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2024-04-27

读为生命奠基有感(通用9篇)

篇1: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们进入学校,开始他学习的生命体验时,教育给予生命主体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面对21世纪,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怎样完善我们的职业道德?怎样翻阅学生的生命,怎样关注学生生命的内容,从而更好的为生命奠基呢?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在我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教师是这块圣土上的耕耘者。蔡元培先生说得好:“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我们作为教师,永远都是过去和未来之间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教师的职业与祖国宏伟事业紧密相连,和提高民族素质紧密相连,和家家户户紧密相连,和孩子的现在与将来紧密相连,因此,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应该以生命投入,奉献青春、心血和智慧,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爱岗敬业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所必需的,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肩负未来生命的个体。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商人经商,工作若有失误,损失的可能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可以重来,而我们教师的疏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生命不可能重来。我们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的精神境界、职业道德必须高尚,否则我们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最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者。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文中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爱,爱就是教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

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爱学生,并不意味着姑息、迁就学生的缺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我们师爱荡漾,爱满天下,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更加成功!

现代教育已经不是“授以鱼”和“授以渔”的问题了。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这项工作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少年,教师若把“人的培育”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游戏,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探索未知领域。让我们为生命奠基,为教育事业的明天而奋斗!

篇2: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们进入学校,开始他学习的生命体验时,教育给予生命主体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

面对21世纪,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怎样完善我们的职业道德?怎样翻阅学生的生命,怎样关注学生生命的内容,从而更好的为生命奠基呢?

窦桂梅老师在《为生命奠基》一书中做了很好的诠释,有幸读了本书,感受非常深刻。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

读完此书,最让我感动的是窦桂梅老师的为人。她大胆、乐观、上进、勤奋和她的拼搏精神。在她的日记本上,一直摘录着这样的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

窦桂梅原本并不是一位老师,她是在学校做一些杂物事。但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是窦桂梅的终生愿望。为了能成为一名老师她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每一个、每一次的机会。有时学校老师有事请假,校长会安排她去代课。她非常珍惜每一次的代课机会。每担任某一科目,她都全身心投入。教一科、爱一科、钻研一科,因而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由于窦桂梅的执着追求和秒年个里强烈的事业心,终于感动了学校的领导,学校才正式聘任窦桂梅为语文老师。

从教后的窦桂梅老师,博览群书,深入钻研教材,教学一丝不苟,因而在1992年的5月她选《王二小》这篇课文代表学校参加吉林市阅读教学现场会公开课时,一鸣惊人,使与会的专家和老师无不为之感动和称赞。

成名后窦桂梅老师并没有在赞誉声中停滞不前,而是更加勤奋地积淀教学经验,她阅读大量名著和教学专著,比学赶帮,教学相长,她把自己融入班级,在学生们成长的同时,她也在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短短的几年间她背诵了500多篇优秀诗词,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教育文献。教学成就更加辉煌。在1995年和1997年两次参加全国语文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1999年,在吉林省首届教育教学评比中有荣获一等奖。

几年来,她先后10余次在全国范围内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观摩课,先后应邀北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城市作教学观摩课及师德报告近百场。教学艺术日益成熟的窦桂梅老师已成为全国小学语文界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窦桂梅老师在文中一再强调:要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爱,爱就是教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我想到了班级的燕。就在刚开学的一天早上,我正在和学生忙于课文的背诵,学生大声背诵着,我的眼光偷偷地朝窗外瞟了一眼,因为在窗外,我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朝我们的教室走来:佝偻着腰,衣着陈旧,满脸皱纹,头发还有些许的发白,走路一瘸一拐……说实话,看到这场面,心里有点可怜……莫非是收破烂的?还是?……猛然间,我想到了救助贫困生的事情,莫非他是(燕的父亲)?我看到他吃力地朝班级走来,我快步跑上前去,询问道:“您找谁啊?”“我……我找燕……老师,我是来问补助贫困……”话语有些吞吐,面色有些羞怯,我的猜想果然没有错!他的话没有说完,我多余问了一句:“你是燕的……?”“我是她的爸爸。”其实听完的时候,我好后悔……眼前的这个苍老的父亲真的是需要帮助。

我赶紧看了他的证件,帮助他完成了手续……事情进行的异常顺利,他的救助很成功!

后来,我又听说了燕一家的一些事情,家中有93岁高龄的奶奶,还有精神不太正常的母亲,而燕的父亲则已经是53岁了,身体以及家庭的特殊状况使得家庭的经济状况十分艰难……唉,这样的一家,真的是需要人们的关爱和帮助,看到燕的眼睛,想到她与周围孩子的差别,心里有一丝丝的痛!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尽自己的所能给与她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是啊,作为教师,所能够做的不就是这些吗?点点滴滴的一切汇成涓涓溪流,融入他的心田。她的学习的劲头足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脸上时常挂着灿烂的微笑。是啊,这就是爱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这项工作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少年,教师若把“人的培育”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

教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是在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

篇3:窦桂梅:为生命奠基

窦桂梅, 女, 语文特级教师, 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从1994年开始从事“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 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 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 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 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生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等专著。先后获得吉林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 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

在窦桂梅的日记本上, 一直摘录着这样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 乐在其中。”作为教师, 窦桂梅感到这些年来收获最大的就是这些可亲可敬的孩子、朋友所给予她的这种快乐和幸福。她说, 她就是在这种快乐中幸福地成长着。窦桂梅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之无愧的前沿领军人物, 她是“深度语文”的代表, 强调对文本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 强调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 (思想力量) 和思维含量 (思维深度) , 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 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她的课堂大气磅礴、自由挥洒、内涵异常丰富, 具有巨大感染力与震撼力, 她代表的“深度语文”把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 给学生一种终极关怀, 以及唤起人的一种想象、一种探索的热情、一种浪漫主义精神作为教师的主要追求。语文教育就是要把人变得更美好, 更纯洁, 更善良, 窦桂梅所追求的“深度语文”就是不懈地、极富诗意地体现这一点。

她说:“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 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 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是提升还是压抑, 是创造还是束缚, 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 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 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 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 又要超越教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 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气息;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花朵, 是我, 是我们21世纪语文教师共同承担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篇4:语文——为生命奠基

语文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可以回答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人生命题。语文,应用博大灿烂的文明,蓬勃奋发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去创造,引导学生去释放。有激情才是生命,有激情才有才情,有激情才是把语文学好的动力源泉,才能激发学生无限的生命力量。

一、课本是生命教育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为此,我常扪心自问:在课堂上你是否注意读懂孩子们的表情?是否注意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否与他们平等交往、和谐互动?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的活力,有发展的潜能。在课堂上,师生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让师生对话涌动着生命的灵性。

《海伦·凯勒》是一篇极感人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写了海伦在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情况下,由于沙利文·萨勒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渴求知识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使得学生的情感在对话中流动,充分感受凯勒的精神,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有些环节不是事先就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的。

1、亲身亲历找感觉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后,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海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痛苦感觉。我组织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试验,同桌两个人相互给对方蒙住眼睛,塞住耳朵,然后说说自己此时的感觉如何。实验后,学生都说,一个人要是“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后的日子没法过。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后,学生和课文中的海伦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感触更加深!

2、反复朗读促感悟

学生在基本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充分自读课文。如问题1、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并说说打动你的理由。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特别是文中写海伦学盲文“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写海伦学说话“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获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这两个重点段落学生的感受最深。都说海伦凯勒的学习精神太令人感动了,有些同学还能联系自己去谈体会,都纷纷表示要向小海伦学习。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反复读,读中悟,悟中读,学生能读出情感来,就说明学生是真正读懂了。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她的不屈不挠精神的。

3、展开对话促体验

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多,必须力透文字张力,引导学生领悟文字内涵,读懂悟透文本,把学生置身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学习文中“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时,我让学生说说读了这段话,此刻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从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你想到了什么?

在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命的特质,学会欣赏自己,建立自信的人生观。一个人只有学会了欣赏自己,才能在面对任何打击时总有自信,失败却不至绝望,跌倒后仍能爬起。

课本中类似能给人生命的启迪的课文还有很多很多,如《生命桥》《二泉映月》《滴水穿石的启示》《诺贝尔》……语文之所以那么崇高伟大,那么深刻隽永,就是因为语文不仅极富生命色彩,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追求和渴望。几乎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物,都饱含生命,都是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二、课外读本是生命教育的拓展

我们课外阅读,事实上也是一种生命的阅读,就是与生命的对话,是对生命的感悟。阅读,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激活生命的积淀,还原文本的生命色彩,要与作者人物思想的生命的融为一体,不能远离生命。只要我们用心去阅读,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就会感受到生命脉搏的跃动,就会感受到这种生命的跃动不停地撞击我们的灵魂。

值得注意的是,生命,并不以死亡为界限。屈原纵身投入汨罗江,怀抱的不是一块玩石,而是怀拥着忠贞不渝的富有生命的信仰。屈原选择死,却激活了一个与日月争辉的伟大生命。司马迁选择了令其倍感耻辱、精神极其痛苦的生。司马迁选择生,同样激活了一个永远闪耀光芒的伟大生命。这确实不能不让人在生与死的大门前徘徊沉思。阅读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把生命融化为永恒的亮丽。

枯燥无味的语文,毫无疑问,那首先是生命的缺失。真的语文,将为我们的生命奠基。我們的生命需要富有生命意识的乳汁哺育和滋润。我们的生命需要富有生命意识的理念去激发。我们的生命需要富有生命意识的文字去表现。没有哪一个生命离开过这种哺育和滋润。没有被激发的生命那不是生命,仅仅是块玩石而已。如果一个生命没有表现欲望,那么这样的生命一定正在走向枯萎和死亡。更为重要的是,语文以积淀着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可歌可泣的生命精华,来哺育和滋润新的生命,激起我们更强烈、更旺盛的生命活力。语文与生命同在。我们的生命因语文而更加灵动鲜活,更富人性,拥有魅力。

因此,本质上说,语文不是一个学科,而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没有人能够离开语文。离开语文,就是离开生命。

篇5:为生命奠基

———窦桂梅课堂教学艺术解析

寿县正阳一小

为生命奠基

——窦桂梅教学艺术解析

引言:绽放的玫瑰

窦桂梅,女,网名“玫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过专题报告。

窦桂梅老师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的一个小山村,1982年15岁的她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吉林师范学校,因成绩优异留校工作。但她当小学老师的痴心不改,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如愿,走上了梦寐以求的讲台。

几年积累,窦桂梅老师向书本学习,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向实践学习,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向名师学习,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

收获是必然的,1992年5月,窦桂梅老师争取到在全省德育渗透各科教学现场会上上观摩课的机会,从此一鸣惊人,走向全国,先后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中多次获奖,应邀到许多地方作教学观摩课及师德报告„„

同时,窦桂梅老师有了自己的相关著作:《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窦桂梅与语文课改的三个超越》、《玫瑰与教育》、《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跟窦桂梅学朗读》、《玫瑰与教育》……

终于,她的“主题教学”有了深刻的影响力。

一、玫瑰的教育思想

(一)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窦桂梅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要冲破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语文学习绽放充满成长的动力。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的潜力!”

这三个超越具体为:

1、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扩大大篇章的阅读量;其次,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2、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超越课堂,不光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里。此时的课堂语言已经不只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当然,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3、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首先,就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地交流,平等真诚地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

其次,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

(二)主题教学的三对关系

1、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人和自然、社会

整合的目的是也好把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内容,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多角度获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

2、积累——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

主题教学除了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地域文化和母语文化。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以母语和世界文学精品为主要内容,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惟其如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言才不只是学生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3、自省——建立第三对关系:自我的确立

如果说是积累强调对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那么主题教学中的另一个层面——自省(自我的确立),就是强调对于个体人格或个性的养成。努力让所有孩子拥有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三)主题教学的三个“维度”

1、温度——基本性 其实,文字中的情感思想就像人的气息一样,生来就要宣泄,需要生长、开花、结果。课文中的“好”的地方,如果老师不能或者不会帮助学生开发出来,语文的一切生机便遭窒息、阻塞、残损。而学生,也就是入宝山而空来回了一趟。

2、广度——开放性

教师必须把语文当作“课程”来开发——博览群书,扩展视野,深入思考,方可纵横驰骋于课堂间。因此,教师要从一节课、一篇课文的精雕细刻里走出来,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深广的生活海洋。

3、深度——发展性

教育要面向未来——对于有意识的人生命而言,未来的生命应当是相当于当今的深化、开拓和伸展。只有建立在“深度”之上的课堂,才可能持久,才可能给生命以底气。

总之,教师须用勤勉作桨,用书籍作舟,用燃烧的智慧把握方向,在温度和广度中向着语文课堂的深度漫溯——最终让课堂、让师生共同拥有的,一定是高度。

二、玫瑰的课堂

观课如读诗,以美的眼光和视野观照,必定会有收获。观课如看花,可谓百花齐放,窦桂梅老师的课是最热情的、最浓烈的、最富生命力的玫瑰花。观窦桂梅老师的课,会让我们产生“激情不老、爱在细节”的艺术享受。

(一)教学思想境界:夯实基本理念,不断自我超越

从认识论的角度我们看到,窦桂梅老师是在民族、时代、生命几个关键词上构建自己的教学观的,这是大气、雄浑且有高度的。

窦桂梅的课堂教学无不体现这些基本点。像一个永远攀登的登山运动员,从《王二小》开始,窦桂梅为学生、听课教师贡献了一系列经典课。然而,打上“超越”意识烙印的窦桂梅,不断向自己设置的高度“超越”,到新近的《珍珠鸟》,我们已不能用嬗变来解说她课堂的变化,我们只能用“超越”来表述我们的惊喜。

(二)课堂构建艺术:承载着更深刻的生命成长元素

面对窦桂梅,我们绕不开的是她的“主题教学”。窦桂梅说:“: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即以‘话题’、‘情境’等人文因素为线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与传统的“单元教学”不同,“主题教学”不是以知识点为线索贯通一组课文,而是以一篇课文所负载的人文词语作为契入课堂的“主题”。换句话说,传统的“单元教学”是知识教学视野下的单元,“主题教学”组合的是课程视野下的单元。我以为,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的根本要义,在于放大课堂承载的生命成长的元素。

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姓“语”,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基因,窦桂梅深谙其中道理,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地整合。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全课围绕“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以“感受‘好好儿活’、会‘好好儿活’、思考‘好好儿活’”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以读出韵味、读出思考为线,让学生置身于史铁生的一组作品,进行精神、语言的双重构建。

(三)教学个性之美:活力与抒情

教师的活力,不仅仅在于课堂上表现神采奕奕,更在于在文本感召下,与学生形成没有情感空隙的整体———感动学生,与学生悲喜相通。

课堂上的窦桂梅会在学生腼腆的时俯下身去,轻抚学生的后背,消融师生陌生与距离,使学生生命活力自然舒展,更能够在导引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候激活生命活力与情感。2005年在成都上《秋天的怀念》就有这样的细节。

与教师的这种活力与情感相一致,在窦桂梅营构的课堂氛围中的学生,都会表现出宏大和壮阔的语境与精神,他们的情感常常表现出大起大落,他们的体验常常会滋生惊奇、向往、震撼,雄伟之气、慷慨之气常常是他们活力的具体表现。像《晏子使楚》中学生滋生出的自豪向往,《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雄不以色、悲不以泪的心灵释放,无不昭示窦桂梅课堂教学的艺术成果。

(四)课堂节奏之美:开合大气

课堂节奏之美,美在课堂走向的张弛有度,课堂情绪的起伏变化,美在课堂情节的引人入胜,美在生命机体的有效调节。

窦桂梅的课,无疑具备热情激越的节奏美。情节处理上,从头至尾都高处着眼、自然妥帖。像《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按照“走近———走进———走出”的旋律,调动学生的体验由文本而思想,由语言而精神,国家民、族的概念在具体的语境中种植了。可谓大气磅礴,一气呵成。

(五)驾驭课堂境界:举重若轻

窦桂梅的课,课堂容量都比较大,这是她超越教材的具体化。我们可以略作这样的统计:《晏子使楚》补充教材有《胯下受辱》、《狼和小羊》、《晏子春秋》;《圆明园的毁灭》补充教材有《雨果致巴特勒的信》;《落叶》补充教材《秋姑娘的信》;《再见了亲人》补充教材《我的老师》;《朋友》则是由《记住的和忘却的》、《管鲍之交》、《胖子和瘦子》、《皮斯阿司和达蒙》一组文章组成„„这种在一个主题之下一篇带多篇的大容量课堂、没有大气的驾驭能力是难以把握的。

那么窦桂梅是怎样驾驭的呢?

我们来看《朋友》的教学设计。“引出来———初步感知四篇课文;走进去———体验第一个‘但’句,走进去———体验第二个‘但’句;走进去———体验第三个‘但’句;走出来———开展环境对话‘生’出来,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有人惊叹,四篇文章两节课完成,这本身就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挑战。

为什么能够达到如此境界?首先是窦桂梅深谙语文螺旋式的学科特点,以层次递进的方法,波浪式地推进教学流程;其次是中心突破的主题引领,就像一个军事家,以有限的兵力,突入中军“擒贼擒王”。诚如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的评价:“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先整体构建,而后又解构课堂———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与多文本的碰撞交融,形成一种深深浸润在文化之中的开放的语文课。”

小结:永远的玫瑰

篇6:《为生命奠基》读后感

“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冲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习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的气息,让语文学习充满智慧的挑战。”这些是多么美妙的语言,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窦老师在书中精辟地总结了她的实践经验,对我有着很大的启发。我想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们说说他们的家庭和课余生活,他们就非常乐意说,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步。有了窦老师的经验作指导,我将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让学生在他们的小学阶段奠定语言的基础,进行情感的熏陶,与老师、家长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行一次次心灵的装备,一次次生命的提升。

窦老师为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她是小学教育阵地上的大师。读完此书我感慨于窦老师的坦诚,并不避讳自己最初的成绩是“折磨学生”为代价(其实更是牺牲自己),同事评价她“疯子”,爱人笑称其“傻媳妇”,不过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事情和执着相比似乎不应该太在乎所谓的自尊,平日里所提倡的“脸皮厚”也是这个道理,正是这一次次,厚着脸皮的赖劲,让窦老师获得了一个个并不属于她的机会,机会总是垂青了那些敢于奋斗的人。感动在心中漾开: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只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才能建立一个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学习氛围。

篇7: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丰南区实验小学西校区

丰南区实验小学西校区占地面积2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8个,教职工132人,学生2200人。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传承经典 培育君子 润泽人生”的核心理念,全面实施君子教育,构建起了以课程、课堂、制度、环境、活动和评价为六大支柱的君子文化教育体系。而在这六大支柱中评价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因为评价是学校中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之间所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换、专业改进、价值融合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引领着学校中人们的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导向作用。在实践与探索中,我校以“君子教师”和“君子学生”为两条主线构建评价体系,取得了点滴经验,现梳理如下:

一、建立君子教师评价体系

1、明确“君子教师”的评价标准:笃志明德、格物融达、善思敏行、儒学博雅、和而不同。

在全体教师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经过教代会决议,学校明确了“君子教师”的评价标准。“笃志明德、格物融达、善思敏行、儒学博雅”是针对教师的个人修养提出的标准,要求教师坚守志向、坚持学习、通达事理、慎重考虑、敏于修身、博学多才并品行端正;“和而不同”则是针对教师群体提出的评价标准,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和而不同”是出自儒家经典《论语》的伟大思想。和与同是一对哲学范畴,最能体现中国古代辩证思想和政治智慧。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体现的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我们把上述评价标准作为打造“君子教师”的思想精髓。

2、广树典型,榜样引领

有人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的精神境界”,对于一所学校来讲,“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团队的精神”。君子教师的标准有了,但是如何让它成为实小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才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在队伍建设中,我们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着眼于发现教师中的典型,广树身边的榜样,以榜样激励和引领教师的成长。每周一次的班子会上,总会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夸夸我的老师们”;每两周一次的全体教师会上,校长总会在对上两周的工作进行总结时热情洋溢地赞扬一位又一位的典型教师,叙述他们感人的故事,回放那一个又一个堪称典范的细微瞬间„„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看似平凡但却伟大的君子教师典范诞生了„„

我校地处居民区,学校门口正好是三条小路的交叉口,每到上学时间车辆拥挤,交通堵塞,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与交警队多次协商,但收效甚微„„那一天,在门口值班的李冬岭老师第一个站到了道路中间疏导车辆,同组的李卫华、梁玉华老师也相继站到了路口„„随着他们在车流中穿梭,门口拥堵的车辆逐渐松动„„那一周的全校教师会上,他们的做法受到表扬。之后,各组值班教师开始自发地站到道路中间,一位、两位、三位„„不到两周的时间,全体值班教师的岗位全部前移到了道路中间,风雨无阻,从此,车辆不再拥挤,道路不再堵塞,老师们以自己的身躯为孩子们构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如今,我校的教师值班已经成为了学校门口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了展示君子教师形象的窗口„„

脚扭伤而怕耽误学生学习的侯文梅拄着双拐坚持上班、每天精心照顾脑瘫学生亲自带他上厕所的陆艳秋、下雪天第一个早早来到学校扫雪的白震、每天放学后坚持为特困家庭孩子补课使孩子成绩大幅提高的英语教师王雅芳、关注孩子心灵使患有心理疾患的孩子能够敞开心扉绽放笑脸的律素香、看到教学楼门口结冰怕学生摔倒而找来地毯铺好的韩红、发现教学楼外墙瓷砖有脱落而及时上报的张敬山、三伏天光着膀子一个人把全校38个班的学生用书全部分好的徐振民、为了及时上传学籍而彻夜未眠的周福民、为了节约用纸而发明对折印刷方法的董寒冰„„君子教师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朝夕相处,但是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强大到足以让我们心灵震撼的精神力――责任与热爱!就这样,在榜样引领中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逐渐形成了,他们在日常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君子教师的精神,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追求卓越已然成为了实小教师的主流追求!

3、开展“感动实小君子教师”的评比 在实小,有一个被大家称为“实小人的精神史诗”的活动,即每年一度的“感动实小君子教师”评比活动。每年,活动历时一个月,学校结合常规评教、评学活动,采取教师推荐、家长推荐、学生推荐、社会推荐相结合的形式,选出众望所归的“君子教师”。之后面向教师征集颁奖词,为每位入选教师制作专题片,举办开放式的隆重的“颁奖”典礼。

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君子教师之爱生模范”之一的高俊玲老师从教33年,担任了25年一年级班主任,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高妈妈”。老师们给高俊玲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校园里,总能看到她步履匆匆捡拾纸屑的情景;办公室里,总能听到她细心叮咛的话语;课堂上她用幽默的语言,将无限的和谐在师生间传递。每当班级交接时,孩子们都依偎着她不舍离去。她用母亲的胸怀,撑起一片片爱的天空,33年却始终如一。她热情的像一团火,透明的像一块玉。她是教学一线的一棵“不老松”。是25年坚守在一年级班主任岗位,却没有请过一天假的君子教师的楷模!”

有一个和谐向上的群体,必然会有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君子教师评比,让优秀教师有了尊享荣光的舞台。

4、开展“君子组”评比

“和”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今天,“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基于此,学校一直在管理实践中向教师渗透这样一种价值理念:评价一个人的工作,不只看他个人放多大光彩,更要看他为自己所在的团队贡献力量的大小。为此我们出台了“君子组”的评比标准,定期开展“和谐君子组”评比。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评价导向,无论是日常教学工作,还是组织活动,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和谐,更具凝聚力。十几年来,实小“君子教师”的精神力量就像春雨润物深深印入每一个人的心中,固化成了每一个“实小人”的思维方式,引领实小创造了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二、建立君子学生评价体系

1、明确“君子少年”的评比标准:品德高尚、言行高雅、学识丰富、身体健康、学有所长。

君子是孔子的人格思想,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食粮。实小人试着用自己探讨制定的评比标准给“现代君子”定义,并用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浸润师生的心灵,创造和谐向上的成长空间。

2、多元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让每一个孩子在激励中积极向上,是“君子教育”的宗旨。学校以“进步就是100分”为原则,创造了多元激励机制,让每个孩子尽享成功的喜悦。

①以“月主题教育”为依托,开发《君竹娃娃修身手册》,实施“星级君竹娃娃”评比制度。围绕着君子文化教育的六个维度――忠、孝、廉、礼、智、信,德育处将这六个维度再分解为12个德目:忠、义、孝、爱、廉、耻、礼、和、智、健、信、立。并将这12个德目落实到日常教育中,每月一个教育主题,全方位润泽师生心灵。依托《君竹娃娃修身手册》制订了“星级君竹娃娃”评比制度,设立“君竹娃娃全面发展奖”、“君竹娃娃单项突出奖”和“君竹娃娃显著进步奖”三个层次。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可获得“全面发展奖”,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可获得“单项突出奖”,如:博学小君子、读书小君子、艺术小君子、体育小君子、自强小君子、礼仪君子、勤俭小君子等。暂不能获得“全面发展奖”和“单项突出奖”的学生,但在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有发展、有进步、有提高,可以获得“显著进步奖”。这些奖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学生会感觉奖励就在身边,评比时很容易“对号入座”,操作性强。在评比大会上,学生们都很高兴,都能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不断发掘出同学身上的优点。获奖的学生由以前寥寥无几的三五个“三好学生”,变成品行好、进步大、身体棒、综合能力强的一大批学生,评选的过程也成了一个教育的过程。

②开设课程,让评价成为制度。每周五下午两节连排为全校统一的修身课。修身课第一个时段依托《君子教育校本教程》,由教师组织教学;第二个时段依托《君竹娃娃修身手册》进行学生评价,自评、小组评、全班评,评价结果记入手册,并展示在班内的生命树上。另个每班评选出一位典型学生,照片与事迹展示在楼道内“君子少年”光荣榜上,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全校2900名师生都会齐诵《少年中国说》,那份气势震撼人心,每周都会使全体师生都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同时,8名国旗班表现突出的学生“君子示范岗”戴标志上岗执勤,成为全校的表率;每月一次的校会上都会大力表彰不同方面表现突出的“少年君子”。

③建立社团活动评价制度,为培育“君子少年”拓宽渠道。依托校内“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少年体育院”开展的创新活动,建立了系列的评价制度。

“少年科学院”每月确定一项创新实验主题,向全校学生发布,每月组织一次创新比赛,评出班级、年级、校级的擂主。学期内,将每个孩子的创新比赛成绩进行累积,评出各级科学小院士,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带动全员参与。科学院各场馆都成立兴趣小组,常年坚持活动。

“少年文学院”依托学校的“小荷文学社”,每班设立分社,每个分社成立小编辑部,每月出版一期社刊,选登学生的读书随笔、习文佳作,为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同时,开发《学生读书成长档案》,建立系列的读书评价体系:学生每读一本书,都会记入成长档案并进行六星级评价;每个孩子所读书目都会及时展示,营造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定期开展各级“小书迷”评比,每年“六一”学校还会隆重表彰“校级十佳书香少年”及“百名书香家庭”„„ “少年艺术院”下设“小百灵合唱团、小天鹅舞蹈团、小爱乐乐队、小京剧院、美术书法小组”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艺术素养。

“少年体育院”有田竞、篮球等活动项目,同时依托阳光体育运动,每月一个锻炼项目,并实行月达标考级、吉尼斯纪录等评价方法,达到培养身体健康的少年君子的目的。

“四院”都由教师任院长,学生任副院长,每个院都有若干名小院士。小院士的产生过程为:每个院制定“小院士”的评选标准;各院根据标准对报名学生进行考核,吸收为院士;每学期,组织一次隆重的“小院士”命名大会;分期分批的请小院士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学校希望能以此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孩子积极参加到这些社团的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会一样乐器、学会一种体育运动、培养一种兴趣,不一定每个孩子将来都成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健将,只要能够锻炼身体,培养健康的情趣,激发孩子的潜能足以„„

君子教育在我校实施多年,取得了显著效果:走进实小的校园,孩子们会主动让路、打招呼;发现地上有一片纸,随时会有人弯腰捡起;校园里的每一片绿地、每一棵小树都有同学主动认养;近3000名师生的大课间活动秩序井然,队列整齐、口号响亮„„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开放图书馆,在楼道内建立了16个开放书架,从未丢过一本书„„”君子教育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了学生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并具有了广泛影响。《中国教育报》《中国现代教育》《人民教育》《辅导员杂志》《中国教师报》《天津教育》等都曾对我校作过报道,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先进学校、全国教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红色之旅”读书先进单位、全国百强特色校等,五5中队被评为全国优秀中队„„先后有天津、南京、北京、山东、深圳、西藏、黑龙江等省内外教育同仁3000多人次来校参观学习„„

篇8: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高效课堂常态化。通过开展观摩课领导听课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送教下乡等实践活动,不断追求方法的科学性,设计的多元性.手段的灵活性、情感的丰富性.积极构建了和谐高效自主探究的高效课堂教育模。

有效德育生活化。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方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创造性地开展了德育系列活动. 积极探索“生活化”德育途径, 努力打造“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层次化活动对象多元化、活动过程规范化”的德育活动格局.学生文明素养和白主自理白律自强品质进一步提升。

教师队伍团队化。 坚持落实名师兴校.强校战略.回绕“三年打基础.五年挑大梁、十年成名师”的梯度成长目标,扎实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全员培训工程”、“师德建设工程”教师专业成长四大工程,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先后有20多人次在省市区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 多项课题在省市、区级优秀教有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奖。

学生成长多元化。坚持办适合学生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利用社区单位地域文化等地域资源优势先后开发涉及历史、人文现代信息技术中国古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校本课程。坚持校本课程实践. 学校先后开展校园足球、舞蹈、书法、口琴、科技制作等多个实践课程,努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篇9:沐浴书香 为生命奠基

关键词:需要;氛围;平台

范县第一小学沐浴着改革春风,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校园文化推动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在书香的引领和熏陶下,教师脱颖而出,学生茁壮成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被各界誉为“书香校园”。

一、讓读书成为一种需要

要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必须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此,学校推出了“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计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徜徉书海,沐浴书香,吸取人类文化的精髓。

打造“书香校园”文化的王洪恩校长认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培养师生的读书习惯,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应作为办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开展读书活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需要,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营造温馨的读书氛围

为方便师生读书,学校加大投入,建设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室外快乐阅读园地等,每年持续投资二万余元来增加藏书。目前,学校共有120余种教育教学报刊,各类书籍8万余册,实行微机管理,全天开放,师生可以随时享受“书香”。

为有序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学校制定了《第一小学书香校园发展规划》《书香班级评选办法》《书香教师评选办法》和《书香少年评选办法》等。为让学生能读到好书,学校精选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博览古典书籍,阅读现代优秀作品,全方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力求让学生博览群书,增贤益智。

三、为师生搭建读书平台

为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师首先应带头阅读。为此,学校为教师制定了具体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专业阅读,定期举行教师读书交流会。

为保证学生阅读,每天留出半个小时作为早读时间,每周连排两节阅读课,学生可以选择在教室阅读,自己读,或三五个围在一起读,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班级读书会”等交流性阅读。

走进第一小学的每个教室,你都可以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小图书角,藏书量可观,内容丰富。图书角的书是同学们自愿捐赠和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书,班级图书角天天开放,每到课间或自习、阅读课时,同学们都可以从图书角选自己喜爱的书来阅读。

范县第一小学“书香校园”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引领全校师生谱写着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为生命奠基有感】相关文章:

奠基简报范文05-16

奠基典礼仪式04-12

为未来奠基范文05-21

奠基庆典方案范文05-25

企业奠基典礼致辞07-12

2开工奠基致辞04-10

奠基邀请函04-20

为幸福人生奠基04-22

奠基仪式流程范文05-25

奠基仪式简报范文05-25

上一篇:邀约话术话术下一篇:让恐惧最小化,以及让信任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