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山实习报告

2024-04-15

雾灵山实习报告(共6篇)

篇1:雾灵山实习报告

雾灵山野外实习报告

——雾灵印象

作为一名地理专业的学生,最为人羡慕的便是有更多的机会走访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迹,领略自然美景和人文风光。今年夏天,我们2007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同学们有幸来到承德雾灵山参与野外实习,一个星期的实习给我留下了诸多印象。

雾灵印象之五天行程

1.莲花池宾馆附近

内容: 识别植物种类,熟悉土壤群落的调查方法,熟悉土壤剖面的描述方法.2.莲花池--歪桃峰--返回

内容: A瞰雾灵山全貌(地貌形态,山势山地夷平面,冻融风化,人工地貌)

B测高山草甸和山地草甸土

3.莲花池--龙潭瀑布--返回

内容: A察沟谷形态,切割程度,石栏,瀑布,深潭,岩壁.B察植物群落类型

4.莲花池—主峰—返回

5.莲花池--仙人塔--十八潭--实习结束

内容: A被和土壤的垂直分布

B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性状

雾灵印象之体验别样生活

在盘山公路上一路盘旋,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的驻地——小木屋,给长期居住在钢筋水泥房中的我们从未有过的新鲜感。雾灵山是个奇幻的世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似乎都沾染了雾灵的仙气,让我们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劳,短短的一周就让我们爱上了这个世外桃源。

从深受太行山焚风影响的石家庄过渡到海拔1800米的莲花池宾馆,从酷热到清凉,两个季节,两种生活,再加上每日多至五六次,少至一二次的小雨,更给我们的实习加让了一种梦幻的浪漫色彩。

漫山遍野的绿色植物,形成“天然氧吧”,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也是让我们倍感新奇,一团团雾气,总是在猝不及防的时候轻轻飘过你的头顶,薄如蝉翼,晶莹,空灵,恍惚之间便觉得自己身在仙境。雾灵印象之学习科学的野外考察方法 听老师讲解调查方法后,我们小组成员亲自到各样地运用10米*10米的样方对所选华北落叶松林进行调查。测量出每块样地的坡向、郁闭度、样地内每株落叶松胸径,以及在每个样地选取2~3株平均木,测量出树龄、高度,以代表整个样地的平均树龄和平均树高。通过对样地数据进行处理,对各样地数据汇总之后归纳为表格。野外实习结束后,根据记录下来的重要数据,分析表格进一步进行分析、讨论了植被的演替与发展规律。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雾灵山土壤最主要是森林土壤的特点,并学会采集土壤的科学方法。

雾灵印象之磨练意志

作为居住在城市中的我们,步行日益被各种便捷的交通工具所取代,而雾灵山野外实习,每天步行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实在是对意志的考验。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去龙潭瀑布那一天,为了亲眼看看高老师所描述的100层楼高巴掌宽的瀑布,我们循着小径,追随着潺潺的流水声,终于一睹瀑布的风姿,运气还算不错,今年可能是雨水丰沛,瀑布还算是比较宽,没有愧对我们的一路辛苦。走上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走下去300米是痛不欲生,走上去300米是生不如死,每个人红通通的脸上淌着大颗的汗珠,腿已经好似不是自己的,完全是凭着惯性向前走,几乎要放弃的时候都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终点就在前方”。凭着自己的坚持,终于活着走上终点。又累又饿,却不仅为自己高兴,能看到这龙潭瀑布的同学们都是好样的,我们成功的通过了这次意志的考验。

雾灵印象之学习收获

此次实习主要是识别植物种类,观测山地草甸土及沟谷形态,通过老师讲述和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雾灵山一带主要土壤类型为褐色土和棕色森林土,在褐土带内,由于降水和地形的影响,使褐土发生程度不等的淋溶作用。山地棕壤是森林植被最典型茂密、最集中、人为破坏较轻,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山地土壤,原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在温带落叶阔叶林及湿润气候条件下,棕壤的淋溶过程、粘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明显,自然植被下的棕壤,侵蚀较轻,土层较厚,多为30-60cm,厚度达1m。山地生草棕壤亚类,由于山地棕壤森林的破坏及水土流失的加重,一些地区原有落叶阔叶林为灌草植被取代,从而发育了生草棕壤。山地粗骨棕壤剖面层次不完整,一般无明显的枯枝落叶层,土壤薄,地面多裸岩出露,由于发育不良,淋溶较弱,呈中性反应,较山地棕壤为强,无明显呈微酸性反应的淀积层。

雾灵山有众多的植物,山刺玫、石竹、金莲花、胡枝子、花楸、丁香、锦带花、黄芪、歪头菜,近百种植物在短短几天内我们就能一一辨别,最有意义的就是终于明白了家乡普遍生长的松树叫做油松,对平常的生活产生了指导作用。雾灵山植物群落多样,主要植被类型有草丛,灌丛,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山顶草甸,农田等植被类型,森林群落以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山杨林,桦木林等群系或群系组为主.群落结构发育完善,盖度较大。1500m-1800m的沟谷中分布着以云杉占优势的针叶林,在山地的阴坡以青杄、白杄为主,其间有华北落叶松混生,由于人为影响,原有的云杉林多遭破坏,呈散生状态存在,针叶林中华北落叶松占优势,在山地阳坡分布着华北落叶松林,尤其在1800m以上常形成纯林并可一直分布到山顶,如莲花池一带可见到呈岛状分布的华北落叶松林。本区植物群落较多,垂直分布较明显,雾灵山原系满清“东陵”风水禁区,二百多年间无居民居住。“开禁”后由附近各县迁徙而来,人为活动使原始景观屡遭人为破坏和干扰,群落分布呈犬牙状交错状态,一个群落既有天然次生植被又有人工植被,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所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仍然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这次雾灵山之行,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和团结合作,雾灵印象终会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人生中的美好回忆。

篇2:雾灵山实习报告

资环学院09级—刘蒙—1090900012

2011年7月9日—18日我们09级地理科学30余名同学在刘建中、郭逍宇、李宏和王学东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在雾灵山进行了为期10天的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是地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使我们受益匪浅。首先,野外实习巩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弥补了课堂的不足,同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其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我们掌握了土壤、植物野外调查方法。再次,我们认识了雾灵山地区土壤和植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垂直分布规律。最后,通过专题的调查与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

(一)雾灵山自然地理概况

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27’—117°35’,北纬40°30’—40°36’,距北京市140km。雾灵山东西长24km,南北宽17km,海拔2116.2km,为燕山山脉主峰。1.1地质

燕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我们国家的地质骨架。雾灵山地区的母岩以花岗岩为主,南坡伴有石灰岩,北坡伴有页岩等。1.2地貌

雾灵山属于中山。地貌上的最大特点是山高沟深,岩体发育,崖体落差大,低山丘陵多,山间盆地多。1.3水文

雾灵山地下水溢出点分布广泛,几乎沟沟有水,水流常年不断。东南部得柳河向东流入滦河水系。西北部的安达木河向西流入海河水系。1.4气候

雾灵山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预热同季,冬长夏短,夏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它的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随着海拔升高,气候有明显的变化。

(二)土壤地理调查

2.1土壤调查方法

我们主要通过土壤剖面的选点、挖掘、观察描述、记录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等一系列方法来研究雾灵山地区的土壤特点和垂直分布规律。2.1.1剖面的选点

雾灵山土壤具有明显的山地特点——土层浅薄。这就提高了我们选择土壤剖面的难度。如果主要剖面地点设置不当,则所观测的资料没有代表性,会影响对土壤分类、特性等的调查质量。剖面的选择应尽量避免受人为干扰活动影响较大的特殊地段。

7月11日我们由大沟村出发向西行驶,在公路旁一处土层较厚的观察处,由于过分关注土层间划分的清晰程度,而忽略了一些人为或自然活动对土壤剖面的影响,导致了我们小组在选点这一步骤上频繁出现失误。在此观察点出,我们共挖掘了三处土壤剖面。前两处都是因为地质活动使其出现明显的砾石沉积层而无法使用。第三处,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于公路旁取点,虽然是在大石块的缝隙中取得,但人为活动影响小,层面清晰,能够较完整的 1 代表这一处的土层特点。2.1.2剖面的挖掘

挖掘主要剖面时,首先在已选好的地面上画个长方形,其规格大小为长2m、宽1m,挖掘深度要求2m。但是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壤应有不同的规格。对于雾灵山这种山地土壤土层较薄者,只需要挖掘到母岩或母质层即可。

在实际的挖掘过程中,并没有合适的开阔地面适合挖掘大面积的深坑进行研究。我们尽量采用已形成的垂直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学习了常规土壤调查的技能与方法。2.1.3剖面的观察与描述

选点不能马虎,但对土壤剖面得观察与描述更为重要。在观察过程中,首先要用掘根器修整挖掘好的新鲜剖面。因为在用铁锹为挖掘过程中,由于摩擦会使剖面表层的土壤滑到其它层,导致分层不明显或是使土层厚度产生误差。

土壤剖面点的观察描述可分为一下四部分:(1)主要剖面点地表状况的描述。如海拔、坡度、植被等。(2)土壤发生层次的划分。主要发生层是A-C或O-A-C。在同一层中还可以根据植物根系的多少划分出不同的小层。(3)土壤形态要素的描述。如颜色、质地、湿度等。颜色是通过用新鲜湿润的样土与比色卡对比得出。检测质地时主要用湿搓法,将土壤搓成球、条、片等不同形状再提、压、弯,进而判断其质地。(4)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简易测定。如PH值测定、土壤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2.2土壤形成条件

在雾灵山地区,四大成土因素以气候和生物为主导因素。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生物为由山麓到山顶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当然成土母质也影响了土壤的形成方向与速度。雾灵山一带的成土母质皆为花岗岩残积物,由于流水侵蚀切割,局部基岩裸露,一般的土层多夹带大小砂砾,使雾灵山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山地特点。

该地的自然成土过程主要是碳酸盐的淋溶淀积过程、粘化过程及有机质积累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2.3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随着地势的起伏和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雾灵山地区土壤的分布服从垂直地带性的规律。垂直带谱由低到高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次生草甸。

由于南北坡水热条件不同,造成同一植被类型的海拔差异,进而造成同一土壤类型的海拔差异,如下图所示: 2.4土壤质量

山地土壤的特点就是土壤发育少,沙粒比较多。

根据实习手册P79表6-8得出雾灵山褐土地区有40%-50%的土壤其粒径小于0.01mm。根据中国制的粒级划分标准可知这一部分属于细粉粒和黏粒。土壤通气透水性差,所以褐土地区土壤肥力不足。

通过粘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形成的山地棕壤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高达10%-20%。该地水热条件也比较优越,故土壤肥力高。

根据实习手册P75表6-4可知处于雾灵山最高处的山地次生草甸土的质地为中壤。壤土的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这样的质地较为理想。

2.5土壤的利用改良

淋溶褐土:其PH一般呈中性反应。根据实习手册资料显示,雾灵山地区褐土PH值多大于7。此时微量元素容易沉淀,使得这一地区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比较低。所以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施用微肥。同时还应解决干旱、水土保持以及培肥土壤等问题。

山地棕壤:虽然棕壤的肥力高,但在开发土地资源过程中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层变薄等问题,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在利用中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除此之外,还应施加磷肥,增强土壤肥力。

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的质地比较理想,但是由于海拔较高,热量不足,无霜期短,多强风,不宜垦殖,但可做天然牧场。

土地的利用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尊重规律,相信科学。在实习期间,王老曾询问过一位农户给庄稼施用的是什么肥料。农户回答说是尿素。但那一地区土壤缺磷,应施用磷肥。这就是没有因地制宜,违背规律的一个例子。

(三)植物地理调查

3.1植物调查方法

3.1.1野外植物的识别与采集

通过识别与采集的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常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认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被的分布规律;掌握标本采集、记录和制作的方法。

在识别时,注意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将看、摸、闻、尝等综合运用起来。例如牛迭肚,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它鲜红美丽的果实,还可以亲自尝一尝那酸甜的味道。又如在观察香薷时并没有特殊的外形特点,但当我们把它的叶子捻烂时就可以闻出那一股股的香味。

标本的采集与压制是一项需要细心与耐心的任务。合格的标本要求有完整性,要有营养器官、花、果实及其重要的鉴别特征。草本植物要求采集全株。在实际采集过程中,很多草本植物由于比较高大而忽略了它根的采集,如艾蒿。这导致我们在压制标本时流失了很大一部分资源。

3.1.2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植物群落

首先是样地的设置,应有充分的代表性。应设在同一类型群落内,远离道路、河流及林缘,其内部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其次是拉出样地范围。乔木层要求10m*10m,灌木层5m*5m,草本层1m*1m。在拉设样方时还应考虑坡度因素。再次是对群落外貌与结构的调查,如群落分层、生活型、物候期等。最后是林因分子的调查。胸径与基径这两个因子可以用比较准确的数据表示出来,但是树高、枝下高、冠幅等我们只能通过对比目测的方法来获得,所以很容易产生偏差。我们在目测时应尽量站在高处,为了更加准确可以几名同学同时目测取均值。

3.1.3植被分布图的绘制

综合运用已经学习到的地图、植物等知识进行野外填图。在这一部分,我们小组应该进行反思。由于组内全部为女生,体力不强,在野外时没有做到把全部的山都近距离进行实地观察,因而我们小组负责的填图地区略显粗糙。

3.2植被特征 3.2.1植被类型

雾灵山地区的植被以种子植物为主,各科物种数由大到小前10位为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百合科、毛茛科、唇形科、莎草科、伞形科和蓼科。3.2.2植物区系特征

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交错;有一定数量的古老物种;尚未发现特有物种,但有一部分以雾灵山命名;有一定数量的栽培区系成分。3.2.3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如下面简图所示:

3.3植被的开发利用

实习过程中,我们认识并收集各种植物,这只是我们学习地里的初级阶段。中学时代的地理老师曾告诉我,学习地理就应该是在认识自然的条件下,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与人类的关系,服务于人类,并最终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我们仅仅认识植物还不够,还要掌握它们的各种价值。

雾灵山植物常有的价值包括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等。刺菜、苋菜和灰菜等都是比较常见比较受欢迎的可食用野菜。雾灵山上大部分植物都有或大或小的药用价值。比如景天三七,它可以全草如药,祛痰止血,消肿止痛,治疗跌打损伤等。荆条的果实具有镇痛的效果,不仅如此,还可以观赏或是作为蜜源。美丽的植物都可以做观赏之用。东陵八仙花,花序大型,洁白可爱,边上的假花色彩多变,十分好看。

当然,除此之外,雾灵山的植物还可以做饲料,燃料,造纸材料等等。雾灵山植物物种丰富,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开发利用的必经之路,一定要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雾灵山是一座宝库,我们不能掠夺后人的财富,要好好珍惜。

(四)结束语

篇3:雾灵山实习报告

表现面积是植物群落的重要指标之一, 物种数与取样面积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植被生态学讨论的问题。在调查一个森林群落时, 不可能对整个森林群落进行完全的统计, 也不可能随便的找出一块面积去进行统计, 这就需要有代表性的样方去解决此问题。而这块样方就是群落的表现面积。所以它不仅能够保证展示出整个群落的种类组成而且能够反映整个群落的真实特征。本文以雾灵山森林保护区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样地的数据, 研究不同群落乔木层的表现面积, 为雾灵山植物群落及其生物多样性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2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地点为河北省兴隆县境内的雾灵山自然保护区, 地处京、津、唐、承4市中间,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7′~117°35′, 北纬40°29′~40°38′, 该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3%, 属温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 夏季短暂温暖, 冬季漫长寒冷。雾灵山是河北省多雨中心之一,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760mm, 水热同季, 有利于植物生长。雾灵山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据统计, 该地区有高等植物151科, 598属, 1600余种, 此外还有多种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等。

山地的垂直分布状况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经度、气候和山地地形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雾灵山立地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差异、海拔及坡向的不同, 所以雾灵山植物群落垂直分布规律十分明显。雾灵山垂直带谱从下到上依次为:松栎林带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温寒性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带。本研究主要采用华北落叶林、油松林、云杉林、白杨林、蒙古栎林、白桦林、紫椴落叶阔叶林这些群落为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样地设置及取样方法

在所选定的群落类型, 对植物的不同结构层次分别采用巢式样方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植物群落不靠近边缘位置取初样方面积为5m×5m, 记录其样方中的所包括的植物种数, 再逐步倍增样方面积, 记录新出现的样方种数, 直到记录种数不再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而增大为止。

3.2 群落变现面积的确定方法

所有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都是有限的, 以逐步扩大取样面积为横坐标, 以累积出现的物种数为纵坐标。对所记录的调查数据做出曲线, 曲线先上升而后渐进平缓, 最后稳定在确定的物种树木上, 用Excel对曲线进行拟合。本研究采用非饱和曲线的形式拟合种-面积关系的曲线方程, 其表达式为:

式中, A为群落面积, S为A中出现的物种数, a、b为通过种-面积曲线拟合的出来的参数。

设定几个可能的种数取样精度 (P) , 所对应的最小取样面积为:

利用上述公式 (1) 对各个群落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其进行拟合, 求出系数a、b、R2。然后设定几个可能的种数取样精度, 并计算各个精度对应的种数。

4 结果与分析

表2展示了上述研究材料的种数和面积的关系, 表3为各群落类型种-面积曲线拟合后得出的各参数情况。拟合出的R2值均值0.9500以上, 拟合结果较好。设定精确度分别为97%、93%、90%、87%、84%, 并计算出各个精度所对应的种数, 根据公式 (2) 计算出所对应的取样面积, 见表4。根据最表3得出Ⅰ~Ⅶ乔木群落的基本面积分别为:653m2、461m2、978m2、719m2、891m2、913m2、803m2。在精度为90%时既能满足精度的需要又能节省时间和经费, 因此取Ⅰ~Ⅶ乔木群落的表现面积为:430m2、284m2、656m2、474m2、592m2、579m2、528m2.华北落叶松的表现面积最小为284m2, 云杉林最大为656m2, 通用表现面积仍然以云杉林的最小面积为代表, 取整为600m2, 而此时的精确度为88%, 是可取的。为此600m2为雾灵山森林群落乔木层90%取样精度的表现面积。

5 结论与讨论

表现面积随着研究精度要求的增大而增大, 不同群落的表现面积不同。在调查研究的Ⅰ~Ⅶ乔木群落中表现面积的大小顺序为云杉林>蒙古栎林>白桦林>紫椴落叶阔叶林>山杨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其中在精度100%的条件下表现面积最小的为华北落叶松为461, 表现面积最大的为云杉林978。观察两个值为大于2倍的关系, 说明不同群落乔木的表现面积的差异还是很大的。由表1了解到影响群落取样面积不仅仅是群落类型, 还受 (表1) 海拔高度, 立地条件、坡向和取样方法等影响。而各群落对同一因素的影响程度还不进相同。本研究华北落叶松的表现面积显著小于其他群落, 可能的原因是华北落叶松生长的海拔范围和土壤的pH值引起的。华北落叶松分布的海拔范围是1500~1900m, 在1500m以上不再适宜其他的植物生存, 常常形成纯林。高山处土壤风化时间短, 土壤不如低海拔处肥沃, 而华北落叶松一般生长于土壤颗粒较大的土层中, 而不适宜其对土壤肥力较高的乔木生长, 故华北落叶松的表现面积较小。

摘要:运用巢式样方法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中的7个不同植物群落 (Ⅰ.油松、Ⅱ.华北落叶松、Ⅲ.云杉林、Ⅳ.山杨林、Ⅴ.白桦林、Ⅵ.蒙古栎林、Ⅶ.紫椴落叶阔叶林) 进行了数据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采用非饱和的曲线方程对雾灵山7种类型植物群落乔木拟合种-面积曲线, 根据拟合结果确定了各个群落的表现面积:当精度达到100%时Ⅰ-Ⅶ乔木群落的基本面积分别为:653m2、461m2、978m2、719m2、891m2、913m2、803m2;而精度达到90%时Ⅰ-Ⅶ乔木群落的表现面积为:430m2、284m2、656m2、474m2、592m2、579m2、528m2。可见不同群落类型表现面积有很大的差异, 群落表现面积随着精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应在精度要求和综合分析各个群落的基础上确定乔木层的表现面积。

关键词:植物群落,表现面积,种-面积曲线

参考文献

[1]谷建才.华北土石山区典型区域主要类型森林健康分析与评价[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6.

[2]佟金权, 惠刚盈, 赵中华, 等.确定森林群落最小调查面积的方法[J].林业科学研究, 2008 (3) :331~334.

[3]代力民, 王青春, 邓红兵, 等.二道白河河岸带植物群落最小面积与物种丰富度[J].应用生态学报, 2002 (6) :641~645.

[4]刘灿然, 马克平, 于顺利, 等.北京东灵山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种-面积曲线的拟合与评价[J].植物生态学报, 1999 (6) :490~500.

[5]白顺江.雾灵山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仿真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 2006.

[6]王明君, 韩国栋, 赵萌莉, 等.样带法在测定草地植物群落最小面积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6) :98~104.

篇4:雾灵山散记

花果山庄有七八栋别墅似建筑,我和我妻子住在3号楼的207房间。这一期休假有来自福建、广东、江西、安徽和吉林(延边)等五个省的15位作家,连同家眷约30人。休假期间,我们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小布达拉宫、班禅行宫、清东陵、金山岭长城和雾灵山景区,但最让人开心的还是作家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非正式的聊天似的,三两句,东拉西扯,却能从中得到启发。这期休假的会员中,有男有女,有写小说的,有写诗的,也有写散文的,我偷偷地观察了一下,我好像是最老的一个。爬雾灵山的时候,上长城的时候,我喘的气比别人粗,停下歇脚的时候也比别人多。陪同我们上山的工作人员在一边鼓励我说,您还不到70,算年轻的,上一期,有一位80多了,健步如飞,拐杖都不用的。我问什么人?她说不出名字,只说一头银发,声音洪亮,衣着也潇洒得很。经她这一说,我也就觉得自己年轻起来了。不是说70小弟弟吗?我还不够小弟弟。于是,脚下的力量也足了。

创作之家是个好地方,好在夏日的清爽。闽南的夏日,闷热,潮湿,整天都感觉身上粘糊糊的,只好躲在空调里。而这里却是清爽宜人的,感觉上和闽南的秋天相似。

每天下午午休之后,是在创作之家的最好时光。

福建诗人蔡芳本带了一套精致的茶具,在那里泡茶,于是,作家诗人们纷纷把自己带来的好茶拿出来,泡完这种泡那种。品茗,聊天,话题自然离不开当下的文学创作潮流,各人的写作情况,关注的题材等等。我是一个专注的听众。我总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写,写习惯了,只当消磨时间,能发表就是好同志,没有理想没有志向,没有追求,是一个平庸之辈。我也不会喝茶,再好的茶叶也喝不出它的好处。当然也没有带茶叶。几十年来,我都以白开水为伴,早晨起来,一杯温开水,一天下来,开水不断。许多人和我讲过喝茶的好处,就是改不了。因为早年,我胃不好,一喝茶就胃痛,红茶绿茶都不行,怕了,也习惯了。后来,胃不知道吃什么药,七吃八吃吃好了,偶尔喝一小杯茶,胃也不痛了,但还是不敢,怕旧病复发。最好的选择就是远离茶叶。

院子里有石桌石凳,安静,阳光柔和,空气中荡漾着淡淡的梨香。这里有很多梨树,结着小小的梨子,妻子说,我们来了几天,好像长大了一些,细看,结在树枝上的果子,似乎真的比原来长大了一些,色泽也鲜亮了一些。这里似乎漫山遍野都是梨树。清晨起来,在山庄散步,清香扑鼻,分不清是花香还是果香。不由想起山庄广场上刘章的一首诗,“依山就势建亭台,绿树红楼自剪裁。莫问门牌多少号,花香果味引君来。”

广东诗人吴迪安把新写的诗拿出来,安徽女诗人白梦即席朗诵:“……姑娘们晾晒雪白的床单/客人挂出杂乱的衣服/太阳从南方过来,很累的样子/鸟儿懒洋洋的,不怎么叫唤/ 倒是一个个梨子,小姑娘似的/一天一天膨胀,少了青涩/山楂一把小石子攥紧,守着/丁香把花籽削成尖角/黄蜂打门缝挤进/拉扯到石墩子坐的,是黑蜂/也罢了,床单吸足了阳光/一股热烘烘的日腥/ 喝茶的喝茶,写诗的写诗/什么也不干的,端着手机/但是要知道,要看见/喜鹊靠得近,老鸹离得远……”好诗,我连忙问,什么题目?作者说,《老梨树下》。诗一共4首,还有《恐惧》、《山夜》和《山楂树》,总题是《七月·在雾灵山下》。这几首诗把我们居住的环境写活了,也把我心中朦朦胧胧地意识到却又没抓住的某些感觉写出来了,而且语言节奏和意象都很美,让人喜欢。我佩服诗人,什么时候,灵感一来,就能写出好诗。我则是吃饱了想睡,睡足了又想吃,一点灵感都没有。

安徽诗人白梦说正在写方以智的传记,于是,我们便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方以智是安徽人,清初卓越的思想家,正巧,我去年出版了一部黄道周的传记,黄道周是方以智的老师。他们的师生关系有点特别,起缘于共同的监狱生涯。明崇祯十三年(1640),方以智的父亲方孔炤因任湖广巡抚间调遣失律,下镇抚司狱(西库),与黄道周成为难友。方以智入狱侍父,父子俩一起从黄道周研究《易经》。黄道周将《易象正》新稿抄予方氏父子。方以智在《时论·后跋》说“家君(方孔炤)……抚楚,以议剿谷城忤楚相(指督师杨嗣昌),被逮。时石斋先生亦拜杖下理,同处白云库中(刑部大牢),阅岁有八月,两先生修然相得,盖无日不讲《易》朝夕也。” 在一定意义上说,黄道周的狱中遭遇,造就了另一位哲学名家。侯外庐主编的《宋明理学史·方以智、“易学九子”与理学》中说:“他(方以智)晚年专门治哲学,则是由于黄道周的影响,继承了邵雍与二蔡(蔡元定、蔡沈)的传统,创立自己独特的《河》《洛》‘中五’之说的象数学理论;而其中包含有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因素,其作用与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由于撰写方以智的需要,白梦女士掌握了许多史料,她对黄道周很熟悉,而我对方以智没有研究,我期待着白梦女士的大作早日面世。以便从中得到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这次到雾灵山创作之家,我是铁了心休假的,不想写东西,也没带书。然而,不想看书的我,还是看了书,先是福建文友陈弘先生的中篇小说集《咋就看不透》,这个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的5部中篇小说。我特别喜欢其中的《组织部长》,是一部很有味道的“官场小说”,正如另一位福建文友、福建省作协主席杨少衡在“序”中所指出的那样,“陈弘这个中篇提供的阅读空间很大,包含许多可以解读之处”,而整本书给人“印象最深之处,都在于在其丰富的社会内涵。”我和陈弘先生虽然同处闽南,但我们之前并没有相会过,我对他也不了解,读了他的小说,却感到十分亲切。杨少衡说他是“有故事的人”,我想也是。我一边读着他的小说,一边暗暗地羡慕他,正如杨少衡所说的那样,“陈弘丰富经历和阅历,他遇到、处理过大量生活事件,阅过的无数人物,无疑是他的宝贵资源,是他创作的坚实基础,在这样的资源与基础之上,以他在这本中篇小说里展示的创作实力”,他的小说创作一定会有新的发展。我私下想,可惜我年纪太大了,要是年轻30岁,也许有希望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丰富一些,把小说写得精彩一些。陈弘和他的妻子和女儿的三散文集《三只猫》则让我看到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并为这种幸福所感动。之后,我又读了安徽作家吴子长先生的中篇小说《回望沧桑岁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一直为主人公徐老三的命运担着忧,甚至有点提心吊胆,怕他出事,怕他死。好在,从饥饿年代走过来的徐老三终于活到改革开放,活到80多岁。读完小说,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为徐老三,也为我自己。吴子长与我住隔壁,没事的时候我会找他聊天,天南地北,轻松愉快,并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篇5:《灵山》讨论报告

第五小组

写在开头:

我们尚很浮躁,很难静下心去真正读懂《灵山》这部诺奖作品。结合我们目前自己从中所能感受到的和搜索到的别的人的评论,我们组讨论了各自对于高行健获得诺奖和诺奖本身的看法;在苦于对《灵山》这作品本身无从下口时,我们想到了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简析《灵山》这部作品。

(一)关于高行健与诺奖

引言:

对于高行健与诺奖这一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角度不同,分析也就不同。小组的大家都有着无比辩证的眼光,因而意见多趋于折中。我们通过分析,选出意见高度统一的角度来,围绕其谈谈高行健与诺奖带给我们的思索。

首先,我们不妨引用两位同学的观点:

陈正浩:

1.首先这是对高行健的文学成就的一种肯定,不说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肯定,但至少是对中国某一种文学的肯定,虽然这种文学的代表只有一个人。

2.法籍华裔的问题在于高行健的获奖同时涉及了政治问题,他一再强调自己流亡派的身份,显得有些刻意迎合,不但令人心中唏嘘也无形中降低了自己高度。

3.以及,高行健的作品之所以能入诺奖评委的法眼,一部分是对于作品一些思想的炒作,另外还有不小的一部分要归功于马悦然的推动。作为评委中唯一一位懂得中文,深谙中国文化的一位,他无疑在中文作品进入欧洲视野的工作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4.东方与西方一直存在的文化沟壑让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国作品不能被欧洲评委们所理解,不能被欧洲评委们所包容,中国文化的竞争力还是太薄弱,所以反而导致拿到诺奖的中文作家大家都还有一些闲话好讲,具体不说,不过不得不说中国文学要得到世界的承认任重道远。

刘亚冰:

1.中国人不必太在乎诺贝尔奖,不必用西方的标准评判中国文学,我们有建立在自己民族意识形态上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何必非得去追求什么诺贝尔文学奖。

2.这其中也有翻译的原因,中国人思维方式根西方有差异,思想深度有差距,就基本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也有差异。

3.中国综合国力还是不够强大,文化影响力还是很有限,反应在诺奖上就是各个评委都不太认同中国的主流文学。

4.中国人有许多人提名,但是要么婉言拒绝,要么时运不济,常常没颁奖就去世了。譬如鲁迅,老舍,沈从文等等

从两名同学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个关键词很重要。

其一:翻译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不同,中国作品在翻译成西方文字的时候,往往缺失了文字本来具有的特色与内涵。导致中国文学在世界作家的眼中显得不像实际上那么出众与 优秀。我们喜闻乐见的《再别康桥》就有徐志摩自己写的中文版和英文版,我们也都看过,但大家觉得英文版何如呢?我想,它缺失的不只是汉语言那种抑扬顿挫吧。

其二:国力

现在世界的竞争就是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所谓文化软实力直接等同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到文学被世界接受的程度。目前情况是,世界主流文化是以天主教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途中必然受到这种主流文化的影响,就像高《灵山》获诺奖事件一样,西方文化世界中发生的如此一件事情就掀起了中国文化界的轩然大波,如此一来中国文学界必然有人来研究来探讨着一事件,就如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样,就这样,我们就被主流的西方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而改变了。那我们自己的东西呢?什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想,如果是这样下去的话,非主流总会被主流同流,迷失自己。凡此种种,让我们反思:中国文化到底要走向世界吗? 中国文化要怎么走向世界?影响肯定是相互的,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么要让中国多影响世界,而不是世界多影响中国。

结语:

文学和自然科学不一样,真真不一样。我们当然要力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但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触及文化与民族的问题,不是纯理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在这种问题上保持理智,辩证而观之,熟虑而启之,在矛盾的讨论中让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有所得益。

(二)《灵山》书评

摘要:

《灵山》中对传统文化的摸索和余秋雨《文化苦旅》文化散文的对比;《灵山》与其戏剧《野人》中的艺术手法的创新;《灵山》中的哲学思辨。

关键词:

文化 创新 哲学

引言:

追寻灵山,走出创作的单调模式,走出中国文化的困境,探求哲学的真谛。

1,探求古老的文化

《文化苦旅》和《灵山》中都有关于深层民间文化习俗的探求,但在两作者的笔下给人呈现出别样感觉。我们就此分析一下《灵山》这部作品在文化方面和其他作品的异同。

《文化苦旅》是本文化散文集。它主要通过山水风物探求文化灵魂、人生真谛、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既表现了历史的深邃荒凉,又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既展示中国文人的艰难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文化热情,同时也具备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而《灵山》,我们借人物之眼窥探到了历代政权提倡的中原正统教化所压抑的中国长江文化或曰南方文化。换句话说,这种文化也就是被的文人的隐逸精神和民间文化。这部小说,上溯中国文化的起源,从对远古神话传说的诠释、考察,到汉、苗、彝、羌等少数民族现今民间的文化遗存,乃至当今中国的现实社会,通过一个在困境中的作家沿长江流域进行奥德赛式的流浪和神游,把现时代人的处境同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加以观察。文化在作者一贯的冷色眼光中被剖开了展现到读者面前。

阅读两者,我都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历史文化画卷。当时读《文化苦旅》时,我总想有机会追随余秋雨的脚步,将大江南北的文化名片走遍,天

一阁,莫高窟,月牙泉,等等等等,一路走来,一路走去。耳边是穿越千年的故事,心里有热枕的从其中汲取营养而发展现代社会的热情,多么美好而灿烂!而翻开手中的《灵山》,千年的故事依旧有,但我似乎跟随着作者的思路而更为客观了,眼光不觉同样冷峻,咄咄逼人。不觉感叹,就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来说,《文化苦旅》更有热量,而《灵山》较冷;余秋雨批判较多,建议而后的期待更多,但高行健只是淡淡的叙述出来,到底是如泡如沫如幻如电都只能由读者费劲脑汁地自己探索了。《灵山》中对文化的探求就像对“灵山”本身的寻求一样,一直在寻找,而从未给出答案。文化对象是完全虚化的“非物质文化”;而《文化苦旅》是有鲜明的作者感受的。对象也是虚实结合。从点点滴滴看到的事实中反省出我们今人到底需要做些什么。

高行健在其诺奖获奖演讲《文学的理由》中阐明了自己的写作观:文学也能是个人的声音。我们不能说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完全自私的。就古时创作而说,有司马迁的发奋著书说,有白居易主张的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大家们都是有着立命生民,立心天下的大写作主张。但也多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个人感伤。但显然,要想让这种个人伤感变成主流不是易事,就算有浮艳的宫体诗风靡一时,也总会有古文运动将其命革。

反观文化,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什么?是那种大写作的写作观还是个人写作的写作观?

但话说回来,长江流域文化本身就是非正统文化,本身就带着对中原中央文化的叛逆,由此文化角度观之,高行健的文化观念,写作观念又有其无比的合理性了。

在此,我又想起了民族脊梁的鲁迅。他是真正民族大义,为社会,民族而写作。高行健所提出的作家为自己而写作,不是政治的工具,不是社会的动力和知识分子不堪当“社会良心”的观点相较独树一帜。我们没有资格去评价什么,毕竟根本没有经历过高行健的时代。也许那个时代政治的洪流是主流,但有幸还有一些貌似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民包括统治者们能够静下来思考。

总之,《文化苦旅》的文化观是济世的主流文化观,《灵山》的文化观是个人思维的非主流文化观;余秋雨等大多数作家的写作观是主流的写作观,高行健的写作观是非主流的写作观;我们应该庆幸这样的作家,这样的作品的存在,就像那些年,百家争鸣,而后大汉独尊儒术,儒成为了主流文化,而道家学说在种种夹缝中生存了下来,是人们聊以怡情修性的非主流文化。我们能说道家不和谐,反主流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吗?

主流也罢,非主流也罢,要辩证看待。搁置争议,我们的目的,在于吸收各种养分,滋养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

2,艺术如何创新?

就像苏轼在宋词中加入了豪放之气一样,高行健小说手法也有大刀阔斧的创新。意识流,语言流一直,不是像传统小说那样至少有一个故事主线。

高行健还有一部创新戏剧:《野人》。其在诸多方面都本可以为生态戏剧的创作和演出提供最好的范例,但由于当时环保意识和生态思维不可能是人们的共识,加之“全剧也就在讲述人类的历史,个人命运,婚姻和爱情,对自然的开发与破坏,早魃,洪水和野人,如此等等。”在戏剧形式上又表现了各种戏剧杂耍和仪式,“主题混乱”和“玩形式”等评价引起的种种争议也就遮蔽了大家对它的生态主题作进一步追问。

也许,身为作家,要深知“玩形式”和“创新”的真正区别。

也许是高行健对于形式的创新太过了,就落入了“玩形式”的魔咒中去了。《野人》如是,《灵山》亦如是,这种情况也许就像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学规律而人们在几十年后其死后

才发现其伟大价值一样。但未来在未来,高行健的这番创新到底后人是褒是贬我们还不能判断。

《野人》和《灵山》中有一个相近的故事。博士力图保护自然,损害了当地偷猎者和愚昧百姓的利益,于是被赖以偷包谷而折磨致死。现在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件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件事,的确是这位博士操之过急了。高中生物课本选修3中就有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客观描述。人类要从自然环境索取东西,这是铁定的道理。保护环境,要考虑到环境的现状,也要考虑到当地人民的客观经济.文化等情况。所以说,高行健的艺术创新就像这个博士一样,操之过急,考虑太少观众的承受度,因此也被赖以主题混乱等各种原因而扼杀在摇篮里了。

《灵山》和《野人》爬了一个“陡坡”,成为中国小说和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已达到“国际水平”;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一个“缺氧”的高度,这使它在中国“窒息”。

创新可以一点一点来,慢慢让所有人接受;也可以大刀阔斧的干,让未来的读者见到后惊叹为神人。毕竟,有尝试就是好的,又尝试才会真正有所创新。

3,哲学的玄境

从托马斯·麦克法兰在《文学与哲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理解到,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应是双向影响的, 哲学影响文学的同时文学也会影响哲学。文学与哲学是应相结合来看待,哲学家用文学的形式表现思辨的哲理,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深刻的哲学思想。文学和哲学不分家,在小说《灵山》中尤其如此。我们不妨就《灵山》谈谈其哲学思辨。

我们都知道,《灵山》不具备传统小说的典型人物塑造和核心情节框架,给人散漫、清淡、自由的感觉。作者在文中提及了他的构思,虚无却没有主义。他所创造的“你”是“我”的影子,而“她”是“你”的影子。从“我”创造出“你”,进而投射到“她”,但又通过“她”来确认“我”。全文按照他所创立的逻辑结构而成,穿插着他对爱情、生命、现实、想象等一系列思辨。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从文学角度来解读《灵山》,不如从哲学层面来审视它。

全文以探寻人生的意义价值为主线,充斥着作者内心的迷茫、困惑,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处排解,儿时纯真的记忆已不复存在。同宇宙相比,在死神面前,人之渺小无可厚非。是不是就此该否定人生的意义?若回答是,即落入“虚无主义”的范畴,认为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但高行健并未采取完全消极避世的态度,在混沌不解中,他守住了一丝意念,在精神上得以自救。

作者最终仍然没有回答、也回答不了人为何“生”、如何“生”的问题,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万相皆虚妄”的佛家理念。承认真相的不确定性,但也正因为无法确定,所以感受到“真”即可认为是“真”。自然的纯净、爱人的温暖,唤起内心对幸福的渴求,向往淡泊简单的生活。正是这些能给生命注入动力的感觉,引领着我们继续活着,有目的的活着。

虚无主义本就有其自相矛盾的一面,若能走出来,并成功进入自我架构起的可以说服自己的逻辑结构中,就是找到了“灵山”的价值。

结语:

篇6:雾灵山实习报告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黛溪中学中学全体师生对各位专家、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校占地亩,建筑面积平方米,现有教学班个,在校生人,教师人。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县教育局组织的目标考核中,我校连年被评为“督导评估工作先进单位”。历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滨州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实施课程改革实验以来,特别是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又有了新的飞跃。近几年我校积极全面实施新课程,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我们看到希望,却也存在着不少困惑。下面请允许我就我校课程实施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请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一、关于课程理念

(一)理念学习

1、学习制度保障

我校先后制定了《黛溪中学教学常规考评细则》、《黛溪中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与《黛溪中学“新课程”校本研修学习制度》等制度对新课程理念学习做出了明确要求,制度健全、措施得力。

2、学习记录

我校课任教师人人都有学习笔记,并将业务理论学习纳入教师考核评价,学习内容涉及省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规范、职业道德、有效教学以及关于我县两大创建等材料,内容比较丰富。并且要求认真领会精神实质,要有心得体会。

(二)理念体现

1、宣传理念

我校多次召开新课程理念学习专题会议,并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网络等多种不同渠道和形式,及时全面地向师生和家长宣传新理念。

2、校园文化

学校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高雅的育人环境,学校文化办具体负责校

园文化的规划、建设、指导、检查。校园文化、教室文化搞得有声有色,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我校全面开展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落实好《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校风。

我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元旦、国庆节、五四等重大节庆日与传统节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利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团员宣誓、感恩系列主题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视团队活动,强化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积极推广优秀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动。

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学校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建立手抄报长廊,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积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办学思想

学校科学谋划,确立了“

”的办学理念。全校师生群策群力,制订了学校长远规划,各类工作计划与总结健全。

二、关于课程开设

(一)国家课程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认真落实山东省教育厅课程开设指导意见,科目开设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鲁教字〔2002〕19号)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综合实践活动与音体美等课程均达标。严格按照省统一要求开设课程,无随意增减课时的现象。

(二)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科目开设符合省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有《》、《》、《》等,课时数按照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要求设置。

(三)学校课程

学校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通知精神,制定出台了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性学习开设方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搞好校本课程的开设,心理教育、发展教育、心理健康、口语训练等内容

被纳入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有管理措施,有时间保证,努力挖潜,逐步规范,能基本满足学生需要

三、关于课程资源

(一)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数量充足,教师学历达标100%,其中大学81人,大专8人。中学高级9人,中级35人,初级48人,教师平均年龄约37岁,“素质高、学历高、教学水平高”是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普遍特点,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我校有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业务活动制度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实施了青年教师拜师学艺制度,教师队伍培训不断强化。学校建立了有效激励机制,各类考核评价方案科学、合理、民主,教师队伍活力大,精神面貌好,工作积极性高。

(二)办学条件

1、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

我校图书、体育器械、教学场所等设施设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器材、网络设施先进,实验教学成效显著。

2、教学设施设备的利用

我校先后制定了图书、实验器材、体育器械、教学场所、网络等设施设备的使用、借还、维护等管理制度制度、措施,并要求各管理员完善各相关记录,师生满意度较高。

(三)其他资源

1、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家校联谊会2次,遇重大节庆日邀请家长代表参加活动,且开展家长“听课日”活动,不断探索家校合作新途径,家校沟通方式灵活多样,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2、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对当地企事业单位、风土人情和社会名人等校外课程资源有开发计划、利用措施和开发过程记录。

四、关于课程实施

(一)教学研究

1、教研制度

学校教研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研领导小组和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实行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校本教研管理网络。我校教研制度完善,教研计划具有针对性,先后制定与完善了《黛溪中学中学听评课制度》《黛溪中学中学教研组长岗位职责》等教科研制度。

2、教研活动

我校先后开展了拜师收徒、集中讲学、校园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并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要求各教研组教研记录要详实。

3、备课与教案

学校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教案,强调教学设计适合学生需求。

(二)教学活动

学校始终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重新修订了《黛溪中学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先后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经过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多数教师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做到接受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并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三)教育活动

1、常规教育活动

我校定期利用班会、团会、校会与升国旗等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效果显著。

2、主题教育

我校利用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以及某些有着特殊意义的纪念日等开展心理、道德、法制、国情、安全等主题教育,定期举行安全演练和法制讲座,让学校教育给学生的一生留下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准。

3、其他教育活动

利用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效果显著。

(四)课业情况

1、在校学习时间

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时间,严格按要求不超过8小时。

2、睡眠时间

精选作业,严控作业量,确保每天不少于9小时睡眠时间。

3、作业内容

作业布置体现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控制知识巩固型练习题目,确保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实践性题目

4、作业量

学科教师布置作业由班主任把握总时间,课代表予以认定,确保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

5、教辅资料

教辅资料的选用严格执行主管部门规定,无乱定教辅资料现象。

五、关于课程评价

(一)学科课程

1、统考与竞赛

我校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考试、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

2、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4、学业成绩反馈

学校与班级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

5、考试结果使用

学校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评价和奖惩师生的主要标准。

(二)综合实践活动

1、评价方案

学校评价方案科学、具体,可操作性强。

2、评价实施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档案;评价结果通过等级、标志性成果、描述性评语等形式表达;每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0天。

(三)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评价方案

学校建立了与所开设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2、评价实施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评价档案;评价结果用等级表达。

六、学校特色

1、实验科技活动扎实开展。

2、艺术实践阳光体育活动初见成效。

3、升旗仪式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德育作用。

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促新课程实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雾灵山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雾灵山游记作文350字04-20

灵山之行-作文04-10

登灵山 作文05-01

灵山秀水作文05-19

灵山大佛旅游热点07-09

无锡灵山大佛攻略07-19

灵山导游词范文05-20

春游灵山作文800字04-18

在灵山江大桥下诗歌04-30

游灵山作文800字05-04

上一篇:教院分团委学生会第一次大例会主持稿下一篇:赞扬蜜蜂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