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作文练习

2024-05-14

读后感作文练习(精选8篇)

篇1:读后感作文练习

本书通过各种牛人成功故事,以及各种实验成果,验证了一些事实:

①根本没什么天才,没有天赋的存在,如果你觉得那个人就是比我学钢琴学得快,那应该看看,他绝对是练习的比你多,努力的比你多。

②基因以及遗传因素对你成功的影响也没你想的那么多,也不是以通常想的那样的方式直接决定成功与否。充其量只是影响一个兴趣与好奇心(这将影响你以后是否能持之以恒)。

③刻意练习是通往成功最有效的方法,它关注的不是知识层面,而是技能,就是实操上,所谓刻意练习,就是将任务不断细化,分出阶段,每个阶段任务都刚好让你觉得似能非能,使你跳出舒适区,同时又充满挑战且不让你生怯。完成一个小阶段任务,还有下一个,慢慢你就产生了质的飞跃。

④任何领域,无一例外。只存在不会努力以及不能持之以恒的努力的人,不存在熟练应用而不得成功的情况。

⑤并不是因为你会什么而去做了什么,而应该反过来说,你去刻意练习地努力做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可以说,并不是社会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而应充分理解,到底什么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重点在这个适字,翻译到这本书就是刻意练习。

篇2:读后感作文练习

奔着这个书名翻开此书,确实给了我一些启发。我自己特别喜欢书法,基本上每天都会练习一个多小时(前两三年每天都是两个小时以上)。但是进步并不是那么明显。从本书给出的一些观点,结合我自身练习书法的过程来看,进步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练习不够刻意。也就是说我在练习的时候并没有做太多的思考,只是一味地按着熟悉的肌肉记忆去重复的做,而没有在此基础上阶段性的总结和发现问题。第二,没有一个优秀的导师指引。多年来,我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练习书法,鲜有的交流也是在一些书法群里面与书友碎片性的学习。所以对自己练习过程中错误的地方很少能注意到,以及对一些细节的忽略。第三,本书列举的所有的在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所谓的刻意练习,几乎全都是从很小的时候,都有家庭的引导以及强迫式的训练(小孩子初级阶段应该很难主动的去学习吧,因为主观意识根本无法养成),就像我们总是说到的胎教。而对于我来说,打小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其实已经显现出来了所谓的“天赋”吧(本书说到所谓的天赋是经过了刻意练习最后达到的顶级配置),我到今天都能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写毛笔字的那种感受,激动,开心并带有一种成就感。但是因为出身农村,父母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些,环境也没有足够的条件能引导我,或者说能启发我产生主观能动性来刻意的学习书法和绘画。

看完本书,我想我能掌握到一些能够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方法,希望接下来的时间有所突破。

篇3:初中作文训练中的联想练习

一、明确联想在构思中的作用

俗语说, 多想出智慧, 行成于思。在进行初中作文训练中, 我们可以用利用联想的道理指导学生构思, 训练思路, 培养思维能力, 从而写出感情真挚、内

燃烧, 撩拨得在座的其他听者都忍不住要大声诵读起来了。这里教师未作一字分析, 但学生却早已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不分彼此, 完全沉浸在了杜甫的精神世界里!这不正是“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吗?

当然, 笔者认为, 这堂课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 教师在学生每次诵读之前都进行了合理的引导。诵读是一个动态, 每一遍诵读, 都应有不同的要求, 以体现诵读的层次感;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必须巧妙地进行穿针引线式的点拨, 一边诵读, 一边启迪学生的智慧, 达意促传情, 传情促达意, 增强诵读的立体感;最重要的是披文入情, 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以情带读, 读中悟情”, 并自然地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旨趣、读的韵味。

三、反复诵读, 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艺术化手段

毋庸置疑, 反复诵读是培养学生语容充实的文章。关键则在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 启发诱导, 打开学生的思路, 进而“放肆”地联想。学生对童年时代, 中学的学习、生活, 既熟悉而又有体验, 对师长、同学、亲朋, 对父母叔伯、兄弟姊妹, 对社会上的人、事、物等, 都有一定的感受, 所以以此为写作题材而命题, 就容易启发联想, 引起回忆。如在训练中, 笔者给学生拟定《难忘的一件事》《童年回忆》《母亲二三事》《亲人》等文题, 学生很容易展开联想, 广泛回忆, 而不至于拿起作文本而无从下笔。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写作中调动学生联想要求学生注意观察, 积累知识,

感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这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显得较为突出。近几年, 为了促进初中与高中的接轨, 很多省市都已经在初中阶段开始课外文言文的教学。例如江苏省苏州市从2011年的中考开始就增加了课外文言文翻译的考核。但是由于教材提供的文言文本相对来说数量少、难度浅, 因此学生在读课外文言文时就会感觉到困难重重。笔者认为, 解决学生文言文阅读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增加文言诵读量, 切实培养学生文言阅读的语感。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 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 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 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整体的领悟。

古人十分讲究“因声求气”。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则从心理学、生理学原理阐释了这个现象:“朗读是一种模仿。它模仿的是作者喉舌筋肉活动技巧。久而久之, 作者的神气音节就在读者的喉丰富生活阅历。阅历深, 知识广, 就具备了联想的条件, 反之, 缺乏生活之源, 知识贫乏, 就无联想的前提。所以秦牧在《试谈积累知识和描绘事物》一文中说:“联想的构成, 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 有了电路, 电才能通过, 知识贫乏, 线路就不很通畅了。……知识的作用也如同神经一样, 一个人知识丰富, 他就有可能进行更广泛的联想和比较。”由此可见, 联想的构成, 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尤其是生活知识的积累, 这就要靠学习和观察。为此, 为了加强联想的训练, 笔者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 注意观察, 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

舌筋肉上留下痕迹。”通过诵读吟咏, 让耳、口与心共同感悟语言的意义、情感、韵味, 不仅能帮助学生因声求气, 理解文意, 而且一些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等也会以一定的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固定下来。再遇到同样的语言, 这固定的形式就迅速进行同化、顺应, 语感就能发挥作用。读得越多, 所得语言的形式就越多, 语感就越强。因此,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反复吟咏, 获得一种语言结构和习惯, 并从中去体验作品美好的内容和形式, 陶醉于其中, 必然能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综上所述, 反复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化教学手段。当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回旋着学生、老师一次次或激情、或沉静的反复诵读声时, 我们充满激情、充满诗意、充满艺术美感的语文课堂就生成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向社会学习, 多识强记, 加强生活、知识的积累;同时, 平日要加强学习和记忆, 包括用日记或札记, 把自己所见、所感中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日积月累、集腋成裘, 这样, 只要记忆“仓库”里的“积蓄”丰富了, 原料或半成品的“制件”花样品种繁多了, 一旦作文, 联想起来, 原料便源源而来。有些记叙文, 就是通过回忆, 对材料加工提炼, 按一定的结构形式连缀起来的。联想, 在某种形式上可说是生活素材的扩大或重新组合的记忆。加强联想训练, 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进行。

二、初中作文联想的设计训练

联想既然是一种有目的的思维活动, 那么它就有活动的依据和掌握的方法。联想的依据还是以立意为统帅, 为驾驭的绳子, 不论天南地北、上天下地、古今中外的浮想, 立意的经绳在手, 便散而有“心”, 万变不离其宗旨。联想, 绝非无缘无故地去胡思乱想, 它的活动是由“由头”缘起的, 没有“由头”无从联想。《土地》联想的“由头”是作者深有感触的“泥土和土地”。因此作文命题, 要善于启发引导, 也要善于把学生的思路从“由头”开拓出去, 形成广阔的联想。冰心的《一只木屐》的“由头”是“木屐”, 但是作者思路并未停止在“木屐”上, 而是睹木屐而情发, 由木屐展开回忆, 回忆起过去在日本的一段生活, 联想到日本工人生活的变化, 以及反对战争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联想绵绵不断, 思想内容不断地扩展, 艺术境界不断地加深。具体来说,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加强联想训练,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同质联想训练

有些事物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性质、意义相同, 可以作为联想的形式。比如,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这样教育学生进行同质联想:我们看到喷薄欲出的旭日, 就不禁联想起在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的花木禾苗, 也自然地联想到, 在党的哺育教导下的青少年, 过着幸福的生活, 天天向上, 健康而活泼地成长。虽然阳光雨露滋润下的青少年同雨露滋润下的花木禾苗不同, 但思想意义有相同之处。可见, 同质联想, 虽然事物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但思想意义, 某种性质特征是一致的。这样由此及彼, 由现象到本质的广泛联想, 既可开拓思路, 充实文章的内容, 又能深化主题。

比如, 在同质联想训练中, 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则笑话说, —个人有一天在家里不停地蹦跳, 一会儿往上蹿, 一会儿又左右摇晃。家里的人大为惊诧, 问他:“你这是什么毛病?”他回答说:“我刚喝了药, 医生叫我喝药以前要把药瓶上下左右摇晃几下, 我刚才忘了, 喝完药以后才想起来, 现在再摇药瓶已不起作用, 我只好这样摇摇自己的身子了。”这够荒唐, 也真够愚蠢了。可有位医生听说这个笑话后却受到了启发。他想到, 农村常有人为了要自杀而喝进大量的卤水, 也许可以从这个笑话中想出几种抢救这种病人的十分简便的新办法。这位医生能想到哪些十分简便的新方法?这时学生运用同质联想方法, 就想到很多新的方法。

2. 同形联想训练

事物与事物形状相同或相似, 可以构成联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进行同形联想训练。《珍珠赋》中由珍珠进而联想形似珍珠的金黄的稻谷;联想到“雪白的珍珠”的棉花;联想到“碧绿的珍珠”的莲蓬籽, 及像“千万颗珍珠”的电灯。还由星光灿烂的夜空, 联想到灯光灿烂下的不夜城市。这样的同形联想, 可以使抽象的不可见的事物, 化为形象鲜明能看得见的事物, 这样的同形联想就会给人以直观、形象化的感觉。

3. 神似联想训练

这种联想, 不仅事物之间形状相似, 而且气质、神韵也相似。在初中作文训练教学中, 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的课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神似联想, 从而强化神似联想训练。比如《白杨礼赞》中的联想就属这种类型。生长在西北高原上的参天白杨, 枝叶靠拢, 力争上游, 巍然耸立, 由白杨树的神姿, 而“想到它的朴质, 严肃, 坚强不屈,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也联想到, 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 到处有坚强不屈, 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更远一点想到, 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4. 对比联想训练

由某一类事物联想与之相反相对的另一类事物, 并且形成鲜明对比, 就是对比联想法。写作中的人物、环境、故事的对比描写, 反衬手法描写等等, 都是对比联想法。例如“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 来反衬、对比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 都是对比联想在写作中的具体运用。

在进行对比联想训练中, 有老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据传, 楚昭王领兵与吴国交战, 兵败回国, 昭王特意捡回一只自己的失履。随从问他:“大王, 为什么连一只靴子也舍不得丢掉?”昭王感慨地说:“楚国虽穷, 倒也不缺这一只靴子, 可是它和我一起出征, 如果不能一起回, 我会为此悲伤的。”这件事像长了翅膀, 飞进了楚国每一将士的心中。从此, 楚国人在战斗中即使退却, 将士之间也没有互相抛弃的。楚昭王借物比喻人, 启发将士顺着他的思路联想下去, 通过类比, 自然得出“生死相依, 同舟共济”的结论。对此, 我们在初中语文作文联想训练中也应加以运用。

篇4:英语作文练习两篇

假设你是李华,你们班将于6月19日组织一日游活动。请根据以下提示用英语发一封e-mail通知因感冒在家休息的交换生Tom同学,提醒他有关活动安排。

注意:

1. 词数:100词左右;

2.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3. 参考词汇:费用 expense

Dear Tom,

I hope you are feeling better now.

Yours,

Li Hua

Dear Tom,

I hope you are feeling better now. (1) I am honored to tell you about our trip on June 19th. First, we will go on a two-hour guided tour of Xifengkou Pass,(2) whose scenery attract most of the visitors. Then at 10:00 a.m.,it will be followed by a visit to Jingzhong Hill, 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 (3) I am sure all of us will enjoy ourselves there. By the way, please bring your own lunch, as we will be picnicking on the top of the hill around 12:30 a.m.. Meanwhile,(4) we all should be awared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Don’t throw the rubbish everywhere. Collecting it and putting it in the bin is the best way.(5) Finally,we are determining to return at about 5:00 p.m.

What’s worth thinking is the expense. It will be ¥65, including ¥ 45 for the entrance tickets and ¥ 20 for the bus tickets. In addition, you’d better wear the sports shoes in case of emergency.

What a wonderful opportunity!Hope you will join us in the coming trip and be sure to arrive at the gate before 7:00 a.m..

Yours,

Li Hua

1. 具体分析:

(1) 句中运用了“I am honored to tell you ...”句型,表示“很高兴/荣幸地告诉你……”,显示出对交换生Tom的尊重和友好。

(2) 句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前一句构成长短句结合,对Xifengkou Pass做补充说明,体现了作者较强的语言功底。但定语从句中存在错误,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Xifengkou Pass,whose scenery指的就是the scenery of Xifengkou Pass,为单数形式,因此谓语动词也应用单数形式attracts。

(3) 句“I am sure all of us will enjoy ourselves there. By the way, please bring your own lunch as we will be picnicking on the top of the hill around 12:30 a.m.”中“I am sure”和“By the way”的运用增强了表达色彩。

(4)句应为:we all should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因为aware本身就是形容词,放在be后作表语,构成“be aware of sth./doing sth.”,意为“意识到……”。

(5)句应为:Finally, we have decided to return at about 5:00 p.m.。原句中determine的用法不当。

2. 整体点评:

本文属于给出材料内容的说明文,要求按照时间顺序,将各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清楚连贯地表达出来,以让对方明白具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

本篇习作基本完整地表述出了表格中的内容,first,then和finally的使用体现了清晰的逻辑性。in addition,meanwhile等连接词的运用使得文章衔接自然、顺畅,达到了高考英语作文第五档的要求,即要点齐全、语句连贯。此外,文中还使用了一些较高级的词汇和表达,如“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be aware of”,“be determined to do sth.”, “including”等,以及复杂句式如“whose scenery attracts ...”,动名词作主语“Collecting it and putting it in the bin is the best way”等,更增强了文章色彩。

Dear Tom,

I hope you are feeling better now. I am honored to tell you about our trip on June 19th. First, we will go on a two-hour guided tour of Xifengkou Pass, whose scenery attracts most of the visitors. Then at 10:00 a.m., it will be followed by a visit to Jingzhong Hill, 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 I am sure all of us will enjoy ourselves there. By the way, please bring your own lunch, as we will be picnicking on the top of the hill around 12:30 a.m. Meanwhile, we all should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Don’t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Collecting it and putting it in the bin is the best way. Finally, we have decided to return at about 5:00 p.m..

What’s worth thinking is the expense. It will be ¥ 65, including ¥ 45 for the entrance ticket and ¥ 20 for the bus ticket. In addition, you’d better wear sports shoes in case of emergency.

What a wonderful opportunity!Hope you will join us in the coming trip and be sure to arrive at the gate before 7:00 a.m..

Yours,

Li Hua

二、 书信写作

假设你是陈明,你的美国朋友Sarah打算暑期来北京旅游,现在来信询问改建后前门大街的情况。请你写封回信,简单介绍以下内容:

简况:长800余米,600多年历史,300余家商铺;

位置:天安门广场南面;

交通:公共汽车17、69、59路等,地铁2号线;

特色:步行街、当当车、茶馆、剧院等;

参考词汇:步行街 pedestrian street

当当车 trolley car

地铁 subway

注意: 1. 词数:100词左右;

2. 不要逐字逐句翻译,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Sarah,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sking about the rebuilt Qianmen Street. Here is something about it.

Yours,

Chen Ming

Dear Sarah,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sking about the rebuilt Qianmen Street. Here is something about it. Qianmen Street is a famous street that enjoy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600 years. The 800-meter long street is lined with 300 shops, providing varieties of goods.

(1)Stretch itself along the south of Tiananmen square, the center of Beijing, Qianmen Street is within easy access by taking Bus 17, 59, 69 as well as Subway No.2.

Shopping is not the only thing you can do on Qianmen Street. (2) Should you get tired of the sun and walking on the pedestrian street, the trolley cars could take you to one of the many tea houses and theaters,(3) there you can not only cool off but experience the truly Chinese life styles. That’s really cool!

Yours truly,

Chen Ming

1. 具体分析:

(1) 句应为:“Stretching itself along the south of Tian’anmen Square, the center of Beijing, Qianmen Street is within easy access by taking Bus 17,59,69 as well as subway No.2”。

本句主干部分为“Qianmen street is within easy access by taking Bus 17,59,69 as well as subway No.2”,已经有谓语动词is,因此前面部分应该用非谓语动词形式,stretching为现在分词形式作状语,其逻辑主语是Qianmen Street。

(2) 句应为:Should you get tired of the sun and walking on the pedestrian street,the trolley cars can take you to one of the many tea houses and theaters。

篇5:刻意练习读后感

这本书是在我看书这一阶段里看的最慢的一本书,中间因为自己太忙调整不好时间还曾有过间断,但后来又因为被书中内容吸引又坚持读了下来,不然真的可能好长时间不碰书不阅读了。大概1000页的内容,刚刚看到800多页结果后一页就是参考文献,才发现已经读完了这本书,但是仍意犹未尽。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自己有个判断或评价,比如‘我不适合做这个’‘我天生不会唱歌’等等,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我们的想法总是被现实所击倒,失败和瓶颈告诉我们“你不行”的时候,刻意练习告诉我们“你只是方法不对”“你可以通过创建强大的心理表征实现目标”。或许听起来会像毒鸡汤,大呼“你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你能,你能行!”等等,但是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毒鸡汤一般只告诉你“你相信你行你就行”;刻意练习告诉你“你应该这么做,然后坚持练习,你也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我觉得这是才是区别,刻意练习不是告诉你你想你就可以,而是告诉你,我们看到的天才和成功人士,他们的背后也有辛勤的练习付出,作者给你一些建议,你刻意练习后,也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或实现这样的目标。

我想优秀的人成功的原因大抵相似,但平平的人‘失败’各有各的原因(失败这个词不太适合,词不达意)所以如果真的喜欢,就去做,就去找方法,而不是靠想靠说轻言放弃。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大意好像是我们不再成长往往是因为我们停止了学习和努力。共勉。

篇6:刻意练习读后感

以前看书都是随性所致,毫无目的,看一遍后就急于看下一本书。看完的当下可能会记得一些只言片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已将书中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后来,自己觉得这样读书毫无收获,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读书方法,期望以正确的方法帮助自己更有效地阅读。让人沮丧的是,使用了很多方法,自己依然无法透测地理解一本书。

我意识到自己的读书方法依然存在缺陷,所以并未停止寻找改进之法的脚步。

直到无意中看了这本书,才惊觉自己原来看书毫无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进行刻意练习!这本书的出现,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塔,为我指明了如何有效读书的方向。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紧扣一个主题:即便你没有天生的才华,只要通过刻意练习,强化大脑的适应能力,创建优质的心理表征,再通过优质的心理表征磨练技能,我们能够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

在了解刻意练习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天真的练习”和有目的的练习。“天真的练习”就是一般的练习,有目的的确练习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

每当克服一个新的问题,学习一种新的技能,迎接一项新的挑战时,我们总是不够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还没开始做,就判了自己死刑。或者,有的人尝试了一段时间,因为看不到进步就中途放弃,还总爱拿智商不够作为借口。

书中提到:刚开始学习某项技能时,智商存在着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刻苦练习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人还会继续反抗:我也刻苦练习了啊,为什就是看不到进步呢?

实际上,很多人的练习是无效的。就如很多人在工作岗位上看似忙忙碌碌,比其他人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能力却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甚至开始慢慢下降。

绝大部分人没有进步,只是因为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重复着每天的工作。

他们只是“天真地练习”――反复地做某件事,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所以很难看到进步。

对于自己为何会滞留的现状,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原因。

你有没有想过,你无法看到进步,会不会是自己的目标出现了问题?会不会是自己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够专注?会不会是目标完成后,因为缺少反馈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重复地做着一件错误的事情?你是否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只是重复着一些简单熟悉的任务,不敢迎接新的挑战?

1、一切滞留,都是因为你的练习没有目的。你得摒弃“天真的练习”,转而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想要掌握有目的练习,就必须做到以下四点――这也是所有练习方法都必须遵循的普遍原则:

a、制定并细化目标。

b、保持专注。

c、设置反馈机制。

d、走出舒适区。

怎样制定目标?

我们很多时候半途而废,是因为我们一直将注意力放在最终目标之上,而忽略了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或者将目标制定得过于远大,让人看不到希望。只有详细地分解目标,你才能够找到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你不可能一步到位,只有循序渐进,才能顺利实现最终目标。

从短期目标逐步达到长期目标,从具体目标到达一般目标到。不断从大到小地分解目标,从最小的目标着手,目标越细,就越容易实现。在实现当前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想着怎样去实现下一个目标。具体做法就是你要不断地提问,并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你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为了实现……我们必须做些什么?

为何要保持专注?

当我们在实现某个阶段的目标时,不要分心,而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的任务上。如此,我们才不会半途而废。

反馈很重要!

我们之所以看不到进步,就是没有为自己建立反馈机制。反馈不能迟到,而要及时。及时反馈能让我们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怎样去改进、以及离最终目标还有多远。反馈很多时候由他人提出来,但自己为自己提出来的反馈是最有效的。只有自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才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

走出舒适区!

成长在舒适区之外。总是做那些自己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不接受挑战,我们就只会原地踏步,没有进步。一旦练习的时候遇到瓶颈,不要去做更难的事,而要去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

2、大脑就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大!

大脑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之所以确定刻意练习有效,正是基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能够通过练习得到改善这一理论基础。

很多人觉得只有天才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某项技能。天赋是基因遗传,一般人无能为力。

实际上,基因并不是决定我们能否掌握某项技能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我们的大脑,强化它的适应能力而做到这一点。

不止是我们的身体可以通过锻炼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我们也可以通过心理训练让大脑的结构产生变化。即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大脑中与那种特定技能相关的部位发生改变。

书中提到:由于大脑中的任何变化你无法亲眼看见,所以你很容易以为,这些训练真的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变化。不过,这是错误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的结构与运行都会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而且,很大程度上像你的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响应体育锻炼那样。

既然大脑有如此强大的适应能力,我们就可以通过练习技能来创建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又反过来强化我们的技能,如此良性循环,才能让我们逐渐步入卓越之路。

3、心理表征的建设!

心理表征是我们思考时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构建良好的心理结构,就是使用长时结构来回避短时记忆的局限,处理大量的信息。

在我们进行刻意练习的时候,就是在创建优质的心理表征。杰出的人物一定拥有优质的的心理表征。

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也使得他们能够培养和发展各种高级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表现卓越。

优质的心理表征也有其特点。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既能把控全局,也能着眼局部。

4、接下来就是本书的重点―刻意练习!

要想掌握某各领域的技能,我们必须练习,大量的练习。在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中,刻意练习是最强大和最有效的练习形式。

什么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包括有目的的练习的所有特点,此外,刻意练习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以及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他的水平。

刻意练习的特点:

a、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已经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b、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

c、要求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d、包括反馈

e、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f、不断地改进过去所获技能的某些方面。

虽然刻意练习是非常专业的练习形式,也是最强大,最有效的练习形式。但是,正如书中所说:能以最严格的意义进行刻意练习的这种行业或领域相对较少,仅包括音乐表演、国际象棋、芭蕾、体操以及其他一些行业或领域。但别担心,即使你所处的行业或领域不可能以最严格的意义进行刻意练习,你依然可以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指引自己发展在所处行业或领域之中可能的最有效的练习方法。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首先辨别杰出人物,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卓越。

5、刻意练习还不够,你还需要动机。

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刻意练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相比于坚持,人们更容易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候放弃。

虽然坚持到底的人很少,但又是什么在激励这些佼佼者去刻意练习?

是动机!

动机是我们渴望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根本动力!它就像一种使命或者信念,为我们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即便废寝忘食,也要努力完成任务。

有的人能够坚持到底,不是意志力强大,而是他们保有强大的动机。

如何保持动机?

首先,你要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是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不受所有其他义务和分心的事情所干扰。

其次,你要强化继续前行的倾向。坚定你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的信念,以及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

最后,还要精心设置目标。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前期的进步。进步鼓舞人心,让我们想要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动机越强烈,我们就越有可能坚持到底。

当然,刻意练习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如果不花费无数小时的时间进行刻苦练习,没有人能够培养杰出的能力。

书中还列举了如何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典型实例,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这本书极具实用价值,值得每一个渴望突破自我,想要提高自身技能的人去仔细阅读以及研究。

我相信,每一个人只要认真地去看这本书,就一定会有丰厚的收获!

篇7:刻意练习读后感

因为觉得自己一直很颓废,不爱学习,所以情人节那天(巧合)买了一大堆有关学习如何学习的书,其中一本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刻意练习”大概是作者自己发明出来的概念,就是比其他方式都厉害的练习方式。

在这里作者手撕“一万个小时”法则。他的意思是,首先并不是每个领域都需要整整一万小时,几千或许就够了;第二如果不是刻意的练习,你练几万小时都白搭。

刻意练习的三个基础概念:有目的的练习、大脑的适应能力、心理表征。

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检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大脑的适应能力

你在某件事情上有足够多的练习,你的大脑会“重新布线”,使他可以重新走入他的舒适区,然后你继续挑战更难的,你的大脑会继续“重新布线”,以适应新的挑战。

大脑对处于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是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心理表征

杰出人物跟一般人的区别就是:有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

比如说提到猫,如果你从来没见过猫,那么猫对你就没有意义,你对猫没有任何心理表征。如果你是猫奴,可能立马想到一大堆信息,什么四足,猫粮,投喂禁忌等等关于猫的各种细节,完全不需要从记忆里去调取,在这里,猫就在你的心理表征集里。

另一个例子,如果你是老司机,可能开车的时候,跑神儿了,等你醒悟过来可能都到家了,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家的,完全没印象,在这里,开车以及一般的路况处理,都是你的心理表征。

再来一个例子,我的朋友暖圆同学,对穿衣搭配很是在行,看到一件在商场里的衣服,就能知道好不好看,跟什么款式、颜色的衣服搭配是什么风格,适合哪种天气场合,要搭哪双鞋哪个包,简直了!我也在暗中通过刻意练习来加强这方面的心理表征,比如看日本的时尚杂志,看一页,告诉自己,这是好的搭配,然后继续下一页。

等一下。

眼熟。

想一下。

这他喵的不就是“有监督型机器学习”吗!

是的是的,刻意练习相当于人类版的机器学习,与其这么说,倒不如说有监督型机器学习就是通过刻意练习(训练集),建立起强大的心理表征(算法)。

最后关于刻意练习的总结:

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个人感想

终于呼应标题了……

有孩子的人,我建议你买来看一看,第7章: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指导你把孩子培养成杰出人才。其他章节还有很多小建议,比如:

如果你的孩子在追求一个目标,比如说,学钢琴,因为一些原因,中间停下来一段时间,孩子不愿意继续下去,这时候你可以跟他达成一个协议:努力练习到停滞之前的水平或者超过之前的水平,就可以放弃。也许到那一天,他已经又来兴趣,不愿意放弃了。

另外,本书中有句话对我震撼很大,堪称当头一棒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我马上就想到了自己:工作五六年,我对 Python 和 Qt 的使用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绝大部分的开发需求都可以熟练应对,甚至多数写 UI 的时候都没有感觉脑子在运转,像是一边开车一边想事情,身体在自动驾驶。大概保持了两三年,真真感觉一点进步都没有!

半年前,我的领导跟我说快去看看《Python Cookbook》吧,里面好多高级方法,当时我是拒绝的,理由是我看过,没什么卵用,普通方法也可以解决问题呀,然后在我的舒适区里继续岁月静好。

对方在“f**k you f**k you”的骂我,我自岿然不动,激将法对我无效。直到他怼着我脸说“你已经不是公司 Python 最厉害的人了”,我才惊觉,他裤子都脱了。于是我撒丫子就跑,狠狠把《Python Cookbook》过了一遍半,才总算喘口气。之后在项目中强迫自己使用高级方法,这才感受到高级在哪儿。

如果你不学高级用法,你就不知道好处,你也就开发不出高级的`东西(写框架什么的)。东西先用了,才有资格评价好不好用。

你在对流层的云层下,以为这里就是天了,等你穿过云层,才知道你站的有多低。后来开始看 Python Reference,后来又知道了 PEP(别误会,没开始看只是知道有这么东西了)。真的,才走了一小段路而已。

你,还在舒适区里呆着吗?

作者有话说:

篇8:读后感作文练习

一、作文训练的三个侧重点

首先, 要在语言训练上下功夫。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 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作文表达。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文化品味。语文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 但起码要语言流畅、话语得体, 能启发学生思考, 深入学生的心里。深刻时, 话语就要深沉;激昂时, 话语就要高亢些;悲痛时, 话语就要低沉些。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情感是丰富的, 听教师的课就像是倾听文中人的喜怒哀乐。

其次, 要在书写上下工夫。书写方面, 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小觑。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到:“即使她写字的时候, 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由此可见, 学生会模仿教师写字,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写字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书写水平。无论课上的板书, 还是作业的批语, 教师的字都要工整, 不潦草, 不乱涂乱改。尤其是板书, 因为要展示给学生看, 所以教师尤其要注意安排好字的结构和笔顺。字如其人, 一手苍劲有力、清新隽秀的漂亮字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非凡魅力, 也会影响到学生作文的书写。

最后, 作文要有健康向上的主题。思想的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良好的品质。现在的学生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受家庭照顾的时候多, 而反过来照顾父母、亲人的时候少。这样的家庭背景使他们更多的时候想的是家庭应该怎样照顾自己, 而不是自己应该怎样照顾父母。所以, 在作文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感恩、无私的品质, 从而使学生的作文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是健康的思想。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 也是一个思想芜杂的时代。但我们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在作文中表现正能量, 自觉抵制许多貌似时尚、前卫却不利于思想建设的思想。把握作文的正确主题不仅仅是写作的要求, 更是思想建设的要求, 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二、课堂作文训练的技巧

首先, 在阅读练习中体现对写作的关注。许多阅读理解的问题设置往往是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出发的。例如, 在小说阅读中, 出题者往往习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设置问题, 问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塑造人物的方法, 起到了什么作用。这其实完全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 或者说这些问题能反过来启发学生写作。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了解, 不懂得主动采用各种手段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试题中的文章往往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 具有可模仿性, 主题集中, 层次清楚, 各种写作技巧也比较明显。教师要善于在阅读练习中提醒学生这一点, 让他们在阅读问题的设置中掌握写作的技能, 在阅读题中反复体验写作技巧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其次, 采用多样的练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练习一举两得, 或者一举多得, 使学生既练习了所学内容, 又锻炼了写作能力。比如, 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 其中开头景物描写是个重点。我们会在这个地方讲很多, 下很大的功夫, 如描写角度、描写顺序、描写层次等, 这些不仅仅是写作的需要, 很多时候还是写作习惯的问题。成熟的作家下笔时都会在头脑中有完整的画面。我们可以在这里设计练习, 就是仿写, 帮助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景物描写, 让他们做到写作思路清晰。

三、课堂作文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切忌只重视技巧。有的教师急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便大讲特讲写作方法, 生硬地把开头的技巧、结尾的章法、巧用修辞等都塞给学生, 结果学生一头雾水, 不理解, 更不会用, 感觉作文好难。如此一来, 不但没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而徒增学生的惧怕、厌恶心理。这无异于揠苗助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循序渐进, 先让学生放开来写, 只要字通句顺, 能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有真实的情感就可以了。在这个基础上, 到了八年级, 教师再讲一些典型的有创新的作文, 来拓展学生写作的空间。

其次, 作文训练要贴近生活。很多时候, 教师选出一个题目, 然后让学生去写, 可能教师感到这个题目很有深意、很值得去写, 可是从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北京的早晨”。班里有许多学生没有去过北京, 更没有机会去体味北京的早晨的味道, 所以我把题目改为“校园的早晨”。这样一改, 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了。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记叙和议论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 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写真事, 发真情, 求真理。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融入生活, 观察和思考生活, 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最后, 作文训练要系统化。写作教学要加强计划性, 避免随意性。初中三年作文练习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教师还要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有重点、有序列地设计训练内容, 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片断作文和大作文相结合的写作训练。系统化主要体现在作文训练的有计划上。中学三年的作文训练不应该是随机的, 尽管许多时候的作文训练需要各种技巧相互渗透, 但有计划、成系统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熟知某种写作技能, 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 系统化的作文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学三年是一个大的系统, 每一年的侧重要事先在大教研的时候提出来, 大家一起商量。具体到每个年级的作文训练重点, 既要彼此不同, 又要相互衔接, 争取每个学期让学生掌握一个基本的作文写作方法。这样训练下来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摘要: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常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教材教读上, 作文训练的时间较少, 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把作文课都占用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作文训练,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申小龙.语文的阐释[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2]刘丽霞.初中作文修辞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教研, 2010 (6) .

上一篇:2015西安铁路局接发列车技能竞赛题库(含自找答案)下一篇:公共关系习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