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党支部事迹4.1

2024-04-10

先进党支部事迹4.1(通用6篇)

篇1:先进党支部事迹4.1

20企业党支部先进事迹篇一

__有限公司成立于_年,是通过国家gsp认证的医药批发企业,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_x风庄新三村。公司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满意服务、献身健康、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质量方针;信奉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管理理念;崇尚与时惧进、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公司已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公司在发展的同时又积极开展了各项社会活动。

近年来,大庆三元医药有限公司党支部以邓小平理论、“__”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党的_大和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较好地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政治保证作用。

一、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和强化党员管理措施2、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公司内党员经营水平不同,思想政治素质不同等特点,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支部注意从制度建设抓起,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度等。在各项制度实施中,还注意了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加具体化、规范化。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党员做到了有章可循,经营中自觉用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3、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思想政治觉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党的工作基础,也是提高党员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途径。支部先后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组织了革命传统报告会、__学习培训、_大精神报告会等,教育党员要带头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文明经商,货真价实,明码实价,以良好的经营作风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进而保证了市场的经营秩序。在党员的带领下,文明经营,守法经营已经形成氛围。

二、抓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奉献社会,做好献爱心送温暖工作。党员致富不忘本,不忘国家,不忘社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尽责社会,奉献爱心,在大庆三元医药有限公司党支部已经形成一种风气。无论是日常经营、还是扶贫解困,到处都展现出党员无私的精神风貌。公司周边堆积了积雪,影响了过往行人的通行,支部立即组织党员清垃圾、铲积雪,周围的群众

篇2:先进党支部事迹4.1

一、争先创优,努力创建先进党组织。

1、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从自身做起,带头学习实践,树立了勤政、廉政、为民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在响应农场号召,带头养奶牛、带头示范种植经济效益高的风险大的经济作物,如甜菜移栽、马铃薯种植始终冲在第一线,为职工群众带了个好头,受到职工群众称赞和拥护。

2、组织党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一讲二评三公示、党员亮身份、先锋号车组、党员先锋林、先锋路、先锋岗等活动使广大党员紧紧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党员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3、在抓职工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对职工群众宣传教育和引导,在职工中开展队规民约、北大荒精神和社会公德等思想教育,施行了职工代表参政议政,召开职工民主管理大会,财务、政务、党务公开,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通过公平、公正、透明、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化解了群众矛盾,消除了干群隔合,于此20xx年无一起上访事件发生。

4、以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文明楼道、创建户文明家庭、和睦家庭、致富能手等内容的各项评选活动,不但净化了社会最小细胞的家庭,提高了每个家庭的整体素质,而且还起到了约束人和规范人行为的良好作用,从而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的和稳定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二、认真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和职工思想的向心力。

抓好职工的政治学习:坚持每月至少1次职工集中学习制度,学习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采取学习讨论、谈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注重学习的实效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近年来,党支部组织职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八荣八耻”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使广大职工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大家都表示,要以积极的姿态,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中投身于农场事业,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建设中建功立业。

党支部在抓好职工政治学习的同时,又重视抓好党员的组织生活和学习。分层次,分重点,有选择地组织学习各种党建理论,采取导读制,交流制的方法强调党员必须具有责任意识。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新党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年共组织党员学习12次,民主生活会3次。在政治学习和讨论时,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在工作中,“一个党员一面旗”增强了党员对待是非的原则性,自警自律性和责任意识。同时,用组织党员参加义务劳动等途径,培养和继承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职工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真抓实干,有共同的目标,党群形成较强的战斗力。

我区党支部是一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队伍,凭着一股韧劲,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区员工奋力拼搏,在农场率先实行大豆、玉米高产农业生产模式,玉米创纪录亩产1530斤。走出了一条靠科技求发展,靠改革促建设的兴区富民之路,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多措并举开创了党建工作的新局面,赢得了农业生产和党务工作的双丰收。党支部始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让党支部活动和党员个人言行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和完善了党建、维稳、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和整体工作合力。立足实干,改革创新,以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取信于民,凝聚人心,更好地引领职工群众谋事谋发展。20xx年我区新建烘干塔一座,生产能力500吨,新打抗旱机井2眼,为1500余亩地实现抗旱增产,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引进5台7830、2台9670、3套玉米精量播种机等先进设备,全部实现了大马力、高效率作业,精量播种,为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协调为小户职工群众贷款510多万元,解决了小户职工种地困难。

四、加强凝聚,办出成效,齐心协力。

1.党支部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立了组织,制定了规章制度,定期出公示栏等宣传方法,制定治安防范措施,不定期的进行检查,采取结对交心等方式,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几年来本辖区安全事故为零,无超计划生育现象,矛盾纠纷和案发率为零,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良好,确保了一方平安与稳定。

2.我区以筹备迎接大豆节观光带现场为契机、积极开展我为大豆节增光添彩活动,以提高全员责任感和整体荣誉感,为农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20xx年仅6—9月之间我们先后接待国家省委及各地市县领导参观现代化旱作大农业共达20余次,为提高农场知名度为农场争得荣誉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今年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出更大贡献。

3.以农场广场文化为依托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农场举办的运动会、篮球赛、红歌演唱会、唱响尖山等丰富多彩各类文体娱乐活动来使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增强,职工群众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民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4.认真做好帮扶工作,去年的帮扶户均已脱贫,人均收入超过万元。今年的帮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帮扶资金已经到位,帮扶措施已经落实,年底争取人均收入超万元。

20xx年全区实现总收入1350万元、农业人均收入12857元,各项工作位列农场第一。获得农垦总局颁发的优秀科技示范户表彰。

今年党支部带头组织绿满尖山工程,共植树1300余株 同时对公路两旁和小区环境进行治理,绿化美化环境,文明生产,消除田间地头垃圾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我区党支部还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奉献精神,在抗震救灾期间,迅速组织全区党员职工开展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捐款活动,先后两次向灾区人民捐款一万余元,开展“五进家门”活动帮助扶持困难职工。我们单位的刘庆和是一名复转军人,妻子有残疾,两个儿子都二十多岁了还没成家,生活不宽裕。在20xx年初单位安排他担任麦场警卫,使他增加了收入,同时看到他的两个儿子身强力壮的在外打工也没挣几个钱,就劝他把孩子弄回来琢磨干点啥。经过我们和农场联系,在包片的郭厂长及场工会的帮助下,他不仅盖起了100多平米的猪舍而且得到了教育局和场工会的扶持资金三万元发展起了养猪业,目前已出栏肥猪30头,收入非常可观;20xx年职工于志国同志家发生火灾,东西烧的精光,我们立即组织工人进行了捐款,使他的家人很受感动……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就是这样通过进门交心达到组织群众关系协调,通过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树立威信,通过方方面面的帮扶使职工群众尽快走上富裕路。20xx年共扶持困难职工刘庆和等8户。我们通过实际的帮助、实际的去做,使广大职工群众从心里认可党组织,在有困难时能够想到党组织。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革命精神和情怀,使全区党员和职工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

篇3:先进党支部事迹4.1

一、支部定位:立足单位职能, 突出支部特色

由于高校的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差异性, 教工党支部基本按所在的行政单位职能进行设置。目前, 高校的教工党支部所在的单位基本可以分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类型的职能部门。不同类型职能部门的教工党员由于学历背景、社会经历、岗位要求等个人的客观条件不同, 对党组织建设目标的理解和落实程度会存在差异。因此, 党支部要发挥先进作用应该根据各支部职能和党员实际情况, 各有侧重, 发挥职能优势, 突出支部特色, 明确支部定位, 体现多元化、人性化的党支部建设特点。

1. 根据系部、专业、学科等教学类型设置的教工党支部, 定位建设“教学型”党支部, 以提高教学水平、深化育人理念、培养素质人才、争当教学能手为党支部特色, 鼓励教工党员发挥教学表率作用。

2. 根据研究所、研究基地、科研部门等科研类型设置的教工党支部, 定位建设“研究型”党支部, 以提倡学习思考、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学研究素养, 争创科研成果为党支部特色, 推动教工党员发扬刻苦钻研、崇尚科学的学术精神。

3. 根据行政、教辅、董事会等管理类型设置的教工党支部, 定位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型”党支部, 以转变行政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管理体制为党支部特色, 树立教工党员爱岗敬业、服务师生的积极形象, 展现公平、公正、公开的文明管理面貌。

4. 食堂、超市、公寓、体育馆、维修等根据后勤等服务类型设置的教工党支部, 定位建设“服务型”党支部, 以端正服务态度、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 打造师生满意的高校服务队伍为党支部特色, 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办学理念。

二、制度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健全考核评议

切实有效的制度是党支部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目前, 普遍高校已逐步完善教工党支部工作目标化管理制度, 但由于党支部工作多属兼职或义务性质, 支部干部往往缺乏热情、主动性不强, 支部党员党性不强、组织观念薄弱。因此, 要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先进作用, 必须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入手, 尤其是进一步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健全考核评议机制。

1.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对党支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以及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 应及时通过网络、校报、广播、海报等校园媒体进行宣传, 增加支部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研究出台党支部权责利相结合的激励保障机制, 对考核优秀的党支部、党务工作者、党员和特色活动要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对优秀支部的书记和党员在晋职、晋级、评优、评奖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将支部工作纳入年终和学期绩效考核范畴, 并把党建研究工作纳入教学科研工作量, 对支部干部提供一些工作补贴。

2. 健全考核评议机制。

党支部的考核评议是衡量支部和党员发挥先进作用的表现、程度、效果的重要环节, 是促进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有效举措。健全考核评议机制首先要出台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评议体系, 既要有基本标准也要看特色创新;既要看努力过程, 也要看成绩结果;既要考虑纵向发展, 也要横向对比;既要看指标数据, 也要考虑影响力等等。考核评议的目的是促进党员查找差距、拓展思路、自觉提高, 形式上应采用自我汇报、互相评价、总结反馈等人性化考核。举手表决的评优方式难以传达具体的评价内容, 应避免采用。

三、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育人责任

育人是高校办学的目标, 也是高校每个教工党支部建设的责任。然而, 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其岗位工作任务、经济利益、业绩考核的直接影响下, 党员包括少数领导在思想上普遍存在认识偏差, 忽略自己的党员身份, 认为行政工作是“硬任务”, 党建和思想教育工作是“软任务”。当二者在时间、人员、物资等方面冲突时, 往往是党的活动退让。一些行政、服务岗位的教工党支部在工作中忽视育人责任, 无视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以“服务领导”为首要工作原则, 损坏教工党支部的先进性。因此, 要发挥教工党支部的先进作用, 必须从提高党员思想认识入手, 重视党员身份, 明确育人责任。

1. 提高组织的归属感。

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 在每年的7月1日给支部党员发“政治生日贺卡”和一份小礼品, 卡片上有党旗党徽、入党誓词及每个党员的入党转正日期。每个党员通过重温入党誓言, 回忆当年入党情景, 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党支部的关心。此外, 党支部应建立“党员帮扶”机制, 设立教工党支部的“党员爱心基金”, 重点帮助遇到困难的党员, 切实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 让困难党员能够得到有效帮助, 使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增强他们对党支部的归属感。

2. 提升党员的荣誉感。

组织党员集体观看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影片、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参观抗战革命博物馆等, 从革命先烈及先进人物的具体事例直观感受作为共产党员的伟大和责任。积极挖掘、推选、宣传“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 让党员先锋模范形象深入人心, 鼓励群众向党靠拢。在教工支部之间组织开展思想学习大讨论活动, 形成比业务、比创新、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带领支部党员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 体现党员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提升党员的荣誉感。

3.增强党员的教育使命感。

高校的教育本质决定了高校教工党员必须具有教育使命和责任。因此, 高校的教职工也必须以育人为目的开展工作。为明确育人责任, 所有教工党支部应开展以“亮身份、树形象、齐育人”为主题的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所有党员在岗位工作及参加党支部活动时都必须佩戴党徽, 表明党员身份, 其工作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同时, 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育人先锋流动红旗”等, 要求全体教工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关心学生发展, 以教学工作为重, 主动履行育人责任, 保持党员的先锋形象。

四、组织形式:设立“网络支部”, 创新活动载体

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大部分采用传统的会议形式组织开展活动, 对活动的时间、地点都有统一的要求。而高校特点是以教学科研为主, 教师上课、讲座、实验、出差、出国等教学科研工作频繁, 平时支部很难聚集所有党员开展活动, 工作通知、精神传达、成员交流、意见收集等工作相对困难, 支部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实际上无法保证。当前网络资源丰富, 互联网发达, 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新阵地。高校教工党支部委员应学习和掌握网络技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网络支部”, 创新支部的活动载体, 突破传统的“实体”支部在时空上的限制。

首先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一是利用各类网络载体:建立“网络党支部QQ群”、“党员论坛 (BBS) ”, “支部微信”搭建网络沟通平台, 方便党支部成员随时联系;设立支部专用电子邮箱, 用于收集党员的思想汇报、投稿和意见建议等;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 向党员及时发布工作通知、编发“红色”短信。二是充分利用校内的FTP、网络课堂等公共资源平台:在校内FTP内设置网络“党支部资料室”, 方便党员收集、查阅、上传下载党内各类学习资源;在网络课堂主页上传党内重要会议视频、党员培训课程、时事政策讲座等, 帮助党员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在学校主页上开设“网络党支部”专栏, 对党建动态、工作调研、评比结果、典型经验等内容进行发布, 设置支部个人账号和密码, 让流动党员随时在网络上交党费、参与讨论、选举投票等。

其次建立管理机制。一是实行实名注册登记制度。党员经核实身份后获得网络党支部注册端口, 进行实名登录参加活动。党员在网络党支部的学习讨论、组织生活、投票表决等活动必须用实名。二是实施党员集中上网日制度。组织党员网上参加支部活动每月不少于两次, 要求党员平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上网时间, 尽量参与上网学习讨论。三是网上动态监控机制。网络党支部对党员的网上学习时间、参加活动情况进行统计。有条件的网络党支部实施党员在线积分管理, 把发帖跟帖、参与讨论、网上学习等作为党员量化考核的依据。

最后组建管理队伍。网络党支部要设立网络管理员一名, 一般由支部委员或熟悉网络技术的党员兼任, 按学年度在年轻党员间轮流担任, 促进党员对支部动态的了解。网络管理员负责对支部信息、党员发帖和讨论、实名登录等进行审核, 积极引导党员正面讨论, 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支部书记负责对网络支部所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 并进行有效的正面回复。

五、经费保障:拓展经费来源, 开展横向共建

高校教工党支部每年可用于支部活动的经费来源十分有限, 资金量小, 难以保证正常活动的开展。支部活动经费主要来自党员每年上缴党费的返还款, 按照党费返还比例是20%计算, 据某大学的数据, 每位教工党员也就是46.8元/年, 有些高校的教工党支部经费没有列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 所有党支部活动都靠教工党员自筹经费解决。由此看来, 经费问题成为教工党支部发展的一个难以回避的瓶颈。为了保证党支部活动的正常开展, 教工党支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寻找多种渠道, 拓展经费来源。

1.与企业开展横向支部共建活动获取经费赞助。

教工支部与企业支部共建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教工与企业支部实行交换考察体验学习活动。教工党支部定期参加企业党支部生活, 由企业负责组织, 既解决教工支部外出活动的经费, 又学习到不同的党建工作经验。企业支部也可以通过教工支部了解高校资源, 促进校企合作;二是教工支部为企业支部开展理论培训, 由企业一方提供教工支部的活动经费, 一方面企业支部可以提高党员理论水平, 另一方面教工支部解决了一些活动经费的压力, 双方支部可以实现共赢。

2.与学生党支部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申请项目经费拨款。

教工党支部可以与学生党支部开展共建, 在校内开办“爱心小卖部”等公益售卖活动, 由学生党员管理, 教工党员定期检查监督, 经营所得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党员。教工党支部以特色公益项目向学校申请学生工作经费拨款, 既保证了支部活动的顺利开展, 又增进了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的联系沟通, 同时也为困难党员办了实事, 充分体现教工党支部的先进性。

3.积极组织支部党员申请党建课题, 利用课题经费资助支部活动。

课题研究是党建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式, 是党支部创新工作思路、凝练组织特色的主要载体。教工党支部应鼓励支部骨干成员以支部名义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党建课题, 并组织支部所有党员参与课题的资料搜集、调查分析、观点讨论等。课题经费由党支部合理分配, 将其中一部分用于资助支部开展活动。党支部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支部团结协助、提高党员理论水平, 同时课题经费用于支部活动可以提高参与度和吸引力。

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建设工作, 要切实发挥教工党支部的先进作用, 必须结合自身实际, 拟定支部定位和方向,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 不断创新组织形式, 保障经费来源, 充分激发支部党员的活力和主动性, 增强教工支部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先锋模范作用, 有效推进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 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校改革的步伐加紧, 高校教工党支部先进作用也不同程度地面临一系列问题, 直接影响到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效果及党组织形象, 如何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发挥其先进作用成为了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探索解决途径切入, 从支部定位、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组织形式、经费保障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工党支部,先进,途径

参考文献

[1]苏东霞, 李明华.党支部建设的二十个关键细节[J].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4) .

[2]《党支部工作实用图解》编写组.党支部工作实用图解[J].人民出版社, 2013 (1) .

[3]杨成平.党支部工作方法[J].解放军出版社, 2010 (10) .

[4]廖晓文.创新型党支部建设[J].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 (1) .

篇4:沈浩先进事迹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记者走进小岗村。倾听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感受到三份“请愿书”上那几百个红手印的真诚与滚烫……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风凛冽。

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几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间落满67位小岗村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户人家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聚集在这片旷野上。

一块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双双粗黑的手立了起来,上书:“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张“生死契约”已经平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整整31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请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庄重地按下红手印。

一步一个脚印,沈浩带领小岗人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2006年秋天,98个红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里。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

小岗村妇女主任韩巧兰对初来乍到的沈浩记忆犹新。2004年,猴年春节刚过,她起了个大早开始忙活。听说从省财政厅下来个干部,要住在村里,她去给他准备好铺盖。中午,韩巧兰在街上看见个身穿深棕色棉夹克,中等

个头,白净脸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听,他就是新来的书记——沈浩。

“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月。之前下来的

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韩巧兰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样,但她心里纳闷,“这书记一来就下农户家,看来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样。”

“我要一家一户吃顿饭。你陪我去关友林家。”沈浩说。一听说要去关友林家,韩巧兰犯了难:“沈书记,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问题,吃的像猪食,卫生条件差。苍蝇哄哄叫,床上、锅台上都是,多得像头毛。沈书记,我就不去了。”韩巧兰心直口快。“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难。”关友林家这顿饭,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关家的三间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办了低保和特困户手续。

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

“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小岗村。还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有人甚至对外派干部来小岗村有抵触情绪,提出“岗人治岗”。

“是啊!小岗肯定难搞,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沈浩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

村里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争取支持,终于得到帮扶资金50万。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建议,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这与沈浩的想法不谋而合。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干部来到工地。看到刚刚运来的水泥浆卸在地上,找不到铁锹,沈浩就用双手把水泥浆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还被灼伤。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

路修好了,大伙的气也顺了许多。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

属于村集体的20多间房屋被几户人家强占,多年无人敢过问。不收回,邪气滋长,正气难树。敢不敢收?村里几百双眼睛瞅着新来的书记。以前有开警车来小岗村挂职的干部,也没敢咋样。沈浩不怕难,敢碰硬,苦口婆心劝说不通,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钉子户终于被拔掉了,村民们对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说,他从“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很快:冬天,穿上村里5块钱买的老棉鞋;谁家的剩茶端起来就喝,谁家的剩饭端起来就吃;抽2块钱一包的香烟;遇见财政厅的老同事说话,也从“我们财政厅”变成了“我们小岗村”;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习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

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东说。

“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至今还拄着沈浩送的拐杖。“沈浩看原来那根拐棍要断了,怕我摔着,说要给买根新的。我以为他随便一说,没想到他专门买了新的给我送过来。这拐杖拄着踏实。”

五保户韩庆江那天突然发病,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送他去抢救。后来又安排他去当门卫,如今一月能挣500多元;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掏出1000元錢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人有残疾,沈浩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

nlc202309022044

“这样的干部我们觉得可靠,很难找!”“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道出了小岗人的心声。

穿行凤阳乡间,如同穿行在乡土中国的千年沧桑。

600多年前,朱元璋在饥饿中崛起,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民的呐喊与抗争,但后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凤阳花鼓声,伴随着乞讨、流浪,成为凤阳人共同的辛酸记忆。

革命起于贫穷。向穷困抗争,与命运搏战,这是中国农民求索千年的主题,更是横亘在当今小岗人面前绕不过去的坎儿。20多年来,小岗人不是不曾努力,不是没有探索,但几经沉浮最终没成气候。比起其他名村,小岗村的步子明显慢了。

2005年秋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沉浸在秋收喜悦中的小岗人再次兴奋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用平实的20个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沈浩在日记中记录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岗,更应该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努力工作,切实为老百姓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贡献自己的力量。”离中央的要求,离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这令沈浩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静夜孤星、青灯黄卷,沈浩苦苦求索,村西头那间小屋中,“三农”问题的书堆满了书架、案头;他还带着“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赴华西村、耿庄、大寨、西沟村、南街村等名村取经。

从书本中找思路,从实践中学范例。沈浩的心中渐渐明朗: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

要迈开步子,先要解放脑子。然而,这又谈何容易!

遇到重大决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带头人们一起“拉拉呱”。过去“两委”班子不全、人心不齐,矛盾多、积怨多、问题多掣肘小岗发展,如今冰封开始融化了,人心开始聚拢。

优质养殖示范区办起来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引进来了,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大包干纪念馆建起来了……

离小岗村不远处,有著名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思想时常在警醒沈浩。他明白,要想让小岗村人同乐,先得让大伙同富。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小岗村当年的茅草屋、“大包干”纪念馆、文化广场等成了一个个旅游景点,“小岗人家”、“大包干餐馆”、“金昌食府”等餐馆红火起来。沈浩还争取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开辟了直通合肥的长途汽车线路,创安徽全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2006年春节前,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都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小岗要发展,村党组织建设是关键。沈浩从抓班子、抓党员、抓阵地入手,在上级党组织支持和帮助下,充实和调整了村党组织,把年富力强、作风过硬的骨干,把有点子、出力气的致富带头人,把自愿到村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吸纳进班子,建起了小岗村的第一个党员活动室,第一个大学生民兵连……

村里的路平了、灯亮了;小岗人心中的灯,也亮了。

然而,三年任期一瞬即至。2006年秋天,小岗人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起来。

“当年我们杀头、坐牢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们真怕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小岗村人最讲事实,好干部就是好干部,不好也不会有人说好……小岗村人舍不得他,小岗村需要他,离不开他……”严宏昌等几个人一合计,带着一封按下了98个红手印的信找到省委组织部和财政厅。

走,还是留,沈浩焦灼不安,选择两难;挽留,还是欢送,小岗人的选择也不轻松。

当年率先按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这次却没按下手印,“离开妻子、老母、女儿,在小岗踏踏实实干了3年,都想让他留下,可又不忍心啊!”

挽留是爱戴,不挽留是疼爱。

然而,沈浩选择了留下。

2008年金秋,胡锦涛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讲的一席话,让沈浩感到肩膀上沉甸甸的。2009年秋天,又一纸按有186个红手印的信递到省委组织部。

2008年9月30日,又是一个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在“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家的小院里,总书记亲切地同乡亲们拉起家常,了解大家的所愿所盼,解答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气氛热烈活跃。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庄环境搞整洁,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乡亲们倍感温暖和鼓舞,也让在场的小岗村领头人沈浩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当得知沈浩是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职,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干部时,总书记热情地鼓励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总书记与最基层干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刻让沈浩满眼噙泪,责任油生,“当我握着总书记手的时候,一切艰辛、酸楚、委屈都没有了。”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总书记到小岗来,對我们是荣誉,更是动力,农村有困难更有机遇,小岗村是农村改革发源地,要不断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小岗村也不例外,只有发展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只有发展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只有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村。”

怎么让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该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沈浩带领村“两委”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拟订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这个规划,小岗村将形成“一环两轴一点九区”的规划结构,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包括建筑外立面、村容村貌整治,进而小岗将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铭记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化改革。沈浩要重新激发出小岗村改革创新的活力。

早在2006年,沈浩就提出流转村民一部分土地进行整理,田成块、路成网、水灌通,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nlc202309022044

可没想到这个想法让他陷入空前的困境。发展是硬道理,但“摸着石头过河”也艰难。

最难的,是土地问题。

凤阳鼓楼,苍然屹立。“万世根本”——600年的风霜雨雪,让鼓楼上朱元璋亲书的四个大字愈发遒劲而厚重。人民乃国家之根本,土地乃农民之根本。这万世根本,以无可阻挡的力量穿越时空,凝视沧桑。沈浩与它,有过不止一次的对视,每一次,都觉得字字千钧。

村党委副书记张秀华说,当时有人把这种土地流转方式误解为要收回土地,集体经营,许多群众一时想不通,不支持;还有人当天同意签流转协议,第二天就变卦了。

沈浩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流转也是改革。”

一年除夕,张秀华接到沈浩的电话:“我在村里宿舍,过来陪陪我吧。”一进门,只见沈浩眼里含着泪水,委屈地说:“在村里搞土地流转太难了,村民们不同意。”

对土地的挚爱,如同血液流淌在小岗人的血脉里。作为农民的儿子,沈浩深深地理解这一点,每一步改革他都愈加谨慎,在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寻找结合点,沈浩冥思苦想。

那年除夕,沈浩没回家,而是挨家拜年,挨户说服。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是这个时候,总书记在小岗村的一席话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让沈浩心里敞亮多了。

成立村民土地流转理事会,规范流转程序,发挥村民自身作用……改革,要平衡多元的利益诉求;改革,免不了有意见碰撞。为了土地,大家每次开会免不了争几句,有时意见分歧很大,但思路在争论中逐渐明朗,共识在交流中逐渐形成。

小岗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2009年1月8日,小岗村与“美国GLG集团”、“从玉菜业”、“瑶海”、“天下一碗”签下四份投资大单。招商引资,对小岗的发展是关键一环。

GLG集团要在小岗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马上要开始建设,地面必须平整。时间只有5天,最大的难题是迁坟。

迁祖坟,在农村是天大的事。2009年4月12日,村“两委”开会,挨家挨户动员。4月14日,村干部带头锯树、迁坟,第二天,村民们全动起来了,最多的一家迁了12座祖坟。

响彻荒野的爆竹声中,村民韩庆江家爷仨哭着给祖先磕头:“咱小岗村要发展,今天给你们搬家了。”

此情此景,沈浩泪水夺眶而出,抱拳三作揖,高声道:“先人们,沈浩向你们道谢了!父老乡亲,谢谢你们支持小岗村工作!谢谢你们支持咱们子孙后代!”

204座祖坟,在预定时间全部迁完。

“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说:“沈浩在小岗的6年,是村里发展最快的6年,是大家受益最大的6年,也是小岗村树立新形象的6年。” 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

小岗村可以大有作为,沈浩还有更远的宏图大愿:完成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下属农工商、物业管理、文化传媒等几大分支的小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运作;小岗村要用3年时间争取上市……

春去秋来又三年。2009年秋天,小岗人又着急了——“沈书记!走,还是留?”

红手印,还是红手印!186位小岗人要留住他们致富的领路人。

怀揣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小岗村的发展蓝图,沈浩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2009年冬天,小岗人用深情的红手印把他们的第一书记永远留下……

2009年9月起,总书记考察小岗村一周年之际,小岗村参加了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沈浩和村党委把党员们从繁忙的工地上、田地里请到一起,对照总书记的嘱托,对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谋划小岗村科学发展之路。“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沈浩读着铿锵的话语,总书记的嘱托如醒钟在耳。

然而,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了。是走,还是留?无尽的牵挂,一样的深情,再一次让沈浩难以抉择。

想走。离家6年,太长了……

沈浩是出了名的孝子。90岁的老娘,他特别牵挂。

“娘,儿子要到凤阳小岗工作了,不能照顾您老人家了,请您到我哥那里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到小岗上任后的第一个“五一”节,沈浩把老母亲送到四哥家。

老娘深明大义:“乖乖,在人家那儿把人家搞好,把老百姓搞好。我的乖乖要听党的话。”沈浩听了,鼻子发酸。临上车,他“扑通”一下跪倒,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爬起来,已是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想起老娘,焉能不潸然泪下!

女儿沈王一属狗,沈浩亲昵地叫她“汪汪”。2004年,10岁的“汪汪”舍不得爸爸走,送了他一个嵌着自己照片的相框,在背面留了一串歪歪扭扭的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第一次决定留任后,因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妻子工作又忙,沈浩就把女儿送到了老家蕭县读寄宿中学,却也开始了绵长的思念和无尽的愧疚。

每年3月7日,沈浩总会抽空到萧县的学校为女儿过生日。2009年的那天,沈浩忙完工作后急忙赶往萧县,紧赶慢赶还是到晚了。远远地看见女儿在宿舍的阳台上张望。在操场上,沈浩想逗女儿开心,连翻几个跟斗,就不停地喘。女儿看着爸爸卖力地逗她,眼圈一下红了,扑到沈浩怀里嚎啕大哭,“爸,我想你啊,就是想你。”沈浩抱着女儿,泪水和着汗水一起淌。

妻子王晓勤在银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买粮食、搬东西很吃力,沈浩只好说:“花点钱,请别人帮忙吧。”王晓勤盼望着夫妻早日团聚,不同意沈浩留任。沈浩耐心劝慰:“让我再干三年吧,第一个三年是搞基础建设,第二个三年才能把村里经济建设搞上去,让大家富起来。”

想留。小岗村的父老乡亲又让他牵肠挂肚……

2007年除夕一早,沈浩一开门,80多岁的邱世兰坐在他屋前。大娘哆哆嗦嗦地说:“沈书记,去我家吃年饭吧。二十多年了,我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不去吃可不行。”面对大娘浑浊老眼里流露的一片真情,沈浩去了。6年过了5个春节,他有3次在小岗吃的年饭。

nlc202309022044

村里正在修建的敬老院快竣工了,沈浩把它建成了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是沈浩的梦想。

为了留下他,小岗村人两次“红手印”个个千斤重。

两厢牵挂,一样深情。

对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来说,没陪沈浩到县城体检,恐怕是今生最大的憾事。

沈浩在去世前的10多天问金乔:“你爱人在县城医院哪个科室工作?”“我说是做B超的,他摸摸胸口说最近这儿总有点不舒服,哪天请弟妹帮着检查检查。”金乔回忆着。

“心力疲倦、口干舌燥、浑身无力、特别累……”这些词在沈浩的日记里频繁出现。字里行間,透露着他的体力早已严重透支……

2009年11月5日上午,沈浩陪同来小岗考察的三批客人。中午,略饮薄酒。下午三点多,累了几天的沈浩对金乔说:“我回去睡会儿。”然而,这一睡,他就再也没有醒来。

一座上足了发条、从不歇息的钟,停摆了。

沈浩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小岗人的心也被牵走了。

“让沈书记留下吧!”肝肠寸断的小岗人这次下了决心。

凤阳县城鲜花如海,挽幛如云,数以千计的群众送别沈浩最后一程。一副长长的挽联浓缩了沈浩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时光: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

在这一头,小岗村的男女老少们在迎候他们的沈浩书记。寒风冻泪,枯草过霜,小岗村在呜咽。

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拖着病躯,让家人搀扶着,要看沈浩最后一眼:“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要来送送他”“孩子啊,我们接你回家……”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记得曾在一次会上问:“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只要大家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一语成谶,却在顷刻间应验。

2009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一,这是小岗祭奠先人的日子。一场罕见的大雪不期而至,飘飘洒洒,漫天飞舞。

清晨6点多,58岁的殷广勇拖着一个5岁、一个7岁的孩子,借了20元钱买了纸和鞭炮。在雪地上,爷仨几步一个踉跄,扑到墓地,身上还穿着沈浩脱给他的衣服。

……

小岗村的群众,至今还不适应沈浩书记“休假”的日子——

关学莉在村文化广场上打着打着腰鼓就停下来,哭了,村腰鼓队的穿戴和“咚咚”敲响的鼓,都是你给置办的;戴世英把你的照片放在锅台上,边做饭,边掉泪,后悔不该为了宅基地天天找你闹;工匠马实还想在深夜收工的归途上,看到你住处闪亮的灯光;大学生“村官”汪静静依然每天帮你擦桌子,等待着你风风火火的身影……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舍得走了,走得如此匆忙——

妻子还等着你回家喝一口煲好的热汤,女儿还等着你和她一起打开世界名著的书箱,老 娘还在等着你轻拢她的风霜白发……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离开了,离别得这么无声——

修环村路、引进项目、盖敬老院……你布置的年底前要完成的11项重点工作,还等着你带领大家一起完成去验收呢。你想写的那本书《我在小岗工作的日子》,村干部们还盼着自己的名字能印在书上呢。韩巧兰还记得你说过,她家门前的小岔道,一定能在年底前铺上光光的水泥,放炮过年,她盼着你把路铺到家门口呢……

沈浩,你不该走。你做过的一切,小岗村人民记在心底。小岗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见证着,见证着一位农民之子、小岗之子的深情。

在入党志愿书上,你写道: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沈浩,你做到了。

你牢记胡总书记的嘱托,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红手印”印证了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篇5:先进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达西村是尉犁县兴平乡一个近郊村,位于县城西侧,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653户,2279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1629人,占71.48%,汉族人口644人,占28.26%,其他民族6人;全村共有低保户49户(其中达西村基本户16户)、85人,贫困户41户、65人,“四老”人员13人(老干部4人,老党员6人,老军人3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8人,维吾尔族45人,汉族3人,35岁以下党员9人,35-45岁党员16人,45-60岁党员10人,60岁以上党员13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其中:维吾尔族4人,汉族2人,党支部班子成员4人、村委会班子成员4人,交叉任职2人,“两委”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1人,35-45岁1人,55岁以上人员4人,初中学历2人,高中学历2人,中专学历1人,大专学历1人。

,实现村集体资产2950万元(其中流动资金65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36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位居全区前列。自1991年至实施18项惠民补助政策,23年来共兑付惠民补助款2750万元,人均8万元,20兑付补助款390万元,人均达3484元。截止目前,全村家庭电话入户率达100%,手机使用率100%,拥有轿车296辆,摩托车700辆,旅游车2辆,农户农机局配套率达98%。先后获得各项荣誉称号63次。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谋划部署,扎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自活动开展以来,达西村认真贯彻县委、乡党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学习党章、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及两次复信精神,认真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自治区、自治州、县委主要领导讲话精神,重点解决“四风”问题,转变观念,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务求实效,联系实际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强化服务群众,加快小康达西、红色达西、智慧达西、生态达西、平安达西、和谐达西、美丽干净达西的步伐。群教活动中,为村民办实事好事12件,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27个,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凝聚民心。一是切实抓好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按照“三培双带”的要求,从村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培养后背干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建立健全了《党支部书记责任制》、《村“两委”班子成员职责》、《三会一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约束和奖惩机制,同时,确定每月20日为党员义务奉献日。三是结合“群教”活动进行扶贫帮困,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党员“义务爱心帮扶日”、富裕户结对帮扶困难户等活动,积极解决群众困难,村集体出资先后购买标准地膜28吨,免费发放给受灾群众,发放低息贷款250万元,及时解决农牧民资金短缺问题。

(三)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加强民族团结

达西人牢固树立爱党爱家爱达西的理念,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达西村团结和谐、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发挥达西村老典型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每年举办一期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政策培训班,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全村各族群众;二是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维汉族党员群众结对子活动。围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在达西村举行了“万户结对一家亲”活动,州党委书记彭家瑞与村支书沙吾尔?芒力克结成对子;按照全覆盖、就近、就地,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将全村350户农民,在邻里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党员与宗教人士之间、宗教人士与群众之间、村干部与困难群众之间、老住户与新住户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结成对子,大家互学语言、互学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互讲身边事、互知双方家庭基本情况、互做yjbys民族团结实事好事,做到既帮生产又帮思想,既送政策又送技术,既交朋友又促增收,推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让各族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三是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等活动相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群众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文明发展、长治久安”的新达西。四是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宣讲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宣讲各民族共同奋斗创业的艰苦历程。宣讲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

(四)加大投入,加强社会面防控

今年以来,达西村积极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在达西村6个村民小组、清真寺、红色爱国教育基地、达西民俗风情街等主要路口安装50余个高清数字监控摄像头,在村警务室设立监控室,实现24小时无空隙实时监控,通过安装监控设施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居民安全感不断提升。同时,在警务室和“三民”工作组的配合下,达西村不断强化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清查和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全村共有27户登记申请房屋出租,共有出租房屋350余间。年1月1日至今全村登记流动人口1888人,今年9月1日至今登记流动人口1190人。

(五)依法加强宗教管理,深入推进“去极端化”

一是抓好宗教人士的管理和培训。制定宗教管理12条办法,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月召开宗教人士和寺管会成员座谈会,增强宗教的正面教化作用,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制极端,把力量凝聚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来。二是充分发挥清真寺的学习书柜和法律法规宣传黑板报的作用,村党支部出资购买各类的科普宣传、法律法规、民族团结和新疆“三史”等信教群众喜闻乐见的书籍。清真寺伊玛目每天坚持看电视、看报纸,连续23年开展“清真寺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钟”活动,让信教群众在宗教活动中接受科学知识,让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融入到宗教活动中,使其从思想上去极端化,促进宗教和谐。三是抓好落实两项制度(村党支部书记包联清真寺及对宗教人士谈话制度)落实。经常性与宗教人士进行沟通、谈心、交朋友,及时掌握他们和信教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

(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收致富

一是在全村实施畜牧家庭养殖。深入贯彻落县委、政府两个一号文件精神,2014年5月村集体出资102万元,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发放给有养殖意向的农户,用于发展家庭畜牧养殖,村集体与农户签订饲养管理合同,村党支部对农户购进的母羊登记备案,年底进行检查验收,发现私自变卖母羊的农户,将优惠政策补助资金扣除。通过以上措施积极鼓励全村农户发展畜牧家庭养殖,计划2014年底实现每户拥有5只母羊,1头奶牛的目标。二是积极扶持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村党支部针对农民群众个人贷款手续复杂、审批办理时间长等问题,20村集体抵押贷款340余万元向农民群众发放了农业生产贷款,解决了农民群众春耕生产问题。三是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对发展农家乐、民族风情旅游等农户出台扶持政策,对启动资金不足的农户提供3万元的无息扶持贷款,通过优惠政策的扶持全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达到了168家,农家乐达到13家。

(七)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达西

一是实施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村党支部从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入手,通过采取上级部门拨付、村里自筹、村民集资的方式,将天然气接到达西村每一个农户家中,已解决当前农民群众依靠柴草和煤炭生火取暖的现状,使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目前,前期天然气主管道开挖工作已经建设完毕,铺设主管道1500米,低压管道300米,低压调试测验完毕,目前,一期工程实现通气试用340余户农民群众用上了安全清洁的天然气。二是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针对群众健身休闲等问题,村党支部多方争取资金将村委旁闲置空地建设一个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使村民群众也像县城的群众一样,有了健身休闲的去处,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弘扬达西精神,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总结提炼了“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10个字的达西精神,先后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每年投入3万多元订阅党报党刊、购买科技图书,组织村民定期阅读学习,村民不仅学文化、学技术,还学法律、学规章,适龄儿童上学率达到100%。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实施了《村规民约》等十多项文明制度建设,成立了宣讲队、文艺小分队和广场舞队,先后开展了讲达西故事、中国梦达西梦教育等活动。村里每年还举办感恩活动,对村里有贡献的老人予以表彰,感谢他们对达西的奉献,邀请他们运用新旧社会对比的方式,讲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教育引导青年人不忘历史,了解达西村的过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2014年5月,被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巴州党员教育基地的达西展览馆正式开馆,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新疆“三史”、尉犁县和达西村奋斗史。展览馆的建成开馆使达西村群众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自豪感不断攀升。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有一个带富能力强的好班子。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达西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不渝地跟党走,干社会主义,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本着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愿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共同理想信念,在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带头践行达西精神,凝聚各族村民力量,夯实民族团结基石,利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村民主动说出、采集和解读集体理想信念,进而引领村民认同共同理想信念,真正将个人理想融入集体,将个人愿望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先行,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先行。充分发挥了村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形成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达西村在三十多年的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过程中,总结凝练出了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的达西精神。集中体现了达西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党员群众发挥先进性、发扬创造性,感党恩、永远跟党走的决心。达西村维汉村民亲如一家,关键就是有一个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理想信念,为达西村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谐稳定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是民族团结“聚集效应”明显。自复信以来,达西村认真贯彻落实复信精神,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内聚人心,外播团结入手,努力发挥民族团结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发挥“蒲公英”效应,辐射带动周边,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现在,达西村各族村民都像大漠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全村就是一个大家庭,就算有一块馕也要大家掰开来一起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基础得到夯实。达西村十分注重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在全县首先开展了符合本村实际的“爱党爱国爱达西”主题教育,引导村民把这种爱转到爱党、爱国、爱集体上,增强了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培养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分裂主义、“三股势力”歪风吹不进、浊流流不进。突出道德和法制教育,使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在村里掀起了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热潮。通过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增强了村“两委”对宗教活动、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的管理的科学性,引导宗教人士正确“发声”,把精力转移到科学致富促发展上来,让信教群众带头理解党的政策、带头支持党的政策,坚决与非法宗教作斗争。

篇6:先进党支部事迹

一、思想沃土植信仰之苗

国际传媒学院第四学生党支部现有党员46人,其中正式党员19人,预备党员27人。支部书记带领党员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新媒体开展特色理论学习活动。在国家公祭日、一二·九、清明节开展网络纪念革命先烈等活动,提高素质、净化心灵。同时,党员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传播红色文化,十余名成员入选“文化传承 学史寻梦”红色井冈行暑期实践团,在缅怀先烈和仪式活动中坚定了信仰,在现场教学和团队拓展中传承了价值。实践团队获评“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优秀实践团队”和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人荣获市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二、实践沃土育创新之花

坚定的信仰带来学业的全面提升,支部成员专业优秀,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获得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1人获王克昌奖学金,2人获得天津市海洋电器奖学金,2人获住友商事奖学金,1人获天津市创新奖学金,38人获得校级奖学金,25人获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同时,支部党员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全方位的融入专业实践中。8名党员组成了学院记者团的骨干力量带领记者团先后为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学生工作年会、天外50周年校庆、运动会等校园重大活动提供图文支持,并承担着迎新宣传、军训报道、毕业合影等重要工作,为职能处室、兄弟院系提供大量新闻素材,累计撰写稿件破百,拍摄照片破万。

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在创新中提升水平,支部党员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依托学院实践教学平台,在专业学习中实现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党员郭旭原创设计的APP作品《国学伴侣》在“我的国学 我的价值观”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斩获“十佳APP”和“人气APP”两项大奖。在“聚焦津彩微生活 弘扬核心价值观”第二届天津市青年新媒体创意创业节手机软件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由支部党员组成的《“伴旅”贴身旅行管家》项目团队获得天津市女性创业计划书大赛“入围奖”。涌现出不畏艰苦的实践创新领路人陈亚如,她面对生命中的困苦与磨砺,坚持、坚强、坚守,获得国家奖学金,天津市创新奖学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实践创新之路。她的事迹不但感动了天外,同时也感动了全国的大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三、公益沃土结感恩之果

支部党员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在公益活动中展现党员风采。社区里,党员们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让他们感受社会的关爱;幼儿园中,党员们为孩子们弹唱英文歌曲,让他们感受青年的活力;建筑工地上,党员们向农民工发放尘肺病防治材料,让他们感受知识带来的力量;在北大港,党员们向偷猎者宣战,让迁徙的候鸟感受滨海的清幽与美丽。传递公益梦想,感受助人与互助的善良,支部成员在得知殷荣同学的母亲患了急性白血病,无钱医治,生命危在旦夕之际, 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组织现场募捐、校园义卖、相声义演,在学校各个微媒体发起捐款的活动。当远在家乡病床前守护母亲的殷荣同学收到支部为她募捐的12783.8元钱时,她泣不成声,一再言谢。支部帮助困难同学得事迹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纷纷为支部的团结和善良点赞。

上一篇:二校区伙食费管理通知下一篇:以压岁钱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