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反家暴法宣传单页

2024-05-16

2016反家暴法宣传单页(精选7篇)

篇1:2016反家暴法宣传单页

赤水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宣传资料

弘扬家庭美德 建设幸福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五条 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六条 国家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增强公民反家庭暴力意识。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组织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教育。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妇女联合会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业务培训和统计工作。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诊疗记录。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暴力预防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协助。

第十条 人民调解组织应当依法调解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现本单位人员有家庭暴力情况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化解工作。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

赤水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宣传资料

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第十六条 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二十九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三)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四)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创建和谐平安家庭 弘扬社会文明新风

篇2:2016反家暴法宣传单页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11月25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将家庭暴力明确为“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目前全球已有125个国家将家庭暴力定为刑事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已获得通过,并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意义:

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作为中国首部反家暴法,该法律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为“家事”立“国法”,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有了国法可依。与此同时,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有关部门如何有效执行法律条款,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亮点:

《反家暴法》六大亮点

1、精神暴力也算家暴

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

2、强制报告制度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其他单位,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遭受了家庭暴力,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不报告的情形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3、适用同居时实施暴力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这意味着有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也被纳入家庭暴力,受法律约束。

4、告诫书可作家暴证据实施家暴的加害人在公安机关处理后,如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将接受批评教育,同时可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可以成为法院审理涉家庭暴力案件的证据。

5、增设人身安全保护令

当事人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状况,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应受理。人身保护令不再需要依附离婚诉讼、赡养费诉讼,只要是面临被家暴的危险,当事人就能够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6、监护人施暴将被撤销监护权

监护人实施家暴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

本法所称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具有家庭寄养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视为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三条 反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经费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第五条 各级妇女联合会、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第六条 反家庭暴力工作实行预防为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处理家庭暴力案件,应当保护受害人的安全和隐私,尊重受害人的意愿。

对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给予特殊保护。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七条 国家开展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开展公益性的反家庭暴力宣传活动。

用人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职工的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工作。

新闻媒体应当做好反家庭暴力的舆论宣传。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反家庭暴力法律法规纳入法制宣传教育内容。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向婚姻登记当事人宣传反家庭暴力的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八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小学校应当开展反家庭暴力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

第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应当将反家庭暴力工作纳入本系统的业务培训和统计。

医疗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家庭暴力受害者诊疗、处置要求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与转介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反家庭暴力预防工作,组织和支持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家庭关系指导等服务。

第十一条 各类调解组织应当及时调解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第十二条

监狱、看守所、拘留所等场所应当对被判处刑罚或者被依法拘留、逮捕的家庭暴力加害人依法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治。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等有关组织投诉和求助。有关单位、组织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和求助后,应当及时劝阻、调解,对加害人进行批评教育。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对家庭暴力行为,任何组织和公民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十四条 下列机构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原因无法报案的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救助管理机构、社会福利机构;

(二)中小学校、幼儿园;

(三)医疗机构。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立即出警,并根据情况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一)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

(二)及时询问受害人、加害人和证人,使用录音、录像、摄像等方式固定相关证据,并制作书面记录;

(三)受害人需要立即就医的,应当协助联系医疗机构救治,并根据需要委托伤情鉴定;受害人是未成年人的,应当及时组织伤情鉴定并妥善安置。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进行询问时,应当将受害人与加害人分开询问。

公安机关询问未成年受害人,应当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防止造成进一步伤害。

需要将未成年受害人带到公安机关进行询问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拒绝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加害人的,可以通知未成年受害人的成年近亲属,也可以通知所在学校或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救治家庭暴力受害人,做好诊疗记录。

第十八条 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指定庇护场所,为遭受家庭暴力暂时不能回家的受害人提供应急庇护和短期生活救助。

第十九条 家庭暴力尚未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犯罪的,公安机关可以书面告诫加害人不得再次实施家庭暴力,并将告诫书抄送受害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

第二十条 对于应当通过自诉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家庭暴力行为,公安机关应当告知受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受害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未代为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告诉。

第二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对经济确有困难但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受害人,减收或者免收法律服务费用。

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委托人申请司法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减收或者免收司法鉴定费用。

人民法院应当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暴力受害人减收、免收或者缓收诉讼费用。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受理和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

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应当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受害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第二十四条 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住房等方面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第二十五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依法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但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监护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自监护资格被撤销之日起3个月后,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书面申请恢复监护人资格。

第二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办理家庭暴力案件工作进行法律监督。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赡养、抚养、收养、继承等民事案件过程中,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家庭暴力受害人在提起诉讼前,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受害人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后30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撤销裁定。

受害人无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第二十八条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申请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具体的事实和理由。

第三十条 受害人在提起诉讼前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由受害人、加害人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申请不符合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申请人未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加害人有加害行为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申请。

第三十二条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包括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内容:

(一)禁止加害人对受害人再次加害;

(二)责令加害人迁出受害人住所;

(三)禁止加害人接近受害人;

(四)禁止加害人对受害人住所及其他共同所有的不动产进行处分。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后24小时内送达申请人、受害人和加害人,并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抄送受害人和加害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

申请人、受害人或者加害人对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5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第三十四条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1个月至6个月。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有效期内,申请人、受害人或者加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定。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到期后,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再次申请裁定。

第三十五条 对实施家庭暴力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可以在取保候审决定中增加第三十二条的一项或者多项内容。

第三十六条 对实施家庭暴力犯罪,被宣告缓刑或者判处管制的罪犯,可以在判决中增加第三十二条的一项或者多项内容。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加害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救助管理机构、社会福利机构、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未依照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 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隐私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篇3:2016反家暴法宣传单页

“家庭暴力”一直是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隐痛, 女性、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是主要的受害人群, 而女性受侵害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 “全国2. 7 亿个家庭中, 有30% 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在某省的相关调查数据中, 从2014 年12 月1 日至2015 年11 月30 日, 省、市 ( 州) 、县 ( 市、区) 妇联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总数9408 件 ( 次) , 其中婚姻家庭类5874 件, 妇女因家庭暴力来访1845 件, 居婚姻家庭类案件之首, 占比31. 4% 。并且在这1845 件家暴案件中, 女性受害者占91. 4%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 较大比例的已婚女性深受家暴所害。然而面临家庭暴力, 据调查, 基于自尊以及传统观念种种因素怯于反抗、忍气吞声是中国受暴女性的普遍反映, 但另一方面我国对受暴者寻求救济措施的保障不足使得受害者无从反抗。

二、人身保护令制度的司法历程

“家庭暴力”作为全球问题, 反观其他国家, 美国妇女受暴后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保护令自我救济; 加拿大政府则是通过在社区建立避难所的方式来对急需摆脱家暴环境的妇女提供庇护; 英国通过设立“家庭暴力注册簿”将施暴人记录在案, 以便日后警方对其进行监督; 法国则是采用严格保护、特殊保护的刑事立法方式。可见一定程度的公权力成为了各国制止家庭暴力的工具。

人身保护令制度根据《元照英法词典》的解释, 保护令 ( Protection order) 是指在家庭暴力或者虐待案件中法院颁发的保护配偶一方面授另一方或子女面授父母虐待的紧急命令。结合实际, 具体来讲, 是指曾遭受或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由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 禁止施暴者在一定时间内与受害者接触。人身保护令与其他事后救济措施的追求惩戒效益、给予补偿不同, 其作为一种事前救济制度可以让正遭受其害的受暴者中止危险, 具有及时性和快捷性。近年来, 家暴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有关各方也积极寻求一种有效的手段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以及在一定程度对施暴者予以惩戒。在立法者为人身保护令在被正名之前, 其在司法实践中也有一定的适用。2008 年3 月,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审理指南》 ( 以下简称《指南》) , 该《指南》初步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紧随其后,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选取了9 家基层法院试点推行人身保护令, 将指南作为审理相关案件的重要参考。同时, 有中国法学会指定的《家庭暴力防治法》专家建议稿中也对人身保护令制度做了相应的规定。虽然有关人身保护令的相关规定可以在有关的文件中寻其踪迹, 而在“李某家暴”案中李某妻子提出的人身保护令申请, 也得到了法院的积极回应。但是“无法可依”一直是法官对颁发人身保护令心存顾虑的缘由, 受害者对其救济途径的陌生、不信任感也导致人身保护令一直处于无法广泛应用甚至不为人知的尴尬局面。值得庆幸的是, 最近在长沙雨花区发生的一起反家暴案件中, 针对同一起家暴案件, 法院、公安先后发出保护令和告诫令, 被全国妇联和全国反家暴专家誉为“反家暴全国第一案”。紧随其后, 在2015 年12 月27 日颁布、2016 年3 月1日实施的《反家暴法》中, 人身保护令被明文写入法律成为法定保护手段, 在《反家暴法》中, 人身保护令正式被成为独立的一章, 立法者对申请人的身份、符合颁发保护令的情形、申请方式、保护令的时效问题、保护令具体包含的措施等都做出了明文规定。可以预见, 《反家暴法》的出台使人身保护令成为受暴者摆脱家暴的“有力武器”。至此, 中国立法在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保护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人身保护令制度的执行完善

随着《反家暴法》的出台, 人身保护令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司法活动, 受暴群体从此有了成文的法律保障。欣喜之余, 人身保护制度在有效执行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 一) 人身保护令的执行机关权责有限

在《反家暴法》第三十二条中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机关为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由于各级人民法院的案件来源多样, 执行任务繁重, 《反家暴法》又将其执行重任寄予其身, 在本法中, 法律赋予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执行中, 是作为一个协助执行者的责任, 那么这就意味着公安机关作为强制力的代表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执行作用同时会因“协助作用”的说法成为相关机关不作为、推诿的理由。可见, 无疑只有各级人民法院担负起了执行的重担。

相对于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原本繁重的工作负担,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反而更能胜任执行者的角色。因此可以通过在各地方基层组织设立一个独立的执行小组, 专门对人身保护令进行执行工作, 该小组成员由人民法院审核筛选组成, 且该小组隶属该地方基层组织。通过将执行任务落实到特定组织特定人身上以确保对执行任务的有效落实, 以及对执行不力后果进行一定的追责。

( 二) 人身保护令的执行方式及职责不明

《反家暴法》只对人民法院提出了送达职责以及执行的职责要求, 对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则提出了应当协助执行的要求。而针对人身保护令的执行方式及职责上, 《反家暴法》并没有相应具体的规定。由于缺少相应的执法导向, 立法空白使得执行者在如何执行、执行什么都存在较大的疑惑。

针对执行方式及职责规定空白, 在基层组织可以担任执行的主要职责的前提下,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对执行的方式及职责作出相关规定补充。

1. 执行小组应做到及时监督监视被执行人的动态, 定期对申请人的生活情况进行追踪, 通过电话通讯等高科技设备或者实地走访方的式跟踪了解, 以确保在人身保护令生效期间申请人不再受被执行人的暴力侵害或其他形式的骚扰。人身保护令生效期间, 若被执行人仍继续对申请人进行施暴或通过其他方式影响申请人的正常生活的, 执行机关可以对被执行人进行训诫, 训诫无效的可以对其实施拘留等强制措施, 从而及时消除申请人正在遭受的损害。

2. 如果申请人在受保护期间再次受到被执行人侵害时, 可以随时向执行机关反映请求帮助, 执行机关在接到申请人的求助后, 12 小时内应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派出人力到达申请人的施暴地点或对施暴者进行人身限制等对受害者进行紧急救济, 未在12 小时内受理并采取紧急措施的执行机关相关责任者将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通过法律明文规定对执行机关的执行期限进行严格限制并具体规定相关责任者的责任方式以提高执行机关的执行效率, 达到人身保护令及时救济的制度设置效果。

( 三) 加大对新法新制度的宣传

《反家暴法》作为新生法律, 人身保护制度作为一项新设法律制度, 公众难免较为陌生或难以接受, 这将导致法律制度无法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妇联、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可以利用其平台对人身保护令制度的进行宣传, 让公众对新制度新救济手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受暴者在惨遭家庭暴力时不再选择沉默而是积极地采取此项制度来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 人身保护令制度也是对施暴者的一种威慑, 在法院审理相关家庭纠纷案件尚未裁决过程中或婚姻存续期间以一种强制手段对施暴者进行约束, 只有在家庭暴力行为实施者意识到其暴力行为具有法律后果时, 其损害行为才会得到制止。

新制度的出台紧跟其后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发现制度漏洞, 对新制度进行相关完善使得“人身保护令”的法律制度能切实保障受家暴困扰的家庭成员的人身权益并得到及时救济。希望本文的浅述能对制度的执行带来裨益。

摘要:“家庭暴力”作为棘手的社会问题存在, 受害者如何免受其害, 妇联、立法者等有关各方一直致力于寻求有效的途径以对受暴者给予及时救济。反家暴法中对“人身保护令”的制度规定给正在遭受家暴却无计可施的受害者带来了曙光。本文对家暴现状以及“人身保护令”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 并对立法下其制度的执行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家庭暴力,人身保护令,司法进程,执行,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篇4:《反家暴法》的“疑难杂症”

答:《反家暴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冷暴力也可算作精神暴力中的一种。但是,纸上谈兵容易,现实取证却是难点。

比如蔡琴和杨德昌之间的无性婚姻。1984年,蔡琴与导演杨德昌因电影结缘,不久就结了婚。婚后,杨德昌有一番著名的表白:“我们应该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让这份感情掺入任何杂质,不能受到任何的亵渎和束缚。因为我们的事业都有待发展,要共同把精力放到工作中去。”最叫人不敢相信、不愿相信的是,蔡琴欣然应允了这匪夷所思的“柏拉图式的交流”,由此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无性婚姻。

按照《反家暴法》的定义,这属于精神暴力,但是,蔡琴杨德昌二人有约在先,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不是违法?即使无性婚姻十年,蔡琴的演艺事业依旧红火,那么,如何证明杨德昌对蔡琴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

问:夫妻间的性虐是不是违法?

答:对此,小编只能回答你,这个,真不好说。

虽然可以从“残害”字中,拓展解释出性暴力也属于对家庭成员的侵害行为,但从法律的可操作性来讲,是不明确的,执法、司法实践中全凭办案人员的理解、意识判断,很难避免出现执法、司法不一的情况。例如有人认为性暴力可以包括在身体暴力中,但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夫妻间的性虐游戏如果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则应不属于性暴力,比如《五十度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法官因此判断男主Gray是家暴,那么贻笑大方不说,总裁粉的板砖也够吃了。

不过在双方都是自愿的情况下,性虐也会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1、如果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的话,涉嫌故意伤害罪。

2、如果多人搞SM,涉嫌聚众淫乱罪。

3、还可能涉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轻的话,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处罚。

4、如果有金钱交易的话,那么呵呵,你看看王全安、黄海波就知道了……

问:男性遭受家暴是不是也受到保护?

答: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也就是说不论是男性对女性施暴,或是女性对男性施暴,都是家庭暴力。

不过,从以往的数据来看,男性对于家暴多半属于忍氣吞声的状态。

或许是男人碍于面子等原因,即便是遭遇了家暴,也多以隐忍或是离婚来解决,真正到反家暴点投诉、求助的比较少。有公益机构曾做过一个200份的入户调查和300份的街头抽样调查,男女比例均等。调查结果却是,接受调查的男性中,有80%的男性称受到过家庭暴力,N多天不理不睬形同陌路这样的夫妻冷暴力是主流,其次就是较轻的被抓伤、抓头发之类的。

篇5:反家暴法讲座心得

2016年6月25日,在北京源众性别发展中心的发起下,新乡市妇联、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法院法官陈静、湖南省家庭暴力危机干预中心特约维权律师万薇、新乡市婚姻家庭律师代表牛志强以及来自北京、天津、湖南的法官、律师、公安代表的参加下,齐聚新乡,共同就《反家暴法》的立法背景及司法实践做了研讨,以期推进法治进步!

上午,陈静法官与我们共同分享了反家暴的“莆田经验”,并就自己切身经历给我们全面阐释“控制性暴力”、“人身保护令”,从法官视野让我们对反家暴法有了全面的认识,也为我们今后的反家暴工作提供了借鉴!

根据《反家暴法》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遗憾的是本次立法并没有将性暴力、经济控制纳入进来。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其紧急情况下法院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裁定,并同时送达有关机构,给施暴者以威慑力,可以有效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

下午,万薇律师从律师视野与我们共同分享了反家暴的“长沙经验”,并就家庭暴力告诫书以及与人身保护令、离婚诉讼的衔接做了详细探讨,家庭暴力告诫书的发出者为公安机关,因为公安机关的威慑力要远远高于其他机关,它可以作为人民法院作出人身保护令裁定的直接依据,以及施暴者实施家庭暴力的有效证据,为离婚诉讼受害者争取最大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篇6:反家暴法讲座心得

为进一步提升妇女依法维权意识,深化妇女法治宣传教育,依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切实做好乳城镇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6月18日至20日期间,乳城镇康乐社区、大东村委相继举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反家暴法专题讲座,大批镇村(居)妇联干部职工、妇女群众参加了讲座。

宣讲现场,主讲律师胡熙武详细介绍了制定和实施反家暴法的目的和意义,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释法,阐述了家庭暴力的危害,结合《反家庭暴力法》,就如何预防家庭暴力进行自我保护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维权途径:一是尊重保护妇女,坚持“零容忍”与受害人本位原则,对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采取零容忍态度。二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认知水平,向妇女群众提供维权服务,增强妇女自我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三是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协作,加强对妇女受害者的保护和救助。鼓励妇女向(村)居民委员会、镇妇联、公安机关、法院寻求帮助,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维权。讲座中还设置了知识问答环节,妇女们纷纷踊跃发言,现场气氛活跃,法治宣传教育效果显著。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法治讲座的形式向广大妇女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增强妇女的法律素质、法治观念、维权意识和能力。乳城镇妇联将切实做好妇女儿童保障工作,保障妇女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促进多部门协作,完善预防、制止、救助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法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7:解读反家暴法六大“亮点”

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

2、强制报告制度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其他单位,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遭受了家庭暴力,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不报告的情形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3、适用同居时实施暴力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这意味着有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也被纳入家庭暴力,受法律约束。

4、告诫书可作家暴证据实施家暴的加害人在公安机关处理后,如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将接受批评教育,同时可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可以成为法院审理涉家庭暴力案件的证据。

5、增设人身安全保护令

当事人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状况,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应受理。人身保护令不再需要依附离婚诉讼、赡养费诉讼,只要是面临被家暴的危险,当事人就能够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6、监护人施暴将被撤销监护权

监护人实施家暴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法官提醒

及时报警出警记录乃重要证据

反家暴法正式实施后,遭遇家暴时,该如何有效维权?姑苏法院民四庭法官袁琴表示,家暴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鲜有目击证人,而作证的往往是一方亲属,因存在利害关系证明力较弱。而且实施暴力行为与诉讼通常间隔一段时间,施暴痕迹难以查证。

上一篇:冲突管理下一篇:工装进项税抵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