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探究论文

2024-05-24

投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探究论文(精选8篇)

篇1:投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探究论文

以上一系列事件说明,必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风险加以必要的控制,不能任其作为表外业务游离于会计报表之外。如果对该项风险极大的投机行为予以适当的披露,有适当的机制予以约束,提醒管理层和所有者的高度关注,就不会发生等事态无法收拾以后的巴林银行残局和中航油的艰难重组。对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风险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禁止过度投机,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杜绝“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建立严格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授权和核准制度。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应由高级管理部门、董事会或相关的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授权核准,并进行合法、合规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授权、执行和记录必须严格分工。如由独立于初始交易者的负责人授权批准,由独立于初始交易者的其他人员负责接收来自交易对方对交易的确认凭证;对交易伙伴的信誉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控制交易伙伴的信用风险;建立健全的衍生金融工具保管制度和定期盘点核对制度;建立投机项目的投资限额制度,规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最高限额,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内;严格限定衍生金融工具的适用范围,除为了规避实际外贸业务中的不确定风险以外,禁止从事以投机为手段的投资行为。

加大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准。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种类众多,业务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分析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风险,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巴林银行事件中因业务人员越权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另外,必须使用信得过的交易人员,做到核心机密内部人掌握。中航油参与此次交易、掌握交易核心机密的交易员,均是外籍人,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像这种核心机密被外籍人士掌握和运作,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也是很少出现的。在美国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公司,掌握最核心机密的关键位置交易员,一般都是美国人。

实施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将作为“表外业务”纳入到表内披露。中航油从事场外交易历时一年多,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金融市场的逐步国际化,衍生金融工具也必将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因而,我国必须完善法规制度,使企业在投资或投机衍生金融产品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能够对高风险的投机业务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以避免类似中航油事件的再次发生。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以中航油事件为例探讨了中航油集团破产原因,并以此为基础阐明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与风险特征。最后针对当前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制度的存在缺陷,提出对投资风险合理控制的建议。

 

篇2:投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探究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风险有以下几类:

(一)市场风险。指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这里的市场格变动包括利率、汇率、股票、债券行情变动等。管理市场风险,要的是要及时、准确地评估市场价值,随后计算总敞口额度,严格交易程序,模拟在市场崩溃或流动性引发价格剧烈震荡情况下交易者的承受能力,即所谓“ 压力测试”。

(二)信用风险。即交易合约的对方无力履行义务的风险。与市场风险一样,控制信用风险也是要测定和估算衍生商品的敞口头寸,并使敞口头寸与所确定的交易对方的信用额度相匹配,然后可以像传统信贷业务一样,控制和减少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由于缺乏合约对手而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货或平仓机会的风险。 一是市场业务量不足或无法获得市场价格而造成的市场价格风险;二是由于用户流动资金不足出现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无法在市场上出现逆势时按要求追回保证金而造成的金流动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利用多元化投资组合来实现降低风险。

(四)运作风险。即人为因素或交易、清算系统故障而造成失误蒙受亏损的风险,它们本质上均属于管理问题。因此重点应放在提高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素质,提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效率,并在内部管理上实行职责分开,以确保风险处在可控制及可承受的范围。

(五)法律风险。指因合约在法律上的缺陷或无法履行导致损失的风险。在管理中,首先应保证一批熟悉衍生金融工具的专家参与交易法规的制定。另外,应尽量改善内部风险管理, 增强交易透明度和披露要求,强化安全的结算制度以控制法律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从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特点来看, 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因为标的资产的未来价格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还受到政治环境、经济政策、投资者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以及人为操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另外, 合约双力的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如有关会计处理方法、衍生产品真实质量等重要信息通常未能在合约中得到充分披露, 而合约双力在合约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也极易引发信用风险。

(二) 从宏观层面上看,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制度根源, 即金融体系的.固有缺陷和金融衍生市场不完全有效在现实中则往往表现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投机失败和国际游资的肆意炒作引发。这些都会加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扭曲资本价格。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二是实体经济金融虚拟化。金融体系中的储蓄并非全部转化为投资,而是一部分进入实体部门, 转化为实物投资, 另一部分滞留在金融体系中, 成为虚拟资本, 并没有实物资本与之相对应。虚拟资本在追求价值增值运动过程中有脱离实体部门的趋势, 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走向泡沫经济。而衍生金融工具正是金融虚拟性最强的虚拟资本。

(三) 从微观层面上看, 风险的产生主要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和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关。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风险爱好型管理层对于投机业务则跃跃欲试, 很容易形成赌博心态, 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为完善企业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形成会计视角风险监控体系的整合,笔者认为, 企业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框架应包含几个方面:

(一) 建立企业总体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风险管理战略。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风险管理总体战略必须首先同会计控制技术的风险量化、风险预测、风险的披露相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会计视角整合。会计视角的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识别不同品种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类型、量化某一时点的在风险头寸以及风险调整后的损益。

(二) 建立企业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业务流程

会计视角风险监控业务流程是确保企业内部的所有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都在被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业务流程包含以下几个程序:1.识别风险。这是风险管理过程中在会计视角下的定性分析部分, 非常重要但常被企业忽视。2.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判断企业的某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管理战略和避险业务从风险调整的角度看是否相宜。3. 规范企业金融衍生工具的业务操作规程。4.对风险头寸量化和控制。会计视角的风险测量和控制是会计核算技术风险监控系统的基础部分。因为会计视角的风险量化承担着定量风险和判断风险程度是否和设定的风险偏好相适应, 而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则是诸如设定权限和防止越权行为等措施的基础。

(三) 建立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会计视角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体系。良好的企业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微观体系, 应在现有的会计内控制度基础上, 建立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内控规则和业务指南, 增加相关的内控条目。包括

1.明确内控体系中的风险信息传输系统规定经办人员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前应提交的说明文件, 特别是避险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因经济实质的避险交易不一定符合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的避险会计规范, 为避免企业因无法适用避险会计从而使企业会计报表造成大幅度波动, 应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被避险项目的相关资料及避险策略资料。

2.建立内控体系中的风险评估制度,明确会计人员应承担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避险有效性的后续评估职责。会计人员应在会计期中或会计报表日向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头寸量化信息、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特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避险有效性的后续评估。 财务部门还要将风险头寸按公允价值计量, 并利用相关模型进行压力试验, 进行整体综合考虑。

3.完善内控体系中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体系

会计人员应熟悉企业每一衍生金融工具品种、每一衍生金融工具作业部门、衍生金融工具险别的风险预警系统和针对不同品种、部门、险别的避险措施, 提供早期警告讯号,指导作业部门。

4.建立衍生金融工具内控体系中的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企业无论出于避险目的还是投机目的,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时, 会计人员都应按每种主要风险设置总的限额。这些限额应与企业的总体风险计量依据相一致, 并尽可能与企业其他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同类风险综合起来考虑。而且, 限额体系还应与资金实力相一致, 使企业管理层能控制风险暴露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 白钦先.对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 [J]. 经济评论,, ( 3) .

[2] 叶永刚,黄河.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03).

[3] 张爱侠.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研究[J].特区经济, ,(1).

[4] 唐.M. 钱斯. 衍生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M].中信出版社, 2004.

[5] 张爱侠.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研究[ J] . 特区经济, 2006,( 1) : 66- 67。

[6] 谌林. 关于金融衍生国内工具的会计计量[ J] . 经济师, 2006, ( 3) :201- 202.

[7] 王学慧. 试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 J] .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 3) : 51- 52.

篇3: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控制初探

1金融衍生工具分析

1.1基本含义

金融衍生工具又被称为派生金融工具,是指一种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化与派生的,以杠杆与信用交易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工具。

1.2主要特征

(1) 衍生性。 金融衍生工具来源于原生性的金融商品或者基础性的金融工具。 不管金融衍生工具的形式有多复杂,但均以一种或者数种金融现货为基础。 这一工具不但能够以金融现货为基础加以衍生, 而且能够在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上以变异和组合等方式继续衍生,从而满足各种特殊的金融需求。

(2) 高风险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蕴含着较高的风险。[2]首先, 金融衍生工具是把金融风险从风险的回避者转移至那些愿意或者更加适合于承担风险的相关各方。 也就是说,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未能消除相应的风险,而只是转移了一定的风险。 其次,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所潜在的收益与风险不像常规金融业务那样透明。 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手段难以做到,这就提升了由于交易而引发损失之可能性。 再次,随着金融支付以及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 金融衍生交易大成本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交易量出现了成倍的增加,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巨大杠杆效应会剧烈地冲击到我国的金融市场, 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不断加剧。 最后,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过程具有复杂性与专业性,其交易常常集中于比较大的金融机构或者交易之上,庞大的风险如果集中起来,如果一些金融机构或者经纪商出现了破产, 就很有可能在金融系统当中引起连锁性反应, 从而加大了爆发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所具有的可能性。

(3) 财务杠杆性。 主要是指能够用比较少的资产投入控制比较多的资金,也就是能够以小博大。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一般表现为小额保证金。 保证金相对于其交易金额而言是十分小的,参与者只需使用少量资金,甚至不需要使用资金而是只凭借信用就可以进行数额比较巨大的交易, 常常能够获得以小博大的效果。 自然,就负面效果而言,保证金所起到的杠杆作用也能够将市场风险成倍地加以放大, 加之金融衍生工具是在未来进行结算的,传统会计报表难以进行披露,从而也加大了不确定性,使其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等特性。

(4) 产品设计灵活性。 因为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相当多,而且还可依据客户之所需加以选择,因此金融衍生工具与原生金融工具相比更有吸引力。

2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的类别

2.1金融期货投资风险

金融期货是一种完全标准化的合约,除成交的价格随交易相关各方运用竞价而产生持续波动之外,其余各类事项,比如,交易对象数量、等级等均具有标准化条款,要求拥有更加完善的结算制度以及数量限制机制。 即使一些投资者违约,交易所也会采用强制平仓的方式来维持交易体系的总体安全,因此相关损失就会很小,流动性风险也会很小。 金融期货的最大风险主要来源于低比率保证金,一般的比率是在1%~5%之间。现货市场当中的价格波动往往会利用保证金这一杠杆数十倍地放大至期货市场之中, 从而造成风险与收益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所以,金融期货合约风险的最主要特点是将风险和收益予以完全放开。[3]

2.2金融期权投资风险

金融期权投资所具有的风险特征是合约交易的双方在风险和收益上具有不对称性。 在期权交易过程中,合约买方承担风险之上限是目前已经支付的权利金,但是收益却非常大;合约卖方收益只限于向买方收取一定的权利金, 但是所要承担的损失风险却相当大。 因此,合约双方的风险和收益往往并不平衡,卖方所承担的价格风险常常会超出买方, 且会通过相互发生概率之不对称性而逐步实现平衡。 所以,金融期权风险要大大小于金融期货风险,不仅信用风险比较小,而且流动风险也相当小。

2.3金融互换投资风险

因为对风险和收益所施行的均是一次性的双向锁定, 所以金融互换投资的价格风险与市场风险均相当小。 但是,由于主要限于在场外进行交易,缺少进行大规模流通转让的市场,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比较大。

2.4远期合约投资风险

远期合约的风险与收益设计有点类似于金融互换, 对于风险和收益所施行的都是一次性的双向锁定, 但其灵活性往往低于金融互换。 在合约签订过程中,由双方来约定今后的交易价格和日期, 这也就意味着不仅规避了今后因价格变动产生的不利于自身的风险, 同时也失去了今后因价格变动性有利于自身的收益。 所以,远期合约不仅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而且价格风险也相当小。 但是,因为这是一对一式的预约交易,故流动性非常差,不但流动风险极大,而且还面临着相当大的信用风险。

2.5对冲基金投资风险

对冲基金可运用指数期货、股票期权等诸多投资策略,同时也可在股市、债市、汇市或者商品市场中进行投资。 虽然对冲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但是,与其他投资一样,对冲基金无法完全避免风险。 对冲基金投资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和管理风险,可通过控制利益冲突、 限制资金分配以及设置策略敞口范围等加以管理。

3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控制的主要策略

3.1积极控制资产管理风险

要通过建立风险限额体系以控制对资产产生的风险。 一是成立专门化的风险管理部门,设置风险敞口的额度,实施压力测试。 企业应当设置专门化的风险管理部门,以便于随时对企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和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实施监控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起一整套更加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和管理层实施协商,从而设定企业能够承担的相应的风险敞口限额。[4]二是要明确止损限额。所谓止损限额,主要是将企业损失控制于可以承受的某种范围之内。 一旦以上损失额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则必须采用行动,要么将其予以变现,要么对其加以套期。 一般来说,止损限额可以设置为一天、一周或者一个月之中有可能损失的累积量。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旦某一敞口的头寸接近于企业所设置的该期限之内的限额, 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上级管理层作出汇报,通过协商采用合理的措施。 企业一旦确定了敞口的风险额度,其风险管理部门就应当对额度实施限额划分,从而健全超额处理程序。

3.2切实防范企业价值风险

企业要明确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之目的。 要依据企业需要和整体实力来设定参与投资之数额,确保企业经营具有稳定性,提升各方投资人对于企业的信心, 从而避免企业出现财务与盈利状况上的剧烈波动, 避免出现因股价的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企业价值下降之风险。 同时,要健全问责制度,对于所造成的损失, 应当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企业应当建立更加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建立更加严密的、能彼此制衡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要确定损失责任的追究机制, 对于因违反国家规定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而导致的损失,应当严格依照规定加以处理。 对于情节严重的涉嫌违法者则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予以处理。

3.3有效控制现金流量风险

企业要致力于培养专业化的金融衍生工具操作人员, 逐步对金融衍生工具加以投资, 从而避免企业的现金流量出现剧烈波动。 企业一旦准备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就应当安排员工参加专门培训、研究阅读相关教材资料,从而系统性地学习具体操作方式。 在操作者具备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操作经验之后,应当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设置一个较为合理的预算体系, 并且在投资的各个不同阶段分别设立不一样的预算标准, 从而使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额与其他项目投资现金支出比例更加合理。 操作者应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应循序渐进,不可一次性投入过多,避免投资风险过大。

3.4监控企业财务政策风险

企业要随时对所投资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加以监控与报告,从而调整本企业的财务政策。 企业要对自身所投资的金融衍生工具状况开展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面监控。 投资之前应当先实施项目预测和评估, 制订具体的套期保值计划以及操作方案。 在计划书当中,应全面考虑到基差、季节性以及品种特性等各类因素。 在投资运作之中,主要是由操作者定期向财务部门呈报近期的交易情况,并作出分析。 企业财务部门则应当依据盈亏状况及时采取措施,确定交易操作、授权和交易监督等相关岗位的职责。 在投资完成之后,还应依据投资状况开展风险分析,从而为下一次投资作准备。 企业应当依据投资风险监控情况实施财务政策调整从而确保自身的正常经营。 比如,一旦企业在投资中期监控到有比较大的风险, 就可及时采取措施在现货市场进行对冲,从而规避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3.5实施更加严格的操作规程

要通过健全内部治理机制以禁止过度投机。 要建立更为严格的金融衍生工具使用、授权以及核准程序。 企业在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时应当由高层管理者、董事会或者专门委员会予以授权、 核准,并开展合法性和合规性的检查。 要建立起更加全面的金融衍生工具保管机制、定期盘点核对机制、投资限额机制等,并且规定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的最高额度, 把风险控制于能够接受的范围内。[5]要更加严格地限定金融衍生工具所适用的范围,除一些外贸业务当中的不确定风险之外,严禁以投机为主要方式的投资行为。

3.6强化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

要不断提升金融衍生工具操作人员的职业水平与道德水准。 在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持续创新时,因为其种类相当多,所以操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地学习与分析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与风险。 与此同时,还应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出现由于业务人员违规操作而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企业应当使用自己信得过的交易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核心机密只能由少数内部人士掌握。 比如,美国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公司等大型金融公司中掌握最核心机密的关键位置交易员基本上都是美国人,而非外籍人士。

4结语

篇4: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及其风险防范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 远期 期货 期权 互换 投资 风 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075-02

一、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

金融衍生工具, 又称派生金融工具。是具有一定特征的金融工具和其他合同。包括远期 , 期货, 期权和互换, 以及具有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国 际互换和衍生协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描述是: 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 时, 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 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 金融工具: 披露与列报》中把金融衍生工具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金融工具:其价值随特 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信用等级或信用指数, 其他类似变量 的变动而变动。不要求初始净投资。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 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给金融衍生工具做出的定义和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

金融衍生工具根据自身交易的方法和特点可分为:

1.远期(Forwards):指合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日期按照固定价格交换金融资产的合约。远 期主要有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远期股票合约。

2.期货(Futures):就是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形式达成的, 在将来 某一特定时间交收标准数量特定金融工具的协议。主要包括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 期货三种。

3.期权(Options):是合约双方按约定价格、在约定日期内就是否买卖某种金融工具所达 成的契约。

4.互换(Swap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 在约定的时间内, 交 换一定支付款项的金融交易, 主要有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两类。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特征

1.衍生性。金融衍生工具起源于原生性金融商品或基础性金融工具。无论金融衍生工具 的形式多么复杂,都是以某种或某几种金融现货作为基础。金融衍生工具不仅可以在金融现 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而且可以从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类型上通过变异、组合等方式再继续 衍生,以满足多种特殊金融需求。

2.高风险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蕴含高风险:第一,金融衍生工具是将金融风险从风险 回避者转移给那些愿意或更适合承担或管理风险的各方。换言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并没有 消除风险,而仅仅是转移了风险。第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属于表外业务,其潜在的收益和 风险不象常规金融业务那样透明,传统的风险控制机制和管理手段无法奏效,这就加大了交 易引发损失的可能性。第三,随着金融支付和科技手段的进步,金融衍生交易成本大幅下降 ,交易量成倍增加,金融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效应剧烈地冲击金融市场,使金融市场动荡加 剧。第四,因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过程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其交易往往集中在较大的金融机 构或交易上,庞大的风险集中在一起,一旦个别金融机构或经纪商破产,就有可能在整个金 融系统引发连锁反应,增加爆发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的可能性。

3.财务杠杆特性。杠杆性是指能以较少的资产投入控制较多的资金,即“以小搏大”。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要求的初始净投资通常表现为少量的保证金,保证金相对于它的交易金额 来说是非常小的,参与者只需要动用少量的资金(甚至不用资金,仅凭信用)就可以进行数 额巨大的交易,往往能取得“以小搏大”的效果。当然,从负面效果来说,保证金“四两拨 千斤”的杠杆作用也把市场风险成倍地放大。加上金融衍生工具在未来结算,传统的会计报 表无法对其加以披露,也增加了不确定性,注定了其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性。

4.产品特性复杂。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复杂,外行通常难以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 就是专业人士也无法掌握其全部特性。近年来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灾难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因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缺乏深层了解,无法对交易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运作风险也就在所难免。

5.产品设计颇具灵活性。金融衍生工具种类繁多,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选择。这 也成为金融衍生工具与原生金融工具相比更具有吸引力的特性之一。

(四)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功能

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是非常典型的、低成本的公开市场和有 效率的、公平的资本市场,是投资者进行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有效场所。金融衍生工具出 现的最原始目的在于为基础金融工具的持有者提供一种有效地对冲风险的手段,从而避免或 减少由于股指、汇率、利率的不利变化而给人们带来的预期收益的减少或成本的增加,所以 其基本经济功能有两项,即转移风险和发现价格。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原理

下面我们以期权为例说明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原理。所谓期权,就是按照规定的期限以 规定的价格买卖规定的资产的权利,它给予合约持有人一种选择权而非强制性义务。期权合 约大致有两类: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前者给予合约持有人在未来某时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 买基础资产的权利,而后者给予以约定价格出售的权利。合约中的价格称为协定价或执行价 。期权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给予合约持有人一种选择权而非强制性义务,这一点使期权有别于 远期和期货合约。正是期权的这一优越性使期权合约不像远期或期货合约那样可“免费”进 入,投资者必须支付一定的保证金购买期权合约,之后,无论期权合约是被执行或是放弃, 保证金都不退还。因此,保证金被看作是期权的价格。

从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期权合约的买卖双方在是否进行合约中规定的交易方面的权利 和义务是不对称的。期权的购买者有权要求进行交易,但是并无一定要交易的义务;期权的 出售者则只有在期权购买者的要求下进行交易的义务,而没有要求后者进行交易的权利。这 种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他们各自所承担的风险及可能的盈亏也是不对称 的。

假定,甲支付500美元期权费向乙购买一张看涨期权合约。该和约允许甲在未来3个月内 以每股50美元的价格买入100股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显然,若3个月内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价 在50美元以下,甲将不行使该期权,并最多损失500美元期权费(假定甲未将该期权转让出 去)。若股价涨到每股50美元以上,票额行使该期权,以50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10股股 票,并在现货市场上转手卖出,从而获得其差价。但是在股价上升到55美元之前,甲行使期 权的收益并不足以补偿其支付的期权费,也就是说每股55美元为甲的盈亏平衡点,此时他行 使期权的收益(55×100-50×100=500)恰好等于他支付的期权费。显然,这一点也是乙的 盈亏平衡点。但是当股价上升到55美元之上后,甲就开始有一个净剩余(即利润),而且股 价上升得越高,他的净剩余就越大,乙的亏损也越大。相应地,我们也可以看出看跌期权交 易双方的盈亏。若股价在协议价格在55美元之上,则期权购买者放弃行使该期权,从而损失 其期权费;若股价低于55美元,但高于50美元,期权购买者行使期权,但由此带来的收益不 足以弥补期权费,所以仍有亏损;若股价低于50美元,则期权购买者行使期权并获利。

三、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征与风险防范

(一)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征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与传统金融工具交易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发生并不只在一个交 易时点上,而是有一个过程、一个时间跨度。衍生合约在签订之时,它业务的发生仅为刚刚开 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因衍生合约中利率、行情等市场价格及交易对手的状况等在交易过程 中不断变化, 从而使交易者收益涉及的许多风险也随之不断的变化,我们将从以下几点来探 讨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征。

1.风险发生的突然性。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表外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内体现; 另一方面它具有极强的杠杆作用,这使其表面的资金流动与潜在的盈亏相差很远。同时由于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具有高度技术性、复杂性的特点,会计核算方法和监管一般不能对金融衍 生工具潜在风险进行充分的反映和有效的管理,因此,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爆发具有突然性 。

2.风险产生的客观性。由于它可以帮单个投资者转移市场总变量的变动(如价格等)所产 生的市场风险,所以让人们觉得市场上所有的风险看上去都可以规避, 使得每个投资者都觉 得风险可以最小化。然而这一经济功能对于整个经济体系而言是不存在的,金融衍生工具在 为单个经济主体提供市场风险保护的同时,将风险转移到另一个经济主体身上。这样就使得 金融风险更加集中、更加隐蔽、更加猝不及防,增强了金融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破坏力。

3.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由于投资者只需投入一定的保证金,便有可能获得数倍于 保证金的相关资产的管理权,强大的杠杆效应诱使各种投机者参与投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 既能在一夜之间使投资者获巨额收益,也能使投资者弹指间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4.企业稽核和监督机制的乏力。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属表外业务,仅从资产负债表无法真 正了解其实际的盈亏状况。为了掩盖较大的亏损、在账面上体现利润,交易员可以采取大量 卖出期权收取期权费的方法实现账面赢利,但到期权交割时,其损失可能已超过了期权费的数 倍。

5.网络传播效应的存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会通过自身的特殊机制及现代通讯传播 体系传播扩展,导致大范围甚至是全球性的反应,轻则引起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重则酿成区域 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网络传播效应加大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防范

1.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重要特征,其公平竞争性 主要表现在:所有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遵守共同的交易规则,在公平、公开、自 愿的基础上竞争,确保市场不被少数交易人员操作垄断,这是防范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风险的重 要保证。因此, 应该在交易规则、交易结果的监控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定,主要包括:制定合理 的和及时调整的按金比例,以避免发生连锁性的合同违约风险;制定适当的资本充足标准,以 避免价格和信用风险的发生;加强清算、结算和支付系统,增强市场衍生工具的流动性和应变 能力。

2.改革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由于金融衍生工具有表外反映性,一般不在表内确认金融 衍生工具,所以对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监督有较大的难度。在现实生活中, 金 融衍生工具对一个主体未来的现金流量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信息是与 使 用者决策最相关的信息,仅仅在表外披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确认以便在 表内充分揭示。为了适应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对原来的财务报表要求 的定义进行诠释和延伸,使其将金融衍生工具包含在内。

3.建立规范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运作系统。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各个环节应实行职责 分离,防止越权,同时,为防止交易员和交收员勾结串通越权舞弊, 高层管理人员应通过每天 的审查来发现问题,这样的目的是防止因内部控制不严或者人为错误或者管理不善而带来的 损失。要通过建立规范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运作系统让各企业建立起适合本身特点的内控制 度,包括:内部稽核制度、内部制约体系、清晰的会计报表、风险监测体系等等。金融衍生工 具的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上面临高收益和高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保证自身获利和免遭 损失的关键。

4.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投资主体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首先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即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拒绝和否定的,在看到收益的同时,就应该看到风险。风险可以 规避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但也得接受承担规避失误的风险的现实。办理金融衍生产品交 易前,投资主体应先评估其风险与收益的对比差额,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 避风险。而后要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经管理层同意后才能开始办理业务,不能头脑发热只看 到金融衍生工具高回报的一面。

5.定期检查金融衍生工具的经营情况。管理层要定期检查金融衍生工具的经营情况,查 核其是否符合既定的经营方针、所承担的风险是否在可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如若不是,应及 时中断。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迅速,衍生品种和形式也在日见增多,特别要注重检查手段 的更新,以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6.加紧对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专门人才的培养。金融衍生工具是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 产物,是一种高级的资源配置手段,金融衍生工具本身高度的技术性,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 要求很高,而投资个体驾驭风险的能力又参差不齐,使得很多投资失误仅仅是因为交易员个人 的过失所致,因此,企业现今正缺乏这类专业人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已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 急。

金融衍生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球范围内得以长足 发展,它一方面为保值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套期保值手段,另一方面也为投机者提供“ 赌博”的工具与场所,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成为金融市场巨大的风险来源。对 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是金融机构及投资人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必 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是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我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将会有更多的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交 易进行资产保值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 。针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及其风险特性,有策略地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建设,可以有 效促进我国市场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晗.金融衍生品监管,挑战与改革[J].上海金融,2004(7)

2.孙宁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及防范[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刘力耕.金融衍生品市场研究[J].金融与保险,2002(3)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篇5: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交易风险也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然而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本身也具有较大的风险.本文针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其形成原因.作 者:杨鹏强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60期 刊:大众商务(下半月) Journal:POPULAR BUSINESS年,卷(期):,“”(7)分类号:X820.4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 风险特点 风险成因分析

篇6:投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探究论文

学 院:经济学院

学 系:金融系

专 业:14金融专硕

姓 名:陈金达

学 号:1430182078

2015年11月26日 研究生课程论文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价格风险管理— 以我国石油企业为例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价格的波动使得风险管理成为石油企业的核心,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工具在石油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原理和作用,总结了国内外企业石油价格风险管理的情况,探讨了金融衍生工具在石油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对石油期货市场建设,提出一些远期目标。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 风险管理 石油 中国石油企业加强价格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1 石油价格波动变化大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波动,我国的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国际原油价格息息相关,03年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限产,随后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04年全球经济复苏,石油需求激增,05年至今,中东主要产油国局势动荡不安,石油需求和供给形成严重矛盾,我国成品油价格也逐步走高,每年历经多次调整。1.2 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发展的挑战

08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升下降,前期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和后期美国金融海啸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面临多重考验。金融衍生工具与石油价格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2.1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石油价格风险管理的原理阐释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之所以具有避险功能,主要是因为衍生工具是现货或者影响现货因素的映射,其走势与对应的基础资产价格走势密切相关。

利用期货规避现货价格风险—石油期货和现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在到期日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相等,基于这种原理,可以采用套期保值来规避石油价格风险,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同种商品的期货合约,进而无论现货供应市场价格怎样波动,最终交易亏损额与盈利额大致相等,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利用期权的低成本风险管理—购买石油期权使得购买者可以在将来的特定日期按照一定的价格在市场上购买一定量的石油,类似于购买保险,如果价格走势向不利的方向发展,除了期权的购买费用,购买者不会遭受更多的风险,如果现货价格高于合约中规定的价格,购买者仍然能够按照合约规定的执行价格购买,从而规避价格波动风险。2.2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石油价格风险的特点分析

低成本—按照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目前的保证金水平,在纽约商品交易所购买原油期货合约,需要支付6%的保证金。

高风险—金融衍生工具虽然是作为避险工具开发出来的,为市场提供了很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但是其高杠杆的特性,注定存在高风险。

灵活性强—石油衍生工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可以设计很多不同特性衍生产品,可按照不同市场主体所要求的时间,杠杆比率,风险等级,价格等参数进行设计及组合。

构造复杂—相对于基础产品而言,金融衍生工具较为复杂,一方面对期权,互换本身十分复杂,另一方面构造衍生产品可采用多种组合技术,大大提高了复杂程度,需要大量采用现代决策科学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以便仿真模拟金融市场运作。国内外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石油价格风险现状特点及问题 3.1 国内现状描述

无完善的石油衍生品市场—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衍生品市场,只是在2004年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了燃料油期货合约,目前有8家国有企业获准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自营会员。

部分开展境外石油期货业务—2001年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获得批准参与境外衍生品交易的国有企业只能从事境外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约交易,只能从事套期保值活动不得进行投机交易。3.2 特点分析

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中石油衍生产品数量少,对于境外石油衍生品交易,政府只对国有企业制订了规范并未进行统一规划,各个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参与国外石油衍生品交易,没有形成合力,更谈不上影响石油价格走势。

不具备价格形成机制—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石油价格风险的基本条件,是国内石油价格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程度要比较高,也就是说国内石油价格的形成主要应依靠市场机制,目前我国国内石油价格的形成从过去的政府定价改为政府主导制定基准价、中间价,确立了与国际价格接轨的方向但还没有实现市场化定价。

价格不能很好反应供求关系—目前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虽然有向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但是市场体系仍然不健全,国内油价被动跟踪国际油价,却难以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容易刺激流通环节投机,市场不能起到有效的资源配置作用。3.3 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境外交易风险较大—目前受政府主导的石油流通体系和价格形成体系制约,我国尚未建立成品油和原油期货市场,仅仅有燃料油期货一个品种上市不能满足石油相关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因此,这些企业只能利用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参与国际石油衍生品市场才能对冲现货业务风险,但是我国企业对国外的法律、交易规则也不是非常精通,缺少足够的经验,存在较大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风控存在缺陷—目前中国企业业绩测评体系偏重于利润对风险控制评估流于形式,对风险还没有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存在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倾向,在这种考绩制度下经理人多数都愿意拿股东资产作为赌注,以便短期内获得巨大的成功,而金融衍生工具的高杠杆为这种投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保守和过激交易并存—20世纪90年代,我国期货市场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对期货的基本功能和风险认识不够,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部分企业家及政府官员的印象中,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就意味着投机,同时也有企业参与期货交易不是为了保值而是进行投机,造成很大损失。

3.4 国外运用衍生品状况描述

国外运用衍生工具进行能源价格风险管理的状况。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借助衍生工具进行能源价格风险管理,并在天然气、石油和电力等能源行业中得到实际应用。能源价格风险管理除了能源企业之间可直接应用外,企业可以通过远期合约、价格指数、期货合约、期货期权等工具与金融市场中的期货市场和商品交易所等紧密相联,进行价格风险管理,随后这种方法风险管理方法也应用到煤炭生产企业,国际金融市场上产生了以下一些能源衍生产品:国际石油交易所(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标准合约,国际石油交易所(伦敦)布伦特原油期权标准合约,国际石油交易所(伦敦)柴油,期货标准合约等,国际能源企业成功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价格风险管理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4中国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石油价格风险的政策建议 4.1 正确运用衍生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利用远期工具规避能源价格风险。远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协议以及类似金融工具、这类工具具有线性、零初始支出、到期结算和可以协商确定合同条款等性质。利用期权工具规避能源价格风险。在此,可利用的期权工具有价格上限或价格下限及领子期权。

场外交易规范化—场外衍生品的灵活性使得能源行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普遍,我国目前的政策是禁止国有企业进行场外衍生品交易,这种完全撇开场外衍生品交易是值得商榷的,可规定国有企业场外衍生品交易合约需上交期货交易所进行清算,以降低信用和法律风险。

4.2加强金融衍生工具在能源价格风险管理中应用的保障措施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防止衍生品的滥用。规避能源价格风险,要求政府国家在保证相关能源产业良性发展及国民经济一定的增长率的前提下,以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存度为依据进行 能源管理,实现能源稳定的供给,减小能源价格波动,从而控制价格风险。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衍生品使用的适当控制。

加快发展衍生工具市场,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大研究力度,发展适合不同能源产品特征的金融衍生产品,如远期合约期、期权、互换等。要根据能源产品特征,结合衍生工具在风险规避中作用,为不同能源产品选择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另外,能源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和现货市场数据透明度的影响,该问题需要政府、相关企业及行业协会共同解决。

篇7:金融工具风险控制论文

关键词:投资 衍生金融 风险 风险控制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声誉,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

中航油通过国际石油贸易、石油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其净资产已经从1997年16.8万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35亿美元,增幅高达800倍。但2004年11月,中航油因误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机上亏损5.5亿美元。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著名的“巴林银行悲剧”的翻版:十年前,在新加坡期货市场上,欧洲老牌的巴林银行因雇员违规投机操作,令公司损失13亿美元并导致被一家荷兰银行收购。曾经在7年间实现资产增值800倍的海外国企中航油,缘何短短几个月内就在期货投机市场上背负5.5亿美元的巨债?

2003年底,由于中航油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势,调整了交易策略,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为了避免亏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升时呈指数级数的扩大,直至公司不再有能力支付不断高涨的保证金,最终导致了破产的财务困境。应该说中航油能够在7年间实现净资产增幅800倍,到巨亏5.5亿美元,都是缘于“创新”及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本来是为了规避风险的保值作用,但中航油却是毁于过度的投机。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是具有衍生特征的金融工具。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衍生金融工具是期货、远期合约、互换和期权合约以及类似性质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上限与固定利率借款承诺等”。而我国一些学者认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价值派生于某些标的物的价格金融工具;其中,标的项目包括债券、商品、利率、汇率和某种指数等。也就是说,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在传统的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风险存在为前提,并为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其交易有别于一般的金融现货交易,是以标准合约交易和保证金交易为基本特征的,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交易,而是保值或投机。主要特征有六个:杠杆性,它能以极少的资金(合约保证金)控制较多的投资资金(出货或平仓时合约持有者应付的资金),来获取理财的收益;虚拟性,它在合约到期时可以履行也可以不履行;依存性,它依赖于传统的金融工具而存在,传统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最终会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灵活性,它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不同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以适应使用者的需求;表外交易,它通常不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定价比较复杂,因对其风险的度量非常困难。

近几年以来,衍生工具交易**不断,1994年1月,德国MGRM集团在美国高息筹资,投资石油期货损失13亿美元,相当于集团一半资产;1994年12月,美国加州橘郡财务长雪铁龙以政府名义筹资,进行票据投资,最后亏损18亿美元,地方政府宣布破产;同年12月,美国最富庶的奥兰冶县由于从事金融衍生交易失败而亏损15亿美元,不得不宣布破产;1995年2月23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出现“327国债期货**”,直接导致了国债期货市场在我国的暂停。

尽管出现上述情况,但衍生金融工具仍获得了巨大发展,美国《幸福》杂志在1995年载文声称,国际金融市场上当时已知的金融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种,未清偿名义本金额超过20万亿美元。不仅如此,衍生工具的品种也正在创新中,目前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几乎能根据客户的任何特殊要求“量身订造”任何品种的衍生工具并为之创造市场,所以今后衍生工具的品种还将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关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制度现状

我国十分注意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意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我国不断发布各项规章制度:国务院1998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规定:“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投机交易。”1999年6月,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的《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我国自2004年3月起施行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实施的范围为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法人,以及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行。目前,我国证监会共计批准中石油、中石化、中航油等27家企业可以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

企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策略

以上一系列事件说明,必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风险加以必要的控制,不能任其作为表外业务游离于会计报表之外。如果对该项风险极大的投机行为予以适当的披露,有适当的机制予以约束,提醒管理层和所有者的高度关注,就不会发生等事态无法收拾以后的巴林银行残局和中航油的艰难重组。对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风险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禁止过度投机,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杜绝“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建立严格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授权和核准制度。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应由高级管理部门、董事会或相关的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授权核准,并进行合法、合规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授权、执行和记录必须严格分工。如由独立于初始交易者的负责人授权批准,由独立于初始交易者的其他人员负责接收来自交易对方对交易的确认凭证;对交易伙伴的信誉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控制交易伙伴的信用风险;建立健全的衍生金融工具保管制度和定期盘点核对制度;建立投机项目的投资限额制度,规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最高限额,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内;严格限定衍生金融工具的适用范围,除为了规避实际外贸业务中的不确定风险以外,禁止从事以投机为手段的投资行为。

加大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准。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种类众多,业务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分析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风险,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巴林银行事件中因业务人员越权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另外,必须使用信得过的交易人员,做到核心机密内部人掌握。中航油参与此次交易、掌握交易核心机密的交易员,均是外籍人,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像这种核心机密被外籍人士掌握和运作,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也是很少出现的。在美国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公司,掌握最核心机密的关键位置交易员,一般都是美国人。

实施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将作为“表外业务”纳入到表内披露。中航油从事场外交易历时一年多,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

篇8: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控制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特点

(一) 衍生工具的价值受制于基础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或者衍生产品是由传统金融产品派生出来的, 它不能独立存在, 其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传统金融工具。其价值主要受基础工具价值变动的影响, 这是衍生工具最为独到之处, 也是其具有避险作用的原因所在。

(二) 运作具有杠杆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交易时多采用财务杠杆方式, 即采用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进入市场交易。这样市场的参与者只需动用少量资金, 即可控制资金量巨大的交易合约保证金交易。财务杠杆作用无疑能显著提高资金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但是, 另一方面由于少量资金就可以进行大额交易, 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巨大风险。

(三) 设计具有灵活性、复杂性。

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 可以创造出大量的特性各异的金融产品。因此可以根据各种参与者所要求的时间、杠杆比率、风险等级、价格等参数的不同进行设计、组合。因此相对于其它金融工具而言, 衍生工具的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另外金融衍生工具采用多种组合技术, 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 导致一般投资者难以理解金融衍生新产品及其风险。

(四) 具有规避风险的职能。

在传统的金融工具中, 所有的财务风险都是捆绑在一起的, 处理分解难度相当大。通过把这些财务风险松绑分解, 再通过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分散风险并科学地重新组合, 可以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权衡。金融衍生工具特殊的功能结构和特定的交易机制, 使它的交易较之基础金融产品, 具有复杂性、放大性、隐蔽性、传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则更多地表现为投机性、政策性和制度性的特征。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种类

尽管金融衍生产品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但由于投机性、杠杆性、虚拟性等特点,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蕴涵着巨大的风险, 这些风险主要包括:

1.信用风险, 交易相对方违约的可能性, 及因对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2.市场风险, 指市场价格、指数、重要证券利率和汇率等基础金融产品市场的不确定和不利变化, 而带来的损失。

3.经营风险, 指内部控制或内部管理不当, 形成人为失误或欺诈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4.流动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快速变化时, 不能按着自己的预定价格迅速地卖出或转手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5.法律风险, 指有关派生金融交易及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稳定, 使派生的金融交易缺乏规范的法律制约和法律的保护。

6.此外还有结算风险、相互关联风险等。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

金融衍生工具有如此高、如此多的风险, 如何从会计角度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尤其在内部控制方面如何降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是许多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 金融衍生工具的确认

2007年1月,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我国会计核算体系并在我国商业银行及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我国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核算, 可以说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首先应根据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借鉴拥有丰富经验的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 将金融衍生工具的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

初始确认是对任何项目的首次确认。一般来说, 是在特定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 并且这一交易或事项符合确认标准时进行初始确认。很多项目确认一次就完成了, 但金融衍生工具代表的是签订远期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从签约到履约有一个过程, 所以确认不是一次就完成的, 要有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问题。

(二) 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

与一般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不同,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很大的风险, 同时它也是一种避险工具。传统的财务会计计量都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但金融衍生工具在合约订立时, 只是使双方明确了权利和义务, 并没有实际的交易事项, 显然不适合历史成本原则, 因此只能按照为取得该项资产付出或产生负债所得的公允价值予以计量。在取得时, 基于初始确认的角度, 应以初始净投资计量, 而无初始净投资的初始成本为零。由于初始确认后, 价格也会发生变动, 所以, 后续确认决定于后续计量。鉴于金融衍生工具在持有期间价格波动大, 因此持有期至财务报告日的计量, 采用公允价值。

(三) 金融衍生工具的财务信息披露

首先要改进传统会计报表的结构和编报方式。其次逐步扩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 以防范风险。再次要注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表外披露。一方面, 增加表外注释。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复杂多变, 风险和报酬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应加强在表外对其进行披露。具体应包括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和政策、与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风险。另一方面, 注释中还应包括报表中未能列出的特殊合同条款和条件, 凡是影响金融衍生工具各方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确定性的重要因素均应在其列。

(四) 金融衍生工具的内部控制

1.控制环境

良好的控制环境对企业良好内部控制的形成至关重要。对金融衍生工具控制的形成同样如此。因为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的形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企业不断的设立、调整, 不断与企业的业务磨合, 最终在企业效率和安全之间达到一种平衡。金融衍生工具属于高风险的资产, 需要重点加强控制。而且2007年才纳入企业会计准则核算, 对它的控制没有多少经验。控制多了会限制它的发展, 控制少又会增加它的风险, 可能产生更大的损失。这个度如何把握, 需要企业不断的探索, 不断的调整。只有企业管理层重视这个问题, 有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才能不断推进金融衍生工具的内部控制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为了改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企业可以考虑设立直属董事会领导的风险管理分析师和内部审计师, 对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作业做如下监控职责:金融衍生工具的取得和核算是否履行了必要的程序, 取得是否符合企业的经营战略;是否经过适当授权, 是否经过了风险评估等程序, 有无遗漏部分程序;是否听取了专家的建议;不相容的职位是否有不同人员来进行;履行金融衍生工具执行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素质;会计核算流程是否有不当之处, 并提供调整建议。同时要给与风险管理分析师和内部审计师履行职责所需的权限, 保证它们独立于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部门, 并具有充分的经验和知识。

2.制定详细的金融衍生工具内部控制制度

成文的规范制度至少应当包括:本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的目标、对企业整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影响以及评价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和指标;明确衍生产品交易中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具体操作人员的职权和责任,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对在交易活动中有越权或违规行为的交易员及其主管, 要有明确的惩处制度;衍生业务的授权、执行、监控和报告程序;允许交易的业务品种, 确定资金业务单笔、累计最大交易限额以及相应承担的单笔、累计最大交易损失限额和交易止损点。这种事前的规范制度既可以保证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衍生工具的使用不偏离企业目标, 又可以防止在发生重大损失之后管理人员以不知情、未经其批准为由相互推诿责任。严格实行衍生工具交易的权限分离制度, 负责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与负责衍生产品交易的高级管理人员分开, 不得相互兼任。从事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的工作人员必须与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的人员分开, 不得相互兼任。同时, 对衍生产品交易主管和交易员实行定期轮岗和强制带薪休假制度。

3.建立金融风险监控流程

风险监控业务流程应确保企业内部的所有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都能被有效管理, 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风险头寸的量化和控制、风险损益评估, 并规范企业金融衍生工具的业务操作流程。良好的风险控制系统应当能够起到有效抵御风险的作用, 确保企业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之前就具备应有的风险控制措施, 确保董事会和管理层清楚地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状况。通过风险控制流程达到熟悉、分散、规避、限制、核对风险的功能, 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层能应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复杂性和创新性并熟悉风险;企业量力而行、顺势而为, 尽量分散风险;企业尽量回避对本企业生存和发展会产生致命影响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尽量只涉足熟悉的领城, 并通过逐级授权和风险比例控制, 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任何业务都应保证由两人以上经手, 通过相互核对规避风险的发生,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4.重视衍生业务的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的互动

金融衍生工具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及其有效运行是外部监管的基础。如果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再完善的外部监管体制也无法发挥作用。早些年发生的英国BCC和巴林银行事件, 就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纰漏导致统计和会计报表不实, 使监管当局不能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 如果外部监管环境过于宽松或监管体制不合理, 又会降低管理当局规避内部控制的成本, 增加内部控制失效的概率。投资衍生业务的企业必须重视评估参与交易的市场是否规范以及选择信用良好的衍生工具经纪公司进行交易。大量的衍生产品如许多期货、期权等都是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 普通企业必须通过经纪人进行交易。大多规范的交易市场为了降低风险都规定有严格的盯市制度、保证金制度以及强制平仓制度。这些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在早期发现未经授权的交易。另一方面, 经验丰富、诚信度高的经纪公司在给企业开户和进行交易时有专门程序检验客户资料的真实性, 而且一般会及时要求企业缴纳或补足各种准备金, 并且很少违规给业务人员提供融资, 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企业因未经授权的衍生业务遭受风险的可能性。

摘要:2007年1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我国会计核算体系, 由于投机性、杠杆性、虚拟性等特点,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蕴涵着巨大的风险。本文主要从会计角度, 尤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了如何降低金融产品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郑兴.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下的会计监督与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 2007, (10) .

[2]曹婷.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风险研究——基于新准则[J].全国商情, 2007, (07) :87-88.

[3]叶永刚.衍生金融工具.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308.

[4]王冬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方式的创新途径[J].财会研究, 2007, (09) :17-18.

[5]韩传模, 王桂姿.构建会计视角下上市公司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控体系的设想[J].会计之友, 2007, (06) :21-22.

[6]巴蜀松.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上证交易所, 2004-12.

[7]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

[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培训班公开课邀请函下一篇:新的汇报材料(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