疗生活护理,医生及时向家属介绍病情,以保证抢救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在抢救区危重患者集中,突发抢救情况多及多种侵入性/创伤性治疗,实行“封闭式”管理可以维护抢救区内医疗秩序,保障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有利于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2.3病员的安全有效管理

为确保病人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管理,包括中心监护;病人评估系统;病人护送;护士资格和量的配备;病人安全目标:身份确认、有效交流、高浓度药物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和防跌倒/滑倒;全院性技能培训:急救、消防演习等等。病房的过道都张贴着安全宣传画,指导员工在工作中如何保护自己,从而防止发生意外;每个病床均备有手消毒剂,可随时取用,极大地提高了洗手的依从性,防止交叉感染。

2.4科室护理核心组管理及分工

采取护士长管理与带班护士长双重管理模式:(1)质控组—质控检查、月季汇报、不良事件汇总、护理缺陷及改进;(2)教学科研组---学生、轮转、进修、专科、科研;(3)培训组—个性化、分年资分层次、轮转;(4)总务管理。

信息化管理

移动护理工作站是护士站在患者床边的延伸,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基础,以掌上电脑为硬件平台,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同时也实现了“无纸化、无线网络化”办公。

2.5强大的后勤服务管理

为了确保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医院设置了强大的后勤服务支持系统,各病区均配备充足数量保洁员、护理员(兼内勤)、导医(兼外勤)、导诊(专门负责患者的转运),供应室下送下收,静脉配液中心每日及时将当天配好的送药送达病房等,通过人事的周密设置,各人按职责行事,使得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病人。

2.6“一对一"急诊流水模式

采用单间诊室,即一位医生面对一位患者,病人有隐秘的空间叙述病情,不必担心暴露隐私,保护了病人隐私权。

3体会与心得

3.1自从进修回来后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护士需要得到更多的培训和学习,包括我自己。只有服务者的素质提高了,工作质量才能相应得到保证,所以我想今后在本科内护士的培训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培训内容方面要有实用性和灵活性。通过科内业务学习,抢救病人回顾性学习,晨会提问,科室护士会议上及时反馈质量自查结果。加强护士的专科知识,对病人的评估能力及病情观察能力,健康教育实施能力,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2继续加强科内质控小组的管理,营造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优点,确保患者安全。

3.3健全科内健康教育制度和资料,确保病人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3.4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做好表扬要及时、真诚,批评也要及时、具体,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多关心了解护士,帮助分析护士的优势和不足,一起制定今后的目标和达到的时间,使每个护士工作有动力也有方向。

篇5: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医生在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时,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之前,都让别人帮忙进行核对,对方确认后才能使用。下面是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开放床位达4300多、年门诊量达255万、年出院患者12.3万、年手术量6.3万台次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是目前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而骨科也在其列。华西医院骨科分为三个病区,下设“关节外科、脊柱外科、上肢创伤、下肢创伤、骨肿瘤、以及运动医学”六个亚专业医疗单元,年手术量达6500台次。从2005年至今,华西骨科做到了“零投诉零纠纷”,在华西医院骨科进修的三个月中,医疗、教学和科研都了我们很深刻的感受。

一、医疗方面

1、华西骨科平均每日接收急诊患者达30-40人次左右,其中收住院近20人,其中创伤占绝大多数,有大约10例行急诊手术,其余限期手术。早晨7:45准时交班,由总住院医师汇报急诊会诊及收治情况(包括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由各主管医师汇报出院患者情况(必须在患者出院前两天汇报并交由总住院医师行病历检查,汇报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由各主管医师汇报病史行术前病例讨论,各主任和专业组长提出治疗方案;早晨8:10左右,住院医师已经进入手术室行相关术前准备,例如下肢转子间骨折,安放牵引床,消毒铺巾。同时主任和各专业组长开始查房;每天教授早查房一次,下午下班之前由专业组长或者主治医师进行晚查房,解决相应问题和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对于急诊入院患者立即给予牵引,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皮牵引或骨牵引。

2、充分做好医患沟通,完善相关知情谈话。华西病历里所包含的知情谈话达10余种之多,其中以下是我院所欠缺的:特殊医疗材料使用知情同意书、医患沟通表、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表、术前小结及手术计划核准书、特殊药物知情同意书、医学生及试用期医学毕业生参与临床实践活动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表。最重要的是医师与患者沟通的耐心,上到科室主任下到住院医师研究生医师,对患者提出的每一点疑问,都详细解释,术前谈话时详细到具体手术过程的讲解。

3、规范合理用药,术后当天使用一次抗生素,无任何辅助用药,术后第二天起仅使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本药物。

4、每个医疗小组排定每周固定2-3天为自己的手术日,其余时间不安排该医师的手术,如遇特殊情况,可在手术台次未安排满时行连台手术;这样给医师一定时间去解决患者术前术后的相关问题。

5、加快床位周转,对患者可以减少住院花费,对医院可以增加效益,一般创伤患者术后第三天在确保切口无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即可出院,在院外拆线;在院外设立二病区,对于需长期住院患者,转到二病区进一步治疗,如需再次手术治疗时,再次转回。由专人负责床位预约事宜,方便患者就医,避免因床位引起的纠纷。

6、各亚专业组分工明确,加强协作。本专业组不得收治其他亚专业组患者,例如:遇多发骨折患者,下肢组收治行下肢骨折手术,必须请上肢组医师施行上肢骨折手术。如医疗组长外出,本组患者由其他医疗组长全权负责。

二、科研方面

华西医院近年来在Nature、Science、NewEnglandJournal发表自主知识产权论文4篇,获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0余项,经费总额达6.5亿;今年前三季度共发表SCI360余篇,有9种学术期刊挂靠华西医院;骨科与国外知名教授常有往来,经常有国外专家来医院讲学,我们恰逢澳大利亚著名关节外科专家RamiSorial教授交流来访。华西骨科要求副教授以上三篇论文中必须包括一篇SCI,主治医师每年发表核刊论文三篇以上。

三、教学方面

华西医院骨科每年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20余名,培训进修生50余名。在骨科各个病区轮转,每个病区3个月。实习生每周安排一次小讲座,由副教授以上亲授。综上所述,华西之所以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方面全国领先,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突出:

1、告知义务,即患者知情同意权,无论病情变化、特殊检查、术前谈话、特殊材料、还是实习医生临床教学、出院事宜均需提前告知患者。为此,华西医院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患者知情同意书,医患双方共同签字后附在病案中。

2、注意义务,是指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监护,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诊治,避免延误病情,这也是正确诊治的保障。我们所在的骨科除了常规的主任查房外,各专业组每天均有早晚两次大查房,科室除总住院医和值班医生24小时在岗之外,每个组还安排一名医师随时处理组内患者问题。

3、救治义务,是工作重心,也是医疗质量的体现,从而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

通过这三月的学习,让我们年轻医生看到了自己与国内先进同行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应从自身的点点滴滴做起,为新医大一附院骨科中心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为期三个月的进修学习生活已经结束。在这短短的三个月内,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感触良多。

还记得,接到进修通知时,我内心万分激动,十分感激医院和科室给了我这次难得的进修机会。去进修之前,我就认真地复习了《临床骨科护理学》中的有关内容,以加强自己的专科理论水平。并为此次进修学习做好计划与设想。

也许自己的要求与期待过高,进修的前三周,内心十分失落,原因是:这三周来每天除了完成比我院骨科重得多的护理工作外,老师们很少给我们进修生讲课,较少给我们进行十分正规的护理查房。当然,这里存在客观的原因:工作太忙,每天若能按时交接-班就是十分了不起的事了。

失落之余,只能主动向护长要求——每周跟教授查房一到两次,并且下午三点钟后去参加《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学习班的学习。护长答应之后,我每天不到七点半就换好工衣出来,先做好一两个术后病人的床上浴再去参加交-班和查房。在《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学习班的学习结束后,工作之余,我常常去参加大学或医院举行的一些学习讲座。在附一,有很突出的一方面就是学习的机会很多,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有上课学习的机会。我在这三个月内,参加了大学、附一举行的许多学习课程,如《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学习班、“院内压疮的认识”、“PICC管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外科伤口处理的新进展”及《临床护理教学新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班等等,并且有幸参加了“2011年骨与软组织肿瘤多学科诊治研讨会”。这些课程、学习班或研讨会,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让我了解了更多、更新、更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护理事业的美好未来。

此外,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进修的学习方法不同与其它的学习。如果我们用十年以前实习的态度和方法走进进修的地域,那样可能收益不多,就像我进修的前三周的经历,总想着“老师会主动教我”,“护长会妥善安排好自己的进修学习”,最后只能失望。进修学习,是一种“自我寻求、自我思考”的学习。在进修过程中,要学会“偷”。自我学习与偷学,对每一个进修生都十分重要。附一的老师,大多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都很强。当想把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拿去复印,借口问“可不可以带回宿舍看?过两三天还回来。”她们总会很有礼貌地告诉你“对不起,这些东西是我们科自己弄的,你就坐在这里看吧。”这样,只能想办法回去“学习”了。作为进修生,在工作中要注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发现有高年资的护士导师在为下级护士进行一些专科示范或上小课时,要学会抓住这种学习机会。有时了解到护长或专科护士要外出会诊或参加会议时,先争取机会跟着去,不让听了,再走也不迟......附一各项制度的完善性与执行性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在附一,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十分重视两人核对制度。挂瓶、发药等等护理操作都是两人一起去执行,哪怕是打一瓶葡萄糖或是一瓶林格液都是两人一起执行;在关节显微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时,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之前,都让别人帮忙进行核对,对方确认后才能使用。

在附一,知贤任用的做法,让我感触很深。如在骨科,有工龄23年的老护士仍与工作1~3年的年轻护士一样上早班(7~14班);有工龄才四五年就已做了总带教、工龄六七年就做了专科护士的,在护理工作中,她们对能力的重视,远远大于工龄。并且她们的护长能根据护士的性格特点与能力来安排病区的护理管理QC工作。

进修生活是辛苦的,进修学习充满着希望与激-情。只有在进修过程中品尝过艰辛,才能耕耘出甜美的硕果。今天,我自认是满载而归,希望能将所学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为医院和科室的护理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护理部:进修学习的一段时光,其实也似一个人职业生涯的缩影。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也需要有积极的心态,主动学习的精神,要“自我寻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才能更快的进步成长,而不是等着“被别人来教导”“被别人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一段进修学习的经历,积极主动让自己的境遇发生改变,由此所带来了满满收获,而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一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篇三: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随卫生系统赴德国交流团到德国工作学习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白天随导师上台做手术,晚上回宿舍查资料背单词。短短两个月,德意志民族,他的国家、城市、人民,以及他的医院和医生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和赞叹,感谢卫生局和医院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

随着飞机平稳的降落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我们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工作学习。我们30名医生都分在北威州不同的医院里,非常幸运我被分到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的st.vinzenzkrankenhaus。这是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医院,医院只有三百张床位,第一天上班我甚至没有找到医院的大门在哪里,但是这个医院每年却能完成3-4千例骨科手术,是整个州的骨科中心。现年76岁的院长Thumler教授是德国著名的关节外科专家,它的髋关节置换已经做到第5次翻修(国内一般才做到2-3次翻修)。医院也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个有规模的以骨科为重点的医院。

第一天上班,我就跟着上了四台手术,上午两台,下午两台。分别是两台关节置换、一台关节翻修和一台关节镜手术,尽管是第二助手,但是仍然让我受益匪浅,德国不愧是西医的鼻祖,手术过程中每个医生手术操作都非常精细,非常爱惜组织,解剖层次清楚,止血彻底,显露充分。德国的手术器械也让我爱不释手,尽管已经很旧了,但是维护的非常好,而且设计合理,材质优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的手术器械都非常新,也很贵,但是经常用着不合手,而且很快就坏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这家医院,不同手术都有专门配套的工具,各种自动拉钩的使用减少了上台人数并且能有效的显露手术视野,让我们中国医生都称赞不已。德国医生专业分工明确,每个高年资医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医生工作量很大,他们没有午休,手术室中的休息吧有咖啡,比萨等各种食物,医生们下了手术就可以去吃点东西,这时下一个病人已经推到手术室在麻醉了,一个手术间每天排上3-5台的关节置换是家常便饭,一天下来还真是吃不消。由此我深深的体会到,医生这个职业是辛苦的,在德国作医生也不例外。

就骨科专业技术而言,我们和德国的差距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德国人开展的手术我们医院基本都在开展,在有些领域我们开展的已经有相当的水平,我想我们只有加强专业细化,发展专业特长,从而带动整个骨科发展,才能更快的缩短我们和医疗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三个月的学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相信我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及手术风格上都会有所改变,怎样让我们的手术,我们的治疗更细致,更人性化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认真总结这三个月来的学习收获,这些必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起到好的作用。

医生在美国医院进修见闻及感受

引: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是美国医院心血管科排名前十的医院之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心脏外科是和内科放在一起的,互相之间的协作比较紧密。比如,心脏移植病人的手术由外科医生做,而后期的随访,治疗就以内科医生为主。当然,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进修是在心内科进行的。

2014年7月,我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与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交换进修项目的第一个中方学者,来到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临床进修学习。

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是美国医院心血管科排名前十的医院之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心脏外科是和内科放在一起的,互相之间的协作比较紧密。比如,心脏移植病人的手术由外科医生做,而后期的随访,治疗就以内科医生为主。当然,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进修是在心内科进行的。

每天的临床工作和国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早上的查房;收病人时问病史、查体、写病历等等一系列过程;出现一些本科室不能解决的临床问题时请其他科室会诊协助治疗......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半年的学习令我感触很深的是以下的几点:

1、作为教学医院,每天的讲座很多。只要你肯学,就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在心内科,每天中午的十一点是心电图讲座,十二点由本院医生做临床方面的讲座,内容涉及临床基础知识,最新进展,病历讨论等。讲座的时间都是一个小时,期间由科室提供免费的午餐,如披萨、汉堡等,大家边吃边听,真正体现了分秒必争的精神。每周三下午是fellow(专科培训医师,有点像国内的主治医师)的讲座,既有专科培训医生们自己选定题目的讲座,也有高年资attending(主治医生,更象国内的主任医生)的讲座及点评,时不时还有外院的专家授课。周五的早上七点半则是心脏电生理室的讲座,市内各个医院的心脏电生理医生们都要参加。医学院则固定在每周四和周五的中午举行全院的讲座,周四以基础研究为主,周五则是临床内容,主题是morbidityandmortality,即每周一个病历讨论,涉及临床各主要科室。

2、围绕在医生周围的良好的合作团队。这个团队使得美国的医生可以专注于临床医疗工作,不用被琐事分散精力。比如,美国医院里特有的“医生助手”,由专门的医生助理或担任,可以在医生诊治病人之前,先与病人交谈,问病史,查体,开具部分检查,极大地节约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也十分到位,比如病人需要做胃镜,医生只需开具医嘱,自然有护士处理好相关的事务,医生只需在约定的时间去做检查即可。不像在国内,医生要事无巨细,从检查前的准备一直关心到检查后的处理,很是消耗精力。另外,还有药师指导和监督临床的用药,技术员负责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当病人没有保险,或是其他原因付不起医疗费时,会有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经费问题。而病房里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人在手术前,还有进行过相同手术的志愿者与之交谈,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打消患者的顾虑。曾经参加过几次病人临终前的抢救,小小的病房里居然有二十几个医务人员参与病人的抢救,包括了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还有一次,一个患躁狂症的心衰病人在查房时情绪失控,3分钟之内,三名医院保安就出现在病房的门口;5分钟之内,精神科的医生就前来会诊。让人感到,在美国当医生真是没有后顾之忧。

3、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及良好的医患关系。一方面,医生每天会花很多的时间与病人交谈,用尽量浅显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病情;另一方面,大部分美国病人对医生十分信任和友好,也非常地尊重医生。不像在中国,巨大的工作量(每天诊治病人的数量可能是美国医生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和病人支付医疗费用上的压力使得病人把医生放在对立面,医患矛盾很尖锐。

4、住院时间远远短于中国。病人渡过急性期或者危险期后,就会被转到康复中心继续治疗,这样既节约了医疗费用,又减轻了医院的压力,也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5、良好的转诊制度。病人一般先到家庭医生或者社区医院治疗,那里的医生觉得病人的病情严重,需要进一步治疗时,才将病人转至上一级的医院,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美国的医师培训制度,使得各个医院的医生水平比较接近,不容易出现中国这样,小医院的医生和大医院医生临床水平的较大差别,也使得病人能够充分信任家庭医生及社区医生。

当然,美国的医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因为病人的数量少,很多基本操作没有机会做或是做得很少;医生在培训中能够见到的病人、病种不多,能够积累的临床经验就少于中国。还有医疗器材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极其惊人。在医疗中,也存在着过度医疗,比如每天重复做若干的血液检查,胸片的常规复查等。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也一样存在,我曾经遇见一个病人同时使用包括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在内的四种抗生素。国内很少见,我们医院尚未出现的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在心内科的监护室里有时候会同时出现几个既往或是现症感染病人。

篇6:医生华西进修心得

一、医疗方面

1、华西骨科平均每日接收急诊患者达30-40人次左右,其中收住院近20人,其中创伤占绝大多数,有大约10例行急诊手术,其余限期手术。早晨7:45准时交班,由总住院医师汇报急诊会诊及收治情况(包括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由各主管医师汇报出院患者情况(必须在患者出院前两天汇报并交由总住院医师行病历检查,汇报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由各主管医师汇报病史行术前病例讨论,各主任和专业组长提出治疗方案;早晨8:10左右,住院医师已经进入手术室行相关术前准备,例如下肢转子间骨折,安放牵引床,消毒铺巾。同时主任和各专业组长开始查房;每天教授早查房一次,下午下班之前由专业组长或者主治医师进行晚查房,解决相应问题和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对于急诊入院患者立即给予牵引,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皮牵引或骨牵引。

2、充分做好医患沟通,完善相关知情谈话。华西病历里所包含的知情谈话达10余种之多,其中以下是我院所欠缺的:特殊医疗材料使用知情同意书、医患沟通表、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表、术前小结及手术计划核准书、特殊药物知情同意书、医学生及试用期医学毕业生参与临床实践活动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表。最重要的是医师与患者沟通的耐心,上到科室主任下到住院医师研究生医师,对患者提出的每一点疑问,都详细解释,术前谈话时详细到具体手术过程的讲解。

3、规范合理用药,术后当天使用一次抗生素,无任何辅助用药,术后第二天起仅使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本药物。

4、每个医疗小组排定每周固定2-3天为自己的手术日,其余时间不安排该医师的手术,如遇特殊情况,可在手术台次未安排满时行连台手术;这样给医师一定时间去解决患者术前术后的相关问题。

5、加快床位周转,对患者可以减少住院花费,对医院可以增加效益,一般创伤患者术后第三天在确保切口无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即可出院,在院外拆线;在院外设立二病区,对于需长期住院患者,转到二病区进一步治疗,如需再次手术治疗时,再次转回。由专人负责床位预约事宜,方便患者就医,避免因床位引起的纠纷。

6、各亚专业组分工明确,加强协作。本专业组不得收治其他亚专业组患者,例如:遇多发骨折患者,下肢组收治行下肢骨折手术,必须请上肢组医师施行上肢骨折手术。如医疗组长外出,本组患者由其他医疗组长全权负责。

二、科研方面

华西医院近年来在Nature、Science、New England Journal 发表自主知识产权论文4篇,获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0余项,经费总额达6.5亿;今年前三季度共发表SCI 360余篇,有9种学术期刊挂靠华西医院;骨科与国外知名教授常有往来,经常有国外专家来医院讲学,我们恰逢澳大利亚著名关节外科专家Rami Sorial教授交流来访。华西骨科要求副教授以上三篇论文中必须包括一篇SCI,主治医师每年发表核刊论文三篇以上。

三、教学方面

华西医院骨科每年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20余名,培训进修生50余名。在骨科各个病区轮转,每个病区3个月。实习生每周安排一次小讲座,由副教授以上亲授。

综上所述,华西之所以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方面全国领先,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突出:

1、告知义务,即患者知情同意权,无论病情变化、特殊检查、术前谈话、特殊材料、还是实习医生临床教学、出院事宜均需提前告知患者。为此,华西医院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患者知情同意书,医患双方共同签字后附在病案中。

2、注意义务,是指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监护,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诊治,避免延误病情,这也是正确诊治的保障。我们所在的骨科除了常规的主任查房外,各专业组每天均有早晚两次大查房,科室除总住院医和值班医生24小时在岗之外,每个组还安排一名医师随时处理组内患者问题。

3、救治义务,是工作重心,也是医疗质量的体现,从而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

篇7:ICU医生进修心得

2013年8月19号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医院领导和科主任的支持下,在同事们的关心下,我非常有幸得到了去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CCU进修学习的机会。从8月19号离院到8月26号回院,转瞬间一个星期过去了,时间很短,但受益匪浅。

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CCU作为一个心外科监护室,与我院以外科术后监护为主的ICU,有着很多方面的共通之处。由于我院ICU正在筹建阶段,而我作为一个刚刚本科毕业的学生,工作以来接触ICU机会寥寥无几,对ICU缺乏深刻了解。为了在科室开科以后更好的融入ICU的工作当中,我就这样带着一颗好奇与渴求的心情踏上了短暂的进修征程。初到CCU我感觉特别陌生,不管是医护人员的工作节奏,还是患者的生存状态,都和我以前在实习的科室看到的情景难以吻合。这一个星期,我主要是以观摩学习为主,一个星期以来,CCU的工作给我的感觉可以用2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战斗”,时刻在战斗着,与病魔的对抗,与时间的赛跑,与疲倦的较量,与饥饿的斗争。这是一个高度紧张,高强度的工作,一切都是为了换取患者的健康生命。

下面主要谈谈我在ICU学习的收获。因为我院是新成立的ICU病房,我自己也没有ICU的工作经验,对ICU相关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这一点我与其他的进修医生有一定的区别,不是带着固定的目的及问题去进修。所有的知识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的,我认为想在一个星期内把CCU及相关知识都掌握及熟练应用有很大困难。所以经过我自身的考虑以及结合我院ICU的特点,我有计划的选择一些ICU的基础知识去掌握及熟练应用。

1、ICU最基本的一个技能就是气管插管术。呼吸道梗阻、缺氧、通气不足是全麻手术后常见的呼吸道并发症,对于已经拔管的病人,这时候就需要重新气管插管来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在这一个星期中,我见过一次气管插管的整个过程,医生的插管速度让我惊诧,而插管后的条条不紊,更是让我坚定了学习插管的决心。回去以后,我决定去麻醉科学习一段时间,彻底掌握气管插管术。

2、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和学习,我基本了解了术后病人如何处理,开什么样的医嘱。相关的护理医嘱、抗生素应用、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这是每一个病人术后需要的处理。当手术室通知有患者需要转入ICU进行监护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①接好呼吸机,检查是否漏气,并根据患者情况调好相应参数;②准备好相应的抢救设备,抢救药物,为即将到来的患者做好抢救的准备;③患者进入ICU后,接好呼吸机、监护仪,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情况,与接床医生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麻醉前状态、麻醉情况及手术情况。④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

3、对于一些ICU的常见药物,比如多巴胺、硝普钠、去甲肾上腺素等,我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什么时候用什么药物,用多少剂量,这是ICU医生最需要掌握的技能,ICU病人的治疗就是一个“快”字,没有扎实的药理学基础,没办法及时的对症治疗,患者随时都会面临生命的威胁,所以,我决定还去以后,尽快把这些ICU常用药物的使用剂量、适应症、禁忌症掌握。

4、在ICU,对于每一个患者的各项监护是极其重要的,这能让我们及时的掌握患者的生理变化。心电监护仪上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各自的意义,掌握这些数据的意义,并密切监护,就能第一时间了解患者机体的变化,并做出及时处理。在监护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心电图的波形,可以看到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可以随时监测袖带血压,若对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肺动脉穿刺,还可以看到CVP、动脉血压、肺动脉压等,这些都需要去掌握。

在CCU,我还大概了解了如何去使用呼吸机,如何行中心静脉穿刺术,如何处理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难的患者。另外,我还从这边的医生和护士身上学会了如何去与患者沟通,如何去抚慰他们躁动的心。这绝对是一门学问,ICU的患者经常在床上一躺就是几天,周围都是仪器设备,他们很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一旦患者烦躁,就会导致心律加快,很多问题随之而来。我从高年资医生身上,需要学的不仅仅是医学技术,还要学会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这样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对于如何保证医疗安全,协调科室间的关系,处理好医保、医技等多方面科室的相关协调工作,在进修过程中我也学到一些技巧。比如要掌握各科室的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临床工作冲突。与医技科室保持密切的联系,如ICU重症患者需要行紧急的检查要提前与医技科室联系,合理分配院内的医疗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保障医疗安全。进修不仅是医疗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医疗管理技能,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的进修学习,这也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条件。

上一篇:环保局领导班子的工作总结下一篇:一生一世的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