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

2024-05-02

对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共8篇)

篇1:对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

对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

摘 要: 本文从什么是计算说起, 通过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人类对计算本质认识的回顾, 提出量子计算系统的发展和成熟, 并且提出了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规律:“计算工具不断发展—整体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公理系统的不断扩大—旧的神谕被解决—新的神谕不断产生”不断循环。

关键词:计算科学 计算工具 图灵模型 量子计算

1 计算的本质

抽象地说, 所谓计算, 就是从一个符号串f 变换成另一个符号串g 。比如说, 从符号串1 2 + 3 变换成1 5 就是一个加法计算。如果符号串f 是x2,而符号串g 是2x,从f 到g 的计算就是微分。定理证明也是如此, 令f 表示一组公理和推导规则, 令g 是一个定理, 那么从f 到g 的一系列变换就是定理g的证明。从这个角度看, 文字翻译也是计算, 如f 代表一个英文句子, 而g 为含意相同的中文句子, 那么从f 到g 就是把英文翻译成中文。这些变换间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把它们都叫做计算?因为它们都是从己知符号( 串) 开始, 一步一步地改变符号( 串) , 经过有限步骤, 最后得到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 串) 的变换过程。

从类型上讲, 计算主要有两大类: 数值计算和符号推导。数值计算包括实数和函数的加减乘除、幂运算、开方运算、方程的求解等。符号推导包括代数与各种函数的恒等式、不等式的证明, 几何命题的证明等。但无论是数值计算还是符号推导,它们在本质上是等价的、一致的, 即二者是密切关联的, 可以相互转化, 具有共同的计算本质。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 还可能出现新的计算类型。

2 远古的计算工具

人们从开始产生计算之日, 便不断寻求能方便进行和加速计算的工具。因此,计算和计算工具是息息相关的。

早在公元前5 世纪, 中国人已开始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 并在公元前3 世纪得到普遍的采用, 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后来, 人们发明了算盘, 并在15 世纪得到普遍采用, 取代了算筹。它是在算筹基础上发明的, 比算筹更加方便实用, 同时还把算法口诀化,从而加快了计算速度。

3近代计算系统

近代的科学发展促进了计算工具的发展: 在1 6 1 4 年, 对数被发明以后, 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 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 6 2 0 年, 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 8 5 0 年, 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光标, 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 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广泛采用。机械式计算器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 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帕斯卡于1642 年发明了帕斯卡加法器。在1671 年,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器, 是长1 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 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 特别是经过托马斯、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 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器, 并风行全世界。

4 电动计算机

英国的巴贝奇于1 8 3 4 年, 设计了一部完全程序控制的分析机, 可惜碍于当时的机械技术限制而没有制成, 但已包含了现代计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此后, 由于电力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动式计算器便慢慢取代以人工为动力的计算器。1 9 4 1 年, 德国的楚泽采用了继电器, 制成了第一部过程控制计算器, 实现了1 0 0 多年前巴贝奇的理想。

5 电子计算机

2 0 世纪初, 电子管的出现, 使计算器的改革有了新的发展,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有关单位在1 9 4 6 年制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是2 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也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由科学和技术所创造的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工具。

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 因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donMoore)对电子计算机产业所依赖的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作出预言: 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将每两年翻一番。事实证明,自2 0 世纪6 0 年代以后的数十年内, 芯片的集成度和电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实际是每十八个月就翻一番, 而价格却随之降低一倍。这种奇迹般的发展速度被公认为“摩尔定律”。

6 “摩尔定律”与“计算的极限”

人类是否可以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永无止境地提升? 传统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有没有极限? 对此问题, 学者们在进行严密论证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如果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无限提高, 最终地球上所有的能量将转换为计算的结果——造成熵的降低, 这种向低熵方向无限发展的运动被哲学界认为是禁止的, 因此, 传统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必有上限。

而以IBM 研究中心朗道(R.Landauer)为代表的理论科学家认为到2 1 世纪3 0 年代, 芯片内导线的宽度将窄到纳米尺度( 1纳米= 1 0 - 9 米) , 此时, 导线内运动的电子将不再遵循经典物理规律——牛顿力学沿导线运行, 而是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表现出奇特的“电子乱窜”的现象, 从而导致芯片无法正常工作; 同样, 芯片中晶体管的体积小到一定临界尺寸( 约5 纳米) 后, 晶体管也将受到量子效应干扰而呈现出奇特的反常效应。

哲学家和科学家对此问题的看法十分一致: 摩尔定律不久将不再适用。也就是说, 电子计算机计算能力飞速发展的可喜景象很可能在2 1 世纪前3 0 年内终止。著名科学家,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威尔逊(EdwardO.Wilson)指出: “科学代表着一个时代最为大胆的猜想( 形而上学) 。它纯粹是人为的。但我们相信, 通过追寻“梦想—发现—解释—梦想”的不断循环, 我们可以开拓一个个新领域, 世界最终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们最终会了解宇宙的奥妙。所有的美妙都是彼此联系和有意义的。”[论/文/网LunWenData/Com]

7 量子计算系统

量子计算最初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物理学家费曼RichardP.Feynman 曾试图用传统的电子计算机模拟量子力学对象的行为。他遇到一个问题:量子力学系统的行为通常是难以理解同时也是难以求解的。以光的干涉现象为例,在干涉过程中, 相互作用的光子每增加一个, 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就会多出一倍, 也就是问题的规模呈指数级增加。模拟这样的实验所需的.计算量实在太大了, 不过, 在费曼眼里, 这却恰恰提供一个契机。因为另一方面, 量子力学系统的行为也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 在干涉实验中, 只要给定初始条件, 就可以推测出屏幕上影子的形状。费曼推断认为如果算出干涉实验中发生的现象需要大量的计算, 那么搭建这样一个实验, 测量其结果, 就恰好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复杂的计算。因此, 只要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 允许它在真实的量子力学对象上完成实验, 并把实验结果整合到计算中去, 就可以获得远远超出传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在费曼设想的启发下, 1 9 8 5 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多伊奇DavidDeutsch 提出是否可以用物理学定律推导出一种超越传统的计算概念的方法即推导出更强的丘奇——图灵论题。费曼指出使用量子计算机时,不需要考虑计算是如何实现的, 即把计算看作由“神谕”来实现的: 这类计算在量子计算中被称为“神谕”(Oracle)。种种迹象表明: 量子计算在一些特定的计算领域内确实比传统计算更强, 例如,现代信息安全技术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把一个大整数( 如1 0 2 4 位的十进制数) 分解为两个质数的乘积的难度。这个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困难问题”, 困难的原因是目前在传统电子计算机上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将这种计算快速地进行。目前, 就是将全世界的所有大大小小的电子计算机全部利用起来来计算上面的这个1 0 2 4 位整数的质因子分解问题, 大约需要2 8 万年,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所能够等待的时间。而且, 分解的难度随着整数位数的增多指数级增大, 也就是说如果要分解2 0 4 6 位的整数, 所需要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宇宙现有的年龄。而利用一台量子计算机, 我们只需要大约4 0 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分解1024 位的整数了。

8 量子计算中的神谕

人类的计算工具, 从木棍、石头到算盘, 经过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 再到量子计算。笔者发现这其中的过程让人思考: 首先是人们发现用石头或者棍棒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计算, 随后, 人们发明了算盘, 来帮助人们进行计算。当人们发现不仅人手可以搬动“算珠”, 机器也可以用来搬动“算珠”, 而且效率更高, 速度更快。随后, 人们用继电器替代了纯机械, 最后人们用电子代替了继电器。就在人们改进计算工具的同时,数学家们开始对计算的本质展开了研究,图灵机模型告诉了人们答案。

量子计算的出现, 则彻底打破了这种认识与创新规律。它建立在对量子力学实验的在现实世界的不可计算性。试图利用一个实验来代替一系列复杂的大量运算。可以说。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为在此之前, 所有计算均是模拟一个快速的“算盘”, 即使是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的CPU 内部,64 位的寄存器(register),也是等价于一个有着6 4 根轴的二进制算盘。量子计算则完全不同, 对于量子计算的核心部件, 类似于古代希腊中的“ 神谕”, 没有人弄清楚神谕内部的机理, 却对“神谕”内部产生的结果深信不疑。人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黑盒子, 人们通过输入, 可以得到输出, 但是对于黑盒子内部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发生确并不知道。

9 “神谕”的挑战与人类自身的回应人类的思考能力, 随着计算工具的不断进化而不断加强。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 大大加强了人类整体的科研能力,那么, 量子计算系统的产生, 会给人类整体带来更加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 并最终解决困扰当今时代的量子“神谕”。不仅如此, 量子计算系统会更加深刻的揭示计算的本质, 把人类对计算本质的认识从牛顿世界中扩充到量子世界中。

如果观察历史, 会发现人类文明不断增多的“发现”已经构成了我们理解世界的“ 公理”, 人们的公理系统在不断的增大, 随着该系统的不断增大, 人们认清并解决了许多问题。人类的认识模式似乎符合下面的规律:

“ 计算工具不断发展— 整体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公理系统的不断扩大—旧的神谕被解决—新的神谕不断产生”不断循环。

无论量子计算的本质是否被发现, 也不会妨碍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量子计算是计算科学本身的一次新的革命, 也许许多困扰人类的问题, 将会随着量子计算机工具的发展而得到解决, 它将“计算科学”从牛顿时代引向量子时代, 并会给人类文明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论*文*网]

参考文献

[1] M.A.NielsenandI.L.Chuang,Quantum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 A.M.Turing.On computable numbers,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Proc. Lond,1936(42):230~265.

[3]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QuIST program ver.2.0[J].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Agency DARPA,,4.

篇2:对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

在上大学之前,我几乎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一无所知,我只知道信息与计算科学应该与计算机有关,上了大学才懂得信计不仅仅只是计算机,它更重要的部分是数学。听老师讲才知道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合理架构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各环节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像老师讲的那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程序员,相当于蓝领,而我们就不同了,我们毕业后是做技术员,搞研发的,相当于白领。信息与计算科学又是什么呢?听各老师讲才了解: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科代码:070102)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s(原名:计算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专业方向及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理科专业,包括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两个方面。方向一是以信息科学方面为主,计算数学方面为辅;方向二是以数学方面为主,信息科学方面为辅。主干学科

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离散数学、微分方程、物理学、信息处理、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计算智能、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最优化理论、计算机图形学、c/c++语言、java语言、汇编语言、算法培养要求

本专业我们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或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与数据结构、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等。

刚学的时候感觉好晕啊!怎么这么难呀!每次上专业课时,老师都写了好几黑板的符号与专业文字,听的我特别像个门外汉,什么都不会。不过上了一段时间了,才发觉它并不是很神秘,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难,反而感觉挺有趣的。从网上我了解到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有以下三个趋势:

首先是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他们既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数学、计算力学、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信息与网络安全、信息科学、自动控

制、金融信息 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攻读具有行业特色且与信息与计算关系比较紧密的某些专业的硕士学位。

然后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可以继续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凭借其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最后就是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为此我应该会选择第一个趋势,继续深造,先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等自己能力很强了,我就会踏入IT行业。用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积累的雄厚的数学功底与计算机能力,建造属于我和我国家的IT帝国。通过我与我的整个团队,研发出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界信息类的品牌,像三星,苹果一样走向世界。

篇3:对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思考

人们从开始产生计算之日, 便不断寻求能方便进行和加速计算的工具。因此, 计算和计算工具是息息相关的。

早在公元前5世纪, 中国人已开始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 并在公元前3世纪得到普遍的采用, 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后来, 人们发明了算盘, 并在15世纪得到普遍采用, 取代了算筹。它是在算筹基础上发明的, 比算筹更加方便实用, 同时还把算法口诀化, 从而加快了计算速度。

二、近代计算系统

近代的科学发展促进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在1614年, 对数被发明以后, 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 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 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850年, 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光标, 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 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广泛采用。机械式计算器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 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帕斯卡于1642年发明了帕斯卡加法器。在1671年, 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器, 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 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 特别是经过托马斯、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 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器, 并风行全世界。

三、电动计算机

英国的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了一部完全程序控制的分析机, 可惜碍于当时的机械技术限制而没有制成, 但已包含了现代计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此后, 由于电力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电动式计算器便慢慢取代以人工为动力的计算器。1941年, 德国的楚泽采用了继电器, 制成了第一部过程控制计算器, 实现了一百多年前巴贝奇的理想。

四、电子计算机

20世纪初, 电子管的出现, 使计算器的改革有了新的发展,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有关单位在1946年制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也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由科学和技术所创造的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工具。

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 因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 (GodonMoore) 对电子计算机产业所依赖的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作出预言: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将每两年翻一番。事实证明,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数十年内, 芯片的集成度和电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实际是每十八个月就翻一番, 而价格却随之降低一倍。这种奇迹般的发展速度被公认为“摩尔定律”。

五、量子计算中的神谕

人类的计算工具, 从木棍、石头到算盘, 经过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 再到量子计算。笔者发现这其中的过程让人思考:首先是人们发现用石头或者棍棒可以帮助计算, 随后, 人们发明了算盘, 来帮助进行计算。随后人们发现不仅人手可以搬动“算珠”, 机器也可以用来搬动“算珠”, 而且效率更高, 速度更快。后来, 人们用继电器替代了纯机械, 最后人们用电子代替了继电器。就在人们改进计算工具的同时, 数学家们开始对计算的本质展开了研究, 图灵机模型告诉了人们答案。

量子计算的出现, 则彻底打破了这种认识与创新规律。它建立在对量子力学实验的在对现实世界的不可计算性。试图利用一个实验来代替一系列复杂的大量运算。可以说。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为在此之前, 所有计算均是模拟一个快速的“算盘”, 即使是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内部, 64位的寄存器, 也是等价于一个有着6 4根轴的二进制算盘。量子计算则完全不同, 对于量子计算的核心部件, 类似于古代希腊中的“神谕”, 没有人弄清楚神谕内部的机理, 却对“神谕”内部产生的结果深信不疑。人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黑盒子, 人们通过输入, 可以得到输出, 但是对于黑盒子内部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发生却并不知道。

六、“神谕”的挑战与计算工具的不断进化

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 大大加强了人类整体的科研能力。量子计算系统的产生, 会给人类整体带来更加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 并最终解决困扰当今时代的量子“神谕”。不仅如此, 量子计算系统会更加深刻的揭示计算的本质, 把人类对计算本质的认识从牛顿世界中扩充到量子世界中。

如果观察历史, 会发现人类文明不断增多的“发现”已经构成了理解世界的“公理”, 人们的公理系统在不断的增大, 随着该系统的不断增大, 人们认清并解决了许多问题。人类的认识模式似乎符合下面的规律:

“计算工具不断发展—整体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公理系统的不断扩大—旧的神谕被解决—新的神谕不断产生”不断循环。

无论量子计算的本质是否被发现, 也不会妨碍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量子计算是计算科学本身的一次新的革命, 也许许多困扰人类的问题, 将会随着量子计算机工具的发展而得到解决, 它将“计算科学”从牛顿时代引向量子时代, 并会给人类文明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

摘要:从类型上讲, 计算主要有两大类:数值计算和符号推导。数值计算包括实数和函数的加减乘除、幂运算、开方运算、方程的求解等。符号推导包括代数与各种函数的恒等式、不等式的证明, 几何命题的证明等。但无论是数值计算还是符号推导, 它们在本质上是等价和一致的, 即二者是密切关联的, 可以相互转化

篇4:对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专业范围较窄、知识结构单一、适应面不宽、时代性不强等缺点。1998年在教育部的组织下,为了使数学学科的教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数学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把原有的七个专业融合成两个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将原来的统计学和经济类的统计学合并成一科,即统计学类的统计学专业,为淡化专业、拓宽培养口径奠定了基础。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设置反映了社会对数学学科人才的需求热点。到2009年5月,全国范围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点达到475个,拥有在校生95487人,无论是专业点个数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居全国高校理科专业前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如此之快,招生规模如此之大,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多,例如专业的培养质量问题,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等。为了保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涵和社会行业的需求情况,然后探讨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定位,最后,针对应用型工科院校办学的特点,对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向进行了思考。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涵下面从数学类专业的历史变革和毕业生在社会的就业分布情况来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涵

1.发展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校目录调整之前,如科目数学有控制论、基础数学、运筹学、应用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数学等专业划分,理论计算机和信息科学这两门学科在部分高校里边还没有开设。调整之后只有统计学、信息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这几类数学类专业学科,所以原有的信息科学、运筹学、计算数学与控制论都属于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基础课的寄出是计算数学,围绕微分方程数值、数值代数、数值逼近与计算机相结合课设的一些专业课程;信息科学是最新发展起来的学科,主要开设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现代密码学、图形与图象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专业课程;运筹学是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现代管理科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控制论是研究带控制参变量的时变系统。

2.社会对数学类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数学类专业改革调整不是简单的为合并,而是力图更准确的反映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从数学类毕业生的“职业分布”情况看,除了一部分从事数学本身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更多的学生则从事“信息技术”相关的工作,包括金融、经济、管理、工程的研究工作。数学系毕业的学生在信息技术(IT行业)和金融业中有着很强的竞争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信息技术是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最为广泛的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Internet的发展为全球一体化、信息无界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结合而派生出来的新兴学科,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数学方法的发展,对各种过程的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科学实验的重要补充,具有实验手段所无法实现的各种优点。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对促进国际、国内各方面的交流起关键作用,它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国家正在建设的八大网络信息系统、1999年1月12日正式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和正在筹建的农业信息高速公路,都将大量需要从事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必须在普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大力培养能够从事信息技术处理研究与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尤其是经济、金融、生物与农业等领域以及潇湘地区振兴所急需的人才。因此在开发启动以后,信息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有必要加大信息人才培养的力度。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未来方向

你能熟练使用C++编程,熟悉操作系统,你可以成为专职程序员,熟悉底层软件你还可以成为系统工程师。是比较受累的活儿,但工资不低呀!你能熟练使用JAVA,可以处理面向对象的企业型的应用开发,公司企业WEB页面设计、INTERNET可视化软件开发及动画等,Web服务器手机上的JAVA游戏开发等等。很时髦的工作,工作时的心情很重要,哈哈!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很广的范围。电话交换局里怎样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象,我们周围的网络怎么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知识。我们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进行维护和更先进的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你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以及结合计算机的实验。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自己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的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对整体进行了解,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的设计。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社会需求量相当大。现在是一个热门专业。因为你不必迷茫,你将会有很多的选择。信科专业的同学该如何度过四年大学首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本专业的特长,信息科学与科学计算(计算数学)为核心。计算机应用与数学优化计算的专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努力钻研信息方面的知识。具体的方面,我们先应该将我们的学业知识各个科目保持不挂科,并且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考证,非专业的英语四级是必须要过的,能抓紧就抓紧早点把他过掉。还有比如汽车驾驶证,初级会计证,汉语等级证等等专业证书,因人而异,看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现在的知识水平,知识深度而决定。而本人建议考取《国家计算机二级》这是必备的。计算机类证书初级类证书有:《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电子商务技术员》《信息处理技术员》中级类证书:《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高级类证书:《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网络规划设计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的知识掌握方向和知识+深度考取相应的证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育、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业务培养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或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②具备熟练应用计算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③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或运筹控制中的某些实际问题;④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信息科学或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三、对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根据我院的总体定位和办学思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可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结合我院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侧重与科学与工程计算方向,课程主要是以工程计算技术为核心;另一个是依托计算机科学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侧重信息安全方向,课程主要是以信息科学相关课程为核心。除此之外,在选修课程中开设几门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基础课程,以适应不同兴趣发展方向学生的需要,同时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课程设置可如下考虑:①公共基础课两课、外语、体育等按教育部统一规定,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含实验);②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复变函数论、常微分方程;③专业必修课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分析、数学建模、数据分析;④专业选修课科学与工程计算方向:数学物理方程、微分方程数值解、最优化算法、并行数值计算、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大型稀疏矩阵数值方法信息安全方向: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密码学、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数字信号处理;⑤其他选修课经济学原理、计量经济学、保险概论、金融数学、利息理论等,以满足想从事数理金融和数据处理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存在问题

由于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的历史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尤其是信息安全方向上,专业课程教师不足,得通过教师外出进修或人才引进的途径尽快的解决;其次是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白峰杉.办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思考及建议[J].中国大学数学,2003(3),12-13

[2]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3(2),1-5

[3]龚日朝.“以特色取胜”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新型思路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6),12-15

[4]王家军,张香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118-119

[5]何伟.关于办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3(14),84-88.

篇5:浅谈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主要分为三大类:计算机基础专业、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艺术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不同,获得这些专业的学士学位可以相当于计算机等级三级或四级水平。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计算机英语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的什么样的人才呢?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篇6:对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

(研究生)

一、发展党员的基本标准

(1)政治素质

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维护国家利益,坚决抵制任何有损国家尊严、荣誉和危害社会秩序的言行,积极主动参加政治学习和各项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感强。积极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动态,不发表煽动性言论,未经允许不参加任何群体性活动,无群众反应政治信仰,理想信念问题。

(2)品德修养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尊敬师长,尊重他人,言行举止文明,具有良好的审美观念,明辨是非。注重学术道德修养,无论文剽窃等不良行为,无群众反应品德修养方面问题。

(3)遵纪守法

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校纪校规,见义勇为,能够对违纪同学进行劝告、批评和帮助或制止其违纪行为,在校期间无受过任何处分。

(4)社会公德

能够模范遵守校园内外公共场所的规定,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并能向不良行为提出批评。

(5)生活作风

节约粮食,节约水电;生活简朴,不酗酒、按时作息,无奢靡之风;异性交往文明有礼,无群众反映生活作风问题。

(6)日常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群众基础好,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职责或在院校文体、科研活动中有突出贡献。

二、优先发展的条件

1、在学术科研上有突出表现,获得专利或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

2、在文体活动或科研竞赛中表现突出,在全国高水平竞赛或大型文体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如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智慧城市大赛等);

篇7:对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

0概述

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今,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需求是:

(1)从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工作性质来看,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致可以将需求分为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阶段对第 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 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几乎是空白。

(2)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特征来看,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只有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本科阶段固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打基础阶段,但大部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3)从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来看,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能力、操作系统知识、数据库知识;而IT 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在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大陆现有 598 所高等院校设置了 847 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生 40 余万人,构成一个巨大、复杂的专业群体。这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而且面对一个宽阔、缤纷的人才市场,正在从内涵上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早是计算机系于1993年创建的三年制专科的计算机应用专业,2000年升格为四年制本科,同时专业名称变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包含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两个专业方向,每年招生规模在 80 人左右,在校学生近320 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0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面向社会需求,有利学生成才,理论实践并重,兼顾前沿进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龙头,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学生为根本”的办学思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本专业不断革新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稳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形成特色,取得较好的培养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广泛好评,近几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2.专业办学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人才培养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根据本学科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对部分操作设计类课程,合理压缩理论课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2)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快速提高,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 30人,其中博士 8 人,在读博士 6 人,教授 6 人(其中博导 1 人),副高职 14 人,具有副高职技术职称以上专任教师占总数的 66%,其中 45 岁以下的教师占 66.7%,正逐步形成一支学风正,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和熟练掌握教学培养规律的骨干教师队伍。(3)教学与科研成果

目前,计算机专业承担和完成多项各类教学和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包括:国家级双语教学,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研项目等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部和安徽省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4)实践教学

近几年,通过学校经费的投入建设了多个软件实验室和硬件实验室,极大的改善了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实验设备能初步满足本专业教学要求。在实习环节上,建立了三个校外实习基地,包括IBM公司等。校内实习基地有3个大学生创新基地、软件课程群实践平台实习基地等。(5)学科竞赛

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计算机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活动,并在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一、二等奖。

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紧紧围绕科研和教学工作,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精心搭建有利于展示和交流计算机前沿科技发展的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的舞台,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3.存在问题与困难

从当前的情况分析,本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师资队伍整体还不够合理,缺少学科带头人;

(2)学科基础较弱,学科特色不明显,使得人才培养无明显的特色;

(3)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还不够(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计划、973 计划、科技攻关、博士基金等),高水平论文欠缺,科研经费较少,抑制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

(4)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统一思想,规范行动,全心全意,扎扎实实地推动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以质量为根本,以措施为保证,以需求为动力,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强化基础、突出能力、注重素质、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2.基本思路:

人才培养定位: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情况,本专业的人才以培养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并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服务面向定位:在科研及高校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和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与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发展目标是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人才,并不断提升在省内外同行中的地位。

四、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一)人才培养规格

以“强化基础、突出能力、注重素质、面向创新”为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通识型知识结构的,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并且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

围绕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制定与我国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格、课程设置与体系、培养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有重大变化与提升;培养的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在计算机科学研究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特色;要使每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有较大的增长;相当多数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三创(即创造、创新、创业)能力;人才整体培养素质和质量能被国内外学术界和用人单位认可;能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本科教育评估和质量工程认证(专业认证)。

(二)专业规模

每学年招收2个班,学生人数100 人左右。

(三)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的培养是以信息科学为平台,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方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面向系统、兼顾应用、软硬件结合,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应用并重的宽口径专业为目标的面向创新、面向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四)教学团队建设

重视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以学科带头人、教授和副教授牵头的专业建设型、课程建设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型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型为主的教学团队,带动全系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专业内各研究方向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和规划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使我们的师资队伍能够成为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均较为合理的优秀队伍,专职教师人数达到 30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 50%以上,申报成功一个省级教学团队,2 名以上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1~2 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1~2 项教改项目获省部级以上教改成果奖。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在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结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持续发展。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实践教学发展的趋势,为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确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软硬件实验环境一体化、实验平台综合化、实验内容系统化”。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改革实验管理体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形成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个教学阶段,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培养体系,形成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完整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2)实验室建设

经过 5 年的持续努力,把本专业实验室建成即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又能完成一定科研任务的实验室。

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专业课程实验室为全校相关其他各专业共用,已不能完全满足专业需求。必须根据本专业特色建设相应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以满足专业课程的特殊需求。在今后 5年中,实验室建设目标为:

1)在软件实验室建设方面,继续挖掘现有潜力,开发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群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用于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2)完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习基地建设,用于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以及进行学科竞赛的训练(包括“挑战者杯”、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和 ITAI 全国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等);

3)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物联网实验室和 Linux 实验室。4)加强实验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切实建立起一支业务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岗位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

(3)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经过未来5 年的持续努力,建成能够满足多种实践教学目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2 个和具有较稳定的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 个。实践教学基地要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且基地还要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有经验的辅导教师,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需要。

(六)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把握好教学内容,信息量要大;把握好教学理念,重视创新;把握好实践教学,培养能力;把握好课程衔接,承上启下。

(1)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以及工程训练、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构成,形成了宽、专的人才培养体系。

(2)精品课建设

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力度,经过 5 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零的突破,并再建设 2 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和 1 门省部级精品课,形成合理的精品课程体系。

(3)教材建设规划

在教材建设规划方面,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教材选用与评估办法。在教学过程中,优先选用高质量教材、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新教材和原版英文教材,如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或省部级精品教材,逐步实现教材选用的规范化。此外,积极推动、鼓励教师自主编写高水平教材、特色教材、优质辅助教材和教学资料。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组织人力编写满足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重点推动影响面广、基础性突出、专业发展急需的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出版和推广。同时鼓励教师开发和研制与教材和课程配套的电子教材、CAI课件、可在网上使用的自学教材等,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元化。

(七)教研科研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研究。定期进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讲授的深度进行探讨,组织教师讨论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撰写论文,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建立有效机制,促使专业建设与正常的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及日常工作相结合,通过建设使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研究方向主要为(不仅限于此):

1)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计算机专业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3)面向土建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4)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5)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6)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创新建设 7)计算机学科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8)计算机专业质量工程建设研究

加强教学研究和承担教改项目,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实验内容与方法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发表的教改论文数量不低于 20 篇。鼓励所有教师,特别是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每两年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1 篇教改论文,在教改项目的申报中重点支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

(八)课程资源平台建设

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得以进一步改善,全面带动专业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一批特色鲜明、内容翔实的教学成果,形成一批高水平、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带动专业整体课程教学改革和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

篇8:对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

1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科学的指导促进作用

1.1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便利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泛运用在网络上,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通过计算机网络, 人们的许多事情在电脑上就能解决, 比如, 网上购物, 足不出户就能够随意在网上浏览所需要的物品, 而且还能够通过条件的设定来最快找到自己满意的物品, 这样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 也省去了逛街的劳累;其次, 网上银行的开通, 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办理业务、网上缴费等;另外, 远程教学的开展也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在网上浏览大量新闻, 寻找工作、学习所需要各种资料数据, 方便快捷, 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 尽知天下事”。由此可以看出, 计算机科学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 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生活的进步, 这也体现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

1.2 有利于加强传统商业交易活动过程的安全性

对于一些商业活动来讲, 在双方进行交易的过程中, 安全性是极为关键的, 必须要充分确保交易过程的绝对安全, 避免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然而, 传统的商业交易契约一般都是通过电话彼此交流或者通过见面商议的方法, 这两种办法都存在问题, 首先, 电话交流无法简单判断对方的诚意、公司企业的信誉度问题;其次, 这两种方式在最后签约的时候一般采取的书面形式契约也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签约文件丢失、落入其他对手那里等, 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随着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网络的普及化也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电子商务服务, 广大企业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各种交易活动, 还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对方企业的发展情况、信誉情况。交易的签约文件也可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储存在计算机当中, 必要的话可以设定安全密码。这样一来, 商业交易活动的安全性将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这也是网络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促进作用。

1.3 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 促进经济发展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首先, 改变了企业信息传递的方式。传统的企业信息传递方式属于上级传给下级、下级再依次往下传播的形式。这种口头的下达与传递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速度缓慢, 一般一个较大的企业, 从最高领导那里传达命令, 直到全企业的人收到就要花费几天的时间, 更别说大家执行起来的速度了;而且,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篡改、遗漏的现象, 那么这也会影响企业的某项工作进度。现在有了计算机科学, 企业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的传达, 不仅方便快捷, 而且能够使员工在第一时间接收领导的指令, 从而正确实施。同时, 也能够避免对信息的歪曲、遗漏;其次, 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先进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科学, 企业能够浏览其他企业发展使用的先进技术, 借鉴别人发展的经验, 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 在“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来指导我国企业的发展。比如, 运用先进制造技术, 能够改变我国企业制造业的形式, 采取先进的制造业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一体化, 通过机器操作减少了劳动力数量, 在缩短工作时间的基础上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 先进制造业技术的应用也是企业运用计算机科学在技术上的一大创新。再次, 计算机科学应用到企业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巨大的信息, 像市场某种产品的需求量信息数据、人们的反馈数据、某项产品生产过程的各项准确数据等, 都能够在网络上寻找, 这样一来, 企业的信息需求也就得到了解决。企业的自身发展有了进步, 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将得到提高, 从而也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1.4 有利于我国企业等部门进行人才培养

俗话说,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 技术和人才都极其重要, 试想一下, 即便是国家发展中有了先进技术作为保障, 如果没有专业人才, 技术也将得不到使用。因此,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 还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出现也为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优势。通过网络, 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的场所。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网上学习, 国内的学习网站以及国外的网站能够为各个工作领域的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 供他们来学习, 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另外, 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和一些高校的教授、学生进行交流研究, 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另外, 通过计算机科学还能够为人才提供工作模拟的场所,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指导实践工作, 因此, 实践最重要, 企业不能够保证员工学习了某项知识就一定能够很快做到具体实践, 因此, 员工可以利用网上的学习实践模块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 比如, 制作企业策划方案、对企业数据进行表格的整理等, 员工通过演练就能够更一步的掌握知识了。这样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从而使他们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5 方便了企业生产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在计算机科学的广泛应用环境下, 信息的传播得到提高, 速度加快了, 传播的方式也增多了, 通过计算机网络, 一些产品生产商家就能够实现与客户的直接沟通, 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自己对本产品的感受、想法, 以及一些意见和想要商家改进的方面, 这样一来, 双方之间的矛盾会减少很多。而且, 网上交流也节省了双方见面等的时间, 也就节约了资金, 将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在效益提高的过程中也很可能会不断扩大规模, 向着消费者满意的方向改进, 在这一过程中, 扩大的企业所需要的信息量同样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提供, 这样一来, 企业又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这也有利于企业自身获得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不断促进企业的进步和效益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对计算机科学的应用, 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 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也需要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科学的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 以求正确发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2 确保计算机科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的方法策略探究

2.1 重视培养人们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

要想全面普及计算机科学, 使人们都能够享受到计算机带来的好处, 那么人们就要不断学习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首先, 对于一些计算机知识培训的机构来讲, 就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设备, 为学生配备最为先进的机房、配备有教学经验和专业计算机知识的教师, 而且,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指导, 让学生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熟悉计算机各方面构造, 能够运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次, 企业也要加强对员工计算机知识的培训,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网络办公, 要想企业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有所提高的话, 企业就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可投入一些资金、人力上的支持, 使员工能够真正掌握对计算机的应用。

2.2 企业要跟得上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

当今世界经济的更新换代使得人们应接不暇,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要时时关注、关心科技发展动态。网络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一切活动开始在网上展开, 企业自身要想获得快速发展, 自然要与计算机网络时刻联系, 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上网浏览信息, 而且要注意对信息进行更新;另外, 还可以建设企业局域网络, 通过企业内部的网络来不断拓宽产品的营销渠道, 找机会将自身品牌推向国外, 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 计算机科学的广泛应用下, 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也要试着网络化, 因为企业要想得到较快的发展、要想在国际上站稳脚步就要与时俱进, 就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因此, 与网络时代接轨是促进当今企业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2.3 国家要注重完善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改革和发展, 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网络时代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在影响社会大变革的过程中, 也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在这其中, 一些问题也就衍生出来, 这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法律出现滞后而产生的。因此, 国家就要不断完善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相关法律,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防止欺骗、违法犯罪以及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通过法律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保障人们的相关利益, 从而为国家创建和谐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环境, 这也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保证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中, 相信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将有所进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我国经济日益发展的过程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国家发展最为关键的支撑力量, 也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计算机科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今网络化的世界, 计算机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 应用计算机科学不仅能够大量节省人们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 能够为人们提供众多数据信息, 使人们能够在网络上了解自己想要的资料。另外, 计算机科学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上, 企业应用计算机网络能够为自身发展带来先进技术, 能够促进企业人才的培养, 而且还可以方便企业之间进行业务的谈判, 节省时间, 也增加了安全性;另一方面, 通过网络办公、与一些顾客交流经验意见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 从而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进而也将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在计算机科学的应用过程中, 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就此, 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方法策略, 相信采取有效的方法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使计算机科学能够发挥其对我国经济最大的促进作用, 全面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超燕.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0) .

[2]何川.浅谈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05) .

[3]方丽萍.计算机信息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3) .

[4]马文玲.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 2008 (26) .

上一篇:关于寒假的周记下一篇: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关于婚前购房产权归属认定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