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24-05-13

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精选9篇)

篇1: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生 产 实习

课程指导手册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该实践环节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应在学校及企业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和国内外施工方法的发展趋势,并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已修课程:

1、材料力学;

2、结构力学;

3、钢筋混凝土结构;

4、土木工程施工;

5、基础工程;

6、钢结构;7建筑材料。

二、学习目标

生产实习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在学完全部基础理论课及大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生产实习,主要目的是:

1.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增加相关课程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经验。2.深入生产实际,了解一般建筑物、构筑物的整个施工过程。

3.了解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我国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了解我国目前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方面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方向。5.密切接触工人与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学习他们的知识、经验与优秀品质。6.培养和锻炼在新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0等有关情况,参加图纸会审和有关技术会议;

2.较好地掌握工程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与方法、施工质量标准、验收规范等; 3.熟悉根据施工图纸列出的材料、构件,填写加工单、领料单、工程任务单等工作; 4.了解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的编制。

5.进行有关专题性的研究或设计工作,至少必须完成一个专题,鼓励进行创新性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或设计可参考以下内容:(1)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设计;(2)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的选择与设计;

(3)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及施工中实际问题的处理;(4)支模架施工专项方案设计;(5)塔吊基础的施工专项方案设计;

(6)大模板的构造和计算及施工中具体问题的处理;(7)混凝土搅拌站的组成与布置;(8)掺合料、外加剂使用效果的总结;(9)新型钢筋混凝土的实际应用分析;

(10)泵送混凝土的浇筑、车辆调配组织及配合比的研究;(1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温度应力问题的处理;(12)结构吊装方案和吊装阶段稳定性的研究;

(13)特殊结构(大跨度屋盖、升板工程等)吊装施工方案;(14)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法的总结分析;(15)工程事故原因的综合剖析;

(16)有关工程管理的案例分析(如工程索赔、投标报价、合同管理等);

(2)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及步骤、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劳动组织及各项技术组织措施等;

(3)施工管理人员的构成、职能、工作方式、手段与方法,施工管理的信息化等;(4)完成至少一项专题研究或设计;(5)个人的心得体会等。3.工地评语

工地评语在实习报告本的尾页,一般由工地实习指导人填写,并应加盖实习单位(或项目部)公章。

六、实习纪律及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施工现场的有关规定,确保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注意饮食及生活卫生,注意生产及交通安全。

2.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严禁擅自离开实习单位,外出游山玩水。有特殊情况要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3.尊重工地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师傅,虚心向他们学习。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4.学生在实习期间如有违犯纪律现象,由学校按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13年6月

篇2: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技术方向)7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7%以上。省教学名师1名,省教坛新秀3名,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对象2名,双师型教师比例在90%以上。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或主研各种课题10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20余部,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5门。

学院拥有中央财政资助建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省财政资助建设的“软件外包研发与实训基地”、“网络安全模拟与仿真实验室”、“软件开发与测试仿真实验室”、“视觉与图像转换实验室”和“综合布线实训室”、“交换技术实训室”、“路由技术实训室”、“数字媒体技术实训室”等16个实训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近千万元,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院一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方针,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为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等不同层次多项奖励。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与浙大网新、华为H3C、信雅达等多家著名龙头企业深入开展多模式的合作,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工程,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供不应求。不少毕业生成长为单位骨干力量,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取得显著成绩,受到社会好评。

各专业介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源网站运行与维护方向)

本专业拥有中央财政资助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与多家IT企业及网站开发公司有深入合作。本专业培养具有计算机系统

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有较高计算机及网络维护维修能力,能够进行网站软硬件平台搭建,胜任计算机LAMP线路开源网站开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逻辑与C语言、实用硬件技术、实用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配置与维护、开源操作系统应用、静态网页设计(HTML+Dreamweaver)、图像处理、开源网站开发与数据库(PHP+MySQL)、CSS+DIV技术、JavaScript开发、移动编程、网站优化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站开发与运行维护、IT服务外包、计算机系统维修维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软件测试技术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项目经验、懂测试方法、精通测试工具、具备专业素养,具有灵巧的思维方式、流畅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JAVA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用户界面技术、Web技术、网络组建与管理、软件工程(UML 与软件架构)、软件测试基础、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软件项目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管理部门、软件开发和测试机构、金融机构、工商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评价、测试等工作。

软件技术专业

本专业是浙江省特色专业,拥有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培养熟悉软件行业主流技术,掌握软件编程、测试、系统运行维护等软件行业技术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语言(Java、C#.Net)、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与实现、Web应用程序开发、Servlet/JavaBean/WebService应

用开发、基于SSH框架的应用系统开发、基于J2EE的AJAX应用开发、Asp.Net和Webservices、移动应用项目开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软件开发机构、工商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测试、系统运行维护以及软件外包等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及物联网基础知识,掌握网络构建、网络维护与管理、网络信息服务和物联网设施应用、管理维护等技术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适应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站建设与WEB程序设计、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物联网概论、SOC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及RFID应用和物联网综合应用系统等课程。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的构建、维护、管理、网络信息服务和物联网应用等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和先进的数字媒体创新、创作理念,掌握先进的数字媒体制作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开发、设计与制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构成、摄影艺术与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数字图形设计、标志设计与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平面设计、网页美工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布局与优化、Web界面设计、计算机二维动画、数码摄像技术、音视频剪辑与处理、影视后期制作、ACD建筑制图与识图、3ds MAX建筑建模、室内外建筑表现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广告公司、电视台、传媒公司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宣传部门从事平面设计、网页美工、网站设计、动漫制作、微电影及宣传片制作、室内外建筑表现等设计和管理工作。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备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项目成本控制(概预算)、材料识别与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美术、建筑初步、建筑制图与CAD、设计构成、建筑室内效果图、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环境艺术设计、照明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模型制作、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建筑装饰概预算、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图形处理(Corel DRAW)、图像处理(Photoshop)、三维渲染与制作(3DS MAX)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室内设计公司、建筑设计院所、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家庭装潢公司、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各类企事业单位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工程管理与监测部门、建设工程监理公司等,从事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装饰工程监理与咨询工作。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技术方向)

本专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备建筑装饰(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项目成本控制(概预算)、植物与材料识别及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素描速写、色彩、建筑初步、工程制图与CAD、工程材料、园林植物学、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园林测量、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构造、园林工程结构等。

篇3: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新经济发展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逐渐成为各高等院校研究的核心内容。“挑战杯”竞赛积极响应“科教兴国”战略,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 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以“挑战杯”竞赛为载体, 进行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对发掘和培养在学术研究上有潜力、有作为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虽然以“挑战杯”科技竞赛为载体,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但多数以获奖为目的, 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的激发, 未能充分挖掘大学生科技创新潜力, 最终导致科技竞赛活动未能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近年来, 针对这些问题, 不少学者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譬如, 面向具体工程, 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及处理实际工程问题 (CDIO) 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或将专业理论知识授课的第一课堂与科技创新学术讲座、科技创新类活动有机融合, 让学生能够从第一课堂过渡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寻找自己对科技创新的兴奋点, 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然而, 截至目前, 针对该问题的探索始终未涉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及其科学合理的安排, 导致科技竞赛过分地依赖于指导老师, 未能真正发挥大学生在科技竞赛中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极大地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需要长期规划的过程,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 确立“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大力实施教改工程、创新创业工程,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全面的培养模式是在这种教育模式发展新形势下所亟待实现的目标。

二基于“挑战杯”竞赛的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

1. 建立基于“挑战杯”竞赛的工程科技创新活动前期宣传及反馈机制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行动是关键, 即对科技活动的多方面认识和了解是积极参与科技竞赛的先决条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 50%以上的同学对学院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处于听说过但不了解的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竞赛前期的宣传不够, 导致很多同学都没有全方位地去了解各项科技活动, 更谈不上参与。因此加强竞赛前期的宣传力度,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帮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知、发掘学校中的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全面有效的前期宣传, 需要从宣传形式和宣传内容上进行革新。不仅要利用常规方法进行宣传, 例如, 学校网站、广播、宣传单、科技创新讲座等, 还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同时拓展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作为传播信息的主渠道, 在激发大学生参赛兴趣、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把科技创新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引导学生接触学科前沿, 开阔学生的视野, 及时把握专业动态。同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着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第二课堂主要是指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资源, 更与学校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因此,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不断丰富第二课堂, 通过多媒体讲座、实验室现场参观讲解等方式, 进行工程科技竞赛相关的创新文化宣传, 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工程科技创新意识, 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及时反馈大学生对工程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和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兴趣。

2. 建立针对“挑战杯”竞赛的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活动的选题原则

整理近年来我院在“挑战杯”竞赛中的成功案例, 不难发现在引导学生进行工程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 选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活动的效果。

据调查问卷了解到, 对于从未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来说, 多数人选题时更倾向于自己发现或老师提出的、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题目, 而对于已经参与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同学则更喜欢老师提出的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题目。选择的不同体现了同学们对科技创新活动认知的区别, 未参加过相关活动的同学更关注题目的难度和自己的兴趣, 故而对看起来难度大且内容枯燥的专业性题目积极性不高。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同学对该活动有较深的认识, 了解活动流程, 熟知研究思路, 故而毫不畏难, 对专业性强与实用性大的题目具有较高热情。

结合学生选题倾向以及“挑战杯”竞赛特点可知, 进行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活动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行性。现有物质经济条件是否能支持题目顺利进行, 题目是否在大学生的能力范围内, 这是课题能否如期完成的先决条件。过空、过大或超出大学生能力范围的课题是不切实际的, 不仅让学生毫无进展思路, 长期的停滞不前更会打击其积极性, 让其消极应对, 最后只能完全依赖老师的帮助结题甚至不能结题, 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初衷相悖。2适用性。题目是否能应用于实际工程, 所出成果是否能服务于实际生活, 这是课题成立的前提, 是判断其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的标准。一个完全脱离实际生活的题目既不能给予学生研究灵感和服务社会的成就感, 降低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更不能创造社会价值, 不能创造价值的研究就是浪费。3时效性。题目的选择应结合当前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挑战杯”竞赛评判的重点。“挑战杯”竞赛评比中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较多, 而时间较久远或已失效的课题由于所产生的价值低, 故关注度较低;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挑战杯”竞赛中争得一席之地, 保证题目的新鲜度是必要的。4实践性。题目的设立必须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探索, 有利于培养其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这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宗旨。

3. 建立老师科学合理引导机制

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活动应以学生自主研究、团队合作为主, 老师合理引导为辅。指导老师须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 在团队中起到把握竞赛大体方向、挖掘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同时解答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的重要作用。如何正确并合理地发挥老师在“挑战杯”竞赛中的各方面的作用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

在竞赛初期培养阶段, 老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创新能力上的个体差异, 在指导同学创新方面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同时, 不断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定式, 培养创新思维, 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此外, 充分爱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实践中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指导学生,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持多元化评价, 鼓励学生自由探究, 自主创新。并通过前期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进行总结, 发现典型, 合理安排后期团队任务分工, 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自觉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在竞赛实践过程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教育而实现的。老师要确立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指导思想, 科学设置指导体系, 在强化基础指导的同时, 增设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实践课程,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并同时避免过多的主观干涉, 当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明显的错误时及时引导其发现、思考和改正错误, 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激励他们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在竞赛后期, 老师应及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指导, 让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以后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进一步体现老师在指导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4. 建立学生团队协作及个体自主创新机制

学生是科技竞赛的主要参与者, 也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直接受益者。科技竞赛不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锻炼其与人交往、与人协作的综合能力, 同时也要求参与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及个人自主创新能力等。

科技竞赛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即参赛的大学生能综合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知识, 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 还应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科技竞赛过程中, 大学生不停地分析问题并设计、制作产品, 会遇到各种新问题, 因此大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 积极地去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 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科技竞赛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善其知识结构, 能够较为全面地解决实际需求中的各种问题。除了对学生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技竞赛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学生创新提供帮助。科技竞赛以团队的方式进行, 在竞赛过程中, 学生之间需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它对学生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科技竞赛将不同成员之间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会结合, 让学生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建立以“挑战杯”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PCDIO模式及教学方案

在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当前实际需要和我校多年改革经验, 真正践行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和“崇尚应用之创新, 追求应用之卓越”的教学理念, 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适合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基于“挑战杯”竞赛的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宣传、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五步模式 (PCDIO模式) 。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活动前期的大力宣传, 激发学生科技热情和兴趣, 让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学生积极投身于科技竞赛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 密切结合科研团队的研究开发项目, 并密切结合各参与学生所亲身经历的生产实际与创新实践, 进行科学合理的选题和构思思路;在竞赛过程中, 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将不同成员之间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会结合, 去更加全面透彻地分析问题并设计、制作产品, 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和完善成果, 实现预期目标, 最终的目的是将具有可实行性的产品投入实际运作, 达到为人类提供便利和对社会起积极作用的目的。

在依据传统的CDIO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 我们提出PCDIO模式, 并基于此建立全新的教学方案。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传统模式, 转变为“以实际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 以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为最终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新模式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具有专门技术、社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成功的工程师为目的, 进行理论教育为前提, 实践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了使PCDIO工程教育改革稳妥进行, 对学生进行PCDIO理念的培训, 所有学生均按专业和兴趣组成学生团队, 分属不同的导师。团队由成员轮流担任负责人, 以培养其组织、管理和协调等能力。导师为团队建立档案和能力培养计划, 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一年多来, 我校在“挑战杯”竞赛中成效显著, 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三基于“挑战杯”竞赛的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检验PCDIO模式的实际效果, 我校2012年在土木与建筑学院试行了这一培养模式, 创立创新训练营, 选取创新导师, 开设创新课堂, 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 大一、大二学生对工程科技创新活动知之甚少, 故前期宣传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 通过开展较浅显简单的科技活动让他们参与进来, 通过多媒体讲座、实验室现场参观讲解等方式, 进行工程科技竞赛相关的创新文化宣传, 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工程科技创新意识, 了解科技创新的内涵与魅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及时反馈大学生对工程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和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兴趣。

在多数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后, 创新训练营便着手选题和组队。通过与土木与建筑学院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座谈, 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基础及专业课程学习的具体情况, 基于可行性、适用性、时效性、实践性等原则制定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活动课题和基于“挑战杯”竞赛的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进行指导老师合理的引导与教学。考虑各年级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校课程安排, 组队时宜采用大三学生带头, 大二学生为主, 大一学生为辅的模式, 该培养模式对于个人来说即大一时真正参与到工程科技创新活动中, 全面认识科技创新活动;大二时作为主力军实际动手操作, 完成科技创新活动;大三时作为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 把握整体研究思路, 掌控进度, 带领学弟学妹们进行研究。若研究成果丰富, 大四时即可带队参与“挑战杯”竞赛。组队完成后, 各队在创新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为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 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导师将按期进行创新工作的检查与引导, 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一年后学院组织各组上交研究成果并进行结题答辩, 对优胜者进行进一步培养, 为“挑战杯”做准备。

基于上述培养模式的推行, 近年来土木与建筑学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全方面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和“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斩获佳绩。

四结语

在充分研究与吸收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理念, 以“挑战杯”竞赛为载体, 为我校工程实践类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掘进行了全方位的构思与设计。从建立基于“挑战杯”竞赛的工程科技创新活动前期宣传及反馈机制, 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活动的选题原则, 老师科学合理引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和实施, 最终建立和制定了以“挑战杯”竞赛为载体的基于PCDIO模式的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及教学方案。

摘要:目前, 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各高等院校研究的重要内容。“挑战杯”竞赛积极响应“科教兴国”战略,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虽然以“挑战杯”科技竞赛为载体,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但多数以获奖为目的。因此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的激发, 充分挖掘大学生科技创新潜力, 实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陆锦冲.试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11)

[2]何平、黄卓烈等.迎接“挑战杯”,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5)

[3]杨威.基于科技与学习竞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与管理, 2010 (3)

[4]杨一涛.大学生竞赛与本科教学相结合培养人才的方法探索[J].南昌高专学报, 2010 (3)

[5]韩雁、冯兴杰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12 (4)

篇4: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MOOC资源 卓越工程师 英语写作 混合学习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笔者所在学校于2012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冶金、材料、机械、电气4个本科专业被列入该计划。到2013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增专业7个,共11各专业,笔者承担其中3个专业(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及矿物加工工程)的教学任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强调工程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英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卓越班学生选拔主要是以专业素养为主,虽然参考了英语高考成绩和大学英语入学分级成绩,但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仍然很大。

“慕课(MOOC)”打破了学校的“围墙”,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有时间和空间限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播到各个角落,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更好的资源,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等设计了一种基于慕课教学资源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弹性U型转弯教学策略模型,包括四种典型的应用模式及其一般应用模式,用以支持教师能够优化使用慕课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学,帮助更多的教师聚焦自己学校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大部分文献均为看法,而非实践。

国内关于混合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工学科中,河南师范大学牟占生、董博杰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于“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具体的实践。

目前各高校的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教学都在探索一种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式。综观国内外研究,把MOOC资源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极少,进行MOOC课程资源的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混合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未查到相关文献。本文在混合学习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OOC课程资源开展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写作混合学习的设计模式和实施策略,并在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实践。

二、核心概念

1.大规模开放在线(MOOC)课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国内有人将其音译为“慕课”。MOOCs是由加拿大教育学家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两人2008年完成秋季在线课程CCK08(the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之后创造的。

自2012年以来,除了美国的Coursera、Udacity、EdX和面向K12的Khan Academy,世界各国相继推出各自的MOOC,德国有Iversity,法国有FUN,英国有FutureLearn, 澳大利亚有Open2Study,而我国有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截止2015年全世界慕课的学生注册人数已接近四千万,各平台上的慕课总数约为3700门。慕课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的设计提供的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2.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混合学习。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本研究具体考察以下两个问题:

(1)慕课课程资源是否有利于提高卓越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2)卓越班学生对慕课课程资源应用于英语写作课的看法如何?

2.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笔者所教的两个班: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及矿物加工工程,所有受试都参了国家四级统测,两个班的四级统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其中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班被分到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实验班(27人)和矿物加工工程被分到没有利用MOOC资源,只进行正常课堂教学控制班(30人)。在本次实验前,实验班的学生被告知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是为了帮助提高他们的写作成绩。因为学生们对MOOC资源充满好奇,他们对此充满了期待,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参加一项实验。控制班的学生笔者按照正常的教学。

3.研究工具。

(1)问卷调查。《卓越班学生对MOOC资源的认知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认知问卷区分了从“完全不了解”(1)到“完全了解”(5)。

(2)期末测验。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和控制班都参加统一的卓越班大学英语(4)的期末考试,对比两个班的写作平均成绩,来检测实验的效果。

(3)访谈。实验结束时在实验班抽取了6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较为详细地了解学生对MOOC资源的态度,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的效果如何等等。

4.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实验过程。实验从2015年2月下旬持续到2015年6月中旬,共计16周。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教学方式,具体步奏如下:

(1)笔者一直在坚持利用国内外MOOC平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网易公开课上利伯缇大学公开课:英文写作,该课程难度不大并且讲解非常清晰,最关键的是课程的主题除了导论和总结外涵盖了记叙文写作、描写、说明、比较、分类段落写作、定义段和议论文7个写作视频,每个主题的讲解视频仅为10分钟左右,比较适合卓越班学生。因此实验材料为7个利伯缇大学公开课(英文写作)的视频。

(2)由于实验班学生英语成绩差距较大,因此把27位同学分为6组,其中3个小组成员为5人,另外3个小组成员为4人,每个小组由一位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辅助教师检查其他组员的学习情况,并组织讨论。

(3)由于卓越班的大学英语(4)课程学习是综合性学习,而非单纯的写作学习,因此实验的进行只能是每两周进行一次。

第一周,笔者给学生详细讲解了要如何进行MOOC视频的学习:教师每两周把视频发到和学生联系的QQ群中,由于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因此要求所有学生听抄下视频的内容,并认认真阅读,找出视频里面自己认为好的你并对自己有用的写作技巧。然后由组长在课前组织小组成员讨论,讨论的内容为听不懂的地方与及各自学到的写作技巧。

第三周上课时间,教师就视频内容对学生进行检测,对小组中听不懂的地方给予指导,再由各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各小组所学到的写作技巧,但是每次汇报的同学不能是小组中同一位同学。然后当堂布置一个与视频主题相关的作文题目,留出5-10分钟小组内部讨论如何进行布局和谋篇,要求学生把观看视频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写作中。小组内讨论完毕后,由学生组与组之间交换写作思路,开拓大家的写作思路。

第五周、第七周……第十五周除了视频内容不一样外,课堂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只是在第十五周教师对参与实验的3位组长和3位组员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5.数据收集和分析。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和控制班都参加统一的卓越班大学英语(4)的期末考试,考试所有学生试卷均为卓越班四位教师交换批改,为了保证试卷给分的公平公正,教师不允许批改自己班学生的主观题。考试作文成绩分析采用SPSS 20.0。

四、结果与讨论

1.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的效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但是成绩提高不是十分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对混合学习这一模式不太熟悉,课外学习的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2.学生对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的看法。总结访谈内容,学生对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的看法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第一,学习者通过听抄视频材料,感到自己听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是学生的评论:

“我感觉以前很怕听抄,老觉得自己听不懂,写下来更难,但是有了小组讨论,我感觉有了点信心,大部分我能听懂了。”(学生4)“听不懂的可以看字幕,挺好的。”(学生5)。

第二,学习者通过混合式学习,认识到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评论:“以前上课就是带着课本和耳朵来听课,现在课前看视频,课上交流,学到的东西多了。”(学生1)

第三,学习者通过混合式学习,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评论:“通过看视频,我知道了我的写作模式和国外写作模式的区别,以前老师都是叫我们背模板,背了好像用不上,现在有感觉了。”(学生2)“说实话,我讨厌写作,因为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怎么写,现在经过提前看视频,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我有话可说了。”

总而言之,测验结果和访谈结果表明,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好处。学生自信增强了,对写作的恐惧在慢慢消除,学会了课前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与同学的互动,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最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然而,学生访谈提到的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能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这是笔者没预料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这方面的研究。

五、结语

本研究是对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的探索性研究,也是把MOOC课程资源应用于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大胆的尝试,旨在探索在面对众多优秀MOOC资源时,如何对资源良好的运用,为今后的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教学探索出一条全新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型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王陆,张敏霞.基于慕课资源的弹性U型转弯教学策略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4,(7)23-29.

[3]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以Coursera 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5)73-80.

[4]侯建军.基于混合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J].2010(5):108-111.

篇5: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科技实践部2011-2012年工作计划

一、科技实践部概述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学生会科技实践部是在学院的领导下负责开展学校每年一度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及与社会实践类活动相关的工作。科技实践部宗旨是为我院学生提供科技与社会实践类活动的平台,大力开展我院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类活动、提高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我院在学生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方面的社会影响力。

二、主要工作

1.协助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以及辩论赛的宣传、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

2.对全院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对活动的开展进行考察监督、并承担着在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类活动的拓展工作。

3.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平台得到锻炼,向全校同学展现我院同学的科技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具体工作安排

1.2011年9月督促创新创业各项目负责人网上填写项目进展报告书,网上审核,向校团委提交纸质版中期检查报告。着手准备组织工学杯辩论赛。

2.2011年10月组织工学杯辩论赛。

3.十一月下旬关注学校对于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先进个人、优秀论文表彰的决定,同时通知创新创业项目各领队结项的通知;

4.组织创新创业评审工作

5.继续开展《工学讲堂》

6.2012年4月初通知各班班长关于创新创业的申报通知及后期整理各团队申报材料

7.2012年5月下旬关注校创新创业立项结果的通知

8.2012年6月上旬通知各班班长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申报通知及后期整理各团队申报材料

9.2012年7月上旬关注暑期社会实践的立项结果的通知;

篇6: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为了更好地宣传胡总书记“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精神,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到实处,为学校军事训练培育优良的训练队伍,积极拓展国防教育领域,使我校大学生在思想修养方面更上一层楼,同时将校园文化及科普知识展现给可敬可爱的部队官兵,树立我校的良好形象,我院特组织了“为青春喝彩”文化交流服务团到海防八团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活动包括:

一、知荣辱践行和谐

由服务团进入部队进行“八荣八耻”的宣传。从学生的角度和军人的角度两个方面来宣传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荣辱观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部队官兵和我们大学生的荣辱观修养。具体宣传形式有:

1、播放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录像,让部队官兵和服务团成员重温心底的感动,坚定社会主义荣辱观。

2、利用部队的板报宣传栏等手段宣传名人事迹。

3、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以“学习荣辱观,弘扬主旋律”为主题,让服务团成员和部队官兵同时参与进去。

4、举办“树立荣辱观,共建和谐社会”专题报告会,在部队范围内掀起荣辱观学习高潮。

二、忆党史勉力奋进

在建党85周年之际,我们特安排了多样的党员活动,使同学们和部队官兵都能更深刻地体会党性修养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自我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1、组织部队党员与学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2、设立党员示范窗,对模范党员进行宣传

3、对广大官兵和学生进行先进党员事迹的教育等

4、为庆祝建党85周年,我们筹划在部队组织“党史在我心中”红色电影展,增强官兵与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5、举办党性党史知识竞赛,有部队官兵和服务团派代表参加,深刻大家对党的认识。

6、举办党史图片展和专题讲座,生动形象立体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进一步坚定广大官兵和同学们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欢歌笑语建军节

在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精心准备了文艺演出和各种活动,准备和部队战士大联欢,共同庆祝建军七十九周年。

1、服务团在部队组织慰问演出,与军人一起欢度八一。由部队官兵和服务团准备节目,共同搭建一个交流的舞台,拉近学生与军人的距离。晚会主题为:“绿色军营我的家”,节目类型包括歌曲、舞蹈、话剧、小品等形式,力求增强部队的节日氛围,同时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到军旅生活中去。

2、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组织了“我心中永远的征程”朗诵表演,带领广大官兵和同学们一起回味长征路上的苦乐岁月。

四、青春激扬训练场

为了让同学们有机会更深入更真切地体会军旅生活,零距离感受军事训练的苦与乐,我们特组织同学们在部队官兵的指导下进行军事训练。

1、方队训练:由部队派训练员对服务团成员进行队形队列的训练,增强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意识。

2、站岗放哨:组织部分同学协助部队官兵站岗执勤,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军旅生活,同时增强国防意识。

3、打靶训练:组织同学们到打靶训练场参观,并亲身做一次“神枪手”,感受军人风范。

4、由部队首长对同学们进行军事训练思想教育,提高同学们对军事对国防的认识。

五、敞胸怀心手相连

交流从心开始,开展服务团与部队之间的心连心的交流,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为此,我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力求让服务团同学们与部队战士有最深刻的接触。

1、由部队班长和服务团成员进行座谈,就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进行交流。

2、由连长向同学们讲述军旅生活苦与乐,提高同学们对部队的认识。

3、由营长向同学们介绍部队管理和思想教育方面的知识。

4、由我校心理健康协会的同学在部队中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帮助部队官兵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

六、思国防共担重任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军事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我国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方面。我院这次组织同学们到部队体验生活,最主要的是要用最生动最有效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此,我们特安排了如下活动:

1、由部队政委向同学们介绍青岛市的国防建设情况,提高同学们的国防安全意识

2、组织同学们在部队官兵的带领下参观青岛市的海防线,向同学们生动地展示我国的国防建设。

七、军队学校常相连

这次军营之旅既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与部队开展长期的沟通交流。也是我校军事养成计划的一个开端。我们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与部队建立长期的合作平台,共同进步。

1、国防教育基地:定期邀请部队首长给同学们进行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同学们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2、德育实践基地:与部队官兵合作,在部队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3、科技文化实习基地:将科普宣传工作普及到部队当中去,定期由我校学生到部队中进行宣传,向广大官兵介绍我校的科技成果,树立我校的良好形象;

4、军事养成训练基地:与部队携手,组织同学们到部队参观学习,在部队完善军事养成教育,提高同学们的素质水平。

八、携手共进创佳绩

学生与军人都应当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因此,我们要互相取长补短,在各个方面共同进步。

1、英语学习课堂:由服务团与部队的部分官兵进行英语方面的交流。包括口语的发音、表达与英语单词的记忆,简单句子、对话的记忆。并以长期的合作机制为基础,定期由我校学生到部队进行交流。

2、科技文化宣传课堂:定期到部队进行科技宣传,主要针对我校的纳米技术,高分子材料等高新科技,使部队官兵对我校的科研发展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及时了解部队上在国防保卫方面的科技方向。

3、计算机教育课堂:组织我校学生到部队进行计算机使用方面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社会需要,做合格人才。

4、军事技能训练课堂:利用部队上的训练设施和训练理论,对同学们的军事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组织纪律意识。

5、国防教育课堂:以部队的国防建设为契机,组织同学们对我国的国防工作进行学习,对同学们进行国防教育。

6、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在对军旅生活和部队建设的了解过程中,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意识,树立同学们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篇7: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一、申请条件

1、持有河北农业户口的居民;

2、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当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00元/年);

3、对符合条件的“三无对象”实行全额救助,对有一定收入的贫困对象实行差额救助。

注:家庭成员包括下列人员:

(一)配偶;

(二)共同生活的子女;

(三)共同生活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与兄、姐共同生活的父母双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

(五)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者已成年但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

(六)民政部门根据本条原则和有关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注: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的全部实际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包括下列内容:

(一)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及其他生产性收入;

(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收入;

(三)社会服务业务、外出务工劳务收入;

(四)村(组)集体经济分配收入;

(五)因征地拆迁或其他原因所获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中,扣除房屋重建及简单装修费用支出、家庭当年非生活性必需费用支出(家庭成员当年因病住院的医疗费用支出、家庭成员当年大宗学杂费用支出等)之后的收入;

(六)非共同生活的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人应当依法给付的赡养(抚养、抚养)费,但非共同生活的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所在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除外;

(七)遗产或财产继承所得收入;

(八)自供自给的实物(以市场价格折算)收入;

(九)在购买奖券、彩票等有奖销售中所获得的收入;

(十)房屋出租收入;

(十一)其他应该计算的收入。

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按申请人提出申请前6个月的收入推算。

在外务工的农村居民,工资收入难以确定的,按户籍地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二、申请审批程序

1、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应当以户主为

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下列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申请农村低保保障待遇申请书;

(二)户口簿、户主及其家庭成员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三)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

(四)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人家庭成员收入证明或赡养(抚养、抚养)协议等有关法律证明;

(五)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的,应提供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

(六)土地(山林、水塘、厂矿)承包或者租赁合同原件及复印件,以及由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农业收入证明;

(七)其他必需的有关证明。

民政部门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2、村民委员会收到申请后,申请人应接受村民委员会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其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的调查核实。由最低生活保障评议小组,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在个人自报的基础上进行民主评议,提出补助金额意见,指导申请人填写《XX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审批表》,并予以张榜公布(第一榜)。将无异议申请名单连同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对不符合条件的给予回复。

3、乡、镇人民政府、民政所进行初审。对上报的申请材料组织入户调查审核,并将审核结果通知村民委员会或者承担最低生活保障申报工作的单位予以张榜公布(第二榜)。将无异议申报名单、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县级低保审批机关。对不符合条件的给予书面回复。

4、县级低保审批机关在收到申请材料后3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批准其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通知其所在村民委员会张榜公布(第三榜)。对公布无异议的对象发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从审批时间的下一个月起领取低保金。对不符合条件的给予书面回复。

三、资金发放

农村低保尝试社会化按季度发放。

四、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条件

(一)三年内因购买、修建或装修住房(必要的维修除外)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因拆迁安置购买、修建住房并进行简单装修的除外);

(二)好逸恶劳,有承包田(地)且有劳动能力但不耕种的;

(三)本人及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行为或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四)家庭拥有非生活所必需的高档消费品,如手机、摩托车、空调及贵重饰品的;

(五)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六)弄虚作假,骗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篇8: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一、独立学院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必要性

1.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意见》要求高校应创造性地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强化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保证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

2.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助于形成先进、向上的政治氛围,有助于独立学院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可靠接班人。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热情不高,入党动机各异。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是三本批次录取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接触社会较多,价值观比较现实,往往从刚入校的时候开始,就体现出政治觉悟和政治常识欠缺的现象。而对于一些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在入党动机方面,也是存在各种各样的考虑,有的认为党员的身份比较荣耀,有的认为党员身份有助于评奖评优,甚至有助于找工作等。他们只认识到党员带来的荣誉,没有意识到党员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没有真正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转化为一种意识,内化到心。

2.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组织纪律性。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学习习惯相对差,缺乏主动性,在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体现出缺乏了解党史和政治的主动性,导致政治修养不高和政治觉悟不足,政治理论水平相对低的现状。再加上学生个性比较突出和多元化,在组织管理和教育方面,很多人存在着“浑水摸鱼”的情况。很多党员在组织活动中只是凑数,没有起到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

3.传统纯理论性的教育和考评形式单一。初级党课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历来是党员发展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了解党、学习党的必经阶段。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则主要通过每三个月一次的思想汇报,在一定方面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发展过程。但是在当今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下,对于学生而言,此类形式就稍显枯燥,对于组织考察而言,考评则缺乏立体、动态的形式,不能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党员发展的成长过程,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滨江学院外语系党总支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实践新模式

1.加强基层党组织新建设,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先进基层党组织,滨江学院外语系学生党总支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原则,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队伍是一支不可缺少的群体,他们既能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校风的发展,又能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充当主力军,担当重任。因此,外语系党总支成立了外语系学生党员服务站,作为党总支开展党建工作的学生辅助组织。从政治思想的启蒙到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到党员的教育与再教育,从党员的主题实践活动到组织生活会,从党务理论的培训与普及到党务知识学习的常态化。通过支部书记推荐,支部大会民主选举,由高年级正式党员作为站长,在党总支书记的指导下,统一开展党务工作。服务站设置了组织结构,组织设置,制定了工作宗旨,工作内容等规范。同时,还设计了活动专用帽和服务牌。服务站的组建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党员的组织身份意识,在学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党员受到锻炼,提高素质。党员发展作用的路径得以进一步开拓,党员质量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2.注重党务理论日常教育,在入口处把好门。传统的理论熏陶和教育,在各种社会思潮汇集、激荡的当下,很难在学生脑海中形成长久固定的意识形态,也就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容易形成组织上已入党,思想上还未真正入党的尴尬现状。外语系党总支在党建工作中,坚持“三贴近”原则,围绕时政焦点,紧跟社会热点,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活动,在“贴近高校实际、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在校大学生”的专题研讨及实践中强化教育,将党务理论教育做细做实。例如线下成立党务宣传小组,专门负责制作党务读物月刊--党员服务报,加强时事政治及热点话题、校园信息的宣传,还利用重要时间点设专栏,如两会刊、国庆刊、新生刊等,进行党务宣传和教育。线上搭建“微党课”,利用微信等公众平台,实时进行政治热点及党政精神的推送,开通答疑专线,进行思想交流互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务知识竞赛和专题讨论会,形成天天月月的日常教育政治氛围。党务理论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活泼化、常态化,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正面影响,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通过天天月月的政治氛围,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的政治修养和情操,从思想层面,把好入党的大门。

3.开拓党员实践新平台,优化考评助成长。入党积极分子是党员发展的后备力量,加强和创新这个阶段的培养工作,是保证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入党积极分子在到发展为预备党员这段时间应该是学生入党要求积极性最高涨的时期,是各种活动主体的对象,加大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的锻炼和学习,是完善党员发展条件的重要环节。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创新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载体,因为组织身份不明确,也是学生参加活动比较被动的一个原因。团支部历来被视为党的助手,通过对优秀团员与党员的关系及先进性的具体定位,调动积极分子的主动性,通过与学生会、团总支、社团等组织合作,通过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和丰富的实践锻炼平台,结合系及专业特长,组织开展党员义工、党员进社区等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学科竞赛、校园文化、宿舍卫生、“党员服务团”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党员及积极分子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在社团组织中体现先进。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全部通过服务站量化的考评册进行记录,以作为发展和再教育的参考指标。考评册分为《入党积极分子风采录》、《学生党员服务手册》两个阶段,分别如实记录相应阶段考察对象理论学习心得及组织生活、履行承诺、发挥作用的实践表现,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日常表现实行全过程管理。

4.形成党员教育新常态,强化服务意识促先进。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一项重要工作,党建工作不是孤立的工作,党建工作搞好了,对促进校风、学风、班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名党员,就应该是一面旗帜,一个群众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党员成为学习上的带头人,班级活动的热心人,生活上的领头人,服务社会的有心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外语系党总支通过学生党员服务站,整合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甚至是递交入党申请的优秀学生,扩大组织的力量,划分小组,分别组成专业学习团队、党务宣讲团队、生活服务团队、社会公益团队等等,并与团支部之间展开形式多样的组织共建、活动共创,让大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学风培育、政治素养、和谐校园建设及社会实践等方面担起大梁。纵向上,对低年级充分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为班级每班配备1-2名学生党员联系人,一方面进行活动指导,一方面进行积极分子考察期的联络。横向上,加强高年级党员的自我教育与再教育,利用自身的服务实践,深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内涵。通过实行党员活动“任务责任制”,以学生党员为主体,以党员中的精兵强将作为主力,每次党员活动任务落实到专门责任人,更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将传帮带作用发挥尽致,切实身体力行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春江,沈越,刘进宝.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10-11.

篇9: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大学本科;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

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需要综合应用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还要定期接受教师的指导,对毕业设计进行不断的改进与优化。毕业设计是考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在很多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有的指导教师缺乏 实践经验,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降低了毕业设计的效果,影响了学生毕业工作的适应能力。本文对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措施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1、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毕业设计投入时间过短。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是在大四的下半学期,由于很多学生此时都在实习,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并不宽裕,学生需要每天出去面试找工作的时间,有的学生还想继续考研深造,还需要安排时间复习,通过研究生面试,还要准备复试,这花费了大学生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所以真正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并不多。

1.2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不丰富。在很多大学中,授课的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硕士或博士,虽然教师有着较多的科研成果,但是工作经验并不丰富,没有经历较多的培训,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指导时可能过多的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在实践方面能提供的意见也不多。还有个别教师也忙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对学生毕业指导的热情并不高,降低了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1.3学生缺乏创新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些大学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弱,而且没有培养出创新的意识,在毕业设计时缺乏创意,很多设计都是千篇一律,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并没有积极思考或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多是直接求助老师。

1.4过于依赖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过度依赖计算机的问题,很多软件专门是帮助大学生做毕业设计,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学生往往直接得到结果,中间的过程被省略,学生缺乏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对结果的产生并不了解。

1.5答辩考核制度不健全。在做毕业设计时,学生需要进行答辩,答辩的时间在10-20min左右,由于时间比较短,其实并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有的学校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实习的机会,省去了学生的答辩,这给了一些学生可乘之机,降低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2、大学本科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2.1提早布置毕业设计任务。土木工程专业在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时,可以安排在大四的上半学期毕业实习刚开始时,让学生带着毕业实习的任务去实习,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使其在遇到问题时,更加自主、自觉的查阅资料,而不是为了方便快速而直接寻找答案。教师在指导时,可以多安排一些实践,使其通过现场的实际观察,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2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教师一定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给青年教师多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安排团队指导,团队中不但有刚毕业的教师,还有具有较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这样才能在指导工作中做到面面俱到。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与设计院联合指导,这样可以有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的人员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

2.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做毕业指导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遇到问题时,应积极的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找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从而培训学生科研素质。学生在设计与思考时,可以做出更为详细的设计说明。在答辩时可以有更多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讲,不要怕说错,一定要具有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保证毕业设计内容的丰富性。毕业设计与答辩是考验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做到毕业设计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节省较多的时间,但是不能过于依赖计算机。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多安排一些设计任务,学生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学生应做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检验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师可以联系相关实习单位,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提供更多的资料与机会,从而保证设计方案内容的真实性以及丰富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就业方向等选择一项内容详细设计。

2.5加大管理力度。毕业设计是本科生考核内容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在这方面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出台相应的文件,明确规章制度。对于指导教师,应严格考核指导时间和次数,限制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对于学生,应当使其认识到毕业设计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建立淘汰机制,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应采取延期毕业答辩等措施。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中,毕业设计存在较多的问题,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并不充裕,而且缺乏专业的指导,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给了很多学生可乘之机,学校无法真实考核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需要重视毕业设计这项任务,提高教学的指导能力,并且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教学指导的经验,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彩霞.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高教论坛,2011,(11):56~58.

上一篇:评选优秀员工自我介绍下一篇:老师给中学毕业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