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选型erp对比分析

2024-05-14

系统选型erp对比分析(通用7篇)

篇1:系统选型erp对比分析

钢铁企业ERP系统的选型和实施模式

当今世界,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化建设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引起了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控制、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其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企业在生产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在线采集生产实时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如设计自动化(CAD),集散控制系统(DCS)等。

第二层是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

第三层是企业辅助管理决策层,包括Intranet、Extranet、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1M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

对于企业信息化涉及到的各个信息系统,在钢铁行业内部,ERP系统的实施已经成为目前信息化系统实施的一个热点。

一、钢铁企业ERP系统实施模式

ERP系统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根据市场情况确定生产目标,优化资源分配包括人、财、物的分配及经营过程的管理、分析与辅助决策。包括财务管理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计划管理子系统、项目投资管理子系统、供应管理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备品备件管理子系统、劳资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等。通过实施ERP系统,钢铁企业可以实现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ERP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逐层细化,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一个计划”是ERP的原则精神,它把通常的三级计划管理统一起来,编制计划集中在厂级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只是执行计划、调度相反馈信息。

对于钢铁企业实施ERP系统,现有企业的实施经验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吸取和借鉴发达国家研究成果的同时,不盲目追求投资大、规模大的信息化技术,而是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要求,大力培训信息化技术人才,开发适用的信息化技术。” 一般情况下,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先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再分阶段实施。

在对国内外同行业中先进的管理、经营、生产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一些钢铁企业在具体实施ERP系统时,研究并实地考察国内钢铁行业成功实施信息化工程经验,在当前较为完备的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实施ERP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进一步建立由市场驱动、以效益核算为目标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无缝集成,使企业的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更为高效合理,为更准确和有前瞻性的决策提供保障。

对于不同情况的企业而言,现在一般的实施模式是:老企业大厂一般以发展局部信息化

系统为突破口;地方骨干小企业则以发展低成本信息化系统为切入点;在即将兴建的钢铁厂或车间,从建设开始就全面规划,同步建设信息化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全局把握,对各模块的关联、共享信息,有统一规划,最终实现各项业务的有效集成。

在具体实施ERP系统时,现有的实施项目都以以下5点作为整个项目系统实施的标准:

管理的系统性

ERP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经营生产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成一整体,每个部门都从系统总体出发做好本岗位工作,每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质量同其他职能的关系。只有在“一个计划”下才能成为系统,条框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将被团队精神所取代。

数据共享性

ERP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

动态应变性

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

模拟预见性

ERP是经营生产管理规律的反映,按照规律建立的信息逻辑必然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可以预见相当长远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

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ERP包罗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字,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会数据一致。财会部门及时得到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流和经营生产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和控制经营及生产活动。同时也要求全体员工牢牢树立成本意识,把消除浪费和降低成本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ERP把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二、钢铁企业ERP实施计划

一般来讲,钢铁行业实施ERP系统分为两个阶段:ERP主体建设和ERP优化建设阶段。

1、ERP主体建设阶段

ERP主体建设主要完成信息化的总体结构和信息集成设计,进行网络与数据库设计,对ERP系统涉及到的销售、财务、物流、生产、质量等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物料采购管理系统包括Internet网上比价采购、日常采购、原料库存、存货核算等模块;财务管理系统包括日常帐务处理、成本、材料、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销售管理系统包括Internet网上销售、日常销售、产成品库、销售核算等模块),并完成销售、财务、物流、领导决策支持等系统运行。

采用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大型数据库技术并与Web开发技术的结合,实现销售、财务、物资供应、领导综合查询系统的功能集成和信息集成。通过信息集成达到供、销、财的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协调地流动和控制,从而对市场和用户做出快速响应,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优化。

2、ERP优化阶段

ERP优化阶段主要针对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状况提供基于知识的生产执行系统的优化模型。通过开发包括生产计划管理和分厂、车间生产调度等主要功能的生产调度系统,基于ERP开发物料管理系统,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系统,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的计划、调度、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水平。

在本阶段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信息化工程的统一规划,提供合理的优化模型。随着ERP主体建设的完成,企业的管理模式将从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向以效益核算为目标的集约管理模式转变,对主要生产分厂的生产计划、分厂车间调度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对生产业务流程、技术管理体系及生产数据采集、工艺参数的调整、生产过程与监视、关键设备的监控及生产协调等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基于以生产质量、优化生产排产为核心、实时动态调度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模式;改善对物料、设备、资金、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合理地安排生产,充分挖掘企业潜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篇2:系统选型erp对比分析

ERP理论的实现必须要借助一套好的软件系统作为载体才能在企业得到真正的应用,而软件系统的实现又分为自行开发软件和购买商品软件,这两种方式究竟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企业的领导层,

自行开发软件有明显的缺点:

1、时间成本过高

研发时间过长。自行开发一套ERP软件,一般至少要2-3年的时间,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工作,实现周期将会更长。这样,不仅要考虑软件开发的成本,还必须考虑推迟实施ERP的损失;

2、成功的机率不确定

不能确保成功。购买现成的商品化软件系统可以了解到它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而自行开发的软件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企业作进行了大量投资,也花了很长时间,却不一定能够保证成功;

3、人才缺乏

缺乏合适的设计人员,系统的设计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行业背景和IT知识,而这样的人员企业是否能够找得到,留得住,支持到底都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将会使整个项目的进度受阻。

4、应用起点低

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往往着眼于当前的业务环境和需求,其管理思想的体现只能取决于当前的管理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缺乏前瞻性的构想与设计,一旦企业发展或业务模式突破原有的框架,系统往往不能再适用,

商品软件的优点:

1、商品化软件是经过供应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出的行业通用性软件,软件本身包含了许多专家多年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能很好的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2、商品化软件供应商拥有足够的人力协助企业实施项目,将自身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知识进行转移,这样大大的节约了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3、成功机率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许多软件供应商在各自的行业也树立了许多成功案例。因此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化软件,方便企业把握项目实施过程,控制项目风险,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目前市面上有三大大小小的ERP系统供应商上千家,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选择ERP产品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从需求出发选择一个“适用”的软件系统,而不是选择一个“最好”的软件系统。在笔者接触过的一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的思想就是“最好”=“最贵”=“最有品牌效应”,而忽略了“专业”、“经验”与“适用”,结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说,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企业软件的选型队伍往往根据复杂的关系与个人的好恶形成不同的意见,白白错失了最佳的机会。

篇3:系统选型erp对比分析

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在生产方式和劳动形式发生剧烈改变的现代社会,企业的竞争方式也已经发生重要转变,从传统的价格与质量的竞争发展到敏捷性竞争,这就要求企业更快速地获取、处理和反馈市场信息来促使企业响应内外部变化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而信息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尤其是以信息为生存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不可逾越的阶段,而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即ERP),已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代名词。ERP系统会将企业内部管理事务与决策部门及企业的外部供应链系统连接在一起,集成了销售、制造、物料、财务及人力资源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已成为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企业管理系统之一。

当代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引入ERP系统,期望借助新型IT技术进行企业资源管理体系的优化,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但实施ERP系统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提升ERP的实施成功率,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成管理,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如果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ERP系统,但没有进行需求分析和整体规划,缺乏产品的技术性和经济性分析,也没有全面的产品评估改进等方面的工作,这就会使得企业ERP项目存在较大的风险,经过一系列极其复杂的过程,一段漫长的开发周期后,发现结果不能达到既定目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而陷入“IT黑洞”,导致企业的亏损甚至倒闭。

本文将以国内某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X企业)的ERP系统选型为例子,运用理论阐述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述X企业ERP系统实施的背景、信息化需求调研、系统选型的原则和目的、系统选型的具体过程、关键点控制以及ERP系统评估体系等内容。

2 背景资料

X企业为国内某高新技术产业公司,主要生产电气以及自动化相关领域的产品,得益于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和国外某些产业战略转移,目前该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期。X企业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迫切需求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X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有以下问题:营销网络与总部之间信息交换缓慢,不能及时收集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没有对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和深入分析,这会导致公司不能对市场变化进行快速反应;产品设计过程中没有对产品数据进行管理,产品数据无法共享和重用,开发过程不规范,手工审批等环节缓慢,导致设计、开发周期长,产品淘汰率较高;虽然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设立了质量检测点,公司总体上缺乏科学的质量管理手段,导致质量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不能及时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反映和控制潜在的质量问题等。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X企业则需建立ERP系统。为提高企业里各个部门运转效率,X企业打算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构建更科学高效的ERP系统,委托某管理咨询顾问(以下简称A机构)进行具体的ERP系统选型。并与A机构共同成立了选型小组,负责ERP系统的具体选型工作。

3 需求调研

需求调研是企业在ERP系统选型及实施时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作为系统实施开题性的工作,需求调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ERP系统实施乃至应用的效果。A机构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X企业的主要业务领域和业务部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需求调研。X企业的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

通过解析企业的组织架构,A机构从行政、计财、营销、研发、生产等五大领域来评估系统是否满足X企业的现在和将来的业务功能需求,同时在管理方面从渠道增值分销群组、自有品牌产品群组、自有技术运用群组、财务计划群组、平台管理中心客服服务部等六大业务单位来了解X企业现在和将来的业务功能需求。该过程共整理出X公司近500个需求点,这500个需求点将作为X企业ERP系统选型招标和实施顾问招标的重要文件,为其开展后续的ERP评测奠定了扎实可靠的基础,保证了ERP系统选型的成功。

4 ERP系统选型原则

为了保证ERP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适应企业的发展,在系统选型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原则供参考,如尽量选择财务一体化、支持集团公司的管理的ERP系统、尽量选择功能完善的ERP系统、尽量选择流程、界面、报表等能够自定义的ERP系统、尽量选择支持所有数据库的ERP系统、尽量选择能够开放式地试用的ERP系统等。

经过研究分析,X企业确定在ERP系统选型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供应商的实力可以保证ERP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供应商对产品的持续技术和研发投入,以保证未来的ERP系统应用的支持;技术平台和体系架构要代表主流方向,并拥有扩张能力,为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改变保留较大的空间;ERP系统功能对管理和业务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否拥有成熟的方法论的支持,可以确保ERP实施项目的顺利进行;对整个ERP系统成本的考虑,以保证未来系统的实施、应用和后续维护的顺利进行等方面。

5 ERP系统选型目的

ERP系统涵盖面很广,几乎囊括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ERP系统作为企业的信息化中最主要的“管理者”,其目的就是为企业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X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目的是:通过ERP系统选型过程,系统化理性的选择符合X企业业务模式,满足业务流程需要和配合IT长期战略的ERP系统;通过ERP系统选型过程,初步搭建ERP实施阶段的项目组织;通过ERP系统选型增加管理处和技术队伍对ERP解决方案、实施过程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理性认识。

6 ERP系统选型过程

在确定企业需求,选型原则和选型目的以后,具体的ERP系统选型就开始实施了。企业ERP系统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决策、选型、实施、适用和系统维护、扩展、停止适用。而针对具体选型则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筛选时候的方法论,即选型方法,关于合作伙伴选择和决策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平衡记分卡原理BSC、标杆管理、灰色系统理论、线性加权法、AHP层次分析法、潜在语义分析法LSA、基于成本的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等等。在X企业ERP选型过程中,采用的则是结构化的系统选型方法论。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前期,X企业已经展开了企业战略规划、IT战略规划、流程改造和信息化蓝图等工作,ERP系统选型也将在这些工作的前提之下进行。X企业具体的选型过程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下面将上述三个步骤细化,列出本次ERP系统选型的详细任务计划清单,按照此任务清单所示即为具体的选型过程。

A:前期业务流程和系统功能需求的整理和完善;

B:提出、讨论和明确备选ERP系统名单;

C:编制招标时;

D:准备流程实现ERP系统演示的剧本和主数据;

E:向目标ERP系统供应商提供标书和演示要求;

F:制定评分标准,编制评分和分析文件模版;

G:供应商招标回复过程;

H:ERP选型评估与分析;

I:向领导层汇报评估结果;

J:准备ERP系统采购方案,启动商务流程;

K:ERP实施计划准备。

7 ERP系统选型过程中的关键点控制

7.1 做好解决方案定义阶段的工作

在上述三个过程中,解决方案定义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个阶段要明确企业各阶段、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果,确定项目存在的障碍。此阶段的工作具体包括为业务流程需求访谈,在此基础之上,A机构将进一步整理和完善需求分析,确定ERP系统的备选供应商,并制定标书和评分标准。这个阶段的工作的提供的原始数据的精确与否直接决定了ERP系统选型的成败,所以一定要在这个环节加以控制。

7.2 系统选型招标工作

由于ERP系统属于一种无形的产品,需要买卖双方携手才能完成,而且结果的成效事先又无法估计,所以X企业在进行ERP系统招标时做足了工作,保证按照X企业的ERP系统招标工作既定程序完成,同时在供应商选择、系统评估等关键点进行重点把关,这样不仅能很好的控制招标风险,还能够保证所建立的ERP系统能够更大程度的适用X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具体的选型招标过程如下图所示:

7.3 ERP系统的综合评价

X企业对ERP系统的综合评价过程参考了A机构提供的标准ERP系统选型方法论,根据X企业自身的特点,通过指标分解,主客观评分,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过程形成最终的系统选型报告。根据系统评估方法,A机构首先通过前期对X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咨询分析,形成的企业需求的详细清单(包括近500个需求点)。然后A机构对根据项目业务人员谈判,确认了各需求点的优先级候形成ERP系统的的需求主体。项目小组根据方法和有关经验,组织编写了《ERP系统选项招标文件》,发给Oracle、SAP、金蝶和用友四家ERP系统供应公司。基于ERP系统供应商的征询报告反馈、讲标活动和用户参观,同时借鉴了相关资料,A机构根据预先设定的评分结构、权重分配和评分标准对着四家公司提供的ERP系统进行综合评分和相关分析。以下是评估过程图:

具体的ERP系统选型评估体系将在后面以附录的形式呈现,根据上述ERP系统的选型方法和ERP系统选型体系,通过各ERP系统提供商对《系统选型招标》文件的应答、讲标、系统演示/参观过程和评分小组的讨论,选型小组对各ERP系统进行打分和汇总。并进行各项的加权平均计算,最后得出综合评估得分。选择ERP系统的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

8 结论

①高新技术企业建设ERP系统的必要性。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而IT应用技术成熟和普及为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变革大环境。利用ERP系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时确保其在同行业竞争中的高效灵活优势的重要手段。

②做好ERP系统选型的前提是深入全面的需求调研。ERP业界有个基本共识,就是“7:2:1”原则,也就是企业70%的流程都是类似的,如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等,20%是一些具有行业特点的环节,真正带有企业个性的内容一般都只占到10%左右。在做需求调研的时候要认真分离出这30%左右的个性内容,以保证所选的ERP系统能够真正的满足企业的个性化管理需要。

③在选择ERP系统供应商的时候,科学的选型流程、合理的评估方法是保证。在当前ERP市场竞争无序、企业人才及信息化经验极度缺乏、相关咨询指导体系又尚未建立的情况下,系统选型的重要性变得尤为突出。企业还要对产品、供应商、以及服务商进行全方位考察,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做出决策。

④专业的管理咨询的必要性。中国许多企业,业务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基础管理的完善速度,本身便存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意识落后等诸多问题。这个时候专业的咨询公司是必要的,它们的可以在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夯实管理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提供帮助。

摘要:文中首先分析了国内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实行ERP系统的必要性,探讨了ERP系统建设中做好系统选型的重要性。然后以国内某电气化高新技术企业为例,系统详细的阐述了ERP系统选型的具体过程。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该企业ERP系统实施的背景、信息化需求调研、系统选型的原则和目的、系统选型的具体过程、关键点控制以及ERP系统评估体系等内容。通过ERP系统选型,该电气化高新技术企业初步确定了Oracle、SAP、金蝶和用友四家ERP系统供应商,并且对这四家系统供应商所提供的ERP系统软件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最终的《ERP系统评估报告》,确定最终的ERP系统供应商。

关键词:ERP系统,选型,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刘丽文,黄燃东.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环境及其风险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3):45-49.

[2]姚健荣.再论“IT黑洞”.企业管理信息化[J].2005(10):9-10

[3]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1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总报[R].2011,3.

[4]董海涛.ERP选型的几点建议[J].包装财智,2011,(10):31-32.

[5]齐秀文.ERP选型方法剖析[J].露天采矿技术,2005,(2):42-44.

[6]劳本信.价值工程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09,(8):83-85.

篇4:系统选型erp对比分析

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广泛采用国产ERP,主要是因为这些软件实施成本相对于更低,也更符合国内需求。然而,这仅仅停留在表面,像用友U8或NC系统由于其隐形成本高,配置复杂,缺乏可扩展性,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用友ERP系统会让中国的企业愈敢头痛,同时也一起来关注一个用友ERP无法实现的新型云计算ERP解决方案。

软件架构与硬件部署:

传统ERP如用友的U8系列,NC系列都是基于C/S或者C/S结构与B/S混合使的软件,需要部署于服务器端、或者同时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

Netsuite ERP系统是基于SaaS模式的云端ERP,是在JAVA平台下开发,基于B/S结构的应用软件,由Netsuite公司部署在统一的服务器上,所有服务器端包括应用软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均对客户端透明,客户只需要配备电脑和网络系统,即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所需要的软件和服务。

ERP系统的集成性及稳定性:

基于SaaS的Netsuite ERP系统,无缝集成了从CRM到ERP的整个业务流程,无论是销售部门还是决策者都可以从统一的数据中提取出准确的数据。

传统ERP如用友U8系列所谓的All In One只不过是简单的将所有的东西打包成一个系统,从CRM,HR,OA到ERP,许多基础模块的数据都没有办法统一,需要手工维护。

对于软件的稳定性,随着用户的数据几何级数的增长,用友

ERP系统变得越来越慢,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多,公司硬件的预算也越来越大。而Netsuite SaaS ERP系统有强大的服务器群集与负载均衡系统,还有强大的应用软件备份系统,数据备份容灾系统等。当你的数据越来越多的时间,云端服务器自动负载均衡,感觉到不到访问速度的变化。

实施时间的长短:

传统的ERP项目如用友的U8系列、NC系列,从软件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到软件安装部署及数据库安装;硬件设备从服务器安装、VPN设置、调试等,完成整个周期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时间跨度过长,导致一些关键用户的频繁变动,从而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基于SaaS平台的Netsuite ERP 软件项目部署仅需数月就可完成。而且部署的中间只需要专注于业务流程即可。

另外,传统ERP软件如用友ERP系统在使用方式上受到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必须在固定的设备上使用,而基于SaaS平台的Netsuite ERP系统则可以在任何可接入Internet的地方与时间使用,仅仅需要的是开通系统使用权限即可。

实施的初始成本高且难以控制:

一般ERP实施成本包括:软件系统成本、硬件系统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实施费用)、环境设施成本等。

硬件系统成本:传统ERP项目如用友ERP系统的硬件成本构成分为三大部分:平台系统、终端系统和附属设备,其中平台系统是ERP硬件成本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成本少则十万八万,多则数十万。而基于SaaS平台的Netsuite ERP 系统则无需这一部分成本。

软件系统成本:软件成本主要由软件模块购置费用、许可费

用、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和其它开发工具,应用软件的购置费组成。

传统ERP项目如用友ERP系统需要购买昂贵的数据库正版软件,如Oracle数据库,如果使用windows系列软件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还需要这一部分的费用。

开发工具的费用:用友ERP系列的开发平台不向客户开放,如果客户需要用友的开发平台,无论是U8系列还是NC系列,都需要另外收费。而基于SaaS平台的Netsuite ERP系统开发工具则是免费向每一个客户开放。

环境设施成本: 这样机房空间建造装修的成本以及相关机房配套设施的成本是传统ERP如用友ERP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而SaaS平台软件 Netsuite ERP系统将节省这一部分成本。

软件升级成本:传统ERP及用友ERP模块功能的升级都需要客户交出多达20%的合同费用,而Netsuite对模块的升级是免费的。

系统维护的成本:

传统ERP如用友ERP系统的维护,无论是软硬件,还是服务器安全及性能等,都需要一个IT部门去进行维护,相应地将会增加人力资源的成本及设备的投入成本。基于SaaS的Netsuite ERP系统仅需要一个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软件使用权限分配即可。

软件劣质的用户体验:

传统ERP系统如用友ERP系统的C/S程序架构并没有为用户带来速度上的体验。而且无论从界面美观还是系统的用户体验上,都无法与Netsuite ERP基于HTML5标准的界面相提并论。

如下为Netsuite系统界面截图: NetSuite中国合作伙伴Trigger Networks

首页:

销售订单页面:

二次开发工具的强壮度及难度:

用友ERP系统提供UPA开发平台进行ERP产品的二次开发,客户想在UPA开发,至少需要熟悉VB开发工具或者C#开发工具进行二次开发,还有就是外挂模式进行开发,总的来说,基于UPA平台开发的难度比较大。

篇5: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ERP软件选型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ERP软件选型评价指标众多,指标的选取建立在评价者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个人偏好的基础上,所以要对评价信息进行量化分析[2];另一方面,由于评价指标中包含许多具有模糊性的主观指标,反映了人们主观认识的差异,其内涵和外延具有模糊性。所以,本文在对ERP软件选型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基础上,构建更具代表性和分辨力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设计和开发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辅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和决策,力求使评价结果更具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为企业选择合适的ERP软件提供有力的保证。

1 ERP软件选型评价指标体系

ERP的选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决策过程。在这个决策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关注近期投资的绩效,还关注对远期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可以从ERP系统功能和企业的经营特点、需求、资源计划等方面综合确定ERP系统的评价体系。ERP系统的评价体系最好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评价指标及子指标,然后制定各指标所占的权重。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为企业科学选型提供客观依据。

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对于不同的企业可能有所差异,但大体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ERP软件的功能适宜度,指ERP软件的功能模块与特定企业的业务需求相适宜,应尽量满足企业的实际管理需要,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功能完备程度、系统的集成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安全性、开放性、二次开发等内容。

(2)ERP系统供应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供应商实施能力、项目管理水平、提供的培训、顾客服务、版本的升级服务等内容。

(3)ERP软件的管理适宜度,主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管理的规范程度、人员素质及配备、硬件资源、资金预算等因素选择ERP软件。

(4)ERP软件的质量。ERP系统作为商品化产品,其质量是指产品所具有的适合用户要求的一切特性。作为软件产品,其质量概念包含两层含义:性能质量和服务质量。性能质量是指ERP产品本身固有的技术特征,主要内容包括功能、可靠性、可维护性、使用寿命等;而服务质量则是产品为满足用户使用过程需要而附加的各项指标,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外观、舒适性、人机交互性、售后服务等。在某种意义上,在ERP软件选型中,服务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性能质量。

(5)ERP软件的价格水平,主要包括软件购置费用、相关硬件费用、咨询实施费用、培训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

2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和模型库,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根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并借助模型库进行定量分析[3]。

3 ERP软件选型决策过程

ERP系统选型是实施ERP的几个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由于实施ERP系统投资比较大,选定之后很难再转向另一个,因此,务必一次做好。ERP选型主要涉及到3个角色:企业、咨询机构和软件供应商。企业是选型决策过程的主导者,是决策过程的主体。咨询机构和软件供应商是选型过程的辅助因素。咨询机构主要为企业提供技术、方案咨询、选择和实施等,是企业的决策参谋;软件商为企业提供产品并获取销售利润,是决策的利益关联方,其产品是企业决策的客体。因此,企业在选择ERP系统时,一般运用德尔菲(Delphi)法等调查方法,请有关专家、管理咨询公司顾问、使用过同类产品的企业用户以及本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从不同角度给待选的ERP系统进行打分。

针对现在通用选型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ERP系统选型决策的一般过程为:管理层培训,企业诊断,项目规划,供应商选择和项目实施。根据一般过程,ERP系统选型决策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4 ERP软件选型方法

ERP软件选型决策过程中选择最佳方案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为此,需要使用科学的选型方法,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努力得到量化的结果。ERP软件选型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模糊评价法等。这些评价方法各有其优劣,评价时采用其中一种方法难免有所偏废[4]。基于此,量化的过程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解决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对主观的概念进行量化,方便了问题的数学处理,减小了主观判断带来的差异,使结果更为准确、更为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得出正确的评价结果。

4.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按照问题要求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特征的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再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重要性,最后求得层次结构中最底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目标的权重[5]。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ERP软件选型各指标权重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设计目标层、指标层、备选方案层;

(2)根据ERP软件选型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采用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提出的1—9标度法,由专家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A-B,此过程将思维量化;

(3)求解判断矩阵A-B的特征根,找出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处理后即得到指标层元素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此过程为层次单排序;

(4)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的目的是检查专家在判断指标重要性时各判断之间是否一致,避免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用T.L.Saaty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判断矩阵A-B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各平均一致性指标,求出判断矩阵A-B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其中RI的值可以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中查得(见表1)。若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A-B不存在逻辑矛盾,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必须重新调整矩阵,直至具有满意一致性[2]。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6]是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分析和评价具有“模糊性”的事物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在综合考虑评价对象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兼顾评价对象各种特性、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将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并根据不同指标对评价对象影响程度的大小分配适当的权系数,从而对各评价对象给出一个定量的宏观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对综合评价指标的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当影响事物因素较多又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量化分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4.2.1 评价指标集和等级集的确定

针对ERP软件选型的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为ERP软件的功能适宜度、ERP系统供应商服务水平、ERP软件的管理适宜度、ERP软件的质量、ERP软件的价格水平,表示为U={U1,U2,U3,U4,U5}。

根据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本文等级分成很好、较好、中等、较差和很差5个级别,向量表示为V={V1,V2,V3,V4,V5}。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反映各指标间的内在关系,体现了各指标在ERP软件选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本文运用Delphi法判断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权重向量记为A=(al,a2,a3,a4,a5),式中:A为U上的模糊子集,也即指标权重向量。

4.2.3 模糊统计试验

ri表示指标Ui对于等级Vk的隶属度。隶属度的确定方法很多,如模糊统计法、三分法、模糊分布法和其他方法。本文选用模糊统计法来确定隶属度ri,即根据被调查专家针对指标Ui在等级Vk上的投票人数与被调查专家的总人数之比。对于指标集U,统计结果可表示为R,R为[U×V]上的模糊矩阵,称为评价矩阵。模糊评价为:B=A·R,B为V上的模糊子集,也即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向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或变换C=B·VT,然后根据C值分析评价结果。

5 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

本文在对ERP软件选型专家评价打分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基于模型驱动的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7,8]。

5.1 数据库

系统主要由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以及人机交互子系统组成。其中数据库主要存储专家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的数据结果,以及专家针对指标在评价等级上的投票人数等数据。

5.2 模型库

模型库主要存储ERP软件选型评价的数学模型。在本系统中,模型库主要存储层次分析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系统采用对象与类等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来对评价模型进行描述与表示。在模型类中,将评价模型的变量作为属性,而将评价模型求解方法作为方法封装在同一个模型类中。模型类本质上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模型创建的模板,如用户创建一个评价模型,即创建一个评价模型类的实例,针对ERP软件选型决策问题,对实例对象的输入变量集属性赋值,然后调用实例对象的求解方法,最终计算的结果保存在实例对象的决策变量集属性中。在模型库中,通常是将模型类实例的属性值以关系数据库的形式存贮和管理。

5.3 方法库

方法库存储了一些决策算法。决策算法是一个决策模型求解的数学方法,决策模型是与特定的决策算法相联系的,对于不同的决策模型可能使用同一个决策算法,例如在本系统中,层次分析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都使用矩阵相乘的算法,系统调用这些算法完成ERP软件选型决策的求解过程。

5.4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它提供的功能有:数据定义,数据存取,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数据库的传输等。

5.5 模型库管理系统

模型库管理系统包括模型属性库管理、模型生成、模型运行三个功能模块。模型属性库需要提供下列信息:

(1)为用户提供有关ERP软件选型评价模型属性的特征信息,便于用户正确地使用模型,对模型的运算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2)指导用户迅速准确地查找到有关模型,了解模型及其输入输出参数的相关信息;

(3)为用户新增模型的源代码和可执行代码的修改及模型的调用提供相关信息。模型属性库的管理包括模型属性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以及新库的创建等操作。在本系统中,创建或修改模型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模型类或对已有模型类进行修改,然后对模型类实例化。

5.6 方法库管理系统

方法库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对决策算法的维护功能。决策算法的维护包括决策算法的创建、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在本系统中,创建或修改决策算法则需要创建一个新的算法类或对已有算法类进行修改,然后对算法类实例化[9]。

5.7 人机交互子系统

人机交互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人和计算机之间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接口。本系统为专家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在人机交互界面中输入专家对不同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以及专家针对指标在评价等级上的投票人数等数据,系统生成符合标准的SQL语句,通过SQL语句查询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最终得到ERP软件选型决策的结果。

6 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实例

某企业对从几十种ERP软件中初选的3种ERP软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并成立了由中立的管理咨询公司成员、计算机技术人员、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和从企业外的ERP用户聘请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并由此评价小组构成ERP选型评价组[10]。过程如下:运用Delphi调查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模型确定ERP软件选型各指标权重,请评价小组从不同角度给3个产品打分,分别得到各产品的评价结果,通过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决策,最终选出适合本企业的ERP软件。本文以ERP产品1为例说明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的过程。

ERP软件选型的评价指标为:ERP软件的功能适宜度、ERP系统供应商服务水平、ERP软件的管理适宜度、ERP软件的质量、ERP软件的价格水平。应用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在系统中输入专家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的数据结果,以及专家针对指标在评价等级上的投票人数等数据。系统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权重向量记为A=(0.34,0.09,0.15,0.28,0.14)。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ERP产品1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为:

ERP产品1的模糊综合评价为:

ERP软件选型的评价等级向量V=(100,90,80,70,60)

则ERP产品1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C为:C=B·VT=86.2906,即通过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得到ERP产品1的模糊综合评价总得分为86.2906。同理可得ERP产品2、产品3的模糊综合评价总得分为87.6115、85.3259。显然ERP产品2的得分>ERP产品1的得分>ERP产品3的得分,由此该企业应选择ERP产品2。

7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ERP软件选型决策过程和设计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同时又兼顾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企业可以在ERP软件选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通过系统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ERP软件进行评价,不仅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软件供应商的优劣情况,而且能使定性描述定量化,同时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评价供应商,又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本文为企业ERP软件选型提供了科学的过程和系统,为企业ERP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决策依据,从而不断促进ERP软件开发水平提高,增强ERP软件实用性,优化ERP软件在中小企业中建设、实施和维护过程。

摘要:首先建立中小企业ERP软件选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ERP系统选型的决策过程进行研究,提出ERP系统选型的具体流程。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定性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和比较,建立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设计ERP软件选型决策支持系统,它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评价结论的准确性。最后,以某企业ERP软件选型决策过程为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ERP,软件选型,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决策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董玉民,芮延年,帅典勋.制造业ERP产品选型评价方法的研究[J].情报杂志,2005(1):80-82

[2]王永前,林丽萍.基于AHP和FCE的ERP软件选型评价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63-66

[3]李伟.基于神经网络的高管层决策支持系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7):246

[4]路来刚,陈思雄.中小型企业ERP选型方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6):82-83

[5]张学军,张献国.ERP软件选型的过程和方法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5-100

[6]王洪利,马一太,曾宪阳,等.建筑物地震危险性的模糊理论[J].天津大学学报,41(3):276-279

[7]GEOFFRION A M.An introduction to structured modeling[J].Management Science,1987,33(5):547-588

[8]DOLK D R.A generalized mod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mathematicalprogramming[J].ACM Transactions on Mathematical Software,1986,12(2):92-126

[9]胡东波.模型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92-99

篇6:存储结构对比分析及选型建议

1 几种存储方式的比较

详见表1。

2 几种存储方式的技术特点

2.1 DAS结构

DAS即直连方式存储, 英文全称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中文翻译成“直接附加存储”。顾名思义, 在这种方式中, 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 (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 直接到服务器的, I/O (输入/输出) 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DAS依赖于服务器, 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 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如果以存取速度来论, DAS当然是最快, 但是, 其缺点是无法资源共享, 缺乏扩展性。

2.2 双网结构SAN+Ethernet

从表1可以看出FC存储在各个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存储系统, 也称为SAN存储。采用目前成熟的双网结构进行构架, 即光纤通道和千兆以太网技术进行网络平台的构架。系统以FC网为主, 以太网为辅, 其中FC网传输广播级视音频数据流, 以太网传输高压缩比素材、素材信息以及网络控制信息。这种双网结构的网络如图1所示。

其中, FC存储网络平台可以采用4G存储技术, 也可以采用最新和成熟的8G存储技术, 对于后者, 包括FC接口的中央在线存储磁盘阵列、FC接口的近线存储设备、8G端口的FC交换机以及非线性编辑工作站上的HBA (光纤接口卡) , 都采用高性能技术来构架。

2.3 单网结构iSCSI (IP-SAN)

从表1可以看出, iSCSI存储在各个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存储系统,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大量成熟的i SCSI存储系统可以提供高性能、稳定的带宽输出, 是一种在广电行业非常具有前景的中小型高性价比存储系统。

采用iSCSI存储作为节目制播系统的存储中心, 可以实现单网结构的的节目制播网络系统方案, 如图2所示。

2.4 混合组网结构SAN+NAS

在企业级数据存储及访问应用中, SAN和NAS一直被当作两种独立的技术分别利用。使用这两类技术, 用户可以在高效的数据访问和完美的文件共享方面二者取一。对于一个NAS解决方案来说, 它可以很好地实现异类平台的文件共享, 但是如果将它作为依赖于网络平台的文件服务器方案, 将产生以下问题:

(1) 所有的数据请求及数据自身, 都需通过网络在客户机和文件服务器间传输, 因此, 应用程序的性能依赖于网络的速度和稳健性;

(2) 相对本地磁盘访问而言, 网络数据传输以及文件服务器所引入的附加处理开销会降低应用性能;

(3) 作为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模式, 一个文件服务器可能需要同时为许多客户机提供大数据量的访问, 这很容易使文件服务器成为瓶颈。

SAN和NAS本来是各有优点, 可以互为补充的, 因此, 可将两者进行了无缝的整合, 建立了SAN和NAS的有机融合网络存储方案。该方案提供了一个中立的基于网络的存储环境, 以统一的方式对数据进行保护、共享和管理, 使数据使用者可以迅速获得数据。在这样的存储网络之中, 各种服务器都可以得到支持和服务, 同时也使无盘服务器成为可能。其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2.5 智能存储单网结构Unity ISIS

Unity-ISIS智能四维可扩展媒体存储系统, 它是Avid公司特别针对高带宽、高分辨率媒体的动态存贮与共享而设计。Unity ISIS解决方案与标准的存贮区域网络系统 (SANs) 相比, 不论在系统性能, 还是在系统安装与管理方面, 都拥有明显的优势。基于Avid依据客户需求定制优化的文件系统构架, Unity ISIS系统能够用动态存储方式实时地对音频文件进行存储、传输、共享处理;可以在共享的工作区中, 在同一时间, 对同一存储区域、相同项目、相同文件进行多路同时实时编辑。Unity ISIS能够对各种带宽进行处理, 可以通过增加存贮容量, 提升网络的处理能力, 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在此网络结构上, 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接入不同的Avid或非Avid设备,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不同厂商设备间的文件级素材实时共享。同时, Avid Unity ISIS具备很高的稳定性, 适合24小时×7不间断工作。

同时Unity ISIS是首个可以支持分布式智能环境架构的存储解决方案, 这项创新设计使配备在一个存储体中的每个智能单元, 可以在各自处理媒体资源的同时实现数据共享, 并且支持与存储设备相联的全部工作组之间的联合工作流程, 不受固有存储器和连通性的限制, 避免了由于采用集中智能形式而在存储系统中所产生的技术瓶颈, 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无限存储空间、超凡的工作弹性以及广阔的连通性。

3 存储结构选型建议

3.1 几种存储结构的应用范围

不同类型存储网络结构, 其选型原则主要有三个核心要素:当前网络规模及性能的要求, 可预计时间内网络扩展的要求, 投资预算。表2给出了几种存储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3.2 广播电台制作系统选型建议

篇7:高层建筑结构方案选型对比分析

项目主楼高230m, 56层, 平面尺寸为宽39.6m×45m, 核心筒尺寸15.15m×26m, x向跨度9m, y向梁跨度12m, 整体高宽比5.8, 核心筒高宽比15.2。附楼高128m, 共31层, 主附塔楼由4层高过街连廊连接, 地下室4层, 深17.1m。主楼属于典型超高层结构, 相对比较复杂。

2 结构方案选型

综合建筑的功能和结构受力需求, 主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抗侧力结构体系, 根据外框架构件材料的不同,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方案: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筋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 (高区为混凝土柱) ; (2) 混合结构方案——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梁+钢管混凝土柱。为满足层间位移角要求, 暂定在21、41层设置加强层

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大, 工程造价较低, 对结构整体性能提供的刚度较大, 但是防火防腐性能一般, 梁柱连接节点较为不成熟。型钢混凝土柱承载力较小, 防火防腐性能较好, 梁柱连接节点较为成熟, 但造价稍高。

在相同承载力情况下, 型钢混凝土柱截面面积约为钢管混凝土柱截面面积的1.73倍, 用钢量约为1.3倍。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每层柱大约能节省造价1.5万, 节省建筑使用面积。在截面面积和含钢率一致的情况下, 两者轴向刚度和抗弯刚度基本相同。钢管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都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型钢混凝土柱基本不需要进行防火和防腐处理;钢管混凝土柱外表面需要防火和防腐保护。在混凝土结构体系中, 一般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连接。型钢混凝土柱要求支模板、绑扎钢筋, 施工工序增多。钢管混凝土柱钢管即可充当模板, 无需再支模。二者节点处理都比较复杂。型钢混凝土柱截面较大, 刚度相对较大, 抗震性能稍优。

钢管混凝土柱经济指标相对较好, 但设计中采用的新型梁柱连接节点目前的应用较少, 需补充节点试验。若不做实验, 建议采用型钢混凝土柱, 梁柱节点连接比较成熟, 能保证结构安全及性能。根据经济性考虑, 本方案采用钢管混凝土柱进行对比

3 结构方案对比分析

3.1 结构主要截面及材料

混凝土结构方案柱子采用1200mm钢管混凝土柱, 壁厚为25~16mm, 核心筒外墙墙厚1100~550mm, 内墙墙厚500~300mm, 主梁截面尺寸主要有400×800mm、500×800mm、600×800mm, 次梁截面尺寸为300×500mm、300×700mm。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混合结构方案柱子与剪力墙截面尺寸同上, 主梁截面尺寸主要有H600×350×12×24、H600×300×12×20、H600×350×16×24, 次梁截面尺寸为HN400×200×8×13、HN350×150×7×11。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3.2 结构性能对比

两个方案自振特性如表1所示, 两方案动力性能基本相同, 第一、二振型分别为Y、X向平动, 第三周期为扭转混合结构较轻, 周期相对较小, 扭转周期比均小于0.85, 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结构方案在地震作用下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112, 混合结构方案为1/1274, 在风荷载作用下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715, 而混合结构方案为1/686。

表2为框架剪力与弯矩承担率, 两个方案核心筒均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x向地震作用下, 框架承担剪力和弯矩比例比y向地震作用下要大, 混凝土结构方案剪力和弯矩变化较为均匀, 混合结构在加强层处剪力分担率存在一定的突变, 混合结构框架所承担剪力和弯矩的比例相对较小。

两个方案的刚重比和剪重比如表3所示, 刚重比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两个方向刚重比都大于1.4, 塔楼结构满足整体稳定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两个方向刚重比均小于2.7, 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混合结构方案重量较轻, 刚重比大于2.7, 不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混合结构由于较轻, 所以地震力相对较小。两种方案底部部分楼层计算地震剪力不满足抗震规范5.2.5条关于最小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限值要求, 需要按规范进行调整。根据分析结果, 两种方案刚度比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混凝土方案刚度变化较小, 主要由层高、构件尺寸、材料强度等的变化所致, 混合结构方案加强层刚度突变, 尖突较明显。混合结构方案由于加强层的设置, 存在突变;混凝土结构案层抗剪承载力比满足规范要求, 混合结构方案由于加强层的设置, 存在突变, 混合结构第40层的承载力与第41层 (加强层) 的承载力之比为0.63, 小于规范规定的0.75, 应进行加强。

此外, 两种方案剪力墙轴压比均能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柱轴压比也均控制在较小的范围, 通过进行风振舒适度分析, 两种方案在风荷载的顶点峰值加速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混合结构方案顶点加速度要大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 这主要是混合结构自重相对较小引起的。综上所述, 两种方案均能满足要求。

3.3 施工周期对比

根据工程经验, 南京西路1160号商办大厦采用混凝土结构, 平均每层施工周期为6.11天;世界广场采用纯钢框架结构, 平均每层施工周期为6.11天;深圳赛格广场采用超高层混合结构, 平均每层施工周期为4天等等。混合结构施工常采用爬模技术, 即混凝土核芯筒先行施工, 在核芯筒内安装自爬式塔吊, 吊装外围钢结构框架的施工方法。由于核心筒混凝土面积不大, 施工速度较快, 与外围钢结构的安装速度相当。预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速度为5~6天/层, 混合结构施工速度为4~5天/层, 按照每层快1.5天计算, 本工程如果采用混合结构方案, 将能够提前3个月左右。

3.4 成本估算对比

根据实际估算, 上部结构造价估算表如表4所示, 表中工程直接费为结构各项合计;工程其它费包含措施费用等。以下材料估算用量在后期设计阶段会随着设计信息的进一步深化以及设计条件的变化会有所变化。

混凝土结构方案基础造价估算为1300万元, 混合结构基础造价估算为1040万元, 这两种方案的总估价分别为10674万元和13690万元。

综合施工周期考虑造价, 混合结构提前3个月左右投入使用, 可以节约部分成本, 如施工管理费用、社会效益等。对于施工管理, 假设整个管理团队为60人, 每人平均工资为7000元, 三个月的施工管理费用为126万元。社会效益体现在租金方面, 项目投入使用, 假设出租面积为75%, 出租率为70%, 月租金按照100元/m2, 则三个月将有1354.5万元的收益, 此外还可以节约三个月的利息, 假设工程融资8亿元, 考虑年贷款利率5.4%, 节约的利息约为1080万元。综上所述, 两种方案造价基本持平, 混合结构稍微高4%左右。

4 结论

两种方案均比较成熟, 设计上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混合结构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多出100~200mm的净空, 可提供更多的建筑空间, 提高大楼品质。混合结构上部结构自重轻, 可以节约桩基费用。混合结构在国内已经是一种成熟的结构体系, 相关的规范已经出版, 国内已有大量超高层混合结构应用。国内实施混合结构的施工单位较多, 对将来总包的选择有足够的余地。组合结构进度比混凝土结构快至少3个月, 若考虑机电、幕墙的提前插入, 总体进度将更有利。综上所述, 可采用混合结构方案。

参考文献

[1]黄海, 阎兴华, 张艳霞.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我国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于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 18 (4) :53~57.

[2]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上一篇:激励自己努力的名言下一篇:成功在于坚持学生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