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党徽下闪光

2024-05-13

青春在党徽下闪光(精选6篇)

篇1:青春在党徽下闪光

“我爱中国共产党”征文比赛

青春在党徽下闪光

一把铁锤砸碎了旧中国的锁链,一把镰刀开辟了新中国的春天。这是我们的党徽,也是我们中国近代史的深刻写照。我们这一代人是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学习起步的;是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雨露中茁壮成长起来的。今天身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迈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新时代,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党、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使命,也正是我一个青年党员让青春在党徽下闪光的最好时刻。

岁月悠悠,风雨如磐,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华诞的光辉日子。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他是不谋任何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他曾为中国的解放浴血奋战过,曾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奋勇拼搏过,也曾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英勇奋斗过,......。回顾建党近一个世纪从诞生走向壮大,从苦难步入辉煌的伟大历程,令世界为之惊叹,让民族为之自豪,让每个中华儿女为之感奋。

回想起九十年前的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最后一天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南湖湖水迎风荡,苍茫大地现光芒”。从此,从南湖上的画舫到陕北的宝塔山,从井岗山到延安,从四渡赤水到百万雄师过天堑,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铸起了一座座丰碑。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政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重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因为我们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因为我们祖国从此跨上了波澜壮阔、宏伟壮丽的历史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前扑后继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他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就好比是我们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母亲,他用乳汁哺育我们长大,她把幸福留给我们,把苦难留给自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更没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我们党坚韧的求索过程。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切仍惯穿于我们的创业之中。

大家可曾想过,谁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脊梁?我想,不是那些民主运动的精英,不是那些在自以为通晓中外古今、评判历史、指点江山的人;也不是那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移民美日加的上等华人;更不是那些嘴上挂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可恶的贪官污吏们。那么,真正的国家和社会的脊梁是谁呢?大家知道,是那些在平凡之中默默耕耘的人们;是那些在西昌、在酒泉基地发射卫星的人们;是那些将曾徘徊在课堂外的失学儿童领回课堂的人们;是那些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的人们;是那些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鞠躬尽瘁的人们;还有我们,这些为了明天更好建设祖国而学习的当代的大学生们„„在这些脊梁中间,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为了祖国的明天,他们贡献青春、抛洒热血,而无怨无悔。

在五星红旗下成长的我,读懂了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襟怀,读懂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忠诚,读懂了“危局为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的巾帼女侠秋瑾的从容和坚决。我时刻牢记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应该让生命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闪光。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不变,一个是高悬的日月星辰,另一个就是深藏在我们内心的情怀。我一直记得在庄严的党旗下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

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每一次想起这一刻,我都会热血沸腾。我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我是华夏的子孙,因为我是中国人民的孩子!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无论道路多么漫长,无论困难多么险阻,作为我们每个党员都应该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与党同舟共济,把个人的前途与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始终走在群众前面。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先进性,永葆我们党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大家给予我们党一心一意的支持,为党累积一分一分的力量。让我们万众一心,面对挑战,勇敢前进,再造中国共产党的辉煌。

还记得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听爸爸、妈妈给我讲过去的故事,最喜欢看打仗的电影。那个时候党在我心中,就是由一串串故事和一个个英雄组成的,这些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这些闪亮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的扎下了根。每当看到电影上,有人喊出“共产党员,跟我冲!”。我就会激动不已,甚至也会和他们一起呐喊“冲啊!”。那时,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因为,他们都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不怕牺牲。因为,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真正英雄。渐渐的我长大了、懂事了。党在我心中,已不仅仅是一个个英雄和一串串故事,而是由这些英雄和故事贯穿其中的,一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抗争史、奋斗史、革命史。那时,我常常会思考这些英雄和故事背后的道理。

如今的我,已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我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对党的事业要有执著的追求,并落实在行动上。作为一名研究生共产党员,我将身体力行,为同学做出表率,团结好周围的同学,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规范自己,坚决抵制不良习气,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闪光的党徽下熠熠生辉!

2011.04.28

篇2:青春在党徽下闪光

回镇教育在党徽下闪光

洛宁县回族镇第一初级中学 贺成超

“只知王范镇,不晓永宁城。”数千年的河洛历史给王范古镇打上了“经贸强镇百业兴”的标签,仿佛王范回族镇的历史,注定就是一部经济贸易的发展史。近年来,中共王范回族镇党委实行“经贸强镇,科教先行”的指导思想,为这一经贸重镇描绘出一幅发展教育的壮丽画卷——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责,商以助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

一、知难而进,创先争优,王范回族镇党委、政府振兴教育开先河。

2007年,随着教育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整合教育资源、改造教学网点、调整教育布局摆在了回镇教育的议事日程上。不进行网点改造、资源整合,就不能顺应规律,发展教育。进行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客观条件又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2007年初,整个回族镇5所中小学校师生总人数近5000名,总计占地面积不足10亩,建筑面积不到8000 m,教学条件严重不足;当时条件相对较好的回镇一中,占地仅3200 m,建筑面积只有2040 m。各学校教师办公室狭小,六室欠缺,图书捆绑高搁,仪器无处摆放,学生无法进行分组实验,学生电脑信息技术学习更是无从谈起。

面对这种客观现实,回族镇党委站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召开党委会议,经过调查论证,达成共识,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征用土地,新建洛阳市县区一流标准的回镇一中。回镇一中原有的校舍提供给王东小学,以此缓解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进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规划的蓝图是美好的,迁址新建的历程却是艰难的。学校建设过程充满了极大的挑战:无理取闹,阻挠征地者有之;漫天要价,不愿

222清除新建校区树木者有之;阻止建设,迟迟不进行废旧房屋拆迁者有之;更有甚者,借题发挥上访告状者有之;资金短缺,停工待建,党委、政府为建设而忧心操劳更是家常便饭。

尽管困难重重,但王范回族镇党委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纵然问题无数,可回族镇政府迁址新建回镇一中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经过1年半的艰辛努力,占地102亩,投资近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21280 m,可容纳2000多名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回镇新一中终于在2009年暑假后投入使用。

就在洛宁县回镇一中即将迈向新跨越、新崛起的转折性日子里,洛宁县回族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站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召开专题会议,再次出台重大举措,设立洛宁县回镇一中教育奖励基金。镇政府每年从镇财政拿出10万元,对回镇初中教育贡献突出、成绩卓著的教师进行重奖。奖金用于奖励师德表现好、教育理念新、素质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教学业绩明显的教师;用于奖励品德优良、勇于进取、成绩突出的学生。

这一办法的实施,强力推进回镇一中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化进程,为回镇一中实践“双高目标”(为学生造就高水平的教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奠定了基础。

二、凝心聚力,创新突破,王范回族镇教育党支部发展教育奏凯歌。

王范回族镇教育系统现有教师220人,中共党员70人,是王范回族镇党委所属的最大的党支部。抓好这部分党员干部队伍,一定程度上就是抓好了回镇教育,抓好了回族镇党的基层力量。为此,回镇教育党支部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动教育发展,实现党的先进性。教育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领导,需要优秀的教师,需要坚强的组织保障。近年来,回族镇中心校坚持党管校长、党管领导班子,借助“三会一课”给领导班子“充电”、“加油”,提高了回镇教育内部的整合2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寻求党团共振点,把群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范畴,提高群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力地促进了回镇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活力。近年来,回族镇教育党支部明确党建工作定位,找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结合点,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在师德师风主题教育中,依托党员先锋模范,开展名校、名师评选活动,借助党员干部书写自己的人生信条,引领教师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在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确立党员先锋岗,实行党员教师典型引路;毕业班工作中,党员突击队示范引领,广大毕业班教师全面树立“金牌意识、大局意识、创优意识”;在国家遭遇地震灾情的时候,党员踊跃捐款,争献爱心;在家乡重大建设之时,党员先锋队积极行动,奉献真情。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使回镇教育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也使回镇教育党支部更具生机和活力。

(三)、真情关注,温暖心灵,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2010年冬,刚上任不到半年时间的回族镇中心学校校长兼回族镇教育党支部书记薛保明,在接待几名离退休教师时,感觉到离退休教师对先前缺少组织关怀的幽怨。观察敏锐的薛保明校长,准确捕捉信息,感知离退休教师对组织关怀的渴望。于是,薛校长决定借助2011年元旦,真情关注离退休教师,让他们感到心灵的温暖。元旦前,为全体离退休教师每人发放寓意“平安”的苹果1箱、隐含“幸福”的“福临门”调和油1桶。同时,晚上加班给回族镇全体离退休教师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慰问信,精心设计印制,随礼品一同送到离退休教师手中。69名离退休教师收到慰问信,大多感动得热泪盈眶,又集体执笔回馈给薛校长一封满含真情的感谢信。正是组织的关怀,让广大离退休教师对党、对社会、对国家充满了感激之情,使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彻底消除了。正是回族镇教育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落实暖心行动,凝心聚力,提速增效,使王范回族镇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连续10年荣获全县中招工作乡镇第一的基础上,2010年中招再夺桂冠,重点高中上线102名,完成县定指标110%;小学管理工作荣获全县第一名;在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中,镇中心校被洛阳市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2010年暑假教师培训中,回族镇18名教师为全县教师作公开课,受到了教育局的表彰;2011年4月,在洛宁县春季田径运动会中,回族镇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三、跨越发展,勇于争先,回族镇各学校依托党建,科学管理绘新篇。

回族镇教育党支部以思想凝聚思想,靠党建发展教育。回族镇各学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托党建,科学管理,实现教育跨越发展。回镇一中在学校安全管理过程中,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校园文化建设中,党员干部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发掘校园文化;更为让人感动的是,今年3月,距离洛宁县春季田径运动会开幕不到3周时间,回族镇一中奉命在开幕式上进行第三套广播体操“舞动青春”表演,学生没有学过第三套广播体操“舞动青春”,学校没有操场,还需要600人的庞大阵容,时间短,困难大,任务重,对此,回镇一中党员突击队站了出来,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训练,最终在开幕式上的表演荣获了优秀组织奖。王东小学、王西小学依靠党员队伍,发展教育教学排头兵,在2010年全县教学质量评估中,小学五年级荣获全县第二名; 2010年5月,王东小学代表洛宁县参加了洛阳市首届教师太极拳比赛,荣获团体二等奖;在县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王东小学荣获二等奖;王西小学举办的“浓情五月天,感恩母亲节”为主题的感恩母爱活动,在洛宁电视台进行了报导。

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投资617万元的回镇一中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投资200万元的王东小学教学楼已经封顶,投资70万元的王西小学综合楼如期建设。

四、真情关注,爱心关怀,回族镇各村党支部尊师重教谱新曲。在回族镇党委的领导下,回族镇各村党支部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王东村党支部优先谋划教育发展,回镇一中迁址新建征用土地,村委所属土地无偿征用;村委拨付专项资金,救助失学儿童、留守儿童;王东村党支部抽调专人负责教育,协调解决有关教育问题。王西村党支部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学校;中原村党支部关注学校发展,经常为学校排忧解难。

篇3:青春在农村闪光

如果沿着京平高速到北京市平谷区第一站您看到的一排排高楼、精致美丽的公园和红色的设施大棚就是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农村。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最年轻的党代表张啸就是这个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三年来, 她亲身参与、亲眼见证着这个村庄的发展与巨变, 在这里, 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书写着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无悔人生。

坚定信念, 迅速转变角色

提起大学生村官, 大家也许并不陌生, 作为党在新时期重要的人才战略举措, 从2005年起, 北京、上海、四川等28个省市区先后启动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2009年, 毕业于中华女子学院的张啸一毕业就响应党“到农村去”的号召, 积极报名参加了北京市平谷区大学生村官考试, 并荣幸地成为了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梨羊村一名大学生村官。

初到农村, 面对着城乡差距大所带来的失落感和一个外乡人的质疑声, 她也曾茫然、胆怯过。这时, 学校党支部特地请来老师和村官前辈前去排解困惑, 指点迷津;平谷区里领导专门抽出宝贵时间, 亲自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任职授课, 郑重嘱托;乡镇党委周到考虑村官生活, 精心准备了服装, 统一安排食宿;村两委干部结成“一帮一”对子, 在工作上对村官倾囊相授、悉心指导……一声声温暖的关怀, 一次次体贴的照顾, 使这个有点退缩的小姑娘重拾信心与勇气, 不断告诉自己:“只许前进, 不许后退!”

从选择到农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开始, 张啸就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农村需要我么?我来了能做什么?我会做什么?于是, 她积极学习村干部的工作方法, 试着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工作、交流。白天, 熟悉农村工作, 整理档案, 去田间地头看生产;晚上, 拽着村干部带她走家串户, 与农民群众在农家坑头拉家常。两个月下来, 皮肤晒黑了, 脚上的鞋也磨破了, 可看着写满一本的村官工作日志, 听着乡亲们亲切的招呼“小张, 过来家吃饭啊”, 还有那已能和乡亲们自由沟通的平谷话, 一股幸福而喜悦的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这一切的努力值了!正是在一件一件小事, 一点一滴中, 张啸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喜欢, 从那个刚到农村的大学生成为了梨羊村的“好闺女”。

发挥才能, 出色完成任务

三年来, 张啸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 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 踏实奉献、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磨练心智, 逐渐成长为马坊镇新农村建设服务社社长、马坊镇团委书记、团区委编外副书记。她不仅得到了村两委的充分肯定, 也与村民打成一片, 结下了深厚情谊;在坚持做好党建、计生、社保、合作医疗等日常工作下, 还勤于思考、积极探索, 发挥特长, 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2009年10月, 梨羊村按照规划需要拆迁。作为大学生村官, 张啸积极行动起来, 当起了村里的“政策宣传员”, 走家串户, 通过广播、《今日马坊》报纸配合党委和村两委做思想动员和前期引导工作, 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签字、拆迁, 确保村庄“依法拆迁”、“和谐拆迁”。

在众人紧张地开展评估、拆房、搬家的时候, 村东的刘婶却愁眉苦脸, 突来的车祸使她丈夫失去了劳动能力, 也严重影响了整个拆迁的工作进度。听到这个消息, 张啸立即号召马坊镇大学生村官临时党支部紧急成立了大学生村官“服务进新城”帮扶小分队, 一队发挥专业特长, 联系律师, 协调处理车祸事件, 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一队开展社工服务, 去医院照顾伤者, 安抚情绪;一队积极配合拆迁公司协助刘婶进行评估、搬家事宜……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 她和其他的大学生村官们不离不弃, 始终与刘婶一家站在一起。刘婶家不仅在截至日期前圆满完成了评估拆迁工作, 她丈夫的身体也逐渐好转起来。诸如此类服务基层, 真心为民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大学生村官群体早已与乡亲们、与农村这片天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拆迁后, 如何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致富工作成了村两委和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 张啸向村两委提出发展设施农业的建议。目前, 梨羊村已经有300多栋设施大棚。为了给村民增收致富, 张啸发挥年轻人优势, 又积极利用国际桃花节、流行音乐季等时机邀请老师、同学、朋友来观光采摘。如今梨羊村的水果玉米已经打入了城里的超市。同时, 还结合实际, 邀请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开展红色“1+1”活动, 为村民讲解金融理财、种植养殖、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与讲座, 三年来, 共开展各类活动50余次。

平谷区“幸福平谷”建设也为平谷村官提供了广阔平台。在农村, 张啸组织大学生村官举办了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篮球联谊赛、乒乓球比赛, 开展厨艺展示活动, “农村青年联谊会”, 结成农村青年兴趣小组, 建立农村青年通讯录等等, 丰富了村民文化。特别是, 由她组织编排的广场舞和卡拉ok比赛已成为农村妇女们最喜爱的文娱活动。此外, 大学生村官成立了大学生村官临时党支部、开通了微博, 举办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引技术、带项目, 在农民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为乡亲们“信得过的人”。

稳中求新, 实现人生价值

在工作中, 张啸扎实肯干、稳扎稳打, 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并逐渐成长起来。多学多练, 发挥自己主持、写作特长。在大学生村官期间, 她多次担任晚会主持人, 其大方、活泼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喜爱。她充分发挥写作的特长, 曾担任《今日马坊》、《马坊信息》的编辑、排版工作, 已在《京郊日报》、《平谷报》和《绿谷》上发表文章多篇。特别是她参与制作的《马坊镇2009年乡风文明人物暨典型事迹》宣传册和《马坊镇2010年乡风文明人物》宣传片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乡亲们的喜欢。抓住机会, 努力学习。2010年7月, 张啸作为北京市村官代表参加了由国家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在山东省荣成市西霞口村联合举办的大学生村官培训班, 2011年10月, 参加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培训班, 开阔视野, 增长才干。值得骄傲的是, 2009年她当选为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第五届执行委员会常委, 参加第十、十一次全国村长论坛, 特别是在2010年华西村举办的全国村长论坛上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接见。敢想敢干, 付诸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三年来, 张啸扎根基层, 发现问题, 在调查与思考中提出建议。工作中, 她发现村庄的新闻线索众多, 新闻却很少, 需要记者进行宣传。就大胆的向上级提出成立村级记者站的建议, 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社的平台作用, 由村官担任记者, 及时上报新闻信息, 宣传村庄, 引导良好村风民风, 自此, 马坊镇成立了平谷区第一个村级记者站, 并定期为大学生村官进行新闻、信息、摄影等培训。

此外, 在平谷区, 她积极与华图集团取得联系, 成功促使华图培训开通平谷分校, 解决了平谷大学生村官路程远、上课难的问题;举办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 积极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申请“YBC小额贷款”, 多途径提高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本领;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村官徒步行运动、调研大赛、摄影比赛等文体活动, 开展“迎春送福赠春联”等志愿服务活动, 凝聚村官力量。

还有一件事情让大学生村官记住了她的名字。2009年, 作为一名外地人的张啸发现回家过年买票难的问题, 甚至还有大学生村官在外工作了一年却因为买不到票而不能回家。她开始广泛调研、收集意见和建议, 并在2010年底在领导的支持下, 自发开通了大学生村官购买车票“绿色通道”, 帮助在京外地大学生村官购买回家火车票。她联系协调车站票务、购票点, 逐一统计核对, 2010年她为全区60多名外地大学生村官购买春节回家车票, 将车票送到了村官手中, 代购成功率达到73.7%, 解决了外地大学生村官春节购票难的实际问题, 为广大村官节省了宝贵时间、促使其安心工作, 也圆了回家团圆梦。

真心实意的付出赢得了丰厚的人生回报, 夜以继日的奉献收获了灿烂的价值升华。张啸由刚来时的“外乡人”变成了农民的“贴心人”, 从农村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岗位能手”。担任大学生村官期间, 张啸连续两年获“马坊镇优秀共产党员”, 先后被评为“平谷区优秀大学生村官”、“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员”。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新闻发布会上, 张啸用“三个难得”总结了她三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活和感悟, 难得的人生经历、难得的工作锻炼、难得的成长积累。

篇4:栗智 在党徽下践行亲民誓言

从乌昌经济一体化到乌昌一体化,机会千载难逢

2007年9月,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国务院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务院32号文件,指出新疆要实施四大战略,而其中第三大战略就是实施南北互动,优化沿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经济环境,加快推进乌昌一体化。

由此,实施了3年的“乌昌经济一体化”全面提升,开始“乌昌一体化”进程。“从乌昌经济一体化到乌昌一体化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两个字的差别,它充分表明了中央对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肯定,也是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精神要求的,乌昌地区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曾任昌吉州党委书记的栗智,熟谙乌昌两地情况,闻得喜讯,内心的喜悦难以抑制,更加感到中央对乌昌地区创新举措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同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乌昌地区在全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行政区划的阻隔和利益格局的限制,乌鲁木齐市的区位、资金、技术优势和昌吉州的土地、矿产等资源优势无法实现有效互补和集约利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乌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矛盾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乌昌经济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的战略意图指导下,2004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顺应历史潮流,站在全国和新疆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与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党委与政府、乌昌党委一起,借鉴欧盟等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作出了‘在不涉及乌昌两地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成立乌昌党委,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乌吕地区成立的背景和全部过程在栗智的脑海中历历在目。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科学的重大的战略决策,是对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是解决乌鲁木齐市未来发展方向、不断壮大乌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培育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根本途径。

按照“规划统一、市场统一、财政统一”的原则,乌昌经济一体化推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撤销并合并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组建米东新区;第二步,把乌鲁木齐市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区外园和园外区;第三步,在米东区“实验田”成功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实施乌昌一体化。

栗智介绍,第一步已经完成。现在,乌鲁木齐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快速向昌吉州有利于发展工业经济的区域推进。这种被栗智和当地人称为“园中园”“园外园”,或“区外园”的经济区,只要是开发区、高新区审批建设的,一律享有同样的政策。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已在昌吉州建成投产的工厂2007年效益非常好,公司董事长郭孔丰在与栗智座谈时,欣喜坦言非常看好企业在新疆的发展前景,正在考虑在此增加投资项目,“基本已达成意向。”截止2007年,乌昌地区已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经济园区,新疆排名前50的工业企业,五成以上集中在该地区,新疆近八成上市公司在这里落户。旅游、农产品加工、冶金等第二、三产业不断快速发展。

2008年,乌昌财政将实现全面统一。这将使两地资源优势与财力集中优势实现更有效转换,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集聚效应。”总结分析乌昌经济一体化3年来的实践,栗智坚信,乌昌一体化顺应历史潮流,党委、政府一定能带领各级干部群众,努力克服思想认识上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尽全力打造一个中心、东西两翼工业长廊和“十大产业集群”,实现乌昌地区新型工业化,尽全力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百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乌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创思路,重帮扶,万名干部下社区做人民公仆

栗智曾因“小商小贩都是宝”的创见和“上访八成有道理、更不能把其视为刁民”的信访工作指导思想,被群众誉为“亲民书记”。升任乌昌党委书记后,栗智既往风格不但没有变化,反而更加注重倾听百姓的心声。

在上任一个月后,为了更好的提高党政机关服务于民的水平,更准确地了解百姓心里想的是什么,最急于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栗智提议市委决定“问民愿”——向全市人民广泛征求意见,暢所欲言,建言献策,此举共收到各方面好的意见580多条,再度引起老百姓热烈的反响。

“万名干部下社区”是栗智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后,结合在昌吉州任党委书记时实施干部“下乡驻村”、“进厂驻企”活动的基础上,转变作风,关注民生的又一创新举措。活动计划从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各派3500名机关干部下社区,在基层实践中学习、探讨社区管理模式,摸索出富有乌鲁木齐特色的“为人民服务、寓管理于服务”的城市管理先进经验,并确定2007年为“规范建设年”,2008年为“民主管理年”,2009年为“和谐发展年”。

在栗智看来,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担负起自身责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十年来,乌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市场繁荣,为今后乌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将团结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集中各族干部职工的智慧,时刻把全市各族干部职工的利益、疾苦、冷暖挂在心上。扎实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认真贯彻乌鲁木齐市党委关于财政、规划、市场三位一体的战略决策,不断增强乌昌地区的经济实力,把乌市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

栗智深知,乌鲁木齐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城市,95%的人口分布在城市社区,构建和谐首府的难点在基层,重心在社区。因此,“万名干部下社区”从一诞生就具备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满怀激情地说。“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儿子,儿子不为民办实事就是不孝子孙。当官不是为了做老爷!”

开展“万名干部下社区”活动重要的是加强城市基层组织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首府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维护乌鲁木齐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举措。万名干部下社区,是变政府的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的一项具体举措,通过力量下沉、权力下放、责任到区、落实到人,打牢基层组织,帮助解决那些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强化党的执政能力,优化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方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的重大战略举措。

身兼乌鲁木齐市委书记的栗智,在活动中亲自带领万名干部下社区,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实现市委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力争到2007年底,全市所有社区均达到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基本标准”的目标,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首府,布局筹谋,率先垂范,奉献着自己的激情与才智。目前,活动开展近一年来,各级党委、机关和下派干部围绕年度主题,全面落实“十帮助十促进”的工作任务,取得了成效,赢得了群众的拥戴,这使栗智感到宽慰。

篇5:让党徽在教坛闪光

让党徽在教坛闪光

——黄海涛老师先进事迹介绍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一职业自古以来便扮演着独特的社会角色,无论其社会地位的高与低,这个行业都直接或间接对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公民素质的提升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从“臭老九”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同社会时期对老师职业的称呼反映着人们对这一行业的认识与定位正逐步地明晰起来,当然教师得到正名的确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时代在进步,许多错误的认识将逐步得到纠正。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对这一职业的关注,人们对教师这一角色给予的期望,那是一份责任,一份育人的责任。

如果说党员是先进的人民代表,那么党员教师就有充当教学领域模范军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如何将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呢?主要是在教坛,让党徽在教坛闪光。广州市第七中学的黄海涛老师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一名教师独有的责任心和耐心年复一年地浇灌于教育这块领地,播下了爱的种子,也收获着学生成长的点滴感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她让党徽在教坛上闪闪发光。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黄海涛老师。

7月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将会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份珍贵的财富,一份付出后的收获。对于老师,7月同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看着自己一路陪伴的学生走过了人生的这一个关口,看着自己浇灌的苗子长大了,倍感欣慰。七中今年高考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欣喜的。今年高三毕业生348人,考上重点线人数145人,考上本科线人数324人,省本科上线率达93.1%,本科上线率继续在东山区中学中位居第一,同时又涌现出八位同学单科成绩800分以上。黄海涛老师正是这一届高三级的年级组长,看着学生交上的这一份答卷,她终于可以舒心地笑了。寻着这个年级走过的路,我们可以看到黄海涛老师在担任年级组长和语文教师这双重角色中付出的艰辛,看到她用心的付出,看到成功的背后...。

一、年级组长

(一)年级工作

担任高中级组长工作,在级组管理上,黄海涛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每接新班、新级,她都组建工作能力强的班委、级委,制定详细的班规、级评比标准,抓好日常行为规范;同时重视抓好各阶段的中心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立志成才、惜时勤奋、拼搏进取的教育,形成团结向上的集体,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干部。05 届高三 1

级4个班都被评为“校文明班”,高二时(5)班被评为“市优秀团支部”,共有二十多人被评为市、区“三好”学生,其中黄斐卡同学被评为省“三好”学生。

(二)素质教育是根本

为了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黄海涛老师根据高中阶段不同要求,开展各项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组织级合唱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趣味运动会、小品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不只是沉迷于课本知识,走出课堂,全面地发展。这在应试教育开展地风风火火的今天,开展如此丰富的课余活动需要老师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那是一颗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心。为了配合学校的工作,她坚持参加每次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2004年,她亲自参加由高二级学生组成的校合唱队的训练和比赛,使合唱队获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2002年全市军训检阅训练中,黄老师从九月至十二月坚持参加学生的各次训练,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使这支代表区的军训方队在全市军训检阅比赛中获得最高荣誉:女同学获特等奖,男同学获一等奖,为学校为东山区赢得荣誉。

(三)思想工作是大头

针对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自尊心强,容易产生挫折感的心理特点,黄老师把耐心细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放在首位,为每个心理状况不稳定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与他们个别谈心。对那些有厌学情绪、心理有障碍、学习基础差、成绩差的学生,她更是调动家庭和各任课老师的力量,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给予关心。正是在黄老师的带领下在高三级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05届的高三毕业生才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高考,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8班秦丽雅同学,身体有疾病,承受着家庭经济压力、家务压力以及母亲期望的压力,精神处在崩溃边缘,成绩处在级倒数二十名之内,黄老师除关心她日常生活外,还每天花半小时与她谈心,并多方开导,鼓励她自强,最后使她顺利考上本科。6班易颂平同学是双胞胎,她总因成绩不及哥哥好而受父母责备,产生了自卑、自虐行为。为此,黄老师亲自家访,定期通电话,请求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配合开展该同学的教育工作,消除了她的自卑心理,并帮助制订 “跳起来可以摸得着”的系列奋斗目标,最后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线。黄老师撰写的《高三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疏导》文章,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教学教研方面,黄海涛老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创造性教育、主体教育、启发教育等,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营造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

高三期间她担任的是生物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语文基础水平相差悬殊的各类型学生,她没有抱怨,而是以“成功在每个学生身上”为原则,发挥期望的积极效应,在“情”字上下工夫,以自已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和与他们甘苦与共的满腔真情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接纳、理解的同时,又明确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营造学习语文的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性评价,让每位学生多方面体验学习语文带来的成功喜悦,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每年黄老师都主动接触一批语文基础很较差、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采用激励的方法来帮助他们。例如他一卷成绩不行,黄老师就表扬他第二卷;二卷也不好就表扬某一题;作文不好就表扬他审题还可以,甚至表扬某一段还写得不错。这批学生在鼓励下语文成绩都有较大进步。如陈杰、布尔文等同学。

(二)探索各种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黄老师以“成功在每堂课之中”为原则,向40分钟要质量。每节课都精心备课,反复推敲,广泛收集资料,探讨如何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探讨互动式、质疑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在实际教学中的恰当使用,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从而避免了一般高三学习带来的题海战术。这种做法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课后黄老师能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与备课组老师团结合作,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应用到教学中去,今年高考语文取得平均分618。67分的好成绩。

(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黄老师常采用课前5分钟演讲、小组擂台赛、四人讨论、一卷达标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双基”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养成每天20分钟学语文“双基”的好习惯;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对语文的敏锐分析能力,加强了他们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在此基础上,黄老师还开展了多项语文活动。如以古诗词为内容的手抄报比赛、以某一时期各作家为内容的文学评论写作比赛、以热点为话题的辩论赛、以课文为题材的课本剧改编比赛等,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乐学中为高考的语言表达、诗词鉴赏、作文等类型的题目打下基础,同时也全面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2003年,辅导的学生共有2人次获全国“语通杯”语文知识竞赛一等奖、7人次获二等奖,10人次获三等奖。2004年,辅导的学生有多人次获全国“孔子杯”、“关爱生命”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

课余,黄海涛老师还注重思想理论的学习,她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将自己的青春、才华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积极探索,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出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这就是一名党员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在育人的事业上取得的成功。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显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我想“完美的教师”是每一个教师应有的奋斗目标。以先进的思想,过硬的本领武装自己,让党徽在教坛闪光。

篇6:让党徽在检察岗位上闪光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杨琳,是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处长,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让党徽在检察岗位上闪光”。

1989年3月,我被安排到区检察院工作,先后担任法纪科副科长,法纪处副处长,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和公诉

二处的处长。16年的从检生涯里,我从书记员到助检员、检察员,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长为检察院的中层骨干,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荣获区政法系统标兵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嘉奖,我负责的职务犯罪预防处去年也荣立集体二等功。可以说,每一份荣誉,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和教育,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离不开领导的教诲和同志们的帮助。从我入党的那天起,我就立志,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对得起共产党员和“人民检察官”的称号,都要站在党性高度去认真思考自己究竟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所热爱的检察事业做了些什么。

俗话说:行动比诺言更响亮,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中层干部,只有以身作则,和大家一起用行动来做好自己的工作,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法纪处工作期间,我重视发挥团队精神、形成集体合力,对所拟化的方案策略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探索最佳途径和方法。对于难度较大的工作环节,我总是一马当先投入工作、身先士卒解决问题。由我个人主办的案件占本部门阶段受理案件工作总量的65、立案案件工作量的100,而且没有一件低质量案件。比如:由我主办立案侦查的涉嫌受贿、徇私舞弊、发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案,是我市首例在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深挖出重大受贿犯罪的案件。经过我们的深入取证,依法查处,犯罪嫌疑人最终因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六个月。该案于2003年底被我院评为近三年来“十大精品案件”之一。可以说,在全市渎职侵权案件查处工作处于低谷的情况下,我尽全力承办此类案件,所办案件都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因为查办渎职案件的突出,为我院争创全市首批“五好检察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检16年,我在侦查第一线奋斗了13年。13年的经历,不仅使我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检察官,而且也使我经受了法与情的考验,经受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1996年,我承办了一起徇私舞弊案,该案是我区首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进行徇私舞弊的案件。案发时犯罪嫌疑人还有两年就可以“光荣”退休了。说实话,查办此案时我承受的压力很大。但是,一想到受害人哭红的双眼、看着外地民工无助的眼神、预言又止的神态和由于她的为所欲为致使罪犯逍遥法外,为了捍卫法律的尊严和维护社会稳定,我没有犹豫,毅然决然的挑起了这副担子。当时,从各个渠道不断传来消息,有的说,都是本地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为了外地人而伤了自己人;有的说,你也太不讲情面了,难道你不知道她是某某的亲戚?还有的说,你要注意点,听说“黑道”上有人要跟你“算帐”,不要太“认真”了,不为你自己,也得为家人,特别是孩子想想呀……确实,当时这些也曾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想到一名检察官捍卫法律尊严的责任,我必须秉公执法、依法办事。经过努力,案件终于有了结果,犯罪嫌疑人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一位法学专家曾说过:“努力不一定意味着成功,但成功一定是努力的结果。”满腔热情并不意味着就会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成功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充满挫折与艰辛。作为共产党员再困难和危险面前,必须要勇敢地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2001年12月,我因多年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需在理论层面得到进一步提升,被调入研究室工作。本来很正常的工作调动,却被一些人错误地曲解,认为这是我工作“得罪”人的结果;更有一些人幸灾乐祸,认为“早”该这样了。面对社会上的风言风语,我曾苦恼过,认为同调研工作相比,我多年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干起工作更得心应手,对党组的安排很不理解。但是,不理解不等于就可以懈怠工作。我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干部,我不能选择岗位,必须服从组织安排。研究室的工作,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岗位、一项全新的工作,且处室人员也全部是新来人员。我一边翻阅大量资料,一边虚心向领导和同志们请教,借鉴其他院一些好的做法,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基本熟悉了研究室的五项主要工作,并确立了“为领导服务、为各处室服务”的指导思想和“争当全市检察系统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半年后,在全市组织的检察业务调研大比武的活动中,我们报送的两篇调研文章都获奖。我院的调研工作也在我提出的“全员调研”基础上,积极协调各部门,并

重点强调调研的思路和文章的质量,使得我院2002年有33篇调研文章被各级刊物采用,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加19篇,采用率提高136。我负责的研究室于2002年底跃身为全市检察系统“一类研究室”行列。我在该负责组织、落实的院检察委员会改革成效显著,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并被评为我院近三年来十个“最佳效果活动奖”之一。通过实践的锻炼,我个人在调研能力和组织、协调、管理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总结这段期间的工作,我觉得:漫漫人生路,有风也有雨,我们必须提高应对风吹雨打的抵抗力,才能让自己茁壮成长,能否成功就看我们自己如何对待困难,只要努力去做,不论哪个岗位,都会有所收获。

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标准时刻督促自己。对上,我服从、尊重党组的领导;对下,我团结同志,用积极的心态开展工作,不断激励自己和每一位同志,发挥特长,做出贡献;对同级,我事事从大局出发,多做沟通,争取同事的理解和支持。我觉得:“每一个集体、每一个单位,都是一个家。如果家的成员都能相互理解,‘以善为本、求大同存小异’,那么这个集体肯定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不但每个成员心情愉快,而且还因人人发挥团队精神,从而获取最大的成功,创造更好的业绩。”

2003年3月,我院成立职务犯罪预防处,我肩负着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重托,被任命为我院首位预防处处长。到预防处工作不久,我就接到了区委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下派的任务,由我组队参加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各区(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北京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北京市“阳光杯”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记得当时根据竞赛要求,参赛选手要从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之外的国家公职人员中挑选,必须是非“检察专业”人士,活动前期又恰遇北京爆发“非典”。如何克服“非典”造成的不利影响,让“非专业”人士回答好“专业”问题,怎样在我区公职人员中普及该方面的“专业”知识,选拔“最”优秀选手,确实是参加这次竞赛的几大难题。为此,我成功地策划并制定了我区的“三段式”活动方案。通过全区122个单位、3346名党员干部参加的第一阶段笔试答卷和六支代表队进行的第二阶段现场比赛,选拔出四名优秀选手作为参加第三阶段全市比赛的候选选手。在冲刺阶段,我带领参赛选手们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准备中。

在我的精心组织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激烈角逐,我区代表队最终以总分超过第二名40分的成绩,在全市18个区(县)中获得全市第一名和优秀组织奖。

2004年,根据院检察长提出的“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实际,开展有昌平特色的检察工作”的指示,我带领全处人员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将此项工作渗透到全区村委会换届选举当中,在届前、届中至届后对全区的各镇(办事处)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考虑到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许多意料不到的情况,为能及时给各镇提供法律服务和解决突发问题,我将个人手机电话向社会公布,并保障全天24小时联络畅通。同时,带队深入到镇、村进行讲座,配合其他党组成员深入联系基层单位5次,电话解答、指导20余次。截至2004年年底,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各项预防工作开展收效良好,被市院预防处考核为优秀等级,名列全市前列。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作为一名检察机关的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目标,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就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检察官。对待工作,我力求完美,全力以赴。能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推动全昌平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能被社会和同志们所认可,我深感光荣也深知责任重大。我要以此为起点加倍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我深信,经过几代人、几十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执著追求和坚忍不拔的奋斗,我们一定能体会到共产主义实现后的快乐。就像一部电影中的台词:一盒巧克力,在没打开之前,永远都不会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哪种滋味。而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为将来打开巧克力盒子的人们能够品尝到甘甜和幸福做好准备。

谢谢大家!

上一篇:浅谈“激发兴趣”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下一篇:sqe任职资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