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子商务对连锁店的影响

2024-04-23

浅论电子商务对连锁店的影响(精选8篇)

篇1:浅论电子商务对连锁店的影响

浅论电子商务对连锁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1-6-27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连锁店在经营方式、市场范围等八个方面带来的影响,以期实现连锁店的现代化。

一、营销观念由静而动

电子商务下营销的市场观念,突出表现为下面三个特点:

1.速度须领先。在电子商务市场上从事营销活动,行动速度要快。首先表现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其次,表现在网站内容更新的速度上;第三,表现在信息查询的速度上。查询速度慢的网站,包括主页调出缓慢、检索功能不畅的网站,都不可能受到顾客的青睐。

2.信用无折扣。电子商务是无纸贸易,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它没有物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介质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它所依赖的是密码、认证和其他保密措施。在这样一个市场中,信用程度的高低是关系到连锁店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没有信用的连锁店,很难在网络上长久地把生意做下去。因为网络上的商店和商品太多,消费者可以从众多的生产厂家中选择质量和服务过硬的商品或代用品;另外,一旦消费者发现自己买的是假冒伪劣商品,他便可以快速地将有关信息在Internet的BBS广告版上发布,从而导致该店信誉的大幅度下降。

3.服务没商量。电子邮件的快捷和准确为厂商与客户间的沟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它能够及时反映客户的意见或给客户回复来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厂商必须树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新观念,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努力改善与客户的关系;电子商务交易对交易过程带来的影响要求连锁店在客户浏览和订购商品、发送购货单、订购情况、接收票据和更新数据、接受支付、订购商品的送货和客户的意见反馈等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在交易的资金结算方面,由于电子商务采用电子支付结算,商家在交易的过程中要与银行、税务等部门通过网络以电子方式进行业务联系,以安全有效地实现销售过程中的网上支付和税收问题。

二、经营方式由单一走向联合电子商务通过取消中间商并减少分销环节来降低费用,越接近制造商的商务活动越适宜于实现电子商务经营。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制造商可以不必面对传统的零售商而直接面向消费者,其基本模式是:制造商——综合商务/互联网——消费者。这样,在未来的几年里,如果传统的零售商不转变经营方式,势必会被电子商务压缩到一个狭窄的空间甚至被吃掉。

面对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的传统零售连锁店也逐步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使其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直面销售扩展成与网上销售的联合。在国外,诸多传统零售连锁店利用他们店铺顾客信赖程度高,具备丰富的商业运作经验,在商品的组织、库存的管理以及有效配送等方面比纯粹的网上连锁店有更多的优势,已经开始利用电子商务来扩大他们的销售额了。与此同时在国外,传统零售商也已经改变了以往对电子商务公司的策略,转而开始与网络公司合作、合并:如沃尔玛和美国在线进行协作;7—11便利店则在日本与7个大型公司进行电子商务方面的合作,主要商品是书、音像制品,消费者通过网上订货,但网站不提供配送,消费者可以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8200个连锁店去取货。

虽然电子商务在中国出现是近几年的事,但已经出现了电子商务与连锁店经营实体的“形”的结合。如,目前有50多家大型商场加盟网上连锁商城;联华计划投资5个亿再造一个网上联华,实现电话、原有网络和互联网的三网合一;北京西单商场投资5个亿,建立一个综合的网络购物中心,将配送、目录采购和网上购物相结合。

三、市场范围由有限走向无限,由实体走向虚拟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时空“虚”与“实”的概念与传统的时空观念对消费者来说有了很大的变化。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从空间概念上看,电子商务所构成的空间范围以前是不存在的,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这个依靠Internet所形成的空间范围与领土范围不同,它没有地域界限;第二,在这个空间范围中的连锁店和消费者主要是通过Internet网络彼此发生联系。电子商务是一个通过虚拟手段缩小传统市场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的场所,其本质在于缩小了生产、销售和消费之间的时间、空间和人际的路径。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在Internet网上看到的不是一个实体的市场,而是一个虚拟市场,也就是说网上任何一种商品都是不可能触摸到的,这一点对习惯于面对面进行实物购买的消费者来说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从长远观点来看,电子商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消费者,但给连锁店却带来了不利。因为电子商务的出现,使顾客不必在拥挤的商业区里一家家商店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来完成购物过程。因而,电子商务对连锁店与消费者关系最明显的影响莫过于是:消费者对网络提供的服务和现实中的服务的比较。

四、竞争基础由传统奔向现代

在信息经济条件下,信息不灵将严重影响连锁店经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信息时代的连锁店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是信息管理。对于一个连锁店来说,及时获得商务信息,然后使这些信息服务于顾客,帮助连锁店实现最大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信息社会中,连锁店将以高速网络所支持的数据流作为运行的基础,信息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连锁店竞争的成败。在Internet上开展电子商务,连锁店在物品的购买和储备、库存和销售、资本的筹措和调配等各个管理环节上,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避免了高额的交易成本,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明显增加。由于电子商务市场是一个虚拟的市场,所以连锁店规模大小的影响力可以被降低到最小程度。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影响连锁店竞争的基础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资本、技术、规模和劳动力,更重要的是现代的信息管理。

五、竞争优势由点及面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用的是一种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先进的营销方式,其对商务信息的依赖和重视程度远远超出其他因素,在整个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信息资源显得异常重要。从这一点上来讲,电子商务将使连锁店的竞争优势由点扩展成面,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电子商务消除了连锁店竞争的无形壁垒,主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连锁店和中小连锁店进入竞争市场的初始成本;二是电子商务扩大了连锁店的竞争领域,使连锁店从常规的广告竞争、促销手段等领域的竞争扩大到无形的虚拟竞争空间;三是电子商务改变了连锁店中各种合同形式,准确、及时的信息交流使连锁店合同的稳定性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连锁店的合同管理;四是电子商务促进了连锁店开发新市场和提供新型服务的能力。

六、组织结构由垂直走向扁平

电子商务以信息管理为主的特点从根本上打破了连锁店传统的职能部门的组成与分工,使连锁店内部信息的传递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多方式”变成了双向的“多对多方式”。信息的“一对多方式”单向为主的传递方式使连锁店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垂直的集权制组织结构;而电子商务下双向“多对多方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则形成的是水平的组织结构形式,使连锁店的内部网、数据库,所有部门和其他各方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快捷地交流,组织结构逐步倾向于分散化和网络化结构。连锁店的中间管理人员可以获得更多的直接信息,加强了他们在连锁店决策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整个连锁店的决策水平。

七、人才结构由简单走向复合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以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为目标的行业,如网络交易中心、电子商场、电子商务咨询服务行业、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公司等行业成为社会上最热门的行业之一。这些行业的出现在能给社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连锁零售业带来了争夺人才的威胁,而连锁店要能够在电子商务化过程中取得成功,必须提高员工的素质。传统的导购员、服务员、收银员以及内部的物流管理人员的学历将接受考验,而工商管理专业、金融财会专业、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特别是跨学科的、具有复合知识的全面人才将成为连锁零售业的骨干力量。

八、内部管理手段由经验走向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电子商务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以贯通全球的Internet为信息传输通道,以WWW为工具,使用一切电子化的贸易手段将贸易过程中的各方联结到一起。在一个广泛的领域中建立了从消费者到连锁店以及整个贸易过程中所有相关角色之间的协同组合,把生产、营销、广告、消费、洽谈、成交、支付、税收等所有过程都集中在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之中。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将对连锁店内部管理带来如下的影响:

1.连锁店的一切管理将变成Internet方式。连锁店原有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MIS和EDI系统都必须集成到全球的公共网络中去,于是,连锁店内部的MIS变成了连锁店内部网,连锁店间的EDI系统及其他专线连接系统发展成为连锁店外部网或者其他符合Internet标准的连锁店外部信息系统。这样,连锁店的一切管理变成了Internet的方式,从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顺利地进入公共网络,在公共网络的任何角落也都可以看到权限允许范围内的连锁店信息。

2.连锁店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由于连锁店的电子商务系统建立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之上,使连锁店和供应商双方都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处理成本,大大压缩了库存。同时,电子商务使得两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关系从共存共荣相互利用的关系转换为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

3.连锁店与消费者的联系愈加畅通、快捷。连锁店通过开放的公共网络可以与消费者进行另一形式的对话,消费者通过访问连锁店主页了解连锁店商品状况,与连锁店进行信息交流或进行交易;连锁店可以通过利用零售的快速反应和为不同消费者定制不同风格的浏览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或引导消费者需求。

篇2:浅论电子商务对连锁店的影响

连锁便利店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经营方式,电子商务则是刚刚兴起并且有着很好发展前景的新的经营模式。如何为连锁便利店寻找新的商机,如何为电子商务寻找更好的支撑点?本文将重点探讨二者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一、连锁便利店与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一)连锁便利店现状

连锁经营这种形式历经百余年,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销售额一般都占市场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而美国则达到了三分之二。2002年我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2464多万元,同比增长36%;连锁店数16986家,同比增长52%。可见,我国连锁业发展正强。

便利店是连锁企业中一种较为普遍、灵活的经营形式。是以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主要经营食品、日用生活用品。便利店营业时间一般在16小时以上,有的甚至是24小时营业。店址一般设在居民住宅区及车站、码头、娱乐场所等消费者较为集中的地方,从而在时间、地点上都给消费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目前,我国已拥有了一批较有实力的连锁便利店,如上海联华、可的、良友、华联罗森、梅林正广和、深圳7-11等,且发展速度都很快。但是,我国现有的连锁便利店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便利店连锁化程度低,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连锁网络。我国便利店的发展尚处于初期,便利店门店数量少,且不集中,连锁化程度低,远未形成一个有效的连锁网络。

(2)“便利”特色体现不足。便利店以商圈范围在500米以内的社区居民为目标消费者,以“提供便利性服务”为经营目标,所以便利店应突出“便利”的特色,供应商品以副食品、农副产品、生鲜食品和其他日常用品为主,要求购物环境便利,购物程序便利,还可以向顾客提供其他便利性的增值服务。如7-11便利店同时还销售盒饭、报刊,向社区居民代收水费、煤气费、保险费等,真正融入了百姓的生活。而我国的便利店大多在经营品种、经营方式上没有体现出“便利”的特色,因而无法与目标消费者形成亲和力。

(3)信息化程度低。发达的连锁商业以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特点。庞大的连锁网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无法实现高效运转。在国外,连锁商业被当作信息产业来看待,其信息化程度可见一斑。在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商业管理中的应用滞后,许多便利店唯一的信息产品就是一台电子收款机,在连锁网络内部完全没有形成信息网络。

(二)电子商务现状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它和传统商务的本质区别是,它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进行商品、货币和服务等交易,以减少商业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的。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电子商务的前景广阔,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规模化地运作针对最终消费者的BtoC电子商务还存在着诸多困难,这也是目前各网上商场所要面对的普遍问题。

(1)物流配送系统尚需改进。虽然传统商务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可利用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实现,但物流配送问题却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而成为电子商务的一个瓶颈。物流配送是完成电子商务完整交易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试想,消费者在网站浏览商品信息后,轻松点击完成了网上订购,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手中,甚至出现了送错商品的情况,那么电子商务快捷便利的优势何在?这是目前网上商店所要面对而暂时没有很好解决的实际物流配送问题。(2)我国信用消费的不发达和货币电子进程缓慢。从8848对消费者支付方式的统计,货到付款占到总比例的58.5%。从这不难发现:我国消费者对“隔山买牛”这种购买行为的不信任以及对信用消费的排斥态度。另一方面,我国金融系统对在线远程结算的保守态度,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3)消费者仍大都保持传统购物观念。通过网上虚拟商城购物,不能像传统购物时那样亲自比对挑选商品,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幅、质量、售后服务及商家的信用把握不足,导致其对电子商务的销售方式心存疑虑,敬而远之。

二、连锁便利店作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主力军的优越条件

首先,由于便利店24小时营业,它可以满足网上购物者的要求,提供全天候24小时服务,可以在一天中任一时间为顾客送货;由于贴近居民区,顾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到货物。这样,有效解决了B2C中送货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

第二,地域分布广阔的商业网络,以及高效的物流系统,使连锁便利店能够为网上虚拟商场提供实际意义的配送支持。B2C网站一旦与便利店结合,即可真正享受到便利店巨大的商业网络给它带来的好处。人们通过上网订购商品,来到附近的便利店取货,或由便利店人员送货上门,就可十分便利省时地完成购物活动。另一方面,连锁便利店遍布全国的配送中心又为电子商务提供了有形的物流舞台,形成了电子网络对信息流进行“传输”、连锁便利店对物流进行“配送”的协作关系。

第三,连锁便利店如果与B2C网站实现对接,可为网站运营商直接带来大量忠实顾客。对于所有零售商而言,用于扩大顾客群的花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2000年波士顿顾问公司公布的研究报告,单纯的B2C网站运营商在这方面投入的平均成本由1998年每增加一位顾客支出42美元增加到82美元,而在同一时间段,能实现电子商务与连锁零售店融合的销售商则将这笔费用减少到了12美元。

最后,便利店不但可以帮助网上零售商完成实物交割,还可以帮助网站完成代收款,对商品实行“三包”服务,处理退货与纠纷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顾客对电子商务的许多顾虑。而这些都是网站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连锁便利店与电子商务接轨的意义

将连锁便利店与电子商务接轨的新体系将真正实现消费者、实体连锁便利店和虚拟商场三赢的目的。

(一)从消费者角度看

1消费者可享受更多的价格优惠。网上商场运营上的低成本特点决定了消费者可从网上商场得到更大的折扣,以比其他实体商店更优的价格购得所需商品。

2新型销售体系可消除他们有关售后服务的后顾之忧。电子商务企业可通过合同方式,并建立严格的“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制度,授权地方便利店代理反馈解决周边客户关于退货或其他售后服务等产品纠纷的问题。这种实物化的产品反馈方式,无疑会带给消费看更大的安全感与信任感。

3消费者将不再受地域及时空的限制。新型销售体系充分地利用了互联网的便利性、无限性、交互性特点。它不仅可以二十四小时随时向世界各地无数的顾客提供服务,而且还可利用互联网很好的交互性特点,对目标市场进行无限地细分,以达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实现与消费者进行高效的可衡量的双向沟通。

(二)从电子商务的角度看

1利用连锁便利店原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问题。便利店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售货店,同时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配送中心。消费者不仅可以到便利店采购货物,也可以网上定货,便利店或网上商店系统会通过互联网将订单送交总部,再由总部通知配送中心。这样不仅方便消费者,而且把商家的物流配送费用降到最低。2可避免网上支付所遇到的安全问题。受我国金融体制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制约,我国信用卡的普及率还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网络安全问题还十分突出,网站遭黑客攻击的事件还屡见不鲜。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我们可向消费者提供多种付款方式,当消费者在网上选购完商品后,可使用信用卡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也可到便利店取货的同时付款或货送到家中时,货到付款。

(三)从连锁便利店的角度看

1它扩展了原有便利店的业务,增加了商机。以前的便利店因受单店营业面积狭小的限制,销售商品种类和品种都极其有限。现在通过与网上商场结合,便利店不仅可以销售货架上摆的商品,而且还可以销售架上没有的商品,如大到汽车、大件家电,小到图书音像制品等以前无法在面积有限的便利店销售的商品。

2便于管理。连锁便利店通过如Intranet(企业内部网)和管理信息系统如MIS(管理信息系统)、EOS(自动定货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OAS(办公自动化)等的建立,不仅改善经营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竞争力;而且有利于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连锁便利店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

篇3:浅论电子商务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近年来一种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基础上实现商品物资、人员信息的协调,而产生商业贸易活动的经营方式及相应的企业形式广泛发展:网上商城、虚拟营销、信息化外包等,这些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被广泛称为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发挥网络跨越时空的特性和优势互补,将企业、供应商以及其他商业和贸易所需环节连接到现有信息系统上,改变企业以往对外联系交往的方式,同时也必然引起企业组织形式及内部运行方式的变化,使企业更加充分地利用有限资源,减少流通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企业目标。而这些新企业形式的产生对会计产生了更为深刻远大的影响,本文仅就其对会计假设的影响进行讨论。主要表现在:

一、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传统会计的基本假设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亦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一定单位或组织。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在现行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它规定的是一种有形的实体概念,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一定的地域限制,限定的经营范围,一定数量的员工和管理者。电子商务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普遍使用,且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存储、交换技术越来越发达,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全天候营业的时间,提供了更优越的经营环境。这一形式下,企业形式发生了变化,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企业:网络公司,即将公司、企业建立在计算机上,利用网络从事商品交易活动,这是一种虚拟化了的企业形式,没有固定的形式、固定的空间,经营范围也可根据需要增减,也没用必要必须有一定的员工和管理者,甚至一个人也可办就一个企业。公司可根据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也可在瞬间撤消(建立或取消公司网站即可)例如:我国目前较大的网上零售公司8848,与消费者接触的途径就是进入www.8848.com网站,可进行相关的交易或活动,商品就在网上,服务也在网上。这样,这种虚拟化的公司在主体形态上具有极大的可变性,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如果会计主体不确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就没有空间的归属。所以现代会计主体应增加“虚拟性”特征。

二、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这一前提下,会计核算是以企业持续、正常经营为前提的。这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即定用途使用资产,按即定合约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方法、会计核算原则。总之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按预定的策略进行发展。但在电子商务下,这种虚拟化的网络公司往往是一种临时的结盟体或组织,完成目标后可立即解散(甚至在一天内建立、完成、解散),这样存续时间的可塑性很大,有随时清算和终止的可能,持续经营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冲击。

三、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又称为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期结算和编制财务报告。这一前提是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下这一假设也受到冲击。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资本的转移可在瞬间完成,要求信息最新,而报告期也在缩短;另一方面,在企业存续短的情况下,分期无多大意义;第三方面,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速发展,电子化会计软件越来越向大型综合有利于管理方向发展,提供信息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可随时提供信息。会计分期假设也受到冲击。

四、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尺度属性决定的。在电子商务下,衍生了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如电子货币、电子支票的使用,将使得货币成为观念的产物;另外货币计量所反映的价值信息,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随着科技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其信息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员工的创新能力、顾客的满意度等也不可计量,而后者在电子商务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关于货币计量假设还有两个附属假设:币值不变假设和记账本位币假设。记账本位币假设规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采用一种具体的记账币种:记账本位币,有外币业务时,应将外币折算为一定数量的记账本位币。当企业涉及的外币业务较少时,货币之间的换算尚属容易。但在电子商务下,网络全球化,信息共享化,市场变得广阔无界限,企业交易变为全球化范围内的交易,不再象实体公司将其交易限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这样,国际间资金流动增加,速度加快,企业交易的币种增加,币种之间换算量增大,给企业采用一种币种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且信息准确性变差;另外,由于国际间资金流动的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资本汇率变动频繁,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因此,会计计量手段将不仅仅局限于电子货币,而会向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玉芬等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

[2]、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

[3]、陈洁事项会计--网络时代会计发展方向

[4]、袁树民等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模式

[5]、张瑞群等到论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

[6]、张聪群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

[7]、龚凯颂论未来财务报告

篇4:浅论电子商务对连锁店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电子化 电子货币 发展趋势

电子货币是支付制度演化、信息技术进步、网络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电子货币的产生被认为是继中世纪法币取代铸币以来货币形式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货币电子化,是在电子货币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在商品交易活动中实现广泛地使用电子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过程。

一、电子货币的概念、分类及属性

(一)电子货币的概念

关于电子货币的定义理论界众说纷纭,其中较为规范完整并被广泛引用的是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问以及在公丌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二)电子货币的分类

根据载体的不同,电子货币可划分为以储值卡为主体的卡基类电子货币和基于互联网的网基类电子货币。卡基类电子货币主要代表为多功能预付卡或电子钱包,其介质为智能卡和IC卡,通常作为现金替代品使用于零售业的终端支付。而网基类电子货币代表为虚拟货币,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电子货币,例如支付宝;另一种是各网站发行的电子货币,常见的有Q币、游戏币等。

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电子货币可划分为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和非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是我国最为规范的电子货币,以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发行的信用卡和借记卡为典型代表,其最大特点是有金融机构的参与,并将电子货币的发行和使用纳入金融监管体系。非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主要有磁卡、lC卡、网络游戏点卡等,通常由电信、公交等机构或者网络运营商所发行。

(三)电子货币的属性

相较传统货币,电子货币的特征显而易见:发行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流通领域广泛、技术设备先进,成本低独立性强,结算方式安全、快捷等。但我国货币电子化进程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当前的电子货币就本质而言并非是一种完全脱离现金或存款的新型货币,仅是货币形式的变化,是信息革命中出现的现金存款替代物,执行了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因此,现阶段电子货币尚未形成独立的货币体系。

二、我国货币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的第一张“中行卡”标志着中同步入货币电子化轨道。“金卡工程”的建设、中国银联的成立、网通联用的全面实现、市场化运营机制的确立,中同用24年走完发达国家50年的货币电子化历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银行卡的发卡量和发卡结构统计

1996-2009年问,银行卡市场发展迅猛,2009年突破20亿万张,年均增长率达到32.13%,其中信用卡年均增长19.98%,借记卡年均增长38.79%,但银行卡总体增幅稳步下降。信用卡增幅在历经两年的负增长之后,在2003年业绩明显好转稳步上升,2008年增幅达到98%,但在银行卡发卡所占比重上从2001年开始一直低于10%。借记卡增幅总体处于稳步下降狀态,白2000年起一直占据90%以上的银行卡市场,彰显绝对的主导优势,是银行卡市场的生力军。

总体来说,我国银行卡发卡量持续上升,增幅稳步回落。银行卡市场结构极度不平衡、借记卡独占鳌头的局面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银行卡发展的主要格局。信用卡虽有较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但尚未能扭转这一趋势。

(二)我国银行卡的交易额和存款余额统计

银行卡业务量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交易额增长远高于存款余额的增长,在银行总业务量中占较大比重。但在2008、2009年两年,银行卡存款余额明显上升且增幅较大,2008年存款余额高达321985亿元,增长率高达396.54%,占银行卡总业务量的比重也明显提升,从1996年的5.13%上升到25. 32%,我国货币电子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银行卡交易额中的消费、转账、存款业务量总体持续增长,银行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取现业务比重近两年大幅下降,从侧面反映了电子货币的优势逐渐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消费业务比重总体低迷,但近年有所上升,随着持卡人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优化,银行卡消费业务的比重将不断上升。银行卡渗透率是指剔除房地产、大宗批发等交易类型,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渗透率越高表明用卡环境越成熟。近10年我国银行卡渗透率呈现持续攀爬趋势,2006年丌始增幅加剧,2009年突破了30%,社会公众持卡用卡意识不断增强,银行卡消费对推动社会消费以及货币电子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我国电子货币发行量和电子货币替代率统计

纵观1990年2009年我国电子货币发行量,在2000年之前电子货币数量十分低下,一直缓慢爬行上升,2005年后增幅较为明显、增速上升较快。2008年电子货币发行量从2007年的60000多亿一跃至320000多亿元,2009年依然战绩不菲,突破了350000亿元。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济疲软的2008年,反而成为了电子货币大力发展的绝佳契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电子货币的发展,2008、2009年两年,电子货币量的激增显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货币电子化进程。

结合电子货币发行量和电子货币发行替代率,发展趋势大致相同,电子货币替代率呈缓慢上升,2000年增速加快,2005年后增速更为明显,2008年电子货币替代率一跃升至1.937%。电子货币近5年来发展神速,其替代率的上升表明了电子货币在货币流通领域发挥了其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明显替代作用。电子货币替代率的上升将放大货币乘数效应,加快货币的流动性。现金漏损率则呈现截然相反的趋势,从1990年至今一直处于缓慢下降趋势,现金在流通领域比重的减少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子货币强大的替代作用,大量现金被取代并转化为银行存款。

三、我国货币电子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

电子货币的发展在推进我国货币电子化进程的同时,给货币供给带来许多挑战。电子货币不仅可以瞬问实现不同形式货币之问的转换,缩小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差别,模糊淡化了传统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界限,还使影响货币供给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发生变化。

(一)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基础货币由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组成。央行通过垄断发行货币以控制现金的投放与回笼,通过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

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效应使其一部分转化为其他货币形态,另一部分则转换为活期存款。这对央行通货发行权的垄断形成挑战,铸币税收入减少,资产负债规模缩减,降低了对通货的控制能力。

存款准备金的政策作用被大大降低。由于电子货币无准备金制度,电子货币会取代一部分有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的存款,降低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总量。商行向央行所缴的存款准备金并无利息收入且增加了商行融资的机会成本,而电子货币及衍生品为商业银行规避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快速借人资金的难易程度和融资成本的高低是影响超额准备金持有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电子货币的高流动性和低转换成本恰好满足上述条件,超额准备金下降。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及投资组合是另一影响因素,电子货币能使不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以较低成本迅速转换,加之现金并无利息收入,整个社会对现金偏好减弱,现金持有量下降,导致超额准备金下降。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因为现金漏损率上升导致银行超额准备金下降,削弱了货币创造能力,货币乘数下降。另一方面,现金漏损率上升导致商业银行原始存款下降,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也随之下降。

电子货币对现金和存款的替代效应扩大,使电子货币对狭义货币的替代率(E/Ml)上升,这必然会使流通中的现金减少,现金漏损率下降。另外,电子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也放宽了存款准备金的制约,商业银行有更多资金用于投资或贷款,增加了商業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放大货币乘数效应。

(三)结论及建议

电子货币环境下货币供给量不再是央行所能一手掌控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变动随机性增强,社会公众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和决策都会对货币供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更复杂,增加其内生性加大了央行对货币供给的监控及调节难度。

篇5:浅论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浅论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从理论上着重论述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分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依赖性及对环境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环境负面冲击.其目的是认清各种旅游因素对旅游资源及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并提出对旅游环境进行保护的基本手段,以寻求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作 者:李飞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年,卷(期):28(12)分类号:X3关键词: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 持续发展

篇6:浅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摘要:企业文化通过影响企业氛围提高员工产出,统一的价值观降低企业内耗、共同的行为方式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大力培育员工的使命感、不断改进丰富企业文化、重视员工参与性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 影响方式 企业绩效

企业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效应和辐射作用的管理要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它通过对员工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于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最终决定企业未来的命运和长远前景,是一种成本低廉、潜力巨大、作用广泛的软性生产力。当前背景下深入探讨企业文化的作用,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是指某一企业内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和遵循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全体员工拥有共同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基本信念、认知和一系列规则,是一个随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是发生并作用于企业范围内的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某种特定的社会意识,集中反映出某个特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核心理念。企业绩效包括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两个部分,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完成预期目标的程度,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率高低及盈亏情况等,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通过影响企业氛围提高员工产出

企业文化会对企业氛围产生影响,企业氛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恶性的企业氛围,一种是良性的企业氛围。在恶性的企业氛围里,员工会产生强烈的疲倦、孤独、愤怒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员工的精神、心理以及生理状态,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如果负面情绪过多,员工不但不能发挥个人的潜能,而且还会使得个体的产能水平降低到正常水平之下。而良性的企业氛围有益于在员工中营造出一种舒适、愉悦、积极的轻松氛围,让他们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态来工作。在这种轻松而简单的氛围内,企业内的员工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和解决各种复杂而不良的人际关系,这种舒心的工作环境会使企业成员时时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鼓励,在这样的企业中员工没有人际压力,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产生较高的工作绩效。

(2)通过统一的价值观降低企业内耗

从哲学的角度讲,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但这个价值观和每个个体所拥有的千差万别的个体价值观不同,它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种统一的价值观对每个员工的个人理念及其对事物的判断、认知,对不同员工看待问题的出发点、理解问题的角度与采用的方法起着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的价值观会对员工的心理、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消极、扭曲、自私的价值观会在员工的内心深处产生阴暗、灰色的心理感受,从而增加员工的无形压力、加深员工之间以及普通员工和上级之间的误解、加剧各种矛盾的冲突,最终会造成员工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而积极、向上、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将员工的正气、个体潜在的良好人性极大地激发出来,促使员工以客观、积极的心态看待和处理自己身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各种压力,避免耗费更多的时间、经历和感情,以便集中精力投身于企业的生产中,从而对提高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3)通过共同的行为方式产生协同效应

企业文化的出发点是培育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落脚点是在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表现出友善、积极、努力、顽强的人际行为和工作方法。现代心理学证明,员工个体行为与企业整体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是员工人际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换句话说就是,优秀企业文化造就的是员工良好的行为方式,这种良好的行为互动可以大大减弱或消除员工的人际压力感。相反,不良的企业文化则会使员工具有各种不良的行为方式,使员工之间以及员工和上级之间产生隔阂和冲突,加大员工的人际压力并给彼此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人际压力的广泛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的协同效应带来不利的影响。现代企业理论指出,企业是多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不同要素整合后产生的“1+1>2”的整合效应,是为了使这种要素“取长补短”耦合共进,如果有人际冲突现象在企业中大量存在,则企业预期的协同效应就会大打折扣,从而降低企业绩效。

三、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大力培育员工的使命感

企业文化具有多重属性,而其中企业文化的使命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为突出,因而企业着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对企业文化使命感的塑造。构建使命感的关键是要充分重视对企业文化一致性的培育,因为文化一致性能够把员工紧密地凝聚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下,提高企业成员对企业这个整体的认同程度。当企业面临重大危机和巨大困难的时候,仅靠几条规章制度是无法使企业摆脱危机的,关键时刻只能依靠员工的自觉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向心力能够紧密将员工凝聚在一起,让员工自觉地为企业付出和奋斗。

(2)不断改进丰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具有巨大的影响,但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环境发生变化企业文化决不能停滞不前而必须主动应变,否则就会成为阻碍企业绩效提升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企业管理的很多案例证明,一部分原本表现优秀的企业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往往是因为这部分企业的管理文化落后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从绩效管理的发动机变成了刹车器。因此,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对企业文化适用性的建设,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3)重视参与性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行为的结晶,它需要不断的同化、感化和强化,而参与性正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要吸引员工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来,使企业员工充分了解和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给予员工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其更深刻地感知自己是企业的一员并得到来自企业充分的重视和尊重。在员工积极参与的同时,管理者也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把握员工的心理状况和感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张仁江,李海月.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4)

[2]刘茂娟.企业文化研究综述[J].科技向导,2014(4)

[3].卢美月,张文贤.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6)

四、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新《公司法》放松资本管制必将激发社会投资热情,释放经济活力,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此次公司法修改,由于具有仓促性,加上我国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本次公司法的修改,较大的问题就是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或者不完善,而配套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保护问题,此次公司法修改在这一问题上未能有所体现。接下来,笔者就将对新公司法背景下债权人利益保护措施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1)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新《公司法》出台以后,与《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必然会发生一定j中突。只有做到法律法规联动修改,保持法律的统一性,才能够确保法律的顺利实施,才能真正为新公司法背景下保护债权人利益提供法律基础。

(2)完善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

我国目前规定的人格否认制度即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比较原则化,在实践中很难操作,未真正达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目的。新公司法背景下,公司注册资本对债权人的保护作用大大降低,那么,人格否认制度对于保护债权人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完善人格否认制度刻不容缓。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相关标准,适当扩大其适用范围,增强人格否认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诉性,加大相关股东对债权人的责任承担。

(3)加大有关主体的责任追究力度

就公司而言,其应该不断完善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等,按时向有关机关报送公司的报告,及时公布公司的相关信息。如果因为公司在这些方面的过错而造成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损害,那么公司就应当对债权人承担相应责任。

公司董事等高管人员对于公司应当履行忠实勤勉义务,如果其自身滥用职权或者对股东的违法行为疏于监管而造成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损害,其就应当对债权人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国公司法虽然在这方面已有规定,但惩罚力度还不够,建议今后修法时能够加大董事等高管人员对于债权人的责任承担。

我国目前对于评估、验资等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损害债权人利益,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规定得太轻,不能很好地保护债权人利益,建议今后修法时能够予以考虑。

(4)引进美国的“衡平居次”原则

实践中,公司股东常常通过给予公司借款的形式来赚取、转移公司的财产,损害或者危及债权人的利益。而我国在这方面没有相关规定,今后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引进美国的“衡平居次”制度,即公司破产之际普通债权人对公司之债优先于滥用权力的股东对公司之债的受偿,从而保护公司普通债权人的利益。

(5)建立债权人的集体组织,规定债权人介入权

债权人对公司所持债权可能数量大,时间也比较长,但债权人仍然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及对管理者的决定,面对公司可能侵害自己权益的决定无计可施。我们可以探索建立债权人组织,并赋予其一定的对公司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当公司作出的决定可能侵害债权人利益时,由该组织向公司表达债权人的意见,主张权利。此外,笔者认为,面对公司管理者恶意转移公司财产的行为等,可以赋予债权人介入权即撤销权,当然这个权利也可以由债权人组织来行使。

(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篇7:浅论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定稿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做好准备,知道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 自我概念 性格 心理健康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影响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发展。师生关系作为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是学生最直接的日常生活环境,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它是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之上,是个人不能选择的。因此,每天发生在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总是把与教师的情感淡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调查表

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关系,学生对教师评价高,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越大。反之,评价越低,对学科的兴趣越小。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需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师生关系影响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很难想象在学生害怕老师或对老师有成见的情况下,他们还能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配合。当师生关系良好时,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因而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活动中,还会清楚地看到:教与学,是师与生的密切配合的一个过程,因此,师生关系好,学生认为教师是信任自己的,于是有信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敢于大胆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相反,师生关系如果不和谐,学生认为教师不欣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像没有什么地位,于是不敢大胆想象,更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害怕不正确地回答会受到教师的批评,甚至会冷漠。于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造成教学气氛不活跃,必然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反映到成绩上。某校四年级的两个班,一个班的学生与数学教师关系好,全体学生都表示喜欢数学老师,结果在这位教师任教的一学期中,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提高了17.6分,另一个班的学生与语文教师的关系极

差,在这位教师任教后的一学期中,结果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下降了9.7分,这项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二、师生关系对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作为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他们对自己还没有稳定的、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评价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来源,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是社会权威,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他人。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儿童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可见,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学生总是特别关心教师对他的看法,总想从教师那里得到一走红问题的答案,例如:“老师认为我聪明吗?”、“老师认为我学习努力吗?”、“老师欣赏我吗?”等等,学生通过这些知觉了解自己的行为在教师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当他们接受了教师的看法后,将其内化为对自己的看法时,就形成了自我概念,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教师关于自己的信息,而与师生关系的好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将自己与教师的关系看成是教师对自己的看法的直观体现,是自己好坏的标志,因此,学生往往从教师对自己的言谈话语中去揣测,体会自己的价值,教师的欣赏往往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才能所在,唤起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意识,而被教师否定往往会产生自卑。

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谈到小学时两位教师对他的影响,上算术课时,“一响起铃声,就速写为一阵阵的恐惧。上课往往光发算术本子,喊道一个名字,下面有人应声”,然后就把本子领回去可是喊到我,我刚从座位上站起来,那算术本子就像飞一样的来了,有

时落到别人的椅子底下。从这时起,我就开始抄别人的算术,也是从这时起,我认为算术是一门最没有味道的,一直到高小和后来的师范,我都以这门功课为最差。但是,那位十八九岁的从不打骂学生而热爱学生的语言教师,使魏巍在二十几年后,还能背诵她教的诗,他说:“今天看来,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多么有益的影响。”这样的例子日常教学中也是常见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人师表,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起到正面影响,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

三、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的性格是个体与环境作用的产物,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渐渐形成一些好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心里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形成社会性水平更高的一些品质。

如:某校六年级学生代某,在以前的学习环境中,懒惰,不讲卫生,受到了班主任的严厉批评,他看到班主任就躲。有什么心理话不敢讲给老师听,上课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总在观察教师的面部表情,一旦有谁惹怒了老师,他也跟着胆战心惊,这样,他的成绩越来越差,甚至产生厌学。后来班主任换了,新班主任很爱学生,尊重学生,当了解到代某的心理后,老师只要发现他有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经常与他一起活动,示以做人的榜样。这样,代某逐渐转变对教师的看法,觉得老师并不是那样可怕。于是,渐渐地消除了心理障碍,从此以后,他既讲究卫生,又尊重老师,并勇于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上思维敏捷,他的成绩得到了提高,期末成绩进入班级前三名。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同学在不同的教师影响下,他的性格也随之起不同的变化,说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还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沉重的打击,直接影响其性格。然而,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个人的需要层次不能提高而停留在低水平上,或形成正常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不良性格。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成为学生今后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模式。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方面的影响作用比学生学习的直接影响更为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公正、公平等良好品格和行为方式。然而,不良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会的则是冷漠、苛求甚至是仇恨等不良性格和不好的行为方式,在日常教学环境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干部,全无民主作风。对待同学态度专横,学生的这种行为方式如果不改,最终会形成专制人格。虽然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但师生关系中的教师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并不比家庭、社会环境、同学关系的因素轻,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给学生关爱,做学生的榜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在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尤其是师生关系。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我国医学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

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个性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调查表明,与正常学生相比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人际关系较差。

对于小学生老说,教师是社会权威人物,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与父母的关系。如,学生完成作业时,父母的话对他们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倾向于教师的说法,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师生关系认识自己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认识周围世界,进而认识社会和人生,逐渐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爱的温暖,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他们相信人事间的真诚和美好,同时,学生感到学校是一个可以带来快乐的环境。于是他们喜欢教师,喜欢学校生活,进而喜欢社会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这种安定、愉快、轻松的环境培养出学生的各种良好的品质,如积极、自尊、自信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如一位教师讲到他在英语教学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女生,只要上课时老师提问,她都勇敢的举手,但叫到她回答时,总是出错,后来张老师通过了解,得知她自尊心强,如果她不举手,全班同学会对她另眼相看,但答不正确又令她头疼。张老师对她说:“这样吧!你答得对我提的问题就举右手,我就请你回答,答不对就举左手,我就不请你回答。”就这样,张老师维护了她的自尊心,她觉得张老师

会体谅人、尊重人,于是她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学。

这个事例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逐渐发展其健康的个性。然而,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受到教师的冷淡、怀疑,他们感到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感到世界是冷酷无情的。这就造成师生之间的疏远和敌对的关系,给学生带来紧张、不安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处在一个戒备、焦急的情境中,这也危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受到教师的歧视、批评、讽刺、挖苦、惩罚的学生会感到自卑、恐惧、压抑,往往形成退缩或欺骗等不良性格。正如一位同事谈到,他班有一个学生智力低下,经常性完成作业马虎,他也给他进行了许多批评和惩罚,还是改正不过来,甚至到了最后,只要他一到他的身边,他身上都在颤抖,完成作业通常是一个相同的结果:“6.17或3.17”,现在这位学生辍学了。

总而言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也在不断地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师生关系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思想、行为的心理背景。建立师生关系,教师应是一个创造者由教师来创造。但要从学生的反应中来推知,一旦师生关系建立,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自我概念的发展、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问题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工作者,就应该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好榜样,从正面去影响学生,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杨孟萍《教育心理学》 叶立群《小学教育学》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何立婴《组织行为学》 张向葵《教育心理学》 王景英《教育评价》

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协会2010年征集论文

浅论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张国庆

篇8:浅论电子商务对连锁店的影响

发展电子商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战略决策。2007年6月, 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共同发布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创新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以促进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为着力点, 面向发展前沿, 立足自主创新, 坚持需求导向, 务求实用高效, 探索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子商务模式,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本文的选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探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创新-社区服务连锁模式, 并对其前景和应用做了相关的探讨。

2. 基于价值网模型的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创新

2.1 电子商务模式和价值网模型综述

哈佛商学院教授Lynda M.Applegate和Meredith Collura1认为:“电子商务模式是一个从制造商到生产商到分销商最终到顾客的连续统一体”。“传统的以价值链的概念来分析企业商业模式的方法在网络经济时代己不再适用, 因为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不再仅扮演一种角色 (如生产者或零售商) , 而是在整个价值体系中可能同时扮演多种角色, 所以应该用‘价值网’ (Value Web或Value Net) 不是‘价值链’ (Value Chain) 来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

美国学者大卫.波维特在《价值网》一书中指出:“价值网是一种新的企业业务模式, 它将顾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与灵活、高效的制造系统相关联, 采用数字化信息快速匹配产品及服务, 建立低成本、高速率分销网, 将合作各方有机连接在一起, 实现交付定制解决方案, 以高效率的信息流引导物流、资金流和商流。因此, 价值网是以顾客为中心、由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构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传递和使用的网状关系及其结构。”

价值网模型既强调竞争, 也强调合作。企业要与客户、供应商及互补者共同合作创造出价值 (即双赢的过程) , 同时它又要同顾客、供应商、互补者竞争以便获得价值 (即输赢的较量) 。这种竞争和合作的结合被称为合作竞争。

2.2 基于价值网模型的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按电子商务运营者的控制主体及所提供的业务内容, 可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由销售方控制的第一方电子商务模式、由采购方控制的第二方电子商务模式和由中介方控制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 而由价值网集成者控制的即为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

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第一、第二方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用以优化其采购、销售过程中与其相关联的中小企业形成的部分供应链;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则为较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提供商机, 扩展市场;第四方电子商务是对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业务进行扩展、优化和融合, 使其对某个行业或多个行业价值网进行优化、监控与管理, 提升相关企业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即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代表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日益成熟, 企业已从只关注企业内部产品生产转向关注供应链和客户, 这为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基础。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优化、监管和控制价值网的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将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3. 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提出与前景初探

3.1 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提出

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年,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截止2006年年底, 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已分别达54.6%、40.4%和35.7%。而社区是城市的基础, 是城市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 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提升文明程度、发扬基层民主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社区的组织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政社不分、专业性欠缺、运行体制不够健全等等。

从前文的论述中可知, 研究基于价值网模型的第四方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创新, 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的电子商务进程, 使之能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并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意义深远。由此, 我们提出了“社区服务连锁模式”。

3.2 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基本框架

1) 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定位

根据我国国情, 通过整合城乡社区、街镇的公共资源和商品生产、交通、邮电及餐饮旅游企业资源, 采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虚实双店”连锁经营模式, 发挥社区消费源头庞大的消费市场资源的优势, 将社区商品消费源头与商品生产源头的企业运用高绩效的智能化电子商务管理软件、交互式视频营销、第四方现代物流等最先进的电子商务高科技手段直接对接后, 与最原始的肩杠手提的精细化服务结合, 打造出省力、省心、省钱,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一站式”足不出户购物方式的强势城乡社区服务连锁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

2) 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基本架构

(1) 设立“社服连”顾委会

设立由当地民政和劳动就业局牵头, 涉及“社服连”发展的委办局负责人参加的顾委会, 对“社服连”经营提供咨询建议和事前控制, 使“社服连”的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合法、合理、可控的范围。在顾委会指导下, 对涉及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商品, 可采取限量销售, 引导其它商家降低售价;对一般商品, 在10%以内的代销费基础上加码, 适当提高售价, 迫使其它商家下调过高售价, 让消费者受益。“社服连”提高售价的收益, 是依靠社区的公共资源取得, 并非企业经营创造的, 理应回馈社会, 无条件捐给公益事业, 以公平收入分配, 合谐社会。

(2) 建立“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网络”

由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投资商共同建立“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网络”。以成都市为例, 仅成都的城乡社区就有三千多个, 每个社区一个独立核算的小网店, 太分散。要整合社区资源, 从法律角度上看, 只有市社区服务中心是唯一可以明正言顺地承担此任的事业单位。投资商将和市社区服务中心共同建立“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网络”, 其架构简图如下:

其中, 社区连锁店由社区和投资商共同出资建立, 社区占51%的股份, 独立核算, 人员主要从社区中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中招聘, 这样既能解决社区人员就业的困难, 又能减少企业运营的成本。

(3) 组建“供货商商会”

以大型国企牵头, 组建“社服连”供货商商会, 下按不同类别商品和服务, 分设分商会, 凡合法的大、中、小企业都可以申请加入供货商商会;凡商会会员都可以免费利用“社服连”终端营销网络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 社区店一般只收取2‰~10%的代销费。供货商商会的行业自律式管理, 因假冒伪劣产品会直接损害大多数供货商的切身利益, 将很难通过商会的审查。即使有个别商品混入, 也很容易被同类商品的商家发现并举报, 能及时查处, 避免损害。形成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 以供货商自律式管理为主, 受社区居委会管辖下连锁经营的社区小网店制约的创新模式。

3.3 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前景

1) 社区服务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

采用智能化电子商务和强大的第四方物流配送系统与社区落地接待、配送相结合的网络销售终端渠道, 营运成本很低, 具有低费用优势;点多面广, 以成都市为例, “社服连网络”遍布成都19个区市县的所有社区和农村, 方便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近购买, 并可实现足不出户购物;生产厂家的产品通过免费的庞大的终端网络营销渠道, 低成本直接面向消费者, 零售价格低廉;社区网店只收2‰~10%的返点, 结帐快不拖欠, 以诚信经营, 厂家和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共赢关系;是众多供货商自己的最佳网络直销渠道, 供销双方合作愉快;超市最大卖点是自组产品销售, 社区连锁可自组区县农村专合组织加工质优价廉的小食品和农副产品直销;社服连是社区居民自己的店, 与社区居民心连心;3.5万再就业人员的家庭本身, 再加上其亲朋好友、老邻居、老同学、老同事和弱势群体同情者的支持, 就足以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市场;查询和对比价格方便, 多种便捷的购物方式, 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免费送货上门、验货无误后才刷银行卡或付现结账, 省事、省心、省钱;网上展示不受数量限制, 可以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全部商品和各种服务, “一站式”解决得非常的彻底。

2) 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的劣势

社区连锁店虽店多面广, 但店堂既小又简陋, 网上展示商品不如现场直观;销售人员文化程度低, 专业知识较差, 向顾客介绍或回答咨询要依靠网上资料或由专业毕业生上门解答, 不大便捷;除常用的主副食品、日用品外, 选购的商品不能马上拿到;预约送货上门时间如遇意外有事出门, 需再次预约。

3) 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的前景

借助社服连扩张, 可抢占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以四川省为例, 在产能相对过剩的时代, 四川要工业强省, 不仅要通过城乡统筹, 提高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 培育市场;还应立足成都, 面向全国尽力抢占市场, 以市场繁荣带动产业发展。终端市场的需求决定着生产的定位, 针对市场的需求生产适销产品, 由生产企业直接进入庞大的社区消费终端市场, 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和时间, 降低运营成本, 增强成都、四川产品的竞争能力。

4. 结论

社区服务连锁模式实际上就是在价值网理论指导下的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创新, 它强调参与各利益相干者的竞争与合作, 将整合供应链的思想用以整合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 搭建的一个开放的虚拟与实体结合的网络营销大市场。本文只是对此作了大致的摸索, 关于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体系建设, 包括其商务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经营范围模式、盈利模式、支撑模式、空间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尚待继续探讨和深入。

参考文献

[1]David Bovet等.价值网[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2]喻光继.关于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 2007 (12) :139-141.

[3]赵卫东等.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4]胡大立.基于价值网模型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9) .

上一篇:小修心得体会下一篇:健美操获奖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