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2024-05-24

大学生村官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共8篇)

篇1:大学生村官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周淦宝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要学好十八大精神,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增强在村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基层增长才干,发挥才干。

一、学习十八大精神,改进工作作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深刻学习十八大精神,让十八大精神指引我们工作。在十八大报告中“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理念的最高标准”等执政理念话题贯穿始终。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要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为指引,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在农村基层工作要想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就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追求,始终把一切为了农民群众幸福作为最大的责任和追求。只有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工作作风,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顺利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领会十八大精神,提高自身素质

深刻领会十八大会议的精髓,以“党性最强、品行最优、表率最好”为目标,以“讲忠诚、重公道、明识人、尚清廉、肯奉献”为准则,时时讲党性,处处重品行,事事作表率,努力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做一个一个谈吐优雅,文明礼貌,与人和善,道德高尚基层工作者。另一方面,加强锻炼,塑造强健体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丰厚的革命本钱,为更好、更长久地建设美丽基层,服务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贯彻十八大精神,投身村内事务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归根结底只有通过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务实大干,才能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和问题,化解矛盾,实现发展。我们大学生村官,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十八大报告中有关强农惠农富农的精神不折不扣地送到各家各户,激发农民创业的热情,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青春的活力和良好的状态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十八大精神。

我们大学生村官要树立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信念,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钉子精神去建设农村、服务农村。让我们的汗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用我们的智慧和辛劳诠释更有价值的青春。

篇2:大学生村官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大精神奉献新农村建设

XX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党的十八大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做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做到“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大学生村官宣传教育的岗位职责。我认为可以从自身出发,从自己做起,充分利用工作之余进入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新风教育活动”,从小抓起,帮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小带大,使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以点促面,形成良好的民风村貌。同时完善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教育阵地的建设,提供新鲜资讯,丰富图书内容,用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对报告中的“农村”字眼更为关注。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新农村,全面贯彻党的农村各项政策,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的稳定。”在我的认知中,“新农村”不仅指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或者生活环境改善,而是还包括思想理论新、经济建设新、文化生活新等多个方面。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更加关注农村的经济建设。在详细了解村情民意、走访调研的前提下,我认真谋划了村级发展规划,立足在优势产业的上拓宽思路,成立合作社,共享资源,进行合作化经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山林—水面—水下立体生态农业。另外,对城市建设绿化苗木需求量增加的实际,我村将结合区位优势,扩大苗木种植面积,积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创新局面。

篇3:大学生村官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关键词:学习,十八大,精神

在我国改革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圆满胜利在北京召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奋发、满怀自豪,让世界为之瞩目。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全国上下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各单位各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认真学习贯彻中。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上的讲话,使我充分的认识和领悟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 我们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体来说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这次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应该说这反映了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学习,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发展规律、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要大力推进素质工程,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三要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体职工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五要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形成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要及时掌握学习情况,切实加强领导,总结推广经验,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实现小康社会,认真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系到全党和全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正确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和谐建设,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3)解放思想,结合实际,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内涵。

篇4:大学生村官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村官要从小事做起

石磊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斯文,像个大学生。当记者正在犹豫是否要称呼他石书记时,他马上说,“叫我本名就行,我年纪小,村民还叫我小石头呢!”提到当选十八大代表,石磊说:“刚工作4年就能成为十八大代表很荣幸,但也很清楚这份荣誉更多是给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的。”

2008年,石磊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毕业,便来到了南京市栖霞区石埠桥村担任书记助理。石磊到岗前5个月,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档案、给百姓送送救助,这让他烦闷了很久。“刚来时心气儿高,想着既然来了,就要轰轰烈烈干一场。但石埠桥村已经发展得很好,没什么空间,我就有点找不着感觉了,觉得做的都是琐碎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那时,石磊每天都跑到山上去吹曲子,“都瞎吹,其实就是发泄。”他不好意思地笑道。

但正是这些小事,慢慢改变了他的想法。有一次,老书记要石磊查一查当天的长江水位。石磊给附近的水文站打电话,问了半天也没搞明白。老书记接过电话,几句话就问清楚了。还有一次,因为村里的企业运输,造成道路破损,村里就让村干部去找企业商量,分担修路费用,“我当时负责洽谈的那家企业经营很不错,我想这活很轻松,结果谈了两个月,人家也没给个说法。”后来,石磊实在没辙了,只好硬着头皮把任务交了回去,结果老书记又很快解决了。这些事,让石磊意识到“农村无小事”:“当时觉得挺挫败的。同样的话,我觉得我讲得很有道理,但老百姓就是听老干部的不听我的。后来才明白了,这些小事是基本功,你不把它做好,跟老百姓的感情不到位,他们凭什么认可你?”

自那以后,石磊做小事起劲了。他看到村里档案资料管理不完善,就加班加点整理出来,有140多卷;学习别的村官发放联络卡的经验,他挨家挨户发放印有村干部联系方式的“为民服务联系卡”。“这个效果短时间看不出来,但现在都有老百姓拿着那卡给我打电话来反映问题,就方便了很多。”在其他干部看来,石磊初来时的“学生气”不见了。一年后,他当上了村里的副书记。

在群众心中得有个好形象

2010年6月,南京市村级党组织公推直选,石磊高票当选栖霞区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西花村虽然和石埠桥村在同一街道,条件却差很多,当时很想来这个贫困村锻炼,就报名了,想着就算选不上,也能知道差距在哪。”石磊回忆说。当选后,有了两年基层经验的石磊这回有了用武之地,工作从容有计划地展开。他首先以村里经营的物业公司为突破口,亲自去附近的企业洽谈,跑了几十趟,终于打开了局面。2010年底,物业公司由原来的20人扩大到120多人,利润达到120万元。此外,修路、改水、安装路灯,村容村貌有极大改观;西花村村民的福利也越来越多。“西花村条件差些,社会矛盾也复杂些,开始觉得很难处理,后来发现其实没有想象中难。”

石磊跟记者聊起了前些时候发生的小风波。当时,西花村5个居民小组中有3个被纳入了一个开发园区的规划,准备拆迁。剩下2个组的百姓心里不是很平衡,大家也希望能拆迁,住到新小区去。有些人情绪比较激动,就来办公室里闹。“我们得反复跟大家解释,拿出规划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没有规划就不能做。有人问规划能不能改啊,我们就一遍遍地解释。你敢于面对老百姓,敢于跟他们解释,他就觉得你很坦诚。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你得在群众心中有个好形象,你说的话被他们接受。后来过了一两天,就没人再来闹了。”

这次十八大代表推荐,据栖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潘尚俊介绍,西花村党支部和附近两个企业党支部一致将石磊作为推荐人选上报街道工委。栖霞区委在全区街道工委推荐的94名人选中遴选出7人提交全委会表决,石磊作为13名来自农村的人选之一脱颖而出。随后,南京市委全委会又对各区县、系统提出的196名人选遴选,最终提出该市十八大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共7名,24岁的石磊名列其中。

把百姓的期盼带上去

环球人物杂志:你是学理工科的,大学毕业后怎么会去做村官?

石磊:当时是有很多选择,出国、保研、进公司等。开始也有犹豫,但最后还是选了村官。因为走其它的路,自己没想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走,接下来要做什么。但做村官到基层这事我是想清楚了,就是想实实在在做点事情。

清华也有这样的传统。每年,清华都会请一些校友回来演讲,他们往往不是大企业家或者级别很高的官员,而是一些长期在基层工作、有所建树的人,这种文化对我多少有些影响。至于专业对不对口没想那么多。

环球人物杂志:当时家人反对吗?

石磊:最开始是不太接受的。我是家里的独子,父母都是普通职工,条件一般。他们觉得大学毕业了就该去企业或做研究,去农村能做什么。但我还是坚持去了,自己的路自己走嘛。后来工作时间长了,他们看到我的进步和成长,就理解了。

环球人物杂志:当了4年的村官,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石磊:心态吧,我老家在安徽安庆县城里,算是接触过农村生活,但和在农村工作还是不一样的。刚来时会有一种学生心态,觉得我是清华毕业的,要怎么样,后来想通了,就不再眼高手低了。

环球人物杂志:作为“80后”基层干部,你不怕别人的质疑吗?

石磊:的确,我们这个群体受关注特别多,也有人说我们受重视、升迁快,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我来说,我更看重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对你的成长是否有帮助。到基层来,你为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真把群众放在心上,这是最重要的,其它不用在乎,也不重要。

环球人物杂志:你觉得你能当上十八大代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石磊:我觉得首先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但那么多村那么多代表呢,真没想过最后能选上。

村官是最基层的村干部,能被选上也是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吧。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生力量,可能党中央也觉得,应该让我们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环球人物杂志:你准备怎么当这个代表?

石磊:最重要的还是把老百姓的期盼带到会上。我当选村里人都很开心,他们也会跟我讲很多。比如,农民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政策等,这都是他们的期待,也是我和大家都关注的,肯定都要在会上反映。

我现在也在和一些其他村的村官积极沟通,不同的村子民情不同。我希望多沟通,多了解其他村老百姓的需求,把更多人的愿望反映上去。

篇5:大学生村官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使我们每一个人倍感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每一个跟党走的决心,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正确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最大的汇报党,为党做的就是坚定不移的跟着党的旗帜走,扎根基层,切实履行好一名基层执政者的权利,切实为人民服务!

扎根基层,历练自我。基层是最锻炼人、也是最成长人的地方。大学生村官要扎根基层、戒骄戒躁、砥砺意志、不断成长,在离人民群众最亲近的地方,为百姓做最真切的服务,积累最宝贵经验,磨砺出最经得起考验的能力。

抓住机遇,大有作为。在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历史时代,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要利用好自身优势,抓住这个好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在基层广阔天地,积极学习、勇于探索、创新思维,大展拳脚。

立足岗位,做出实绩。“在岗位上干出成绩,在实践中更快成长”,这不仅是祝福,更是要求,要求大学生村官要立足本职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端正思想、明确职责、踏踏实实的为学习十八大精神大学生村官思想汇报人民做好事、办实事,快速成长为一名让百姓满意、让党组织放心的、合格的村官。

学习十八大精神大学生村官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党的十八大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做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做到“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大学生村官宣传教育的岗位职责。我认为可以从自身出发,从自己做起,充分利用工作之余进入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新风教育活动”,从小抓起,帮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小带大,使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以点促面,形成良好的民风村貌。同时完善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教育阵地的建设,提供新鲜资讯,丰富图书内容,用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对报告中的“农村”字眼更为关注。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新农村,全面贯彻党的农村各项政策,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的稳定。”在我的认知中,“新农村”不仅指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或者生活环境改善,而是还包括思想理论新、经济建设新、文化生活新等多个方面。

篇6:大学生村官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王集乡马头王村 李会娜

对于十三亿中国人来说,2012年11月8日是个永远值得记起的日子,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在这一天开幕,历时一周的会议行程,每一天都有值得关注的焦点,每一个焦点都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十八大正是在众多世人的期待中开启了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的新篇章。

在这一天胡锦涛总书记做了十八报告,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更是明确的指出了我们党和我们的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和为之奋斗的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我们不畏艰难,直面困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实现我们的小康目标。

做为一名最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在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沐浴下,我们对自己的从事的工作有了更崭新的认识,也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

报告中提出了八个必须坚持,其主要内容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决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

动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每一个必须都和我们息息相关,每一个必须都表明的党的立场和努力的方向。而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占中国人口比重多数农民看到了希望,怎样才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党在这次大会上有了明确的方向,而“美丽中国”的提出,将会让我们生活的地球变得更加绿意盎然。

细品十八报告的每一句话,每一字,让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热血沸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希望,更是重托,肩上的担子不仅是压力,更是为之奋斗的动力。

报告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

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种境界也只有我们党才能够做到。而这些目标的提出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希望,更是责任。那么做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该如何做呢?结合自身实际,我个人认为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实践,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中学习。

第二:求真务实,沉下身子,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中去。“天地无言万物有道,人生多梦一心求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实事。

篇7:学生学习十八大精神体会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到关键时刻我们党都会召开“关键性”的会议,制定出重大的决策,率领全党和按照新的路线奋勇前进。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就是这样,在长征的关键时刻,关乎到党的生死存亡的时刻,召开了“遵义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力挽狂澜,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率领全国人民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跑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从此人民当家作主。这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候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就了新的路线图,提出了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因此,作为一名从事天底下最光辉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应该深入学习公报,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奋勇当先,做一个全会精神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2.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为他们的腾飞创造条件。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师德形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一定要充满爱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育人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篇8:大学生村官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一、特色道路梦

梦不同, 圆梦的道路亦不同。“特色道路梦”是“中国梦”的正确方向。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 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是一项极其宏大的系统工程。伟大的实践、宏大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 有赖于各种要素的风云际会。在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管的是“所当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 管的是“所以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 管的是“从应然走向实然”, 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然, 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数十年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道路”与“理论体系”为我们绘就了美好蓝图, 有了“制度”则可谓渐入佳境。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 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路, 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 实现自己的发展, 建设自己的社会。它始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 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害的中华民族深深懂得和谐与和平的宝贵, 决不会再走西方列强殖民侵略、霸权扩张的老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 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 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中国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不是偶然获得的, 更不是侥幸得来的, 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下取得的。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 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 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 等等, 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和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确立, 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

二、人才强国梦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当前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发展”这个根本, 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与人才这个关键, 在当今中国更是如此;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五个统筹”的实现, 从根本上说都要走科技与人才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人才强国战略结合起来。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是建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要转型的基础之上的。在过去的经济增长历程中, 我国主要是依靠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资源存量的释放, 以及对国外投资的充分利用来获得经济的高速成长和发展, 要实现的目标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完成国家和社会的原始资本积累。到目前为止, 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我国经济逐步开始进入第二个战略机遇期。在前一个发展阶段之中, 我们虽然完成了基本的体制改革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在两个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我国的产业结构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 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另一方面, 由于单一地追求GDP增长, 使经济与社会的非均衡性加剧, 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因此,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不能再完全沿袭旧的方式, 而需要开拓新的道路。即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模式中, 我国必须在巩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将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发展能力、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4]。这意味着从根本上要求我国必须将人力资源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将“人才强国”作为基本国策, 实现“人才强国梦”。“人才强国梦”的实现, 要经过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才大国的转变, 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转变, 从人才强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三个战略阶段。真正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达到以下标准:人才的总量、素质与结构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人才优势, 能够以人才优势弥补我国由于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上的相对紧缺所造成的劣势;拥有若干支适应国际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较高职业素质、创新能力与敬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能够有效地支撑党和国家各项关键事业的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投资中的比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并与物质资本投资之间获得科学的平衡与互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建设与衔接配套的教育体系, 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使人得到持续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人才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得到合理的回报, 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有效转化为人的才能与贡献, 并获得超过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人性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整个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与人文环境, 形成具有国际人才竞争力的人才生态环境, 中国人才市场融入国际人才市场, 并实现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中国成为具有国际人才吸纳、聚集、培育开发能力的世界人才中心之一。

三、科学发展梦

“科学发展梦”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 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 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 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实现“科学发展梦”, 实现“中国梦”, 当务之急, 就是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就是领导干部所具备的在想问题、促发展、作决策、抓落实时, 如何以人民的福祉为根本宿归、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处理好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成果的关系, 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包含了哪些内容呢?从现实看, 至少包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理解能力、坚持靠民发展和自觉为民发展的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善于统筹发展的能力、勇于创新发展的能力、善于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及保证安全发展的能力等。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我们全党在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执政使命[5]。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同志强调,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重点。这表明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高低,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健康发展, 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事关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意义重大。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存在的各种困难, 才能出政绩, 才能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实现了科学发展, 才能真正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才能做出优质的政绩, 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实惠。在新的历史关口, 领导科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当前和今后党必须担负的执政使命, 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实际的举措和具体实践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 着眼推进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统筹好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检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反映着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是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因此, 必须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的重点和根本要求。从现实来看, 一个地区发展得好与不好, 发展得快与不快, 发展的质量高与不高, 与那个地区的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较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哪个地方扎实抓好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 哪个地方就会呈现出一心一意谋划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哪个地方放松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 就会造成经济滑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全面、发展不可持续,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严重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娄底市第四次党代会在科学发展、加速赶赴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幸福娄底的发展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面对各种新的变化, 作为娄底的领导干部, 必须把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落实到推动幸福娄底建设的实践中, 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 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坚持“两型”引领、工业主导、开放带动、协调发展, 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努力开创娄底科学发展、幸福娄底新局面。过去的五年, 娄底人民全力推动娄底科学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发展基础有效夯实, 城乡面貌大为改善, 生态环保明显加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是娄底市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得益于娄底市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娄底市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梦”的实现[6]。

四、文化繁荣梦

“文化繁荣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引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 是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也是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更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 文化要素作为一种“软实力”, 已经上升到了关系国家实力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地位, 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越发展, 文化越需要及时跟上。文化的发展, 能够倡导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为社会变革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思想舆论条件和氛围。同时, 还能创立一种紧贴时代的社会发展理论, 指引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历史告诉我们, 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拨乱反正,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也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也正是基于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新时期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前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后者回答了“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的问题。从这一点也可以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结果。可见, 文化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中具有先导作用。

实现“文化繁荣梦”, 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集聚正能量。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在统一全民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引导作用, 关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打造民族自信与开放胸襟,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体现在引导帮助社会成员认同和归属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理解和支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自觉坚持和拥护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并把这种价值体系认同和支持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 在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 尤其是主流文化, 都能够通过语言和其他载体传播、传承, 变成社会意识和客观精神, 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对每个社会成员产生无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文化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综合国力中, 生产力起着基础性作用, 在生产力构成中, 劳动者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信息时代, 社会经济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含量迅速提高, 劳动者素质以及一般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化的兴盛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和精神动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强盛,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恩格斯评价说,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7]。对当前中国来说, 决定国民素质高低、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我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因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必须弘扬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实现“文化繁荣梦”、全面小康而奋斗。

五、民主法治梦

“民主法治梦”是“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是邓小平十分重视的事业,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社会, 民主法治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其中, 民主法治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 内涵深刻, 意义深远。“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 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 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 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 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 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 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民主法治梦的基本理念就是用制度约束规范公权力。法治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划定国家权力的范围并为其设定一套理性的运行规则和机制, 一切国家权力的运行都必须置于法律预设的控制之下;对权力予以有效的防范和制约是保证个人权利不受政府权力肆意侵犯的制度性前提, 是人权保障的最有效武器。我们知道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人权和自由, 人权和自由只有在公权力、私权利的边界清晰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法治的功能之一恰恰就是界定权利和权力的边界, 所以, 没有法治的保障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治梦”的关键点主要是:第一, 高层领导的政治决断和信心。只要政治家有倡导和推行法治的决心和信念, 能够厉行法治、自我限权、带头守法, 法治中国建设就有希望。第二, 重点规范约束公权力, 将其纳入法治轨道, 特别是要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权力加以严格的约束, 尽快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条例》, 健全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 防止决策机关规避程序法滥用决策权。同时, 应当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党务、政务、司法、公共事务的信息公开, 充分利用公众的监督热情和新兴媒体的便利, 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失控。第三, 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建议确立以法治为重要指标体系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以保证法律的实施。地方政府领导干得好不好, 关键要看他是不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只有建立以法治作为重要指标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法律的实施才会有保障, 法治的“中国梦”才会顺畅实现[8]。总之, 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又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需要民主法治的支持, 需要以民主法治为基础, 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实现“民主法治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六、科技创新梦

“科技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 创造现实的财富已经不再依靠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 而是……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 把科学技术同生产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并且放在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考察, 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9]。在新的世纪里, 谁在高技术产业化深度、广度和速度的竞争中领先, 谁就拥有未来世界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科学技术的迅猛快速发展, 无疑将促进人类向更文明的时代进步, 但是它的现状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乐观。在全球范围内, 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资本主义西方和社会主义东方存在着极为突出的发展不平衡;即便在一个国家之内, 也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这样那样的非平衡。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 中国要取得在21世纪的主动权, 要达到和赶超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高科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说:“现在世界的发展, 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 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因为你不参与, 不加入发展的行列, 差距越来越大……”而这一切的目的, 就是“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建国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抓住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不断汲取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是否具备一个契合科技革命潮流的发展战略和正确路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都纷纷制定自己国家走向21世纪, 抢占制高点的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或政策。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 高科技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主要包括高科技研究、高技术产业化开展和高技术应用扩散三个层次, 从整体上说, 就是高技术产业化向广度拓展, 向深度开掘, 抢夺市场, 谋求高经济效益。世界各国都将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从提高国威转向增强综合国力, 都将在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落实到对高技术产业化广度、深度和速度的领先争夺上[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追求的目标。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表明, 只有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汲取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前, 我国实现“科技创新梦”, 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第一, 实施自主科技创新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 鼓励和引导内资企业推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 提高科技创新的“基数”。只有通过加大研发费用投入, 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它们才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 改善专利申请结构, 增强创新能力。第二, 国家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 国家一方面要在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 产业发展战略应该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把能否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作为国家产业政策的核心, 树立科技创新在企业和产业中的主导地位。第三, 完善产、学、研体制,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全面提高技术创新“乘数”, 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充分利用我国的“后发优势”和“大国优势”,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提升我国各行业网络化程度,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网络效应, 提升联接经济性引致的乘数效应[11]。

七、生态文明梦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 生态文明, 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 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 进而指引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恩格斯早就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12]。”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 在进入工业化以后的相当长时期里, 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是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推动的。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的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都经历了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的发展阶段,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都发生在这些国家。人们对这种增长模式、发展道路、发展理论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质疑。另外, 战争、陆路危险化学品运输泄露、航运石油泄露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 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 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 资源消耗惊人, 环境污染严重。不文明的消费模式也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这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 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对生态破坏极大。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约节能、保护生态环境, 不仅是对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 而且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变革。对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 重新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和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 是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内涵的充实、深化和提升, 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任务, 是对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是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经济社会要发展, 就必须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之路。不管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保护, 还是从资源的节约利用, 抑或从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性来讲, 都应当而且必须走这条路。把生态保护提高到生态文明的高度, 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的飞跃。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思想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当前, 实现“生态文明梦”, 我们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即:加强公众生态知识教育, 树立生态文明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树立构建绿色家庭观;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树立绿色政绩观。二是发展生态文明经济。即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三是扶持生态文明科技。即践行科技发展的生态文明原则, 扶持和推广生态技术创新, 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 构建完备的生态科技法律体系。四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即建立统筹城乡生态一体化机制, 建立统一协调、高效运行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 制定内涵丰富、切实可行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统筹区域规划、合理安排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生态监管体制机制。五是强化生态文明行为。即建立绿色消费模式, 建立绿色生产模式, 把住生态修复关。

八、人生出彩梦

“人生出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人生出彩梦”的实现, 必须促进“成才梦”、“家庭梦”、“干事梦”的实现。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要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实现自己的“成才梦”。圆一个“成才梦”, 务必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练就过硬本领, 三要勇于创新创造, 四要矢志艰苦奋斗, 五要锤炼高尚品格。俗话说,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这讲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幸福家庭, 圆一个和谐家庭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社会如大海, 家庭像港湾, 夫妻是港湾的守护者。家, 是躲风避雨的港湾, 有了幸福的家, 才会有好的心情, 才会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 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 建设和谐家庭对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我们自古就有家国之说, 所谓“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等等, 都说明温馨家庭、和谐家庭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现实中, 我们应遵循人口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制定我国人口发展规划,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确保人口结构均衡、性别比均衡发展, 为青年男女圆“和谐家庭梦”、“幸福家庭梦”创造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好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讲过, 不干, 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 不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成家立业, 都是讲要干事创业, 圆一个“干事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 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 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 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 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 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 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成就你我, 干出一番事业。总之, 只有把个人梦想与国家理想相互衔接起来, 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的发展才能迸发巨大活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强大动力。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为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摘要:“中国梦”是多层次的, 动态的。既包括每个中国人的梦, 又包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这两个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是辩证的统一。笔者心中的“中国梦”, 至少包括“特色道路梦、人才强国梦、科学发展梦、文化繁荣梦、民主法治梦、科技创新梦、生态文明梦、人生出彩梦”这八个梦。“特色道路梦”是“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梦”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 “文化繁荣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引擎, “民主法治梦”是“中国梦”的政治保障, “科技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人生出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中国梦,特色道路梦,人才强国梦,科学发展梦,文化繁荣梦,人生出彩梦

参考文献

[1] .林坚.实现“中国梦”需要总体设计[N].嘹望新闻周刊, 2013-4-15

[2] .辛鸣.十八大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3, 2

[3] .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 2013, 1

[4] .彭剑锋, 朱兴东.论“人才强国”的科学内涵及其系统推进[J].中国人才, 2004, 1

[5] .李伟.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研究[D].中央党校, 2010, 5

[6] .杨平.建设幸福娄底更加需要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J].学理论, 2012, 8

[7] .湘浏.文艺复兴:开辟欧洲巨人时代的运动[J].炎黄春秋, 2001, 5

[8] .马怀德, 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N].学习时报, 2013-3-4

[9] .王焕丽, 王军.新科技革命冲击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路径选择[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1

[10] .吴焕新.论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四维”本质特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11] .纪玉山, 吴勇民.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与政策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5

上一篇:教科研基地校下一篇:考研最后三个月经验