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必归

2024-04-30

学成必归(共4篇)

篇1:学成必归

江苏科技大学

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移动通信的的研究

学院:电信学院 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

姓名:崔学成 学号:142030013

摘要

移动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必备品,虽然移动网络看不见摸不着,但 移动上网、通话以及热点都离不开它。移动通信特别是蜂窝小区的迅速发 展,使用户彻底摆脱终端设备的束缚,实现完整的个人移动性, 可靠的传输手段和接续 方式.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将逐渐演变成 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有其可比性的, 因此在关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同时, 了解一些其过 去的发展历史和过程对我们研究和展望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关键词:移动通信 发展

一、移动通信的产生和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可以说从无线电通信发明之日就产生了。1897年,M·G·马可尼所完成的无线通信试验就是在固定站与一艘拖船之间进行的,距离为18海哩。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20年代,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35年前,谁也无法想象有一天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电话,被连接到这个世界。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通讯,智能手机更如同一款随身携带的小型计算机,通过3G等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网络接入后,可以方便的实现个人信息管理及查阅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信息、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下载等。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第三阶段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第四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第五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是数码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成熟时期。该阶段可以再分为2G、2.5G、3G、4G等。

二、移动通信的研究 2.1国外的移动通信的研究

1899年,船舶上用无线电报传递保障船舶运行和海上人员安全的有关信息,其后开放有旅客与陆地公用电信网之间的通信业务。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底特律警察局将2MHz频段的无线电台安装在警车上作调度通信。1922年,船舶上使用了无线电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了将超短波电台装在指挥车上的单工通信系统。1946年,美国在圣刘易斯(St.Louis)建立了公用汽车电话网。接着,西德、法国、英国等国家都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50~60年代,我国主要在航空、海上、军事、铁路列车无线调度等领域使用短波波段开展专用移动通信。60年代美国开始应用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可以直接拨号,自动选择无线信道并自动接入公用电信网。7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第一代无绳电话系统。1976年,美国发射了MARISAT海事卫星,海上移动通信开始使用微波频段和卫星通信技术。70年代末,美国、日本研制了服务范围划分为若干基站覆盖区的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通信系统。1979年成立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该组织的全球卫星系统于1982年开始向船舶、海上石油钻台等水上目标与岸站间提供通信业务。70~80年代初,我国各种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相继投入使用。我国自行设计的8频道公用移动电话系统于1982年在上海投入运营。80年代初,日本提出900MHZ无中心选址系统。80年代中期以后,移动通信得到了飞速发展。80年代末,数字式无绳电话(CT2)系统在英国投入商用。

接着,北美的CT2、瑞典的CT3等相继问世,有的可以提供双向呼叫和越区切换。专用调度系统也向公用方向发展,在美国、日本、苏联、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出现了集群式调度网。西欧国家组成的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SM)提出了窄带TDMA数字移动电话系统的标准,泛欧国家于90年代初开通数字蜂窝式移动电话通信系统。1991年,美国提出了用几十颗低轨卫星覆盖全球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2国内的移动通信的研究

2007年中国移动TD-SCDMA试商用网公开招标,总金额近270亿,覆盖8城市。2006年12月ITU世界电信展在香港召开,中国主流移动运营商和设备厂商悉数参加。2006年6月信息产业部启动“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2006年3月28日中国移动完成了对香港运营商华润万众所有股份的强制性收购,华润万众成为中国移动的全资子公司。

2005年10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取消网间差别定价,使移动通信资费进一步下调。2005年3月11日中国联通以10万澳门元(折人民币10.02万元)的价格获得中国澳门地区CDMA运营牌照。

2005年1月20日中国网通收购香港电讯盈科两成股权,拉开两地电信业融合的序幕。2004年10月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试验圆满结束。2004年8月5日中国联通启动“世界风”双模业务。

2004年5月10日中国联通用户总数达1亿,中国联通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运营商,仅次于中国移动和沃达丰。

2003年12月中国联通GSM网络覆盖国内328个地市,与国外147个运营商开通了漫游业务,成为世界第三大移动通信网。

2003年10月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5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5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数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

2003年9月信息产业部正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试验第二阶段试验工作。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2000年底,中国移动的交换容量超过1亿户 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1999年4 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7年10 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1995年,GSM数字电话网正式开通。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三、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方向是“全球通”,即不论使用什么设备或操作系统、选择哪种服 务、属于哪一个运营商,你都可以随意地通信、访问和交互信息。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开放和统一的标准,解决互连互通问题。开放和统一的标准是移动通信业发展的大方向,移动通信产业链上的每一部分都要遵循这个大方向。移动通信终端作为移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朝着开放、统一的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四、参考文献

【1】 解梅;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张靖;WCDMA系统智能天线—RAKE接收及相关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杜晓宇;CDMA通信系统中基于神经网络的盲多用户检测[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4】 刘国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电信科学;2000年07期 【5】 刘东华,欧建平;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结构及编码方案[J];无线通信技术;2000年04期

【6】 段晓明;基于现有GSM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络的研究[J];移动通信;2000年02 期

【7】庞宝茂;移动通信绪论 2006年

【8】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9】宋文涛.罗汉文.移动通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10】何林娜.数字移动通信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Aymen I.ZreikatIsmat A.AldmourKhalid Al-Begain《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An Internaional Journal》, EI SCI 2013 1 【12】Boudreau, G.Panicker, J.Ning GuoRui ChangNeng WangVrzic, 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Articles, News, and Events of Interest to Communications Engineers》, EI SCI 2009 4 【13】Yi-Li HuangFang-Yie LeuIlsun YouYao-Kuo SunCheng-Chung Chu《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EI SCI 2014 3 【14】Jung N.LeeHeon K.KwonByung S.KangKwang C.Lee《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EI SCI 2014 1

篇2:医药院校办学成本控制策略探究

关键词:医药院校,办学成本控制,策略

高校的成本控制就是根据学校制定的成本目标中, 对于办学成本的预算、以及办学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资金耗费进行控制, 在保障了学生切身经济利益的同时确保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然而在现行办学模式中, 高校往往忽视办学成本控制的问题, 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效率。随着新高校财务制度的实施, 如何完善高校成本核算方法、进一步优化高校资源的配置, 进而提升教育资源使用效益, 这是摆在政府、高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医药院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一) 有助于解决医药院校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现在医药院校普遍同时存在教育经费不足和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大部分医药院校往往只注重投入, 缺乏分析办学成本效益的意识, 忽视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这就产生了基础建设过度、教学设备和图书的重复购置、实验实训基地以及器材使用率低、部分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超额配置等问题。因此, 必须客观、准确的核算办学成本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控制, 才能抑制浪费和降低办学风险, 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 有利于提升医药院校的竞争力

医药院校因需要购置和配备大量的实验仪器与临床设备, 办学成本居高不下。在现代高校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如果靠一味的提升学费标准来弥补成本, 会使得医药院校的竞争力降低, 发展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加上近年来医药院校普遍通过银行信贷举债兴建新校区, 学校可支配财力已是捉襟见肘, 难以在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更大投入, 这样非常不利于医药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如何在保证自身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下, 有效控制办学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 进而提升医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三) 是医药院校财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衡量高校办学效益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高校办学成本的高低, 新高校财务制度的实施, 对于高校各类资产和基建账套的核算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 并且能较为客观的反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与旧财务制度相比, 能更准确的反映学校资金运转、资产负债等信息, 新制度的实施为准确核算和科学控制办学成本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 医药院校进行成本控制, 完善科学的成本分摊机制, 还能够为政府制定收费标准与财政拨款计划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

二、医药院校办学成本控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 成本核算口径缺乏统一标准

成本控制最首要的基础是准确的成本核算, 但是在原高校财务制度下高校实行收付实现制, 由于医药院校办学过程中耗费的资源和教育支出结构复杂, 该核算方式难以准确归集所有的收入、费用, 加上目前高校教育成本构成项目模糊, 缺乏统一核算口径, 因此会计信息并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教育成本, 更不备可比性。

(二) 成本意识差

控制成本原本应该是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但由于在高校传统办学的过程中一直忽视成本的重要性, 财务部门也仅限于履行记账和代为监督的职能, 成本意识淡薄。此外, 医药院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多, 费用支出涉及项目复杂, 财务人员日常财务核算工作量很大, 在主管政府部门和学校层面没有成本控制的需求下, 财务、资产等职能部门也不愿再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展核算和控制成本工作。

(三) 资源浪费

医药院校的由于医药专业教学的需要, 教学、实训需要大量的器材和设备, 并且科研项目多, 经常需要开展实验与研发, 加上校内一些职能部门成本意识较差, 只一味加大投入, 不注重整合资源节约开支, 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 近年高校发展呈现盲目做大的趋势, 高校没有注重内涵建设, 而是大规模贷款建设新校区, 不仅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也极易导致基础建设过度, 资金、资源极大浪费, 这也是医药院校办学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四)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校的人力资源过剩和管理效率低下是一个成本控制的重点方向, 医药院校的人力资源更是如此, 如果高校忽视了对行政、教学人员的管理, 必然会制约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提升, 同时也会让高校的办学成本投入得不到相应的收益, 造成成本上的浪费。根据调查显示, 现如今的高校中, 业务教师仅占教职工总数的37.87%, 而且还逐渐有下降的趋势, 而行政的人员却逐年增加, 这种“轻教学、重行政”的人力资源布局直接造成了医药院校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难题。并且随着教职人员的增加, 学校发放的人员薪酬、津贴等支出也会随之增多, 然而办学质量却没有同比提升, 就会导致办学成本控制的失败。

(五) 资产管理混乱

资产管理混乱也是当前医药院校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难题, 首先是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 医药院校对自身的资产很难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全面的资产清查基本难以开展, 资产使用和调配不能动态监控, 不仅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也使得办学成本极易失控。其次是在资金等流动资产的管理方面, 由于预算工作的局限性, 医药院校缺乏良好的计划来使用资金, 预算执行力度也不能有效监控, 往往是资金使用浪费与资金缺口并存, 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新高校财务制度下办学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为了提升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医药院校应该从树立成本理念着手, 敢于走出传统高校财务管理的误区, 在办学指导思想中强调成本控制意识, 使师生员工树立“办学成本控制可以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 即意味着保障了个人收益。”的意识, 不把控制成本看成仅仅是管理部门的责任, 提高自主参与意识。同时, 建立相应奖惩机制以支持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如制定科学的责任成本评价考核指标, 结合学校实际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等措施, 成本管理目标量化后细分到各职能部门、二级院系, 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主观能动性, 在全校营造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 提升成本管理效率。

(二) 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首先从预算编制入手, 医药院校编制预算要科学统筹财力, 兼顾规模与效益, 预算编制充分考虑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真正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浪费, 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其次是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医药院校要把预算执行作为控制成本的重点, 对预算执行全程实施动态监控, 杜绝超预算、无预算的不必要开支。

(三) 构建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

一是完善制度。基于新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尽快建立适合医药院校的成本核算、控制的制度和准则, 保证学校的成本控制工作与先进的财务制度接轨, 从制度上统一成本核算口径, 规范成本控制的执行。二是健全组织机构, 分层分责管理控制成本。医药院校要在分管财务的校领导的领导下, 明确成本控制活动范围, 建立一个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 各个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 将成本控制工作辐射至各个岗位。三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结构, 实行合理的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 保证医药院校人力资源成本投入的合理性。

(四) 加强对成本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

首先政府层面上, 要增强对成本控制的政策引导。政府对高校控制成本不仅要在政策上提出要求, 还应考虑到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实际, 给予更为详细和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政策内容要从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前提出发, 不仅只是规定高校的核算成本具体项目, 还要对其具体的运作方法进行评估, 进而更好的规范高校的成本行为, 让高校在成本控制的工作上加大自觉性。其次是学校层面上, 以财务为首的各个职能部门、二级院系都要切实履行对成本控制的监督责任, 即是不仅局限于工作上完成成本控制任务, 还应担当起监督者结合实际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 加大资产管理力度

控制好高校资产的耗费就能很大幅度上降低高校办学成本。因此, 必须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 明确资产管理责任, 由上至下、分级分层抓好资产管理, 通过资产购置的可行性论证、资产管理信息共享、财产清查等方法提升各类资产使用效率, 整合资源, 避免了重复投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霍平丽.高校办学成本控制研究[J].江苏大学, 2009, (12) .

[2]邹传娇, 董慧英.高校办学成本分析及政策建议[J].当代财经, 2004, (5) .

篇3:张亚东在演戏 孙杨必归朱志根

巴塞罗那,孙杨带着悬疑而去,带着3金而归,留下的是一个新的谜团。全运会后,他到底跟谁练?谜团中,貌似闪烁着朱志根VS张亚东的刀光剑影。

张亚东作为一个教练,当然愿意继续带孙杨,有名有利又不费事,问题是,他现在的身份并非教练,而是完全彻底的体育官员,而且仕途正旺。

复杂的事情本来很简单。朱志根就是想用“不带你玩”,来惩罚一下这个不听话的孩子,而且他笃定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小孩子主动上门,痛悔自己的言行种种,并保证绝不再犯。在恪守师道尊严的体育界,每一个挑战师父的徒弟,都注定以失败告终。

曾经,有一个跟游泳同样有名的项目,一个著名的、已贵为国家队总教练的徒弟,自恃其才,冒犯师父。师父不动声色,从国外请回大弟子,做出随时换人的姿态,然后又决意断其仕途。最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徒弟敲开师父的房门,双膝跪地,号啕大哭,求得了师父的原谅。

对,若非张亚东“搅局”,世锦赛后,桥段就不是朱志根的深情呼唤,而是孙杨的一哭二闹了。

当然,张亚东出任临时教练,并非个人行为,而是组织决定。首先,国家游泳跳水中心,就不能同意朱志根的门规性惩罚,不带孙杨到巴塞罗那,意味着金牌没有保障。最后的是事实也证明,游泳队的金牌,孙杨五占其三。同时,浙江方面,虽然并不愿开罪朱志根这样的重臣,但更惹不起的是上面的意志。所以决定张亚东出山,实在情非得已,而张亚东本人,也是如此。

跟直性子一门心思搞业务的朱志根不同,同样游泳教练出身的张亚东,性格温和,处世圆融,可谓左右逢源。做业务,带出了罗雪娟,并由此华丽转身,担任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四年的经营后,目前其正式职务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排位第三。朱志根呢,是该学院二系教练,严格说来,还不是张亚东的直接下属,在两人之间,还有二系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等一堆领导。仕途上顺风顺水的张亚东,如果真站出来,跟一个没有任何行政职务的教练,抢夺对方耗十年之功研究出来的成果,这就不仅是境界问题,简直是道德沦丧。

师门恩怨以行政手段消解,张亚东作为临时教练表现也堪称完美。这是为他仕途加分的事儿。只有糊涂蛋才会认为,张亚东追求“赢家通吃”,要把朱志根逼到墙角。这样做,就不是张亚东了。而且,一个人,尝到了行政领导的巨大甜头,再回来搞业务,不过是装装样子,真要起早贪黑,拿起哨子进泳池,或者他仕途受挫,或者他干脆就疯了。

两种情况都不是。这世道上,有一种领导艺术,叫制衡,叫博弈。浙江体院拍出张亚东这张牌,无非是告诉朱志根,您老不能仗着劳苦功高,由着性子胡来。孙杨是浙江乃至中国的财富,而不是你个人的私产,你说废就废了。像斗地主,你朱志根就算是双王在手,张亚东的分量怎么也是4个2。

朱志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万言书,本质上是一份“投降书”。张亚东当然不可能明确宣布退出,他含糊其辞的表演还将继续,他以及整个班子,在等着朱志根的请战书呢。

张亚东从头到尾就在演戏,但浙江和中国游泳需要这样的戏子。你也许会纳闷,领导与演戏居然可以不分彼此,问题是,那本来就是同一种艺术嘛。至于孙杨,他未必事先看了剧本,但显然,他也入戏了。

这出戏还有一个助演,2004年雅典奥运会游泳冠军罗雪娟,她作为解说,力挺恩师张亚东继续带孙杨。真的?呵呵,小罗自己,当年跟張亚东的一番折腾,震级也不亚于孙杨之于朱志根。其实师徒之情,近乎血浓于水,吵吵闹闹,甚至一拍两散,不乏其例,但真到了关键时刻,师师徒徒,还是一家人。罗雪娟早几个月,被任命为浙江体院二系主任助理,成为朱志根的顶头上司,难道没有张亚东副书记的提携之功?

好吧,上述所有这一切,将把事情导向一场破镜重圆的结局。孙杨必归朱志根,张亚东好好当他的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然后,步步高升。

孙杨从始至终只有一句台词:用热爱去证明。其实他更想说的一句是:恃人不如自恃。只是编剧没有安排。

篇4:试论痕迹检验学成绩评定方式

一、成绩评定方式现状及主要缺点

痕迹检验学是重庆警察学院侦查专业的必修课。其成绩评定方式使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结合期末考试的方法, 其中平时成绩占10%, 实验教学成绩占2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现有成绩评定方式虽有标准统一的优点, 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平时成绩评定缺乏标准

对于平时成绩的评定, 主要是任课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评定。因此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观性强, 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 缺乏客观、公正。

2.实验教学成绩较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实验教学成绩的评定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主。由于实验教学需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实验进度各不相同, 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在实验课当场完成实验报告。因此, 实验报告不能保证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 实验报告成绩存在水分。这种评定方式不能完全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期末笔试成绩所占权重过高

期末笔试考试注重的是知识点的考查, 对于学生痕迹检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 则不能兼顾。同时, 期末成绩占70%, 所占比重较大, 存在“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造成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 临考突击复习的现象,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长久掌握。

二、痕迹检验学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的初步构想

期末考核成绩直接关系学生的自身利益, 如奖学金评定, 也影响教师今后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此, 高效、便于操作的成绩评定方式, 对教与学双方均可带来好处。结合痕迹检验学课程自身的特点, 其成绩评定方法应综合考虑教学效果, 在便于实施的基础上做出适当改进。

1.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化

平时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堂秩序的评定。课堂秩序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 关系预备役警官的作风建设。针对课堂秩序, 应把旷课、迟到、阅读与本课程无关的资料等影响课堂秩序的情况纳入成绩评定[2]。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情况, 也应纳入平时成绩评定。课堂秩序的扣分及鼓励加分原则应当在所有的开课班级保持一致。二是课外, 学生自学能力的评定。在行课期间,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专题学术小论文。通过专题小论文的写作充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整 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平时成绩占总分权重20% 比较合适。

2.增加实验教学成绩所占权重

痕迹检验学是一门实践强的课程, 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成绩所占权重理应增加。实验教学成绩的评定应包含两方面:一是实验技能操作考核。对实验技能操作考核, 不仅要考查实验结果的优劣, 还要考查实验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合法。由于手印和足迹检验在基层公安工作中应用最多, 因此期末的实践技能考核应该侧重手印检验和足迹检验两方面[3]。二是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课时, 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当堂上交实验报告。对延后交实验报告的学生, 按一定比例扣分。实验技能考核和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应由教研组统一确定。笔者认为实验教学成绩应占总分权重30%。

3.降低期末笔试成绩所占权重

期末笔试成绩所占权重过大, 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 考前死记硬背, 知识掌握不牢靠等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期末笔试所占总分权重定为50%比较合理。50%的权重不仅可以保证期末笔试作为综合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手段的重要性, 而且可避免学生只抓期末不顾平时也能考评合格的现象。试题的设计除了注意知识点的覆盖面和实用性外, 还可以将一些经典案例编入试题, 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程度。其中, 主观题 (如论述题、案例分析等) 可以适当采取开卷方式考查。采用开卷方式考查的试题, 应当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能力, 才符合基层公安对于创新型警务人才的要求。

4.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生的学习过程, 应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术小论文的指导, 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控能力, 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还能在指导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拓展。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而且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的提高。

改进的成绩评定方式既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即学习结果 (实验报告、期末笔试) , 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督促和考评 (平时成绩、实验技能考核) 。这种成绩评定方式便于教师操控, 能减轻学生期末集中复习的压力, 在今后的痕迹检验学教学中值得实行。

摘要:成绩评定方式是当前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采用高效、公平、便于操作的成绩评定方式尤为重要。通过对以往成绩评定方式的思考, 痕迹检验学成绩评定方式应增加实践教学成绩所占的比重, 并兼顾学习过程的考查。

关键词:成绩评定,教学改革,痕迹检验学

参考文献

[1]刘丽艳.成绩评价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美国高校成绩评价制度及带给我们的思考[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1) :26-31.

[2]陈振乾, 王贵荣, 史海青.痕迹检验学成绩评定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自然科学版) , 2006 (3) :97-10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成必归】相关文章:

万江中学成功范文06-02

重庆两江中学成绩07-28

学成归国阅读训练及答案04-26

我国学成回国人员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09-10

上一篇:谈人生与爱情的诗歌下一篇:眼高手低不如脚踏实地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