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2024-04-29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精选6篇)

篇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读图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表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大陆、高原大陆等称谓产生的原因,明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3.知道本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初步了解黑非洲文化 教学重点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掌握 教学难点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1.范围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部分。2.海陆位置

展示一副空白轮廓图,在上面叠加一系列问号,让学生对照相关地图找出问号处地理事物的名称,并且比比谁找的快?最后尝试描述本区的海陆位置。

二、黑种人的故乡

1.教师介绍非洲古老的文化,能歌善舞,尤其擅长击鼓,非洲鼓被称为“会说话的鼓”。这里是现有的7亿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被称为“黑非洲”。

2.教师出示“历史上非洲黑种人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3.简要介绍奴隶贸易,让学生了解殖民主义者的罪恶。黑非洲资源丰富,被称为“世界原料仓库”。展示图表信息,了解黑非洲丰富的资源状况。殖民主义者入侵这里,掠夺这里丰富的资源,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殖民主义瓦解。

师: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请观察:黑种人有哪些体貌特征?(黑色皮肤)可以适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气候炎热、太阳光照强烈)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特点——热带大陆

教师展示非洲气候图,叠加赤道、南北回归线三条重要纬线,学生判断非洲所属主要的温度带?(热带)

教师引导学生读本区气候类型分布图

师问:本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教师引导归纳出本区的气候特点──热带大陆。

教师再启发学生发现:非洲气候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大陆 1.高原大陆

读本区地形图,让学生发现本区的陆高大都在2000米以上,并在地图上圈出主要地形。归纳出非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大陆”。2.高原大陆上的世界奇观(1)乞力马扎罗山 教师展示美丽的乞力马扎罗山的景观图片,学生思考:为何这里会出现“赤道雪冠”的奇景?(2)东非大裂谷

思考:大裂谷怎么形成的? 小结

让学生用几个关键词归纳本节课内容 巩固练习

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完成部分练习,达到巩固所学地理知识的目的。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二、黑种人的故乡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特点——热带大陆

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大陆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支架,如很多的地理图像,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些启发性的点拨,意在通过这些支架的搭建,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现象过程中,来主动建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核心的自然地理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组织,有如下反思: 优点

1.内容适量,讲练结合,易于理解,学生掌握不错

2.留出了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看图、思考,学生的积极性高。不足

1.教师课堂语言不够精炼 2.支架搭得不够

3.课堂中没有顾及全体同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不足,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

简介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据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国家。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知道本区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2、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滥伐,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对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内在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重难点

及突破

办法 学习重点: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学习难点: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

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 学习准备 地图册,世界人种的分布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情况材料及景观图片。

课时划分 2课时

学 案 导 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知-----温故知新,引导学习方向

1、回顾世界人种的划分及分布。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黑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合作探究-----小试牛刀,拨开眼前迷雾

一、黑种人的故乡

自学课本67.68页,结合课本图8.29

1、本区人口数量?

2、本区主要的居民属于什么人种?占总人口的比例?

3、对比西亚与北非,本区有什么称号?

4、思考:为什么本区会成为“黑种人的故乡”?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地形

读课本图8.26,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在图中找出本区的“一湾、一岛(还有一半岛)、一角”,对比欧洲西部,说明本区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3、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刚果河、赞比西河、尼罗河、尼日尔河,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4、读下图思考:本区地形、位置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

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是什么气候类型?

2、读课本72页图8.33,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3、描述:不同季节,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景观有什么差异?结合图8.34找出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4、本区热带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找出主要的野生动物,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都善于奔跑,分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5、回顾:本区的气候特点与“黑种人的故乡”有什么联系?

四、外来民族的入侵

分析课本69页图8.29,讨论说明: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简单描述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

2、说出非洲都有哪些外来移民?

3、现在,世界其它地区也有许多黑人分布,这与外来移民有何关系?分析外来移民对本区发展的影响。

收获之窗-----点石成金,唯你是才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黑种人的故乡

火炼真金-----落实双基,撩亮求职双眸

自我检测:

检测题A组

一、选择题

1、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在()

A、北非 B、北美 C、欧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非洲最大的岛屿是()

A、冰岛 B、新几内亚岛C、火地岛D、马达加斯加岛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4、下列产品属于工业制成品的是()

A、矿产 B、木材 C、牲口 D、汽车

5、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你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C、畜产品缺乏的问题 D、土地沙漠化的问题

二、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序号表示的地理事物填在横线上:

① 洋

② 河

③ 河

④ 岛

⑤ 沙漠

2.将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地形区连线:

A 南非高原

B 刚果盆地

C 东非高原

D.埃塞俄比亚高原

第二课时

学案

课前预知-----温故知新,引导学习方向

交流自己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的了解

合作探究-----小试牛刀,拨开眼前迷雾

一、单一商品经济

自学课本69页和70页,配合课本图8.30、8.31和8.32,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单一商品经济”?

2、本区的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

3、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

4、练习课本70页活动题1,辨别所列物品中哪些是原材料?哪些是工业制成品?

5、根据课本70页活动题2,分析象加纳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6、讨论找出解决本区经济发展不利局面的办法?

二、人口、粮食与环境

自学课本71页讨论完成如下问题:

1、找出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

A、人口增长

B、农牧业生产技术,粮食供应。

C、常受(自然灾害)的威胁。

D、自然环境。

2、总结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完成课本72页活动题3,找出本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方法。

收获之窗-----点石成金,唯你是才

从内(人口、资源、环境)、外(长期的殖民统治)两方面来论述本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

火炼真金-----落实双基,撩亮求职双眸

自我检测:

B组

一、选择题

1、非洲最高的山是()

A、乞力马扎罗山 B、德拉肯斯山

C、阿尔卑斯山 D、阿特拉斯山

2、非洲一些国家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B、大力进口外国工业产品

C、扩大初级产品生产 D、提高初级产品出口价格

3、在非洲殖民统治期间,很多国家形成的经济模式是

()

A、“进口-加工-出口”经济 B、“单一商品经济”

C、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D、转口贸易经济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地形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5、非洲的外来移民不包括()

A、欧洲人 B、印度人 C、中国人 D、印第安人

二、综合题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析下列因素之间的关系。

A、粮食短缺 B、环境恶化 C、土地荒漠化 D、滥伐森林、滥垦草原 E、人口剧增 新课引领

主要有黄色、白色、黑色三大人种。

黑色人种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合作探究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

黑非洲

过渡:人种的差异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关,现在跟随老师一起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读图,师生共同总结:

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本区三面临海,海岸线比较平直,少岛屿和港湾。

地势东部、南部高,西部、北部低,典型的高原大陆。

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展示非洲气候分布图,师生共同总结: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终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的干、湿季。

湿季—草木茂盛—易发涝灾

干季—草木枯黄---易发旱灾

适应躲避旱、涝灾害和干、湿季迁徙的需要。

黑种人——热带气候为主的环境。

中部和西南部的盆地和高原区;盆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热带草原为主的气候,常受洪涝与干旱的威胁。

殖民主义者对黑人的贩运,引出下节殖民统治带来的单一商品经济。

关键词:

自然环境(高原大陆、热带气候)——黑人的故乡。

巡视、指导、订正、点评

参考答案

A组

一、选择题

1、D

2、D

3、A

4、D

5、A

二、综合题

1、大西洋 尼罗河 刚果河 马达加斯加岛 撒哈拉沙漠

2、C南非高原

D刚果盆地

B东非高原

A埃塞俄比亚高原

导案

新课引领

教师展示非洲相关图片、中非合作论坛资料。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自学,分析图片资料,师生共同总结:

长期殖民主义的统治是单一商品经济的主要成因。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像加纳,出口的商品单一,经济受国际市场影响大。

解决方法:

1、改变单一产品的局面,积极发展本国工业,减少对工业品进口的依赖。

2、联合、团结、合作,形成区域性联合组织,保护本区各国利益。

3、改变农业结构,解决粮食问题。

4、发展农产品加工。

过渡:殖民统治是本区经济落后的外部原因,就本区内部来讲,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师生总结:

迅速、落后、不足、旱涝灾害、恶化。

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

粮食短缺——人口剧增——毁林开荒、滥垦草原——土地荒漠化——环境恶化——粮食短缺。

关键词:

殖民统治、单一经济、人口、粮食、环境的恶性循环——解决措施。

巡视、指导

订正、点评

B组

一、选择题

1、A

2、A

3、B

4、A

5、D

二、A——E——D——C——B——A

篇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了解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学会应用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3、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知道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关系。

4、说明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和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并能指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应采取的措施。

5、说明本区粮食短缺的原因,并学会分析由此引发了哪些环境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学会应用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2、说明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和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并能指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应采取的措施。

3、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非洲小朋友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与我们相比他的外貌有什么不同,你知道黑人小朋友的故乡在哪里吗?(非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片神奇、充满生机,又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和各异风俗习惯的土地,开始我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行。

二、新授

(一)黑种人的故乡

1、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对照图8.24,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特点。(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

(2)对照图8.25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能说出本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3)对照课本第9页非洲的气候图,说出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并且能

总结出非洲气候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4)教师出示不同气候区的自然景观图,请同学们说出不同气候区的自然景观有什么特点。

(气候影响当地的植被)

(5)教师出示非洲的主要物产分布图,请同学们说出非洲比较丰富的物产有哪些。

(非洲被称为“富饶大陆”)

2、合作探究

(1)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向及气候的分布,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下本区的主要河流因受地形的影响流向如何?同在赤道附近,而非洲东部和西部的气候相差很大,请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地形影响气候,而气候又影响河流的流量大小,请同学们找出本区的刚果河和赞比西河,结合气候分析一下,这两条河流的流量有什么不同。

(3)课本74页图8.28说出非洲的黑人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外来移民主要有哪些?思考:为什么非洲有那么多的外来移民?

(外来移民首先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从事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这些外来殖民主义者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自主学习

(1)出示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图,请同学们回答本区的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这种经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以出口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2)教师出示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种经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2、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非洲当地的首领,如何才能带领当地民众走出这种畸形的经济来振兴本国经济?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展示:

(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1、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对照图6.15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与其他大洲相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教师出示非洲一家图,使同学们对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比较感性的认识。

(2)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图8.33说出非洲热带草原气候易发生什么灾害?

(3)教师出示非洲饥饿的难民图,通过出示具体的数据,让同学们认识到非洲存在的严重问题——粮食短缺。并学会分析造成粮食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4)出示非洲退化的草原和荒漠图,引导学生答出非洲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分析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图表

(2)小组活动:假如你是一名非洲国家的官员,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以实现良性循环?

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解决人口问题 ②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③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三、谈收获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认为中国可以怎样更好地与非洲国家交流合作、互惠互利?

五、课后作业

1、幻灯片制作:收集、查找更多有关黑非洲的图片,给图片配上解说词,举办一场非洲风情展览会。

篇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世界上仍有超过6,000万小学适龄儿童未能在学校正常学习,其中大部分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以下简称SSA)和南亚。普及基础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适龄儿童能否接受教育,能否获得知识和技能,不仅是贫困本身的含义,也是影响贫困的因素。持续而有效地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而且有助于减轻贫困、人口迁移和疾病造成的代际差异、提高女性地位以及消除社会不平等。

令人振奋的是,从1999年至2009年这10年间,世界范围内小学入学率得到显著提高。在SSA,这10年间辍学学生数量从4,200万减少到2,900万,南亚也从3,700万减少到1,800万。目前,平均来说,SSA入学率可以达到102%,南亚则为106%。入学人数超过当地6至11岁儿童人数,说明其中有不少超龄儿童。从去掉超龄儿童之后的“净入学率”来看,其数值明显偏低,SSA仅为76%(南亚为86%)。这说明在SSA,仅有大约3/4的适龄儿童有机会上小学。

女童的教育参与率也比过去提高很多。在SSA和南亚,入学男女生的比例为100∶95。一些国家的进展相对缓慢,不少地方在校男童数量比女童高20%。低入学率、高复读率以及超龄是女童参与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那些入学率处于中上等水平的国家,女学生的数量明显比男学生多。

失学现象在中学更为严重。许多落后国家有超过一半的儿童无法升入中学,不足一半的学生能够有幸完成中学教育,并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培训。这些能够进入中学学习的学生大都来自富裕家庭。对于那些来自最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他们完成中学学业的可能性仅是富裕家庭子女的1/10。另外,就性别来看,小学阶段男女生参与率已存在差异,到了中学,这种差异更为明显。

与那些教育普及十分迅速的国家相比,低入学率国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中国,除了一些西部边远地区,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升入中学。[1]印度南部也差不多如此,只是北部一些欠发达地区情况稍差。与此相反的是,整个非洲的中学普及率都不高。确实,经济发展是教育普及的有力支撑,但是,经济发展更要依靠小学后教育带来的知识和技能。事实上,外商直接投资更倾向于投向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

目前,超过6,000万小学适龄儿童没有能够接受基础教育。很多未能按时入学的儿童严重超龄。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儿童在接受了6年甚至更多教育后仍没获得最基本的技能。如果把这些“隐性失学”儿童也算在内,未真正接受小学教育的儿童的数量超过了2.5亿。在此基础上,如果将初中包括在内的话,那么,这一数值将更高。

1990年,各国领导人和国际发展机构在泰国的中天集会,讨论“千禧年发展目标”(即于2000年前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小学教育)。2000年,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他们再次相会,总结尚未完成的使命,并将时间放宽到2015年。现在,离预定时间只剩下2年。这意味着,到2015年前,所有学龄儿童都必须注册入学并完成小学学业。但在SSA和部分南亚地区,这一目标显得遥不可及。

“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本应该带来更好的结果:比如入学更加公平;性别的不平等现象减少;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入学差距的缩小;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差距的缩小;超龄儿童的减少。

但我们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2,3]尽管在教育资源上,SSA与世界其他地区并无差别,但这里仍旧是世界上教育最为贫乏的地区,至今还有很多超龄儿童无法完成学业。[4]在南亚,经济发展导致了阶层分化,教育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贫困人口越来越被边缘化。

在过去20多年里,各国政府和国际发展机构两次试图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小学教育,但都没有实现。对于那些当年的儿童来说,曾经的愿望是多么美好,但如今他们已经成为成人,却发现一切并非如此。看来,如果想要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并达到国家要求的学业水平,对目前整齐划一的做法稍加变动显得非常重要。

“千禧年发展目标”已成为镜中之月,在2015年之前必须进行再次修正。任何新的目标(可能是2025年),都需要认清一点,即教育普及远比入学率重要得多。如果想要真正普及小学教育,质量、公平和学业提升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缺乏的是具体的行动。为什么那么多儿童没有能够充分享受其受教育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政治经济体制的障碍,使得人们在普及教育、调动社会资源和管理公共事业上缺乏明确的导向性。任何理由都不应该成为“千禧年发展目标”失败的借口,而这一失败恰恰说明了我们这代人的失职——我们没有把子孙后代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CREATE的理念

普及教育是发展的核心,也是“千禧年发展目标”的核心。教育既是贫困的原因,也是缓解贫困的一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基础教育,既有助于减少贫困,又能够促进社会公平,还能够改变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教育能够传播知识、培养技能和陶冶情操,因此,从长期来看,普及教育对于提高生产力,减缓由贫困、人口迁移和疾病造成的代际差异,提高女性地位,促进平等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推进教育普及,教育机会,转换和股票研究联盟CREATE(Consortium for Researchon Educational Access,Transitionsand Equity)提出了一个“失学区域”(Zones of Exclusion)模型。该模型已经在社区和学校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政策对话工具。[5]在每个区域中,儿童失学的类型和原因都是不同的。不同社区的失学区域也不尽相同。模型如图1所示(详情请访问网址:www.create-ropc.org),它按照学段将由于各种原因失学的儿童的比例表示出来。

零区:主要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失学的儿童。大多数学前教育是私立的,而且收费高昂。

一区:主要是指那些从未上过小学的儿童,包括本来具备上学条件最后却没有上学以及由于生计、区位、身份、残疾、犯罪等原因没有上学的儿童。

二区:主要是指那些接受过一段时间小学教育后意外失学的儿童。他们主要是因为参与率太低而无法完成学业。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这种情况。

三区:主要是指那些目前在学但辍学风险较高的儿童。他们往往学习成绩不好,而且课堂参与率较低。这些儿童可以被称为“隐性失学”——他们虽然也去学校,但是不太学习,也不按时上课,而且年纪较大。

四区:主要是指那些升学失败的儿童。他们由于考试不好、名额有限、经济条件不好,或者距离学校较远等原因,没有能够顺利进入中学学习。

五区:主要指那些在中学期间辍学的儿童。

六区:主要指那些目前仍在中学学习,但辍学风险较高的儿童。

三、加纳、南非、孟加拉和印度四国的失学区域

“失学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国家层面的教育普及状况。[6]图2至图5呈现了加纳、南非、孟加拉和印度四国的情况。

在加纳(图2),1到3年级儿童的入学率从整体上来说要优于其他3个国家。在1年级的时候,男、女童入学人数基本持平,但从此后一直到6年级,女童辍学人数明显比男童要高。但是,对于那些能够进入初中的女生来说,她们辍学的比率要略低于男童。[7,8]9年级是一道坎,由于高中门槛高、开销也大,因而升学人数明显减少。在所有适龄儿童中,能够上完9年级的学生仅占一半左右。此外,就目前来说,约20%的高中生(绝大部分来自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学习,占整个大学新生比例75%左右。总之,加纳基础教育的现状是资源配置不均衡、质量差别较大,该国距离实现全民普及基础教育的路途还很遥远。

南非(图3)几乎实现了基础教育的普及。从1年级至9年级,入学的人数与适龄儿童数几乎一样,有时还要超出。9年级以上的学生中,女童比男童多,这一现象在非洲南部其他国家也存在。从9年级开始,留级的现象开始增多,很多学生在念完12年级以前就辍学了。在12年级以前,虽然有一些选拔性考试,但很少有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太低而辍学。因此,尽管南非拥有很高的入学率和升学率,但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理想。[9]

在孟加拉(图4),1至3年级在读学生数明显高于适龄儿童人数,这说明超龄、低龄和复读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剔除复读生,1年级的入学率应比现在低30%左右。从4年级开始,学生人数开始低于适龄儿童人数。现在,男女学生人数大体持平,不像20年前差别那么大。孟加拉小学学制较短,只有5年。目前,该国小学毛入学率超过100%,但只有50%的学生能够升入初中(6年级),能坚持读到11、12年级的大约只有15%。[10]

印度的图表(图5)显示,尽管受惠于“全民教育计划”支持的大规模资助项目Sarva Shiksha Abhiyan,但从国家层面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能够完成5年级学业的儿童不足60%,而成功升入9年级的儿童不超过40%。从3年级开始,入学人数显然低于适龄儿童人数。此外,男女生之间的入学率差别十分明显,这种差距一直持续到10年级后开始缩小。[11,12]从人口构成上来说,本来印度女童就比男童人数少。在某些地区,堕胎和移民使得男女比例高达1000∶800。但是,该图隐匿了印度各州之间入学模式的巨大差异——北部一般入学率较低,而在南部,大部分儿童都升入中学。

在这4个国家中,从未上过学(也即“一区”)的儿童占适龄儿童的比例普遍低于10%(或者5%)。政府声称,绝大多数5至15岁儿童都已入学。而那些无法就学的儿童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符合公民身份(例如,非法越境者和国内流动人口),或者受到社会的无端排挤(例如,种群、身体残疾、艾滋病和游牧民等)。“二区”(也即小学辍学)是失学最严重的区域。在这4个国家中,有3个国家超过一半的儿童无法念完9年级。

在“三区”中,学生虽然能够上小学,但仍存在辍学的危险。他们往往出勤率低(即在校学习时间低于规定的90%)、年龄较大(一般大2到3岁),还有成绩太差(落后2年甚至更多)。在南非,很多孩子不按时到校上课,有1/3的4年级孩子超龄2岁以上,超过一半的6年级孩子仅达到4年级水平。[13,14]在对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的一所学校进行调研的时候,研究者们发现,当天竟然有35%的孩子没来上学。[15]在加纳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学生超龄2年以上。[16]在孟加拉农村地区小学的调研中,大约一半的学生超龄2年以上。[17]总之,我们的实地调研数据显示,低出勤率、超龄和学业不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

“四区”表示那些无法顺利升入初中的孩子。对于这4个国家来说,适龄儿童的小升初升学率都超过了80%。但是,除了南非以外,其他国家小学阶段辍学情况都比较严重,只有不到50%的学生能够进入初中学习。升学面临着很大的交通问题和附加成本,这对于家庭来说是很艰难的选择。[18]

“五区”表示初中辍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成绩差,开销大,对初中生来说,早早外出打工挣钱远比上学更加重要。另外,对于“六区”的孩子来说,成绩差也是个大问题。但更为棘手的是,这些国家都没有建立相应的学业成绩监测机制。

四、一个拓展的指标体系和一个发展性框架

目前,各国政府和发展机构仍习惯采用“入学率”这一指标来衡量教育的普及程度。CREATE认为这一指标过于狭窄,我们需要用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教育普及问题。[19]要普及教育,就必须考虑到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质量和过程以及教育的结果(学生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评价)。这种拓展的指标体系必须被放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之中才能得到较好的诠释。只有它们才能决定普及教育的起点、明确失学群体的本质、可用的资源、政策环境以及可能的行动。CREATE的拓展指标体系如下:

●在可负担的水平上提供学前教育;

●学生可以就近入学,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配有合格的师资、学习材料和各种设施(包括自来水和卫生设施);

●小学阶段适龄就学,上下不超过1岁;

●每学年出勤率在90%以上;

●学习结果有效、有用,学业成就满足国家标准;

●合理升入初中,接受各种培训;

●学校建设达标、收费合理、入学机会公平。

为了将这个指标体系与政策制定相联系,实现教育横向与纵向公平,人们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无论干预措施是在国家或者地区层面实施,都需要对现实状况和基本数据有充分的了解。考察过去10年的教育普及状况的变化,可以清楚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不同群体儿童失学的因果模式。现有数据表明,过去大量的外部投入都没有能够产生预期效果,因此,单纯提供更多资源只是在重复历史和扩张这个低效、低质的体系。分区图已经明确地勾勒出失学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动情况。进一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扩大公平入学的关键障碍在何处。“全民教育计划”实施20多年来的经验表明,在对历史风险认识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推进政策,只会重蹈覆辙。

第二,“全民教育计划”有这样一个政治经济逻辑———即便有能力配置充足的资源,有问责制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没有充分调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意愿,所有旨在提高教育参与率的努力都是徒劳。同样是低收入国家,有些已经成功普及了基础教育,而有些则一再失败,其关键区别就在于政治上是否一致、是否愿意进行必要投资、是否能够有效地使用资源。

第三,普及教育的工作必须得到全面理解,人们必须认识到孩子及其家人也是这项工作的一分子。他们生活在同一关系网内,共同决定了他们将受到何种教育,供求关系的变化又如何提供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又如何能够减少贫困。但是在处理入学障碍和不利条件上,在应对过早失学问题上,任何方法都必须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家庭、社区、学校、地方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切机会,排除阻碍全民教育普及的不利因素。

第四,在国际层面上,任何发展框架不能仅是一个蓝图,而要作为政策与环境对话的基础。任何框架都必须基于对具体教育系统的诊断之上。它需要利用形成性反馈。

如果能够牢记这四点,下面这个政策对话框架就能够在至少12个方面产生一定效果。

普及全民教育政策对话框架十二要点

1. 改善婴幼儿健康状况,减少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寄生虫感染和身体残疾;

2. 确保所有儿童6岁时正常入学;

3. 从供需两方面着手,解决辍学问题;

4. 诊断由于学业不良而造成的“隐性失学”,系统跟踪学生学业;

5. 在成本负担合理的情况下,努力普及中等教育;

6. 根据师资、学校条件和班级规模促进有效教学;

7. 学校、教室数量充足,设施齐全;

8. 学习材料充足,使用得当;

9. 为所有学校培训和配备充足的师资,防止校际差距过大;

10. 使用监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

11. 提供充足的助学贷款,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教育均衡发展;

12. 开发进度指标体系,监测各级教育的普及、公平和效率。

五、几点启示

到2015年,许多国家都将实现“千禧年发展目标”中与教育相关的两项条款。不过,这两个目标都过于狭隘。如果按照CREATE扩展指标来衡量,届时将有更多的国家无法达标。而只有这些扩展指标得到实现,教育普及才能真正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按计划推进适龄入学,将会使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毕业率大幅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低出勤率需要社区和学校层面的一致努力。学业不良本身不应该成为辍学的借口,而应当被视作一个有待解释的现象、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孩子们无法正常读写,仅能够达到2年级水平,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2015年,人们将再次对“千禧年发展目标”进行评价。届时,2025年(或更远)将成为有关教育普及和教育成果新目标的执行期限。当然,这些目标不能还是一份呆板的清单,而应该成为对症下药的良方。它们必须和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而不能是缺乏资源支持和推进动力的空头支票。

篇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反思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章的教学中,我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教师:(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地形图,收集有关的图片。(2)提供以下资料供学生阅读: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②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示意图;③可可对加纳经济的重要性示意图;④乍得首都恩贾梅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学生:(1)做好课前预习,收集有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种、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方面的图文资料。(2)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大组再以6个左右分成学习小组。

2.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利用音乐《AfrikaWassa》进行情境导入,带有非洲传统特色的旋律使学生们爱好大增。然后,展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些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在上述情境下,配合着非洲的鼓声,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可以发现图中隐藏的一些地理信息,再分析探讨出与本课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一些学习内容。如:(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上的位置、范围、地形特点;(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景观、气候类型;(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种、文化、风俗习惯等;(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状况及成因、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从图中分析出来。学生通过分小组讨论,进行自主学习,对课前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教师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或纠正学生学习的错误。

4.合作学习。在學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会话,进行讨论、质疑和释疑。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让学生分三个大组交流、探讨下列问题,然后请代表上台讲述,让同学们共享成果。问题:(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特点及形成原因;(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二、教学反思

1.教学达到的目标。通过读图,学生能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特征,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经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以及课堂中的共同讨论、探讨、共享,学生能较好地把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与存在的问题,培养了有目的查找资料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这次教学,我感觉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既调动了积极性,又把握了知识。

2.为个别化教学应作的调整。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应适当降低难度,指导他们在地图上获取资料,并让他们展开讨论和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随时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对高才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其高级思维能力,能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现状的原因、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体现综合分析能力。

3.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2)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3)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篇5: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地形特点;

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过程与方法

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及合作探究能力;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非洲黑人文化的了解,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黑人小朋友”,提问: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二、讲授新知

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课件二非洲大陆轮廓图

学生活动二:

1.在非洲大陆轮廓图中,圈出以下内容:

(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

(2)穿过非洲的重要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

请学生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2.出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欧洲西部》图,对比两区域的海岸线状况.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海岸线平直的特点.

课件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学生活动三:

1.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2.归纳本区的地形特征.

3.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来分析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教师补充:本区素有“高原大陆”的美称.(补充“大地的伤疤”——东非大裂谷;赤道上的雪峰/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过渡:不同的地形区内,分布着不同的河流和湖泊.

课件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学生活动四:

在图中找出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等.

过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因此又有“热带大陆”之称.那么,这块“热带大陆”上,又有哪些气候类型呢?

课件五非洲气候分布图

学生活动五:

1.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2.找出分布最广的气候?结合课本P62,图8.28、图8.29,归纳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P62活动题1、2).

3.总结本区气候的分布特征.

课件六非洲名人堂

学生活动六:

1.为什么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哪些部位?

教师补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

2.谈谈你对黑人文化的了解.(结合8.27)

【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地形——“高原大陆”以高原为主;东南高,西北低

三、河流和湖泊:刚果河——尼罗河——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

四、气候——“热带大陆”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五、黑人的故乡(“黑非洲”)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我们的黑人小朋友美丽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那里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呢?

二、讲授新知

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课件二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

学生活动二:

1.说说本区的资源特点.

2.本区国家的出口和进口产品分别是什么?分析这种进出口结构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本区经济落后的根源.

3.完成P65活动题1、2、3、4.

教师补充:本区兼有“富饶大陆”和“贫穷大陆”的称谓.

【小结】

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课件三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学生活动三:

1.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哪个洲?

2.结合P65—66文字,总结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3.完成P66的活动题.

【板书设计】

一、快速发展的经济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二、人口、粮食与环境

三、课堂小结

篇6: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黑人为本区的主要人种,了解“黑非洲”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2.了解本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原因和后果。

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教学重点:

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教学难点:

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教学方法:

启发式、投影仪辅助教学等。教学设备:

非洲景观图片;非洲地形与降水图;非洲农作物分布图;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非洲小朋友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与我们相比他的外貌有什么不同,你知道黑人小朋友的故乡在哪里吗?(非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片神奇、充满生机,又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和各异风俗习惯的土地,开始我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行。

二、新授: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地理位置:

请同学们对照图8.24,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特点。(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2.地形:

对照图8.26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能说出本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高原大陆,东部、南部高,北部、西部、中部低

3.重要地理事物:

要学生在图8.26投影片上找出并记住: 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 世界最长裂谷——东非大裂谷 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 4.黑非洲:

[问题] 提起非洲,同学们都熟悉非洲人是什么人种?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黑种人。本区6亿多人,90%是黑人,所以本区又有黑非洲之称。同学们在书上划“黑非洲”的概念。这人种的差别也是本区与北非的重大差别之一,所以本区跟北非属于不同地理分区。

[问题] 北非是什么人种?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白种人。因为他们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是白人,跟前面已学习的中东地区人种是一样的,而且他们也有同样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所以称他们是阿拉伯世界。

[问题] 现在黑人出现在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比如美国,澳大利亚等黑人较多,他们是怎么去这些地方的?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奴隶贸易,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抓黑人卖到美洲,大洋洲等当奴隶。

[问题] 本区90%人口为黑人,那另外10%的人为什么人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另外10%是移民,主要为白种人。其中欧洲人为主,其次为阿拉伯人。也有中国人,这片地区华人华侨人数不多,为几万。

合作探究:

[问题]为什么非洲有那么多的外来移民?

外来移民首先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从事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这些外来殖民主义者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教师出示非洲的主要物产分布图8.30,请同学们说出非洲比较丰富的物产有哪些。

(非洲被称为“富饶大陆”)2.教师出示图8.31。

(1)本区的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这种经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以出口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2)教师出示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种经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本区国家靠出口原料等初级产品,进口汽车、机械等工业制造品,由于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造品价格昂贵,差价十分大,所以本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国家经济收入低,国家贫穷。

3.解决途径:

材料一:科特迪瓦1960年从法国统治下获得独立,经济上是一个以生产热带经济作物可可、咖啡为主的农业国家。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上可可、咖啡价格成倍上涨,科特迪瓦国家收入大增;70年代后期,人均年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以上。国家利用赚取的外汇,换取工业品和粮食,办学校、建高速公路、修机场、发展城市建设,使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人们说“科特迪瓦创造了奇迹”,是“非洲成功的经验”。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可可、咖啡产量增多,价格下跌,科特迪瓦经济遇到很大困难。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科特迪瓦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乏种植油棕、菠萝、橡胶、甘蔗、椰子和水稻等多种作物,努力增产粮食;同时,还吸引外资,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工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初步改变了单一经济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科特迪瓦的民族经济得到了振兴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非洲的成功的经验”。

结合材料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①科特迪瓦经济曾经是单一的商品经济,这种经济有什么弊端? ②科特迪瓦创造“经济奇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由材料知道,单一的商品经济受国际市场上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收入很不稳定。只有大力努力发展民族工业,致力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才是本国经济的真正出路。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1.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对照图8.33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与其他大洲相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教师出示非洲一家图,使同学们对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比较感性的认识。

(2)本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它有什么气候特征? 投影图《非洲的气候》给学生分析思考,老师总结:

面积最大的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是全年气温高,干湿季非常明显。若有的年份气候异常,干季延长,就会出现严重旱灾。

(3)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图8.34说出非洲热带草原气候易发生什么灾害?(4)教师出示非洲饥饿的难民图,通过出示具体的数据,让同学们认识到非洲存在的严重问题——粮食短缺。并学会分析造成粮食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5)出示非洲退化的草原和荒漠图,引导学生答出非洲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分析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荒漠化严重。

荒漠化十分严重,是本区又一大环境问题,除了气候的连续异常之外,如连续几年干旱,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为原因。

2.合作探究:

材料一: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目前生活在全球33个国家的6000万人正面临不同程度的缺粮和饥饿问题。其中非洲国家有16个,它们是:安哥拉、坦桑尼亚、布隆迪、利比里亚、塞拉里昂、肯尼亚、几内亚、刚果(金)、卢旺达、刚果(布)、乌干达、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厄立特里亚、苏丹、埃塞俄比亚。而这16个国家全部是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材料二:非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陆,为2.4%,撒哈拉以南更高达3.0%,大大超过世界人口1.6%的平均增长水平。

人口的急剧增长给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从而使非洲的贫困相对地加剧,反过来,这又会导入“贫困会产生人口”的恶性循环之中。

非洲人口增长率超过了粮食增长率(人口为3%,粮食为1.9%),食品供应越来越短缺。

材料三:近40年来,非洲多次发生旱灾。1968—1973年间,在西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旱灾。此间该地区各国的年降水量布道正常年份的一半。乍得湖由于水位降低而分割成若干小湖,大片耕地龟裂,庄稼失收,牧草大面积枯死,人畜大量死亡。据统计,此次旱灾约有20万人丧生。

结合上面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①本区是最贫穷的大陆,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这两个问题之间有没有联系?

②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为什么本区粮食供应不足? ③本区旱灾严重,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人口急剧增长使非洲贫困加剧。反过来,贫困产生人口,形成恶性循环。粮食供应不足,除了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以外,本区旱灾十分严重,粮食产量非常不稳定。本区旱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

通过上面的学习与讨论,我们知道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该如何解决本区严重的粮食问题,使非洲摆脱贫穷?下面有些促进非洲发展的建议,把下面建议的代号,按最重要(1条)、次重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形的小方块中,并说说理由。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C.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事物短缺问题

D.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E.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F.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三、课堂小结:

上一篇:师德师风建设自我剖析材料上下一篇:《变形记——网变》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